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9, 2023

享受虛空美好的人生,《傳道書系列七》傳 9:1-12

 享受虛空美好的人生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九章一節至十二節
《傳道書系列七》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10.29
粵語堂



引言


今天許多人在生活中少有喜樂,有許多不開心的人,面長長,時常是一張黑黑的臭臉,而且咬緊牙根,手抓住拳頭,好像想打人一樣,一副好不願意看見你的樣子。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人生中實在有許多的事情令人不開心,不如意的事,使我們沒法喜樂。要常常喜樂,享受神恩,談何容易?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破碎的世界, 罪的惡果使人無法歡歡喜喜地生活,不論是別人的錯,或者是我們的錯,罪惡帶來一個顛三倒四痛苦難以開心的人生。

一個年青人來見我,他說,他從初中開始,就發現自己對同性的人有性衝動,他並不知道這種對同性的性衝動是怎麼發生的,他認為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他的選擇,為什麼神這樣造我?這種衝動我無法改變,就如你沒法改變你對異性的性衝動一樣,他非常痛苦。

在美國人口中,估計有7至10%的人,是有這樣同性戀的衝動,有些是環境造成的,後天造成的,但有些人正如這位年青人一樣,在正常健康的基督教家庭長大,不是他選擇這種性的衝動,卻帶給他許多的痛苦。

我說:聖經沒有提到性衝動,只有說,同性戀的性行為是神不喜悅的事,是犯罪的行為,同性戀的行為,卻是人可以選擇的。我並不知道同性的性衝動,是從何而來,但一定不是神美好的創造,神起初做男做女,建立婚姻與性的關係,不是一個男與一個男的關係,同性戀的性衝動,是人犯罪之後的影響,並不是神起初的創造,這種性的衝動令他非常痛苦,做成他與父母很大的衝突,他想離開教會,因為這裡並沒有他的地方。

在這個破碎的世界,令人痛苦不開心的事實在太多,戰爭,死亡,不公平的事,哈馬斯進入以色列的民居中謀殺、挷架無辜的人,以色列人要產除哈馬斯,發動戰爭,死傷無數巴勒斯坦的平民老百姓,人生充滿苦難、矛盾、仇恨,一個快樂的人生,人人安居樂業,在人類歷史上,是鮮有的事。

我們今天生活在安適之中,沒有戰爭、沒有失去自由,生活安穏,但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是能夠開開心心地生活,在這有限、短暫的人生中,過得快樂、美好?﹐

《傳道書》的傳道者,他的一生什麼都有,當他細心考察這有限的人生有什麼意義,他有兩個結論:第一、日光之下是虛空的人生,hebel,人生的得與失,成功與失敗,都非常短暫如雲霧,並不長久,快樂的事、悲傷的事都會過去;而且虛空的人生是有限的,轉眼就過,死亡是必然的事,最後,人生是無法把握,控制不了的,如捕風一樣,捉不住。《傳道書》在開頭(1:2)與結尾(12:8)都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道者第二個的結論,這虛空的人生也是美好的人生,因為是神給的,是神賜給人的禮物,所以我們要把握光陰,珍惜生命,享受神賜給你的,這個結論在傳道書重重複複強調七次。在這四次傳道書的講道中,我也重複又重複地和大家分享這兩個似乎相反又矛盾的結論,在日光之下,享受美好虛空的人生。

今天的經文是傳 9:1-12,這段經文是全本書的精華,將這兩個主題放在一起,成為傳道書的中心思想。



經文大綱
一、死亡--人生的終結終必臨到 1-6 主題一
二、享受上帝所賜你的分 7-10 主題二
三、機會--工作的成果沒有把握 11-12 主題一


經文的文學結構,是交錯配置倒影結構,ABCB’A’,強調的重點是中間的一段 4-10 C 這一段,因為死人一無所有,活人該如何去活?七個享受人生的吩咐命令。

A 沒有人知道未來  1
B 義人和惡人的命運各不相同  2-3 五對對比
C 活人比死人好  4-10
1 死人一無所有  4-6 七個負面特徵
2 活人該做什麼  7-10 七個享受命令
B’ 人的成果各不相同在乎機會  11 五類的人  
A’ 沒有人知道時刻  12



分享三點:
一、人生的終結終必臨到 1-6
二、工作的成果沒有把握 11-12
三、珍惜上帝所賜你的分 7-10

重點是第三點,如何享受這美好虛空的人生。

一、人生的終結終必臨到 1-6


1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傳道者很清楚地表明: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命運。義人和智者的共同命運:他們和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在神的手中,(包括)他們的愛與恨(感情)」(1節)。承認人類不知道自己的結果,因為他們以及他們的感情和行為都「掌握在上帝手中」。 人們不知道義人和智者會比惡人和愚人過得更好。因為


2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五對的對比,
1)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
2)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
3)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
4)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
5)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這五對有我們認為是好人:義人、潔淨人、獻祭、好人、起誓的人,也有我們認為是壞的人:惡人、不潔淨的人、不獻祭的人,罪人、怕起誓的人。但最後所有的人都一樣:都歸死人那裡去。

似乎沒有一個公式可以讓人們確定他們行為的後果。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 所有凡人都有共同的命運。


3 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
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裏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裏去了。

如果我們可以知道後來的事,也許我們就能找到什麼是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 因此,傳道者探尋有關死亡、死亡的時間、死後的事等方面的知識。 「不知道」「沒有知識」、沒有人知道。生與死不是人可以選擇,決定的主權是創造生命的神。



4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

生與死是可以清楚辨識的兩極(4-5節):

對於活著的人來說,死亡是確定的,必然的;對死者來說,死亡結束了一切,成為終局。從這個角度來看,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一隻活狗與一頭死獅子有何不同?那一個比較好?當然是活狗好,因為活著的人可以知道,死人一無所有。

保羅說:「我死了就有益處」,因為「離世與基督同在…這是好得無比的」(腓 1:23)。基督徒死了之後是與主同在,不再有死亡、眼淚、痛苦,永遠與主在一起,保羅說:這是好得無比。這是對的,我們基督徒並不害怕死亡,但傳道者不是說死後的事,他是從日光之下,這一生的年日,來做結論,這一生的年日,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在很多都是很「好」的,是死後沒有的,活人比死人更強,但人一生的年日是有限的,死亡終必來到每一個人,這是傳道者的虛空。



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第五幕,場景三:李爾王(King Lear)抱著他最喜歡又是全劇最善良的第三女兒科迪莉亞(Cordelia)的屍體,悲哀地說:「為什麼狗、馬、老鼠都有生命,而你卻沒有呼吸呢?」。人沒有了吵呼吸,在世上的就一無所有:


5-6 死人一無所有,七個負面失去的東西:
1)死了的人 毫無所知
2)也 不再得賞賜(reward)
3)他們的 名無人記念
4)他們的
5)他們的
6)他們的 嫉妒,感情,死的時候都消滅了
7)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

這些都是人生有的東西,人之所以為人所有的經歷,人死了都消滅,不再有分。所以有的時候要好好珍惜,享受上帝的賜予,這是活人比死人更強的意思。

一名12歲男生兩週前(10月17日)下午在何文田培正中學墮樓,經送院搶救後終不治,培正的師生大為震驚,校長發信舉哀,受影響的學生接受心理治療,這是香港近期第5宗學生自殺事件。香港一個月內已發生至少5宗學生自殺事件。調查說:學生當中四成多的學生,壓力爆燈,壓力指數達 7至10分高水平。為什麼人要自殺輕生?雖然生活有很多的困難,但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因為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他們的愛、恨、嫉妒,死的時候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

但死亡是所有人的結局,人生的終結是必然的事,這是虛空、短暫、有限的人生。人生不單只短暫,死亡必然臨到,更是難以掌握,死亡的時間,沒法控制,人生的成果沒有把握。

二、工作的成果沒有把握 11-12


11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
1)快跑的 未必 能贏
2)力戰的 未必 得勝
3)智慧的 未必 得糧食
4)明哲的 未必 得資財
5)靈巧的 未必 得喜悅
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傳道者指出沒有規定的規則可以保證成功。時間和發生的機會(the time and chance)絕不在人的手中,特別是指死亡的時間、死亡的事情並不總是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無論是敏捷的快跑的還是勇敢的力戰的,都不能確保勝利。 作者似乎想到的是身體健全的人——快速而強壯的人——他們總是期望獲勝。 但預期的情況可能不會發生。

