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9, 2013

福音的真義,羅 3:21-26



唯獨基督
羅馬書

林永健牧師
2009.11.01


經文


21                但如今,在律法以外
                                神的義已經顯明出來,
                   有律法和先知為證:

22                就是 神的義
                                            因信耶穌基督
                        加給一切相信的人,
                   並沒有分別。
23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
                                            虧缺了神的榮耀;

24                            如今卻)
蒙神的恩典,
     因基督耶穌的救贖,
       就白白的
稱義

25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
                                1憑著耶穌的血,
              2著人的信,
              3顯明神的義
              4為他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5忍耐的心,
26                            6今時
                                7顯明他的義
                                8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上下文


全書相對平行的結構如下:

A                  1:1-7                               一句的開場白
B                  1:8-17                             福音的總綱
C                  1:18-15:13                    主体的經文
B’                 15:14-16:24                  福音使者的總綱
A’                 16:25-27                        一句的結語祝福

主要的部分C也是ABCDCBA的平行結構。

經文分析


3:21-16短短六節的經文,被稱為「羅馬書中保羅福音的核心」[1],是全書至豐富和最重要的一段,若要明白羅馬書,就必須正確地了解這一段經文。同時,這段經文亦被視為全書最難明的經文之一,尤其是3:24-26,是新約最難解的經文之一[2]

這段經文中兩個重要的字,重複地將這段經文與全書的鑰節1:17連貫起來,它們是:

1.       「神的義」(δικαιοσύνη θεοῦ, righteousness of God):1:173:21222526
2.       「相信」(πίστις, believe):1:173:222526

明白這兩個字的含義,對明白這段極難解的經文大有幫助。

20總結了一18至三20的經文:「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沒有個人能因行律法稱義,所以神需要在律法以外顯明祂的義。


21                但如今,在律法以外
                                神的義已經顯明出來,
                 有律法和先知為證:

22                就是 神的義
                                            因信耶穌基督
                     加給一切相信的人,
                 並沒有分別。


21-22的文法圖解如下:



「但如今」(Νυνὶ δὲ but now),意味著時間性的轉變,在救恩歷史上,因基督的來臨而進入了新紀元,與下一句「律法和先知」成對照。


「律法和先知」
「如今是新的紀元」

「但」是連接詞,將「神的義在律法以外顯明出來」(3:21-26)與1:18-3:20所描寫世人的狀況成為強烈的對比,具有邏輯性的意義:沒有人可以靠行律法稱義,「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顯明出來了。
                                                                                 3:21回到了1:17
1:17
1:18-3:20
3:21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總結:「沒有一個因行律法在神面前稱義」(3:20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

1:173:21的關係如下:

1:17
3:21
「正……顯明出來」(ἀποκαλύπτω, to be revealed)現在時態(present tense),指神的義在福音的宣講中繼續不斷地顯明出來。
「已顯明出來」(φανερόωto be revealed)完成時態(perfect tense),表示神的義一經顯明之後,便直到如今仍是顯明的,與1:17是兩個不同的字,但意義上基本相同(TDNT 9:4)。
主題:神的義(δικαιοσύνη θεοῦ, righteousness of God),
沒有指定的冠詞
福音
律法以外

「神的義」在羅馬書共用了八次:

無冠詞
四次
1:173:53:2122
有冠詞
四次
3:252610:3a10:3b

在這一段佔了一半:四次;兩次無冠詞(righteousness of God),兩次有冠詞(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這詞的解釋備受爭議,共有四種不同可能的解釋:

一.    「神的義」解為神的一種屬性,「神」(θεοῦ是「主詞所有格」(Subjective genitive)的用法。指神公義的品格。
1.       神賞善罰惡的公義(馬丁路德)。
2.       神的義指神對祂所給亞伯拉罕之應許的信實,是按神與其子民立約的關係來解釋。

