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20

當以嘴親子,《詩篇系列四》詩 2

當以嘴親子

詩篇二篇一至十二節
《詩篇系列四》
聖誕節信息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0.12.20
國語堂
英語堂



引言

2020 年是混亂不安的一年,我們許多人實在感到這世界墮落的速度太快,黑暗的力量似乎越來越強,對基督徒的迫害在加劇,我們感到悲觀,覺得如今價值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稳固,離神愈來愈遠,新一代越來越自由化,傳統基督教的倫理道德標準都在快速下滑,墮胎的問題、同性戀的行為、同婚、宗教自由、種族歧視、社會公義、暴力問題、社會撕裂,讓我們很憂心,甚至感到沒有盼望,也覺得無能為力,變得絕望,黑夜好像愈來愈黑。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

黑夜之中,耶穌誔生了!當年,牧羊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忽然,有主的使者出現,主的榮光在黑暗中,四面照著他們,天使對牧羊人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mega joy),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 2:9-11),基督降生了,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聖誕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基督」(Christ)希臘文是 χριστός「受膏者」(Anointed One),是舊約希伯來文的「彌賽亞」מָשִׁיחַ (Mašíaḥ, messiah) 的希臘文翻譯,有受膏作王的意思。


今天在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經文是詩篇第二篇,一首關於彌賽亞作王的君王詩,作者很可能就是大衛,是他登基作王時的作品,古代近東的登基大典有兩類:其中一類是先王駕崩,新的王要繼位,這種登基大典不僅對自己的臣民表明皇權的繼續不斷,亦是向外邦屬民的一種宣示,不要伺機(Sì 寺 jī)作反,不然後果自負,詩篇第二篇可能是屬這類別的。

大衛之後,四百多年之間,從大衛而出(稱為大衛之家 the house of David)的君王,共廿一個,從所羅門至西底家(Zedekiah),這首詩都可以直接應用在他們身上,他們是耶和華膏立的王,「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希伯來人相信登基大典說是猶大的王登上寶座,但他不是獨立自主的,他是耶和華所立,代表耶和華來管治,猶大王的名字,大部分都有神的名字在裡面:「亞比亞 Abijah」(Yah is my father)、「烏西雅 Uzziah」(Yah is my strength)、亞、雅等都是神的名字 Yah。

因此真正的王是耶和華,以耶和華是全地的主,也是列國萬民的王,從這個角度去了解,就能明白詩歌中所說的:「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8-9),事實上大衛之家的王,包括大衛與所羅門都沒有得到列國為業,將地極為田產,只有是耶和華為王的意義去了解,才明白詩歌中的意義。

這首詩只有一個發言人,就是要登基的王本身,他驚訝列國竟起叛變(2-3),豈不知耶和華所立的是人不能廢的嗎?(4-6)因着神已把管制列國的鐵杖交給他(7-9),因此他勸他們存畏懼之心事奉耶和華(11-12)。

十二節的詩歌體可以分為四段,每三節一段,非常公整:


A 虛妄及反叛,一至三
B 嗤笑反叛者,四至六
B' 受高者的權柄,七至九
A' 警告與勸勉,十至十二

到了新約時期,猶大國滅了,這首詩原有的皇室背景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彌賽亞登基成王,成為猶太人的希望。


詩篇第二篇採用的彌賽亞詞彙實在太明顯了,不可能錯認。其中如:「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受膏者....傳聖旨」,「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將列國賜你為基業」等等,都是彌賽亞的語言。


新約作者引用詩篇第二篇七次,去宣告彌賽亞登基作王,從詩歌的意義,我們看可以完全明白為什麼新約作者會從彌賽亞的角度來使用本詩,因為除了耶穌基督之外,沒有人比他更能把這詩歌多層次的意義表明出來,這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篇彌賽亞之詩。

詩篇第二篇與第一篇是整卷《詩篇》的引言或序,是了解《詩篇》的關鍵,若詩篇第一篇指出人生的兩條路,那麼詩篇第二篇就指出國家的兩條路,一條是背叛神的路,1-3,令一條是順服神並事奉神的路,10-12,或者是不「以嘴親子」與「以嘴親子」兩種人、兩種的國家的對比,最後以「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作總結。

詩篇第二篇的結構及言詞均達到很高的水平,全書呈現一種強而有力的交錯配列法,言詞大膽有富想像力,充分運用語言的音調,來加強氣勢,是希伯來詩歌中少有的押韻,使詩歌具有非常戲劇性的果效,受歷代歷世的人喜愛。

今天我想分享三點,基督誔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今天該如何回應?


