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 2021

像家的教會,《教會系列三》約 15:12-17

像家的教會
《教會系列三》
約翰福音十五章十二節至十七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0.01.19
粵語堂





引言



羅倫斯是一位年輕人,他在大學的時候,就讀一間基督教大學,但自從大學第二年開始,他越來越感覺到每週去教會沒有什麼意義,他慢慢地遠離,直到最後,他就停止主日參加教會,羅倫斯以前的基督徒群體,因為都去了不同的地方,而慢慢地消失,使他獨自一個人,在這裏讀書。

之後的幾年之中,羅倫斯偶然會去教會,通常他都坐在最後的一行,對崇拜每一件事,都帶著批評的眼光,心中對各樣事情,都有很多不滿,直到他訂婚之後,他的未婚妻,最初是在教會裏認識的,這是他們二人共通覺得有需要再次回到教會,他們從朋友的口中,知道這個附近的一間教會,他們帶著懷疑的心,來到這一間神的教會,這教會沒有自己的建築,坐的是摺椅,羅倫斯與未婚妻卻完全感覺不同,他們被這屬靈的群體教會所吸引,下週再出席,慢慢就成為固定的會員,不是因為教會中的講道或教導,也不是因為教會的建築與崇拜唱詩的風格,而是教會中分享共同的生活,讓他們深深被吸引,再問到他們,這種被愛與愛的感覺是從哪裏來的?他們提到在崇拜之後,像一位老年的姊妹,坐著輪椅,主動與他們交談,告訴他們奉獻箱的地方,又或者是一個紅頭髮十歲的小孩,在聖餐的時候拿了一塊特別大的聖餐餅來吃,或者是他們的禱告會,分享代禱的事項,並不只是皮毛的代禱事項,而是真誠打開自己,從小孩、青年人到成年人,都這樣真誠,對羅倫斯與他的未婚妻,這種相愛溫暖的生活吸引他們成為這群體的一份子,教會的崇拜並不完美,但他們更深地參與了這群體的生活,是因為教會像一個家,他們產生了歸屬感。


這是真實的故事,從這一本書 growing young ,調查年輕的一代,參與教會的真實故事,什麼是教會?教會不是建築物,雖然我們需要聚會的地方,教會不是一間餐館,吃了就走,雖然我們有午餐服侍,教會不是一間學校,考試合格之後,拿了學位,就永遠不再回去的地方,雖然教會有各樣裝備課程,不是一間戲院,來看看別人演戲,看表演,教會是家,是愛與溫暖的群體。


當我們要用什麼字來形容家這個家的觀念的時候,我們會想到以下的字,家是真誠的,不需要裝假,不需要隠藏,家是接納的地方,不被論斷,不被批評,不被排斥,家是充滿關懷,熱情好客,這是家,家有歸屬感,教會是家的教會


溫暖的教會是吸引年輕人,留下教會的主要因素,從青少年新的一代深入的關係,讓他們能夠認識真理,首先是關係,然後是生命的改變,首先是有歸屬感,然後才是交易,當我們提到教會是否有歸屬感,我們都認為這是牧師的責任,牧師要使會友對教會有歸屬感,但研究報告卻不是這樣,教會將家的歸屬感,不是因為牧者,也不是因為各樣的節目,甚至小組就可以建立像家的教會,所以我們需要節目為平台,需要好的牧者為養關懷,但最重要的是教會的節目是否讓我們能夠建立深入的關係,溫馨的關係,讓人經歷到神就在我們當中,這是我的家,我得到肯定,受到鼓勵,有人關心我,向我問責,我留下來,是因為這是像家有愛的教會。

我們曾經在教會中的大學生群體調查他們留下的原因,他們說:

我因為家人而來,卻因為朋友而留下
我留下來是因為阿姨、叔叔和導師陪伴著我
因為我要服侍年青人,投資在他們身上


我因為屬靈的群體而留下來, 這是我知道如何追求神的唯一途徑
我留下來是因為我所在的群體:我同年的朋友、哥哥和姐姐、以及比我年輕人的人
我留下來是為了服侍



Is this need uniquely next generation? How about doctrine? How about church's mission? How about mission and evangelism? How about the music? How about the children's program? 

溫馨的教會,愛的家,是基督徒屬靈的群體指標,這是直接從耶穌而來的吩咐,在他上十字架之前的晚上,他與門徒最後的一段臨別贈言,記載在約翰福音13章至17章:



12 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3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14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15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16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17 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

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命令重複了兩次,第十二節與第17節,一頭一尾,互相呼應,這是耶穌臨別贈言最重要的命令,重複13章34至35節耶穌說,我賜給你們新的命令,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

新的命令並不是指從來沒有過的命令,舊約常吩咐他的子民,要愛人如己,現在耶穌將這愛的命令提升一個新的層次,將愛人如己提升為愛人如同耶穌愛我們一樣新的標準,新的層次,彼此相愛,耶穌臨別贈言之後,就上十字架,因為他愛世人甚至將自己的性命也犧牲了,人為朋友捨命,沒有比這個更大的,耶穌愛我們,成為我們彼此相愛的新標準,最後晚餐的時候,第十三章,耶穌說,我愛他們,就愛他們到底,就起來脫去外衣,束上腰,拿盆子與水,為門徒洗腳,並吩咐門徒,我為你們洗腳,你們也要彼此洗腳,耶穌的愛,成為我們彼此相愛新的標準,我們也應當如此彼此相愛,這是耶穌的吩咐。


