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8, 2014

安靜與獨處,保羅生平(四),加 1:16-17

安靜與獨處
保羅生平(四)
加拉太書一章十六至十七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4.10.26
粵語堂
2014.11.02
國語堂




引言

1.二十六年前出版的名著《屬靈操練禮讚》,作者傅士德,曾被《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當代基督教十大佳作之一,作者在引言中,解釋他這書寫作的目的如下:

「膚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詛咒。「即時滿意」的文化是今日屬靈最大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的不是更多有智慧的人或有天賦的人,但是需要有深度的人。」(《屬靈操練禮讚》,第一頁)


2. 兩年前突破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在我們當中提出當代華人教會面對的幾個挑戰:

1)有深度的信徒在那裡?
教會人數增加,但信徒靈命缺乏深度,流失率高,信仰與生活實踐脫節,「有增長,缺深度」!
2)委身的門徒在那裡?
「捨己、背十字架、跟隨主」委身的門徒不多見,真正委身的門徒(radical disciples)會進入苦難世界,愛神愛鄰舍,學習真正跟隨主的腳踪,「信徒多,門徒少」!


3)生命導師在那裡?
我們的信仰是效法的信仰,生命影響生命,讓門徒與神連結,生命在基督裡成長,這些生命的導師在那裡?
4)有召命的人在那裡?
按著神賜下不同的恩賜,承傳「神的使命」,進入世界,成為萬國萬族的祝福,這些有召命的人在那裡?

這是蔡醫生為什麼推出三年靈命塑造的課程,目的是要建立有深度、委身、有召命的門徒。

3. 我們的下一代年青人又如何?

七、八年前哈佛大學教務主任 Harry Lewis 寫了一本發人深省的書,《沒有靈魂的卓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批評美國最富有、最古老、最優異的哈佛大學忽略了最基本大學教育的責任,這責任是培育下一代的年輕人成為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成年人。他批評大學對學生的心靈和靈魂漠不關心,只關心成功與卓越,是沒有靈魂的卓越,學校關心的是大學是否擁有最好的學生與教授,關心的是科研經費與捐贈的資金,教授也是一樣,關心的是經費與名譽,學生受影響,關心的是畢業後是否能有最賺錢的工作,家長關心的是大學是否能提供將來卓越的前途,對學生的生命莫不關心!


最近新聞令人驚喜的消息,十七歲的女孩因為對世界和平的貢獻而得諾貝爾和平獎,十七歲的中學生與廿多歲的大學生帶領香港民族覺醒的運動,這是令人興奮為這一些肯為自已與社會承担責任的年輕人感到驕傲。

但下一代普遍的情況卻是令人担心,最近一位父母告訴我,他的孩子因為父母不同意他做的事,不給他一些東西,而與父母反目不和,不和父母説話,不合作不上教會,在家來個「公民抗命」。

蔡醫生更指出這世代的年輕人,因為大眾媒體,好像有很多朋友,有廣度,一千個臉書的朋友,卻沒有幾個是深入的,關係網三哩濶,卻只有二吋深,同時與分佈各地的朋友連線,卻沒有深入的溝通,生命嚴重缺乏深度,沒有生命的導師,這並不是全新的現象,廿六年前傅士德的觀察,仍然真實,而且問題愈益嚴重。


3. 前達拉斯神學院院長 Charles Swindoll 有更深一層的觀察:「我們非常欽佩有深度的生命,但很少深度的經歷。我們所有的人會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事,但很少花時間去討論。我們高唱深度生命的優點,但我們並不追求擁有它。我們渴望它的永不乾渴的水,但很少在它的井旁打水,我們愛它提供的好處,但我們的瘋狂的生活方式將它擠走... 所以性格的深度仍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The Man of Grace and Grit: Paul》,第四十五頁)。


不是我們不想深度的生命,不是我們不懂深度的重要,而是我們缺乏追求深度的能力!問題出現在的原因在那裡?

4. 聖經的人物與歷代的聖徒留下他們豐富的經驗,告訴我們生命的深度可以在長時間的獨處與安靜中產生! 生命的深度從安靜與神獨處之中漸漸形成的。


對我們現代繁忙的人,這是極困難的操練,安靜與獨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上次在神面前長時間安靜與獨處是什麼時候?在安靜當中重整你的內心世界、重新思考你人生的優先次序、簡化你的生命使你的担子輕省,專心一事做你該做的事,你是否經常有獨處與安靜的操練?

5. 安靜與獨處本身沒有屬靈的價值,大部份的宗教都有安靜與獨處的操練,打坐、默想、修道等,我們操練安靜與獨處,是要讓我們可以開闢個人屬靈的空間,使我們與神相交,聆聽神的聲音,在獨處和沉默之中,學習祈禱,重整人生優先次序,淨化內在的世界,簡化自己的人生。


6. 現代人獨處安靜有極度的困難,我們有很多人受網絡的影響,終日沉迷網上流連,上癮,猶其是年輕的一代,我曾在神學院授課,其中一班一百廿的學生之中,有十分之一從未有禁食、禁言、默想、獨處的操練,而大部分的同學很少安靜,主要的原因是繁忙的生活,,現代人誰不忙碌?科技愈發達,讓人愈忙碌,以前請人幫忙,現在自己都一腳踢,資訊愈多,頭愈大,掛心的事愈多,不能安靜,獨處的時候煩躁不安,做成現代人有嚴重的焦慮問題,香港心理衛生局調查香港人的心理健康,發現三分之一的人精神健康的指數低於五十分不合格的數字,青少人更嚴重,年齡十五歲至廿四歲的人口,精神健康的指數在過去十年有嚴重下降的現像﹐從平均六十三分下降至五十三分,下跌的幅度令人驚訝。