二.    「神的義」為一種賜予義的地位,「神」(θεοῦ是「作者所有格」(genitive of origin, author, or source)的用法:「從神而來公義的地位」(The righteous status from God),神所賜義的地位。
1.       有釋經者認為,有冠詞的「神的義」是指一樣具體的東西,即神的行為(3:52526),無冠詞表達一個概念。其意思要從文理斷定。
2.       「神的義」與「義」之間其實是有分別的,把「神的義」解為單指神所賜的地位是不夠的。

三.    「神的義」指神拯救的能力或拯救的行動,「神」(θεοῦ是「主詞所有格」(Subjective genitive)的用法:神拯救人的義。
1.       在舊約中,神的義可指祂為了祂子民的緣故而介入戰爭或是拯救他們脫離異邦欺壓的行動。(參詩九十八2
2.       神的義是一種積極而主動的力量,對在需要中的人施行拯救,這種用法似乎在羅馬書非常明顯(Cranfield, 1.97

四.    「神的義」是一種客觀的關係,我們藉信基督而被接進這關係裏。
1.       這關係是因為神本身是公義的,祂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祂在基督裏,把祂的審判化為拯救之義,這義是賜給那些肯接受它的人,把義的地位賜給相信的人。
2.       此解釋包含了第一至第三的意義。

這四類的解釋,說明此詞並不是一個具有固定定義、明確不變的公式。要根據經文的上下文來決定那一個解釋或合併那一些解釋,才最能與所有觀察的事實相符。在3:21,因為保羅是回到一17的主題上,本節和下一節的「神的義」與一17作同樣的解釋。「神的義」不大可能是神公義的屬性,因為不是神的公平使我們得救。若保羅是引用舊約中「神的義」的意思,本節「神的義」最可能指神的拯救行動,這行動同時涉及義的賜予,把義者的地位賜給信耶穌的人。(參馮蔭坤,羅馬書註釋,1:475-6)。

神的義已經顯明,是「在律法以外」發生的,「以外」原文是個副詞(adverb),不是形容詞,所形容的是動詞「已經顯明」,不是形容名詞「神的義」,指出神全新的工作。
                   
舊約
神的義顯明在
律法之中
引出神的忿怒
1:18-3:20
神約
神的義顯明在
律法之外
引出神稱人為義
3:21-26

神的義是神的一種賜予,是在律法之外與人的行為無關,靠守律法得不到的,與人的表現(performance)無關,因為靠行為稱義的方法己經証明無效(1:18-3:20),如今神在律法之外,顯示一種新的稱義方法,是藉著耶穌基督,因信而被稱為義,恢復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這有關救恩的新啟示,神在如今顯明的極救行動,不是與舊約無關,舊約的律法有見證的功能,舊約等待並指向基督的救贖工作。

「為證」(μαρτυρέω, to bear witness to),原文是被動語態的分詞(present passive participle),它的主詞是上一句的「神的義」:舊約聖經是為如今神的拯救作見證。

3:22「就是」(δέbut),連接詞(conjunction),功用是進一步解釋「神的義」。
1.       「因信耶穌基督」:第一個介詞片語(prepositional phrase)形容「神的義」。
基督是信心的對象受詞所有格(Objective Genitive)的用法,「神的」義是「因信耶穌基督」而產生功效的。δέ + 「作者所有格」(genitive)是「藉著」、「通」(through, by means of)的意思。
2.       「加給一切相信的人」:第二個介詞片語(prepositional phrase)形容「神的義」。
重點是表示無論何處,無論何人,只要人相信,神的義就必然對人發生功效。
這兩句片語加起來,成為改革宗的口號之一:「唯獨相信」(faith alone, soia fides)、「唯獨恩典」(grace alone, sola gratia)與「唯獨基督」(Christ alone, solus Christus)。

神的義
唯有
相信耶穌的人
發生功效
任何
有這信心的人

3:22下,「並」(γάρfor),翻作「因為」更好,是解釋為什麼神的義是對「一切相信的人」都發生功效:猶太人與外邦人並沒有分別,為下文建立了橋樑;為什麼沒有分別呢?「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3:23),都是「因著神的恩典……白白的稱義」(3:24)。