同樣,知識精英明智的、聰明的、博學的,在生計、財富或才幹方面不一定比其他人有優勢。這並不是說他們會失敗,只是說沒有任何保證成功。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在離任不到一年的時間,心臟病發死亡,享年六十八歲,比我大幾個月,李克強是中國領導人中最聰明、最博學的一個,北大畢業,擁有經濟學博士學歷,當過中國頭號農業大省河南和工業大省遼寧的「一哥」,曾經是與習近平一同被考慮為國家最高的領導人。

他也是很努力用功的人,下過鄉,插過隊,文革恢復高考之後以實力考進入北大法律系,為了學好英文,手中拿著小本,「小本的正面寫英文,背面寫英文;去食堂的路上背,排隊時也背。」但死亡臨到的時候,卻無力抗拒,說走就要走,

人們無法控制時間。 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意思是指的是一次事故,也許是一次致命的事故,意外發生,沒有人能夠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悲慘的事情,終結一個人享受生活、實現目標或發揮潛力的能力。沒有人知道最終的不幸死亡,何時會到來。 這是唯一一個無人能逃脫的「事件」。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可避免的時間,就是死亡的時間,但沒有人知道那會是什麼時候,死亡完全無法預測。


12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
魚被惡網圈住,
鳥被網羅捉住,
  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在這樣的世界裡,人如魚鳥一般,天真無邪地遊蕩。突然間,它們可能會被捕獲,無論如何小心防衛,陷阱可以隨時彈起,網子可以隨時撒下或拉起。 一切都可能改變。 這正是傳道者敦促人抓住每一個機會享受生活的原因。

三、珍惜上帝所賜你的分 7-10

對於死亡的確定性,唯一適當的反應就是在有能力的時候享受生活。

《傳道書》七個重複的結論,在虛空的人生中,要活得美好,要盡力去做,珍惜上帝所賜你的分,因為人生的終結終必臨到,因為工作的成果是沒有把握,七個結論中,9:7-10 是最詳盡的告訴我們如何在虛空的人生中活得美好。


2:24
人莫強如吃喝在勞碌中享福 
3:12-13
終身喜樂行善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
3:22
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這是他的分
5:18
在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勞碌得來的好處
8:15
吃喝快樂,要從勞碌中享受所得的
9:7-10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
11:7-10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

第 9 章 7-10 節中的第六次出現是第一個使用命令時態的享受文本,也是七段結論中,最詳盡的享受文本。


七個享受的命令,分三組,1-3 的吩咐,跟著第一個享福之道的原因,4-6 的吩咐,跟著第二個「因為」,第七個吩咐獨立的,跟著是第三個「因為」。

對傳道者來說,人們也應該享受生活,因為生命是短暫的。 他說,這是人類生前的部分(第 9 節),也是死者不再擁有的部分(第 6 節)。 這就是生者與死者的差別:生者還有一份(享受的可能),而死者則沒有。 因此,我們敦促人們竭盡全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一切(10節),因為在陰間將不再有在地上所能找到的可能性和機會。 無論地球上的事情看起來多麼糟糕,仍然有美好的可能性。


7你
  1)只管去
  2)歡歡喜喜吃你的飯, 
  3)心中快樂喝你的酒,
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

你只管去,第一個享福的命令是「去」,行動性的吩咐,不要坐者不動,Inaction,只管去,死亡終必要來到,但你只管去,在虛空的人生,活出上帝賜人美好的年日,要有行動。

要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走酒。吃、喝在之前的結論都有提及,這裏加上賓語,吃「你的飯」,喝「你的酒」,飯其實是餅的意思,中國人吃飯,猶太人吃田中種的麥做成的餅,是人勞碌得來的成果,酒是餐桌上的飲品,餅與酒在舊約中同時出現的時候,代表人的心歡悅,這裏用的形容詞也是喜樂慶祝的形容:「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這是慶祝生命,享受神賜矛的命令。

注意:喜樂並不是吃飯喝酒自然的結果,有不少人吃山珍海味,都是苦着臉來吃你的飯,也有許多人借酒消愁地喝你的酒,這裏的吩咐是人生要喜樂,享受神給你的,歡歡喜喜去享受神給你豐富的享受。

「因為」,指出第一個享福之道的原因,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悅納是指神享受你享受神所賜的豐富,換句話說,享受是雙向的,神因為你開心享受而享受你的開心,這一切都是神給你賜給你的,所以享受生命的吩咐是在一個神主導的世界中的命令,日光之下的人生,並不是等於是沒有神的人生,神已經悅納你,賜給你去享受生命的美好。

要享受美好虛空日光之下的日子,必定是要知道神主管一切,神賜給你的,是已經悅納你的作為,神在這個破碎痛苦的世界之中,仍然掌權,他接納你手所作的工,如果生命是歡愉的,這是因為神容許你讓你快快樂樂享受人生。

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這並不是享樂主義,不是飲飲食食過一世,團契小組生活講飲講食,這裏要我們享受神賜予的禮物,但不是追求飲飲食食為滿足,以飲食飲食為人生的目標,飲飲食食不能滿足你的心,你越食嘴就越尖,越追求飲飲食食,越更多的東西不想食,食慣了麥奀記的雲吞麵,結果什麼其他地方的雲吞麵都不好食。

追求飲飲食食,越食就越不開心,因為你永不能滿足,而且飲飲食食的生活是極其短暫,不能提供長久的滿足,飲食之後還要繼續食,若沒有得飲飲食食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失望,覺得沒有意思,傳道者吩咐我們享福之道,是神賜給你的時候,你要歡歡喜喜地享受,並且知道這是暫時的,不能永久滿足的,不以這個為倚靠,這並不是人生終極的意義,但是確是可以享受,有與沒有,都在神的手中,這是敬畏神順服神的意思,這是一種敬虔生活的表現。

團契聚餐的時候,要開開心心,享受神賜予的,沒有聚餐的時候,也不會因為這緣故不開心,不來聚會,要又飲又食才滿意,需要存感恩的心領受神賜的一切。


 4)8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
 5)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9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
 6)當同你所愛的妻, 快活度日,
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這三個享福之道的命令是新的,以前享福的經文沒有的,第一,傳道者要我們懂得衣服時常潔白,潔白是光明,代表節日歡喜快樂的心情,與穿黑色的衣服,去死人的地方哀哭的心情相反,要時常潔白,基督徒應該穿著代表喜樂心情的衣服,享受神賜給你的日子。

頭上不要缺少膏油,膏油是貴重馨香沬在身體上的油,能醫治炎熱曝曬之下受傷的皮膚,而且氣味馨香, 美好的象徵,是神創造的時候,說好的美好,頭上不要缺少膏油,要記得生命是神美好的生命之表現。

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神賜你的配偶,傳道者吩咐我們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是上帝賜你今生日光之下的愛妻,重點是上帝賜給你的,天賜的良緣,你的愛妻,神看那人獨居不好,要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在虛空的人生中享受你與配偶的日子,快活度日。

當時的聽眾是男性,今天同樣這吩咐也適用於姊妹,當同你所愛的丈夫,快樂度日,一生的日子是有限的,每日都要享受婚姻與家庭帶給你的歡愉,與你所愛的妻子快活度日,實際的行動,多花時間和妻子在一起,讓他成為你的膏油,在日常繁忙的生活,分別一些時間出來讓你二人,享受一起的生活,一起做一些你們喜歡做的事,我和師母,都喜歡事奉,和他在一起事奉, 是一種享受,將你的配偶放在優先的次序,語言中帶着溫情,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看重他,敬重他,聽他的話,不要只顧解決生活的問題,學習實行同你所愛的妻子,快活度日。

可能會有人說,你或許不知道,我的配偶是多麼難以相處,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感情,連朋友都不是,請注意傳道者的話,這是一個吩咐,一個命令,在這日光之下短暫的人生,這婚姻生活最多只是幾十年,能慶祝金婚,慶祝結婚50周年,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要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是需要下功夫,需要主動,需要努力,求神讓你有足夠的恩典去愛他,而這吩咐,只是短暫的一生的命令,只是在日光之下,現今有的是時間,將來在永恆之中,生命結束,死亡臨到,就再沒有夫妻的關係了,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只能在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日子,才有的享受。

因為,享福之道的第二個原因,那是你在世上的日子所得之分。分(portion),在傳道書出現八次,形容上帝給人的禮物,給人的分,神創造世界,賜予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一份,神給他的禮物包括,神給予人一生的年日,生命是神的恩典賜予,神也賜給人物質的秩序,禍福成敗是神所分配的,神造光也造暗,萬物都有定時,人不是造物主,神給予人的分是創造者的主權,神也賜給人功能的秩序,神賜人豐富的資財,人有責任去努力、善用、享受神所賜的豐富,就是這裏所說喜樂的衣服、膏油、愛妻,朋友,這些都是神賜予人的一份,你要努力經營,懂得享受神賜給你的分。神也賜人道德秩序, 神說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可以吃,分別是惡樹的果子卻不好吃,是非的標準是神賜人的禮物,叫我們根據的標準,享受神給我們每人的分。

