Sunday, April 28, 2013

相信與懷疑,約 20:24-31

相信與懷疑
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三十一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04.28
粵語堂,學生崇拜



引言

1. 今天早上我要向大家承認一件事,這個祕密我已經隠藏了好長的時間,告訴你可能會使你震驚,但我希望不會影響你的信仰,我想告訴你我有懷疑,不錯我是教會的牧師,自小在教會中長大,信耶穌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而且有兩個神學的學位,在最優秀的神學院畢業,我每天讀聖經與禱告,但我仍有懷疑的時候。

同時
我相信上帝,全能的父, 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我相信耶穌為我受死,
我相信他第三天從死里復活;現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我相信將來必從那里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
我不單只相信,我更以身相許,一生事奉神。

可能嗎?我們可以同時懷疑與相信嗎?懷疑與相信好像是相反詞,我們可以同時相信神而又問相反的問題嗎?

你説呢?

2. 今天我們讀多馬的故事,多馬是耶穌十二個門徒之一,很可能是一個漁夫,多馬的名字在約翰福音出現共四次,最熟識的一次是耶穌復活之後向多馬顯現,我們因此稱呼他為「懷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他的懷疑是家喻戶曉的事,多馬代表了我們當中的一些懷疑者。

3. 經文是記載在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三十一節。



一、從相信到懷疑,24-25


1. 經文的上文是耶穌受難、被釘十字架、死亡與被埋葬在墳墓裡,這是完全門徒意料不到的事,他們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他們意料不到他們相信的耶穌居然這樣就死了,他們簡直是不知所惜,躲在室內,極其害怕,担心猶太人對付他們。當婦女們從墳墓回來告訴他們耶穌復活了,他們並不相信,認為婦女們在「胡説」。

當天的晚上,耶穌向門徒顯現,剛好多馬並不在場(24)。


2.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25)


3. 多馬懷疑是什麼原因?表面上看來,是因為耶穌顯現的時候,他並不在場,所以他不相信耶穌的復活,但我們若注意他經文的細節,我們發現並不那麼簡單,與他同生共死的門徒,每一個都異口同聲地對他説:「我們已經看見主了。」不是一個,不是兩個,而是十個他曽相任的人向他見證主已經復活了,但多馬卻説:「我總不信」(I will not believe--NASB; I will never believe--ESV)。

原文 οὐ μή 是雙重的否定(Double negative),加上虛擬語態(Subjunctive mood)的動詞,是新約聖經最強烈的否定語氣,意思是這是不可能的事,現在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發生,和合本(我總不相信)與 ESV (I will never believe.)稍為把這意思譒了出來。

希臘文的字典告訴我們 οὐ 是客觀性的否定,事實上不可能的; μή 則是主觀性的否定,是指意志上、情感上、意願上否定事實的可能性;多馬不單只認為耶穌復活是不可能的事,他根本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耶穌復活的可能性。

耶穌的復活是不可能的,從客觀的分析,死人不可能復活!六日創造怎樣可能?與地質化石的記錄不相符!九十歲的老太婆怎可能生子?從理性客觀的條件來否定這事情永不能發生,這是 οὐ。

而多馬更從個人的經驗與感受否定耶穌復活的可能性,他放下一切跟隨耶穌三年,真心相信耶穌就是要來的彌賽亞,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但他也親眼看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死去,被埋在墳墓裡,他完全的失望,從他心底的深處不願意再相信,他立下心志永不重度覆轍,這是 μή。

這是一個失望的懷疑者、受傷的懷疑者,他的視野被挑戰,願景迷糊了,從基本的信念上產生害怕,結果是 οὐ μή 雙重的否定(Double negative),加上虛擬的語態(Subjunctive mood),「我總不信!」

4. 今天人對信仰、對神的懷疑有許多不同的原因:

1)對聖經有很多令人不解與矛盾的地方產生懷疑,聖經真的是神的話?

例子:

撒拉已經九十歲了,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創十八 11),為什麼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要一毎老太婆作他的妻子(創廿一 2)?這是理性的問題,是 οὐ, 可能不是 μή!是理性上的不可能,而不是心態上的不。當解釋後,很快就變成了「相信」!

2)有些人是因為在道德或人生哲學上做了一些前設的選擇,所以懷疑神。

例子:

英國著名的(Stephen Hawking) 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以研究宇宙的起源名聞於世,不相信有神,沒有任何的理由,只認為不需要有神才能解釋宇宙的起源,我讀過他大部分的書,從來沒有念過他提供任何神不存在合理的理由,他只是不相信需要一位神來解釋一切,沒有神這個的信念他沒有任何的憑証,可是他卻相信,他提出「宇宙無邊論」(No Boundary Proposal),相信大爆炸之前、時間與空間開始之前,宇宙仍用另一形式在想像的時間中存在。但想像的時間是沒有任何的証據支持的,但他卻深信不移,認為這樣可以不需要有神,因為他的宇宙是自有永有,他選擇相信沒有任何証據的理論,卻從不願意考慮任何神存在的可信理由!



例子:

我父親年青的時候曾向他的母親承諾,與我的母親結婚之後,不會信耶穌,這個承諾使他一生不願意信耶穌。

這主要因為 μή,而產生了 οὐ ! 

3)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遇上了生存危機(Existential crisis),致愛忽然去世、陷入經濟的困境、疾病痛苦、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教會的衝突、人際的問題、婚姻破裂等,使原本相信神的人產生懷疑,甚至懷疑神的存在、神的愛、或神的全能。

例子:
  • 在苦難的時候,神在那裡?我岳母的故事。
  • 德蘭修女的靈魂幽谷(Dark valleys of the soul)
  • 我在痛苦中的懷疑,神是否存在?他是不真的愛我?我的呼召是否真實?
我相信這是多馬懷疑的原因,他是一個失望、受傷、害怕的懷疑者。

你呢?你是否有疑惑?你懷疑的原因是什麼?

5. 你若是一個懷疑者,你正在懷疑之中,你要很小心,不錯,我們是有限的人,對將來發生的事情沒有完全的把握,對看不見的東西,感到困惑,懷疑是不能避免的,懷疑與相信在我們的經歷上很多時候是並存的,但懷疑是會變壞的(When doubt goes bad),甚至產生致命的惡果,讓我慢慢細説。

6. 懷疑變為「心懷二意」(Double-mindedness)


約翰兩次提起多馬的另一名字;「低土馬」(Didymus),雙重的意思(Twin, double),在原文中,「兩個」(Two)是與「懷疑」(Doubt)相關連,英文也有這個關連:Double 與 Doubt 兩個子極為相似,懷疑是心懷二意的意思,一腳踏兩船,雅各書一章五至八節,説,心懷二意的人如同海中的波浪,在一切的事上沒有定見,這些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


當你有懷疑的時候,你要很小心,不要變為心懷二意的人,讓懷疑滋長,不去解決你的疑問,最後你必三心兩意,沒法真心的相信。

例子:

我們當中有心懷二意的人,熱心一陣子,冷淡一陣子,感受有神的時候,來教會,感受沒有神的時候,就不來了。你是否這樣的人?
 

7. 懷疑變為「消極冷漠」(Cynicism)

第二、懷疑很容易變成冷漠,對問題的答案不再感興趣,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對答案產生厭煩,態度變為消極,成為冷嘲熱諷、憤世嫉俗的人。
  • 世界是不公平的
  • 人是不可靠的
  • 環境只會愈來愈壞
  • 一代不如一代
  • 好事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 信仰只是心理的寄託

當你擁抱一個懷疑的人,他只會懷疑你是否真心的關懷他;但當你擁抱一個消極冷漠的人,他會用手按著他的錢包,因為他認為你會偷他的錢包!

懷疑的人仍未投票,舉棋不定,猶豫不決;憤世嫉俗的人不但不投票,更主動批評所有的參選者。

你若深入的了解一個憤世嫉俗者的心態,你會發現一顆受傷的心,曾經極度失望,對人生下了消極的定論,對人生的答案不再感興趣。

彼拉多就是這樣的一個聖經人物,他在官場幾十年,成了猶大最高的官,不單只要對付羅馬官場的爭鬥,更要對付一群令人非常頭痛的猶太人,他對什麼是真理非常冷漠,知道耶穌沒有犯什麼的罪,卻沒有猶太人的辦法,對耶穌説:「什麼是真理?」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人生觀,他生存的目的,不是要答案,只是希望能逃避責任,對耶穌的死在眾人面前洗手,拒絕負起尋找答案的責任。

面對人生的痛苦與懷疑,漠不關心,神是否存在?神是否愛我?金盤洗手,不聞不問。若你的懷疑已經發展到這一個地步,你距離死亡不遠,心已死,對真理的渴想已死,活下去只是為了保持現況,我行我素。

今天教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對一切的事物的態度是「做過了,去過了,沒有什麼大不了!」(Been there. Done that. So what! Whatever.)

你責備他,「Whatever!」讚賞他,「Whatever!」替他做這個,「Whatever!」不替他做那個,「Whatever!」漠不關心。

這種消極的懷疑者需要勇氣去面對從前的失望,重新負起尋道的責任,尋找答案,首先要回去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若創造與進化是你的問題,去讀幾本書,虛心下問,找出答案;若同性戀的問題令你憤恨教會的不公平,不要壓下去;受傷的地方要醫治,苦毒要學習饒恕,不要作一個冷漠消極的懷疑者。

8. 懷疑變為「不信反叛」(Unbelief)

最後,你若不去好好的處理你的懷疑,懷疑會變成了不信(unbelief),不是理性上的不確定,而是意志上根深蒂固的不信,這不信不是不相信那麼簡單,而是基本不希望相信(Does not want to believe.),這不信的心結左右著他一切的想思,「不信!不信!」就算有証據,也不願意考慮,每一個証明神的論點不用看都否決了。

聖經中「不信」是一個很嚴重的罪,在舊約中以在曠野的以色列人為代表,在新約以法利賽人為代表,他們不是沒有証據,神的作為與全能都在眼前,卻是「不信!」

例子:魯益師在信主之前,是一個公開的無神論者,這不單只是他的理念,更是他最大的渴想,他痛恨被神干預,討厭神強迫他做決定,不想受約束,他分享説,這是他信主之前的心態,根本不希望有神,他深盼無神論是真的。

例子:Bart D. Ehrman, 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新約教授,青少年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熱心的基督徒,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衛頓大學(Wheaton College)、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畢業,成為一位優秀的新約學者,專供文獻批判,當他在研究所的時候,他開設懷疑聖經的抄本之間的衝突,立場開始改變,成為一新派聖經的批判者,有十五年之久,最後因為苦難的哲學問題,而成為一不信神的不知論者。

我在網上看了他與另一位基督徒的新約學者辯論,耶穌的復活是否有歷史的証據,兩個小時的辯論,他主要立論是歷史學家不能相信超自然的神存在,不論對方提出多少的証據,証明耶穌復活的可能性,他全不考慮,因為這不符合他沒有神的前設,

他的懷疑是真實的,是可敬的,但他的懷疑成為他不信的理由,對相信的理由從不考慮,這是變壞了的懷疑,成了不信。



現今大陸的社會向錢看,追求成功的文化,信耶穌就等於放棄向上爬的机會,時間不容許,社會文化不容許,生意文化容許,要往上爬成了不信的前設!


如果你真心的尋道,不難找到相信耶穌合理的理由:
  • 萬物的存在與精密的設計;
  • 禱告蒙應允的見証;
  • 耶穌復活的明証;
  • 信耶穌生命改變的見証;
  • 耶穌的言行中包含了無限的智慧;
  • 人心渴想永恆、真愛與意義。

但如果你只想不信,你無論如何都會找到理由不信。若你的懷疑轉變為不信,那就是悲劇!

