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5, 2021

獨身是什麼一回事?《家庭系列二》林後 6:14-18;太 19:3-12; 林前 7:7-9

獨身是什麼一回事?

哥林多前書七章七至九八節;馬太福音十九章三至十二節;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至十八節
《家庭系列二》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4.25
國語堂

*講章取自楊詠嫦的《聖經的單身觀》播神,2007



引言

婚姻是神所設立的,那人「獨居不好」,所以神設立婚姻,「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 2:18),使我們認為婚姻是人生必經之路。

當我的女兒進入三十歲卻沒有對象的時候,我担心她成為「剩女」,「剩女」是2006年產生的新名詞,標籤那些高學歷、高收入 、27歲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歸宿的女性,含有單身就是不正常的意思。不結婚、不正常,人生怎麼過?作父母的都會這樣想,不結婚,好像就不會幸福,是不是這樣?

有社會學家曾把男與女分為ABCD四個等級,然後發現,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剩下的,就是最優秀的A女,和條件最差的D男。在這種時候,A女的選擇範圍,就非常狹窄。要麽就是離異的ABC男,要麽是矮、挫、窮的單身D男,哪一種都讓人糟(Zāo)心。當時我的女兒就是A女!三十歲出頭都沒有對象!

這是我們對單身很普遍的看法:夫妻「二人成為一體」,還沒找到「另一半」的未婚者,人生是不完整的;「一個男人,一天未婚,仍是半個男人」,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的主耶穌,真可憐!一生獨身,祂只是半個男人?獨身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是否結婚才是正常?如果我很想結婚,但沒有對象,是否我做錯了什麼事,神不喜悅我?獨身的生活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們單身的弟兄姊姊應該如何面對獨身的生活?

三點:
一、獨身的聖經觀
二、獨身的意義
三、如何過獨身的生活

一、獨身的聖經觀

我們說:單身與獨身,基本上意思是一樣的,指現在不在婚姻的關係中的人,包括從來沒有結過婚的人,或離婚與喪偶再單身的人,聖經怎麼說?獨身是什麼一回事?

我們都知道婚姻是神所設立的,但「獨居不好」與「二人成為一體」不是指一個人不結婚就不是完全人,這是一個很普遍錯誤的觀念。獨居「好」與「不好」是關乎是否能滿足神的計劃而言,亞當沒有夏娃幫助他,他沒有辨法完成神要他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的創造使命,所以不好。但這裡卻沒有說,所有人都要結婚才是好!

而「二人成為一體」並不是指丈夫或妻子只是半個人,需要結婚才是完整的一個人,而是指夫妻結合成為一體,在神眼中不應分開。

在神的創造設計之下,結婚是好的,不結婚是例外的。這是為什麼在舊約,結婚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很少有終身不結婚的人。不能結婚者,由於不能達到神要人繁衍(yǎn)後代的計劃,所以並非好事。正由於傳宗接代是神創造使命的一部份,所以不但不結婚不好,就是結了婚而沒有孩子的,也成為咒詛。

摩西的律法中,太監不可進神的會,也不可作祭司,是因為他有殘缺,並不完全,不完全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沒有結婚,而是因為他的殘缺。

神也賦與婚姻一個重要的象徵意義,以夫妻的關係去象徵祂和祂的子民的關係,丈夫如何愛妻子,反映神如何愛他的子民。

但是舊約卻沒有說單身是神次等的子民,舊約最受猶太人尊敬的先知,耶利米是獨身者,他的存在,見證在創造規律以外,另有一重要救贖的規律。耶利米一生是獨身的,不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乃是神所命定的。神吩咐他不要娶妻,因為神將要藉巴比倫毀滅耶路撒冷,他的獨身生活,見證神審判與拯救猶大的信息。神不但使用耶利米的口,也要使用他的人生。耶利米的際遇,與他所傳講的道,息息相關。為了見證神的道,他付上了被囚、獨身、甚至死亡的代價(參來 11:37)。

從耶利米的人生,我們看見神對他的呼召,超越創造的使命。耶利米一生沒有結婚,按創造規律,他的一生並不圓滿。但是,他用信心走完他的獨身人生,完成神的託付,宣吿了神嚴厲的審判,同時見證神拯救的應許,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他的人生,表面看是孤單的,實際卻是豐盛的,因為他達到了神創造他的目的。

人生最重要的,是完成神的託付。神對不同的先知有不同計劃,他藉著以賽亞、以西結和何西亞的婚姻說話,但是同時他也差遣耶利米過獨身生活,去見證他。

人生的意義,在於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並完成他的託付,結婚並非人生必經之路。這一點到新約時代就清楚啟示出來了。

婚姻在新約時期仍具象徵意義,表達基督與教會愛的關係(弗 5:31-32)。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就是羔羊迎娶新婦的大喜日子。新婦是神的百姓,在新天新地裡,神與人永遠同住,天堂並沒有婚姻的關係了,不需要了,神是我們的神,我們是祂的子民,神住在我們當中,永遠同住。

從救贖規律看,婚姻在新約時期已明顯不再是人生必經階段。施洗約翰、耶穌與使徒保羅等都是單身的人,他們都遵行了神的旨意,活出美好的人生。

首先,耶穌道成肉身展示完美的人性,卻沒有結婚,表明婚姻不是完美人性的必然部份。基督成就救恩,是要我們享受與他一樣的完美人性。耶穌基督的一生是獨身的,沒有配偶幫助他,也沒有兒女,但是他的一生的圓滿的,他完成了天父所託付他要完成的事。他是完美的人,但是他卻不需要婚姻。他的人性是不娶不嫁的,表明了被救贖人類最終的狀態就是不娶不嫁,正如他和天使一樣。換句話說,信徒在基督裡所得著的完美人性並不包括婚姻,婚姻不是信徒的必經之路,而信徒於今世的婚姻狀況也不會持續到永遠。

第二、新約太十九章12節記錄主耶穌嘉許那些願意為天國自閹(Yān)的人。上文記錄法利賽人來試探耶穌,說:「人無論什麼緣故都可以休妻嗎?」主耶穌回應法利賽人的試探,指出婚姻制度是神所設立的,除了在妻子犯了淫亂的情況下,人不應隨便休妻另娶。門徒聽了之後,對婚姻的約束性有點懼怕,說寧可不結婚了,免得婚姻出現困難時不能離婚另娶(太 19:10)。主耶穌承認不應休妻另娶這原則不是容易守的,但是當神把這種「為天國自閹」的恩典賜給人,人就可以做得到了(太 19:11-12)。

「為天國自閹」指什麼呢?若從上下文的文理來看,這是指離了婚再單身的人,因為天國的原故而選擇不再結婚,原來是否結婚是可以選擇的,這原則也可以推廣至所有單身的人,可以選擇因為天國的緣故而不結婚。

按照新約的啟示,有好幾個情況足以令信徒選擇單身,因此單身的狀況,已不再好像是在舊約時期,是屬於例外。從新約角度而言,單身不但不是逼不得已,反而是一項上好的選擇,單身可以是主動的選擇,人可以為天國選擇單身。

而且從恩賜的角度看,結婚與單身,是兩種不同的恩賜,「恩賜」(gift)這裡不是指神給特別的能力,能勝過孤單與性的需要,而是一般性(generic)「禮物、恩典」的意思,結姻與單身都是的的恩典,沒有高下之分,重要的,是信徒按著神的心意,選擇結婚與單身的道路(林前 7:7)。

第三、「為天國自閹」的其中一個情況,是在「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的情況下,選擇單身,保羅於林前七39勸勉喪夫的信徒,若要再嫁,應嫁「在主裡面的人」。信與不信不相配,屬神與屬魔鬼的不能混合(林後六14-18)。信徒的婚姻既牽涉整個人生取向,信徒要與信徒結合,才能同心過為神國努力的人生。這暗示信徒若沒有信主的結婚對象,應寧可選擇不結婚。

教會男少女多怎麼辦?