一、在黑暗的世界中基督誕生  1-4
二、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  5-9
三、我們當以嘴親子畏懼敬拜  10-12


一、在黑暗的世界中基督誕生  1-4

第一點:基督誔生在黑暗敵對的世界中,詩的開頭是一個驚訝的「為什麼」,不是平平靜靜地問,而是十分不可相信地問:為什麼列邦圖謀不軌?為什麼萬民謀算虛妄的事?

驚訝什麼呢?外邦爭鬧,謀算叛亂的事,驚訝為什麼列國做這樣愚蠢的事?呂振中的譯本:萬族之民為什麼謀算不能成功的事呢?原來謀算一字是「咆哮(Páo袍 xiāo效)低嗚,喃喃自語,把一種不安於分,想造反,卻又力有不逮的可憐情況」,用交錯配列法重述一次:Why? Why? 你們這些人啊!為什麼要一同匯集,在一些無法成功的事喧嚷,爭鬧不休?


交錯配列法:
A 爭鬧
B 外邦
B' 萬民
A' 謀算

今天我們都很害怕反對神的勢力,世俗主義、後現代的文化、共產主義、無神論的政權,我們害怕某某政党或某某人物上台,敵擋神,迫害信徒,這些反對神的勢力使我們坐立不安,詩人卻說:為什麼?為什麼他們謀算徒勞無功的事?



第一節是外邦與萬民反對神,第二節指出反對神的領袖:君王、臣宰,合起來就是一具體又完整的反對神的勢力。

「一起」是含有整裝待發的意思,而「同謀」則是密謀、陰謀。反對神及他的受膏者不再是一種意識形態,已經變成一種廣泛的行動了,為的就是抗拒耶和華,並要敵擋他的受膏者。

「受膏者」明顯地是指大衛與由大衛而出的君王,他們是耶和華親自選立及聖化的,在他們的皇座與權力的背後正是耶和華,因此反對神所膏立的君王就是反對耶和華了。

人能反對耶和華嗎?他有任何成功的機會嗎?這種徒勞無功的事,使詩人驚訝不已。



第三節,反對神的勢力呈現出來,先是一個廣角鏡,列國在爭鬧,萬民在咆哮,然後鏡頭拉近了,看見君王與臣宰在密謀,並且整裝待發了,跟着鏡頭再集中在一些人的面部表情上,而且聽到他們的說話了,他們說:要掙開捆綁,脫去繩索。我們可以看見他們額上暴現的青筋(Jīn 金),口中噴出的怒氣,反對神的人殺氣騰騰,胸有成竹,詩人卻暗笑,深知他們全無成功的可能。

我反醒自己,面對敵擋神的勢力,為什麼我總是害怕?憂悶?愁眉苦臉?什麼原因?



第四節告訴我們,「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嘲笑他們」,坐在天上的,亦即是在天上作王,執掌皇權、管理一切的意思,地上皇權與天上的皇權相比,無法可比,實在引人發笑,太搞笑了。詩人用擬(Nǐ 你)人化地表示神嗤(Chī 吃)笑,天上的王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他要立一君王,就算全世界的反對力量加起來也只是輕若鵝毛,他要廢一個君王,這君王就別想苟(Gǒu 狗)延殘喘,這才是皇權的真實意義,只有神才是人真正要畏懼崇敬的對象,也是舊約聖經「主」(adoni)的意思。

一般人也能看出來嗎?我們明白嗎?今天一般人很容易只會迷信表象,崇拜人間的權勢,有權有勢的人(the powerful),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歸順他們,多麽好!好處很多的。

天上皇權今天好像看不到,是只有信心的眼睛才能看出來,以信心作定位的生命才能明白天上的皇權,把短暫的事與人放回神的國度,也是聖經的角度去看,凡事尊他為主,歸順天上的皇權,不管別人的反對、自己的損失,仍然堅持以他居首位的方式作選擇和生活,這樣才能經歷與別不同的生命,能聽得懂的人有福了。

那坐在天上的是何等安寧,卻是大有能力,在地上君臣的結聯與爭閙是何等轟動,卻是那麼脆弱,一開始便注定失敗,整個行動不過是瞎忙亂轉。

天上的王權是一股成事的力量,地上的權勢不過是一場要過去的擾亂,我們要以什麼作生命的座標?加爾文如此解釋這一節經文:「無論人有什麼圖謀,那位坐在天上的仍然安穩不受侵害,讓他們自鳴得意吧,他們只像一群螞蟻而已」。