9. 多馬説:「我永不相信!」 οὐ μή 都有,他的懷疑會否變壞?如何從懷疑到相信?





二、懷疑相信,26-28


1. 從懷疑到相信,多馬需要求証,對任何一個懷疑者,真心的尋道是走出懷疑的第一步,不要做一個心懷二意的人,不要做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不要做一個敵意的反叛者,這些人懷疑已經成為一個防衛網(Shield),使他們無法走出去,重新的相信。

注意多馬要求的證據,他要「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25) 之後才相信。

釘十字架是羅馬人的最殘酷的刑罸,耶穌被掛在木頭上,鉄釘把他的手分別穿過,雙腳疊起被一口長釘穿過,死去之後,被兵丁用鎗從肋旁刺破心房,耶穌的傷痕是獨一無二的,多馬要親手探入耶穌的釘痕與肋旁,証明復活的耶穌與死去的耶穌是同一個人,有同一個標誌,整個故事是連貫的,沒有作假的可能,多馬才相信。

十字架是羞恥的記號,赤裸裸的被掛在木頭上,完全失去了人的尊嚴,要多馬相信這位被掛在木頭上羞恥的耶穌就是復活榮耀的彌賽亞救主基督,要重新讓他相信,他要求的證據是可以了解的。

2. 你要求的証明是什麼?懷疑者需要答案,你需要的答案是什麼?不要怕你尋找的答案並不存在,只要你去尋求,神必定帶領你尋道的旅程,這旅程可能是漫長而又九曲十三彎,但尋找的必尋見,叩門必開門,這是神答應你必為你成就的事。

3. 相信是一種的福分,能相信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信心若經過理性的考驗,能成為在理性失去功能時的力量、承載生命的盼望,沒有信心的視野是非常狹窄,只限於手能摸、眼能見的範圍,馬克思説:「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同樣我們可以説:「人真正的精神鴉片是相信人死後一了百了,使我們不需要為我們的行為與選擇負責,可以無憂無慮地過我們的如夢一般的日子!」

4.  「過了八日」(26),主復活後的第二個主日,耶穌又向門徒顯現,情景與第一次一樣,在一間關了門的屋裡,耶穌來,站在門徒當中,對他們説:「願你們平安!」(Shalom),在十字架與空墳墓的這一邊,人從此可以享受真正的平安。


耶穌跟著對多馬説:「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27)

多馬説:「我的主!我的神!」(28)這令人驚嘆的結論,竟然是出自一個懷疑者之口,作者約翰更用多馬這一句話來總結全書,成為約翰福音的高潮,與約翰福音第一章一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遙遙相對,一頭一尾的書夾句子,又是全本聖經中最強勁的認信(Confession),承認耶穌是主是神,這句話最少有三點我們要注意的:


第一、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耶和華見証人的解釋説,多馬是太過驚訝,説: 「我的天呀!」(My God! My Lord!對一個第一世紀虔誠的猶太人,多馬絕不會隨便用神的名作為感嘆語,「主」(κύριος)加上冠詞,在約翰福音用了五次(20:18, 25, 28; 21:7),用法不是一般的尊敬之稱呼,五次都是出現於耶穌復活後,他的門徒對他的稱呼,是舊約耶和華神的代號,加上下一句:「我的神!」中間用一個連接詞「與」(καί)連起來,意思再清楚不過,多馬承認耶穌就是神。

第二、驟眼看起來,多馬的反應是激烈的,他不是説:「主,你真的活了!」而已,也不是説:「我錯了!對不起」而已,他的認信是綜合他三年多的經歷,是一個懷疑者尋道的旅程中的結論,代表著多馬相信的心聲,從懷疑到相信的一個偉大的見証。

第三,多馬的結論是帶有強烈個人氣息(Intensely personal),「我」的主與「我」的神!不是替別人下的結論,「我們的主與我們的神!」而是多馬發自心底對主真誠的敬拜與委身,每一個懷疑者都必需親自作下自己的結論,因為這結論不單只是頭腦的知識,像承認地球是圓的一樣,對我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改變,「我的主與我的神」將完全改變多馬的一生。

教會的傳統説,多馬將福音傳至印度,最後在印度殉道,傳說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會用一支矛與一柄木匠曲尺為標誌,來象徵多馬的忠心與犧牲。


5. 懷疑的多馬遇見了神,你呢?!

你若有懷疑,不要逃避你的疑惑,去尋求答案:你是憤世嫉俗的人,趕緊找出原因,醫治你彼拉多的病,將包著你心的一層脂油溶化,讓你重新起來尋找真理;你若是對信仰有敵意,立志不相信,趕快悔改,從懷疑至相信,今天就可以出發。



三、懷疑見證,29-31


1. 或許有人會問,多馬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他當然容易相信,為什麼神沒有向我顯現?為什麼神並沒有給我更明顯更清楚的証據?為什麼神總是默默不語?若他顯個神蹟,出現一下,信他的人豈不是會更多?是不是我的信心不足?沒有看見卻相信的信心是否更好?証據愈少是否信心就愈大?

2. 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9)這節經文好像耶穌在責備多馬的信心不足,説:「你因看見了我才相信,你的信心是小的,那沒有看見就相信的人比你更大的信心,他們是有福的,你的信心是二流的。」


好像耶穌在鼓勵我們不用看見就信,不用証據就信,這樣不需要証據而相信的人有福了!

這是我們對信心最大的誤解,信心是不需要証據的,只是一種主觀的承認,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信仰,沒有關係,相信就成了,是不是事實不是最重要,是不需要証據的,沒有証據的信心,我們認為是更超越的信心,是不是?証據多,不需要信心!証據少,信心就更大!

今天在許多大學的宗教科目中,老師教導的就是這種沒有根據的基督教信仰,耶穌的生平是編造的故事,經過無數的修改而成,事實上沒有發生的,從四福音不同的記載中,有很多的矛盾與衝突,就可以証明,新約的文獻有許多的出入的地方(variants),超過四十萬個,所以新約的文獻並不可靠。初期的教會眾説紛紜,根本沒有權威性的信仰,直至公元第四世紀,君士坦丁才以王帝的權力,排除壓制對他不利的教義,正統才產生;沒有歷史上的亞當(Historical Adam),他只是個傳說,代表人類的始祖,沒有真正亞當這個人的存在,一切都是虛構的故事(made-believe stories)。

二零零三年布朗寫的小説《達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中,蘇菲問蘭登教授説:「你曽告訴我新約全是編造的故事。」蘭登回答説:「蘇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偽造品,這是信心的定義,接受一些我們想像的事,相信一些我們不能証明的東西。」這是一般對信心最大的誤解。 


這不是聖經所説的信心,我再調這不是耶穌所説的信心,我們的信仰是根據歷史上發生的事,有人証也有物証,我們相信耶穌的存在正如我們相信孔子的存在,是有歷史的証據的,我們相信耶穌的生平事蹟絕不比我們相信秦始皇的生平事蹟的証據少,假若沒有耶穌這一個人的存在,假若耶穌沒有從死裡復活,假若聖經只是一些傳説與一些虛構的故事,那我們的信心是枉然(Useless),正如我相信我的太太愛我,但其實沒有這一回事,她並不愛我,甚至她根不不存在,她只是我想像中的一個人物,我相信她愛我又有什麼意義?

3. 第廿九節是一段常常解錯的經文,要明白耶穌的意思,我們要讀上下文,30-31節。

第廿九節的意思應該是這樣:

多馬,你看見了,你也相信了,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相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多馬因著信,得了永生。耶穌知道,有許多人雖然沒有像多馬一樣看見了復活的主,也像多馬一樣相信了,他們是有福的,有福的是因為他們也得了永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机會像多馬一樣去見去摸耶穌的釘痕就相信,多馬以後的人,相信耶穌是救主的証據是什麼?

第三十至三十一節告訴我們:「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記載的事包括了多馬的見証,約翰記載的事成了日後信耶穌的人之証據,我們今天雖然沒有机會看見復活的主,但門徒留下來的見証,卻成了我們相信耶穌的明証,像多馬一樣,我們有懷疑的人,可以去求証,在歷史留下的記載,我們找到了信心的合理基石,像多馬一樣,我們從懷疑到相信,相信而得永生。

懷疑的多馬,尋找答案,從懷疑到相信,他的經歷成了別人的見証,懷疑者變成了見証人,多馬的認信:「我的主與我的神!」成了歷史的山頭上最高的旗幟,留給後來尋道者的路標,指向生命之道。

4. 懷疑是人之常情,從懷疑到相信,由尋找合理的答案開始,不要讓懷疑變為心懷二意,憤世嫉俗或不信,信心是需要合理的根基,第一代的見証人留下他們第一手的証據,今天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身上尋找信心的明証,當你尋見的時候,當你從懷疑到相信之後,你也成為這福音的見証人,他們如同雲彩般環繞著我們,因他們的見証而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得著永生,而相信往往是從懷疑開始的。


結論

藍的見証,從懷疑到相信,從相信到基督的見證人,我們的故事也是一樣。




討論問題

1. 你有懷疑嗎?懷疑是否正常?相信與懷疑是否可以並存?為什麼?
2. 請分享你懷疑的經歷,你懷疑什麼?為什麼懷疑?
3. 懷疑、冷漠、不信有何不同?請舉例説明之。
4. 懷疑如何變為心懷二意?二者有何關係?
5. 信心是要需要有理性的根基的,你同意嗎?你信仰的理性根基是什麼?你為什麼相信耶穌?
6. 証據愈少,信心就愈大,所以偉大的信心是不需要証據的,你同意嗎?為什麼這並不是聖經的信心?聖經的信心是有對象的,沒有理性根基的信心是迷信,你同意嗎?為什麼?
7. 你從懷疑到相信的經歷,為什麼可以成為別人相信的証據之一?
8. 你若有懷疑,你應該如何處理?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參考資料

John Ortberg, Know Doubt: The Importance of Embracing Uncertainty in Your Faith. Zondervan, 2009.
D. A. Carson, Scandalous: The Cross and Resurrection of Jesus. Crossway, 2010. Chapter 5, "Doubting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2. 講章中心思想

主題:懷疑到相信
補語:從懷疑到相信是一個尋道的過程,最終可以成為別人的見証。

3. 同工問:「懷疑是好的還是壞的?懷疑是否罪?」我回去想了很久,查考聖經,發現聖經中常提到不信的罪,像當年以色列人一樣,也像新約的法利賽人一樣,是很嚴重的罪,但人總是會懷疑,難道懷疑真是不可避免的罪嗎?我的結論是懷疑與不信是兩回事,懷疑可以變成不信,不信是意志上的選擇,與証據無關,以色列人在曠野看見神的作為,卻選擇不信,法利賽人聽見也看見了耶穌的見証與神蹟,卻選擇不信,而懷疑是希望尋找答案,是相信的第一步,我安排了在講章中解釋這一點。

這是我喜歡的講章之一,因為經過了掙扎與思考,也因為這是我人生尋道的經歷,是每一位尋道者必要思考的問題。

4. Bart Ehrman debated Daniel Wallance



Here is a Christian response to Dr. Ehrman's objections to the validity of the Bible from the Ehrman Project by 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http://ehrmanproject.com/index




Tuesday, April 23, 2013

葡萄樹與枝子(三):修剪與管教,約 15:1-2; 希 12:5-13

修剪與管教
葡萄樹與枝子(三)
約翰福音十五章二節、希伯來書十二章五至十三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04.14
粵語堂、學生崇拜


