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7, 2016

因信稱義的福音:基督裡的自由,《加拉太書系列三》加 2:1-10

基督裡的自由
加拉太書二章一至十節
《加拉太書系列三》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6.11.013
粵語堂
英語堂



引言

美國人崇尚自由,相信自由,不惜一切的代價去捍衛自由,但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美國總統選舉,雙方無所不用其極攻擊對手,自由的社會,各人任意而為,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理由,攻擊對方,撕裂社會,走向極端,這不單只是美國的現象,而是現代人的寫照。

香港人希望民主自由,爭取一人一票,可以選香港人喜歡的最高行政長官與議員,不用聽「阿爺」枝笛,不受中央的的限制,有不少人願為自由犧牲,這是我們說自主權的自由,上週人大譯法,使香港人產生嚴重失去自由的危機感,上街道遊行示威。究竟民主是否真正的自由?

同樣,家中的青少年也要求自主的自由,喜歡什麽時候上床睡覺,就什麼時候睡覺,任何人特別是父母也不能管,「我要自由﹗」究竟什麼是自由?真正的自由?

今天你不用上班,你就說:「我自由了!」(I am free!),意思是你平常要上班,今天例外,沒事做,有空閒的時間,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自由,但這是否真正的自由?

加拉太書二章四節,保羅說一個很特別的詞:我們信徒在「在基督裡的自由」,保羅說的是什麼的自由?

三點有關基督裡的自由:

一、在基督裡我們不作奴僕的真自由(2:1-3)
二、在基督裡我們不窺探別人的自由(2:4-6)
三、在基督裡我們享受真自由的群體(2:7-10)




一、在基督裡我們不作奴僕的真自由,2:1-3

我們要知道加拉太書是一封論證的信,針對加拉太眾教會中的猶太派基督徒,保羅稱他們為攪擾者,指責他們傳假的福音,全書分三大段,第一段是第一至第二章,保羅用自傳性的辯論法,1:11-24 藉他信主的經歷來陳明福音的優先性和權能,今天的經文 2:1-10 保羅陳述他第二次上耶路撒冷去見雅各、彼得、約翰,保羅稱他們為「教會的柱石」(9)、「有名望的人」(2、6),為要辯證福音的核心價值之一:十字架的恩典不受猶太人割禮律法行為的規範。



保羅這一次上耶路撒冷,大約是公元 46 年,加拉太眾教會還未成立,2:1  原文開始說:「後來」(中文沒有直譯出來)暗示保羅是順著時間上的次序敍述他歸主之後的事情。「過了十四年」若按猶太人的「包含計算法」,十四年實際上可能是十二年多一點或至滿十四年,不能確定準確的日期。以下是其中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

公元 33 保羅歸主
公元 35 三年後(包含計算法),保羅第一次訪問耶路撒冷:「結交之訪」
公元 35-46 保羅在敍利亞和基利家地帶傳福音
公元 46 十四年後(包含計算法),保羅第二次訪問耶路撒冷:「私訪」


第二次訪耶京之後不久,公元 47-48 保羅和巴拿巴開始了第一次宣教旅程,建立了加拉太的教會。


這一次上耶路撒冷的一共三個人,保羅、巴拿巴,和提多,保羅與巴拿巴曾是虔誠熱心的猶太教徒,受割禮守律法,而提多卻是外邦人基督徒,沒受割禮,完全是蒙基督的恩藉信成為神的兒女,這次上耶路撒冷主要的目的是私下向三位使徒陳說保羅在外邦人所傳的福音,帶著提多的目的,是用他作一個例子,提多就是一個憑恩藉信不靠行為而在基督裡蒙救贖的樣板!另一個附帶的目的是賑災,耶路撒冷有饑荒,所以保羅第二次訪耶路撒冷又稱為「賑災之訪」,保羅這裡沒有提到饑荒的事,很可能是因為讀者都已經知道了。

