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5, 2011

走進光中, 約 8:12

走進光中
約翰福音八章十二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1.10.23



引言

1. 蟑螂喜歡在黑暗中生活,在光照亮之中,就躲藏起來!



2. 天堂是一個光明的地方,沒有黑暗,不用燈光,有神的光照我們,有一天我們要在一個完全光明的地方生活。
3.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八 12),耶穌是世界的光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觀念,耶穌的宣告,對我們有什麼意義?他的邀請,要我們跟從他,進入光中,這是什麼意思?
4. 約八 12 原文的第一個字「又」(Again)把「耶穌是世界之光」的宣告與七 37-38 「活水」的宣告連起來, 耶穌在節期的末日,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七 37),這是耶穌要送給心靈飢渴的人一個奇異非凡的禮物。八 12 跟著七 37,同是在住栅節的末日,就是最大的日子的時候,耶穌向眾人的宣告。住栅節除了奠水禮以外,還有著名的點燈禮,在聖殿的外院,最多人的地方,猶太人把四個巨型燈台上的十六個大型的油燈點起來,在燈光之下,利未人的詩班唱詩,從各地來的猶太人從帳栅中出來,一同跳舞,慶祝猶太人最熱鬧的節日。
5.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耶穌的宣告是驚人的,充滿著舊約的含義與典故,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一點也不含糊,「我是世界光」直接宣告他的身份就是從神來的救世主,要照亮黑暗中的人;在約翰福音這是耶穌向眾人最直接地啟示,猶太人最是清楚不過,所以他們要殺耶穌,六個月後耶穌就被他們釘在十字架上。


6. 可是對我們現代的人來說,耶穌宣告「我是世界的光」,一點也不顯眼,簡直是毫無意義,跟生活拉不上關係。但耶穌是世界的光對我們現代人,最少有三個意義:


一、耶穌是神與人同在的榮光,邀請我們活在神的同在中。

A. 耶穌是神的光



耶穌是光--神的光,是神與人同在的光輝,猶太人一聽就明白,因為這是舊約的記號,以色人出埃及的經歷,他們在曠野四十年,神在雲柱與火柱中與以色列同在,神的榮光在會幕中的約櫃施恩宝座之上,那是神與人同在有眼可見的榮光,耶穌說:「我就是這光!」

B. 邀請你進入光中,與神同在


1. 耶穌的宣告不是單只傳遞資訊,而是一個邀請,邀請人走進光中,與神同行。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與神同行!

2. 現代人對神很陌生,對與神同行興趣不大,但我們信耶穌,認識他為真神的目的,就是要透過他,與神同行。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若有神的光照亮,我們是可以生活在神的同在中;你在車上,你可以體會神的同在,德蘭修女在一輛人滿的火車上,從印度的一個地方去另外一個地方,他在車上感到神的同在,聽見神的聲音,呼召他去服待那些最窮困的人,他在火車上充滿了喜樂,因為他在神的光中,體會神的同在。

3.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在自己的房間中,一個人非常孤獨,卻不孤單,因為我體會神的同在,就在那一個小小的房間中,神的光照著我,我知道神與我同在。前幾年,我在一個花園中讀經,坐在一棵一樹之下,忽然間,我感到神向我說話,安慰我,鼓勵我,神的光照亮我,神與我同在。

4. 你也可以經歷神的同在,生活在光中,進入耶穌的光 ,讓他的光照你!



二、耶穌是黑暗世界的光,邀請我們離開黑暗的生活。

A. 耶穌是黑暗世界的光


「耶穌是世界的光」第二個意義也有深厚猶太人的傳統,當時的猶太人聽到耶穌的宣告,一定非常明白耶穌的含意,耶穌是世界的光,不單是猶太人的光,更是所有在黑暗中之人的光,耶穌稱自己是黑暗世界的光,等於直接宣告自己就是救世主,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從以下的見證人可以更明白這個光的意義:

1. 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當年受聖靈的感動,見證耶穌為「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裡的人」(路一 78-79)。耶穌是黑暗中的人之光。
2. 西面在聖殿的門口,受聖靈的感動,接過新生的耶穌,讚美神,稱耶穌為「照亮外邦人的光,是以色列的榮耀」(路二 32)。這些見證人都明白耶穌是世人的光,要照亮一切在黑暗中的人。
3. 這也是約翰福音的一個重要的主題,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的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 9),「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一 5)。

這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最近有一個調查,訪問中國一些最富有的人,他們雖然在國內住得好,吃得好,生活舒適,但他們心中沒有平安,都有出國的意願,感覺在中國不安全,沒有人可信,他們希望兒女不要在中國長大,社會的環境太可怕了。

美國也不例外,每一年有一百三十萬宗墮胎,百分之九十三以上不是因為媽媽健康的問題而墮胎的,而是因為個人的選擇(social reasons);在美國的男人,平均一生有七個性的伴侶,(不是結婚七次,前六個妻子都死去的意思!)而女人,則有四個性伴,可見美國的道德離神的標準實在太遠,世界是黑暗的,死在罪惡過犯之中,需要光來照亮!