引言

1. 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是有二萬三千會友南加州馬鞍山教會(Saddleback Church)的創會牧師,他的名著《標竿人生》賣了三千萬本,上週他廿七歲的兒子馬太(Matthew)自殺身亡,根據報導,這孩子從出生就有精神的問題,雖然經過不少的名醫的治療,更有很多的人為他禱告,他最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十年前曾對他的父親説:「我知道的死後一定進入天堂,為什麼我這樣痛苦卻要繼續活下去?」


人生的痛苦沒有比兒子自殺白頭人送黑頭人更令人難過,很多人同情華理克牧師,寫信慰問,但也有不少華牧師的敵人,公開的攻擊他,批評他傳福音給別人,自己的兒子卻死於非命,華牧師自嘆:「憂傷痛苦是不容易的事,對一個公眾的人物,憂傷痛苦更困難,若加上敵人的攻擊,簡直是難上加難、痛上加痛的事。」

2. 我們面對苦難,很想知道原因,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有苦難?受苦的時候很想找尋答案,苦難是個謎,受苦的原因有很多,受苦的人不一定知道原因,好像約伯一樣,一夜之間,他失去一切,財產、家人、健康,他三個朋友指定他的苦難是因為他犯了罪,得罪了神,其實不是,約伯受苦是因為魔鬼在神的面前控告他,而得神的批准,用苦難來試驗他,最終神都沒有告訴約伯背後的原因。所以我們受苦,不一定知道原因,但今天我想只提出一個受苦的原因,希望大家在受苦的時候,自察,你受的苦難是否教導性的痛苦(Instructive Pain),是神管教你,要你成長的工具。

3. 這是葡萄樹祕密的第三講,

第一講,我們若常與主在一起,我們就必活出豐盛的生命。


第二講,我們若遵行主的命令彼此相受,我們的生命就必流出愛。


今天是第三講,修剪與管教。請讀約翰福音十五章一至二節。


兩種的基督徒

1. 第一種是不結果子的基督徒,第二種是結果子的基督徒。

神這裡用栽培的人來形容,他對我們的期望是要我們結果子。

2. 結果子第一講已經解釋過,結果子不單只指領人歸主,而更是活出豐盛的生命,像基督充滿喜樂,使許多人被主徹底改變的生命,你的生命就是果子。

不結果子的生命是沒有喜樂,常常悲觀,不開心,沒有生命的影響力,沒有人因為你的生命而被主改變,不是因為你笨,不是因為你沒有才幹,而是因為你沒有與主常在一起,不結果子的枝子是指那些沒有禱告的基督徒或禱告卻從沒蒙應允的基督徒,禱告像對空氣説話一樣,不結果子基督徒看不到順服的果子。


3. 《葡萄樹的祕密》的作者魏肯生(Bruce Wilkinson) 曾在美國各地講道,他觀察的結論是百分之五十的基督徒是不結果子的信徒!如果這觀察的真實的話,每兩個信徒就有一個是不結果子的基督徒!這數字是驚人的。你是結果子的基督徒還是不結果子的?

4. 在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有好長的時間,是不結果子的,我一直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討人與討神的喜悅,多花時間、少睡一點、努力去做好一點,結果是愈來愈沒有喜樂,活得很痛苦。我不明白葡萄樹的祕密,結果子的枝子是要與葡萄樹連在一起,要常常與主在一起,才能結果子,要多花時間禱告讀經,默想,不是多努力靠自己。

不結果子的又怎樣呢?

1. 第二節説:「他(栽培的人)就剪去!」「剪去」(αἴρω)這個字聽起來很可怕,原文的意思與聖經的用法如下:

1)扶起,舉起(Lift Up)的意思,用法包括舉起手起誓(參啟十 5;申三十二 40);揚聲禱告(使四 24);仰臉向天禱告(約十一 41)。
2)拿起(Take Up)的意思,用法包括耶穌説:負我的軛(太十一 29)。
3)奪去(Carry Off)的意思,主要是指奪去生命,死亡的意思(使八 33)。
4)除去(Take Away)的意思,形容耶穌除去世人的罪孽(約一三 5;約一 29)。

中文的翻譯令人誤解,「剪去」使人以為從葡萄樹上被「剪去」失去救恩,但 αἴρω 四個意思都沒有剪去(Cut Off)的含義。第六節「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看起來,不結果子的人將下地獄,被火焚燒,但這不是唯一可能的解釋,林前三章十至十五節説,我們的工程必經過火裡燒,建造的是草木禾稭,就必被火燒掉,用的是約翰福音十五章第二節同一個字,自己卻是得救的。


所以「剪去」(αἴρω)這裡的意思不是失去救恩的意思,更可能是扶起、除罪的意思,不結果子的枝子仍然是屬於主的,但如果持續不結果子(現在時態),天父就會介入管教我們。若有必要,神會用各種痛苦的方式,帶領你悔改,他的用意是要潔淨你,使你脱離罪,好活出更豐盛的生命,聖經稱這過程為「管教」或「試練」,這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苦難其中一個原因是對你有益的痛苦。


2. 神的管教是聖經常常提到的一個主題:
  • 申八 5 「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
  • 希十二 5-11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説: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3. 沒有孩子喜歡管教的,作父親的也不喜歡兒子受苦,這也是天父的感受,天父管教我們是因為愛我們,就像葡萄園栽培的人會採取必要的方法來矯正亂長的枝子一樣。

例子:我父親從不責備我,唯一的一次被父親責備是我在高中的時候,答應父親早歸,卻沒有守約,晚上很晚才回家,父親在家中等待,我回家的時候受到責備,我很難過,但從此記著父親的教訓要守信。

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我想根據希伯來書十二章五至十一節分享天父管教的三點聖經的道理:



一、天父的管教永遠是基於愛

1. 我們是天父所愛的,天父的管教永遠是基於愛,的確有許多人因為童年時受到過份的管教而受傷,父親在怒氣中或私慾中管教你,使你對神的管教產生誤解,以為神管教我們是因為神要處罰我們,但神卻不會這樣,他絕不基於怒氣來管教你,「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希十二 10)神的管教充滿了愛心、智慧和堅持,為的是你能活出豐盛的生命。


2. 很多人在痛苦中,從沒有把人和困境或苦難和神因人犯罪而介入的管教聯想在一起,神的管教不是苦難唯一的原因,卻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甚至是主因,如果真是有一半以上的基督徒不結果子的話,你想慈愛的天父要管教的兒子會有多少?!

3. 魏肯生(Bruce Wilkinson)在他的書上提到一個這樣的例子:

作者在一個退修會上遇見一位迷茫的婦人,她是一位外表漂亮,能言善道,頭銜眾多的專業人士,但她坦然承認自己從未享受過豐盛的基督徒生活,覺得神很不滿意她,也從未有為神做過什麼,並不感覺信仰對她有任何好處。經過禱告與輔談之後,發現她對母親充滿了苦毒,最後她把對母親的怨恨與控訴寫下,密麻麻寫了正反面的五張紙!當她願意向神認罪,承認自己不饒恕的過犯,立時間她好像輕鬆了。六個月後再見面的時候,她經歷與母親和好,並開始與神溝通,心靈開始呼吸,連不信主的朋友也注意到她的改變,而且她更開始享受服侍主的喜樂,她開始結果子了。

這女子長期陷於失望及痛苦的悲慘世界裡,誤以為這些表象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其實真正的問題乃是在於她心中的不饒恕的罪,這是她不結果子的原因。

4. 罪而且是持續的罪,使我們不結果子,天父因此管教我們。

很多的基督徒不肯對付這些罪,以致受管教,原因是因為受許多錯誤的觀念所影響:

1)相信命運,我生命中的痛苦乃是命運所造成的自然後果,與我所作的選擇無關。
2)神是慈受,樂於赦免,絕不會故意讓我受苦。
3)罪中之樂遠超過我不犯罪所得到的屬靈益處,何況我的罪並沒有對任何人造成真正的傷害。
4)我這個罪從小就有,我沒法控制,神為何不饒過我?
5)沒有人是不犯罪的,我犯了罪仍被神使用,沒有那麼嚴重!
6)你講罪太多了,不要太消極,神是美好的神,他不會責備人的!
7)這不是罪,只是個缺點,是我生下來就有的弱點,神不會介意的。

以上的想法有一毎共通點,就是以為我的罪不會帶來任何惡果,神不會追究,我的問題不是我的罪,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神的管教是嚴厲的,甚至於死亡,神最關心我們與他的關係,為了愛我們,神不惜管教我們,使我們在也的聖潔上有份。

5. 宋尚節從美國回到中國的時候,年廿六歲,三十歲開始傳道的生涯,四十二歲離開世界,短短十二年的工作,卻改變了中國教會的歷史,成為中國的葛培理,認識他的人都一致認同宋尚節最特別的地方,是他的屬靈能力,講道的時候,靈力充沛,感動人心,根據研究宋尚節生平十多年的作者林加東牧師,宋尚節的能力來自他認罪與悔改,當人有罪的時候,若悔改,就在神的聖潔上有份。



二、三個階段的管教

1. 根據希伯來書十二章第五至六節,神的管教包括三方面:


2. 第一、責備(Reprove);口頭上的警告,神藉我們的良心責備我們,旁人適時中肯的責備,聖經的話,主日的講道,聖靈的責備等,神千方百計地引起我們的注意,要我們回頭,若我們人硬,對神的責備不聞不問,就會迫使天父更嚴厲的管教。

3. 第二、管教(Discipline);懲戒,父親管教兒子(弗六 4),教訓、建設性的教導(Instructive discipline),目的是建立優良的品格,神安排人生中各種的遭遇,在逆境中教導他的兒女。

神常常管教我,事奉上遇上的困難,工作上人際之間的難處,都是神管教我的方法,有一年我忽然間生病,心跳不正常,心瓣合得不好,有雜音,加上又感冒發燒,在病床上我反醒,有什麼地方我得罪了神,我知道神在對付我一個罪,當我學好了功課,我的病就好了。

當然不是每一個病都是因為罪的問題,苦難有很多的原因,神的管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在痛苦的時候,我們必需反醒,神是否在教訓我?

福遍教會缺乏屬靈紀律的問題相當的嚴重,聚會遲到的情形已經是見怪不怪,對神的話不認真,種族的問題,孩子紀律的問題都相當的嚴重,需要神的管教。

4. 鞭打(Scourge),羅馬人的鞭打是有名的痛苦,用的是九尾鞭,鞭尾上更有倒鈎,每一鞭都使人皮開肉爛,是極痛苦的事。當我們明知故犯,過著公然犯罪的生活,不顧神先前所作種種的努力,漠視神的管教的時候,神只好施加更多的痛苦,使你醒悟,「神透過歡樂發出低語,透過苦難發出吼叫!」

5. 例子一:教會的牧師犯姦淫,持續廿多年,外面看來好像是被神重用,教會增長,到世界各地講道,在神學院裡教導教會增長,最後神神蹟地在不可能的情況下把他的罪抖出,公諸於世,將他拉下來,讓他有机會悔改。

6. 例子二:張慶祥醫生的見證,他是一位名醫,從事美容手術,四十歲已經成財主,雖然廿多年前已經信主,但從不讀聖經,不禱告,把與神的關係放在腦後,一日之間患上末期癌症,痛苦不己,在病床上聽見神的聲音三次,第一次對他説:「這是我唯一使你了解的方法!」他因此醒悟,重新認罪悔改,回到神的面前。第二次神對他説:「希伯來書十二章五至十一節!」當時他連希伯來書是新約還是舊約還搞不清,當他翻開聖經的時候,他才明白,他的苦難是神管教他,只有兒子才受管教。

他雖然只活了十個月,但這十個月中,他恢復與神的關係,為他作見証,向一群牙醫的學生作見証,見証的錄像在網上風行一時,幫助許多的人。



 三、悔改的果子

1. 神不會傷害一毎無辜的人來間接管教一個罪人,你的母親不會因為你有外遇而得癌症,你不會因為女兒犯錯而打兒子,神不是對你生氣,他從不在怒氣中管教你,他的管教是要你悔改,遠離罪行,只要你悔改,憂愁會變喜樂,葡萄樹的祕密是要使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這包括了神的管教。


2. 當你遇上痛苦的時候,要記得自我醒察,求聖靈告訴你,是否你需要認罪悔改,神管教他所愛的,只要你認罪悔改,神必饒恕你,喜樂必重現,你可以過豐盛的生命,你願意嗎?