我有一位認識的傳道人,告訴我他不能安靜,安靜的時候,煩躁不安,心中湧出怒氣,不能集中精神,傳道人因此粍盡,失去動力,易怒,時常想放棄,這種的情況極為普遍,「我們在市場永遠是不安全的,除非我們在沙漠中感到家的自然與安穏!」(Basil Hume, Searching for God)。

聖經中經常提到沙漠與曠野的生活,是神使用的人幾乎是必有的經歷。

7. 摩西

摩西年輕的時候,大發熱心,很想做大事,神卻送他去米甸的曠野四十年,在那裡放羊,整天不説一句話,這是米甸的曠野:


是不毛之地,最後摩西連話都不太會説了,他是受埃及最高等的教育,是最有前途的年輕領袖,但神要他在曠野安靜獨處隠居四十年,八十歲的時候才讓他出山,帶領以色列出埃及,完成神交託的使命。

8. 大衛

大衛十六、七歲的時候已經被撒母耳膏立為以色列的王,更因得勝歌利亞而一鳴驚人,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但之後的十三年,一直至三十歲登基為以色列王的時候,大衛在曠野流離失所,家無定處,被掃羅追殺,過著隠居流離的生活。


9. 約瑟

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為奴,被主母陷害,下到監中有兩年的時間,沒有人理會,孤單獨行,預備好了,神將埃及宰相的職位交給他。


10. 以利亞

以利亞在約旦河邊基立溪旁,天天與烏鴉來往,與世隔絕,烏鴉把食物天天帶給他,之後在西頓寡婦的家退隠,前後共三年半,才上迦密山巔,為神大發熱心,殺死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


11. 施洗約翰

施洗約翰住在曠野,吃蝗蟲野蜜,穿駱駝毛的衣服,長時間生活在曠野的地方,為什麼神要耶穌的先鋒過這樣的日子?我相信這是為了約翰能清楚知道他的使命,生命產生深度,見證耶穌神的羔羊,安靜與獨處是不可以缺少的條件!


12. 耶穌

耶穌常常在繁忙的日子中,退到曠野或山上禱告,這是耶穌得力的原因,門徒被耶穌與神的關係深深的吸引,要求耶穌教他們禱告。


我相信安靜獨處是有效的事奉必需要有的操練,深度的內在生命是事奉必需的條件。我們的問題是不懂安靜,只知道努力去拼搏,直到我們的井乾涸,無力前行,生命撕裂受傷。

13. 掃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復活的主,蒙召歸主,他立刻的問主:「主啊,我當作什麽?」(使廿二 10),神差亞拿尼亞,一位被人遺忘的英雄,不害怕,願意接待掃羅(使九 10-16),亞拿尼亞對掃羅説:「兄弟掃羅,是耶穌打發我來。」(使九 17)。


14. 掃羅歸主之後,立刻在大馬士革各會堂宣傳耶穌,見證他是神的兒子(使九 20)。

21 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
22 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3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24 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25 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廿二節與廿三節之間是「過了好些日子」,根據保羅自己的話,在他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他先作使徒之前,他去了亞拉伯,後又回到大馬色,(參加一 15-17)。


亞拉伯是什麼地方?亞拉伯是大馬色以東向南的一大遍沙漠地區,駱駝、帳篷、日間熱、晚上冷、常有風暴的地方。




掃羅在亞拉伯做什麼?

在亞拉伯傳道?很可能,但那裡人口稀少,而且加拉太書提到掃羅去亞拉伯的上下文是有關保羅在那裡得神的啟示,明白福音的普世性,領受從神而來作外邦人使徒的異象,所以掃羅在亞拉伯主要應是安靜與獨處,退隠,時間約是公元三十三至三十五年,那是掃羅聽風觀日的日子。

這段時間對掃羅非常重要,十二年之後,公元四十七年,保羅開始第一次的宣教旅程,至公元五十七年結束第三次的宣教旅程,在耶路撒冷被捕,約十年的時間,在各地建立教會,完成他把福音傳遍外邦的使命,在工作開始之前,先有三年的安靜,獨處與退隠,建立與神來往的空間,尋求神,重整生命的優先次序。


讓我們一同來學習獨處與安靜的操練:


一、獨處

1. 聖安東尼生於公元 251,死於公元 357,享壽一百零六年,他是第三世紀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之一,住在埃及與北非的地方,十八歲的時候,蒙神呼召,變賣一切,跟隨主,進入沙漠獨處廿年,經歷外在的安全感之破滅,感覺自己的不足,無條件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廿年之後才離開沙漠開始傳道,跟隨他的人見証他身、心、靈的完備健康,不為世俗所干擾。


2. 盧雲曽這樣的解釋獨處與安靜的意義:

「獨處向我們顯示我們的行為不是由世界的衝動,而是由我們的新的心--基督的心所塑造的方法。沉默幫助我們不被羅嗦的世界憋死並教導我們說神的話語。不斷的祈禱給人獨處和沉默的真正含義。在不斷的祈禱之中,我們從頭腦進入內心,從通過我們的內心進入神的心,認識他包含了所有的歷史永遠俱創意和再造的愛。」(Solitude shows us the way to let our behavior be shaped not by the compulsions of the world but by our new mind, the mind of Christ. Silence prevents us from being suffocated by our wordy world and teaches us to speak the Word of God. Finally, unceasing prayer gives solitude and silence their real meaning. In unceasing prayer we descend with the mind into the heart. Thus we enter through our heart into the heart of God, who embraces all of history with his eternally creative and recreative love.)