現今教會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男少女多,有的教會甚至達一(男)比五(女)的比例。教會單身姊妹眾多,如何是好?而再單身的弟兄,很快就有結婚的對象,再單身的姊妹卻比較難,如何是好?有見及此,有的教會大舉向男士傳福音,希望提高弟兄數目,這行動與神願萬人得救的心意沒有抵觸,所以無可厚非。但是,有些信徒由於眼見太多姊妹沒有結婚機會,就質疑「信與不信原不相配」這原則。甚至有牧師說,這只是一個勸慰,可行可不行,但原文卻是一個命令,「與不信的不要作同負一軛的事」,釋經法的同學們,你去查查微讀聖經,就知道這是命令語態,不是建議而已!

不少信徒這樣想:這會不會是高不可攀的道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又或想,不如先與不信的人結婚,然後帶配偶信主,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可提高姊妹結婚機會,又可多帶人信主。表面上,有不少這樣的個案是成功的。

不過,這是危險的動作!

有些信徒與不信的結合,後來成功帶領配偶信主,這種情況,是屬於例外,不能因例外就推翻原則。例如,地心引力的原則告訴我們,若我們從陡峭(Dǒu 斗 qiào 鞘 )的山坡滾下來,一定粉身碎骨。若有人從陡峭的山坡滾下來,恰好半途被軟綿綿的草叢托住,不至於粉身碎骨,那我們會視之為例外,不會因此否定從陡峭的山坡滾下來的危險性。

屬靈的原則是什麼呢?就是未信主的人,生命是屬魔鬼的,不能與信主的人有屬靈的相通。婚姻是身心靈的結合,若夫妻兩人價值觀南轅北轍(zhé),信主的一方很難追求長進,甚至容易受不信一方影響,結果就是遠離神,屬靈生命走向敗壞的路途。

我們應從歷史學習教訓。創 6:1-4告訴我們,昔日神的男子隨意選擇與不屬神的女子結合,縱然表面成功,生出英偉的後代,但是屬靈方面卻失敗,失去了神的同在。教會若不守「信與不信原不相配」的原則,結果是失去神的同在和屬靈的影響力,代價非常大。

教會男少女多,的確對姊妹產生莫大的挑戰。但是,單身或者再單身的信徒應信任父神的慈愛與智慧。若愛我們的天父認為婚姻適合我們,他一定為我們預備對象。若他未為單身的信徒預備結婚對象,他一定賜下獨身的恩典,在處理性、感情和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幫助我們,只要我們憑著信心,必能經歷主所賜的能力,過豐盛的單身生活。

可惜很多信徒並不明白這一點,未婚的總覺抱憾一生,已婚的又為未婚的干著急,有時甚至傷害了別人也不自知。例如,常常査問未婚者有結婚對像沒有,或勸說他們要怎樣爭取機會結婚,又或常常逼切為他們求偶,彷彿他們目前的單身生活不是上選,需要急於改變現狀。我很欣賞這些已婚肢體的熱心,可惜他們卻是「好心做壞事」。關心未婚肢體原本是好的,若有機會撮合一些未婚肢體也未嘗不是美事。我作牧師也做過媒,產生一些美滿婚姻,是件美事。但若過份熱心做媒人,恐怕會有意無意傳遞錯誤的信息,令人以為婚姻是人生必經階段,不結婚就是終身遺憾。

二、獨身的意義

單身與婚姻富有同等的重要性。神引導一些信徒走上婚姻之路,讓他們透過婚姻生活去完成他的託付,透過夫妻之愛見證基督與教會之愛(弗 5:31-32)。神同時引導另一些信徒維持單身,或在喪偶後等情況下不再婚,去完成他的託付,見證神國的價值觀。

結婚信徒不比單身信徒正常;單身信徒也不比結婚的信徒清高。結婚抑或單身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乃是每個信徒都要忠心完成神在其個人身上的旨意,無論單身或婚姻,皆是基督給信徒的恩典,為了叫信徒藉著不同的身份去見證神的國。婚姻的意義,明顯可見;那麼,單身又如何見證神國的價值觀呢?

信徒單身,意義非常深廣。首先,單身者見證信徒只需要在基督裡,就得著完美的人性,不需要結婚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每一個人,只需接受基督的救恩,就能憑信與基督聯合,立刻得著像耶穌基督一樣沒有罪性的人性,等到信徒復活時,這人性就不再受傾向犯罪的身體限制,能夠全然彰顯其美麗。婚姻並不是基督人生的一部分,也不是救贖人生的必然部份,信徒在今生不一定要踏上婚姻之路。

再者,單身信徒見證神國的重要性,在有需要時寧可放棄創造的規律,即為了神國而不結婚。

新約有幾位人物,活出精彩的單身人生。男的如施洗約翰、保羅等,他們的貢獻,有目共賭。至於女的,有傳福音腓利的四個女兒(徒 21:9)。經文題到這四位女先知皆是未婚的(原文作「童女」),全無貶意。

三、現代生活的應用

誰有獨身的恩賜?

不少單身信徒都有一種困擾,就是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獨身恩賜,認為神沒有給他們單身的恩典,但又遇不上信徒對象,是被逼單身,有的飽受孤單感困擾,有的則無法妥善處理性的需要,甚至落入靈性低潮中,很不開心,這究竟有沒有出路?

若我們弄清楚「獨身恩賜」的意思,很多信徒以為「獨身恩賜」是指有些人沒有結婚意欲,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其實,「獨身恩賜」並不是這個意思。

新約有四段經文列舉屬靈恩賜,即羅十二6-8、林前十二8-10、弗四11-12和彼前四10-11,皆沒有題及獨身。而有題及獨身恩賜的,主要有兩段經文:太十九12和林前七7,前者用了「領受」這個動詞,後者則用了「恩賜」這個名詞。這兩段經文所論的獨身恩賜都不是指沒有性需要的恩賜,而是指得著神的能力與恩典去過單身生活。為天國自閹不結婚的人,或因為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而選擇單身,是因為神把能力與恩典賜給他,並非說這些自閹的信徒沒有性需要。只不過因為他們非常尊重神的旨意,以至於他們寧願單身。

至於林前 7:7,也不是說獨身恩賜等同沒有結婚意欲。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這裡並不是把信徒​​分成二等:一些“能夠”控制性慾的人有獨身恩賜,應該獨身;另一些“不能”控制性慾的人沒有獨身恩賜,需要結婚。七9正確翻譯應為「若他們不自制(zhì 誌)」,而不是若他們不能自制,意思是個人的選擇,不是指能不能的問題。

保羅的意思是,那些不自制的信徒,與其犯性慾的罪,不如結婚。換句話說,保羅並非認為某些人沒有性慾,又或只有某些超級的人才能控制情慾;他乃認為控制性慾一事是信徒可以靠主做到的地步。這樣看來,獨身的恩賜是什麼意思?不是指一個人沒有性需要,或一個人具有比其他人較超然控制情慾的能力,而是指一份願意倚靠神去妥善處理自己性慾的恩典。這個立場與主耶穌於太十九12所談及的是一致的,同樣指出一個信徒之所以能夠獨身,是由於領受神所賜的恩典。

林前七7提到有信徒得著的恩賜是獨身,有的得著的則是結婚。換言之,無論結婚或獨身,都是一種恩賜恩典,為要彼此配搭。

既是這樣,信徒無論結婚或單身,皆受基督主權的管理。單身信徒,無論他是基於什麼原因單身,既然處於單身的狀態中,一定有神的獨身恩典,幫助他去面對獨身的處境。神不是自相矛盾的神,他不會又要人獨身,卻不賜給人獨身的恩典。同樣,他不會讓人處於結婚的處境,卻不賜下面對婚姻的能力。我們需要做的,是信任神並支取他的能力。若他把我們放在單身的處境中,我們只要信靠他,必能發揮獨身的恩賜,過豐盛的單身生活。若我們存心不信,認為神作弄我們,一方面強逼我們過獨身生活,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經歷神的恩典能力!