享福之道,絕對是一個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法,尊重神的給予,珍惜神所賜的分,這是敬畏神的意思。

傳道者所說的敬畏上帝並不是膽怯的恐懼或恐怖,而是「敬畏上帝」與希伯來聖經其餘部分具有相同的正面意義。 它意味著承認並尊重人類在創造秩序中的地位。 敬畏神與否,這在書中並不是問題。 這是假設的事情。 它是討論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兩次被表達為命令(傳道書 5:6;12:13)。 至於享受建議,這確實是傳道者對生命的研究得出的結論。 他所說的享受並不是享樂主義,也不是為了享樂本身而全心全意追求享樂。 傳道者在傳道書 2:1-11 中駁斥了這一點。 相反,享受是指生活中平凡而簡單的快樂,他將享受視為一種選擇,並強烈推薦它。 正如人們經常指出的那樣,這一建議在書中出現了七次,並且越來越強調; 最詳盡的闡述是在傳道書 9:7-10 中。


 7)10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
沒有工作,
沒有謀算,
沒有知識,
也沒有智慧。

全心投入工作(傳道書9:10)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9:10)。 儘管我們無法知道工作的最終結果,但我們不必因此讓我們麻痺不做事。 人被造而工作(創2:15),我們需要工作謀生,同樣也需要帶著樂趣工作。 享受我們的工作成果也是如此,無論成果是什麼。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傳9:7)。

全心全意,盡力去做當做的事,這裏是指工作,無論是科學家,政治家,工人,工程師,家庭主婦,學生,我們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這是上次的禮物到功能秩序,亞當夏娃,要管理、治理伊甸園,這是神之人工作的福份,這是今生才有的機會,要好好哋去做。

因為,第三個享福之道的原因,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日光之上,將來永恒的生命,與主同在是好得無比,這是事實,我們基督徒並不怕死,但在世上的日子,日光之下的年日,也有很多很好的事,是我們離開之後沒有的,也是很「正」的事,死亡必然來到,而且是你沒法掌控的時間,隨時都可以來到,死了之後,沒有謀算需要、沒有知識的需要,再不需要做人的智慧,沒有夫妻的關係,沒有工作的享受,傳道者要我們全心投入、盡力去做當做的事,這是人在日光之中,才有的機會,這是神的賜予,要好好珍惜光陰,抓住今天,carpe diem, Seize the day,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時間,在虛空的人生中,活得美好。

我們親愛的陳昆華老師,昨天下午五時零五分,因心臟病突發而過世,昆華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他曾經在我們當中以義務傳道事奉四年,他是我一生認識的人之中,最敬畏神的人,無論做什麼,都以神的中心的生活,留學美國在 U. Penn 讀 PhD 的時候,許多同輩的優秀知識份子,都被 recruit 到中國在共產党之中當高官,他卻選擇留在 U. Penn. 建立查經班,工作無論去到什麽地方,必在當地的教會熱心事奉,建立教會,不遺餘力,永遠都是以神的事為優先,在休士頓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在福遍教會造就門徒,國內來的一群弟兄姊妹,都非常受他影响,在中國各地培訓,從不很退,在福遍服侍四年之後,以七十多歳的高齡,與師母搬到雲南,服事當地的學生,我到雲南去看他,他與師母非常高興地在那裡住在教會的另一個房間,服侍當地一個學生的教會。

昆華真的懂得 carpe diem,活好每一天,抓住每一個機會,珍惜神賜給他的機會與恩賜,盡力去做當做的事,他對他的愛妻,Grace 師母,同心同行,快樂度日,這也是令我非常羡慕的,值得我去學習,神賜他豐富的資財,才高八斗,他卻善用神給他的分,服侍神,服侍人,前幾年,他與師母,將一生賺的錢,奉獻,在CIU設立一個中國研究的教籍,造福中國教會,他還問我,要不要去當這個位置的教授。

昆華的離世,非常突然,臨別唏噓,使人傷心,人生的日子,在神的手中,敬畏神的人,懂得活得美好,在一生有限的年日之中,善用神的賜予,這是傳道書的中心思想,在日光之下,享受美好虛空的人生。



結論


猶太人守節的時候,都會選一本聖經的經卷來公開的誦讀,在住棚節的時候是誦讀《傳道書》。住棚節是歡樂的日子,在一年之初,戈贖罪日之後,立刻開始,一連七天,住在棚裡,第八天卻是舉行嚴肅會,在神面前立志守約、認罪悔改、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在如此歡樂的節日中閱讀如此陰鬱的一本書也許是自相矛盾的,但這表明《傳道書》對於以色列的宗教生活的作用。它透過將曠野的教訓注入慶祝豐收的過程中,讓歡樂紮根於現實。因為在曠野中,以色列人認識到了人性的弱點:他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敬畏上帝並遵守祂的誡命,構成了他們存在的全部意義。這是他們在慶祝豐收的背景下需要再次聽到的一課,以免能夠吃喝並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被誤認為是的成就而不是禮物,並導致他們遠離上帝而不是給他。《妥拉》本身警告他們要提防這種危險(申 6:10-12;8:10-20)。人要享受勞碌得來的果效,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然而,提醒人們注意虛空(heḇel),這是真正敬拜的重要組成部分。











討論問題

1.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October 22, 2023

好與壞的日子,《傳道書系列六》傳 6:10-7:14

 好與壞的日子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六章十節至七章十四節
《傳道書系列六》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10.22
粵語堂




引言

你好不好?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Good? Bad? 從人的角度去回答,我們認為人生四大壞的事:「四悲: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子無良師。」四悲之中,三悲都與死亡有關,中國人認為死是最不好的事,想盡所種方法不用「死」,「這一次死定了!」去形容我們認為最壞的事,考試不合格死定了!、與配偶衝突死定了!、投資失敗死定了!、失業死定了!、身體出毛病死定了!,這些都是遭患難的日子,我們認為不好的事。

究竟什麼是好的?這個問題卻很難回答,我們認為人生四大好事:「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否真正好,這真是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況且人世間的好,都很短暫,過一陣子,好的都不再覺得有什麼好,是不是?

就好像他鄉遇故知,遇上第一個故知,是很高興的事,遇上第二個,高興就減少一點,遇上第三個,第四個的時候,你開始覺得厭煩,不覺得這是什麼好事。金榜題名時,當你每次都考第一,你會容易習以為常,沒有什麼高興,但若下一次考第二的時候,你會非常難過,好事立刻變為壞事。而我們卻一生不停去追求我們認為是好的事,有了這個好的事,卻不能滿足,立刻去追求下一件好事,這是傳道書告訴我們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永遠得不到滿足。

今天人都希望好事連連,沒有壞事,遇上遭患難的日子,我們都希望逢凶化吉,壞的日子變好的日子,我們想盡一切辨法求福避禍,是不是?我們都想掌控未來,未來的日子亨通順利。時常都想知道,我今天能做什麼,能使明天活得美好。

香港流行測手機號碼的吉凶,用一個結合八字五行、周易八十一數理、易經卦象、數位能量等進行手機號碼吉兇測試的專業級系統程式去改運,若是凶的手機號碼,4, 7 都是不吉祥的數字,立刻要換個號碼 ,好的號碼,如七個八:6888 888,你猜一猜值多少錢?二千八百八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港元。2018年政府推出「8」為字首的流動電話號碼給公眾使用,將受歡迎的號碼留起,高價拍賣給電訉商,大賺一筆,電訉商再抄一抄,又大賺一筆,原因是因為人都希望好運,為明天求福避禍,能逢凶化吉,使未來壞的日子變好的日子。

今天我們時常求智慧去面對困難的日子,Amazon 上有七萬本以上的「智慧書」,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這個、那個,如何做好。






聖經的《箴言書》也有八百句箴言,教導人如何明天活得美好,過好日子,避開壞的日子。今天我們讀的傳道書 6:10-7:14,就有十句人生智慧的箴言,這些箴言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的,是好的,但你也會發現,這些箴言有時是互相矛盾,也不能保証結果,當你遇上遭患難的日子,照著去做的時候,結果如何,你並不知道,也不能掌控。