23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
                                            虧缺了神的榮耀;

24                            如今卻)
蒙神的恩典,
     因基督耶穌的救贖,
      就白白的
稱義

23-24的文法圖解如下:



3:23「世人」(πάντεςall),「所有的人」(思高),與上一節的「一切」是同一個字,指猶太人和外邦人一樣;位置是在句首,是加強的語氣。

「犯了罪」(ἁμαρτάνωto miss the mark),過去不定時態(aorist tense),主要的釋經者都翻作完成式(WBC, ICC2, NICNT),把每一個人在過去累積的罪行綜合起來(馮蔭坤,488頁);文法上,與「虧 缺」神的榮耀的原文動詞平行,所有的人(1)都犯了罪;(2)都虧缺了神的榮耀;而(2)是(1)的結果。

「虧缺」(ὑστερέωto come short)缺少的意思,是中間語態,有「自知自己缺少」的味道。

「神的榮耀」(τῆς δόξης τοῦ θεοῦ, the glory of God)有濃厚的舊約背景,在羅馬書出現十次之多。這一節有十一個以上不同的解釋,最可能的解釋是所有人因犯罪,在生活上不像神,沒有反映神的榮耀,原文是現在時態,指一種現今的狀況。

因為普世的人都犯了罪,任何道德方面的區別都還不值一提,猶太人與外邦人一樣,正是為了這個緣故,信心的原則是普世有效的,其對比如下:


世人
一切相信的人
行動
都犯了罪
用信心接受
重點
罪的普世性
得救的「唯一」方法:
結果
虧缺了神的榮耀
得以白白地稱義

3:24原文並沒有「如今卻」等字,而是以現在時態的主格分詞(Subjective Participle)「稱義」開始,這分詞是依附於第二十三節的「所有的人」,更進一步解釋「並沒有分別」那句話(3:22),提供了所有人「都犯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的另一面的結果。

(猶太人與外邦人)「都沒有分別」(3:22)的兩種結果是:
1.       所有的人都犯了罪,虧 缺了神的榮耀(3:23
2.       所有的人都因著信,都可以白白的稱義(3:24

「稱義」(δικαιόωto be justified, to be put right),因為是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翻為「得稱為義」(呂振中譯本)更為清楚,意即被神宣告為義,在神面前有義者的地位,與神有一正當及和好的關係,被神悅納,不單是罪得赦免。更得以享受神的恩寵並與神相交,可被視為一個新的創造(參林後五17-21)。保羅不只一次表明,信徒的稱義是已發生的事(五19;林前六11),原文的現在時態,並不代表信徒重複不斷被稱為義,而是表明信徒得稱為義的常規是不變的:「因著神的恩典 + 藉著耶穌裏的救贖 = 白白的稱為義」(新譯本)。

本節更為「神的義(3:21)一詞提供了較精確的定義:「神的義」是藉信耶穌基督而發生功效的「神的義」,這「神的義」現在顯為神稱相信基督的人為義之行動,重點是神拯救的行動上。

「白白地」(δωρεάν, freely)是副詞(adverb),形容「得稱為義」的動作;因著祂的「恩典」(χάριςGrace),前者加強了後者的意思:稱義的行動是完全發自神自主的的恩典,是完全不依靠從人而來任何的貢獻。是「這義是在律法以外顯明」的進一步解釋。

「得稱為義」的動作是「藉著」(διά, through)在基督耶穌裏的救贖而成的。「救贖」(ἀπολύτρωσιςredemption, liberation),這詞原指付出贖金使奴隸或戰俘獲得自由,在舊約,神救贖以色列脫離埃及的奴役,及救贖以色列從被擄歸回,而基督的救贖更是付上極昂貴的代價,為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救贖是「在基督耶穌裏」的,這是保羅喜用的一個詞語。在羅馬書中出現八次(3:246:116:238:128:3915:1716:3);「在基督裏」(in Christ)五次(9:112:516:7910)。這裏的意思是人藉著相信耶穌而被納入祂的裏面,成為祂身體上的肢體,他們就得蒙救贖,並且繼續享受這救贖,這救贖是與稱義相連:救贖是稱義的媒介(8:2through,藉著),稱義是藉著這救贖而發生的。