如何處理孤獨感?

對於很多單身信徒來說,單身生活最大的挑戰,就是孤單感。能夠有同心的配偶一同走人生道路,的確十分美好。很多單身信徒之所以接受不了單身生活,不是因為自己的自我形像出問題、或沒有積極的事奉,只是忍受不了那份孤單感。

有關單身者這方面的困難,可從兩個角度回應。

第一,結婚本身不是解決孤單感的出路,以神為樂才是根本(詩 63:1-6;羅五11)。不少已婚人士都曾經驗,配偶若不能同心,那份孤單感更厲害。

第二,人生要面對苦難,是不可避免的。自從始祖犯罪,人生就有一種由罪與死亡帶來的空虛感,就是信徒也不能倖免。單身信徒有時要為主面對孤單感,但已婚信徒又何嘗沒有挑戰?已婚信徒要面對隨時失去配偶的可能性,這個隨時會闖入的孤單感也是不容易面對的。如此看來,人生的保障,不能建基在配偶,只能建基於永恆的神,他世世代代作我們居所和安息之處(。信徒的人生,應存積極盼望,盼望主再來時身體得贖,享受與主永遠同在的快樂(腓一23)。所以,盼望我們眾信徒,走人生的道路,不是著眼於結婚抑或不結婚,而是著眼於那位能真正滿足我們的主!

如何過豐盛的單身生活?

信徒要過豐盛的單身生活,最重要是對神有信心,即相信神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亦信任神帶領我們走人生的道路。我們隨時預備為神過單身或結婚的生活,神若讓我們單身,我們就依靠神的能力面對單身的處境,完成他交付我們的使命,生命充滿意義。

神創世與救贖計劃的最終目的,是達致神與人完全聯合。神與人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兩者完全聯合,以及信徒與信徒彼此聯合。在愛與被愛中,我們得著最大的滿足。單身信徒若要過豐盛的單身生活,就更多在生活中經歷聖經所描述的愛:更多體會神的愛、更盡力愛神、更多享受別人給我們的愛,更多付出愛。

以下是追求過豐盛單身生活的一些具體建議:

(1)接受自己的情緒

單身信徒需要認識、接納及管理自己的情緒。單身者面對獨特的壓力,因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負面情緒。例如:

孤單感(尤其在節日、或見到別人出雙入對時)
自憐
無奈
沒有自信心
覺得神虧待或忘記自己
妒忌已婚者
後悔錯過結婚機會
內疚(不能滿足父母的期望或令父母擔憂)
遺憾(未經歷過結婚或生兒育女)
憤怒(覺得不公平)
掙扎(面對不信的異性採取追求攻勢時)
憂慮(擔心年華老去,結婚機會渺茫)
懼怕(老無所依)等。

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單身信徒應該勇敢面對,接納自己的真正感受,不應壓抑或否定。他們應該坦白向神傾訴,像哈拿、約伯、大衛和很多詩人一樣,從神那裡得著舒緩、安慰和力量。此外,也可與主內好友分擔、閱讀心理成長書籍、努力建立健康自我形像等,從而培養正面的感受。

單身信徒若能認識及接納自己的感受,就能夠做妥預防措施,面對各種不同的壓力。例如:能夠心平氣和地與父母討論自己的婚姻大事,釋除父母的憂慮,知道自己不是愛理不理,只不過與其娶錯妻、嫁錯郎,不如暫時單身而已。反過來說,若不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在心裡積蓄對神的埋怨、對人的嫉妒和苦毒等感受,或恐怕日久會變成難以相處的人。

(2)建立穩固支持網絡

單身信徒由於沒有配偶支持,所以特別需要建立穩固支持網絡。這個支持網絡的成員可以來自家庭成員、教會弟兄姊妹,同事同學等,牽涉的層面不但包括教會生活,也應包括社交及日常生活。有些單身信徒埋首工作或事奉,以為自己生活已經很充實,不需娛樂或朋友間的交往,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可能慢慢落入孤寂危機而不自知。

有些單身信徒以為只可以找單身朋友作支持,其實不然。單身信徒也可以學習與已婚朋友交往,從而擴展眼光,更明白已婚生活的挑戰,減少對婚姻過分的憧憬,從而更珍惜目前的單身生活。

穩固支持網絡可以在很多日常生活層面提供切實的幫助。例如:不少單身者在生日的時候,特別渴望別人的關注。單身信徒可以和朋友相約,在彼此生日的日子,以特別的方法慶祝。這類的支持,可以大大減少節日的孤單感,也能減低因孤單而向試探妥協的危機。

(3)學習照顧自己

每一個信徒,無論單身或已婚,都需要學習照顧自己。已婚的人,先要懂得照顧自己,才能更妥善體貼照顧別人。單身的人,若果自住,固然要懂得照顧自己,就算與父母家人同住,也應學習照顧自己,因為有一天親人可能離開,總不能長期倚賴別人的照顧。

單身信徒要學習好好照顧自己,包括經濟、家務、飲食、健康、日常生活等。例如:單身信徒要在經濟方面計劃周詳,免致退休或年老的時候,旁徨無依。要好好照顧自己,就需要勇於學習,突破限制。例如:獨居的弟兄可能需要學習縫補衣物;獨居的姊妹則可能需要學習更換電燈泡。

(4)享受單身生活情趣

單身信徒,仍在單身的時候,應該盡量爭取機會,享受單身生活情趣,因為沒有人知道,單身生活到何時會結束。

有些單身信徒,很多事情不敢單獨去作,以致生活圈子非常狹窄。其實,很多生活事物,獨個兒享受時,別有一番情趣。例如:獨個兒騎單車享受郊外風景,心靈與主對話,心曠神怡。又或獨個兒參觀博物館,愛駐足在一個展品前看多久就多久,盡情欣賞,不需要遷就同伴,匆匆移步。單身信徒若能培養生活情趣,就是一頓飯、一趟散步,也可帶給心靈無限感恩。

(5)接受愛與付出愛

愛,最能夠滋潤人心。單身信徒,與已婚信徒一樣,同樣可以學習接受愛和付出愛,得到生命的養份。信徒一生,不斷藉著愛神和愛人,又被神和人所愛,而漸漸成長。

有些單身信徒,以為沒有配偶和兒女,就等如沒有愛,其實是大錯特錯。男女之愛,只是人間所有的愛之一,不是全部。配偶和兒女,固然是愛的親密對象,但是信徒的愛,應該不斷擴闊與深入。單身信徒,其實有數不盡愛的對象。

舉個例子,單身信徒雖然沒有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可以藉著和一些家庭建立深入的關係,從而去享受“大家庭”的愛。有時候,單身信徒可以替哥哥嫂嫂看顧侄兒女,讓兄嫂額外享受其“二人世界”,而自己透過與侄兒女相處,可發揮一點父愛或母愛的精神。與此同時,侄兒女由於享受叔叔或姑姑之愛,也能漸漸回應,產生孝敬之情。單身信徒如此付出愛與接受愛,生命必能得到滋養,散發光采。