B. 邀請你進入光中



1. 或者我們想到那些在黑暗裡的人,會想到那些罪犯或生活不道德的人,而我們卻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甚至是在教會中長大,時常唱詩、禱告的人,我們認為自己是光明正大的人,絕對不是生活在黑暗的人!當時猶太人的領袖想法與我們一樣,他們自以為是道德之仕,守律法的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是光明正大的人,可是這些正是耶穌說在黑暗裡的人,約翰說他們「不接受光」,而且恨光!

2. 約翰福音第七、第八章中,猶太人六次想要殺害耶穌,七 1 與八 59,一頭一尾,一對書夾的句子,都是這些道貌岸然的猶太人想殺害耶穌的經文,把這兩章聖經總結起來,成為這些人在黑暗中的明証!

3. 我們雖然不像這些猶太人一樣,想殺害耶穌,但我們與他們一樣,不願意服在從神而來的權柄之下(八 13-20),我們常自以為是,愈是有學問的人,愈是容易有自以為是的問題,以自己的是為是,以自己的非為非,不願意服在從神而來的權柄。

例如:神明明吩咐我們要饒恕,但我們卻覺得沒有可能去饒恕,那一個人傷害我太深了,實在不願意服在神的權柄之下去饒恕,不論聖經怎麼說,我們就是不願意!我們雖然說信了主,但我們與這些猶太人一樣,不願意來就光。

例如:我們認為聖經的教訓太不切實際了,不賄賂,不逃稅,不撒謊,怎能做生意賺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我們選擇生活在黑暗的理由,不願意走進光中。

4.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是我們不願意讓人知道的,像是月球的另一面,永遠是黑暗的,是從來沒有人見過的,耶穌說:「我是黑暗世界的光,跟從我的人就不在黑暗裡走。」這是一個對所有人的邀請,走進光中,讓耶穌的真光照亮你,把你心中黑暗趕走。

例子:我自己反醒的時候,也看見自己裡頭有很多黑暗的地方,是我不願意別人來看的東西,我裡頭的驕傲、自以為是的地方,發怒,喜歡爭競,這些都是需要服在神的權柄之下,讓耶穌的光來照亮。

5. 耶穌說:「跟隨我的人,就不在黑暗裡走」。這是一個邀請,邀請你走進耶穌的光中,出黑暗入光明。


三、耶穌是拯救的光,邀請我們得著新的生命。

A. 耶穌是拯救的光


1. 第三個「耶穌是世界的光」的意義,是每個猶太人都懂的,他們最喜歡又熟識的一句經文:「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詩廿七  1)耶穌宣告他就是這救贖之光。

2. 跟隨這救贖之光,「跟隨」(follow)在約翰福音出現十九次,十六次是跟隨耶穌做主門徒的意思。跟從這光,像舊約以色列人在曠野跟從雲柱、火柱一樣,順著光的帶領,是新約做主門徒的含義。

B. 邀請你得著生命的光



1. 這是一個得新生命的邀請,當你願意跟從耶穌的光,你就能得生命,豐盛的生命,這是約翰福音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耶穌的邀請是要你出黑暗入光明,出死亡入永生,從苦毒變成饒恕,從憂傷變成喜樂,傷害得醫治,他的光是帶來生命的光(light that produces life)。

2. 例子:

  • 撒該站起來,宣佈要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這是新生的改變,可喜可賀!(路十九 1-10)
  • 尼哥底母雖然是猶太人的老師,但他卻因著傳統,知識的包袱,與耶穌三道交談之後,默然離去,仍在黑暗中生活,得不著生命之光!(約三 1-15)
  • 撒瑪利亞的婦人,有五個丈夫,而且生活在罪中,卻欣然接受救主的真光,入城坦然告訴所有的人,為主作見證,自己得著生命的光。(約四 1-29)
  • 剛過世的蘋果公司「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十三歲的時候,因為在一雜誌的封面看見一群飢餓的孩童的照片而離開基督教的信仰,從此不踏足教會,結果他雖然是一等一的天才,受世人所敬仰,但他仍生活在黑暗中,沒有走進耶穌的光,得不著生命的光,甚使人遺憾!

3. 今天你可以選擇走進耶穌的光,做耶穌的門徒,得著生命的光,得著新生的盼望。

4. 我們教會有一位弟兄,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美麗能幹的妻子,一對可愛的女兒,但年紀輕輕就得了血癌,面臨死亡的邊緣,唯一的希望是骨髓移植,但尋找一位合適骨髓的人,机會萬中無一,而且移植的過程是先死而後生,感謝神,從香港來的姐姐的骨髓合適捐給他,醫生先把他的骨髓用化竂的藥物全數殺死,過程要在醫院一間密封的病房,完全與人隔離,以免受感染,最後把姐姐的骨髓移植,使他重獲新生,痊癒的他,血型都改變了,身上再沒有癌細胞,他既感恩又激動,知道這新生是從神而來的恩典。

5. 你也可以得著新生的恩典,耶穌是拯救的光,跟從他人必得著生命的光,出死入生,罪得赦免,這生命是與神和好的生命,是永遠的生命,是豐盛的生命。


結論

耶穌是世界的光,跟從他的人,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神邀請你走進這光中,經歷神同在的生命,生活在光中,有一天我們要到神那裡去,永遠生活在他的光中,不再需要日光,不再需要燈,有神的光照我們,這光明的新耶路撒冷正是我們永恆的家鄉!