(Need)這些可能都是人生的智慧,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使人生的日子都變為美好?《傳道書》是智慧書之一,是日光之下,做人的智慧。究竟有沒有智慧能使人生美好?遇到了壞的日子,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今天我們的經文是傳道書 6:10-7:14。

(HP)傳道者首先提出了「什麼是好的」問題。他堅持認為沒有人能說出「什麼是好」(6:12)。他確定人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事實上,上帝「創造」了「好」,只是人無法知道「好」何時到來。人只有在有好的時候、亨通的日子才能「看見」並「活於好之中」,在好的日子中傳道者教導我們要喜樂,這些好的日子有一天都會成為過去,要及時行樂。在遭患難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卻要思想神的主權,並且「看見」好與壞、光與暗都來自上帝。這是傳道者對生活矛盾現實的結論。

傳道書 6:10-7:14 分為三段:



一、導論 6:10-12
二、有關好與壞的日子十句箴言 7:1-12
三、結論 7:13-14

6:10-12 的引言與 7:13-14 的結論是一頭一尾,用幾乎相同的字,


夾在中間是十句箴言,6:10-7:14 是一段完整的經文,我們必需要全段連貫地去了解。

(Preview)我希望分享三點:



一、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好?
二、答案:(嘗試的答案)十句箴言的教導
三、結論:要喜樂、要思想



一、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好?6:10-12



6: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神在起初創造天地是為一切受造之物命名,換句話說,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神在過去早已預訂會發生了。並知道何為人,神知道人是什麼:是他創造了人類,他稱他為亞當,意思是出於塵土。神知道人是軟弱、有限的,神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三章19節。

人類是如此軟弱,沒有人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他是創造宇宙的大能造物主,人類無法與宇宙的造物主相爭的。

人生好與壞的日子,神早已定下,沒有人能與神講數,沒有人能改變神的計劃好的事,神使為曲的,人不能變直(7:13),這不是宿命論,也不代表人沒有任何的責任,《傳道書》日光之下的人生是一個有神的世界,神是人類的創造者,人是被造的,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神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沒有人能與創造者鬥嘴,沒有人能抗拒祂的旨意(羅 9:19-20)。

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傳道者用三個反問句來題問,什麼是好?真正的好,第 11、12 節,作者表明人類沒有優勢,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對人們的生活是「好的」。

第11節,與神相爭辯論是徒然的:話語增多,虛空也增多,這對人有什麼益處呢?第一個反問句,我想爭辯毫無益處,話語越多,就越虛空,是浪費氣力,與神爭辯到對人一點益處或收穫都沒有。多說也沒有任何益處,講多都無用!

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在上下文中,我們知道,沒有人,無論是愚蠢的還是智者,可以就什麼是「好」的事情向他人提供建議,沒有人知道這一定是好的,這一定是壞的。

人的生命像影子一樣轉瞬即逝。一個影子只能提供短暫的陰影,很快就會消失。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就站在這個陰影之中。只是一個旁觀者,或者充其量是過程的參與者,但決定會發生什麼的並不是人。人甚至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命運不在於人類的掌握,現在所發生的一切都已經被決定了,所以將來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人類無法知道的。現在和未來都不是人類所能掌控的。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人類在世上的生命不過短短幾年,他們的生命是虛度的,就像在冬天吹出的一口氣一樣短暫,現在你看見他,然後一下子就消失了,如影兒經過,漂移的速度很快,與飛鳥的影兒一樣,下一分鐘就漂移到別處了。我們在世上的生命也是如此:就如影兒經過,在世上留不下一點痕跡。

誰知道什麼與人有益呢?誰知道與人什麼是好的呢?第二個反問句:答案是沒有人知道,只有神知道,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對人是好的,既然人不知道什麼事對他們自己是好的,這表示他們必須順服接受神所賜給他們的。

誰能告訴他未來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這是第三個反問句,答案也同樣是,沒有人可以告訴他們未來(after him)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知道明日會如何,明日會亨通順利嗎?還是遭到患難呢?我們會快樂呢?還是悲傷呢?我們一點也無法得知。未來是無法預測的。

我的外婆六十歲山頭就意外過世,她早上去教會參加早禱會,在路上被一輛自行車撞倒,後腦出血,自行車的人走了,路人送她回家,之後入院不治,廿四小時之後,就離開世界,這意外忽然之間來到,我那時在學校上課,外婆最後的一面都沒有機會。明日會如何,誰人能知道?明日會亨通順利嗎?還是遭到患難呢?我們會快樂呢?還是悲傷呢?我們一點也無法得知。

傳道者並非悲觀主義者,他描寫的是人類的困境,我們這有限的人生,主權並不在我們的手中,一切都只是短暫、如雲霧一樣,過眼雲煙,沒法能預知未來,7:1-12 他嘗試從人累積的做人智慧來回答自己發出的反問句,什麼是才是好?他舉出一連串的箴言,這些的箴言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的,是好的,但你也會發現,這些箴言有時是互相矛盾,也不保証,當你遇上遭患難的日子,照著去做的時候,結果如何,你並不知道,也不能掌控。


二、答案:十句箴言的教導,7:1-12



十句箴言的結構很特別,五句加五句,中間是傳道者對這些箴言的評價:這也是虛空,6b-7。



7:1-6a 五句格言(maxims)
6b-7 這也是虛空。
7:8-12 五句格言


十句箴言是辯證對比法(Dialectical Pairs),一共十四對的對比,比較兩樣事情那一件事是好,或者比較好,用「強如」、「強過」、「勝過」(Better than)的方式來比較十四對的事情,這些的箴言是做人的智慧,今天如果你這樣去做,你明天就會比較好,


「好」在這裡出現了十次,什麼是好?傳道者的答案只能是相對性的好,是在比較之下的好,沒法保證絕對的好。

讓我舉一個例子:每天做運動,比不做運動的人更好!這句話絕對是對的,或者說這是醫生、專家、智者的結論,對不對?當然是有理由,有數據去証明,你的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指數都會比不做運動的人好,這是相對的好,不是絕對的好,天天做運動不保証會活長一點,也不保証不會生病,人生的未來,不在你的掌握之中,但不等於說,我們不需要盡我們的責任,我們仍然需要做運動,這是我們應該的,但健康是神給的,是神決定我們一生的年日有多少。

同樣,這些箴言是好的,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我們要去聽,要去做,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掌握未來。每句話可能都包含著真理的成分,但這麼多話的總和卻是「虛空」,只不過是空話(第6b節),因為人仍沒法決定未來,明天是否好不是人可以掌控的。

第一句箴言,7: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美好的膏油代表財富與享受,名譽比物質財富甚至生命本身更長久,要盡量保護,擁有良好的聲譽是獲得不朽的一種方式,甚至是比擁有後代更好的方法。這句箴言對不對?在享通的日子,要留名,影響下一代,比物質財富更有影響力,在遭患難的日子,要留個好的名聲,按真理而行,流芳百世,所以我們有宋代的文天祥的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傳道者立刻就指出這句箴言只是相對性的好,並不是絕對的好,若將這句話絕對化,就會產生了下一句最荒謬的結論: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如果一個人的名聲是絕對好,那麼死了豈不是更好?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是一句反語。

這種用一種說法來削弱另一種說法是古代近東悲觀主義文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表明生活中的矛盾沒有真正絕對的解決方案。

第二句 ṭôb-say 好的箴言:

2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

去參加葬禮,比去參加生日會好!一般人都比較喜歡參加婚禮、生日會等高興宴樂的聚會,有得飲、有得食!沒有人喜歡去殯儀館,我中學的校友與大學的室友,本來都有很好的專業,但都去開殯儀館,我們都會覺得很奇怪,死人不是什麼好事。傳道者再次顛覆一般人的喜好,去參加葬禮,比去參加生日會好!原因是第二句: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我們都知道,總有一天死亡,但我們企圖迴避這個令人反感的議題,但當我們去參加葬禮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再躲避死亡這個事實了,所以面對死亡的現實,比沉浸在婚禮慶典的喜悅中要好。可以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而人們可能會被婚禮的歡樂所欺騙,認為當下的歡樂將永遠持續下去。

李牧師的死訊令我非常震撼,他比我小三歲,同工十年,人長得高大威猛,活力十足,他的死訉令我感到人生的飄逸,不可預料,我在網上參加了他的追思禮拜,被他影響的人都起來做見証,這位牧師如何幫助他們,他的言行如何影響他們跟隨神,我深受感動,為李牧師感謝神,也鼓勵我在餘下的人生,好好服事神,去遭喪之家成了學習生命本質的學堂,智慧的心存着對死亡的認知過活,愚昧人則是逃避,不願去想他們會死亡。