這兩子句並列,同時形容「稱義」:
1.       因著神的「恩典」稱義(freely by His grace)。
2.       藉著在基督耶穌裏的「救贖」稱義(through the redemption of Christ Jesus)。


25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
                                1憑著耶穌的血,
            2著人的信,
            3顯明神的義
            4為他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5忍耐的心,
26                            6今時
                                7顯明他的義
                                8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25-26的文法圖解如下:



3:25-26在原文是一個關係子句,前述詞是上一節末的「基督耶穌」,祂是神設立作挽回祭(whom God set forth as a propitiation ),隨後是一連串八個介詞片語(propositional phrases),是解釋神如何藉基督作成救贖。

「設立」(προτίθημι, to set forth, to display publicly),公開展示的意思,上下文已多少次使用「已經顯明」(3:21),「要顯明」(3:25)與「好在今時顯明」(3:26)這些有公開意味的字眼;神在人的面前公開地展示基督為挽回祭。

「挽回祭」(ἱλαστήριον, expiation, propitiation)的另一譯法是「贖罪祭」,此字的意思備受爭議。
1.       把原文這個字視為中性受格的名詞(neuter, accusative noun),是最自然的看法。
2.       這字包含第一層的意思是「除罪法」(呂振中譯本),耶穌是神展示「止息神怒之法」。
3.       這詞在七十士譯本最常見的意思是「施恩座」,任何猶太或外邦基督徒,若熟悉七十士譯本,都會想起利未記十六章的施恩座,保羅可能暗示耶穌以自己的血為祭,祂就是新約的「施恩座」是神與罪人相會,便神息怒的地方。
4.       綜合以上兩層的意義,這詞的意思是「除罪之法」或「使神息怒之法」,有釋經家用「補贖」之法的字眼來將兩個意思包括在內,這詞同時暗指耶穌成了舊約施座所預表的救贖。

八個形容「神公開地展示耶穌為補贖之法」的介詞片語如下:
一.    「藉著人的信」
原文只是「藉著信」(διὰ πίστεως, through faith),中文翻譯為「人的信」是合宜的,保羅的意思不是:神是藉著人的信而展示基督為挽回祭,而是「神展示基督為挽回祭,這挽回祭是藉著人的信而生效的,這話同時有負面的含義,即是除了藉著信心,沒有其他方法可使人得這挽回祭的益處。

二.    「憑著耶穌的血」
原文是「憑著他的血」(ἐν τῷ αὐτοῦ αἵματι, in or by his blood),「他」自然是指耶穌,「他的」是用加強語氣,強調挽回祭是基督「自己的血」(思高),以「他的血」指基督的死,更有作流血贖罪祭的含義。

三.    「要顯明神的義」(εἰς ἔνδειξιν τῆς δικαιοσύνης αὐτοῦ, for a demonstration of His righteousness
「要」(εἰς, for )引出「神展示基督作補贖之法」的目的(purpose clause):是要「演示」(demonstrate)與「證明」(prove)神的義。「神的義」在這處指神公義的屬性。

四.    「因為他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διὰ τὴν πάρεσιν τῶν προγεγονότων ἁμαρτημάτων, because of the passing over the previously committed sins
「因為」(διὰ + accusative objectthrough, because of)引出因果的關係,因為神寬恕人先時所犯的罪,所以神必須展示或證明祂公義的屬性(3:25)。「寬容」(πάρεσις, passing over)或「放過」的意思,指神不懲罰或延遲審判先前所犯的罪。「先前所犯」(προγίνομαι, previously committed),完成式分詞(perfect participle),與下一節「今時」顯明祂的義相對比,指基督之前的人所犯的罪,在應用上也可以指人在歸主前所犯的罪,神沒有執行懲罰。