盧雲(Henri Nouwen),《The Way of the Heart》,1981.


3. 獨處讓我們拋開一切的干擾,尋求及體會神的同在,這可以是生命更新的大火爐(The Furnace of Transformation)讓神去改變我們。

首先是身體物質的隔離,然後成為內心的素質,產生生命的深度,從心的深處產生憐憫,看見別人的痛苦,體驗神的愛,而成為愛人的人。



二、安靜

1. 安靜是獨處的意義,讓獨處有內涵,安靜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在一個多話的世界中朝見看不見的神,在朝聖之中,我們禁言,聆聽神的聲音,尋求神的面。

Dr. Louann Prizendine, 《The Female Brain》中指出男人一天說話七千個字,而女的則二萬字,説話讓我們與週遭的世界接觸,安靜使我們與世隔離,可以與神連接。

2. 安靜像煮東西,把蓋子蓋上,讓內心的火與感動得到保存。這與現代的潮流文化相反,我們發生什麼事,都上網去公佈,安靜是極困難的事。

其實安靜教導我們説話,說有深度的話。

3. 下週我計劃去普林斯頓神學院安靜、獨處退修三天,操練安靜、禁言、禁食、默想腓立比書第三章,禱告、敬拜、讀五本屬靈的書:
  • The Weight of Glory by C. S. Lewis
  • The Prodigal God by Timothy Keller
  •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by John Piper
  • The Beloved by Henri Nouwen
  • Simplify by Bill Hybels

寫扎記。



我盼望我真能安靜,在獨處中遇見神。




結論

讓我們一同去操媡安靜與獨處,不單只自己操練,也帶領別人去操練。





討論問題

1. 你有獨處安靜的經驗嗎?請分享!
2. 獨處安靜對你有何特別的困難?
3. 獨處安靜的時候你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4. 獨處安靜的意義何在?目的是什麼?最大的益處是什麼?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Henri Houwen's book, The Way of the Heart, 1981. 引述沙漠教父對獨處安靜禱告的教導。

2. 這是一篇專題式的講章,在保羅生平中抽出他在亞拉伯三年的事蹟作為引子,有關這三年的經文只有一小段,加一 16-17,並不是很多,所以這篇講章的聖經根據不是很強,是從聖經的人物與歷代的聖徒的經歷中抽取榜樣,安靜與獨處本身不是敬虔,只是一種操練,目的是讓我們去親近神。

3. 講員自身的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




Sunday, October 19, 2014

改變生命的相遇,保羅生平(二),使 9:1-16

改變生命的相遇
保羅生平(二)
使徒行傳九章一至十六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4.10.19
國語堂



引言

1. 基督教的信仰有一個基本的信念令其他宗教與非基督徒很不舒服,我們相信基督教的信仰不單是對信耶穌的人才是真理,而且它對所有的人都應該是真理!對我是真理,我應該相信;對你也是真理,你也應該相信。是不是這樣?

神只有一位,人犯了罪,耶穌是唯一的救主,「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四 12)

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相信耶穌,也希望其他人也同樣地相信耶穌,這從教會開始的第一天就是這樣,我們的信仰是一個傳教的信仰,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基督的門徒!

2. 很多其他宗教的信徒受不了這一點,尤其是廿一世紀後現代主義更不能接受,你信你的耶穌,我信的不知論或無神論,為什麼你要向我傳福音?改變我的信仰?真的豈有此理!這是很多人討厭基督徒的原因之一,當然如果你不傳福音,或許別的信仰的人就不會討厭你。

3. 二千年前法利賽人掃羅也是一樣,他討厭甚至恨惡基督徒,認為這新興的信仰威脅他堅信的猶太教,許多猶太教會信徒都信了耶穌,一夜之間,三千人歸信耶穌,五千人歸信耶穌,太可怕了,而且基督徒到各處傳揚耶穌,改變別人的信仰,所以掃羅起來強烈地逼迫基督徒,直到他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耶穌。

4. 掃羅在大馬色路上遇見了耶穌,法利賽人掃羅成為基督徒的保羅,是聖經裡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以簡潔著名的的路加醫生,在使徒行傳重覆保羅歸主的經歷三次:
  • 9:1-30
  • 22:3-21
  • 26:12-18


而且有關掃羅與耶穌的相遇,幾乎是字字重覆,這事件重要的原因最少有兩個:

1)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親眼看見耶穌是他成為使徒的根據之一,保羅多次為他使徒的身分辯護,他使徒的權柄從何而來?是因為他與主相遇,親眼看見復活的主,領受從主而來的召命,所以保羅常把大馬色路上的經歷提在口邊。

2)保羅歸主的經歷是我們的榜樣,説明主的恩格外豐盛,表明神的憐憫與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主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一 13-16),若掃羅能蒙恩,我們也可以蒙神的恩。


現在讓我們來讀掃羅歸主的見証。




一、與神為敵,九 1-2

1.  掃羅當年約廿八歲,出現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刻,耶穌從死裡復活,聖靈降臨,教會誕生,一夜之間三千人、五千人歸主,加入教會,過著全新的生活方式--耶穌的方式,當時的人稱為「信奉這道的人」(those belong to the Way),耶穌的方式去生活,路加告訴我們:「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使八 3),「掃羅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使九 1-2)。


歸主之前,掃羅是一個與神為敵的人,逼迫教會,口吐威嚇的話,在各處拉著男男女女的基督徒下在裡監裡,是一個可怕的人物!