我妹妹的例子。家人相處,愛與被愛,生活也很好。

(6)逃避及勝過試探

單身信徒,與已婚信徒一樣,皆會面對試探。聖經清楚教導我們面對試探應抱怎樣的態度:先是逃避,逃避不及,就要信任神給我們開出路(林前十13)。

單身信徒常遇的感情和情慾的試探包括:

與不信者結婚
作別人婚姻的第三者
與異性發生“一夜情”
隨便與別人發生性關係(為了獲得被愛的感受,或證明自己具吸引力,或為了要有自己的孩子等)
沉溺於性幻想、色情

面對試探,約瑟那份堅決抵擋的心,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當然,要勝過試探是不容易的,單身信徒需要有穩固支持網絡,一同禱吿守望相助,並與主建立親密關係,方能化險為夷。

(7)對單身及婚姻抱持平態度

健康的心態,應對單身及婚姻抱持平態度。過份高舉單身或婚姻,可能反映出不健康的心態。例如,有些單身信徒,因為“吃不到葡萄便是酸的”,對別人談戀愛、或喪偶者再婚冷嘲熱諷,或對別人婚姻觸礁抱幸災樂禍的態度,都是要不得的。

此外,單身信徒對神在他們一生中的引導,應持開放態度。固然,有少數單身信徒清楚領受一生獨身的託付(例:耶利米先知),他們終身獨身榮耀神。但是大部份的單身信徒,不一定有如此清昕的呼召。為此,單身信徒宜保持開放的態度。今天神仍然讓某信徒單身,明天神可能引導他開始戀愛。神的工作和時間是很奇妙的

楊詠嫦的故事,單身,神學院院長,全心投入,2006 寫了一本關於單身的書,快樂做個單身姊妹,2011年與英國著名神學家 Ian Howard Marshall 結婚,四年多之後丈夫因癌症過世,她說:單身、結婚、又再單身,都是好的,重要的是行神的旨意,完成神的呼召。

今天我們有些單身的,再單身的,這是很好的例子。

結論

每一個信徒,都是神的“傑作”,為要彰顯神的榮美。他賜給每一位信徒獨特的恩賜和人生使命,我們人生的意義,在乎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

單身信徒,神讓他此時此刻單身,一定有其目的。我們不妨問自己:神給了我什麼獨特恩賜、使命和機會?當我們揣摩得到神給我們的獨特使命,又靠著他的恩典完成,將來我們便能無悔見天父,向他說主耶穌所說過的話: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約十七4)




討論問題

1. 婚姻是人生必經之路嗎?未婚的人是否不完整的人?
2. 誰有獨身的恩賜?我若很希望結婚,卻沒有對象,我應該如何?
3. 教會男少女多怎麼辦?是否可以在教會外尋找對象?與未信主的人結婚?
4. 如何過豐盛的單身生活?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April 11, 2021

婚姻的意義,《家庭系列一》創 2:18-25; 弗 5:22-33

婚姻的意義

創世記二章十八至廿五節;以弗所書五章二十二至三十三節
《家庭系列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4.11
國語堂

*這講章參考提摩太.凱勒《婚姻解密》第四章:婚姻的使命




引言

今天我們開始一個新的講道系列,家庭系列,在過去13個多月的疫情中,我們發現家庭的重要,疫情中每天都在家中,24/7,什麼人都無法接觸,只有家人一家親,家庭是我們最親密的關係,是我們生活成長最基本的地方,屬靈的生命成長,家庭是一個重要的一環,若家庭不和,關係破裂,這會做成極大的傷害,是痛苦的來源。

這家庭系列一共五講,還有五個網上的分享,包括介紹一些婚姻的測示、袓父母的座談會、遠程的婚姻、衝突處理的座談、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分享,大家可以在週間上去教會的網站上觀看。

今天是第一講,婚姻的意義,在家庭生活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婚姻夫妻之間的關係,今天就讓我們從婚姻的生活開始,談談婚姻的目的與意義。

結婚是為了什麼?伴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了經濟的保障?互惠互保?性的需要?或者人有我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我就結婚了?婚姻是為了什麼?婚姻的目的是什麼?聖經回答這個問題的起始原則是婚姻的關係目的是要成性。

我想從兩段經文:創世記 2:18-25 與以弗所書 5:22-33,分享兩點:
一、婚姻的關係
二、婚姻的目的
然後我們會談一些實際的行動建議。



一、婚姻的關係

在創世記一到二章中,當神創造萬物,祂看到他所造成的,一再重複地說:「這是好的(good)。」這個評語在第一章就出現了七次,用最強烈的方式強調指出,被造的物質世界多麼偉大和美麗,造亞當之後,第六日完工之後,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very good),唯有「那人獨居」不好(not good),從甚好(very good)變成不好(not good),間題在那裡?什麼原因?

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是照神的形像、按著神的樣式造的,照著神來造人的意思,三位一體的創造者,聖父、聖子、聖靈存有完美的團契交通,有完美的愛,亞當是按關係的樣式造的,但在樂園中,雖然與神有完美的關係,卻沒有這種平向的交通,所以他的孤獨是不好的,於是神造了夏娃。夏娃是神做的「配偶幫助亞當」的,幫助是一個名詞,兩重的意思,(helper-companion):幫助者、同伴的意思。

亞當的回應是充滿詩情畫意,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白話的意思,「與你相遇填補了我裡面的一個空洞!」沒有你我並不完全,有了你,我的骨中才有骨,肉中才有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儂我儂,我的幫助者,我的朋友。

雅歌 5:16 的女主角對她的配偶說:「這是我的良人(beloved);這是我的朋友(friend)」回應了亞當的話,神給人不僅是一位良人至愛,而且是他心中所求的朋友,最親密的朋友。

2:24 就給婚姻的關係,下了一個定義:「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定義在新舊約聖經中一共出現了五次之多(創 2:24、弗 5:31、太 19:5、可 10:7、林前 6:16),幾秌每次談到婚姻,都會回到了這一句話,「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說明了婚姻的關係,指出三個婚姻關係的特性:

一、婚姻的優先性

當人結婚時,他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古代文化親子的關係最重要,和我們中國的文化一樣,取悅你的父母、忠於父母的願望,是最重要的關係,甚至在今天許多傳統文化中,父母和祖父母也擁有極大的權威,人也期待兒女聽從父母的意願過於其他的要求,這種尊重有道理的,你與你父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要孝敬父母是第一條帶有應許的誡命(弗 6:2-3)。

神設立婚姻的時候,卻說:人要離開父母,我在樂園裏放的不是父母和孩子,我放的是丈夫和妻子。當你和配偶結婚的時候,這種關係必須蓋過其他關係,甚至是親子關係。你的配偶和你的婚姻必須在你的生活中居首位。不是說結了婚就不用孝敬父母,而是說婚姻關係的優先性。

嬰兒出生,要剪斷臍帶,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結婚之後,人要離開父母,成立獨立的家庭,你的婚姻對你來說,必須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重要,沒有任何人可以比你的配偶得到你更多的愛、精力、勞力和委身。無論人與父母的關係多麼強、神都要求人離開,以便塑造一種新的聯合,在這種聯合在生活中,夫妻的關係必須成為更重要和強大的力量,必需蓋過其他關係,在你生活中居首位,比孩子、工作、金錢與父母更重要。