你願意跟隨耶穌嗎?你可以這樣禱告:「主耶穌,我願意做你的門徒,跟從你,走進你的光中,求你光照我,使我出黑暗入光明,不論我生命中有任何的黑暗,求你光照我,使我生命更豐盛,阿門!」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約翰福音八章十二節是一節不難解釋的經文,「光」有濃厚舊約的背景,而且經文本身已經很清楚說出兩個光的意義:1)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2)必要得著生命的光。這篇講章對我來說難度在於應用,第一、這是會眾很熟識的經文,對他們來說,「耶穌是世界的光」並不陌生,但「光」是很抽象的圖畫,要說明它的意義需要用功夫;第二、光代表神的同在,代表生命,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實際的例子與應用,這是不容易的。

2. 這講章的兩面包括第一、解釋「耶穌是世界的光」的意義;第二、這意義對我們有何要求?從第一世紀走進第廿一世紀,最後邀請會眾有所行動。若只有第一世紀的講解,那只是教導,還不是講道,要把第一世界的意義與今天的生活拉上關係才是釋經講道的目的。

3. 我講這篇道的時間用了一些燈光的效應,把會堂所有的燈都關掉,只開了一射燈,把講道的人照著,在光中講這一篇道,而且可以從黑暗中走進光中,或從光中走進黑暗裡,我也換上白色的襯衫,以增強視覺的果效,好處是增加了氣氛,加強了記憶;不好的地方是講員看不見台下的聽眾,失去了眼睛的接觸,減低了互動的机會。







Monday, October 10, 2011

我信耶穌,約 7:1-10

我信耶穌
約翰福音第七章一至十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1.10.09



引言

1. 「我信耶穌!」這句話有什麼意義?一個「信耶穌的人」應有什麼的表現?

2. 上週華商會借用我們教會舉行了一個基督徒商人的四日研討會,分享如何在職場上為神作見證,有不少從國內來的基督徒商人從中國來參加。我有機會參加其中一個聚會,聽一位華人商人親身的經歷,他說中國做生意有「五毒」:

1)假貨與冒牌貨:不單只有冒牌的手錶、手袋、衣服,更有假的鷄蛋、假的麵條,無奇不有,商人為了賺錢,什麼都願意做!
2)行賄回扣:醫生開藥有回扣,建築商行賄而偷工減料,各行各業送紅包是例行公事,有權就可以發財!
3)聲色犬馬,做生意無所不用其極,他生意的對手用五十萬請電影明星陪客戶上床!
4)誇大做勢行騙:吹牛,吹水,言不乎實!
5)逃稅做假賬。

「信耶穌的」是否可以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基督的羊文化代是否可以代替社會上的狼文化?「信耶穌的」商人在職場應有什麼的表現?

3. 在華商會認識一位工程博士,他在雲南開發咖啡農場,為當地教會的傳道人與教會領袖籌款,為每一位購買兩、三畝地,一塊美金種一棵咖啡樹,四年後收成,再用比一般較高的價格收購他們的咖啡豆,賣到美國去,這可以把當地信徒的生活水平從每年六百塊美元提高至一千五百美元,這位「信耶穌的」商人的計劃可以行得通嗎?這是「信耶穌的」商人應該有的表現嗎?

4. 聖經教導我們結婚的時候,「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体」,這與中國傳統的文化有衝突,「信耶穌的」夫婦應有什麼的表現?

5.「信耶穌的」人面對生與死應有什麼的表現?與「不信的」人有何分別?


一、「不信耶穌的」人不相信神的計劃與時間,7:1-5 

1. 從任何的角度去猜測,耶穌的兄弟應該是「信耶穌的」,他們是馬利亞生耶穌之後與約瑟生的孩子,根據馬可福音六章三節的記載,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雅各、約西、猶大、西門」,他們與耶穌一同長大,親眼目睹耶穌所行的神蹟,親耳聽見耶穌的教訓,耶穌的為人與個性,他們最清楚,約翰福音記載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蹟,「水變酒」的婚筵上,他們也在那裡。他們不是耶穌的敵人,他們是耶穌的家人,當耶穌的聲望從餵飽五千人之後開始下跌的時候,他們給耶穌獻計,出主意,出發點是想幫助耶穌「成功」的。


2. 他們的建議很簡單,在最有利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將自己表現出來!要揚名聲,受人擁戴,必須去最受歡迎的地方(the most popular place):耶路撒冷的聖殿,在最多人的時候(during the peak hours):住棚節,在最重要的人(in front of the powerful people):猶太人的領袖的面前行神蹟,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

3. 他們的建議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德州的州長裴利(Rick Perry)選最有戰略性的地點:南卡羅來納州共和党保守派的大集會,在最多人注意的時間,在三百位共和党保守派領袖面前,宣佈競選明年美國總統,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般人的做法!

4. 我們養兒育女,一般的想法,成功最佳的方法是選最好的學校,讀最熱門的學科,工程、醫學、高科技,畢業後去最好的公司上班,不是臉書,就是歌谷,或是蘋果、微軟,起碼是前二十名最大的公司,這是我們的想法,這是不是「信耶穌」的人應有的想法?

5. 我們作事與想法,背後是一套的價值觀,你的價值觀是「信耶穌的」人之價值觀?還是「不信神的」人之價值觀?