2. 從耶路撒冷到大馬色,約一百六十哩,需要走六天,而且不是很容易走的路,但掃羅卻定意拿著大祭司的文書,要去大馬色去拉基督徒回去耶路撒冷下監,他為了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殺人!


最近我們在新聞報導看見在伊拉克與敍利亞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Great Syria),為了他們的信仰而殺害無辜的人,因為對美國與英國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仇恨,甚至可以殺人!


 3. 掃羅歸主轉彎的時候,約在公元三十三年,他那時不是在尋找耶穌,不是慕道的人,是公然逼害教會與神為敵的人,但神卻主動的去尋找掃羅,顯明了神的憐憫與一切的忍耐。

提摩太前書一章十六節:「神一切的忍耐」(All patience),意思不是神沒有辨法,沒有能力,只好「忍」,意思是大能的神,擁有一切的能力可以毀滅敵對的人,卻選擇忍耐,不還手,「忍」!

「愛是恒久忍耐」(Love is patience),神明明有能力對付掃羅的逼害,他選擇了愛的忍耐,這是掃羅歸主的見証,「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



二、與主相遇,九 3-6

1.  掃羉正走路的時候,將到大馬色,時間是「响午」(使廿二 6),還有同行的人,不是一個人,「忽然」從天上發光(使九 3),「比日頭還亮」(使廿六 13)。

三段記載掃羅歸主的經文,都説:「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四面不是一面,而是「在光之中」,同一個字出現在路加福音二章九節,天使向牧羊人顯現的時候,「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在光之中,神的同在,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經歷,耶穌向掃羅顯現!


2. 注意經文告訴我們這並不是一個異象而已,掃羅真是遇見了復活的主,保羅多次在他的書信中強調,復活之後的主向他顯現的事實,復活的耶穌「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 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林前十五 5-8)。

我們信主的時候,沒有看見復活的主向我們顯現,這是掃羅獨特的經歷,但耶穌不單只向掃羅肉身顯現(appeared to me)(林前十五 8),保羅更進一步説:神「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revealed in me)(加一 16),在大馬色的路上,掃羅歸主的經歷之中,包括了親眼在肉身上遇見了耶穌(to me),更在心中認識了耶穌(in me)。


前者我們並不一定有同一的經歷,但後者卻是每一個歸主的人共有的經歷,神將基督榮耀的真光照在我們心裡(shone in our heart),耶穌在我們心中啟示,與他相遇,使我們認識耶穌,這是大馬色的路上,掃羅成為保羅歸主的經歷。

3. 注意經文中的暗喻,掃羅在歸主之前,肉體是看見的人,心靈卻是瞎眼;歸主之後,肉體的眼睛卻瞎了,心靈的眼睛卻能看見了主,活在光中,是出黑暗入了光明。


4. 掃羅遇見了耶穌,仆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對他説:「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他說:「主啊!(Sir),你是誰?(Who are you?)」(使九 4-5)

掃羅不認識耶穌,他問:「你是誰?」耶穌説:「我就是你所逼害的耶穌!」


掃羅立刻知道,立刻轉彎(converted),他逼迫的耶穌是真神,「為什麼我這樣笨?我逼迫的耶穌原來是真神!」他對耶穌的看法,歸主那一刻,完全的改變了。

約翰説:「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 3)永生的真意是認識耶穌,與耶穌的關係轉變了。

5. 「歸主」,英文 conversion,是從拉丁文 convertere 而來,是轉彎、掉頭的意思,(參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 NY: Dover, 1967, 1:357)。

希臘文 epistrophe 在新約只出現一次,名詞,使徒行傳十五章三節,指一個人從一組的信念與行為轉彎,變為另一組的信念與生活方式,(參 Analytical Lexicon of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Tim & Barbara Friberg),中文聖經翻為「歸主」,沒有把轉彎的意思翻出來,比較好的翻譯是「轉彎歸主」,這不是玩文字遊戲,字義是從英文與希臘文的字典查出來的,「文法與字義」是了解經文的方法之一。


6. 保羅「轉彎歸主」,產生的改變是明顯的,名字從此都改了,法利賽人掃羅,變為基督徒的保羅,逼害教會的人,成為教會最大的使徒,在眾多的改變之中,以對耶穌的認識之改變為最基本、最重要的改變。

以前保羅以耶穌為敵人,以他為有損的,現今卻以認識耶穌為至寶,耶穌的身分與和保羅的關係完全改變了。


這是新生命的中心,認識耶穌就有永生,新的生命以認識耶穌為優先次序,為寶為尊!