二、婚姻關係的親密性:第二句,與妻子連合,glue together 粘在一起,不分開親密的關係,親密感(intimacy),英文是從拉丁文來的,指人血管中最裡面的一層,叫 intima,最親、最親的一層關係,心理學家 Lerner 說,親密感就是在關係中兩個人都能很安全地做自己,在對方面前無需設防,能很自然地呈現自己的本相,當兩個人能夠分享彼此心靈最深處的體驗時,就進入了兩人親密又神奇的心靈世界,進入了血管中最裡面的一層,是完全的信任,安全,佑道你把心靈完全敝開,最真誠、最脆弱的時刻,對方會珍惜,専注,細聽,恒切、時常親愛、患難與共、彼此支持、互相擔當;透明、誠懇、彼此鼓勵、為了建立對方能在愛心裡說真話,配偶成為你的最好朋友。

今天你的配偶是否你最好的朋友?或者在成為你最好的朋友的路程上?有一位弟兄很傷心地分享,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說,他的婚姻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死了三十年,他在婚姻輔導員的鼓勵之下,去抱一抱妻子,結果,抱了十幾秒,他說他感覺在抱一棵樹一樣,很陌生,很硬,不是血管最裡面的一層,簡直就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

婚姻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的,沒有保留的,安全的,粘在一起的,正如你血管最裡面的一層。

三、婚姻一體性:第三句:「二人成為一體」,第三種婚姻關係的品質,不太容易用一個中文的詞來概括,若按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共同體」,同心同行,同理心的意思,有共同熱情,並肩而立,望著同樣的目標,共同的使命,夫妻是一個團隊,一個單位,彼此救助,彼此推動,激發和勉勵。當我們講到夫妻的角色的時候,我們會再回來講婚姻的一體性。

前幾天,英國女王伊利沙伯的丈夫,菲臘親王過世,他們是英女王十三歳的時候,就認識,1947 年結婚,結婚五年之後,伊利沙伯登基成為英國的女王,當時,他們是在非洲肯亞外遊,是菲臘把這她的父親過世,她要馬上回國,登基為下任英國皇帝的消息,告訴伊利沙伯,菲臘答應她,他會全力扶助她,讓她成為一個好的皇帝,二人有共同的異象與目標,七十三年的婚姻,二人形影不離,共同進退, 女王在他們婚姻五十週年紀念的時候,說:「這些年來,(菲臘)一直是我的力量、我的相隨!」婚姻關係的特質:優先、親密的共同體。

你婚姻的關係如何呢?



二、婚姻的目的

婚姻的關係是如此親密的共同體,是最優先的最好的關係,為的是什麼?有何目的?婚姻這樣親密的關係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以前的時代,婦女常常被視為丈夫的財產,婚姻主要是商業貿易和交換,目的是為了增進家族的社會地位和安全,注重的目的是群體性的利益。今天的社會裏,人們強調的是浪漫和性愛,目的是為個人的好處。

婚姻到底目的是什麼?有何使命?

以弗所書五章22至33節是關於婚姻的關係與目的,保羅用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去教導我們夫妻的關係,基督與教會是整卷以弗所書的核心主題,基督與教會又是這一段關於婚姻的經文中最重要的主題關係。保羅要我們以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為典範,去建立夫妻婚姻的關係與目的。

請注意22至33節的組織結構, A 是丈夫與妻子, B 是基督與教會,兩組之間的類比,重複四次,最後以丈夫與妻子為總結。


學釋經法的同學們,這裏主要的結構明顯是類比,比較丈夫與妻子, 基督與教會之間的相同之處,然後還有重複四次的類比,與交替 ABABABABA,這最少三個的組織法,告訴我們這一段經文的主要訊息,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我們丈夫與妻子婚姻的關係的典範,要我們向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學習丈夫與妻子的關係。

注意經文用的重複類比的的字: 如同(As)重複四次, 23, 24, 28, 33;也(So)重複兩次,24, 28;正如(Just as)也是重複兩次,25, 29,都是表示比較二者相同的關係。

雖然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獨有的,23 節,保羅說: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一樣的,但他補足一句,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丈夫是妻子的頭,卻不是他的救主,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五章22至33節卻指出最少好幾點,夫妻的關係與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相同的地方,要我們引以為典範, 去模仿,今天我們只看其中一點我們要向基督與教會學習的地方,就是婚姻關係的目的,婚姻的目的應以基督與教會關係的目的為典範,三週之後, 5月2號我們會再從這段經文來看夫妻關係的角色,是以基督與教會的關係為典範的第二個地方。

5:25 節開始是保羅給丈夫的命令: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他捨己。丈夫愛妻子的關係,這種親密、優先的共同體是好像基督愛教會的關係一樣,是捨己犧牲自己的,是為對方設想的,成全對方的,放下自己的。



第26節,指出這樣做的目的,用三個目的的字句(hina 子句),說出婚姻捨己關係的目的
一、目的為要使他成性
二、目的為要把它獻給基督、滿有光彩
三、目的要使他成為聖潔,沒有瑕疵

三個目的,基督愛教會的關係的目的。

保羅說:你們作丈夫的,要正如基督愛教會一樣,去建立與妻子愛與親密、共同體的關係,目的是使她成聖,將它獻給基督,帶着耀眼的美麗和光彩獻給基督,使她成為完全,聖潔沒有瑕疵。

Tim Keller 認為這成聖的目的,就是聖經裏所說在基督裡新的創造,使我們成為聖潔、榮耀、沒有瑕疵,這是神的工作,是一個過程,神在基督耶穌裏的旨意,是基督愛教會犧牲性的愛之目的。

從我們相信耶穌的那一天開始,基督徒成長的過程在傳統上被稱為成聖的過程,心意不斷地更新變化,內心一天新似一天,生命在改變,愈來愈像基督,行善行義。

耶穌必會完成這工作,靠着聖靈的能力,我們會穿上新人,變成主的形狀,成為那榮耀、聖潔、沒有瑕疵的人。

五章28節,保羅說: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把每個婚姻的目的,直接與那終極基督救贖教會的目的聯繫在一起,基督愛教會為要使他成聖,完美榮耀,沒有瑕疵,要成為榮耀聖潔的新創造!這是婚姻的目的:成聖,活出在基督裡新的創造。

你結婚或者你準備結婚,是為了什麼?你們走向何方?若你們的主要目標是在物質和經濟方面,也會產生合一,但也只有一陣子,而且這種目標並不會產生深刻的合一,因為最終你們會達到或達不到。然後呢?婚姻就沒有了意義。這是為什麼許多夫妻,孩子長大離家之後,甚至是退休的時候,離婚,生兒育女的責任完了,經濟獨立無憂無慮的時候,婚姻就失去了意義。

若你主要是和一位性伴侶結婚,或是為了經濟伴侶而結婚,實際上你們是一起在原地踏步。

例子:為菜園的雜草來澆水與施肥,卻忽略了菜園裡的農作物、種的瓜菜,放在錯誤的追求上,沒有為婚姻應有的目的來努力!可惜嗎?

婚姻究竟是為了什麼?他是為了幫助彼此成為我們將來榮耀的自己,成為神最終要把我們變成的神創造。婚姻是為了聖潔,為了成為神榮耀美麗的新創造。

在這種基督徒的婚姻異象中,墮入愛河的意思是什麼?

