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生平(四)
加拉太書一章十六至十七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4.10.26
粵語堂
2014.11.02
國語堂
引言
1.二十六年前出版的名著《屬靈操練禮讚》,作者傅士德,曾被《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當代基督教十大佳作之一,作者在引言中,解釋他這書寫作的目的如下:
「膚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詛咒。「即時滿意」的文化是今日屬靈最大的問題。我們迫切需要的不是更多有智慧的人或有天賦的人,但是需要有深度的人。」(《屬靈操練禮讚》,第一頁)
2. 兩年前突破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在我們當中提出當代華人教會面對的幾個挑戰:
1)有深度的信徒在那裡?
教會人數增加,但信徒靈命缺乏深度,流失率高,信仰與生活實踐脫節,「有增長,缺深度」!
2)委身的門徒在那裡?
「捨己、背十字架、跟隨主」委身的門徒不多見,真正委身的門徒(radical disciples)會進入苦難世界,愛神愛鄰舍,學習真正跟隨主的腳踪,「信徒多,門徒少」!
3)生命導師在那裡?
我們的信仰是效法的信仰,生命影響生命,讓門徒與神連結,生命在基督裡成長,這些生命的導師在那裡?
4)有召命的人在那裡?
按著神賜下不同的恩賜,承傳「神的使命」,進入世界,成為萬國萬族的祝福,這些有召命的人在那裡?
這是蔡醫生為什麼推出三年靈命塑造的課程,目的是要建立有深度、委身、有召命的門徒。
3. 我們的下一代年青人又如何?
七、八年前哈佛大學教務主任 Harry Lewis 寫了一本發人深省的書,《沒有靈魂的卓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批評美國最富有、最古老、最優異的哈佛大學忽略了最基本大學教育的責任,這責任是培育下一代的年輕人成為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成年人。他批評大學對學生的心靈和靈魂漠不關心,只關心成功與卓越,是沒有靈魂的卓越,學校關心的是大學是否擁有最好的學生與教授,關心的是科研經費與捐贈的資金,教授也是一樣,關心的是經費與名譽,學生受影響,關心的是畢業後是否能有最賺錢的工作,家長關心的是大學是否能提供將來卓越的前途,對學生的生命莫不關心!
最近新聞令人驚喜的消息,十七歲的女孩因為對世界和平的貢獻而得諾貝爾和平獎,十七歲的中學生與廿多歲的大學生帶領香港民族覺醒的運動,這是令人興奮為這一些肯為自已與社會承担責任的年輕人感到驕傲。
但下一代普遍的情況卻是令人担心,最近一位父母告訴我,他的孩子因為父母不同意他做的事,不給他一些東西,而與父母反目不和,不和父母説話,不合作不上教會,在家來個「公民抗命」。
蔡醫生更指出這世代的年輕人,因為大眾媒體,好像有很多朋友,有廣度,一千個臉書的朋友,卻沒有幾個是深入的,關係網三哩濶,卻只有二吋深,同時與分佈各地的朋友連線,卻沒有深入的溝通,生命嚴重缺乏深度,沒有生命的導師,這並不是全新的現象,廿六年前傅士德的觀察,仍然真實,而且問題愈益嚴重。
3. 前達拉斯神學院院長 Charles Swindoll 有更深一層的觀察:「我們非常欽佩有深度的生命,但很少深度的經歷。我們所有的人會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事,但很少花時間去討論。我們高唱深度生命的優點,但我們並不追求擁有它。我們渴望它的永不乾渴的水,但很少在它的井旁打水,我們愛它提供的好處,但我們的瘋狂的生活方式將它擠走... 所以性格的深度仍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The Man of Grace and Grit: Paul》,第四十五頁)。
不是我們不想深度的生命,不是我們不懂深度的重要,而是我們缺乏追求深度的能力!問題出現在的原因在那裡?
4. 聖經的人物與歷代的聖徒留下他們豐富的經驗,告訴我們生命的深度可以在長時間的獨處與安靜中產生! 生命的深度從安靜與神獨處之中漸漸形成的。
對我們現代繁忙的人,這是極困難的操練,安靜與獨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你上次在神面前長時間安靜與獨處是什麼時候?在安靜當中重整你的內心世界、重新思考你人生的優先次序、簡化你的生命使你的担子輕省,專心一事做你該做的事,你是否經常有獨處與安靜的操練?