7. 如果你不認識耶穌,你不可能是基督徒,歸主的意思包括耶穌不單只是道德的教師,他更是救主;他不單只是神,他更是我的主。

約翰以多馬的認信總結全本福音:「我的主,我的神!」(約廿 28)。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的神,這是每一位歸信基督的人必需要有的轉變,認識耶穌為我的主,我的神。

8. 轉彎歸主的改變,也包括了價值觀的改變,上主日,羅牧師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掃羅在大馬色的路上歸主,從此他的價值觀不再一樣了。

先前以為有益的,先前引以為倚靠的東西,如:
  • 出生背景--希伯來人生的希伯來人;
  • 教育背景--迦瑪列的門下,名校出身;
  • 熱心與才幹--比別人更熱心;
  • 宗教傳統--法利賽人、第八日受割禮;
現在都當作有損,出生背景,沒關重要;教育背景,沒關重要;熱心與才幹,沒關重厘;優良的宗教傳統,沒關重要,現在以認識耶穌為最重要的事,腓立比書三章五至八節是保羅與主相遇之後價值觀的改變。

9. 我們信主的經歷不一定像保羅一樣戲劇化,我自小在教會中長大,十二歲的時候清楚得救,但我並不知道我歸主是那一天,沒有特殊的經歷,好像是漸進的,但我們信主之後,必需有同一樣價值觀的重整與改變,這是歸主的意思。

歸主之後,我們對成功的定義有沒有改變?歸主的人之成功應是建基在永恒的根基之上,不是優異的學習成績不好,不是事業成功不好,不是美滿的家庭不好,可是這不應該是一個歸主的人成功的定義,人生的價值從認識神、順服神而來。我們不能利用神,去完成我們的夢,求神賜福給我的計劃,或用聖經去服侍我們自己,只讀箴言,求智慧去追求一個我們認為成功的人生。

歸主的是認耶穌為主為神,我們是要跟隨耶穌,順服耶穌,完成他交託給我們的使命,他是主,這是信主應有的價值觀,需要轉彎的地方。





三、歸主與召命,九 7-16

1. 保羅歸主的經歷與神對他的召命是連在一起的,不可分的。當掃羅遇見主,歸主之後,立刻就問:「主,我當做什麽?」(使廿二 10),神藉亞拿尼亞傳達神的心意與召命,「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使廿六 16)


2. 加拉太書一章十六節保羅說:神「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裡,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叫」是目的子句(hina clause),神把耶穌啟示在保羅的心中,目的是要保羅把他傳揚在外邦人中。



3. 保羅的歸主與神對他的召命是連在一起,不能分開的。我們呢?

同樣,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得救是有目的與意義 的,歸主是為了為主作見証,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是主的見証人,「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 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 9)我們是被揀選的屬神的子民,是要叫我們宣揚主的美德。

我們與保羅一樣,得救是為了見証主,重生是為了大使命,造就門徒,我們為此而生(Born to reproduce)。


4. 這是為什麽我們的信仰是使人歸主的信仰(Converting religion),歸主的人是有使命,要使別人歸主。

5. 我剛到休士頓讀書的時候,參加的學生團契,每逢週末,都出去傳福音,我覺得很奇怪,我以前的教會不是這樣的,傳福音只是信徒許多的事奉之一,而且主要是傳道人教會的事,與我關係不大,後來我漸漸明白,歸主與召命是一樣的事,分不的,我為大使命而生。

所以我們信耶穌的人,歸主的就應為主作見証,在工作職場上,用生命去傳,中國的一些基督徒企業家,他們不行賄、不送紅包,不賣假貨,不逃稅,不同流合污,為主作見証,不單身傳,也口傳,向人介紹耶穌,因為歸主的人是有福音使命的人。

保羅歸主的時候,就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一生專心一事,不論是全職傳福音的傳道人,或是雙職織帳篷的人,他都以傳福音,造就門徒為人生的召命,這也是我們歸主之後應有的使命。


結論

1. 在教會歷史中,有一位信徒與保羅有很相似的歸主經歷。


孫大信(Sadhu Sundar Singh,1889年9月3日-1929年)是印度基督教具有影響力的佈道家,志願去西藏傳教,曾幾度徒步越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在1929年最後一次入藏後失去音訊。他傳道大有能力,多行神跡奇事,被當時西方基督徒認為是近代先知。孫大信家庭原為印度北部旁遮普的貴族,篤信錫克教,他母親希望他在年紀大了後做個錫克沙陀。那時印度受英國統治,印度人對英人及基督教非常反感。因此,孫大信逼迫基督教傳道人,撕毀聖經,為替錫克教行功德。 他母親從小即要求他每天要先吃靈糧再吃飯,要追求靈命的成長,而不是一味的追尋世上虛浮短暫的榮華。因此帶他去找瑜珈行者,學習瑜珈鍛練身心靈的健康。有一次,少年孫大信禱告求神指引正路,室內忽有大光雲彩,他初以為印度教神祇黑天來了,但見一人手上有釘痕,對他說:「你為什麼逼迫我?你要記得我曾在十字架上捨生為你。你剛才祈求正路,為什麼不走上去呢?」孫大信才知此人是耶穌。從此,他就成了基督徒,由於印度教家庭無法容忍改教的孫大信,透過家人的威脅利誘依然無法改變他的決心,最後當他要離家前,在食物中下毒,為家人所棄,才投靠教會學校,依當時印度法律滿十六歲才受洗。稍後,孫大信開始穿袈裟,作基督徒沙陀,以便傳道工作。