應該是這樣的:他是看着另一個人,看見神正在創造的那個人,然後說:我看出神要把你造成什麼樣子了,這讓我興奮!我想參與其中。我願意看到,神在你的生命中,透過真道正在做的偉大更新的改變,我盼望我們一起站在神面前的那一天,看着彼此在無瑕疵的美麗和榮耀中,獻給基督。

今天大多數人在找對象時,都是在找已經成就的雕(Diāo)像,當有人來問米開朗基羅,他是如何塑造出那華美的大衛的雕像,他有名的回答是:我看見了大理石裏面的大衛,我只是把不是大衛的部份去掉而已。在尋找婚姻伴侶的時候,每個人都必須能夠看到對方裏面,看見神正在做的美麗的創造,並興奮地參與這個雕塑個過程,婚姻不是單只為了快樂與滿足,婚姻是為了聖潔,為了神美好新的創造。

或者你會說,你不會明白我的配偶的困難,這是不可能的事!不會發生的,認命罷了。幾十年都一樣,最糟糕,他一點成長改變的意願都沒有,而且我也不是那麼的屬靈,我也做不到愛我的配偶到犧牲自己的地步,使她成為神新的創造,沒什麼希望!

神能將世上最軟弱最污穢的我們變成神一樣,成為光輝耀眼不朽的造物,滿有能力、喜樂、智慧與愛來生活,是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我們會變得像光潔無塵的鏡子,具體地圓滿地反映出神自己那無邊無際的能力、喜悅和良善。這個過程很長,有一部份也會很痛苦,但這正是我們所要經歷的,一點也不缺少不得。

這絕對不是天真、浪漫化的想法,相反,他是血淋淋的現實。在這種婚姻觀中、每個人都對對方說:我看見了你的所有缺點、缺陷、軟弱、無助。但在這一切的下面,我看見了神想要你成為的那個正在成長的人

這是聖經裡婚姻的異象與意義。

當兩個基督徒站在牧師的面前,穿着結婚的禮服,他們所表達的是,有一天他們將不是站在牧師的面前,而是站在主的面前,然後他們會轉身,看見彼此無瑕無疵,他們希望聽到神說:好,你這有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們多年來都在我面前舉薦彼此,為彼此犧牲。你們用禱告和感恩托住彼此,互相勸導,彼此擁抱和相愛,不斷把對方推向神。現在看看你們吧!你們光芒四射。

浪漫、性愛、歡笑和玩樂,都是這個成性、寧靜、榮耀過程的副產品,這些都很重要,但他們無法維護婚姻走過一年又一年的日常生活。維持婚姻前進的,是你對配偶聖潔的委身,你委身於他的美麗、委身於他的偉大和完美、委身於他對神之事的誠實和熱情。那是你作為配偶的意義,若有任何比這還低的目標、有任何被那更少的目的,你都只是把婚姻視為兒戲。

例子:王太太的見證,在家帶三個小孩,支持丈夫愛神、事奉神,在家成為兒女的屬靈榜樣,門訓下一代,這是她最大的滿足,先生本來不是這樣的,神卻不斷的改變他,成為新造的創造。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說男人太看重未來配偶的美貌與身材、女人太看重潛在配偶的財富,這些陳詞濫調還是有些道理的,但若你更多是為了這些東西,而非為了更高成聖的目的和某人結婚,那你不僅為將來的失敗準備好了條件,財富可能衰退,異性吸引將會衰退,而且你也為孤單準備好了條件,因為亞當在樂園裏所需要的,不是性伴侶,不是傳宗接代的伴侶,而是同心同行的「幫助者與同伴」,朝成聖的目標走,這才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一同承受神的恩典的婚姻意義。

如何去實行?一些的實際建議:

第一、重新估評你的婚姻,估評你們的夫妻關係,檢討你們婚姻關係的目的,你的目的是否正確?你婚姻的船是否停對了海港?你在婚姻上追求的目標是否真實?是否神要的婚姻目的?要使對方成聖,成為神新的創造?

今天有很多的婚姻是有卡住的感覺,吃之無味,棄之可惜,再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原因是因為你在婚姻追求的目標是錯的,房子、車子、孩子... 或者你追求的是要得到對方的讚賞、對方的溫柔、經濟上的安全感、人生的喜樂,這些或者都不是壞事,卻不是婚姻真正的目的意義,你今天在婚姻中要的,或者是你一個信念,你抓住死也不放,你要家裡乾乾淨淨、整整有條,或你堅持婚姻必需對方遷就你,抓住你要的死不放手,目的錯誤,婚姻被困,千千萬萬的婚姻,淡而無味,只是過日子而已,相見如同不相識,同床異夢,貌合神離,非常孤單的婚姻。錯誤的追求,錯誤的堅持。

例子:捉螃蟹,用鷄翅膀去捉

死不放手,抓住不值得的堅持!結果,白費了一生神為你預備好最大的祝福,有意義的婚姻。

第二個建議,選擇生命,不是追求生活,不是只是解決問題,努力消滅生活中的威脅,專注於擺脫生活上的捆鍞,這是我們習慣性底線的思維,這是我自我保護的底線,以自我為中心沉重的擔子,追求生活,其實是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沒有意義的婚姻生活。

有一個人分享她的一個經歷,家的後園有一堆美麗的小樹叢(從),吸引一隻美麗的鳥來住,生活在虛幻的世界。

第三個建議,成聖,成為神美好的創造,是神的工作,讓神進入你的婚姻生活之中,以神的眼光看自己、看人、看事情。

例子:丈夫希望接守寡了的母親過來美國同住,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妻子卻有很多的憂慮,不是不同意,卻是不想出現各種可能的問題,結果夫妻很容易就發生衝突,甚至成為婚姻一生的傷害,是不是常有發生的情況?神怎樣看這件事呢?讓神進入你的婚姻生活之中,夫妻同心尋求神,以神的眼光去思考這個決定,參與在神而言是對的事,讓神引導你,看見對方在大理石裡面美好新的創造,委身於婚姻的目的,成為聖潔,成為神塑造的人。

婚姻有能力設定你的整個人生路線,若你的婚姻牢固,目的清楚,那麼即使你生活周圍的所有環境,都充滿了困難和軟弱,也沒有關係,你還是能堅強地走過,成為美好;然而若你的婚姻軟弱,缺乏意義,那麼就算你生活周圍的所有環境都標記著成功和力量,也是虛空,沒有意義,婚姻偉大的力量,是我們成為神要我們成為的人。

你願意嗎? 




討論問題

1.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婚姻的設定,對你有何意義?請分享。
2. 婚姻的關係是優先、親密與一體的,這對你有何實際的意義?請評估你的婚姻關係。
3. 你為什麼結婚(或準備結婚)?婚姻有何意義?什麼是不對的目的?神設立婚姻的目的是什麼?
4. 你有什麼實際行動的建議使婚姻達到「彼此有共同的目標,要成為榮耀聖潔的新創造!」?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April 4, 2021

勝過死亡的恐怖,《復活節信息》希 2:14-15

 勝過死亡的恐怖

希伯來書二章十四至十五節
復活節信息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4.04
國語堂
英語堂




引言

今天是復活節,紀念救主耶穌從死裏復活的日子,「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末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墳墓」是空的(約 20:1),馬利亞站在墳墓外面哭(11) ,兩個天使,身穿白衣,在安放耶穌身體的地方坐着(12),天使對馬利亞說:「婦人,你為什麼哭?」(13),馬利亞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去了,我不知道放在哪裏水」,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14)。


這是聖經中令人最感動的場景之一,當年在第一個復活節的清晨,馬利亞像我們每個人一樣,被死亡的憂傷蒙蔽,在死亡的恐怖之下,他根本不知道那是耶穌(14)。


死亡是百分之百命中率, 世上無人能避免,沒法逆轉,令人傷心絕望,「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馬利亞站在空的墳墓外面哭,她從來沒有想過,從來沒有想像過,甚至從來不敢相信復活這一回事,死亡是人類根深柢固的觀念,死就是離開了世界,不再回來,馬利亞盡管是親眼看見了復活的耶穌,卻不認得耶穌,以為他是園丁,馬利亞根本沒法想像人死了是可以復活的,死亡從古至今都是那麼的恐怖。


今天我們一生都是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死亡的恐怖無時無刻地恐嚇我們,今天你怕死嗎?我害怕!我怕死!今天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怖?可以讓我們還活着的時候,懂得如何活得有盼望,無懼死亡?