第二節告訴我們保羅是奉啟示上去的,不是出於他主動的,也不是應耶路撒冷領袖的邀請去的,是神啟示他去的。「背地裡」(2)原文是個慣用語,意即私下將他所傳的福音在那幾位教會領袖前說,這次的私晤,使徒行傳沒有提及,也許原因正是因為它是私人的性質,割禮的問題這一次私下解決了,大家都同意了,但因的安提阿事件發生,彼得改變態度,不肯與外邦信徒一同吃飯(加 2:11-14),外邦人是否需要守摩西律法的問題引致耶路撒冷會議(使 15:1-21),才得到公開的解決。

保羅對外邦人是否需要受割禮守律法才能承受神的恩非常緊張、掛在心上,牢牢的捉住不放手,保羅害怕他是「徒然奔跑」(2),假若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拒絕承認他在外邦人中傳的福音和他向外邦人宣教的使命是合法的,拒絕承認以不用遵守律法為基礎的外邦人的基督教,那麽教會就會分裂為兩派,1)猶太基督教,和 2)外邦基督教,這樣,保羅引領邦人歸主,與猶太信徒同屬天國子民的目標便沒有達到,他過去與現在所作的工都落空、沒有效果了。

教會的合一對保羅是非常重要的事,是福音的真理最主要的表現,加拉太書從開始至結束都不斷的強調教會中的合一整體性,在聖靈裡的生活,就是肢體中愛的生活,彼此服事,這合一的基礎就是基督的福音。

為什麼割禮對猶太人那麼重要?教會剛剛誕生,福音如洪洪的烈火,向各處伸展,猶太人信主,外邦人信主,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而新約的教會最主要的爭議居然是割禮,男人割陽皮與沒有割陽皮竟然要把這新興的教會一分為二,而保羅大動肝火,因為割禮的緣故寫加拉太書而爭個不停,今天我們對這事件簡直無法了解,這是什麼問題!我們什麼時候為割陽皮而起爭議?究竟割陽皮對猶太人為什麽那麽重要?為什麽猶太派基督徒堅持外邦信徒受割禮?最重要的問題是今天這爭議對我們有什麼的意義?割禮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去了解割禮的意義。


第一、割禮是猶太人的身分的標誌(the sign of who we are)。割禮--男人在肉身上的記號,將他們與世上的萬國萬民分開,他們是與眾不同的人,當年是神吩咐亞伯拉罕以此為立約的記號,成為以色列人特別的表記,他們以此為榮,以割禮誇口,在他們的眼中,世上的人只分兩種人,受割禮的人與未受割禮的人,受割禮是聖民,未受割禮的是罪人(加二 15),猶太女子拒絕與未受割禮的人發生性關係,以確保受割禮與未受割禮之間的分界線。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可以是一種民族主義,當奧運會奏起我們的國歌的時候,你認同的身分決定你的反應:「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呢?還是「O! say does that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使你覺得興奮與認同?

我在香港的時候,晚間新聞一定先播放中國的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前進!前進!前進!進!」引起了我中國心的共鳴,試過幾次,眼淚都流出來了,這是國家的觀念,民族的觀念!猶太人堅持受割禮,可以是一種民族主義,但不止是民族主義而已,猶太人容許外邦人成為以色列的公民,作個猶太教的歸順者(proselyte),但一定要受割禮,所以割禮是一種優越感,可誇口的表現,受割禮的是「內人」(in),不受割禮的「外人」(out),排在外面,是按外在的行為來分等次,是等級的標記,有什麼比在身體上留一個永遠的記號來得實際?猶太人以受割禮守律法,使他們自覺高人一等,同樣今天我們以各種外在的行為與表現來誇口,來決定我是誰。

我們喜歡用學位、出身、職業、收入、外表等外在的表現與行為來定我們的身分,喜歡以開的車、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為我們身分的標記,我認識一位牧師,他去什麼地方都必需打領帶,在家裡頭打,上洗手間也要打,他認為這是他牧師身分的標記,才能做個成功的牧師!