但究竟有多少參加追思禮拜的人,受了感動的人,會真正的實行,存著對死亡的認知而過活?坦白說:很少。我們去完喪禮,吃過解諱酒之後,就忘了追思禮拜的功課。


3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4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在聖經的其他地方,憂愁(sorrow)kaʿas 這個字用來形容一個女人對自己不孕的煩惱(撒母耳記上1:6, 16)、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的痛苦(箴言17:25),或一個整天與配偶爭吵的的痛苦(《撒母耳記上》1:6, 16。箴 21:19)。
 
在《箴言》中,憂愁與愚人連結在一起(《箴言》12:16),憂愁強如喜笑,這句箴言與傳道者自己在書中其他地方的教導相矛盾(1:18;7:9;11:10)。下面第九節,他就說:不要急躁惱怒,因為惱怒憂愁是愚蠢的事。傳道書主要的應用是要我們及時行樂,要喜樂,與憂愁強如喜笑的說法,互相矛盾。這些智慧的言語是好、比較好,卻不是絕對的好,絕對的好,人無法知道,無法掌握。

「面帶憂愁,心裡卻喜樂」「喜樂中,心也受苦」(箴 14:13)。生活充滿矛盾。這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現象:人生不可能全是好,也不可能全然是壞。即使在幸福的時候,人要認識到快樂的局限性,在悲傷的時候,要知道最終會快樂。而傻瓜則只認識到歡笑。傳道者挑戰了任何人告訴別人甚麼是好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可以活得更好。沒有人能夠將生與死、快樂與悲傷的現實簡化為一組命題。生活的現實實在太矛盾了,無法用公理來指導。這就是我們最終如何理解 ṭôb 「何為好」的箴言:ṭôb 「好」仍然是短暫且不可靠的。

但這並不代表智慧人的話是沒有用的,做運動仍然是有智慧識做的人,只要不以為健康是必然的結果。


5 聽智慧人的責備是好的,為了說明愚昧人的話語的空洞,傳道者使用了鍋底下的荊棘在火中劈啪作響的比喻,愚昧人的歌唱和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荊棘在古代被用作燃料,因為它們乾燥且易於燃燒。但它們會產生許多令人不安的噪音,這些噪音很多、很响,對其功能完全無關緊要,很快就燒完。愚人的歡笑就像荊棘之火:令人惱火且無關緊要;實質內容比看起來少很多。

因此,即使從智者那裡聽到的話雖然是相對性的,智者比愚者更值得信任(5節)。

8-12節下半部五句箴言,互相矛盾的現象更清楚。


8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第 8 節中的另外兩句 ṭôb 好的箴言。第一句表明事情的結束比開始更好。第二個說忍耐勝於傲慢。希伯來文表示「結束」和「開始」的字在聖經中多次同時出現,每次都對之前的情況和最終情況進行對比(申命記11:12;賽46:10;約伯記8: 7;42:12)。

這箴言的意思是結果比開始更重要。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耐心和謙虛,等待「結局」來判斷。任何事情的最終結果都比它的結果更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行動的結果。

例子:Finish well. 最不好的是臨尾香!Bill Hybels, Hill Song’s Brian Houston, 以醜聞為結束一生的成果,令人唏噓!


第八節的結束比開始好,卻不是絕對的,有一種的結束是比開始更不好的,「9 不要心裏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憤怒的「結束」是不好,憤怒的「結束」是愚蠢的人擁有的。

10 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在第 10 節中,智者警告不要將過去理想化(第 10 節)。不要以為你現在知道的比以前多,你就必然會活得比過去的昨日好,這是我們時常犯的毛病,以前的菠蘿飽比現在的好吃得多!以前的團契比現在好得多!以前的車比現在的好很多!這是愚蠢的想法,為什麼?

因為雖然現在進步了很好,雖然人的經驗豐富了很多,但未來的日子如何,沒有保証,生活的矛盾使人們無法掌控生活,不能和以前的日子比較。 


11 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請你特別注意,傳道者並沒有說智慧「比」物質財富「更好」。一改他在第 1-10 節中的「強過」「比較好」的說法,他說智慧「與產業一樣好」。我們還記得傳道者並不認為物質財富可靠(5:13-17),當他說的智慧和財富一樣好,二者雖然是好,財富本身並非不好,智慧本身並非不好,但兩者最終都是不可靠,是短暫的,會令人以為可以使人滿足的。智慧的「好」ṭôb 仍然是短暫且不可靠的,並非是絕對的。

12 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護庇」是影兒的意思,是影兒的同一個字。

任何人對智慧的過度自信肯定,必需要知道「智慧如影兒護庇人,好像金錢如影兒護庇人一樣」。的確智慧和財富的力量,同樣不可靠。智慧和財富只能提供一個影子一樣。它們不是持久的庇護所。它們不提供永久保護。

1–12節中的十句箴言。清楚地揭示了不同且相互矛盾的生活態度:1-6a建議,鑑於死亡,難以確定明日「更好」生活,第8-12 節建議人們不要煩惱,並建議就像所有的財產一樣,智慧只是一個影子。它只能提供暫時的緩解。

所以,傳道者對智者的箴言最終的評估是:


6b 這也是虛空。7 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傳道者推翻了智慧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真正的好的說法:這也是虛空!「這」的先行詞不僅僅是愚昧人的雜音,也是包括智者的箴言,在現實中很快就會消失,同樣是捕風,沒法保証明日的美好。更有一個原因﹐就是智者也容易腐敗,他們可能成為愚人:「因為壓迫使智者變成愚人,賄賂使智者的心思乖僻」(7節)。

第七節,勒索與賄賂,這也是虛空也是暴風。欺壓或勒索是為人類的巨大試探,連智慧人也可能會陷入這種邪惡的行為,受到財富的試探,為了更多的財產,可能會勒索和賄賂。連智慧人都可能陷入誤入歧途的危險。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將 7 章 1-12 節視為對那些樂於提供有關什麼是好的建議並告訴別人在每種情況下應該做什麼的人之警告,所有智者對什麼是好的答案都只是相對的好,暫時的好,並非絕對的好,所有這些「話」都將像生命本身一樣短暫。

傳道者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切都很灰,很負面,什麼都不對,沒法知道,沒法掌握,包括我們喜歡的箴言,智者的教導,都是虛空的,傳道者的結論,給我們一條出路。




三、結論:要喜樂、要思想,13-14



13 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者的出路是什麼?

第一、他用絕大部分的章節,來說明日光之下有限的人生是虛空如雲霧,非常短暫,沒有絕對的保証,沒有辦法掌控,包括前文所論的財富、不可靠!物質享受不長久!地位成就最終與你無益,根本沒得賺的。甚至智慧,做人的智慧,雖然是有幫助,我們都應該照著去行,也是不是絕對的,互相矛盾,明日如何仍然是不知道的。

運動應該一週最少三次,應該注意飲食,甜的與鹹都要吃少些,肥的更不能吃,這些都是智者的智慧,我們要盡我們的責任去遵守,但在這一切之上,健康是神賜人一生的年日,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需要敬畏神,尊重神的主權。

在第13節勸勉我們: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彎曲的,誰能變直呢?世界並不完美,神造光、也造暗,我們不能矯正上帝所創造的「彎曲」。神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他創造萬物,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彎曲的,這裏所指的是死亡、哀哭、憂心,就我們的經歷而言,這些事是彎曲的,但也是神的作為,神使為曲的,沒有人能變為直,沒有人能改變神的作為,傳道者要我們(命令語態)察看,看見(see, consider, inspect)的意思,這種上帝的作為。


在這段經文的結論(7:13-14)中,三次提到了上帝,用的名是 Ehohim,創造者的稱呼,不是用耶威(Yahweh),救贖立約的神的稱呼,經文談到的是一位積極主動的上帝。 在這位創造者上帝的面前,人類是無能為力的,祂的作為人沒法測透。人類無法與上帝抗衡(所以6:10),無法矯正上帝所造成的彎曲。

傳道書承認智慧相對於愚昧的優點。以創造神學為基礎,對上帝的敬畏智慧的本質。傳道書以此結束(12:13)。 

敬畏神的行動建議:創造中,神給人的禮物,包括一生的年日,豐富的資財,讓我們去享受,也賜給我們工作的使命,要去管理治理萬物,賜人工作的意義,也給人道德的標準,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這是好的,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這是不對的,敬畏神的意思,就是按神所定的日子生活,在祂設定的範圍中,享受工作的果效,按神所設的道德秩序去生活得美好,這是實際敬畏神的行動建議!