今天復活節的經文是希伯來書二章14至15節。


兒女(指我們)既同有血肉之體,他(指基督)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我想分享兩點:

第一、基督藉着死與復活,釋放我們這些因怕死而終身為奴的人,15

第二:基督藉着死與復活,消滅那掌死權的魔鬼,14


一、基督藉着死與復活,釋放我們這些怕死而終身為奴的人


第15節 用一個詞形容我們:「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和合本》


原文是十一個希臘文的字:

那些所有(因)怕死一生每一時刻為奴僕的人


這一個詞司句,告訴我們形容我們三方面的情況:


一、「怕死」(The fear of death),死亡的恐怖,所有(as many as)怕死的,這包括你嗎?「怕」phobos,英文 phobia 是由這個字的希臘文而來的,恐慌的意思;Intimidating 嚇人的,壓抑人的;Panic 恐慌;Paralyze 癱瘓的意思。


被死亡癱瘓,被死亡嚇到,讓死亡引起恐慌,死亡的恐怖。


死亡是大中斷,將我們所愛的人中斷拿去,或將我們從我們愛的人當中拿去,生死兩茫茫,一生就此中斷,捨不得,卻無法逆轉。


死亡是極大的侮辱,莎士比亞說:「我們歸根究底,最終只是蟲的食物(food for worms)」,人是萬物之靈,但與萬物一點分別都沒有,死後身體成為蟲子的食物。你說是極大的侮辱?


死亡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當我面對我父親的離世、我母親的離世的時候,我體驗過死亡的霸氣,死亡臨到的時候,無人能敵,無人能難攔阻,多加添壽數的一刻,在死亡的面前,我感到我是一個無能為力的弱者。今天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沒有人能增加壽數的一刻,我們有一定數目的春天、一定數目的夏天、一定數目的秋天,有一天,我們雖然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死、停止呼吸,身體變僵硬,變得冰冷,最後每個人都一樣,塵歸塵、土歸土,死亡永遠是贏家(Death wins every single time)。


第二個描寫「那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一生」11 個希臘文字的句子用了四個字去形容死亡的恐怖之持續性,死亡的恐怖是「一生每一個時刻」在追趕着我們,這是死亡的可怕,從不休止,死亡的可怕,忽然來到,帶來的恐慌是每時每刻,恒常不離開。


前幾天台灣408號列車出軌,一位是這曾經是 Hello Kitty 列車的粉絲,在火車出軌前十分鐘拍下兩位火車司機最後的身影, 十分鐘之後,就無聲無息地被生命無常所帶走,死去的司機才33歲,新婚剛兩年,這列車曾經帶給許多人歡樂的Hello Kitty列車,竟成了死亡的列車。


去年九月休士頓的一位牧師同道,剛剛結束人生的一個階段,教會的弟兄姊妹為他舉辦 Drive by 的歡送會,和他道別,當他準備開始人生新的一頁的時候,在人生正在高峰的時候,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於今年二月初過世。Michael Jackson's song: Like the loss of sunlight On a cloudy afternoon. Gone too soon. Here one day. Gone one night. Like a Sunset, Gone too soon. 我非常震驚,死亡的恐怖每時每刻一生一世追趕着我們。


現代人比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更沒有預備,迎接面對死亡。


現代主義:我們相信人力勝天,科學萬能,世界只會越來越好,人活得越來越長,新冠肺炎的瘟疫很可怕,美國超過 55 萬人死亡,但現在我們的科學發明了疫苗,打了疫苗就不怕死,真的嗎?是的,疫苗可以預防感染病毒,有效率是百分之九十七,但是我們都要死去, 100%的命中率,沒有例外,與以前一樣,人人都有一死。科學萬能很容易令人產生幻覺與錯覺,以為人力可以勝天,我們可以無懼死亡,使我們面對死亡,一點準備都沒有,甚至是不去準備。


世俗主義:現代社會的假設是世上沒有神。將神從我們的觀念中除掉,這是除掉神的世代,尼采宣佈神死了,但神沒有死,他卻發了瘋, 44歲的時候,進入精神病醫院,從來沒有恢復正常, 55歲尼采死了。


若沒有神,我們如何面對死亡?若沒有永恆,今生怎麼過?我們只好吃喝快樂吧!人生有什麼意義可言,有什麼盼望可說!今生若來到盡頭,就沒有了,有什麼希望?而人生只是短短的幾十年, 轉眼就過去,有什麼意義?現代人沒有神,完全沒有準備地面對死亡的來臨,在死亡的面前驚慌,是不是這樣?最近一位姊妹,她的丈夫,忽然地過世,她完全沒有準備,日子如何過?


我的父親一生努力勤勞,養活整個村子的人,但當死亡來到的時候,卻不知道前面是什麼,又捨不得眼前的親人,若世界沒有神,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終極的驚恐呢?


物質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現代人追求物質的滿足,追求感覺,追求成功為人生的目的,追求性、金錢、成就與權力,現今社會,性方面的議題主導社會的潮流文化是有原因的,同性戀、同婚、變性、追求是自我的滿足,我們追求只在今生,只追求今生的滿足,我們故意去忘記死亡,把死亡認為是很遙遠的事情,試問今天多少人認真地有計劃地為永恒生活,去預備死亡的來臨呢?我相信是極小數的人。


就像我們出差一樣,我們在機場附近的旅館住下,工作一結束就飛走,可是我們卻把旅館的房間當成我們永久的家,把旅館的房間裝修得合自己的滿意,在旅館的房間流連忘返,豈不知這裏只是一陣子而已,完了就要走了,在旅館房間的東西都不能帶走的。


現代人又就像死囚一樣,在臨死之前,要求最後一頓隨心所欲的晚餐,追求滿足的一餐,明天就要殺你了,在殺你之前,你追求吃個滿足的一餐,試問這一頓豐盛的晚餐有意義嗎?或者應該問,這短暫的滿足,是有永恒持久的價值嗎?


這世界非我家,以前世代的人比較容易了解這一句話,他們人生真的很短,平均只有40多歲,生活艱苦,每一個家都有夭折的小孩,沒有長大就死了的,死亡率很高,當瘟疫發生或天災人禍發生,死亡無數,可以是人口的一半以上,死亡是很真實的事,反而使他們作好準備,為死後的永恆而活,這世界只是過渡而己,追求的是永恒的生命。


但今天我們好像忘記了我們每個人都會死去的事實,我們都要走,今天的美好與成就就好像替我們打了麻藥,使我們忘記死亡一生每一刻都盯着我們的可怖,死亡追趕着我們,就在後面,我們沒有一個人能逃脫。


我們當中,長輩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年紀越來越長, 20多年前一同來到福編植堂的,現在轉眼就是60、70歲的人了,我們感覺得自己越來越沒有用,沒有任何成就感,以前可以做的事,現在愈來愈因難,而美國這崇拜年青人的社會,不斷地告訴我們,暗示給我們,你不成了,你沒用了。當成就的麻藥漸漸失去了作用,我們開始感覺到害怕,怕死,但我們卻不敢或不願意提起任何死亡的事,心中害怕卻不願意說出來,那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你準備好迎接死亡嗎?