這些本身並不是壞事,正如保羅並沒有批評割禮本身或禁止人守割禮,問題是我們依靠這些事與物給我們決定我是誰的身分,成為一種優越感,誇口這些的表現,甚至以這些來代替神,這是割禮為標記的危險性。

第二、猶太人認為割禮是得福的憑據(the way to receive God's blessing),想當年神與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立約,要使他的後裔多如天上的星、地上的沙,又要他成為多國之父,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萬國要因他得福,這約代表神的祝福,猶太人受割禮是得這福的憑據,猶太人知道耶和華揀選亞伯拉罕與使猶太人成為神的選民是神的恩典(參賴特(NT Wright)《保羅神學嶄新觀》,香港:天道,2008),一點也沒有錯,我們常以為猶太人守律法就是不相信恩典,不是的,猶太人的文獻中,充滿了對神的感激與讚美,因為他們認識神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舊約的經文十次重複同樣的經文,猶太人的想法是人要蒙神的恩典之前,你必需是個義人,人才能到神的面前得神的恩典與賜福,義人的標準就是律法的要求,當人誠心地遵守割禮與一切的律法,他就是個義人,夠資格得神的恩典與厚賜的福!

神的恩典好像開了水的花灑,是白白的,可是你必需是個受割禮守律法的「義人」,義人並不表示他沒有犯罪、犯錯,義人是受割禮守律法的人,才能到神的面前,走進花灑水的下面,得神的賜福。

當外邦人相信基督耶穌的時候,蒙受了神的恩典,得神兒子的名分,神賜給相信的人義者的地位,可以與神來往,卻不守律法也不受割禮,對那些保守的猶太派基督徒來說,他們一生守律法,以割禮為榮為標記,手中拿著因守律法而得福的憑據,外邦人的信徒卻不守律法,也有得福的確據,這太不靠譜了,太不可接受了。

今天我們也習慣了靠行為作為得福的憑據,是不是?要得福有好日子過,小的時候努力讀書,上名校,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長大以後,不繼的努力苦幹,每一分錢都是用血汗換來的,今天的成果就是我該得的福分!

就算我們相信了耶穌,憑恩藉信得神稱為義,我們還是同樣的習慣與思維,靠行為、靠自已去得神的喜悅,與當年猶太派基督徒的觀念並沒有什麼不同!是這樣嗎?

我們以為我若做得好,神就喜歡我、賜福給我,若我做不好,神就不喜歡我、刑罰我!所以我努力去守律法、做好事、積功德,去得神的喜悅!這不是基督的福音,神喜悅我、接納我,是因為基督十字架的恩,我們得神兒子的名分是因為基督為我們的罪捨己,好的行為不是神施恩給我的原因,而是神的兒子在聖靈裡生活的結果。

當我們仍活在靠行為去得神賜福的生活之中,結果會是什麼?結果是仍活在肉體自靠的人生,做不好,很重的罪愆感,覺得神離我很遠;做得好,我們覺得自己很不錯,沾沾自喜,不單只自己去做,也要求別人去做。這並不是基督的福音!

靠外在的行為標記為得福的憑據!

第三、割禮代表猶太人傳統的價值(the 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system of value and worth),幾千年來,猶太人的傳統一代傳一代,守律法成為根深柢固的價值觀,在他們的血液裡流著律法的傳承,文化是什麼?文化就是做事的方法與價值觀,受著社會與潮流的影響,令人身不由己,思想被牢牢的鎖定了,現代中國的文化根深柢固受物質的控制,孩子成為我們人生的價值,他們好,我們好,他們不好,我們怎樣也不會好!這是我們自自然然的想法,不用人去教的,好像是是與生俱來的想法,其實並不如此,文化與傳統不是絕對的真理,是相對的,是會改變的,在古代希羅的世界,未成年的兒童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比奴隸都低一等,父母把孩子當貨物,不把他們當一回事,今天卻完全相反!