孫大信長在於印北,他很熟悉喜瑪拉雅山,常想向黑暗地方傳主的道。當時印度已不乏傳道人,信基督的更不少,惟獨西藏和尼泊爾無人去,他自然注目於西藏。孫大信於1908年開始入藏傳道。當時他單憑理想,帶一張氈子和一本新約,赤足於積雪中行路。他那時不過十九歲,不懂西藏語,開始時遇著喇嘛極利害的反對,率領眾人對他攻擊,但有時有些喇嘛待他不壞,又招呼眾人都來聽他講道,使孫大信心滿意足的去傳主的福音。 孫大信在西藏經歷許多奇事,例如一次有幾個仇視他的人手拿棍棒來打他,他立即閉目禱告。後來睜眼看見那些人行近幾步,忽然停住,又退了幾步,一會兒 就走了。第二天那些人又來了,但手裡沒有棍棒,問孫大信說:「昨天晚上那些穿白衣站在你身邊的人哪裡去了?」他答道:「他們都是天上的人!」那些人於是接 受基督。1918年孫大信到錫蘭、緬甸、馬來亞、新加坡,1918年到中國和日本傳道。1920年,孫大信覺得他應到西方各國去作見證,因此,他到英國、法國、愛爾蘭、美國和澳洲等國講道。1921年他再由藏回來,因歐洲人認為他是近代先知,很多講道的邀請,所以他決定再去歐洲一次。在1923年後,孫大信由於健康原因才暫停去西藏,側重於寫書與聚會。他在1929年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再次去西藏,之後就音信全無。但他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回憶和見證,也是印度教會傳福音的榜樣。

2. 我們不一定有保羅或孫大信戲劇性歸主的經歷,但神同樣把耶穌啟示在我們心中,我們心靈的眼睛親眼見主,生命因歸主而轉彎,對主的認識改變,他是主他是神,價值觀因此而改變,我們的人生也領受了神的的召命,一生為耶穌作見証,領人歸主,造就門徒。





討論問題

1. 請讀有關保羅歸主的三處經文:使徒行傳 9:1-30; 22:3-21;26:12-18,試比較它們的異同。
2. 什麽是「歸主」(conversion)?歸主對你有何意義?
3. 請分享你歸主的經歷。與保羅歸主有何異同?
4. 請比較你歸主之前與歸主之後的改變。
5. 歸主與召命有何關係?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保羅的歸信經歷是與一般人歸信經歷一樣嗎?有什麼地方相同(普遍性的原則)?有什麼地方是不同(是保羅個人的經歷)?這是這講章最重要的課題!

2. 保羅親眼看見復活的主向他顯現,這是特殊的經歷,神向他心中啟示耶穌卻是普遍性的原則;保羅被召為外邦人的使徒是特殊的召命,神召他完成大使命卻是普遍性的教訓;保羅歸主戲劇性的經歷是特殊的,我們不一定有,但對主的認識改變,他是主他是神,價值觀因此而改變,我們的人生也領受了神的的召命,一生為耶穌作見証,領人歸主,造就門徒等的原則卻是普遍性的。

這些普遍性的原則不能單從保羅歸主的經文而來,需要有其他經文的命令去支持才能立論,幸好保羅的書信之中有很多的教訓可以成為這些普遍性的原則的支持。






Thursday, October 9, 2014

成了何等人,保羅生平(一),林前 15:8-10

成了何等人
保羅生平(一)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八至十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4.10.05
粵語堂、英語堂




引言

1. 上週二我有機會聽著名講員魏雲桃(Chuck Swindoll)在休士頓分享神的話,魏博士不單只講道出色,更著書超過九十本,他是達拉斯神學院的前任院長,他的廣播在全世界二千個電台轉播,今年八十歲,仍然到處講道,牧養教會。

2. 這樣出色的講道家,年輕的時候卻有嚴重口吃的問題,出身於休士頓窮困的地區,Charles H. Milby High School 畢業,當軍退伍之後申請達拉斯神學院,以備讀生身份被錄取,一般的人很難想像這樣一位出色的講道家出身寒微,且有有嚴重口吃的問題!

3. 林肯是美國最出色的總統之一,解放黑奴,結朿美國的內戰,統一美國,但他卻出身寒微,在一個窮苦的家庭長大,父親沒有文化,不認字,母親體弱多病,林肯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自小沒有受過什麽正規的教育,廿二歲的時候生意失敗,欠下大筆的債務,宣告破產,廿六歲的時候未婚妻意外死亡,他憂傷過度而神經衰弱,廿七歲在病床上六個月;競選眾議員失敗兩次、競選參議員失敗兩次、競選副總統失敗,可以説仕途坎柯,這樣出身背境的人都可以被神使用,成為美國歷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4. 你或許經歷打擊,在人生的路上遭遇困難,你以為一生就是這樣,沒有希望有任何的成就,神不會使用你?!你或許曾經做錯了事,違背了神的命令,得罪神,你認為從此一生就是這樣,神永不會再使用你?!或許你成長很不順利,在極惡劣的背景中長大,受了不少的傷害,你認為一生將會這樣悲悲慘慘的度過,神不可能使用你?!