5. 安靜與獨處本身沒有屬靈的價值,大部份的宗教都有安靜與獨處的操練,打坐、默想、修道等,我們操練安靜與獨處,是要讓我們可以開闢個人屬靈的空間,使我們與神相交,聆聽神的聲音,在獨處和沉默之中,學習祈禱,重整人生優先次序,淨化內在的世界,簡化自己的人生。
6. 現代人獨處安靜有極度的困難,我們有很多人受網絡的影響,終日沉迷網上流連,上癮,猶其是年輕的一代,我曾在神學院授課,其中一班一百廿的學生之中,有十分之一從未有禁食、禁言、默想、獨處的操練,而大部分的同學很少安靜,主要的原因是繁忙的生活,,現代人誰不忙碌?科技愈發達,讓人愈忙碌,以前請人幫忙,現在自己都一腳踢,資訊愈多,頭愈大,掛心的事愈多,不能安靜,獨處的時候煩躁不安,做成現代人有嚴重的焦慮問題,香港心理衛生局調查香港人的心理健康,發現三分之一的人精神健康的指數低於五十分不合格的數字,青少人更嚴重,年齡十五歲至廿四歲的人口,精神健康的指數在過去十年有嚴重下降的現像﹐從平均六十三分下降至五十三分,下跌的幅度令人驚訝。
我有一位認識的傳道人,告訴我他不能安靜,安靜的時候,煩躁不安,心中湧出怒氣,不能集中精神,傳道人因此粍盡,失去動力,易怒,時常想放棄,這種的情況極為普遍,「我們在市場永遠是不安全的,除非我們在沙漠中感到家的自然與安穏!」(Basil Hume, Searching for God)。
聖經中經常提到沙漠與曠野的生活,是神使用的人幾乎是必有的經歷。
7. 摩西
摩西年輕的時候,大發熱心,很想做大事,神卻送他去米甸的曠野四十年,在那裡放羊,整天不説一句話,這是米甸的曠野:
是不毛之地,最後摩西連話都不太會説了,他是受埃及最高等的教育,是最有前途的年輕領袖,但神要他在曠野安靜獨處隠居四十年,八十歲的時候才讓他出山,帶領以色列出埃及,完成神交託的使命。
8. 大衛
大衛十六、七歲的時候已經被撒母耳膏立為以色列的王,更因得勝歌利亞而一鳴驚人,成為家傳戶曉的人物,但之後的十三年,一直至三十歲登基為以色列王的時候,大衛在曠野流離失所,家無定處,被掃羅追殺,過著隠居流離的生活。
9. 約瑟
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為奴,被主母陷害,下到監中有兩年的時間,沒有人理會,孤單獨行,預備好了,神將埃及宰相的職位交給他。
10. 以利亞
以利亞在約旦河邊基立溪旁,天天與烏鴉來往,與世隔絕,烏鴉把食物天天帶給他,之後在西頓寡婦的家退隠,前後共三年半,才上迦密山巔,為神大發熱心,殺死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
11. 施洗約翰
施洗約翰住在曠野,吃蝗蟲野蜜,穿駱駝毛的衣服,長時間生活在曠野的地方,為什麼神要耶穌的先鋒過這樣的日子?我相信這是為了約翰能清楚知道他的使命,生命產生深度,見證耶穌神的羔羊,安靜與獨處是不可以缺少的條件!
12. 耶穌
耶穌常常在繁忙的日子中,退到曠野或山上禱告,這是耶穌得力的原因,門徒被耶穌與神的關係深深的吸引,要求耶穌教他們禱告。
13. 掃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復活的主,蒙召歸主,他立刻的問主:「主啊,我當作什麽?」(使廿二 10),神差亞拿尼亞,一位被人遺忘的英雄,不害怕,願意接待掃羅(使九 10-16),亞拿尼亞對掃羅説:「兄弟掃羅,是耶穌打發我來。」(使九 17)。
14. 掃羅歸主之後,立刻在大馬士革各會堂宣傳耶穌,見證他是神的兒子(使九 20)。
21 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
22 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3 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24 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25 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廿二節與廿三節之間是「過了好些日子」,根據保羅自己的話,在他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他先作使徒之前,他去了亞拉伯,後又回到大馬色,(參加一 15-17)。
亞拉伯是什麼地方?亞拉伯是大馬色以東向南的一大遍沙漠地區,駱駝、帳篷、日間熱、晚上冷、常有風暴的地方。
掃羅在亞拉伯做什麼?