6. 第五節把耶穌兄弟建議的原因道出,「因為他們不信他!」這一句說話非常重要,是第一至第十節結構的中心:

 他們這樣的建議是因為「不信他」,不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信」(Πιστεύω + Εἰς)(believe + into)是由一動詞「相信」(believe)加上一介詞(Preposition)「直到」(in),這組合在新約共用朋四十六次,有三十五次在約翰福音出現,是約翰最常用的字句之一,賓詞一定是「耶穌」,換句話說,「信」的對象永遠是「耶穌」,而約翰把世人分成兩類:

1)「信耶穌」的人
2)「不信耶穌」的人

「信耶穌」的人得永生(3:16), 「不信耶穌」的人得不到永生;「信耶穌」的人有活水的江河從他的心流出來(7:38),「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信耶穌的」人要做更大的事(14:12),「不信的」人的想法與做法不明白耶穌是神!

耶穌的兄弟建議耶穌上耶路撒冷,將自己顯給世人看,約翰寫得很清楚,原因是他們「不信」耶穌,他們是約翰福音中代表「不信的」人之一!

7. 不可能吧?耶穌的兄弟,與耶穌一起長大,不可能不信他吧?今天其實也一樣,很多在教會中很久的人,對聖經非常熟識的人,見過神的大能的人,想法與做法卻與「不信的」人一樣! 他們與耶穌的兄弟一樣,對耶穌的認識只是表面的,並不真的了解耶穌是誰,他們的想法與做人的方法與「不信的」人一樣,不明白或不相信神做事的方法與指定的時候,你想法與做事的方法是「信耶穌」的人之想法?還是「不信的」人的想法?


二、「信耶穌的」人相信神的方法與時候,7:6-10

耶穌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用的字「時候」(καιρός)意思是「指定的時候」(appointed time, set time),是神安排指定的時候,與「不信的」人的時候是不同的,世人的時候是「方便」的,隨己意的。這是「信耶穌的」人與「不信的」人對時候不同的價值觀與想法。


結論

1. 神的方法成嗎?神的時候我相信嗎?「信耶穌」的人應該跟隨神的方法,相信神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是救世主!

2. 五毒不侵「信耶穌的」商人是有的,上週在華商會認識的這一位商人,分享他如何破除公司的五毒,不行賄,不回扣,但對手雖用五十萬請電影明星來拉客,也不能把他的客戶拉走,不做假,不騙人,沒有兩個賬本,交足稅,稅務局的人甚至說他們交稅太多,要求他們今年的稅留待明年才交。這些五毒不侵的公司,在中國慢慢多起來,中國才有希望!「信耶穌的」人按神的方法做事,相信神的時候,是可行的!

3. 讓我們反醒一下我們「信耶穌的」人在教會吸引人的方法:「有飯吃,人就多;有熱鬧的聚會,就多人喜歡參加;有得玩的場合,就有人願意去!」吃飯不是壞事,玩不是罪!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來教會不是為了吃飯,不是為了玩耍,我們來教會是為了要跟隨基督,為了認識神,這是「信耶穌的」人應該有的來參加教會背後的價值觀。

耶穌用五個餅二條魚餵飽了五千人,這是莫大的神蹟,但經歷這神蹟的人,大部分只是表面的跟隨耶穌,目的仍是要得吃的,耶穌不是用這些方法來吸引人去跟隨他,他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吃,神的方法是當人子被舉起來,就吸引萬人歸向他,神有指定的時候,「信耶穌的」人應該明白神的方法,相信神的時候!

例子:一小組組長請小組組員吃飯的故事。他每次小組聚會的時候,請半天的假,在家做飯請組員吃飯,組的人數就慢慢多起來,他很高興,組員也很高興,一年之後,他開始不請客了,小組的人就不來了,最後小組也解散了。當人為了方便來教會,不是為了跟隨神,這就是「不信的」人的時候與想法。

4. 在教會中有「信耶穌的」人,願意付錢,請假,每年進去「新造營」去幫助一些新信主的人生命更新,去營會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服侍別人,這是「信耶穌的」人應該有的生活方式,值得我們去效法。

5. 「信耶穌的」人找配偶有不同的方式與條件,相信神的時候,不會因為環境而妥協。例子:一位姊妹被父母迫婚的見証。當她堅持對象一定要是基督徒的時候,受到父母親戚的反對與嘲笑,但她沒法接受「不信的」人對婚姻的態度,堅持要與基督徒結婚,真的不容易。「信耶穌的」人用神的方法,相信神的時候!



6. 有一些的基督徒認為若已經定婚或感情到某一階段,婚前性行為是可以的,「我們兩人已經決定要結婚了,為什麼不可以?」這是「信耶穌的」人應該有的想法嗎?還是「不信的」人的想法?「信耶穌的」人應該相信神的時候是最美的,最好的,你同意嗎?

7. 「信耶穌的」的人對墮胎應該有何態度?一位信主多年的媽媽,當她青少年的兒子把別人的女兒弄大了肚子,雙方的父母坐下來商量解決的方法的時候,她堅持對方的女孩要把胎兒打掉,不能影響兒子的學業與前途,這媽媽真的是「信了耶穌」嗎?「信耶穌的」人不應該只是表面的相信,內心的價值觀應該也要改變,「信耶穌的」人做事的方法應該是不同的!

8. 我們教會每一次建堂好像都是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可是這不是我們故意這樣的,建堂是神的時候,不論外面環境如何,神有安排,我們順服神的安排,見證神的大能!