神發笑?不錯!面對普世沸騰,擾擾攘(Rǎo rǎng 嚷)攘的時候,神既不需要四處結盟,也不需要招兵買馬,表明一切仍在他的皇權控制之下,沒有一樣在他的意料之外,今天活在暴風中的人,一定要學到這種在擾攘中,把握那不變的生活的原則。

詩人的「為什麼」表達的是完全的肯定,肯定耶和華的計劃必定成就,耶和華所膏立的必能執掌王權,粉碎列國得萬國為業,耶和華必得勝,詩人這樣肯定的思想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是信念!是信仰的信念,相信神而來的確據。

他所信的與他所經歷的不是有一個明顯的鴻溝嗎?他相信耶和華所膏立的要作列國之首,萬民都要來錫安朝貢,但這情況真實卻沒有出現,信念與經驗是南轅北轍(Nán yuán běi zhé 哲),這是我們要向詩人學習的原因,我們都是重經驗而輕信念,重表象輕相信,我們甚至已經到一個地步,信念可有可無,只在方便的時候,把信念掛在口邊,所以我們害怕,我們崇拜表象的權勢,結果有信念等於沒有信念,但是若人是讓信念牽引經驗,經驗才能不斷因信心而突破更新。

列國為什麼會圖謀虛妄的事呢?豈不正因為他們只能從表象找意義嗎?表象告訴他們,聯盟圖謀就能得勝神的受膏者,他們從政治分析,權力勢力,來決定的檔神與他的受膏者是可以成功的,但是我們從信念中看到,耶和華會藉着他所揀選的,成就神的國,這是一種比現象或經驗更真實的信念與理想。

你或許會問,這信念是如何形成的?這信念有何根據?不可能只是迷信,脫離事實根據的信念(conviction)是迷信,不是只是信就有,不信就沒有的信念,詩人給了這信念的兩個根據原因:



二、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5-9



1. 我們相信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是因為這是神的諭旨(God’s decree)
2. 我們相信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是因為神有祂的時間(God’s timing)


神的諭旨

第六節,神宣告「我」已經立「我」的君王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基督作王是神的旨意,是神的宣告,這是一個完整的加冕儀式:彌賽亞王已登基,祂的權柄永遠堅立是因為神的宣告。

我「已立」直譯是澆(Jiāo 焦)奠、奉獻,是一種由奠酒於地而聖化奉獻的行動。我已立,我的君王,我的聖山,神已揀選,是神的旨意,不可動搖。


第七節,受膏者要傳的聖旨,要傳是什麼的聖旨?這裏的聖旨,不是中國人了解的聖旨,臣下稱君王的命令為聖旨,卻是跟以色列人的君王觀是有密切的關係,皇帝是神的僕人,他的被召、被立、以及得能力,全憑神的宣告,這宣告就是聖旨:神的諭旨(the decree of God)。

詩人要傳神的諭旨是:「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彌賽亞被膏立登基作王,是藉着神的呼召與宣告。他與神的關係是本於立嗣(sì 寺)的程序而成為神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的生是不能本於自然的或生物學的角度來了解,他是先知性的宣告,整個生的基礎就是神的揀選,他成為他的代表,在地上執行神的旨意,在這意義下,「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就是聖旨。這是我們的信念基礎,我們相信基督的權柄,因為基督是從神而來的,祂是神的兒子,是神所命立的王,我們歸順基督,不害怕世上反對的權勢,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信心的根據正是神說了的話。



第八節,神說:我把列國賜給基督為產業,賜祂承受地上的基業,擁有地極的權柄,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

基督必打破列國像窯匠摔碎(Yáo jiàng 降 shuāi 衰 suì)瓦器,是形容不費氣力就能摧毁,描寫受膏者的權柄與能力,是神賜予的,無人能敵,他代表耶和華執行他在地上要成就的計劃,作神的兒子。世上的權勢無論表象是多麽可怕,我們卻不怕。(The powerful are nothing. There is nothing to be afraid of.)