5. 請聽保羅的自白,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八至十節:


保羅認為自己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如早產的嬰兒,先天不足,本來是不應該出生的,「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本身不是十二使徒之一,又沒有跟隨耶穌與主一同生活的經歷,甚至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這是保羅一生中最大的遺憾,生命中的污點,最大的錯誤,得罪神,不配蒙饒恕,「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I am what I am because of the grace of God),是神的恩典讓保羅成為使徒,是神的恩典讓卑微犯罪的保羅成為最偉大的宣教士。

6. 保羅不單只傳恩典的信息,他的生命更是神恩的寫照,讀他生平的人,必須感受保羅的心境,他一切的成就,對保羅而言都是神的恩才成的。

我們將於未來六個月,四堂崇拜同步,研讀保羅的生平,共廿二講,從今年十月至明年三月,保羅一生貢獻甚豐,對我們現今的基督徒生活最少有三方面的貢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

1)保羅真誠敝開的生命


保羅的一生有如一本書展示基督徒跟隨主的生命,他的真誠真實地把自己的生命打開,讓我們進入他的生命,好的與不好的、高的或低的、高興或憂愁的、成功或失敗的,保羅都坦白的告訴我們,保羅說:「你們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一樣!」我們的信仰是效法的信仰,保羅不單只向我們解釋教義,上課,討論神學,他更打開生命,讓他的生命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他的生命並不需要完美,但他跟隨主效法基督的榜樣卻可以成為我們效法的生命,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生命影響生命,生命傳承生命,當福遍教會要學習造就門徒,成為大使命的教會的時時候,保羅的生平正是我們可以效法造就門徒的榜樣。

2)保羅的智慧與對神的認識


保羅是基督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新約廿七本書當中,十三本書信是保羅寫的,這並不包括希伯來書,幾乎是一半的數目,新約十三萬八千零二十的希臘文字,其中五萬八百五十八個字是保羅寫的,佔百分之三十六點八五。
  1. 加拉太書
  2. 帖撒羅尼迦前書
  3. 帖撒羅尼迦後書
  4. 哥林多前書
  5. 哥林多後書
  6. 羅馬書
  7. 以弗所書
  8. 歌羅西書
  9. 腓利門書
  10. 腓立比書
  11. 提摩太前書
  12. 提多書
  13. 提摩太後書
這十三封書信,包含了基督教所有主要的教義,成為基督教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獻,保羅對神的認識是基督教的寶庫,是我們認識神不可不學習的基礎。

雖然保羅的母語是亞蘭文(希伯來文的一種),但他生於希臘城市大數,受希臘文化與語言的教育,思想與表達都是用希臘文,希臘文的表達能力超強,讓他可以自由地與清楚地表達他的想法與感受,他在希臘文學上的貢獻是出色的,他甚至自創神學的詞彙,用以解釋新約神學的精義,今天我們常用的字去表達我們對神的認識與關係,不少是保羅創造的:
  • 在基督裡(In Christ)
  • 基督的身體(The Body of Christ)
  • 順聖靈而行(Walking by the Spirit)
  • 相信(Believe)
  • 屬靈人(Spiritual Man)
  • 得救本乎恩(Saved by Grace)
  • 向罪死向神活(Die to Sin and Live to God)
保羅帶給我們的觀念與智慧將我們帶進神人的關係,他的著作是我們跟隨主做主門徒必讀必需晝夜思想的經典。

3)保羅專心一事完成大使命



當我們要成為大使命的教會之時候,保羅留給我們很好的榜樣,他信主之後,領受從神而來的使命,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造就門徒,完成大使命,他對這召命有崇高的專注,全然的委身,專心一事,有清楚的目標,以身作則,造就門徒沒有人能出他的左右,建立教會,設立長老,宣教開拓,勞心勞力,將福音從猶太人的地方傳遍當時的羅馬世界,在短短的十年之中,從公元四十七年的時候,第一次宣教旅程出發,至公元五十七年結束第三次宣教旅程,在耶路撒冷被捕為止,努力地完成了大使命。



在公元四十七年之前,在巴勒斯坦以外沒有教會,十年之後,公元五十七年,教會在各地建立起來,加拉太省、馬其頓省、亞基亞省、亞洲省等四大羅馬的省分都有了神的教會,保羅最後説:「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四 7)短短的十年,完成他一生的使命。

神交託福遍教會的使命又如何呢?在未來的十年之中,我們是否能夠靠著神的恩典,在本地傳福音造就門徒,在宣教工場上傳福音造就門徒?只要我們專心一事--保羅精神,在召命的認知上、技巧上、與專注上天天更新,十年之內,我們是可以完成神交託的使命!

7. 保羅對我們的信仰之貢獻是偉大的,保羅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偉大的保羅卻時常認為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

四句聖經描寫保羅出身的話,可以總結保羅的背境:


一、不是無名小城的人,使廿一 39

1, 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的時候,對千夫長說:「我對你說句話可以不可以?」他說「:你懂得希利尼話嗎?你莫非是從前作亂、帶領四千兇徒往曠野去的那埃及人嗎?」 保羅說:「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對百姓說話。」(使廿一 37-39) 


2. 原來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大數是羅馬的主要城市之一,位置在現今土耳其南部,是羅馬帝國基利家省的省會,是從前亞述王建的城。


3. 大數往南走十二哩是地中海,北走十二哩是雪山頂的大數山脈,中間是著名基利家通道,是由北部省分向南通往地中海的主要幹道,所以大數是非重要的商業城市,也是哲學家聚居的地方,希臘文化濃厚的重鎮,所以保羅説:「我不是無名小城的人!」