9. 前幾年前,我遇上一些人際的衝突,我禱告神,立志要做一個「信耶穌的」牧師,不要做一個「不信神的」牧師,不用人的方法與手段去解決問題,「信耶穌的」人有信耶穌的人解決衝突的方法與時候。

10. Rich Mullins 的見證:Rich Mullins 是美國有名的福音歌手,他的詩歌極受歡迎,其中一首 Creed 是表達他「信耶穌的」信念。當他說「我信神」的時候,不單只是一個口號,他更在生活的表現上,反映著神的價值觀與做事的方法,他的唱片非常受歡迎,賺了不少錢,他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每年除了留下美國人一年平均收入的數目,其他收入全數捐贈,一生過著極簡樸的生活,住在美國印第安人的保護區中,服侍窮苦的人,他寫的詩歌流露著「信耶穌的」人之生命氣息,「我相信」這首詩歌不是只是口頭的認信,更是內在生命的寫照。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Maker of Heaven and Maker of Earth
And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begotten Son, our Lord
He was conceived by the Holy Spirit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Suffered under Pontius Pilate
He was crucified and dead and burie

CHORUS:
And I believe what I believe
Is what makes me what I am
I did not make it, no it is making me
It is the very truth of God and not
The invention of any man

I believe that He who suffered
Was crucified, buried, and dead
He descended into hell and
On the third day, rose again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where
He sits at God's mighty right hand
I believe that He's returning to
Judge the quick and the dead
Of the sons of men

CHORUS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Maker of Heaven and Maker of Earth
And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begotten Son,
Our Lord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One Holy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The forgiveness of sin
I believe in the resurrection
I believe in a life that never ends

CHORUS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 believe it, I believe it


回應時歌

Rich Mullins 與好友 Mitch McVicker ,一九九七年四月,他們車禍發生 Rich 去世前幾個月,在 Wheaton College 的電視節目 "The Exchange" 上分享 "Creed" 這首詩歌。



王芷蕾,「我不知誰掌管明天」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星期日早上三點起來,把寫好的講章中心思想的重點改了,原來的中心思想是:「信耶穌的人按神指定的方法與時候作事。」這思想不單只在應用上有點困難,「神指定的方法」今天還可以從聖經上知道一點,但「神的時候」我們卻不一定知道;這思想更與經文不太配合!耶穌的兄弟因為不信他,想法與神作事的方法不同,這一點是清楚的,但他們又怎能知道耶穌所說神指定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彼得是真心信耶穌的門徒,他也不知道耶穌上十字架是什麼時候,經文也沒有吩咐我們要按神指定的方法與時候作事。這思想在講道上有一點困難(Is it preach-able?)

這是更改後的中心思想:「信耶穌的人應該相信神作事的方法與時候。」重點在態度,在知道的範圍內去實行,在不知道的事情上相信,這是信徒價值觀的問題,新的重點在應用上容易了,解經上也札實了。修改的重點不像有很大的差別,但意義上卻有很大的不同。

2. 這是很忙碌的一週,週一至週四有華商會四天的大會,週五至週六需要出城主持一個婚禮,開車來回要六個小時,要好好的準備講章,實在不是容易。所以在上一個主日,講道回家以後就開始準備,四天的華商會只參加了三天,週四雖然是休息的一天,但也花了四、五小時準備講章,週五在旅館也花了四、五小時準備,週六回家晚上雖然累,也花了五、六個小時,把講章寫了,主日清晨起來再看的時候,還是花了五個小時去修改,這一篇講章花了最少二十個小時準備,若有更多的時間,還可以花上二十個小時去改良!

3. 這是一篇非常不容易講的道,崇拜之後,有弟兄說,今天講道駡了不少人,是的,當「信耶穌的」與「不信的」相比,真的有很多不同,也真的會顕出我們很多不像「信耶穌」的表現,所以在例子上有反面的,更需要有正面的,信徒比較容易接受鼓勵性的話,責備的話也需要說,但要很有技巧,才不會有反效果。

4. 上星期剛好是蘋果的總裁 Steve Jobs 去世,新聞不停的報導,我也上網讀了他的一些故事,聽一遍二零零五年他在史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著名的演講,很有啟發,也很想用在講章上,但與講章不相配,只好不用。

5. 我慢慢學習把一些教導性但講道不太需要的東西省去,講道不是教學,目的不是傳遞知識,我把有關住栅節的背景資料省略了,引言之後,直接引進耶穌的兄弟的建議(7:3-4)。第二,我沒有把天主教有關耶穌兄弟的解釋包括在內。第三、我做了一個字義的研究,「信」的動詞加上「in」的介詞,在約翰福音的用法,這組合在約翰福音出現三十五次,每一次的受詞都是「耶穌」,而且都是經文最重要的高潮,例如:三16 「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一12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三18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七38 「信我的人,從他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十四1 「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十四12 「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這更大的事」。這組合子句的用法,包含豐富的教訓,但不是講章的中心思想,我也忍痛把研究了三個小時的心得省略了,沒有把活水、永生、生命的糧等與「相信」有關的觀念提出。

另一方面,我把第一節到第十節的平行組織 ABCBA 包括在講章之中,因為我認為聽眾需要知道講道的中心思想是從作者的重點來的,耶穌的兄弟,因為「不信」他,才有這些不合神的方法與時候的建議,從這一點來應用在我們的身上,「信耶穌的」與「不信的」人應有不同做事的方法與時候。