「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是詩人的核心信念,它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力及成事力的宣告。神的話語是創造存在的基礎,我們亦必須本乎神的話來重估自己的行為與責任。

我們若以信心根據神的話來評估現今看似不可一世的政權,我們就能看出他們的真面目,真正的政權不是坦克與大炮能代表的,不是執政掌權者的權勢,基督的權柄是在安穩中大有威嚴的能力,像那位坐在天上的耶和華,在安靜中的大能力,不勞而獲,不怒而威,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力量。反觀地上的政權與一些極權國家,想要用幼稚的謊言來欺騙百姓,又如一些軍事強國,以武力兵權,掌管列國。

歷史上像羅馬的政權,文化大革命中的極權等等,沒有信仰的人以為依附這種政權就是聰明人,我們卻要堅持,以神的道、神的話來定行為才是智慧人。

堅持神的話來生活是什麼的意思呢?就是以神的道來作處事為人的信念,這信念能使我們堅毅不屈(qū 區),勇往直前,與成事的神配合,與超乎政治集團的神配合,信仰發出的力量,首先是改變自己,將信念化作行動,這信念不僅是一種心理作用,只能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不能改變真實的情況,而是相信神必得勝所產生的生活影響。

你今天依靠什麼來生活?面對各種政權與勢力,你如何面對黑暗敵擋神的力量?

教會歷史述說的是同一個故事,都是因着信念相信神,而勝過世上一切的政權,文化革命的時候,政府關了所有的教會,把一些傳道與信徒關起來,把信仰形容為鴉片,可以基督徒卻沒有從此消失,反而因此增長十倍,我們跟他們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地方不是我們生命的質素,不是我們所領受的恩賜有別,而是我們今天對神的信念,是否真實地實行出來,所以信念或者說我們對神的忠貞(真 zhēn),不是放在心中,而是化成行動。

愈黑暗的日子,愈要發光,福音愈受反對,愈要傳揚福音,讓福音發光,在後現代主義,世俗主義,自由文化之中,傳揚福音,產生生命的光。

明年一月三十日開始,我們會有八次的好消息網上座談會,請你為這福音的工作禱告,邀請未信主的親友參加,在疫情之中,在大選之後,人心惶惶的時候,以信心與實際的行動表明對基督的忠貞,愈黑暗,愈要傳揚福音,讓福音發光。

相信神而不是迷信車馬,持定神的權柄高於人的勢力集團,並且把這些信念化成行動的指引,讓自己的視力與精力均集中在同一目標上,存畏懼去事奉神,使你不可能失敗下去的。

第二個我們信念的根據,神的時間


第五節,「那時」亦可譯作「在適當的時候」。他要在憤怒中責備他們說話,在祂燃燒中驚嚇(夏 Xià)他們。

神的介入,在烈怒中責備他們,人非常驚恐,神所揀選和膏立的常會受人懷疑、否定,甚至是圍攻,受艱難的時候我們難免向神質問:到底黑夜還有多長?為什麼你不介入伸張正義?可是我們忘記了,神工作的時候時間表不是由人來定規,甚至不容人來更改,他知道什麼是適當的時候。

「那時」是一個分水嶺,一個轉捩(列 Liè)點,神要介入人類的歷史,這並不是傳道者口中說說而已,乃是神的計劃,在適合的時間介入和工作,他的介入是決定性的,他的工作是會改變現況的,神要在怒中責備他們。

我們常忽略一個重點,當我們敢於堅持昨日的信念,就有勇氣面對今日的困難,神不會讓惡勢力破壞祂的作為,搞壞祂的計劃,基督的誔生,在時候滿足,道成肉身就是最具體的說明。

當我們肯定神必介入,今天持守信念的就不會孤單難耐,無言以對,至終我們的信念是稱耶和華為主。我們掛慮什麼呢?或許有人說:我的問題如此緊迫真實,神將會介入幫忙嗎?



第六節有一個很特別的結構,是雙重保證:我已經立我的君王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他一直知道我們小信,故不斷對我們保證,只希望我們相信他是不會誤事,必定會介入,只不過不由我們定方法與預時間。

當社會不穩定,人心惶惶之際,人最容易受影響,神要我們安靜觀看,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不是人叫我又叫,人醉我又醉,忙忙亂亂的瞎忙亂轉,乃是要安靜,觀看神的作為,外邊越亂越需如此,這樣才能至終看到那個坐在天上的王,和聽到祂的發聲,那時,在最適合的時間,神必定出手。

當我為到發生這許多事情,心很煩、很亂,這麽多的問題,怎麼辦?我需要的,正是要相信基督作王的權柄永遠堅立,我要聽神的話,以神的話來行動,我要觀看神的作為,相信祂在最適合的時間,祂必成就祂所說的話。