我們年青的一代,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在美國的文化長大,他們講究隠私、自我的決擇,十來歲就有自己的想法,把決定意義內化,這是文化來的價值觀,不用去辯論的真理,當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與從神而來福音的真理衝突的時候,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往往使我們活不出福音的真理,人根深柢固的價值觀是很難改變的,猶太人有很強的傳承,守律法是根深柢固的價值,猶太派基督徒堅持外邦人信徒必需守律法受割禮,是可以想像很必然的事。

有人說教會是最難改變的地方,教會越有歷史與傳統,越難改變,教會過去越成功,現在越困難改變,二十年前我去聖地觀光,看見在記念耶穌受難的教堂入口上面的窗口放了一把梯子,前年再去看,梯子還在,原封不動,沒有人敢移動任何的東西,這是聖地,這是耶穌受難的地方!導遊說那梯子不知道已經在那個地方多少年了。

耶路撒冷的故事,也就是加拉太的故事,更是每間在傳統中掙扎的教會的故事。

人的自靠、自義的文化很容易奴役我們,使我們變了奴隸,失去了自由。什麼是在基督裡的自由?在基督裡的自由是在聖靈裡,順著聖靈行事的生活,是甘心作基督的奴僕的自由,是在基督裡彼此相愛的生活,下文有更清楚的解說!

例子:我從小在很保守的教會中長大,敬拜是規規矩矩,不舉手、不拍掌,這是教會的傳統,並沒有什麼問題,有一位和我一同長大的弟兄與我分享他一個很特殊的經歷,他在香港中環參加一個工作人仕中午每週的禱告會,敬拜和禱告,短短不到一個小時的禱告會,有一次,敬拜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強烈感動,要跪下來,歌詞說,在神前服伏敬拜,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唱這首歌,這一次他有很強烈聖靈的感動要跪下,這並不是他的習慣,也很怕別人會如何的去看他,他在爭扎,最後他順服聖靈的感動,他跪下來,一跪下來,他眼淚就流出來,感到得釋放,很自由,從此他不再一樣,靈命有很大的更新,這就是在基督裡的自由,不受傳統的限制,順著聖靈去行,甘心作基督的奴僕的自由。





二、在基督裡我們不窺探別人的自由,2:4-6


第四節保羅說:「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 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 要叫我們作奴僕。」(4)「假弟兄」即「假裝的基督徒」,他們私下窺探,鬼祟地偵察,不懷好意,目的是要危害信徒因信基督耶穌,得以在基督裡面得享因信稱義的自由,第三節說這些假裝的基督徒要「勉強」提多受割禮,「勉強」強逼的意思,這動詞在加拉太書出現了三次,將三個不同的歷史場合串連起來:

1)在這裡,2:3,保羅第二次上耶路撒冷:有人勉強提多受割禮,保羅一分鐘都沒有容讓他們。
2)安提阿事件:保羅說彼得受從耶路撒冷雅各派來的人的壓力,「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二 14)
3)加拉太人的處境:攪擾者「勉強加拉太信徒受割禮」(六 12)

這三個的場景是同一個根本的衝突不同的表現。

「作奴僕」主動的語態,假弟兄是想使提多作奴隸,當然這裡不是說耶路撒冷的假弟兄是奴隸販子,這裡是奴隸是隠喻的用法:當時希羅的社會時常出現的情況,是得了自由的奴隸,再次受奴役,因為生活上的壓力,使自由的奴隸,重新回到奴役之中,販賣奴隸是希羅社會合法的事,窺探這個字卻暗示了就時社會上不合法的手段,奴高利貸與擄掠的方法,使得自由的人再受奴役。

保羅關心的不是未信者不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而是信徒因信稱義之後,卻不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再受奴役,強調外在的表現,靠己、自義、自滿的基督徒生活,再受奴隸之軛,沒有活出「福音的真理」在他們當中(5),曾思瀚稱加拉太書的中心為「因信成聖」(參曾思瀚,《加拉太書:接受救恩,活出自由》)。

這豈不也正是我們現今的情景嗎?我們相信基督,靠基督之恩得稱為義,也藉著信心不是靠行為領受了聖靈,卻回去再受奴役,靠自己努力地去做好,以外表的行為(雖然不是割去陽皮)為標記,做得好,就開心,做不好,沒意思;與福音的真理並不相配,靠聖靈行生,行事為人卻靠肉體生活,今天許多的基督徒生活在基督裡得了自由,卻回去再受律法的奴役。