6. 講章中,我故意把「信耶穌的」人與「不信的」人作一對比,而且集中在這一個對比上來發揮,聽眾都是基督徒,當然應是屬於「信耶穌的」,但我希望他們能反醒一下,他們「信耶穌」是否有信耶穌的想法與價值觀。對比是聖經常用的表達方法,也是講道者最好的朋友之一。

7. 講章的方向,我認為是「為什麼」(why),為什麼信耶穌的人應相信神作事的方法與時候?因為這是真正信耶穌是神的意思,神作事的方法是可靠的,他的時候是可信的。

8.我嘗試在這講章中,保持平均大約一分鐘一個例子或圖畫。

Wednesday, October 5, 2011

走出屬靈的安逸地帶,太14:22-33

走出屬靈的安逸地帶
馬太福音十四章廿二至三十三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1.10.02




引言

1. 我兒子四歲的時候,要學騎自行車,他從來未曾自己騎過自行車,對他來說這是新的經歷,有點害怕,我在旁邊扶著他,在後面推他,幫助他走出安逸地帶,學習新的事物,當他學會了,我還記得他臉上的笑容。


現在他已經長大,騎一輛很快的自行車,甚至參加自行車競賽,這是成長帶來的滿足與成果!

2.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四日,美國空軍准將查克葉格(Chuck Yeager),駕駛最新的 Bell X-1 飛機,超過八百英哩的時速,首次打破音速的極限,踏上人類超音波的時代。當時的人非常害怕,以為世界要末日,當飛機跨出超音速的時候,飛機周圍的氣壓下降,水氣變成水點,做成白色的光環。


加上超音速的時候,發生一巨響,稱為超音速巨響(Supersonic boom),令人害怕!不要,不要超音波的時代。

3.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日,在法國與瑞士的邊界上,耗資四十億美元世界最大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正式啟用,兩朿近乎光速的質子,以七兆電子伏特的能量對撞,欲製造宇宙大爆炸剛剛發生時的情況,使人類對宇宙始源的認識跨出一大步。但許多人卻非常害怕,認為這會引起微黑洞(Microscopic Black Holes),做成世界末日!


4.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安逸地帶,在安逸地帶內的是我們熟識的人與事,是我們能力可以掌控的,像坐在自己家中的沙發上,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看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沒有任何的壓力。要走出自己的安逸地帶是極不容易的,年紀愈大愈難。心理學家認為,人若願意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才有新的學習、新的成長。

例如:我們剛剛來美國的時候,什麼都不習慣,許多的事情都在我們安逸地帶以外,迫著我們走出安逸的地帶,使我們學會了英語,學會了用刀叉吃飯,學會了美式足球,交美國人的朋友,學會了看英文的書籍。

5. 同樣,我們也有屬靈的安逸地帶,是我們習慣的、認識的、掌控的,包括我們禱告的習慣,上教會的習慣,弟兄姊妹交往的方式等等,要走出屬靈的安逸並不容易,但當我們回應神的吩咐,走出屬靈的安逸地帶,屬靈生命就能成長。

6. 這是彼得的經歷。彼得是馬太福音除了耶穌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十二門徒在馬太福音以他為首。他如何從一個漁夫成長為基督的門徒與初期教會主要的領袖,是馬太福音重要的主題之一;彼得的公開認信:「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十六 16)是全書的高潮之一。彼得的成長過程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告訴我們當我們回應神的吩咐,走出屬靈的安逸地帶,屬靈生命就能成長。



當我們順服神的吩咐,走出屬靈的安逸地帶,屬靈生命就能成長。

1. 神要我們走出安逸的地帶,使我們成長

今天彼得的故事發生在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之後,記載在馬太福音十四章廿二節至三十三節,耶穌吩咐門徒上船,從加利利海的西邊到湖的另一邊去(十四 22),路上半夜的時候,遇上大風浪,耶穌在海面上行走,往門徒那裡去(十四 24-25),我們從第廿六節開始念:


「驚慌」(Terrified),原文是情緒「攪動」的意思,嚇倒了,「心寒」;能在水面上行走的可能是什麼東西?我們看過不少的恐怖電影,從海上來的都不是好東西,不是什麼打不死的怪物,就是毁壞世界的哥斯拉(Godzilla);猶太人相信海是邪惡的代表,陰間是位於海的深處,所以門徒以為是個鬼怪, 看見幻影在海面上行走,誰不驚慌?船上的門徒都是成年的男人,但因害怕而「喊叫起來」,真的嚇倒了!

有時候神故意把我們安排在困難的情況下,而迫我們走出自己的安逸地帶,目的是要我們成長!就如老鷹把小鷹推出溫暖安逸的鳥窩一樣,要他們走出安逸地帶,當他們從鳥窩掉下來的時候,那一刻是可怕的、難受的,卻是成長最好的機會,老鷹的目的是要他們成長,在天空自由飛翔。可是在困難的情況之下,耶穌出現了,我們卻疑神疑鬼,害怕起來。

例子:經濟有困難了,我們害怕了,開始睡不著,以為神不愛我們了,甚至神也不存在了!或者在教會事奉神,卻被人無緣無故批評,我們受傷了,以為是魔鬼在攻擊!