討論問題

1. 什麼是結果子的生活?你可以簡單地説明嗎?
2. 不結果子的枝子有何結果?「剪去」是什麼意思?
3. 神管教他的兒女目的何在?
4. 神用什麼方法管教我們?
5. 怎樣才知道神在管教我們?
6. 當我們知道是神管教我們,我們應如何反應?
7. 我們悔改的時候,會有什麼的結果?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全篇的信息決定在「剪去」的解釋,我仔細的查考αἴρω 的用法,認為扶起與除罪的用法是這字較常用的解釋,更沒有「失去」(cut off)的意思。

2. 這講章是根據魏肯生(Bruce Wilkinson) 暢銷的書《葡萄樹的祕密》第四章寫的。

3. 這是一篇超時的講章,可以再簡化一些。

4. 從約翰福音十五章二節「不結果子被剪去」,跳去希伯來書十二章五至十三節的經文是危險的,脫離了約翰福音第十五章的上下文,這是專題講道的一種,兩段經文的關係是我的結論,不是作者的提示,「剪去」就是「管教」的意思是這個連結主要的支柱。




Friday, April 19, 2013

誰是我的鄰舍?路 10:29-37

誰是我的鄰舍?
路加福音十章廿九至三十七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04.07
M68 扶貧主日
粵語堂、英語堂、學生崇拜


引言


1. 今天是 M68 的主日,M68 代表彌迦書六章八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M68 是福遍教會三年前成立的一個扶貧基金,


2. 今年的工作包括青海藍天的一個助學事工,在貴州廣西的植苗助學工作,山西博愛中學的事工,新開始在北京民工學生的工作,印度的扶貧工作,休士頓貧民區的青少年工作等,都是很有意義的事工。

3. 在扶貧的工作上很容易有稱為「同情心疲勞」(Compassion Fatigue)的感覺,那麼多的需要,我到底能做多少?我關心的對象是誰?那一位是最需要我幫忙的?

這是我們今天的經文要研究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這是一個鄰舍廣度的問題,經文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章廿九至三十七節。這個問題相當重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是承受永生的條件之一,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可大可小。

若鄰舍是指隔壁的左鄰右里,那要愛他們倒仍不太痛苦,他們若有問題,你的日子也不好過,試想他們若天天吵架,你晚上也會睡得不好;若風把他們房子的屋頂吹走,你的房子也會遭殃,所以愛他們並不困難。

若鄰舍包括同一個小區的人,那就很麻煩了,我的鄰舍有台灣人、越南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黑人、白人、香港人,我如何能愛那麼多人?

若鄰舍包括休士頓四百多萬人,那我一定是沒有辦法!

4. 這一位律法師要顯明自己有理(Justify himself),明明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不是我不愛我的鄰舍,而是誰是我的鄰舍?定義不清楚,我如何知道我做到了沒有!


我們都喜歡在做不到或不想做的時候,問一些類似的定義式問題,例如:我不想去洗碗,我就問洗碗的定義問題,洗碗是否包括擦桌子?是否包括清洗廚房?是否包括洗爐灶?這是洗碗的廣度的問題。

在貫徹「愛鄰舍如同自己」的大誡命之前,先要界定一下「鄰舍」的定義及涉及的範圍,不然若人人都是鄰舍,凡有需要的人都是鄰舍,那我怎能愛那麼多人呢?

5.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作基督徒是椿很辛苦的事,辛苦的不在於我們要相信上帝,事奉祂,盡信仰的本份,而在於因著信仰神的緣故而伴隨來的一大堆有理無理、沒完沒了的要求,因著做基督徒要熱心追求,所以不管我是否喜歡讀書,總是應該讀一些屬靈書籍;就算我不參加敬拜團,也不免要唱些聖詩,因此也應該學些樂理,不然信主十年唱詩仍然走音的話,就很不像樣了。

然後有人提醒我基督徒應該不斷成長,所以我應該在工餘進修一下,晚上修些神學課程,參加講座。接著又說基督徒要關心世界,參與社會,支持環保運動,支持民主,提倡平等自由,抗議墮胎,反對同性婚姻,這幾年更流行扶貧,林林總總,無法盡舉,對一個不想讀書,不喜歡思想,只希望安靜敬拜神的人,面對如斯繁雜的要求,真有痛不欲生的感覺,作基督徒何其艱難!

最糟糕的是,以上的要求都不是在我上浸禮班、會友班的時候,向我提出的,是在日後教會的生活上,不斷加上去的。

這些要求,背後都有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律法師所問的問題: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25)


6. 我到底要做多少才能滿足愛鄰舍的要求?我真的要普渡眾生,承包一切有需要的人之責任嗎?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太重要了!

7. 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律法師的問題,他説了一個故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路十 30-27)。


「有一個人」

1. 「有一個人」這個詞只在路加的作品中出現,是路加特有的風格,路加用「有一個人」來開始路加福音中七個的比喻(10:30;12:16;14:16;15:11;16:1;16:19;19:12) ,這個人無名無姓,卻常是故事中的主角,一直以來,我們都稱這比喻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把重點放在好撒瑪利亞人的身上,今天我邀請你以這「一個人」為主角,來明白耶穌的心意。


2. 這個人從耶路撒冷下去耶利哥,明顯地他剛從耶路撒冷辦完事,而耶路撒冷被稱為五山之城,只有一個出口,就是「下去」耶利哥的路,耶路撒冷在山上,海拔二千六百呎,耶利哥在死海的邊上,是全世界最底的城市,水平線之下八百廿五呎,從耶路撒冷下去耶利哥共十七哩路,下降三千四百多呎,路是彎彎曲曲,是有名強盜出現的地方。

這個人被強盜打個半死,剝去了衣裳,丟在路旁。原來當年的衣裳常是一個人身上最貴重的東西,也是他身份的象徵,當年祭司有祭司的衣服,財主有財主的衣服,猶太人有猶太人的衣服,當這個人被剝去了衣裳,赤裸裸躺臥在路旁,失去了一切,失去了身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死亡是絕對的可能。

3. 歷代的解經家都以這個人為亞當的代表,落難受苦,結局是死亡。


「祭司與利未人」

1. 「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31) 注意經文的細節,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祭司是受人尊敬,在利未人中千選萬選才選上,分為廿四班,一年在聖殿中事奉兩個禮拜,這祭司剛在耶路撒冷事奉完畢,「下山」的時候,看見這受傷被打得半死的人,就從那邊過去了。


2. 作祭司不容易,要守很多的規條,死人不能踫,作大祭司甚至家人死了,也不能去踫,踫了就不潔淨,失去了作祭司的權利,這祭司看見了這有需要的人,就走了,如果停下來,幫助這個人,這個人死了,事奉神也不能了!

3. 可悲的是我們宗教虔誠的活動,往往使我們不願意走出去,憐憫幫助那有需要的人,教會的活動真多,作小組長真忙,那有時間走出去,與鄰舍來往,關心有需要的人!

我要事奉神,作祭司,做、做、做,才能得永生,得神的喜悅,這是律法師的問題,我當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祭司關心的是他能不能在聖殿中做下去?所以看見是看見了需要,卻無動於衷,因為他要事奉神,這是不是我們的情形?

4. 「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32)利未人在聖殿中幫忙,雖選不上作祭司,利未人也可以在聖殿中幫忙,他也看見了,卻視而不見,在邊上過去了。


這利未人雖然熟識聖經的教訓,但他卻視而不見,冷漠是現代人的通病,人口爆炸,人的需要到處都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視而不見,冷漠是愛的相反,是夫妻關係的殺手,也是教會走不出去的原因之一,不信主的人多得是,傳福音不用急於一時,視而不睹。

例子;最近在波士頓死去的中國留學生呂令子,曾參加教會與查經班,卻還沒有信主,想不到在一個明媚的春天就死了!傳福音的机會一去不復回!


「撒瑪利亞人」

1.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33)三個人都看見了,只有這撒瑪利亞人有回應,第一、他動了慈心(Compassion),下面我們會多談這個字的意思;第二、他行動了。


2. 愛是有行動的,不能單説不做,撒瑪利人一連八個動作,幫助這有需要的人:


3. 注意他行動的持續性:1)他拿出二錢銀子,夠一個人幾天的開支,而且還要回來,支付所需的費用。2)當時沒有破產的法律保障,這個受傷的人,沒有錢,沒有衣服,需要醫藥費,受的傷可能需要六個禮拜才能完全康復,花費不少,若欠下巨額的債務,這個人就一定被賣為奴隸,而這撒瑪利亞人卻答應回來支付一切的開支,是很重要的慈心,免去了這人成為奴隸。D. A. Carson 形容這是巨大的慷慨(Massive Generosity)!

4. 從初期教會至宗教改革,這比喻的重點都是在這撒瑪利亞人的身上,解釋這好撒瑪利亞人是耶穌的代表,耶穌救我們脫離死亡,包裹我們受傷的地方,送我們去「教會」(店為代表)休養復完,並要再來,支付一切需,免去我們成為奴隸。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榜樣,去關心有需要的人,所以這比喻被稱為「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5. 其實經文從沒有説這是「好」撒瑪利亞人,經文的高潮是三十六至三十七節,讓我們試從這一位受傷的人之角度來了解耶穌問律法師的問題。


「誰是這個人的鄰舍?」

1. 耶穌講完了比喻之後,就反問律法師一個問題:「你想,這三個人那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36)


2. 那一個是這個受傷的人之鄰舍?我想了很久也不太明白耶穌為什麼這樣問。

律法師問的是:「誰是我的鄰舍?」誰是我應該去愛的對象,問的是廣度的問題,對象的問題。
耶穌反問的是:「誰是這位受傷者的鄰舍?」

一直以來,我認為耶穌把問題改變了,從鄰舍是指有需要的人,改變為鄰舍指施憐憫的人,鄰舍從受詞變為主詞,從受傷者變為施憐憫的撒瑪利亞人,而耶穌説:「你去照樣行吧。」(37)我們是照著撒瑪利亞人去行,我是誰的鄰舍?不用問我關心的對像是誰,而是問我是否一個關心人的人!重點還是「我當做什麼才能得永生?」

3. 這解釋不是不好,但沒有充分地解釋上下文與得永生的問題,最近我開始從另一角度去重新了解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節耶穌的問題與結論,若從這受傷的人之角度去了解耶穌的意思,那耶穌的意思實在太精彩了。

從這受傷者的角度,我有四點的結論:



一、我們互為鄰舍,不分高下

1. 耶穌提醒我們,鄰舍是互通的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hips),有需要的是我的鄰舍,我也是有需要者的鄰舍;被照顧與被愛的是我的鄰舍,照顧與愛我的也是我的鄰舍,這直接回答了律法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鄰舍不分高下,不分有或沒有,不分貧富。

我們去愛人的時候,常容易有優越感,我去關心你,我一定是比你好,你成為我行道的對象,耶穌卻指出鄰舍是互通的,愛與被愛互為鄰舍,這是我們扶貧與走出去的第一個應有的心態。

