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8, 2018

感恩的信心,《耶穌的故事八》路 17:1-19

感恩的信心
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
《耶穌的故事八》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8.03.05
國語堂



引言

1. 我們這幾個主日的主題是從路加福音中看在恩典中生活的三個基本要素,1)謙卑的心,承認自己的不配,承認神獨一無二的能力;2)愛神的心,知道自己是個罪人,蒙神赦免多,而愛得多;3)今天我們講的是「感恩的信心」,經文是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

謙卑是得救的第一步,也是成聖的每一步;愛神是得救最自然的回應,也是成聖最原始的力量;感恩是信心的表現, 也是蒙更大恩典的容器;這三個是活在恩典中的基本態度。


3. 十六世紀的海德堡教理問答中,問:既然我們只靠神的恩典得救,為什麼我們仍然必需行善呢?答:我們行善是因為我們要在所有的生活中,表現我們對上帝為我們所做一切的感謝,使祂得著稱讚!

感恩是信心的表現,也是蒙恩的容器。今天我們的經文是路加福音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感恩的撒瑪利亞人,這是路加獨有的經文,感恩是活在恩典中非常重要的態度。


第一幕:11-14

1.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受死拯救失喪的人,9:51-19:44 是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的記載,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


2.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 「耶穌,夫子, 可憐我們吧!」


痲瘋病是一種叫痲瘋桿菌的細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如口水鼻涕傳染,傷害病人的神經系統,皮膚、葚至呼吸道與眼睛會出現腫瘤而變形,導致患處失去痛覺的能力,常造成四肢反覆受損而截肢,也會影響視力。

公元前一千年古埃及記載第一宗的痲瘋病,自古是絕症,幾千年來病人受到殘酷的對待,被遺棄在荒野中任其自生自滅,甚至被活活燒死,直到公元一九四零年才發明了治療痲瘋病的抗生素,痲瘋病才有醫治的方法。

摩西的律法有關於皮膚病的條例,吩咐患者要被隔離,病人在任何地方都要有聲呼叫:「不潔淨!不潔淨!」(利13-14 章)

所以長大痲瘋的人在當時是很痛苦的人,病並不至於立刻死,而是慢慢死去,可以是幾十年,半生不死,孤單的非人生活,是古代最痛苦的人之一。

這病使身體變形成為怪人,想像一下病人的創傷與絕望,想像一下與家人與社會隔絕的痛苦與孤單,想像一下被認為受神刑罰的羞恥與沉重,想像一下病人長期無止境的痛苦,這些人無論在身、心、靈都是當時最絕望無助的人!

3. 在絕望與痛苦中,這十個長大痲瘋的人,遠遠站著,不能也不敢走近,高聲呼喊:「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Ἰησοῦ ἐπιστάτα ἐλέησον ἡμᾶς),請感受這十個長痲瘋的人在絕望中的呼求,我很有同感,我好像聽見自己無助時的呼求,這是我們在罪中無助的時候,向神的呼求!這是使神向我們施恩憐憫的原因,因為祂聽見了我們的呼求。


例子:我兒子五歲的時候,發燒抽筋,我們向神呼求的經歷,在我們無依無靠的時候,向神呼求,神動了憐憫的心,幫助我們。

例子:當我陷在罪中,不能自抜,痛苦地向神呼求,神必垂聽,施行拯救。

聖經說:「當我們還作罪人旳時候,基督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向我們顯明了。」(羅 5:8),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的良善與好行為,神憐憫我們是因為我們在罪中無助無望還在罪人的時候,我們的呼求觸動了造物者的心,「我怎能忘記你?」「我怎能捨棄你?」「我怎能不顧你?」

4. 與上文七至十節的對比是很明顯的: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

僕人在田裡工作服侍是應該的,不用謝的,更不可以坐下成為與家主一同吃飯的兒子之理由,我們的好行為與服侍是應該的,不是我們蒙憐憫得拯救成為神兒子的原因。

十個長大痲瘋的人蒙憐憫,不是賺回來的工價,而是神看見我們的苦情,聽見我們的呼求,而施恩與憐憫,這是恩典的特性。

5. 十個長大痲瘋的人高聲呼喊:「Ἰησοῦ ἐπιστάτα ἐλέησον ἡμᾶς」(耶穌!夫子!可憐我們!」耶穌看見,就憐憫他們(Have mery on them),吩咐他們:「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 讓祭司檢查證明你們的痲瘋病已經醫好了,回復正常,可以回家過正常的生活了。