其實困難的環境不等於就不是神的旨意,在逆風中正是神的安排,目的是使你在風浪中走出你的安逸地帶,進入成長的地帶!

第廿二節說是耶穌催門徒(made them)上船的,而自己卻到山上禱告,讓門徒在湖中遇見風暴。在大風大浪的時候,你曾否想過這正是神安排給你成長的機會?你曾否想過你正是在神的旨意之中?是你經歷神的時候?

例子:當我媽媽生病的時候,我常勸媽媽不要灰心,我們信主超過半個世紀,在這人生的風暴中,這正是信仰發揮功效的時候,是經歷神的能力最好的機會。

彼得在大風大浪的時候,向出現在水面上行走的耶穌,發出一個驚人又大胆的請求!


2. 我們可以大胆求神讓我們走出安逸的地帶,使我們成長

彼得的禱告:「主,若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這是求神授權的禱告,彼得親眼看見耶穌的能力,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在水面下行走,彼得求的是耶穌的能力,不甘心像船上其他的門徒一樣,只是看、聽,他求的是神的能力去作人不能作的事。

 
我們在困境中求神速速來解決我們的困難,平息風浪,帶領我們平安到達彼岸:「主!醫治我的疾病!」「主!賜我工作!」「主!使我的兒子回轉!」「主!使我的丈夫更追求,更屬靈,更愛我!」但彼得的禱告更大胆、更勇敢,不單只要觀看神的能力,他更上一層樓,要得著神的能力,作人不能作的事。

你曾否看見過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的人?武俠小說不算!「鉄掌水上飄」裘千仞並不存在!彼得求的是耶穌的能力,他求的是像耶穌一樣,在水面上行走,他求的是除了耶穌以外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在水面上行走的人。

我們喜歡聽有關神能力的見證,有時聽得感動,眼淚也流出來!例子:我好朋友的見證,太感動了,神的能力真偉大!可是我們有沒有求神吩咐我們,給我們能力去做一些只有神的能力才能做的事?

我想到大衛打歌利亞的故事,一個小孩子,乳臭未乾,面對一個沒有人能戰勝的巨無霸,但是大衛卻對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 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裡。我必殺你,斬你的頭!」那一種從信心而產生,由神而來的能力,使他能做成人力不能做的事!

彼得不像船上其他的門徒一樣,只喜歡看,他要得著耶穌的能力,在水面上行走。

我也要!我也願意求神吩咐我去做人手不能做的事,我要在水面上行走!

第廿九節,耶穌說:「你來吧!」


這是命令語態,「走過來!」


3. 我們要順服神的吩咐,走出安逸的地帶

彼得做了第二件驚人的行動:他真的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行走;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從船下去的,我曾經溺水,幾乎淹死,下沉的感覺是非常可怕的,從船上熟識的環境,要走出安逸的地帶,下到海中,實在需而勇氣,絕對順服耶穌要他走過來的命令,這是超厲害的順服!



有些人的個性喜歡冒險,如甘願放下安定高薪的工作,付上一切去做生意,太太卻非常害怕不安;或相識不到幾日,就放下一切,隻身遠渡重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以身相許,把一生的幸福押下去,這樣的冒險,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女兒是這樣!我又認識一些人喜歡冒險性高的投資,一個蓋子卻有十個罐子要蓋,風險愈高愈過癮,但這種的冒險不一定有神的吩咐,你跳下去,結果你自己要負責任。

這裡所說的不是這種個性,彼得求神:「吩咐我!」耶穌命令彼得說:「走過來!」 彼得走過去是順服耶穌的吩咐,這是門徒的表現,當我們願意順服神的命令,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屬靈生命就會成長!

應用:

1. 順從神的吩咐去奉獻是不容易的,我們以前沒有奉獻的習慣,奉獻在我們屬靈安逸的地帶以外,我們會害怕,十一奉=奉獻之後,餘下百分之九十的收入,是否能滿足我百分之百的需要?現在就是時候,回應神的命令,走出屬靈安逸的地帶,得著耶穌的能力,走上去,這樣我們就成長,成為基督的門徒!

2. 教養孩子,我們安逸地帶是完全掌控孩子的一切,孩子的教育、身體的健康、文藝活動等等,中國教養孩子的方法是我們感到安全的,要順服神的吩咐,為孩子先求神的國神的義,相信一切神都會給他們,這是不容易的決擇,害怕孩子教不好,比不上人;現在就是時候,回應神的命令,走出屬靈安逸的地帶,得著耶穌的能力,把孩子交給神,這樣我們就成長,成為基督的門徒!

3. 我記得三十年前我剛剛開始在教會事奉,我的主任牧師要求我三個月後用國語講道,這是完全在我安逸地帶之外,在教會事奉我認為是神交託我的使命,順服神卻要我走出自己的安逸地帶,我請了一位國語的老師來幫助我,跟她學習注音符號,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就念不下去,太難了,我記得第一次用國語講道的時候,全身冒汗,從頭髮到腳底都濕透,有時半夜醒來,想起自己說國語鬧的笑話,猶有餘驚!幾年前因為教會的需要,要用英文講道,這是我以前不用做的事,以前多用翻譯,講完一句之後,有時間可以想一想,下一句應該怎樣說,要用英文講道四十分鐘沒有翻譯,這實在是要命!當我願意順服神,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的時候,我經歷了神的能力,做人力不能做的事,同時我也成長一大步!