不單只自己是這樣生活受奴役,甚至勉強其他人受規範,窺探別人的自由。

例子:我們有沒有窺探別人的自由?是否喜歡指手劃腳?強迫別人去守外在的儀文、傳統?把相對的變絶對?卻把絶對的真理變相對呢?去窺探別人的自由?而結果卻是使人做奴隸,保羅用了吊詭性的表達:基督裡自由的人甘心成為基督的奴隸,與被人強迫成為傳統、外表行為的奴隸成為強烈的對比。同樣的作奴隸,分別是甘心與被強迫,第二個分別是作基督的奴隸與作別人的奴隸!

2:4 「基督裡的自由」(freedom in Christ)是一個情感的標籤(emotional label),保羅用來形容基督福音的特質,基督裡的自由不是指一種內在屬靈的情況,更不是指基督徒的生活上從此可以暢所欲為,所有的限制都被消除,也不是指民主與自主自決權,「基督裡的自由」是加拉太書第四個關於基督的詞彙:

基督的恩(the grace/gift of Christ)(1:6)
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of Christ)(1:7)
基督的奴隸(the slave of Christ)(1:10)
基督裡的自由(the freedom in Christ)(2:4)

「基督裡的自由」是福音的結果,因為基督的十字架,基督的恩,我們蒙神的接納,不需要依靠人的行為、功德、背景、努力而得神的恩典,基督裡的自由將我們從人的種族界線、身分高低、行為表現、外表的標籤完全釋放出來,這是基督恩典的特質,是福音的真理的自然表現,使我們甘心作基督的奴隸,這是基督裡的自由的意思。

基督的自由不是任意而行的自由,而是甘心作基督的奴隸服侍基督的自由,你現在因為信奉福音而得釋放,從此你可以選擇跟隨基督,作基督的奴隸的自由!這是基督裡自由的意思。

今天美國的文化注重外表體型,重視年輕貎美的、體育的健將,中國人的文化注重教育、學位、分數、才幹,根據人的職業成就把人分為九品,有高有低,有上層、中層、與下層的階級,這些成為我們每天努力的原因,但神的恩卻不考慮這些,這些與福音的真理都不相配,在基督裡這一切都是「糞土」,神都不看,祂因基督與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捨了自己,8就把義者的地位賜給我們藉相信基督接受的人。

保羅在腓立比書用很感性奪目「糞土」來形容人一切可誇的東西,令人有點納悶,不太了解保羅在說什麽,其實這些給人成就滿足感引以為榮的東西,本身並不是壞事,保羅只是說它們在神的眼中都沒有什麼價值,神不考慮這些東西,卻把基督給了我們,這些東西與基督相比,真的就如糞土與無價的珍珠一樣,沒法相比。

我在機會在英國劍橋八週安靜,一個人很長的時間獨處,一天都沒有說一、兩句話,也沒有什麼事情做,很無聊,不用上班,不用講道,不用門訓,不用宣教,能帶給人生成就感的東西沒有幾件,甚至每天游泳也沒有了,做運動也很少,吃得也很少,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吃的,人生有意義的事情,大部分都停下來了。

我開始明白以前沙漠修士的心情,屬靈操練如獨處、禁言、禁食等,是要拿走一些使我們覺得有意義、有價值、帶給我們身分的東西,就如病重在醫院的病人一樣,經歷傳道書十二章所說:「衰敗的日子」、「毫無喜樂的年日」,「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每天天昏地暗,不分晝夜:「 看守房屋的發顫」,手在發抖;「有力的屈身」,腰彎不能直;「推磨的稀少」,牙齒也沒有了;「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眼睛看不見了;「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早上三、四點就醒來;「唱歌的女子也都衰微」,聲音都沒有了;「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什麼都做不了;「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最後大小便都沒有辦法!