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第三個描寫:我們被死亡的恐慌管轄,成為怕死的奴僕,死亡的恐慌使我們受管轄成為奴僕,因怕死一生為奴,意思是因怕死,什麼都願意做,死亡成為皇帝,成為主人的。


害怕死亡使我們撒謊。

害怕死亡可以使某些人諱疾忌醫,害怕生癌而不敢見醫生。

害怕死亡可以使某些人害怕坐飛機,寧可開車,但事實上開車比坐飛機更危險。

害怕死亡會影響健康,使人憂鬱,越害怕死亡,死得越快;不是我們不願意不怕死,而是沒法控制自己,是身不由己地怕死,死亡的恐慌從心底而發,我們像作奴僕一樣,走不出怕死的管轄。

有些人因死亡的恐慌而不肯打疫苗,怕會有後遺症,所以不打,反而更容易因得感染而死。


死亡勞役我們,我們是「那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感謝神!14-15 節告訴我們:


基督藉着死,引伸也包括復活,基督藉着死與復活,釋放那些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請注意第15節平行的結構: A B B’ A’


A是釋放與奴僕相對為對比,B怕死與一生每一刻為對照輔助平行。死亡的恐怖之解藥是基督的死與復活。


意思包括兩方面:


一、基督是救我們的「元帥」(the champion)、「作著」(the author),祂是勝過死亡的領袖(He leads)領我們進入榮耀中(第十節),他是首先復活的,他是先例,他是初熟的果子,基督帶領我們死後有復活的生命,並不是死了就一了百了,他領許多兒子進入榮耀裡,指的是人與神和好,與神同在一起的榮耀,就是永生的意思,基督是勝過死亡救我們的元帥。


二、基督也是通天到永恆的通道,基督從死裏復活,解決了人的罪的問題,附上罪的代價,使人可以因信耶穌的死與復活而得着永生,有復活的盼望,耶穌從死裏復活,釋放了我們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我們不再需要懼怕,不需要作死的奴僕,今生雖然會結束,我們卻要開始那永恆的生命,基督是通道,通往永生唯一的通道。


我初來美國認識第一位的美國人,後來他到中國東北宣教多年,一生從不抽煙,卻得了肺癌,他死的時候,我在他的身邊陪伴,他舉目看天,雙手向上,口中不斷禱告,主啊,可憐我這個罪人!這樣他離世踏入了永恆。


基督藉着死與復活成為今生與永恆的橋樑,釋放那因怕死而一生為奴僕的人。


今天我們每個人的下面好像都有一個死亡的「活板門」,隨時會打開,下面是一個無底的洞,你可以痛苦地一直掉下去,或者有基督的雙手把你接住,領你進入永恒的生命,我們當中未信主的朋友,你是否願意今天相信耶穌?靠着他的死與復活,通往永恆,勝過死亡的恐怖,擺脫一生因怕死為奴僕的生活?




二、基督藉着死與復活,消滅那掌死權的魔鬼,14


第14節下半節也是 ABB’A’ 的結構,A 基督藉着死與掌死權的成為對比,作者補充一句說明,掌死樣的那一位就是魔鬼,藉着死消滅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


消滅,是使之失去能力的意思,呂振中譯本翻譯為「使掌死權的無能為力,就是魔鬼」,動詞是一次過的動作,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與復活,使掌死權的魔鬼無能為力,從此魔鬼無能靠著死亡控制我們,魔鬼成為無可奈何,失去他恐怖死的權勢,第14節「死的權勢」(the power of death),與第15節死的恐慌(the fear of death),是雙關語,互為因果。


基督從死的恐懼中釋放我們,消滅了掌死權的,這是一句目的的子句,指出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第14節上半節,也是平行的結構,A 我們都是血肉之體,基督就成為血肉肢體,與我們一樣同有血肉肢體,為了或目的是要消滅掌死權的魔鬼。


基督道成肉身,降世為人,聖誕節是為了復活節,誕生是為了死而復活,目的是要消滅那掌死權的魔鬼。換句話說,神為了消滅那掌死權的,成為血肉肢體,道成肉身,從死裏復活,勝過死亡。奇妙又奇妙的神蹟:道成為肉身,目的就是要救我脫離怕死的恐嚇,感謝神,基督復活了,我們也活過來。


今天我們相信的不是一位死去的救主,我們跟隨的,不是一位與我們一樣在死亡的恐怖之下的救主,而是一位藉着死戰勝死亡復活的主,他是活的主,因為他活着,我也活了,他與我們來往,邀請我們與他在一起有親密的團契。這是我們今天基督徒生活的基礎,我們活着豐盛的生命是因為我們的主活着,若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所信的都是枉然。


啟示錄三章20節: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裏面,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這節聖經我們常常用在呼召非基督徒打開心們接受主,與基督一同坐席。但上下文其實耶穌是對教會對基督徒說的邀請, 21節,他是坐在寶座上得勝死亡的主,他活着,所以他邀請你開門,讓他進去,你與他、他與你,一同坐席,一同行走人生生命的路,並要在永恆與他一同作王到永遠,這是復活的盼望,現在你生活就是不一樣的生活,與基督一同坐席的豐盛生命。這是我們今天生活的原則,帶着復活的盼望去生活。


讓我們數算我們的日子,算一算你還有多少年日,我喜歡帶門徒去墓園去看墓碑,每一個墓碑上都有一個名字,每個人的名字之下都有兩個數目,第一個是出生的日子,第二個是死亡的日子,兩個數目減一減,就知道這個人過了多少的日子。


葛培理: 1918年11月生, 2018年2月過世,享年99歲零三個月。

戴德生: 1832年5月出生, 1905年3月過世, 享年73歲

宋尚節: 1901年9月出生, 1944年8月過世,享年43歲,最後病死在北京。


每個人的日子都是有限的定數,你還有多少日子?我還有多少人日子?都是有限的日子,我的父親與母親都是80歲過世的,那如果我也是80歲過世的話,如果!我現在是65歲,還有15年,這並不是很長的日子,我要如何去活?


你若算一下,其實到你死亡並不是很遠,死亡之後是有復活,在死亡的另一邊就是永恒。當火車到達終站,我們下車的時候,踏出去那就是我們踏足我們永遠的家鄉,一切都要更新,一切都變成新的,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有神的光在其中,我們與基督作王都永遠,不再有眼淚,不再有疼痛,不再有死亡,一切都更新了,你看見這美好天堂的願景嗎?


在《獅子王》Lion King 電影的結尾,有一個場面讓我感動得流淚。 獅子王打敗了邪惡的 Scar,獅子王從被火破滅的世界中,登上了山頭的大石「驕傲岩」(the Pride Rock)稱王,號令天下,天降下醫治萬物的雨水,將驕傲岩恢復到昔日的榮耀,萬物都更新了,花長出來,死亡被沖走,萬物重生,草原上奏起了新歌,新的天地,萬物更新。


我想到那一天,使萬物更新的基督,復活的基督,得勝死亡的基督再來的時候,死人要復活,死亡的恐怖將永遠消滅,基督將一切都更新!神要與人同住,我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神。(啟 21:3)




結論

天使對婦人說:「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He is risen. 」(路 24:6),我們說:「主果然復活了 He is risen indeed!」(路 24:34),哈利路亞!讚美神!




討論問題

1. 在疫情當中,你對死亡有什麼不同的感覺與認知?你害怕死亡嗎?請分享。
2. 為什麼現代人對死亡愈來愈無能為力?愈來愈缺乏準備?愈來愈害怕死亡?
3. 請分享「怕死一生為奴」對你的意義。
4. 基督的死與復活如何消滅死的權勢?如何釋放我們對死亡的害伯?
5. 基督的死與復活如何成為你現今生活的原則,改變你的生活?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