第二、傳道者的結論,給在日光之下的人的出路:第十四節,兩個命令吩咐:


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

人們順著神的給與,在亨通的日子時接受它,當喜樂;在面對逆境時,也要接受它,當思想。我們無法得知,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根本不可能掌控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全盤接受神所賜下的亨通和患難,信託掌管明天的神。

掌管明天的神是一位滿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祂賜下恩典,是充足我們一生的年日,我們在祂的安排與帶領之下,活出美好。

行動建議:

第一、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思想什麼?14b (因為)原文沒有因為這兩個字,NASV 用一個引號來作標點,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什麼?要思想好的壞的都是出於神,上帝使這兩樣並列,創造的第一日,神造光,也造暗,這兩樣並存,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身後」不是單指死後的事,而是包括所有之後的事,明日的事會如何,在神的手中,我們要思想,要明白,要接受好與壞並列,不要只在好的時候,敬畏神,在壞的日子,我們認為壞的日子裡,也要敬畏神。

生有時、死有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3:11),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

例子:徐玉仙牧師,我大學時的同班同學,電腦系畢業,幾年前得了胰臟癌,七個月之後就去世,另一位姊妹,也得了同樣胰臟癌,發現的時候,已經是第四期末期癌症,今天已經過了三年,她仍然活著,精神還算不錯,還要照顧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丈夫,她心很平靜安穏,自己去接受治療,帶丈夫接受治療,從沒有怨天尤人,從沒有投訴,她是一塊寶,成為許多人的祝福,我有幸認識她,在遭患難的日子,思想神造光,也造暗,神沒有偏待人,祂是慈愛的上帝,在上帝的主權下,我們珍惜每一日,活出美好。

第二、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

今天我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都在亨通的日子,有房子、有田、有地,有健康,但懂得喜樂的人卻不多。整天認為日子還不夠好,每件事情都不滿意,很容易不開心,埋怨。

喜歡跟別人比,別人有的,我也想要,別人沒有的,我也要,人比人,比死人,有錢的人有比你更有錢的人,不懂得為你有的感恩,好好的喜樂,享受神賜給你的。

小孩子很容易就笑,每一天醒來,看到爸媽,就笑,有得吃,就開心,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

今天是我亨通的日子,無限的感恩,看見你,我會笑,回家看見妻子,我會笑,今天有你在我的生命中,多麽的美好。

把神給你亨通的事,寫下來,為每一件事感謝神,然後為這些事歡喜快樂。

結論


猶太人守節的時候,都會選一本聖經的經卷來公開的誦讀,在住棚節的時候是誦讀《傳道書》。住棚節是歡樂的日子,在一年之初,戈贖罪日之後,立刻開始,一連七天,住在棚裡,第八天卻是舉行嚴肅會,在神面前立志守約、認罪悔改、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在如此歡樂的節日中閱讀如此陰鬱的一本書也許是自相矛盾的,但這表明《傳道書》對於以色列的宗教生活的作用。它透過將曠野的教訓注入慶祝豐收的過程中,讓歡樂紮根於現實。因為在曠野中,以色列人認識到了人性的弱點:他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敬畏上帝並遵守祂的誡命,構成了他們存在的全部意義。這是他們在慶祝豐收的背景下需要再次聽到的一課,以免能夠吃喝並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被誤認為是的成就而不是禮物,並導致他們遠離上帝而不是給他。《妥拉》本身警告他們要提防這種危險(申 6:10-12;8:10-20)。人要享受勞碌得來的果效,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然而,提醒人們注意虛空(heḇel),這是真正敬拜的重要組成部分。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October 15, 2023

享福之道,《傳道書系列五》傳 5:8-6:9

 享福之道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五章八節至六章九節
《傳道書系列五》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10.15
國語堂




引言

什麼是享福之道?中國人說:五(舞)福臨門,五福以富貴居首:富貴、長壽、康寧、好德、善終,物質豐富是我們中國人享福的前提!享福與錢財有什麼關係?


傳道書說:倚靠錢財是虛空,如雲霧一樣,如捕風,人無法掌握,物質財富是神給人的,我們要去享受神給的,卻不要追求錢財,貪得無厭。

人對錢財貪得無厭,追求錢財為人生的幸福,是普遍的現象,不論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人似乎都熱心於累積財富。人想要發財,過去美國有成千上萬的人捲入淘金熱,現代人追求高薪的職位,渴求成為公司的總裁,可以得到大量的分紅和配股,還有些人去賭場碰運氣希望可以賺大錢。

香港是一個追求物質享受的地方,有很有錢的人,生活享受沒人可比,也有沒錢的人,生活在四呎乘六呎的床位,420平方呎的公寓平均兩百萬美金,香港人一生在追求財富,用是否能擁有自己的房子與房子的大小為享福標準。「你就有福,住在那麼大的房子!」金錢就是神!信奉的是瑪門教!拜金主義!

這個瑪門教的十誡說:除我以外(除了財富金錢以外),不可以有別的神。六日勞碌工作,第七日不可休息。當孝敬金錢,使你一生享福。你要享福,就要孝敬我(錢)!

當彩券獎金高達上億元時,人們瘋狂地到店裏購買更多的彩券。美國人去年花 1,080 億美元購買彩券,三億美國的人口,平均是每人奉獻超過三百五十美元,這是美國人對瑪門教的奉獻,希望能中十憶美元的彩券,以錢換錢,小錢不出,大錢不入。

人們永遠都想得到更多,有些傳道人甚至利用這種貪財的人性,對會眾說,只有當他們憑着信心奉獻金錢,神才會祝福他們更多的財富,與買彩券一樣的心態,小錢不出,大錢不入。有錢才能享福。

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福?傳道書要我們享福,什麼是享福之道?有一次我講完了享福之道之後,立刻有人來對我說:我想換一輛新車,太太不同意,你替我勸、勸她?因為你說:人要享福。他的妻子在旁邊,指著我說:享福、享福,那你給他錢,支助他去買車吧!我說:好的!可是我口袋中卻是沒錢的,我又不是神。若我是那種牧師,我會說:你先給我錢,神就會賜福你大錢去買新車。

什麼是真正的享福之道?日光之下,在這世上的日子,我們對物質財富的態度是什麼?我們今天如何去享福?

經文:傳道書 5:8-6:9﹐二十二節經文分七段,是交錯配置倒影的結構,ABCDC'B'A'


A 人們不知足  五 8-12 格言
B 人們無法享福  五 13-17 小故事
C 美善之事物  五 18-19 思索
D 及時享福  五 20 結論
C' 禍患之事物  六 1-2 思索
B' 人們無享福  六 3-6 小故事
A' 人們不知足  六 7-9 格言

在這倒影結構之中,A 對 A',B 對 B’,C 對 C',同樣的主題,同的字眼與句子,,而最重要的是中間這一段 D:及時享福,5:20


我想分享三點,以金字塔形去表達,從這一左邊上去,A、B、C、到最高最重要的 D,然後下來,B'、C'、與 A',這是希伯來文學的精美表達:


一、人們追求財富永不知足,A 五8-12 ,A' 六 7-9
二、人們無法享福的禍患,B-C 五 13-17 ,B'-C' 六 1-6
三、我們要享受神的賜予,D 五 18-20

第三點是主題:要享受神賜的分,不要追求財富。



一、追求財富的人不會知足,五8-12 ,六 7-9

錢財的虛空,首先從窮人說起,窮人追求財富也是虛空。

5:8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


這裏的重點不是說,道德行為的批判,窮人受欺壓的事對還是不對,而是說窮人追求錢財的無夸,難以掌握,都是虛空。「因有一位高過高傲的關照(鑒察的意思),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傲的。」我們中國人非常明白這一點。官官相護,有權有勢的人,富貴榮華,有錢的人,有特殊的待遇,窮人卻受欺壓,一點也不令人詫異。

「9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土地的收益是本來是眾人可以共享的,使栽種的得吃,窮人也可以在剩下來的得到益處,但是有錢人買地作為投資,貪得無厭,寧願任期荒廢,從買賣土地上賺大錢,卻是土地荒蕪,如此一來,窮人年在田角撿拾落穗,作為食物都沒有機會了。「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本來君王可以使土地回歸其原本用途,生產糧食,但令人遺憾的是,窮人追求財富永不滿足,因為的不公義的事,你不要因此詫異。