我相信生過重病的人可能都有這部分的經歷,你的感覺是如何?當你什麼都不能做的時候,你開始明白,這些能給我們意義與滿足的東西,並不是壞事,工作、表現、善行、家庭、健康都不是壞事,卻不永久,不能給我們真正永久的滿足與意義,在與神來往和永恆的福分上,這些都不重要,神都不考慮,真正的意義是在基督耶穌裡,神接納了我,是一種與神的關係所帶來的意義。

我們主要的困難是我們把人生許多短暫的意義成為我們的身分、我們的憑據、我們的傳統價值,一生窮洪荒之力去爭取,成為這些短暫意義的奴隸,受奴役,走不出來。

當我安靜默想這些福音的真理的時候,我開始體會基督十字架的意義,基督為我的罪捨了自己,叫我得著神兒子的名分,救我脫離這罪惡的世代,這是我的身分、我的憑據、我的傳統價值,這才是我的故事,福音的故事!我的身分不是我的種放背景,我的憑據不是我的才幹與成就,我的價值不是物質、不是律法之功,我的身分、我的憑據、我的價值是從為我的罪捨了自己的耶穌而來,他是愛我,我因基督已經蒙悅納,我是神的兒子,我有永恒的憑據。

最後在劍橋的四週,我狠心把大部分的接觸都停止,不開手機、不看電子郵件、不看新聞、不看微信,所有都暫時關掉,專心的等候神,為心中的一些人禱告,出關之後,我並沒有功力大進,沒有打通任督二脈,頭上也沒有光環,我卻感覺自由,我的價值與滿足,並不是從東西來的,神看我並非是我的成就、我的行為、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麽、我的財富、我的關係,我明白神的觀點後,我感到自由了,這自由使我專注因基督而得的義,使我享受神兒子的身分,那是全新的經歷,在基督裡的自由。

社會上人注重人氣關係,但保羅說:有名望的人,都沒有關係,「神不以外貎取人」(2:6),神不看這些,外在人的因素,神並不考慮,不把人的証件、證書、名譽放在考慮的範圍,在基督裡,新的群體在這自由的根基上被建立起來,在基督裡再不分是猶太人和外邦人、不分社會上的地位、不分男的和女的、守割禮的與不守割禮的,都沒有分別,這是基督裡自由的真義。

提多的角色在加拉太書中非常獨特,他代表了加拉太信徒,他好像保羅最早期宣教的臨時演員,演繹外邦人宣教的模式,他不單只是信徒,也是保羅的同工,所有外邦信徒都會把他看為具指標性的人物,提多成了福音定義的分水嶺,從提多身上我們知道福音不在於行割禮,也不在於任何其他外在標誌,證明「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六 15),當我們被人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的時候,我們不能因此退縮、害怕,要勇敢地活出基督裡的自由,我們是福音的樣板,福音真義的分水嶺,要表明福音的真義。





三、在基督裡我們享受真自由的群體,2:7-10

2:7-10 描寫這新成立在基督裡自由的群體:


福音傳給猶太人,福音也傳給了外邦人,彼得成了傳福音給猶太人的使徒,保羅成為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徒,彼得有效地(感動的意思)向猶太人傳基督的福音,保羅也有效地向外邦人傳福音(7-8),兩個人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原文的意思是「團契」(fellowship)相交,在傳福音上有份。

猶太人的使徒彼得、約翰、雅各與外邦人的信徒提多與外邦的使徒保羅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在同一個福立上有份,可能嗎?猶太人守割禮,外邦人不守割禮,雖然都信基督,卻有那麼大的分別,團契、團隊、同心可能嗎?絕對可能!因為基督福音的緣故,我們可以相異卻同心!

這新的團契與群體是建立在基督裡的自由上,猶太人受割禮與外邦人不受割禮都沒有分別,教會有名望與剛信主的人,都一樣,神不以外貎取人,不同的種族文化與背景卻在基督裡相交,在福音上同為肢體,身教言傳基督的福音!

第十節,這新的群體,完全不同的背景與傳統,卻可以成為一體同心合意去服事有需要的人,記念窮人,不分彼此,熱心的活出這以基督的自由為根基的群體生活,實在是很美的圖畫!