耶穌說,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彼此相愛是信徒的標記(the mark of the Christian),是我們的商標,我們的身份,世人不一樣,與屬世的群體並不相同,最大的分別是基督的群體神的教會是彼此相愛的群體,注意這段經文都是用眾數,你們,你們不是給個人的命令,是群體性的吩咐,Gordon Fee, Paul, the Spirit, and the People of God, p. 58 說:神不僅拯救個人,神更為我們在天堂的生活做準備。 他正在創造一個祂可以在我們中間生活的群體,讓我們的生活重現上帝的生活和品格。



真假的信徒可以從這信徒的標誌分別出來,我們要彼此相愛,眾人就認得我們是基督的門徒。

上文15章一至10節,是耶穌說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我是真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你若常在我裏面,就必多結果子,你若遵行我的吩咐,就常在我的愛中。



12節至17節,解釋這比喻的意思,是倒影平排的結構,我們如何在基督裏面多結果子,如何在基督的愛中,像枝子與葡萄樹連結,就是要遵行耶穌的吩咐:彼此相愛。


這是耶穌的吩咐,原文強調是耶穌的命令,不止是一個事實,是一個命令,不是建議,是一個命令,若我們遵守這命令,眾人就因此認得我們是耶穌門徒,這是真實的吩咐,並不是建議,就像今天醫生給我們的吩咐,不單只是建議,是性命攸關的吩咐,你是否遵守這命令,或只是將愛弟兄姊妹成為耶穌的一個建議,喜歡的時候,可行的時候,就去做,不可行或不願意的時候,就隨便,不需要去遵守,經文強調的,不單只是文法的命令語氣,耶穌更是直接指出,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


今天教會是否彼此相愛,我們聽見最大的投訴或埋怨是新來的人,認為教會分黨,分派,甚為嚴重,讓新的人沒法進入教會的大家庭,我們喜歡跟我們認識的來往,相熟的交談,跟同年同背景同語言的人做朋友,教會中長大的下一代,彼此認識,新來的人是常感覺到難以打入他們的群體,這是我最常聽見的困難,教會若是家,家中溫暖是彼此相愛結果與表現。

耶穌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若我們彼此相愛,有三個結果:




第一、十四節,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是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讓我們彼此相愛,我們與神的關係是朋友的關係,朋友之道,朋友的想法動機與原因,僕人是聽從主人的命令,並不一定知道主人的想法與心意,這裏描寫的,是與神親密的朋友關係,像亞伯拉罕與神一樣,神稱他為朋友,這種關係是令人羨慕,與神親密的關係是教會遵行神的吩咐,彼此相愛的時候的表現。


第二、十六節,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多結果子是彼此相愛的第二個結果,這裏用的詞語,揀選,分派去做,與大使命的詞語相同,這裏結果子,相信是指令人歸主,吸引人來,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今天有非基督徒來到教會中,他們看見的是信徒彼此相愛的生活,他們就因此認識神,這是信徒最大的見證,相反若信徒不彼此相愛,相咬相,爭結果是失去見證,非基督徒會因此而遠離神,彼此相愛是基督徒的見證,是最吸引人認識神的見證。



第三個結果是禱告蒙應允,十六節,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禱告的生活是彰顯我們與神親密的關係,或說是在基督的愛裏的生活,禱告蒙應允彼此相愛,遵行主的吩咐的一個結果,今天你的禱告生活如何結果,如何與你是否相愛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如何彼此相愛?耶穌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耶穌愛我們的標準是高的,以下是幾個我們像耶穌一樣愛我們,讓我們彼此相愛的實際建議:

1. 愛是有行動的,是可觀察到的,是看得見的,耶穌為我們捨命,犧牲的愛,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所看見,是昂貴的,是可以看見的行動,今天我們在教會中,像一個家,是要有行動去建立關係,彰顯彼此相愛的生活。

年輕的一代他們感覺愛的方法,是我們的行動,以下是他們對我們的一些建議,他們需要我們用行動去接納他們,聆聽他們,陪伴他們,與他們同行。


許多成年人不願意擴大視野,也不想學習另一面的想法
當我們向青年人開放時,回應就是一個「說教:解決的方法」,根本沒有聽我們的想法
老年人看不起年輕人,我們被視為「令人失望的一代」
你們沒有提出好的問題來推動我們,而是得到了審判
坦誠真實:總體而言,年長的領導者不會談論自己的挫敗,卻希望年輕人坦誠
年輕人需要知道自己被愛,老年人可以給更多



換句說話,是同理心,愛是同理心,明白接納別人,在愛中彼此建立。


2. 第二、彼此相愛實際的行動,建立跨代的關係,作為信仰傳承的榜樣,耶穌12歲的時候,路加福音第二章記載,他與父母與許多人首次到聖殿守節敬拜神,們可以想像他們是一群人,一同出發,一同回來,孩子們彼此相熟,跨代的關係,在回家的路上走了一半,才發現耶穌沒有跟著來,他們找到耶穌在聖殿裏,12歲的一個孩子與年長的拉比對話,交談,這些顯示這種群體性中的生活,充滿著跨代的關係,我們可以學習,教會是神的家,家的感覺是跨代,甚至跨語言,這些關係可以在教會中許多的平台中建立,像教會的退修會,一同事奉的服務,短宣,每年我們兩次的聯合崇拜,建立跨代親密的關係,每個月聯合的祈禱會,這些平台都鼓勵我們建立家的感覺,讓我們可以彼此相愛。

3. 第三、彼此相愛需要堅持,不輕易放棄,努力不倦,愛人是需要付代價,需要堅持,教會才像家

4. 第四、愛人像基督愛我們一樣,不祈求對等的回報,並不是一種交易,而是不斷的付出,沒有對等回報的期望,這是愛的群體必須具有的條件 。


結論




討論問題

1.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