三、我們當以嘴親子畏懼敬拜,10-12

10-12,我們應該三種回應:

1. 要有智慧、要受教導,地上的君王,有權有勢的人要省悟,10



第10節,這是詩人的最後通牒,人最聰明的做法是臨崖勒馬(Lín yá lè 樂 mǎ),省悟和受管教,今天我們是要教導別人利用信神的信念來事奉神服侍人,特別那一些在位掌權的人。

勸勉人要省悟,因為神的怒氣快要發作,因此趁着還有機會,歸順神,服在基督的權柄之下,成為信心的群體。對有權勢的人說:要存畏懼的心事奉神,因為人有權有勢,就會目空一切,轉眼間就失去一切回轉機會,只好面對神的審判。

2. 我們要在畏懼中敬拜、要在戰兢(jīng 京)中喜樂,11



第11節,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敬拜是事奉的意思,又當存戰兢而快樂。

要在畏懼(Fear)中事奉神
要在戰兢(trembling)中喜樂

事奉神是會帶來喜樂的,但人容易在喜樂中慢慢就變放恣了,失去畏懼的心,故詩人勸勉人要戰兢而快樂,這是一種警醒地生活、事奉,及享受的態度。戰兢是因為看見了真能力而產生的敬拜,把這種信仰的洞察力化成改變生命的力量,叫生命由繁瑣而變得有價值,由無所謂變得有方定向,衝破無聊,開花結果,榮神益人,從沮喪到飛揚。

因為我們的神是美善的神,Good good God. 又是大能聖潔可怕的神。

3. 當以嘴親子,歸順耶和華!免得祂發怒,12a


「當以嘴親子」是全篇詩篇的高潮的吩咐,這是一個希伯來的用語(Hebraic expression),希伯來人的風俗親嘴是表示恭敬順從(撒上 10:1),是表示崇拜(王上19:18),又是表示親愛友好的心情(路 7:38),願意歸順、降服、忠誠的意思,中古時候直到今天的教王都有以嘴親君王的權力圖章戒指(signet ring)的習俗,表示忠心忠誠於王的權柄。

詩人信仰的反思:凡敬畏神的,神都要把他高升,因此他勸人存畏懼事奉神,又當以嘴親子,原來人不應該只是從表象來解釋自己的遭遇與經驗,不是從列國結盟而造成的勢力集團而獲勝,而是與歷史之主配合才能獲得勝利。

在越來越世俗的文化環境中,我們很多信徒都被世界同化了,與一生從沒信仰的人根本沒有分別,他們的價值體系找不到信仰的蹤影,像世人一樣,以廣告代替真理,而價格代替價值,你若仔細觀察他一天到晚忙的是什麼?談話的內容是什麼?相信的是什麼?怎樣使用他的金錢與假期?你可能發現他跟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完全沒有分別的。你若在看他在人生重要的關口上,如何作出決定,例如選擇職業、伴侶,或決定要不要做這個決定,很可能也看不到任何信仰的痕跡,我們這一代基督徒,實在已經給世界俘虜了,徹底地失敗。

一個讓信仰信念來發言及定位的人,該是怎麼樣的呢?他是個不斷實踐耶穌天國原則的人,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處事為人與神同步,這樣的人絕非消極地等候天國,乃是積極地與他配合,到天國降臨之日,他就要大得榮耀。

堅持神的原則過於自己的利益,堅持他的事工重要過自己或兒女的前途,沒有一樣真實的好處是在他的國度之外,「我的好處不在祢之上」(詩 16),只要他的國得以高舉,得以充滿天下,這才真正有樂土可以安居,因此他不把聯合國安居樂業的條件代替了他的國和他的義,反而一生投身在與建立他的國和高舉他的義,哪怕這樣會招來損失,他最終會看到放下天國原則來生活不是大贏家。

這個勸告對我們亦有意義:事奉久了,我們容易失去對神應有的畏懼,變得天不怕,地不怕,下一步就會惡向膽邊生。但另一方面我們亦要小心,對神畏懼沒有快樂是折磨,有快樂而無畏懼則是放恣,故懷着畏懼與快樂面對神,是合神心意的生活與事奉的態度。