例子:南非 Cape Town 窮富差距。


「10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是兩句平行同義的格言,重複「貪愛銀子」和「貪愛豐富」,針對那些把金錢財富看得比人生中的一切都重要的人。他們為錢而活。他們追求金錢是人生目標。銀子與豐富不是問題,傳道者說,都是神賜給人的禮物,問題是重複兩次「貪愛」這個字。貪財是萬惡之根。The love of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錢財永不會使人知足,不論人有多少,人永遠都想要得到更多,永遠想要得到人沒有的。傳道者說:「這也是虛空。」也就是說,追求金錢如同追求雲霧一樣,沒有意義的,沒有益處,最終是沒得賺的,不會得到滿足。

財富不會讓人知足,傳道者舉了兩個實際的情況為理由:

11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 
錢多了,要付的賬單也更多。當財富增加,消費也跟着增長,當人們變得富有,他們便需要雇用女傭來打掃他們的房子,雇用園丁來修剪草坪,還要保母來照顧他們的孩子,司機來幫助他們開車,會計師管賬,請經紀人投資他們的資產,保鏢來保護他們的安全,這些人都要付給他們工資、開銷更大,不僅如此,稅務局要徵收一大筆稅項,而慈善機構的:捐信也會不停向他們務捐,他們也會發現身旁有許多自稱是他們朋友的人,想要他們的錢。財富增加,吃的人也增加,有什麼益處呢?沒有任何益處,財富只不過是過眼而已,對你沒有任何益處。

第二個實際的情況,有了錢,卻睡不著。12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能睡是所有人都擁有的權利,但有錢人為着他們的財產憂慮,不能睡覺。我們擔心投資是否安全,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感到焦慮,擔心失去努力賺來的一切,使他們輾轉難眠。


6:7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8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

既然世人都不知足,而且不論智慧與愚昧都一樣,智慧人比起愚昧人又多了什麼好處?智慧或許可以使人致富,但最終一樣都是陷在不夠的黑洞裏,有什麼益處呢。

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這裏是說窮人力爭上游又能怎樣?追求財富,結果是虛空,一無所得,沒得賺。

《伊索寓言》之《狗和一块肉》中的那隻狗,狗衔着肉來到河邊,狗朝河里一看,水里还有一条狗,它再仔细看看,那条狗口中衔着的肉要比自己的这一块大许多。要那块大的,狗立即张开嘴去夺那块大肉。河水哗哗地流着,狗一张口,肉掉在河里,顺着河水流走了。随着水花溅起,河水又平静下来,狗望望河里的那条狗,它的嘴上什么也没有了。

9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眼睛所看的,比心裏所想要的實際,滿足你有的比你心裡想要的卻沒有的更好(better than)。但人心的慾望永無止境,永遠想要更多,他們心裡想要的永遠不能被滿足,這些無止境的慾望是毫無意義的,最後只是一場空,就像捕風一樣。
我八三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就每年去中國,開始的時候,人最希望有的是家裡有一個冰箱,之後人想要是一部電視機,幾年之後大部分的人都有了,人想要的是空調,之後是換一間比較大的房子,想要一輛車,之後是自己住的房子之外,還有一套房子,眼睛所看的永遠追不上心裡想要的,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追求財富,以瑪門金錢為中心的拜金主義,將詩篇23篇改為「虛空版」來呈現:
「金錢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金銀的床鋪,引導我走鈔票的金庫邊。金錢使我的眼睛甦醒,為了我的金錢,帶領我走上銀行路。我雖然必走過損失與疾病,亦不驚恐災害,因為金錢與我同在,有利息供給我,又有鈔票的勢力安慰我。在我人生的歷程,有金錢的提拔,有足夠供應,因此金錢上在我的腦中啟發,使我心滿溢出來。金錢與支票的確跟我到一生一世,我且要住在奢華宴樂的殿中,直到永遠。」

你可能說,我愛錢,可是我卻不是這樣!我沒有睡不著,沒有欺壓窮人,沒有貪得無厭,可以我需要錢才能享福。傳道道說的不是金錢不好,而是追求錢財是無定向的,永遠不夠的,虛空如捕風一樣,沒法掌握。



二、人們無法享福的禍患,五 13-17 ,六 1-6

第二點、人們不知道享受他們的生活是一種禍患。


13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

傳道者把這種人有錢卻無法享受稱為一宗大禍患,禍患其字面意思是一種令人厭惡的邪惡,傳道者舉了個實際的例子:故事是這樣的:有人守着他們的財富,並不享用這些財富,只是把它們儲藏起來,14節強調他們手裏也一無所有,事情發生,如今天的經濟倒塌、天災或打仗,一生的勞碌和積蓄便是一場空,完全耗盡,他們若生了兒子,情況更糟糕,因為他們沒有東西可以留給他們的孩子了。


15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
16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傳道書中的有錢人,第16節說,他們勞碌為風有什麼益處呢?一點益處也沒有,為着財富努力勞碌比作捕風勞碌,你可以試着去捉住風,把風掌握在手心之中,但風立刻就從你的指縫中溜走,追求財富也是如此:財富乎立刻就從你的指縫中溜走,只要發生一場經濟失敗,就會失去所有的一切,一生的努力都會白費了。最後結果是什麼呢?

17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失去一切財富的有錢人在黑暗中吃喝,吃飯是一種社交活動,亞伯拉罕迎接天使,邀請他們吃飯,浪子回家父親擺上盛大的筵席。一同吃飯是一種慶祝方式,也是一種社交活動,但失去財富的有錢人只能在黑暗中獨自一個人吃喝,表示他們的朋友早已離棄他們,甚至沒有錢可以在夜間點燈,黑暗最終代表死亡,生命毫無喜樂,最後是死亡,回想他虛度一生,懊悔過去或許能發生的一切,他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病痛和嘔 Ǒu 氣。《和合本修訂版》。有誰會希望自己的一生落得這種結局呢?


6:1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 
2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3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 

傳道者提出一個不能享受生活的有錢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甚至比上個故事還要悲慘,這個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前一個有錢人只有一個兒子,而他有100個兒子,前一個有錢人的壽命比較短,而他的壽命很長,神賜福給這個人,兒孫滿堂又長壽,正是人人都夢寐以求的人生。然而問題是,神使這個人無法享用神日用的賜予,神使他不能吃用,傳道者沒有解釋神如何使得這個人不能滿享福樂,但在第三節說: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裏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這個人的人生是悲慘的,連他死亡都是悲慘的,傳道者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被這個人還好。


4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5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6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第六節說,想像一下,那個有錢人可以活到聞所未聞的兩千歲,神給這個人多麼美妙的福,但如果他活着的這些年都沒法享受神的美善、賜予,那他的一生仍是毫無意義與虛空,長壽也有結束的一天,麈歸麈,所有生命都將死亡,長壽卻無法享受神的賜予,這真是白過了一生。

例子:西裝只穿一、兩次,死後都沒有穿了。
例子:百萬富翁卻不願意沖馬桶,妻子要離婚。
例子:為了錢而夫妻爭吵,有錢卻不能享受是一宗大禍害,是荒謬的事,是虛空無意義的事。

傳道者提出兩個強有力的論點,第一,追求財富的人不會知足,第二,當人們無法享受他們的人生,這是一大禍患,現在他要提出主要的論點:我們應當享受神日常的賜予。

三、享受神日常的賜予,五 18-20

5:18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和虛空及大禍患相比,傳道者在五章18節強調:人生並不一定是這樣悲劇的結局,我所見為先為美的, good and Beautiful,就是人在神所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這裡「吃喝」是以部分代表全部,所以不單是指飲食,更包括一切的享受,是神所賜的,享福之道,神所賜的這一段經文有三樣的禮物,三個神賜給人的賞賜:


第一、神所賜他一生的日子,我們的生命是神賜的,創世記第二章第七節,神將生命之氣給人,人就成了一個有生命的活人,神給人一生的日子是一份禮物,人並不需要做任何的東西,這是一份禮物, 生就是神給的恩賜,每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讓我們在一生的日子可以去經營,在上面建造。

創世記二章八節還告訴我們,神栽立了一個園(袁 yuán)子,神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讓他耕耘看管(第15節),神造的伊甸園,是為人設立範圍,圍起來,給人保障,讓人在園子裏面耕耘工作,傳道者說,勞碌是神賜給人的禮物,在神所賜的範圍裏受保障,能工作賺錢,我們要存感恩的心去努力,我們有我們耕耘的責任,讓地產生果效,勞碌能享受勞碌得來的成果,這是福。要在神所賜一生的年日,享受我們工作得來的成果。