五.    「用忍耐的心」
直譯為「在神的寬容裏」(ἐν τῇ ἀνοχῇ τοῦ θεοῦ, in the forbearance of God),神寬容基督之前的人的罪,是由於祂的忍耐,約束自己不降刑罰,不施行神的忿怒,這是神屬性的一部份。

六.    「好……顯明祂的義」(πρὸς τὴν ἔνδειξιν τῆς δικαιοσύνης αὐτοῦ,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his righteousness
「好」(πρὸς + accusative objectivefor)與第三句同是「神展示基督的補贖之法」的目的,強調的是這挽回祭如何使神的公義本性,在祂現今稱罪人為義的行動中保持完整。而第三句的焦點在這挽回祭如何使神的義不受祂以往不懲罰人的罪所損。

七.    「在今時」(ἐν τῷ νῦν καιρῷ, in the now time
「在」(ἐν + dative objectin)今時,指基督死而復活和祂的再來之間這段時間。



神在寬容裏不完全地懲罪人的罪                                 今時                    最後神施行審判

八.    「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εἰς τὸ εἶναι αὐτὸν δίκαιον καὶ δικαιοῦντα τὸν ἐκ πίστεως Ἰησοῦ, for him to be just and justifying the (one) of faith in Jesus
「使」(εἰς, for)指出神顯明祂的義、即是神展示耶穌為挽回祭的至終目的:是要「使他自己為義」(for him to be just),原文沒有使「人知道」,「也」(καὶ, and)有副詞的功用:神顯明自己的公義的目的,是使祂自己為義,「即使」在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的時候,祂仍是公義的。

最後一17與三21-26的總結比較如下:

17
21-26
經文: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經文:
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神的義」預告
「神的義」圓滿的說明
「神的義」指神的拯救行動,這行動同時涉及義的賜予,給那些相信的人。
「神的義」是神使人稱義的行動,在這行動中,神把義者的地位賜給一切相信耶穌的人。
「信」指相信,接受和順從福音。
「信」明確地定義為信耶穌基督。
「神的義」是本著信的原則顯明。
說明神的義與律法、恩典和救贖的關係,強調信心是稱義的方法。
信心的功效是普世性的。
信心的功效是普世性的。

現代意義

 


1517年十月三十一日,三十三歲的馬丁路德將他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釘在維騰貝格宮殿教堂(the Castle Church in Wittenberg)的大門上;這九十五條論綱是用拉丁文寫成,用剛剛發明不久的印刷機印發,內容是關於「一個人的罪怎樣才得赦免?」





當時羅馬教會在賣一種由教庭印發的准許証:「贖罪卷」(Indulgence),拉丁文即是「許可證」(permits)的意思,換句話說教皇在賣「犯罪的許可證」,買的人化一點錢,他的罪就可得赦免。



天主教認為教皇有赦罪的權柄,是根據馬太福音十六18-19而來,耶穌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天主教會認為彼得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任教皇,他將這天國的鑰匙傳下來給歷代的教皇,因此教皇擁有赦罪的權柄。罪人若要罪得赦免,被稱為義,必定需要根據教皇所定下的方法:1)懺悔contrition)、2)告解(confession)與3)補償(atonement);而補償的方法有很多,做好事、扶貧、禁慾、念經、事奉等。若有生之年補償不足,死後則要進入「煉獄」(purgatory),繼續還清罪債,才可以進天堂。十三世紀的時候,教皇為了鼓勵人參加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他應許所有參加的人,罪得赦免,直升天堂。1510年教皇朱利仁二世(Julius II)發行一大批的贖罪卷,應許買贖罪卷的人,他們的罪得赦免,甚至他們在煉獄的親人也可以因此得赦免,升往天堂,教會因此收入一大筆的金錢,建成了著名的聖彼得教堂,以後更將禧年從五十年改為二十五年,以便更多的禧年可以多賣一些贖罪卷。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的論綱正是釘對教會這個問題,罪人如何能得赦免?是否靠好行為?是否靠金錢?馬丁路德開始的改革運動有三句主要的口號:「唯獨恩典」、「唯獨相信」與「唯獨基督」。