2, 十年前我們開始每年都去太原去關心一間希望小學的學生,初初的時候,他們從不擦牙,也沒有鞋子,我們去幫助他們,十年來他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進步,學校的素質也不斷的提升,漸漸成為附近的一所名校,他們得幫助,我們也得了他們的幫助,他們讓我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我們的青少年在他們的身上學會了節省、團結、感恩、愛與被愛、服侍人的被服待,互為鄰舍,不分高低。

3. 對當時的聽眾來説,耶穌的問題是令人吃驚的,這個受傷的人之鄰舍竟是一位撒瑪利亞人,若從這受傷者的角度去看,律法師一定很驚訝,他的鄰舍竟是一位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是被猶太人歧視的,長年不與他們來往,寧願繞道而行也不願踏足撒瑪利亞人的土地,他們有饑荒、有旱災,猶太人也不聞不問,不覺得他們有任何的責任。

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從來沒有想過撒瑪利亞人是包括在內,最後卻從他自己的口中説出:「這撒瑪利亞人是這受傷者(絕大可能是個猶太人)的鄰舍。」愛鄰舍如同自己從此有了新的領域,受傷者與施愛者互為鄰舍,天下一家,同舟共濟,你是我的鄰舍,我是你的鄰舍。

4. 中國人對家庭的觀念很強,對鄰舍的觀念卻很弱,家人是我所有關愛的對象,但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中國的富人不是很懂得捐獻,Bill Gates 去中國籌款,沒有人願意去見他,當年他是微軟的總裁的時候,大家卻爭先恐後想去見他一面。

5. 天下一家,同舟共濟,你是我的鄰舍,我是你的鄰舍,是耶穌給我們的觀念,兩千年來跟隨他的人遵守他的教導,服待弱勢的群體,開辦各種慈善的机構,與痛苦的人同哭,與憂慯的人同行,德蘭修女、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與許多不知名的信徒,默默無聲地付上,愛鄰舍如同自己,這是基督的精神。

社會學家 Rodney Stark 研究説,從耶穌開始的基督教能夠傳出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耶穌的跟隨者憐憫病患者與弱勢的群體,耶穌的憐憫成為基督教最大的資產!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二、我們愛鄰舍、並不需要選擇

1. 耶穌沒有改變律法師的問題,只是改一個角度去回答,律法師問:「誰是我的鄰舍?」這是鄰舍廣度的問題,耶穌反問:「誰是這位受傷者的鄰舍?」若從受傷者的角度去回答「誰是我的鄰舍?」答案是簡單直接的,三個人之中只有關心他的人是他鄰舍,不用選擇,受傷者並不選擇,祭司也好、利未人也好,甚至平時討厭的撒瑪利亞人也好,只要願意關心他,就可以成為這位受傷者的鄰舍。

2. 耶穌希望律法師以這位受傷者一樣的心態去回答「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不需要去選擇誰是我的鄰舍,你可以關心的人就是你的鄰舍,沒有種族的問題,沒有宗教的問題,也沒有比較的問題,關心你的人就是你鄰舍,有需要的人就是你的鄰舍,耶穌的答覆真是精準神奇!

3. 耶穌的結論説:「你去照樣行吧。」(37) 意思是你照著那受傷者的感受去行吧!

3. 例子:最近我們有一位弟兄申請參與一個癌症治療的試驗計劃,因為他的癌症已經轉移,有一種新的藥,在實驗期中,非常昂貴,有保險也付不起,申請的病人要符合多種的條件,幾千人中只選擇幾個,律法師的問題是:「我要選那一位?」耶穌卻要我們從病人的心態去回答律法師的問題,這不是我去選擇誰的問題,而是那一位都可以,因為每一個都是在生死存亡上的人。

耶穌説:「你照這樣去行吧!」

4. 當你有能力去幫助人的時候,耶穌要你從那有需要的人去問誰是我的鄰舍?將你自己放在他們的情景中,去回答誰是我的鄰舍?這正是「慈心」的意思,那撒瑪利亞人看見了這位落難受傷卧在路旁人的需要,動了慈心,將自己放在他的情況中,慈心的動詞是參與對方的苦情的意思。


三、此時此地,我的鄰舍只有一個

1.  在山溝裡被打半死極需要憐憫的人,三個路過的人之中,他只有一個鄰舍,宇宙之大,芸芸眾生之中,在那一個時候,在那一個情景之下,他只有一個鄰舍,就是那一個憐憫他的人。

2. 耶穌要我們用同樣的心態去回答誰是我的鄰舍,他希望我們集中注意力在你正關心的人身上,他是你的鄰舍,且是你此時此地唯一的鄰舍,唯一的觀眾(The Audience of One),他需要你的關心,你不同管其他還有需要的人嗎?律法師關心的是廣度的問題,耶穌教導我們卻是深度的問題。

3. 例子:在金庸的武俠小説《天龍八部》中有一位段王爺,一生中有很多的情婦,每一個對他死心塌地,柔情似水,段王爺有什麼祕訣?根據金庸的描寫,段王爺對著那一個情人,就對他全心全意,專心一事,只注意眼前的一刻(Fully devoted to the moment),不去想別的情人,這就是只有一個觀眾的意思,專心一事這也就是保羅精神,與時下流行的同時做多項工作(multitasking)剛剛相反。

4. 講道也是一樣,最糟糕的道是只對自己講,一個聽眾也不明白;進步一點是對會眾中幾個人講,再進步一點是向全會眾講,但最高的境界是一百、一千、一萬個會眾講道,而每一位都感覺你只是對著他講道,為他的緣故預備的,講章是為他度身訂做的,拾到好處。

5. 當我們去北京幫助當地的民工子弟的時候,我們要全心全意,專心一事,將你的心從他們的處境來設想,父母上班,子女缺乏關愛,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抗逆力很差,學校師資又差,我們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我們關心北京的小孩的時候,不用担心太原的孩子誰去照顧,不用將他們的需要相比,誰的需要更大,誰才是我的鄰舍,當神把一群的小孩放在你的面前的時候,你的鄰舍只有一個,就是你需要關心的那一位。



四、愛鄰舍是生命的表現,不是得永生的途徑

1.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若耶穌説:「你照樣去行吧!」是從那受傷者的角度來了解,你會明白受傷的人不挑鄰舍,知道自己也是受傷的人,才會懂得憐憫人,這正是盧雲所説的受傷的醫者(wounded healer)。

2. 行公義、好憐憫不是去積公德,做善事,好使你九世修行而功德完滿,去承受永生。愛鄰舍如同自己應是恩典的功效(A function of grace),不是蒙恩的條件,律法師完全的錯了,當他試探耶穌,問耶穌説:「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反問他説:「律法上寫的是什麼?你念的是怎樣呢?」律法師回答説:「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回答説:「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你回答的是,你有本事就去做吧,做得到,你就得永生。)其實從路加九章五十一節開始,耶穌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十字架的路是通往恩典之路,人不能靠行為守律法得救,不是律法的問題,而是人根本沒有守住律法,沒法全心去愛神,沒法愛鄰舍如同自己,律法師是知道的,所以他才問誰是我鄰舍之廣度問題,以顯出自己有理守不住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而耶穌最後的結論説:「你照樣去行吧!」不單只是照著撒瑪利亞人的榜樣去行,更是照著這受傷者的心態去行,受傷的人才能明白鄰舍的重要,受傷的人不挑鄰舍,受傷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去愛鄰舍如同自己,受傷的人才能明白愛鄰舍的動機不是積公德得永生,而是生命經歷醫治之後的表現,耶穌説:「你照樣去行吧!」

3. 走出去,做善事,傳福音,心態最重要,除非你發現自己的破碎,你才能謙卑自己,承認自己的貧窮,體驗受傷的可憐,你才能做一個真正愛人如己的鄰舍,做善事不是因為你是好人,而是因為你也是個受傷而蒙憐憫的人。

在我們富裕的教會中,扶貧常是因為良心過意不去,將多餘的捐上並不難,況且這使我們認為我們在神的面前有義,耶穌卻説:不是這樣的,除非憐憫是從你生命的深處流出,是你生命經歷的一部分,你永遠沒法真正的明白去愛鄰舍!

4. 例子:黃女士的見証。


結論

誰是我的鄰舍?你如何回答?




討論問題

1.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是一段耳熟能詳的經文,我曾講了好幾次,每一次都有説不清的感覺,自知還是沒有完全懂經文的真正用意,當我讀梁家麟的講章,「我是誰的鄰舍?」的時候,我好像明白了很多,梁博士指出律法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耶穌將它改為「我是誰的鄰舍?」把受詞變為主詞,鄰舍從對象的問題變為我的問題,我有劃龍點睛的感覺,重新改寫了我的講章。

但當我再細讀經文的時候,我發覺這解釋還沒能完全回答律法師的問題,解決鄰舍廣度的困擾,只是要我們向撒瑪利亞人學習,做個憐憫人的人,更沒有連接上下文,解釋誰是我的鄰舍與承受永生的關係,難道像撒瑪利亞人一樣憐憫有需要的人,就真能得永生?所以重點若在撒瑪利亞人的解釋,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法方。

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這一段的經文--從那一位受傷落難被劫在路旁待死的人的角度去重新研讀這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週三從同工口中知道了 D. A. Carson 曾經詳細解釋這經文,他把經文的上下文解釋非常清楚,更確定從受傷者的角度去看,能把經文的上下文連貫起來,新的角度成了這講章的立論。

2. 參考資料

D. A. Carson



3. Carson 指出經文的結構如下:

10:25-28 與 10:29-37 是一連貫的經文,兩段有相同的結構,

10:25            律法師的問題:「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10:26            耶穌反問律法師一個問題
10:27            律法師的回答
10:28            耶穌的結語

10:29            律法師的問題:「誰是我的鄰舍?」
10:30-36       耶穌説了一個比喻去反問律法師一個問題
10:37上        律法師的回答
10:37下        耶穌的結語


Carson 對 10:25-42 的結構有如此的分析,ABBA 的寫法,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解釋大誡命中的第二部分:愛鄰舍如同自己;馬利亞的選擇則是解釋大誡命的第一部分:全心全意愛神。



4. 「愛鄰舍如同自己」引自利未記十九章十八節,是舊約聖經唯一處經文提及「愛鄰如己」,這是一名句,耶穌曾以這句話總結律法中,神要求人做的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這句話在新約聖經中出現八次,其中四次出自耶穌的口(太十九 19;廿二 39;可十二 31,33),三次在書信中出現(羅十三 9;加五 14;雅二 8),除了路加十 27 之外,其他的出處《和合本》都翻譯為「愛人如己」,原文意思其實是「鄰舍」,《和合本修訂版》解決了這個翻譯不一致的問題,將所有「愛人如己」修正為「愛鄰如己」。

5. 中心思想

主題:誰是我們關心的對象?
補語: 若從那受傷落難被劫打至半死的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鄰舍是:1)與我們互為鄰舍;2)神放在我們面前關心的人,我們並不選擇;3)只有一位,就是神讓我們關心的人;4)與我們同類,並不是我們得救的工具,而是我們蒙恩的回應。


6. 這講章解經的份量相當重,單也不忘以應用為一百分之百的目的,律法師問的鄰舍廣度的問題,正是今日信徒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


Tuesday, April 2, 2013

馬太福音兩種的目擊者,馬太 27:55-28:15

馬太福音兩種的目擊者
耶穌復活的歷史証據
馬太福音廿七章五十五至廿八章十五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3.31
復活節信息
中文聯合崇拜、英語崇拜