這醫治的應許是白白的,耶穌沒有查過他們的行為,做了什麼?沒有做過什麼?全是恩典,是神的憐憫。

6. 請注意,耶穌說這話的時候,他們還未得醫治,是他們正去的時候,他們得潔淨。(14b)


這是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五個神蹟中的第四個神蹟,重點不是神蹟本身,而是神蹟發生帶出來的教導,接下來的第二幕顯示十個長大痲瘋的得醫治,並不是全部,精彩的或重點在第二幕。



第二幕:15-19

1. 十個長大痲瘋的蒙醫治,其中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他是什麼時候看見自己已經好了?是他們正去見祭司的路上,就得醫治了,這是神奇的事,患病的地方感覺回來了,有痛的感覺了,使身體變形的腫瘤沒有了,收回去了,受影響的視力,現在看得很清楚,醫治是明顯的,是神奇的!

2. 這個看見自己好了的人,就回來大聲讚美神(praising God),歸榮耀給神(honoring God),「是神,不是我做的!」讚美神與歸榮耀給神是歸功給神的意思。

這個人「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 這人是撒瑪利亞人。」(15)


3. 很明顯,這個回來感恩的撒瑪利亞人還沒有到祭司那裡去檢查身體,驗證他的病好了,這是有點冒險的,因為祭司的驗證是回歸社會與家庭最重要的一步,但他選擇回來,把感恩獻上,感恩對他是優先的,重要的,比回去見家人更重要。

我們可以從這故事中學習三點感恩的重要:

1)感恩是將榮耀歸神。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群體的觀念很強,同體的人(in-group),如猶太人的種族、法利賽人的群體、甚至男人是個群體,彼此有群體的責任,包括不斷地提供幫助,是應該的,不用感謝的。這與現代的文化不同,我們感謝是禮貌,任何人為我們做了一點事,甚至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喜歡說:「謝謝!」

廣東人更把感謝分為兩類:「唔該」是人為你做了一點事,為你服務;「多謝」是別人送你一個東西。若別人替你拿個便當,廣東人說:「唔該」;若別人送你一個便當,廣東人說:「多謝!」而然普通話沒有這個分別,都是「謝謝!」

這不是猶太人的文化,不是他們不對自己人感恩,而是大家都是一家人,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恩的。

這可能是那九個長大痲瘋的猶太人,並沒有回來感恩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耶穌也是個猶太人,猶太人為猶太人做點事,是應該的,不需要感恩的。

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感恩是對一個比他高級社會的上司,如王帝、羅馬的長官、神,承認他得到的恩寵是不配的,這高級的人是與他不同群的,他得到的幫助是他不應該得到的,是對方的恩典,公開的感恩是必然的,是給在上者的尊榮,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我們感恩是因為神是我們的創造者,他是神,祂的恩寵是我們不配得的,感恩是尊神為神,給神的尊榮,我們感恩。

感恩是歸榮耀給神,這是這撒瑪利亞人回來的原因,承認是神的能力,是神的作為,不是我主導的成就,這是活在恩典中的意思。

今天我們一切的努力與成就,若沒有神的恩寵,我們如何能成就?感恩是自然的也是必需的,我們很多時候,以為我們努力就有成果,好好讀書就能入好的學校,有好的工作;好好經營家庭就會有美好的結果,我們的努力是應該的,但我們擁有的一切若沒有神的恩寵,都是枉然的,都不能保證,這是為什麼我們要感恩,把神當得的榮耀歸給祂。

2)感恩是敬拜。

這撒瑪利亞人回來歸榮耀給神,同時又俯伏在耶穌的腳前,感謝祂!承認耶穌的尊榮。

「感謝」(give thanks)(15)原文在新約出現三十次,廿九次是感謝神,只有一次是保羅感謝百基拉和亞居拉,猶太的感恩主要是感謝神,認為從神而來的恩寵是自己不配得的,與今天我們感恩的用法不同。

感恩是承認神的能力是獨一的,祂高高在上,感恩是我們對神的尊崇,這撒瑪利亞人俯伏在耶穌的腳前,感恩與謙卑是分不開的,他承認他得到的恩寵是他不配得的,他只是一個撒瑪利亞人,一個「外族人」,這個字有偏低的味道,他是不配得的人。

詩人說:「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當稱頌祂的名!」感恩是敬拜,今天你有沒有帶著感恩的心進入教會的門?感恩是讚美,歸榮耀給神,祂是唯一的,祂的能力高過一切,祂滿有恩典與憐憫,榮耀歸給他不屬於我們。

今天我們很容易只關注我們得的恩寵,就像我們只注意我們收的禮物,而忘了給我們禮物的人一樣。

例子:我與姪兒的關係是因為禮物?還是因為我們的關係?