我在劍橋住在「天道之家」,那是世界上三大聖經研究的中心,那裡的人都精通希臘文、希伯來文,若不是某某大學或神學院的學者,就是劍橋大學博士班的研究生,學術氣氛非常濃厚,我開始的時候,覺得很自卑,他們研究的是聖經最頂尖的題目,好像其中一位是研究舊約神顯現的時候發生的現象,懂好幾種上古的語文,他們問我,我研究什麽題目,我說,我是來安靜的,什麽也沒有做,我們的對話就沒法下去了。每週二我們聚在一起分享一段經文,然後一起禱告,各種年齡都有,來自不同的地方與背景,可是我們卻一樣是因基督的恩成為一家人,我們開始的時同心敬拜基督,提一些彼此代禱的事項,最後我們為世界的需要禱告,為叙利亞的難民禱,為美國的大選禱告,為普世的宣教禱告,我感覺我們中間因基督的緣故而成為一體了,我們之間學問高、學問低、會幾種語言、或一種也說不好的、年長的、年輕的、英國人、美國人、中國人、巴西人、德國人... 我們都在基督裡自由的相交,在聖靈裡用愛心同心向外服事。

在基督裡我們自由了!

我建議你以下的一些行動。

1. 試一下一些屬靈的操練,安靜一天、兩天,把手機關,試一下禁言、獨處,這些屬靈操練本身不是等於屬靈,卻可暫時把我們依賴帶給我們短暫的滿足與安慰之東西放開,這些東西並不是不好,但它們若使我們忘記我們真正的身分是在基督裡,那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我們的捆綁,造成假象,你可以操練敬虔,在聖靈裡「看見」(7)與「知道」(9)活出福音的真理。

2. 不要窺探別人在基督的自由,我們在基督裡都沒有分別,找一位你不認識的弟兄或姊妹去聽聽他福音的故事,在主裡為我們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表現,卻同蒙了基督的恩而慶祝。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禱告

天父,你藉基督的恩召我們,從各方、各地、各國召我們相信基督,我們因著這信,經歷你救贖的恩典,這恩典是我們不相配的,卻因為這恩典而成為一家人,得兒子的名分,我們求你使我們看見你所託付給我們傳福音的使命,讓我們知道你所賜給我們的恩典,在基督裡的自由中,獻上自己。阿們。











討論問題

1. 自由對你代表什麼?什麼是在基督裡的自由?
2. 請重述保羅第二次訪耶京發生的事,為什麼保羅引用這件事來辯證福音的真義?他要證明什麼?
3. 提多如何成為外邦人福音真理的樣本?他會遇上什麼的壓力?當你因為活出福音的真理而承受壓力,你應如何處理?請舉例說明之。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2:1-10 是保羅第二次上耶路撒冷的經歷,他如何用他的經歷來說明福音的真義,反駁攪擾者猶太派的基督徒的攻擊,正面地指出:保羅的福音、使徒的職分和宣教任命是如何得耶路撒冷的使徒承認(二 1-10)

經文大綱:

一、保羅訪問耶路撒冷對使徒陳述對外邦人傳的福音(2:1-3)
二、敵對者的反對保羅並要求外邦信徒受割禮(2:4-5)
三、使徒們支持保羅的立場並達成分工合作的協議(2:6-10)

經文主要的詞彙:

在基督裡的自由(the freedom in Christ)(2:4)
福音的真理(the truth of the Gospel)(2:5)
受割禮者的福音(the Gospel to the circumcised)(2:7)
未受割禮者的福音(the Gospel to the uncircumcised )(2:7)
受割禮者的使徒職事(the mission to the circumcised)(2:8)
外邦人的使徒職事(the mission to the gentles)(2:8)

講道大綱

一、在基督裡我們不作奴僕有真的自由(2:1-3)
二、在基督裡我們不要窺探別人的自由(2:4-6)
三、在基督裡我們享受真正自由的群體(2:7-10)

中心思想

主題:基督裡的自由
補語:是福音的結果又是基督裡的群體之基礎

講道思想

福音給我們真正的自由


修辭技巧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