引言

1. 有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參加了一個復活節的戲劇聚會,深深的被舞台上演出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故事所吸引,當耶穌被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這小男孩看得目瞪口呆,非常沉默,但當舞台上的墳墓打開,耶穌從墳墓裡走出來,從死裡復活向一群婦女顯現的時候,這小孩眼睛立刻亮起來,開始拍手,對他媽媽説:「他活了!他活了!」很高興地摟抱著媽媽在笑,不停地説:「他活了!他活了!」

2. 今天我們大部分人對耶穌復活的故事一點也不陌生,每年的復活節,聽了一遍又一遍,已經沒有什麼的感覺,沒有什麼的驚喜。

3. 其實在福音書裡,耶穌的死與復活是完全出人意外的事,跟隨耶穌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耶穌會死而且從死裡復活!耶穌的復活是改變人類歷史驚天動地的事,也是初期教會所傳的福音之房角石,也是我們信仰中最核心的事實。
 
4. 在四本福音書與保羅旳書信之中,還有許多第一、第二世紀的文獻的支持,歷史學家可以總結四點有關耶穌復活無可否認的事實(Four historical facts established by historian with multiple early independent sources),這些的事實是由不同獨立的文獻所証明的,沒有什麼學者會否定這四點的事實,參 William Lane Craig, Assessing the New Testament Evidence for the Historicit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Edwin Mellen Press (January 1, 1989):

1)耶穌的埋葬
2)耶穌空的墳墓
3)耶穌復活後多次向人顯現
4)耶穌的門徒深深的相信耶穌的復活,而且因此經歷了極大的改變,甚至因為傳耶穌復活了的福音而獻上了自的的性命,不單只是一個門徒,不單只是兩、三個門徒,耶穌十一個門徒與許多跟隨主的人都為這一個信念而犧牲了。


5. 當年目睹這四件事情發生的目擊者當中,馬太特別提出兩組不同的人,這兩批人目睹同樣的事,卻有不同的結論,馬太希望透過他們的比較,來道出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主題 :

1)這四點有關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是有目更睹的,沒有爭議。
2)如何解釋這四點的事實,卻是需要信心去回應。

我很坦白的對大家説,我不能絕對的証明耶穌從死裡復活了,歷史上發生的事,不能像實驗室做科學實驗一樣,是可以重複的,只有透過人証物証去推敲,到底發生了什麼的事,我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是解釋我們手上歷史的証據最合理的結論,所以收集歷史留下的事實是一回事,解釋這些事實卻是另一回事,後者需要信心的眼睛,但這不是盲目的信心,而是合理的信心,相信最合理解釋這些事實的結論,這是馬太把兩種目擊者放在一起對比的原因,第一組的目擊者相信耶穌的復活是解釋他們看見的事實之最合理的結論,而他們的生命因此而改變,脫胎換骨,成了一小樶改變世界與人類歷史的人;而第二組的目擊者,拒絕接受耶穌復活是最合理的結論,埋沒良心,從此消失,人間蒸發,沒人記念。

講道結束的時候,我想問你,你想做那一種人?你是否願意相信耶穌的復活的最合理的結論而成為耶穌的信徒?


一、相信耶穌的復活是最合理的結論

1. 第一批的目擊者是一群婦女,馬太福音廿七章五十五節告訴我們,這一群婦女是從加利利來的,他們跟隨耶穌來到了耶路撒冷,從耶穌釘十字架到被埋在墳墓裡,她們都是在場的目擊者者。


2. 馬太告訴我們他們最少有三個人,可能還有其他的婦女,其中兩位的名字相同,都稱為「馬利亞」,1)抺大拉的馬利亞;2)雅各與約瑟的母親馬利亞。當年的婦女是被歧視與輕視的,婦女是靠兒子來稱呼的,婦女的証供在法庭上是不被接納的,門徒也不相信這些婦女的見證,當他們回去告訴門徒耶穌復活了,門徒根本不相信,説他們「胡説」(Idle tale)(路廿四 11)。若有人想虛構編做耶穌復活的故事,他們一定不會用婦女作為第一批的目擊者,所以馬太告訴我們婦女是第一批見證耶穌復活的人,這本身就是一有力的明証耶穌復活的可信性。

3.這一群的婦女看見了什麼?親身經歷了什麼?

第一、他們目擊耶穌的埋葬(太廿七 57-61)。


耶穌被埋葬在約瑟新的墳墓裡。這些的婦女在整個過程中都在,「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裡,對著墳墓坐著。」(61)


請注意事情的細節:1)約瑟是有名有姓可追蹤的人物,他是從亞利馬太來的。2)事情經彼拉多親自的批准。3)約瑟的墳墓是新的,是沒有人用過的,裡面沒有其他的屍體。3)他們用乾淨的細麻布裹好,不是草草了事,一層一層用布包著。4)墳墓的門是用一塊大石封死,這石頭最少有好幾噸重,沒有好幾個壯男是推不動的。

耶穌被埋葬在墳墓裡是這一群婦女親眼目睹的事,他們是第一批的目擊者。

第二、他們目擊空的墳墓(太廿八 1-8)


七日的第一天,禮拜日的清晨,這一群的婦女來到墳墓裡,他們目睹的是一空的墳墓(the empty tomb)。


請注意經文的細節:1)封住墳墓進口的大石頭輥開,注意石頭輥開不是讓裡面的人走出來,而是讓人進去看,墳墓是空的,天使説,「他不在這裡,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6)。2)四個福音書都提到墳墓是空的事實,空的墳墓是耶穌復活的敍述中最重要的一點,他不在墳墓裡,每一個讀這歷史的事實的人,都要回答這問題:「耶穌不在墳墓裡,他到底在那裡?」3)耶穌復活的時候,沒有人在現場,沒有目擊者,沒有描述,記載下來的是空的墳墓,婦女們看見的是空的墳墓並聽見天使的宣告,耶穌不在墳墓裡,去告訴門徒主已經復活了。


第三、他們目擊復活的耶穌(太廿八 9-10)


忽然,耶穌遇見他們,說:「願你們平安!」(9),用的是猶太人的問候語,若用今天德州的問候,我們會説:「Howdy!」,耶穌復活後,首先向這一批婦女們顯現,他們就上前抱住他的腳拜他。

耶穌不單只向這一群婦女顯現,當天的下午,耶穌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向兩個門徒顯現,晚上的時候,耶穌向十二門徒顯現,十二門徒只剩下十個,猶大死了,多馬剛好不在,他們把自己關在房間內,耶穌向他們顯現,以後更多次向門徒與跟隨他的人顯現,保羅說:基督「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林前十五 4-8)。保羅向他的讀者挑戰,耶穌復活的真實性,可以向親眼見過復活顯現的主之人問一下,這些見証人當時一大半還活著,不是幾個人而己,是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見過復活的耶穌,這是歷史的事實,由多個獨立的人証可以証明。

而這一群婦女是第一批遇見復活之後的主耶穌。

第四、他們因為遇見了復活的主而經歷生命極大的改變(太廿八 9-10)

兩次經文提到婦女不要害怕,1)天使對婦女説:「不要害怕!」(5);2)耶穌向他們顯現,説:「不害怕!」(10)。可見婦女因耶穌的死亡與所遇見的事,心中非常害怕,門徒也同樣害怕,躲起來,怕被猶太人迫害,他們的希望絕了,耶穌死了!

但他們在耶穌復活向他們顯現之後,卻一百八十度改變了,從害怕變剛強,從憂傷變喜樂,五旬節的時候,門徒站起來傳講耶穌復活的好消息,三千人、五千人悔改相信耶穌,這些門徒堅信耶穌從死裡復活的原因何在?他們甚至願意為傳講耶穌復活而犧牲性命,原因何在?

他們不是因為拿了一個博士學位而改變,不是因為中了彩票變了財主而這樣改變,也不是做了高官得了權勢而如此大的改變,也不是發明 iphone 之類的產品而改變了世界,他們的改變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真心相信他們遇見復活的主是真的從死裡復活了。

婦女們所經歷與目擊的這四件事,是不容懷疑的,現代的學者極少否認這四點的歷史真實性,這一群的婦女是馬太福音中第一批的目擊証人。

4. 你要如何解釋這四點歷史的事實呢?這四點不能百分之百証明耶穌真的是從死裡復活,但解釋這四點最合理的結論,無可否認地是耶穌從死裡復活了。

5. 過去二千年中,不少人提出不同的理論去解釋這四點的事實,最常傳流的是「耶穌昏暈論」(Swoon Theory),解釋説耶穌其實並沒有死去,只是受了重傷,昏暈過去而已,人以為他死了,把他埋葬了,門徒把他偷偷地從墳墓裡帶走,把他醫好之後,顯現給眾人看。

美國有名的牧師 J. Vernon McGee 曾這樣回答這理論的不合理之處:「試想你被人用九尾鞭毒打三十九鞭,使你體無完膚,頭戴上荊棘編做的冠冕而頭破血流,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走上一段頗長的路,然後被釘十字架,掛在戶外的木頭上六個小時,被鎗剌透心臟,再被布一層一層包裹起來,在密封不通風的墳墓裡三天,沒有吃的與喝的,然後推開沉重的石頭,打倒官兵,再以英雄式的姿態出現,你説這是合理的解釋嗎?」

又有人提議,死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穌,三天後顯現的是他的雙胞胎!這結論如何解釋空的墳墓?如何解釋門徒真的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而且為什麼所有的文獻中,完全沒有説過耶穌有雙胞胎,沒有人証也沒有物証。

世上根本沒有任何合理的結論比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結論更合理地解釋歷史上有關耶穌復活這四點的事實。

6.  名律師 Frank Morrison 不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事,他花了幾年的工夫,收集有關的資料,以他律師的訓練,法庭上辯證的方法,分析有關耶穌復活的証據,寫成一本非常暢銷的書,"Who Moved the Stone?", 書中的結論是他不得已之下,承認耶穌從死裡復活是最所有証據之下最合理的解釋,這一本書翻譯為中文,你可以去讀一讀這一本書。

相信耶穌的復活是最合理的結論。


二、否定耶穌的復活不是最合理的結論,而是在某種原因之下故意的選擇

1.  馬太福音第二批的目擊者是一群羅馬的士兵。

注意作者的安排,馬太故意把婦女與兵丁放在一起,輪流交替出現,目的是希望讀者注意二者的異同,強調二者同一的經歷,卻選擇了不同的結論去解釋他們的經歷,作者希望讀者能作出明智的選擇。


2.  兵丁目擊了什麼?

第一、他們目睹耶穌被埋葬的墳墓(廿七 62-66)。


兵丁看守墳墓的原因正是為了防止他們最後所説發生的事:門徒來把耶穌的屍體偷走﹗祭司長與長老們早有預備,求彼拉多打發兵丁將墳墓把守妥當,無人能進去,也沒有人能走出來。

請注意細節:1)兵丁是眾數,最少有二至五個人,這些是羅馬的兵丁;2)石頭有羅馬的封條,撕毀封條是觸犯羅馬的法律,違法者必嚴辦。

第二、他們親身經歷空的墳墓(廿八 1-8)

 
主日的清晨,天使從天上下來,把石頭輥開,顯示一個空的墳墓,這些的兵丁親身經歷,第一手的資料,是空墳墓的目擊者。

注意細節:1)兵丁感覺地大震動,地在發抖;2)兵丁親眼看見了超自然顯現的天使,他的像貎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是兵丁從未見過的現象;3)兵丁親眼看見擋在墳墓門口的石頭輥開,天使坐在石頭上面,不是人手把石頭輥開的;4)兵丁嚇得渾身「乱戰」,原文是與第二節的地震同一字根,他們因此手腳也不能動,如同死一樣。5)兵丁聽見天使與婦女們的對話,最後婦女們離開的時候,他們才離開(11)。

兵丁眼見、耳聞、身感,五官親受,如果説目擊者証人,沒有人比這一批的兵丁更清楚空的墳墓之真實!而且不是一個兵丁的經歷,最少有好幾個兵丁,他們是空墳墓的第二批目擊者。

3. 兵丁們對他們看見的、親身經歷的作何反應?