不悔改有什麼危險?神要刑罰他的仇敵實在是太容易了,無論這仇敵在人看來是多強大,他們都要與法老王一樣,消失得沒影沒踪。我們都知道在教會初期羅馬皇帝及官長視他們的帝國是永恆的,因此是無懼意地殘害神的教會。有歷史學家為三十個伸手害教會的皇帝官長做過研究,看他們的下場:

一個年輕就瘋狂
一個為兒子所殺
一個盲(忙 máng)了,令一個眼睛被挖出來
一個浸死
一個被勒死
一個被掳,後被殘殺
一個不明不白遭橫禍而死
一覺得怪病,通屋惡臭
兩個自殺
另一個自殺不成,要叫旁人助他去死
五個被暗殺
另五個身受酷刑才被處決
八個戰死沙場
另一個得怪病而死

簡而言之,沒有一個好下場,今天我們有機會以嘴親子,存畏懼來事奉,又存戰兢而快樂,就讓我們誠心歸向祂,立志事奉祂。這基督在聖誕已經來到世上。



詩人的結語是: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當每一個人都以嘴親子,他們合起來變成了投靠他的群體,這樣的群體是有福的,這是詩篇第二篇說的兩條人生路,詩篇第一篇是以個人為對象,第二篇是以群體為對象,成為投靠他的群體。

結論

在事工上感到無力,在世界上感到失望,黑夜仍然一樣黑,當牧羊人從耶穌誕生的馬槽回到了野地羊群當中,黑夜仍然的黑,希律王的刀要屠殺伯利恒的嬰孩,基督要逃難到埃及,羅馬邪惡的政權仍然稱霸天下,社會上同性戀肆虐、道德淪亡、種族歧視、男女不平等、教會受到迫害,並不比現在的社會好,甚至更黑暗,耶穌出生,好像沒有改變什麼,這只是表象!在這黑暗的世代,神的國卻是堅立到永遠,這是信念,是神的諭旨,教會的歷史中,愈黑暗的時候,神的光愈明亮,要照亮在黑暗裡的人,凡就光的必得著光,教會是神在地上的見証,我們若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得基督是從神而來,這是福音的見証,在這撕裂的社會,我們愈要相愛相重,使福音的真光顯在人前。

努力傳揚福音,一月三十日開始福音座談,邀請人參加,同心合意,讓福音的真光亮這黑暗的世代,以嘴親子,你願意嗎?

討論問題

1.  權勢集團(the powerful)與信仰的群體(the faithful)有何差異?你倚靠的是那一邊?為什麼信心比表象在這黑暗的日子中更為重要?
2. 神的諭旨是什麼?在天上的王之旨意是什麼?我們今天如何按神的旨意而行而不是靠地上的權勢而活?
3. 我們憂心因為我們沒有看到神出手,驅走黑暗,改變現況危機,神卻不按人的意思介入,「那時」(神認為適合介入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我們如何投靠神?相信神不誤事,祂的國必成就?
4. 請分享「在畏懼中事奉神,在戰兢中喜樂」對你的意義。
5. 「當以嘴親子」是什麼意思?根據詩篇第二篇,今天我們「當以嘴親子」該有什麼的表現?試舉例說明之。



經文分析

 

交錯配列法


A     爭鬧,1-3

B      外邦,4-6

B'     萬民,7-9

A'    謀算,10-12

 

 

分段

一、虛妄及反叛,1-3

二、嗤笑反叛者,4-6

三、受高者的權柄,7-9

四、警告與勸勉,10-12

 

 

詩篇第一篇與第二篇前後首尾相應(inclusio

1:1

Blessed is the man who does not walk in the counsel of the wicked.

不從惡人的計謀(有福了)

「有福了」詩篇第一個字

人生的兩條道路個人篇

2:12

Blessed are those who take refuge in Him.

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有福了」詩篇最後一個字

人生的兩條道路群體篇

 

 

君王詩在《詩篇》的位置

卷一     1-41                詩篇第二篇君王詩                       《詩篇》的引言                            大衛登基為大衛之約的開始

卷二     42-72             詩篇第七十二篇君王詩               卷一與巻二的結尾                       為猶大從大衛而出的王祈求

巻三     73-89             詩篇第八十九篇君王詩               卷三的結尾                                    神棄絕猶大的眾王國亡被擄

巻四     90-106                                                                    

巻五     107-150         詩篇第一百四十四篇君王詩      卷四至巻五的結尾                       彌賽亞的盼望與復興的願景

                                                                                                145-150 哈利路亞詩結束《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