感恩是敬拜,是我們的本份,祂是施恩的神,是該受讚美的。

3)感恩是謙卑的承認我需要神。

十個長大痲瘋的「高聲」呼求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13)與一個回來感恩的「大聲」歸榮耀給神(15),二者成強烈的對比,我們愈能承認我們的需要,「耶穌!可憐我!」我們愈能將榮耀歸給神,愈承認自己是罪孽深重赦免多,愛就愈多。愈明白自己在神的面前是無依無靠,我們愈懂得感恩。

初信主的時候,我們容易感恩,承認自己是無法得神喜悅的罪人,這印象猶新,信主久了的人,很容易忘記「我是個蒙恩的罪人」,特別是在安穏的環境中,有點成就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還是很不錯的人。

我在健身房的地方,看見那些強壯的人舉重特厲害的人,一個四十五磅的重量,上面又加一個,再加一個,至四、五個,幾百磅的力量,我是個無力的的人,只舉磅的重量。我又看見在健身的跑步機器上健步如飛的人,在游泳池中如飛魚般不斷的游的人,我們有能力爬上全中國最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一百廿八層,是的,我們是有能力,卻很容易帶來誤解,以為我們可以爬上天,不需要神,這種的心態很普遍,是嗎?我們靠自己的努力善行,我有能力爬上上海中心,為什麼我不可以靠自己?

或者我認為我已經很好了,在上海中心看下去,其他的人都如螞蟻一樣,比不上我,我已經是人上人,我做到這樣是很不錯的了。

我們不知道從天上看,上海中心與貧民窟一樣高,微小如塵土,無望能換取神的恩寵,我們努力做的本是應該的,卻不能使我們成為神家裡的兒子,今天我成為神的兒,全是神的恩寵,我感恩不已。



這感恩的心是聖靈所賜的,透過讀經、屬靈的群體、與屬靈的操練,聖靈引導改變我們,使我們學會了感恩的生活,凡事謝恩,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定的旨意。




第三幕:17-19

1. 第二幕是故事最重要的信息,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那裡呢?18 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19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2. 「你的信救了你了。」耶穌說:這撒瑪利亞人感恩的信心,已經救了他了,這不單只是身體的醫治,其他九個長大痲瘋的身體蒙了救贖,病治好了,只有這回來感恩的撒瑪利亞人,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了,因為他以感恩表明的信心,使他不單只身體得醫治,信心使他蒙更大的恩典,靈魂的得救,「救」是耶穌來尋找「拯救」失喪的人的「拯救」是同一個字,用法很廣,在這段經文的上下文,不單只是指身體得救,更是靈魂的得救。

3. 信心不是功德可以使我們誇口的,信心是容器去接受神的恩典,感恩的心是信心的表現,神啊!只有你才能拯救我,我感謝你,你是至高無上的神,賜下我不配的恩典,這是信心的表現,使我們蒙更大的恩典。


結論

1. 神升高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神靠近無依無靠的人,我們都是無依無靠的人,問題是你是否承認你需要神,感恩的心是承認我是需要神的人,感恩是承認神是我唯一的依靠,我一切的好處不在神以外。

2. 謙卑是得救的第一步,也是成聖的每一步;愛神是得救最自然的回應,也是成聖最原始的力量;感恩是信心的表現, 也是蒙更大恩典的容器;這三個是活在恩典中的基本態度。




討論問題

1. 聖經裡的感恩主要是對神的感恩,為什麼?與今天我們感恩的觀念有何不同?
2. 為什麼剛信主的時候,我們很感恩,而信主久了之後,對神感恩的心就容易愈來愈淡薄了?有什麼的實際的建議使我們重拾感恩的心?
3. 「感恩是信心的表現,是承受更大的恩典之容器」是什麼意思?今天感恩神的基督徒有什麼更大的恩典?
4. 我如何才能「以感謝進入祂的門,以讚美進入祂的院」?
5. 如何「凡事謝恩」?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