他們回去把事情告訴祭司長與長老們,請注意細節,祭司長與長老們沒有懷疑兵丁們所説的話,但他們卻拒絕接受所發生的事情最合理解釋的結論,反而吩咐兵丁們為他們撒謊,編造故事,説,是耶穌的門徒把耶穌的屍體偷去了。


祭司長與長老們給了許多的錢給兵丁們,及答應為 兵丁們向上司報告,保他們無事,編造了一個謊言,去解釋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1)耶穌被埋葬了;2)耶穌的墳墓空了,有天使顯現,宣告耶穌的復活;3)耶穌多次復活後顯現;4)門徒的改變,相信他們的主已經復活了。

4. 他們不是不相信神蹟的存在,也不是不相信有天使,他們是猶人的宗教領袖,對神的事,應該是最了解,最容易明白的人,但他們卻選擇了謊言,拒絕接受所發生的事情最合理解釋的結論拒絕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

5. 今天我們也有很多的原因拒絕接受耶穌的復活是所發生的事情最合理的解釋:

1)不願意承認有神,可能因為我們的背景或教育,我們拒絕相信神蹟與死人復活的可能性,並不客觀的去看這四點客觀的歷史事實,先把神的可能否定。

例子:著名的無神論歷史學家 Bart Ehman, 出身基督教的聖經學院,基督教大學,苦學初期教會的歷史,研究第一、二世紀的文獻,精通多種文字,當他與衛道家 William Lane Craig 辯論的時候,他並不否認這四點歷史有關耶穌復活的事實,但卻拒絕耶穌復活的可能,因為他不相信神的存在,認為歷史學家不能以神蹟解釋歷史的事實,當問及他如何解釋這四點的事實的時候,他只能毫無根據的去猜,説,可能門徒把耶穌的身體偷走的時候,被兵丁們追蹤,殺死,兵丁把門徒的屍體與耶穌的屍體,一同埋在路旁,後人無法驗証。

Bart 的説法,是否可能?當然有可能!但卻沒法合理地解釋耶穌多次向門徒顯現,並門徒的改變,況且在歷史的文獻上隻字沒有提及兵丁報告這一件事的發生,你真的認為兵丁立下此大功會不發一言?當門徒宣告耶穌復活了,這些兵丁怎可能無話可説?!

Bart 不接受耶穌從死裡復活的解釋,不是因為這結論不是最合理的解釋,而是因為他先決定不能相信有神,他認為這不是歷史家應有的想法,他認為神蹟是不合理的結論,不是因為這四點歷史的事實最合理的解釋。

2)或許你拒絕接受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結論是因為你以為接受的話,會帶來很多的限制,要上教會,十一奉獻等,是你不願意去做的事。

3)或許你拒絕接受耶穌從死裡復活的結論是因為你不願意放下你現在生活的方法。

例子:一年輕的少婦不願意信耶穌的原因是因為她喜歡打麻將、上酒吧的生活,但當她信耶之後,生命改變,不需要再打麻將、上酒吧。

若耶穌真是從死裡復活,他就是神,是我們的救主。



結論

1. 在這復活節的日子,我邀請你接受耶穌,耶穌的復活是最合理的結論,我們的信心不是迷信,而是有歷史上的事實所構成的理性根基,你願意承認你有罪嗎?你願意接受耶穌作你的救主嗎?他已經復活了,有一天我們也要復活,像他一樣,你願意嗎?

2. 張慶詳醫生的見證。


張醫生的見證在互聯網上非常流行,因為他的故事太真實,我們都能認同,他一生追求成功,從一個眼科醫生,因為要多賺錢而改行為美容醫生,從醫病的醫生變為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美容師,三十多歲已經成為財主,有了錢之後,開跑車、住大房子、上最好的餐館,在最快樂的時候,得了未期的肺癌,只活了十個月,去年去世,去世之前向一群牙醫的學生講學,勸大家不要學他一樣,只顧今世錢財的事,要幫助有需要的人,更要認識神。

他的見證我們要好好的想一下,若真有神,若耶穌真的是從死裡復活,他為我的罪而死,我願意接受他為我的救主嗎?今天就是信耶穌的日子。




討論問題

1. 你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嗎?為什麼?
2. 請分享四點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你同意這四點是歷史的事實嗎?為什麼?
3. 接受這四點是公認的事實是一回事,如何解釋這四點又是另一回事,你同意嗎?為什麼?
4.  歷史的研究與科學的研究有何異同?
5. 為什麼相信耶穌復活是解釋歷史事實最合理的解釋?請分享你的看法。
6. 請比較婦女們與兵丁們兩批目擊者的異同,他們經歷相同,目睹空的墳墓,為什麼他們會有相反的結論?
7. 祭司長與長老們是最認識宗教的事,為什麼他們拒絕相信耶穌復活的神蹟?
8. 請分享你相信耶穌的理性基礎。為什麼你信耶穌?你信耶穌有何合理的原因?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是一篇佈道性、衛道性的講章,對象不單是非基督徒,更是讓基督徒明白耶穌復活的歷史事實,以建立一信仰的理性根基。

2. 注意作者馬太的手法,作者故意把這兩種的目擊者放在同一個事件當中,馬太故意將兵丁與婦女放在一起,是要比較二者不同的結論,這是這一篇講章主要的立論。

3. 講章中心思想:

主題:什麼是有關耶穌復活四點歷史的事實最合理的解釋?
補語:耶穌從死裡復活是解釋1)耶穌埋葬;2)空墳墓;3)耶穌復活後的多次顯現;4)門徒的改變;這四點歷史事實最合理的結論。

4. 這是一篇佈道的信息,為了使聽眾清楚明白講章的方向,我把講章的結論在引言就先説出來,告訴聽眾我要説什麼,我在説什麼,最後我説了什麼。(State the conclusion upfront. Tell them what I am going to say, then say what I intend to say, and finally, tell them what I have told them.)

5. 雖是辯道的講章,還是以百分之百應用為主要的目標,講章的體裁以 ABC 為大綱:

A   婦女目擊的與他們的結論
B   兵丁目擊的與他們的結論
C   我們知道的與我們的結論 

6. 最後結論引用張醫生的見証還有很多很好的故事,我忍痛沒有把它講完,因為與講章的主題無關,以前我一定將這樣精彩的見證講完,結果是把講章的中心帶歪了,現在知道多説不是最好,再動聽也得不常失。

7. 參考資料:

1)Dr. William Lane Craig 與 Dr. Bart Ehman 的精彩辯論:





2)张理查医生的见证录音笔录



张理查医生享年40岁, 他是位富裕但却患有末期肺癌的美容医生.这笔录是抄自于他在牙科班基督教徒团契会中的见证演讲.在此,他也希望能和您分享.

他的背景

大家早上好!因为化疗的缘故,我的声音有点沙哑,敬请原谅.让我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理查,此趟是受邀于我的朋友丹尼而来的.

我就从我是典型的现实社会的产品说起吧.这之前,我提到我们的生活习惯是如何受到现今媒体的渲染.所以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现今社会成品.我从小在社会环境的熏染下一直以为快乐是以成就来衡量.之后我就凭着成功等于财富的宗旨渐渐成长.

来自小康之家的我自小就极为好胜,无论是运动、学业、领导能力,我都要争取成为最棒,最好的!而每每也都能如我所愿.但这些并不能为我带来金钱财富.

几 年前,那时候我还是眼科班的见习生时,当我看见许多医生朋友都一一离开国营医院到私营企业行医而且个个都赚大钱时,我就开始感到不耐烦.当时我对自己说, “够了,我现在走的这条路太长了.”当时医疗美容业正在蓬勃发展,相信你们也许知道这行业在几年前就一直迅速发展而我也认为那是个赚钱的大好良机. 当时我就对自己说, “不能待在眼科了,我要到医疗美容界发展.”之后,我就真的离开了国营医院转到医疗美容界开拓我的事业.

事 实上,我们的社会都不会把一位普通的全科医生当成英雄.绝对不会!对他们来说所谓的英雄是上流社会的名媛,政治家及富豪.所以我就立志要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而我也立即投向医疗美容业.当我还在当私营业余全科医生时,许多病人会抱怨三十块钱的诊金太贵.他们会说, “哇!这医生收费好贵呀!”但这批同样的病人却乐意付高达新币一万元做抽脂手术!后来我就对自己说, “好!那就别再为人治病了,我要成为美容师,一位受过正式训练,备有医疗知识的美容师.”

后来我真的无论抽脂手术,隆胸手术,眼皮手术等等都做… 这一切真的为我带来了财富,我的诊所预约期从刚开始的1个星期到1个月到2个月,之后还排到3个月!这行业的需求量惊人,许多女人都迫不及待地排队等着医生把他们变更漂亮.那么多爱美的女人让我乐此不疲.

诊所的生意蒸蒸日上,从1位医生,我再聘请2位,3位,甚至4位医生.我对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永远无法感到满足,因为我需要更多更多.后来我们就扩展到印尼,并设立了特别小组专门把印尼的一些阔太太引来诊所. 事事如意的我以为我叱咤风云的时机到了.

大约在去年2月份(2011年),我告诉自己, “既然我现在有那么多闲钱,我要为自己买第1辆法拉利.当我在准备下订的同时,我也在物色买土地盖洋房.我对一位年赚500万的银行家朋友说, “来!我们一起买地建几栋房子吧.”

当时正是我人生的巅峰,我正准备好好地享受一番.在此同时,我的朋友们包括丹尼开始重回教堂.他们对我说, “理查,跟我们一起上教堂吧.”

在二十年前,我就已经是洗过礼的基督徒了,但那时是因为我的朋友都成了教徒.为了跟风,我也参加洗礼仪式.这样一来我就能在表格上填写 “基督徒”三个字来享受跟风的乐趣.事实上,我连一本圣经都没有也不知那是什么东西.

我上了几回教堂后,觉得无趣就对自己说, “不上教堂了,是时候该上大学了.我还有好多东西要追求- 譬如女朋友,学业,体操等.”我心想我拥有的这一切不是靠上帝而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有谁还需要上帝?我靠自己就行了.

(2011 年2月份) 在满腔傲慢中,我告诉我的朋友们说, “你去叫你的牧师把礼拜时间改到下午两点,我可能会考虑参加.狂妄自大的我还加了一句可能我今天还在后悔说的狂语,我告诉丹尼和朋友们, “假如上帝真要我重回教堂,他一定会給我一个征兆.”说出这番话的三周后,我就乖乖回教堂了.

癌症诊断

2011 年三月,当时我还经常跑步和到健身房举重健身,一个星期有六天都在运动健身.突然有一天我感到背部疼痛而且持续了好久.后来我去照MRI(磁共振成像)看 是否是腰椎间盘突出.照像的前一天,我如往常一样到健身房举重健身,蹲踞.第二天, 照像结果显示我的骨髓有代谢的情况.我顿时愣了句, “哇!抱歉,那是什么意思?”

隔天,我作了PET scan (正子扫描)之后,医生就证实了我患上末期肺癌第4B期并且已扩散到脑部、半条脊椎、两个肺都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肿瘤、肝脏、肾上腺等.

我对自己说, “这不可能!我昨天还到健身房举重健身,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知您是否能了解我当时的心情.前一刻我还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怎么知道第二天就收到这晴天霹雳的消息.我的世界顿时颠覆.