我的父親, 20歲出頭來到香港,,是做苦力的工開始,到70歲的時候,因為得了血癌,而退休,結束一生經營的小生意,再多活了10年,人有活力氣息工作五十年,是神所賜的日子,是一份禮物,讓我們懂得享受一生的日子。

在有生命的時候,在活着的時候,要感恩,去享受每一天,有一天生命沒有了,有限的生命會結束,這是必然的事,生命在的時候,我們只能去享受,珍惜每一分鐘。

第二、19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

神賜人資財豐富,指神給的一切物質財富是豐富的,神在伊甸園有一條河,滋潤伊甸園,然後流出來,分為四條分支,延伸到各地,河有金子、珍珠與瑪碯,其中一條是幼發拉底河,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這裏形容的是神預備的豐富,延伸到各地,福杯滿溢,神說伊甸園中的果子你可以吃,是神賜給人豐富的資財,豐富的物質財富,能吃能喝,是神給的禮物。

你或許說:不是的,我所得的財物是我努力的成果,或者你說我比人聰明,所以我收穫豐富,傳道書不是這樣說的:我們剛剛才讀過,窮人和富人都是一樣,面對有限的人生,智慧人比愚昧人沒有不同,都是眼見看不夠,耳聽、聽不足,說完還要再說,永遠沒法填滿,並不知足。有錢的人常常不認為自己已經夠富足了,聰明人不斷想方法去追求賺更多,人心沒法知足,不能滿足。

注意經文有兩個「能」,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人「能」去享受,「能」取用自己的分,這是人要去做的事,要去盡的責任,要「能」去享受神賜的豐富,這是神賜給的豐富,要「能」享受自己的一份,這是福氣,這是享福之道。

「能」以享受神的豐富,不要和別人比較,也不要享受的時候有罪惡感,要在這短暫的人生,享受神所賜給你的。這是傳道者的智慧。

我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窮困,沒有什麼玩具,什麼地方也沒有去過,十九歲才第一次坐飛機,但我們五個兄弟卻玩得很開心,在一個小小 750平方呎的房子裡,貓捉老鼠是我們最享受的遊戲,我們用廢紙造成一個紙球,我們可以玩得樂不思蜀。

今天我們資財豐富卻不能享受是最大的禍患。

創世記說:2:9 耶和華上帝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伊甸園中許多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喝享受,這是神賜豐富的供應,裏面也有生命樹與分別是惡樹,這是神給人的禮物,生命樹代表屬靈的豐富供應,能滿足人心裏對永恆的渴望。分辨善惡樹,是從神來的價值觀,神說的是,伊甸園中的果子你可以吃,神說的非,唯有分別是惡樹的果子不可以吃,只有神有資格定是與非,我們跟着神所定的價值價去生活,以神的是為是,以神的非為非,這也是神所賜給人的禮物,神所定的界限是非標準是給人的禮物,如何享受神的禮物?在神所設定的界線中,享受神所賜的一切,這是享福之道。

同性戀的行為,神怎樣說?墮胎,神怎樣定?如何使用金錢,神如何說?神給的標準是一份禮物,讓我們可以正真享受神賜的豐富。

今天世界的享樂主義,是以享樂為最終極的目標,最終極的追求,終日追求吃什麼,喝什麼,買什麼,享受什麼,傳道者說,以享樂為滿足的人生是虛空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得賺的。而傳道者說,要我們在神賜的豐富享樂,享福之道,是享受神賜予的,神給人的年日,神賜人資財豐富,賜給人保障,賜給人地,使人可以在上面建造,產生果效,神給人如何生活的價值觀,以神的是為是,以神的非為非,使人能享受,能享受取用自己的一份,這是享福之道。是在神給的一切中享福,包括神賜人道德的標準之下享受神的豐盛。

享福若只顧自己,毫無憐憫,這不是神的旨意,更不是享福之道,最終是無益的。
享福若只顧到處遊樂,不守主日,不專心敬拜神,這不是神的旨意,更不是享福之道。猶太人對快樂的觀念,是在神與人有和諧美好的關係之中,才能有的。
享福若是為所欲為,酒色財氣是常人的喜好,卻不是神的旨意,不是神所定的,這不是神要我們享的福,享樂主義只會帶來受苦,如捕風一樣。

例子:Whitney Houston,教會出身長大,神賜她美麗的聲音,只有天上有、地下沒人可比的聲音,powerful, soulful, 神賜她資財豐富,賣出了二億二千萬張唱片,全世界都有她的粉絲,我是其中一個,她絕對可以好好享受神給她的豐富,但她卻用來吸毒,死的時候只有四十八歲。真是令人難過,虛空沒得賺。

19下 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 

這是第三個神賜的禮物,在世上的日子,享受勞碌工作中的喜樂,這是神賜的福,讓我們去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存感恩的心,享受卻不以這些是追求的目標,錢財我們可以享受,這是福,卻知道錢財不能滿足我們的心,不是我們追求的,要敬畏神,在神的界線中,有有生的年日享福,也是神所賜的福。


這段經文傳道者四次提到神,而且在經文的核心句中提及,「神賜他一生的日子,」五章18節,「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五章19節,「神應他的心,使她喜樂,」五章20節。

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是:統管萬有的神賜給我們生命、財富和一切所有的,以及享受這些賜予的能力。傳道者強調神是那位偉大的賜予者,他在五章19節重複說:「這乃是神的恩賜。」神是良善的:他應他的心賜他喜樂,五章20節。但神也同樣能夠收回這些賜予:我們一生有限的日子中必會結束,五章18節,神也可以收回喜樂,神可以做這一切,因為他統管萬有。

行動建議:如何享福?第一、資(滋 zī)財豐富的時候,如何享福之道?今天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很富裕,如何享受神給的一分?

享受神賜的豐富,不要驕傲,以為這是你應分的,要懂得分享,知道施比受更為有福,願意分享自己努力得來與神所賜的金錢,有能力去給是神的恩賜,福是需要分出去的,使用你的金錢財富,做有意義的事,這是享福之道。提摩太前書 6:17-18,我們曾經讀過的經文,說: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又要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

這是享福之道,對富有的人的行動建議。

如何享福?第二、在缺乏的時候,或者在你認為缺乏的時候,如何享福。我建議你不要與別人有的比較,你的一份是神賜給你的,神給你必有預備,在你有需要的時候神是知道的,神必供應你生活所需,在沒有很多的時候,你仍然可以享受神給你的已經有的。
例子:我去探訪一個家庭,主人帶我去參觀他們的豪宅,坐落最有錢人的區,房子大到不了,主人展視他們家中的財富,這椅子是從波斯買回來的,這畫是名畫家畫的,這寶石是值多少錢,我很想說,感謝神賜給你物質豐富,我希望也請你到我的家坐,讓我告訴你,這椅子是從 garage sale 別人不要的買回來的,這畫是我女兒畫的,我後院的黄瓜是我種的,神使它長得又肥又大,我也享受神賜我的福,這是我的分。

在這個時候,不為明天憂慮,享受神賜給你的一分。日常的賜予,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每天享受神給你的,在一生的年日中喜樂。

耶利米寫信給被擄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他們這一群人是難民,真正的難民,是戰爭的俘虜,被逼搬到巴比倫的新移民,他們什麼也沒有,在異國他鄉,生活艱難,耶利米怎麼說?

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要他們娶妻生兒女,生兒養女。在那裏生養眾多。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使他們也得平安,過好日子。七十年被擄的日期是神定的,人卻要在困難的日子中,活得好,享受神給日常的賜予。

20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五章20節表明了這種敬虔生活方式的益處: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她喜樂。如果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以喜樂充滿我們的心,我們就不會常常回想神賜給我們的短暫年日。心知當我們面對困難時,喜樂仍會主宰我們的生命。

面對困難與苦難,我們只有一種明智的回應:好好把握生命,享受神所賜予的。並且在生命中尋找屬神的那部份。

兩種人生道路之間作出抉擇:我們可以一生追求財富,但我們永遠不會知足,最終導致災難。或者我們可以享受神每日的賜予、傳道人勸勉我們享受神每日的恩賜,但不是追求財富。


結論

神每日給我們的賜予:飲食、工作、健康、家庭、朋友、饒恕和救恩,我們要靠着主常常喜樂。
追求財富不會知足,享受神給的,心滿意足。






討論問題

1. 物質豐富是人認為享福的前提,你同意嗎?為什麼?
2. 追求財富有什麼問題?傳道書說這是如同捕風,你同意嗎?基督徒應該追求財富嗎?為什麼?
3. 什麼是享福之道?與享樂主義有何分別?
4. 神給人的分是指什麼?我們該如何享受神賜的分?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