保羅出生不是在猶大地,從小受希臘文化的教育,是大城市長大的孩子。

4. 第二世紀的一本名為「保羅與他斯加行傳」(The Acts of Paul and Thecla),是新約的偽經之一,曾有一段這樣的文字描寫保羅的樣子:「個子小,眉毛粗大相連,大鼻子,秃頭,弓腿,身體結實!」


所以歷代保羅的畫像都把保羅畫為秃頭,個子小的人:



二、生來是羅馬人,使廿二 7

1. 身為非羅馬血統,卻擁有羅馬的國籍,並不是小事!通常必需對羅馬有特殊貢獻的人,才有條件成為羅馬人,而保羅生下來是羅馬人,換句話說,他的父親或祖父親曾對羅馬有特殊的貢獻,被立為羅馬人,所以保羅生下來就是羅馬人。

2. 有解經家這樣的推測,若保羅的家族是織帳篷的大公司,他們為羅馬軍隊供應大批的帳篷,與羅馬有密切的關係,這有可能使他們得到羅馬公民的身分!

3. 羅馬的公民擁有特殊的權利:
  • 若被控訴,必需要有公平與公開的審議,不能私下定罪;
  • 羅馬的公民可以免若干的刑罰;
  • 只有羅馬的王帝才能判羅馬公民的死罪;
  • 在社會中受尊敬受保護。

4. 保羅生長在羅馬的城市,受羅馬高等的教育,講、寫、聽流利的希臘文,了解希臘的文化。




三、希伯來人生的希伯來人,腓三 6

1. 保羅的另一個身分是希伯來人,希伯來人(Hebrew)指的是希伯來的文化與傳承,不單只是猶太人(Jew)的血統,他是希伯來人生的希伯來人,他的父母是希伯來人,保羅生在羅馬的城市,在巴勒斯坦之外,但他卻是希伯來人的血統,有希伯來文化的傳統與信仰。

2. 保羅的母語是亞蘭文,希伯來文的口語,當時猶太人說的語言,在大馬色的路上,他與耶穌的對話是用亞蘭文,有希伯來文化優良的傳統。

3. 保羅更是法利賽人(使廿二 3),被送到耶路撒冷在法利賽人的拉比,迦馬列的門下受訓,自小堅守摩西的律法,是一極虔誠的猶太教徒。他自稱信主之前,「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加一14)

4. 保羅有羅馬人與希伯來人的雙重身分,就像我們當中第二代中國人,生在美國,生下來就是美國的公民,接受美國的教育與文化,卻是中國人生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的家中長大,受父母中國文化的傳承,是雙重文化的背景。




四、逼迫教會的人,林前十五 9

1. 公元三十二至三十三年,耶穌從死裡復活,聖靈降臨,教會誕生,一夜之間,耶路撒冷全城沸騰,數以千計的人信主,凡物公用,生命改變,保羅在這個時候出現。

2. 保羅多次提到自己在信主之前是逼迫教會的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林前十五 9),「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加一 13),逼迫教會,與神為敵,這是保羅一生的污點。


一個逼迫教會的人,如何成為最偉大的使徒?一個犯罪得罪神的人,為什麼仍然蒙神使用?這是什麼的邏輯?

3. 今天很多人,包括我們的下一代,在教會中長大,但犯罪之後,就離開教會,認為從此神就不會接納他們,離婚的人,不再去教會;同性戀的人,不去教會;家庭背景受創傷的人,不去教會,這是常見的現象。但保羅的生平卻不是這樣的!

保羅的生平與背景最少給我們三方面的靈訓:




結論

1. 不論我們是什麼人,每個人都有黑暗不能見光的一面。我有黑暗的一面,你也有黑暗的一面,不要感覺驚訝,我們都是罪人,罪人才需要救主,義人並不需要福音。



2. 不論我們過去犯了什麼的罪,背景有什麼不能見人的地方,過去受過什麼的傷害,沒有人是沒有希望的,這就是福音,耶穌來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在耶穌裡,罪可得捨免,神的恩典是豐厚的,保羅的見証:「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十五 10)。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喪,今被尋回,
瞎眼今得看見。

所以不論你的過去如何?不論你犯過什麼旳罪?不論你的背景有多糟糕?神的恩使我們成了何等人,他的恩是我們勇往直前的基石。

3. 恩典是白白的,但不是廉價的,保羅得著神的恩,不是徒然的,他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也是神的恩,對恩典的回應是格外的勞苦,不是習以為常,只懂享受恩典,不再努力。

4. 保羅的見証也是我心中的寫照,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這是我心底的感受,我犯了嚴重的錯誤,得罪神,與神為敵,不論在罪性、罪行上都該死,但神的恩使我成了何等人,讓我有機會事奉他,服事教會,宣講神的話,我任何的成就都不是我配得的,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對神的恩典,我要回應,努力事奉神,完成大使命,榮耀神。




討論問題

1. 請分享你背景中一件你並不感覺驕傲的事。
2. 請分享你對保羅的認識,他的貢獻是什麼?
3. 保羅的背景中,聖經有四句話,這四句話是什麼?
4. 保羅一生最大的污點是信主之前,逼迫教會,為什麼他常把這事掛在口邊?
5. 「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你對這句話有何認同?
6. 為什麼在恩典之下,自然應該格外勞苦?你同意保羅的回應嗎?為什麼?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