我无法接受.我有百多个亲戚他们当中没有一人得过癌症.我一直都认为我拥有很好的基因.这不该发生在我身上.我的亲戚当中有好多都烟不离手但他们都没事.为什么患肺癌的会是我?我无法接受这事实!

与上帝的奇遇

隔了一天,当我还是无法接受事实真相时, 我就去动活体检视手术.之后,医生和护士吩咐我躺在手术床上休息15分钟以便照X-光来确定是否有纵隔气肿或气胸的状况.

我卧在手术台上,愣视着冰冷的周围.突然间听到一把声音,那不是外来的.这把声音虽小但我很清楚的感觉到那是发自心里的声音,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感觉.祂说, “这一切都必须发生在你人生的高峰因为那是唯一能够让你了解的方法.”

我 顿时吓了一跳, “哇!那是哪里来的声音?” 一般上当我们自己自言自语时,我们会用, “好!我该几点离开这里?或者说我该上那儿吃饭?”我们不会对自己说, “你该去哪儿?但这把声音却用, “这一切都必须发生在你人生的高峰因为那是唯一能够让你了解的方法.”当时的我情绪崩溃忍不住痛哭落泪.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才深深明白为什么那是唯一能让 我了解的方法.

我一向骄傲也很有天赋所以我认为我的生命中不需要任何人.我充满自信与自负,没有任何方法能使我从回上帝的身边.

假如我是患了第1或2期,我会很忙碌很努力的去找最好的心胸外科做切割手术然后再进行化疗… 这项疗程的康复率很高,有谁需要上帝?但我患的是第4B期,任何人都救不了我,除了祂.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我还是不相信上帝.你们别以为因为那把声音的出现,我会开始相信神,开始祷祰.不!我认为那可能只是我在自言自语,我终究还是不相信.

后来当我正进行2直3星期的脑部电疗时,医生也同时期为我进行化疗前的预备工作. 因为化疗期间医生会采用ZOMETA (唑来膦酸)来强化因癌细胞而受损的骨髓以防压缩性骨折.

而ZOMETA其中之一副作用是导致下颚骨坏死.所以在进行化疗之前我必须把我的智慧牙通通拔掉.在很早以前我已拔掉2颗上智齿,因为下智齿没疼痛所以我就没碰它.很理所当然地丹尼马上自告奋勇要为我 “除害”.

我躺在手术椅上,问正在承受电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自己说, “这一切还不够吗?现在还必须要忍受拔牙的痛楚.” 我问丹尼, “老弟,有没有其它路可走?我不想拔牙.”他回说, “有,你能试着祷祰.”
我说, “既然祷告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好吧!那就祷祰吧.” 我们祷祰后,丹尼就为我照X-光准备进行手术.X-光结果出人意料,我竟然没有下智齿! 据我所知一般人都会有4颗智慧齿或少数人一颗都没有,但据我了解少一两颗智慧齿的是非常罕见.

当时的我还是不相信祷祰的力量,我高兴地对自己说, “只要不用拔牙就好,管他呢!”

接下来我问我的肿瘤科医生, “我还能有多长时间.”他回说, “不超过6个月.”我问, “假如作化疗呢?”他说, “3到4个月吧.”

我无法掌握这事实,更无法面对.即使当我在进行电疗期间,我每天都在心理上挣扎,尤其是早上起床真希望这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醒来就没事了.

我渐渐的开始惆怅,不愿接受事实.有一天的下午2点,当我正准备更衣后去复诊时,我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祥和、舒服甚至还有一点高兴.我当时就传了个Whatsapp简讯给我的朋友们说, “兄弟,不知为何我突然感觉非常美好.”

事情过去好几天后,丹尼才向我坦白他为我斋戒了整整两天.而那天下午2点正是他刚结束斋戒的时候.我并不知他当时为我斋戒,我只知当他斋戒完的那刹那,我感到非常平和快乐.

我暗自想事情也太巧了吧!我的心开始有点动摇,但我还是选择不信.,当我完成2星期的电疗后,在进行化疗之前,医生让我休息几天.

事实上肺癌的死亡率远比乳癌,大肠癌, 前列腺癌(新加坡男女癌症发病率首排名表),这三大肿瘤病人的死亡率加起来还要高.原因是以上三个器官都能完全切除但肺却不能完全切除.

一 般大约有10分之1的肺癌患者都有不错进展因为他们患有因子受体基因突变(EGFR mutation),这类患者有百分之90是属于不吸烟的亚洲女性.而我第一,我是男的,第二,我偶尔在饭后或周末和朋友聚会时会抽一两根烟,所以我的肿 瘤医生都认为我患有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能有上述机会的几率是百分之3或4所以医生事不宜迟地为我准备进行化疗.但通过许多朋友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善心人的热切祷祰, 我被证实患有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哇!太棒了!这下我不用急于进行化疗了,因为我可以吃药来控制病情.

让我与您分享我吃药前后的肺部CT扫描
AFTER (后) BEFORE (前)

右边扫描图里的每一粒白点都是肿瘤,您可清楚看到许许多多的转移瘤,这只是其中一层切面图.基本上我的左右肺部都长满了数以千计的肿瘤所以医生说即使进行化疗我顶多也只能活3到4个月.

但因为我的肺癌是由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造成所以有口服药能控制.服用了两个月药后你能看到左边扫描结果,这就是神的力量!也因祂我今天还能站在这儿和您分享.你可以清楚看到用药前后的不同.

当时我还是不相信神能造什么奇迹因为我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药物.日复一日,朋友们继续为我不断地祷祰,数月后我的肿瘤指标渐渐的下降, 百分之90的肿瘤也清除了.

相信你也知道一旦有医疗临床知识,你清楚了解即使服药也只能控制1到2年.那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你很清楚肿瘤每时每刻都在转变.总有一天,它们会对药物产生抵抗,到那时候你就会无药可救了.

拥 有这些知识对我来说是精神上极大的折磨.癌症不只是肉体的折磨更是精神上极大的酷刑.您该怎么去面对无望的未来?您该怎么去活在不能拥有长远计划的人生? 医师劝我多忍耐一两个月或许我的心情能够平复一些.2011年的3月和4月是我人生中的最低迷的时候.即使病情渐渐好转但我每一天都活在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之中.

接纳与平和

有一天下午当我躺在床上不断的质问上帝为什么要我承受此等的折磨? 为什么要我承受如此艰难的痛苦和挣扎? 为什么偏偏是我?

就在我渐渐刚开始入睡着时,我隐约梦见一把声音说, “希伯来书第12章,7-8节.”
我当时并没读过圣经,不知希伯来是什么?更不知圣经到底总共有几章?真的毫无头绪.
但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希伯来书第12章,7-8节

之后也没多想就继续睡了.睡醒后,我想, “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就查看看吧!”之前丹尼送了本新的圣经给我.在查阅时,希伯来听起来象是个很古老的名称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圣经里的旧约,于是我就翻找旧约,谁知找不到,我顿时好失望.

后来我想, “可能会在新约,试试看吧!”天啊!新约中真的有希伯来书第12章,第7-8节.祂说, “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

我顿时感到鸡皮疙瘩,说, “哇!这是从哪儿来的?不可能,对吗?我的意思是能在没读过圣经而凭着梦境找到明确的章节来回答自己的问题的几率有多高呢?

我深信那是神的回应,祂在我迷迷糊糊挣扎着睡了的时候所问祂, “为什么要我承受此等的折磨?” 祂回答说, “你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待你如同儿子.”

这简直比我得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几率更渺小. 圣经里有千千万万个章节,我这么可能幻想得出这章节呢?

当下我信服地对祂说, “你赢了! 你赢了!”

那天之后我就开始相信上帝而我最后一次听到祂的声音是在4月下旬.那把来自心里的声音又悄悄地在我午睡时出现,而这次我已不再象之前一样挣扎入睡.在梦境里,我听到祂说, “帮助那些正陷在困境中的人.”

那听起来象是命令而不是陈述.之后我就开始帮助陷在困境中的人.我也开始了解到陷在困境中的人并不一定是贫穷的.事实上,许多贫穷人过得比你我还幸福快乐因为他们容易满足.

困苦能发生在有钱人的身上,它能是肉体上、精神上或是社群中等等.而我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从前的我以为有钱就是快乐而快乐就是要不断地追求财富.让我告诉你当我在临终边缘时,我的法拉利跑车,想买的土地和洋房,生意等对我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这些东西都无法为我带来丁点的安慰和快乐.你认为我还能抱着我的跑车而感到愉悦吗?不!不可能!

真 正的快乐是来自于与人的沟通.许多时候都是我们的自尊心作祟.从前的我会在农历新年时驾着我的跑车到亲朋戚友们的家向他们炫耀,我当时还以为那是快乐.你 真的认为那卖你跑车的销售员真的替您高兴吗? 你的亲朋好友真的能与您分享你所谓的喜悦吗?事实上,你只是让他们更加羡慕,妒嫉甚至憎恨你.他们并不能和您分享你所谓的喜悦,那只是非常短暂的炫耀让他 们知道我拥有他们没能力拥有的,而我当时竟然以为那就是快乐!

所以其实我们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那不叫快乐.当我面对死亡时,我无法想象我还能抱着我心爱的跑车而感到欢喜.

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几个月前,当我还感到非常颓丧时,我发现与家人、朋友和教会的兄弟姐妹们沟通能使我更有推动力.他们在我身边分享我的苦与乐 - 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你 们知道什么能使你展颜欢笑吗?那种快乐来自于帮助受苦难的人.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知道其中痛苦的滋味.有很多和我一样患癌的病人跟我说有很多人不断地告诉 他们, “你一定要保持乐观,一定要乐观.”我们心里想, “说得好!你为何不试着站在我的立场试着告诉你自己一定要保持乐观.”

我就不一样因为我目前还是病患所以我就到处与其他癌症病人分享及鼓励他们.因为我与他们是同病相连所以也使我们比较容易沟通.

我认为最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认识上帝.我说的不是知晓上帝,因为我们可以在圣经里读到祂的事迹.我的意思是和上帝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那是我在学习中认为最重要宝贵的.

让 我总结,我提过我们必须尽早认清我们生命中的重点而且是越早越好,千万不要像我,因为以我过去的个性,我别无选择只能通过最痛苦的路才能使我重新回到上帝 的身边.我非常感谢上帝赐于我这个恩典因为在我生命中发生了3次严重的车祸.以前驾跑车时总爱飑车但每次遇到车祸即使车差点翻了我都能没事!假如当时真的 因车祸而挂了,我真不知自己的灵魂会到那儿.虽然我在18年前已洗过礼但那时是因为好玩跟风.如今发生这一切让我有机会回到上帝的身边.

这一路上,我学到:
1. 要完全信任主 - 这是非常重要的.
2. 要关爱及为他人服务,不能只一味的为自己

我认为富裕并没有错因为上帝愿赐于许多人财富但问题是我们不懂得应付.我们有越多就要拥有更多,我经历过,那是种泥足深陷的情况,它会让你无法自拔而失去方向导致我们尊奉金钱而不是上帝.这都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不容易躲避.

我们都是专业人士,有一天我们都会各自到不同的私营企业行医开始我们的事业 – 这是当然的.我想你记得这一点就是你所累积的财富其实并不属于你的.我们都无权拥有这些财富因为那都是上帝赐予的恩典.你要记得更重要是我们必须宣扬神的真理而不是一味只为了自己.

反正我已经历过,我知道生命中只有财富没有神是非常虚空的.当你在世上累积你的财富时,千万别忘了累积上帝赐予我们在天堂的财富.

今天就到此,很高兴能与你们分享.谢谢!

(此笔由他夫人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