在亞拉伯傳道?很可能,但那裡人口稀少,而且加拉太書提到掃羅去亞拉伯的上下文是有關保羅在那裡得神的啟示,明白福音的普世性,領受從神而來作外邦人使徒的異象,所以掃羅在亞拉伯主要應是安靜與獨處,退隠,時間約是公元三十三至三十五年,那是掃羅聽風觀日的日子。
這段時間對掃羅非常重要,十二年之後,公元四十七年,保羅開始第一次的宣教旅程,至公元五十七年結束第三次的宣教旅程,在耶路撒冷被捕,約十年的時間,在各地建立教會,完成他把福音傳遍外邦的使命,在工作開始之前,先有三年的安靜,獨處與退隠,建立與神來往的空間,尋求神,重整生命的優先次序。
讓我們一同來學習獨處與安靜的操練:
一、獨處
1. 聖安東尼生於公元 251,死於公元 357,享壽一百零六年,他是第三世紀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之一,住在埃及與北非的地方,十八歲的時候,蒙神呼召,變賣一切,跟隨主,進入沙漠獨處廿年,經歷外在的安全感之破滅,感覺自己的不足,無條件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廿年之後才離開沙漠開始傳道,跟隨他的人見証他身、心、靈的完備健康,不為世俗所干擾。
2. 盧雲曽這樣的解釋獨處與安靜的意義:
「獨處向我們顯示我們的行為不是由世界的衝動,而是由我們的新的心--基督的心所塑造的方法。沉默幫助我們不被羅嗦的世界憋死並教導我們說神的話語。不斷的祈禱給人獨處和沉默的真正含義。在不斷的祈禱之中,我們從頭腦進入內心,從通過我們的內心進入神的心,認識他包含了所有的歷史永遠俱創意和再造的愛。」(Solitude shows us the way to let our behavior be shaped not by the compulsions of the world but by our new mind, the mind of Christ. Silence prevents us from being suffocated by our wordy world and teaches us to speak the Word of God. Finally, unceasing prayer gives solitude and silence their real meaning. In unceasing prayer we descend with the mind into the heart. Thus we enter through our heart into the heart of God, who embraces all of history with his eternally creative and recreative love.)
盧雲(Henri Nouwen),《The Way of the Heart》,1981.
3. 獨處讓我們拋開一切的干擾,尋求及體會神的同在,這可以是生命更新的大火爐(The Furnace of Transformation)讓神去改變我們。
首先是身體物質的隔離,然後成為內心的素質,產生生命的深度,從心的深處產生憐憫,看見別人的痛苦,體驗神的愛,而成為愛人的人。
二、安靜
1. 安靜是獨處的意義,讓獨處有內涵,安靜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在一個多話的世界中朝見看不見的神,在朝聖之中,我們禁言,聆聽神的聲音,尋求神的面。
Dr. Louann Prizendine, 《The Female Brain》中指出男人一天說話七千個字,而女的則二萬字,説話讓我們與週遭的世界接觸,安靜使我們與世隔離,可以與神連接。
2. 安靜像煮東西,把蓋子蓋上,讓內心的火與感動得到保存。這與現代的潮流文化相反,我們發生什麼事,都上網去公佈,安靜是極困難的事。
其實安靜教導我們説話,說有深度的話。
3. 下週我計劃去普林斯頓神學院安靜、獨處退修三天,操練安靜、禁言、禁食、默想腓立比書第三章,禱告、敬拜、讀五本屬靈的書:
- The Weight of Glory by C. S. Lewis
- The Prodigal God by Timothy Keller
- Let the Nations Be Glad, by John Piper
- The Beloved by Henri Nouwen
- Simplify by Bill Hybels
寫扎記。
我盼望我真能安靜,在獨處中遇見神。
結論
讓我們一同去操媡安靜與獨處,不單只自己操練,也帶領別人去操練。
討論問題
1. 你有獨處安靜的經驗嗎?請分享!
2. 獨處安靜對你有何特別的困難?
3. 獨處安靜的時候你做什麼?可以做什麼?
4. 獨處安靜的意義何在?目的是什麼?最大的益處是什麼?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Henri Houwen's book, The Way of the Heart, 1981. 引述沙漠教父對獨處安靜禱告的教導。
2. 這是一篇專題式的講章,在保羅生平中抽出他在亞拉伯三年的事蹟作為引子,有關這三年的經文只有一小段,加一 16-17,並不是很多,所以這篇講章的聖經根據不是很強,是從聖經的人物與歷代的聖徒的經歷中抽取榜樣,安靜與獨處本身不是敬虔,只是一種操練,目的是讓我們去親近神。
3. 講員自身的經歷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