4. 教會從神領受多元種族的異象,要得萬民歸主,與不同種族的人來往絕對不是我們習慣或願意做的事,我們是否願意順服神,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經歷神的能力?

5. 教會今年支持「希望之星」去關懷休士頓的露宿者,這不是我們感覺容易的事,要克服自身的畏懼與徧見,我們是否願意順服神,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經歷神的能力?當你願意的時候,成長就離你不遠了!


結論

1. 有人認為彼得行在水面上是一個失敗的經歷,因為他最終是掉入海裡,耶穌責備他是小信的人(十四 30-31)。我們必需明白屬靈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前住兩步,後退一步,過程有起有伏,彼得履海是他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他不甘心只觀看神的作為,他更求神吩咐他作人能力不能做的事,當他聽見神的吩咐的時候,他願意順服,走出自己安逸的地帶,經歷神的能力,結果他的神不再是遙遠、不再是漂浮的,而是真實的,值得敬畏的!

2. 「今天的基督徒喜歡明哲保身。將自己留在安逸的地帶,“即使那裡是沒有上帝。”但是,如果我們真正希望討神的喜悅,我們不能這樣生活。我們必須願意付上今世生活的代價,換取比更有永恆價值的意義。」(Christians today like to play it safe.  We want to put ourselves in situations where we are safe 'even if there is no God.'  But if we truly desire to please God, we cannot live that way.  We have to do things that cost us during our life on earth but will be more than worth it in eternity.) From Crazy Love, by Francis Chan

3. 你願意回應神的回召?走出你安逸的地帶嗎?你願意經歷神的大能?作人力不能做的事嗎?

回應詩歌



Britt Nicole's Walk on the Water

You look around
It's staring back at you
Another wave of doubt
Will it pull you under
You wonder

What if I'm overtaken
What if I never make it
What if no one's there?
Will you hear my prayer?

When you take that first step
Into the unknown
You know that he won't let you go

Chorus: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hat do you have to lose?
Your insecurities try to alter you

You know you're made for more
So don't be afraid to move
Your faith is all
It takes and you can
Walk on the water too

Verse 2:
So get out
And let
Your fear fall to the ground
No time to waste
Don't wait
Don't you turn around and miss out
Everything you were made for
I know you're not sure
So you play it safe
Try to run away

If you take that first step
Into the unknown
He won't let you go

(chorus)

Bridge:
(step out)
Even when a storm hits
(step out)
Even when you're broken
(step out)
Even when your heart is telling you telling you to give up
(step out)
When your hope is stolen
(step out)
You can't see where you're going
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So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hat do you have to lose?
Your insecurities try to alter you

You know you're made for more
So don't be afraid to move
Your faith is all
It takes and you can
Walk on the water...
Walk on the water too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寫這講章的時候,剛上完一個講道的訓練,很想注意改善以下二點:1)傳遞一個中心思想;以前我的想法是要把整段經文的思想,按著經文的發展,變為講道的大綱,現在要把經文的中心思想成為講道的中心思想,以傳遞這個中心思想為主。2)注重應用;我一直以來都很注重應用,每一篇講章都以應用為目的,不是以傳遞聖經的知識為目的;我希望改善的是集中一點的應用,從引言開始到結論都以聽眾的需要為綱,把講道的中心思想應用在廿一世紀的聽眾上。

2. 中心思想:當我們順服神的吩咐,走出自己屬靈的安逸地帶,我們就會成長。(Spiritual growth occurs when you follow God's command to step out of our comfort zone.)發展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成長?」

3. 彼得是馬太福音主要的人物,他在海面上行走只記載在馬太福音,馬太福音的主題之一是彼得如何在從一個漁夫成為耶穌的門徒與門徒中的領袖,他的成長是一個過程,與他認識耶穌是誰有直接的關係,十六 16 彼得的認信成為馬太福音的高潮之一;我決定以成長為主題,彼得在海面上行走是彼得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成功經歷,因他認識耶穌的大能,順服耶穌的吩咐,在水面上走到耶穌那裡去;他在海面上沉下去,也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失敗經歷,因他看見風就小信了。這些都是經文中的主題,講道者要理清經文的重點,以聽眾的需要為目標,把二者連起來。

4. 引言花了不少的時間,比以往的引言都長,把中心思想以應用的目的介紹:「當你走出安逸地帶,你會有新的學習。」 然後從廿六節耶穌在水面上行走,故事的中間介入,講章集中在廿六節至三十二節,環繞著彼得從船上走出安逸地帶的圖畫並應用於今日的聽眾身上。

5. 結論的時候,順著成長的主題交代彼得下沉的經歷,沒有發揮,也沒有朝這方面應用,(根據我以往的作風,我會把這一點也包括在講章的內,花上十、十五分鐘去發展與應用!)。講章的大綱大致上與故事的發展相配,我相信這這會幫助聽眾的了解與記憶,沒有必要東跳西跳。

6.這篇講章大致用了四十四個例子或圖畫,平均一分鐘超過一個例子或圖畫;而中心思想:「順服神,走出安逸地帶,就會成長!」用不同的方式重複了廿次。圖畫的文字與重複重要的思想(restatement)是演講或講道重要的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