這三個信念是從羅馬書三21-26而來,這一段的經文被稱為聖經中最重要經文,是福音的總綱,也是整本羅馬書的中心(The heart of Roman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Gospel)。它的分段可以用改革運動這三句口號來表達:

1          唯獨恩典,三21
2          唯獨相信,三22-23
3          唯獨基督,三24-26


一.    唯獨恩典,三21











人得神稱為義,不是靠行為,在一切遵守律法的行為以外發生的。與中國文化中靠己的修身法: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剛好相反。更是現代人「拼搏打天下」的自我經營的觀念背道而馳。羅馬書一18至三20說明沒有人行為、拼搏而稱義,「所有的人」都犯了罪,沒法反映神創造人原本的目的與榮耀,靠行為,人是沒法得神稱為義。

靠行為稱義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知道罪的等價是什麼,發一次的脾氣的等價是多少?要做多少善行才能補償?姦淫的罪要多少錢才能免罪?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行?佛教說三世因緣的因果是如何計算?慈濟的修橋舖路能減輕人多少的罪行?人的善行在神的面前如爛的衣服!羅馬書說:沒有人靠行律法可以稱義,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都徧行己路,離棄真神。

神的義在律法之外已經顯明出來,靠行律法不是可行的方法,只有神公義的救法:在耶穌裡的救贖,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唯獨恩典!


二.    唯獨相信,三22-23


人得神稱為義是恢復與神的關係,是完全藉相信耶穌,這「信」在本段精確地定義為信耶穌基督,信心是稱義的原則,其功效是普世性的;就稱義而論,這信心只是個領受的器官,絕不是使人得稱為義的原因,但是作為稱義的媒介,信心是絕不可少的,人藉著信耶穌的方法,得稱為義完全是神的恩典,是白白的。
所有的人(世人)都犯了罪,猶太人與外邦人沒有分別、道德之士與罪大惡極的人沒有分別;同樣所有(一切)相信的人,都因在耶穌基督裡的補贖而被稱為義,猶太人與外邦人沒有分別、道德之士與罪大惡極的人沒有分別、好人與壞人沒有分別。「神的義」對一信耶穌基督的人都發生了功效,這是信心功效的普世性。「信耶穌基督」這一句話同時有負面性的含義,即是除了藉著信心,沒有其他方法可使人得這挽回祭的益處,這是「唯獨相信」的意思。


三.    唯獨基督,三24-26





人得神稱為義是藉著基督耶穌所作成並在基督裏的「補贖」而來,基督的補贖是稱義的客觀基礎,是稱義實質上的原因,一切相信的人都「納入基督之內」,將基督補贖的犧牲應用在自己的身上,把基督的血看為是自己獻上的,有分於這獻祭所成就是救贖,並且得稱為義。

福音的中心是耶穌基督,我們得稱為義,能與神和好,是藉著耶穌,祂是我們信仰的中心,在基督裡我們得平安,在基督裡,我們得醫治;他是我們的主、我們的王,萬物為他而造、藉他而造、由他而造。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人,才能有真正的平安。




小組討論


一、 請為羅馬書第一大段:一18至三20作一總結。
二、 為什麼三20說沒有人可以靠行律法稱義?
三、 神的義在這段經文出現四次,這詞對你有什麼意義?請說明。
四、 罪人得赦免的方法是什麼?
五、 「信」耶穌基督是什麼意思?怎樣才知道我是信耶穌?
六、 信耶穌,罪才能得赦免,為什麼好人與壞人並沒有分別?
七、 唯獨基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基督教的信仰是以基督為中心?今日信徒如何才能過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


[1] Cranfield, 1.199
[2] 溤蔭坤,羅馬書註釋,1:473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是我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在福遍教會講的羅馬書系列其中一篇的講章,我把預備時研經的筆記整理了一下,放在經文分析之下,講章部分是放在現代意義。

2. 四年後,我預備再講一次羅馬書三章廿一至廿六節,這一次我希望不以改革時代的背景來講,更希望針對現代的思想與問題來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