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2, 2023

好與壞的日子,《傳道書系列六》傳 6:10-7:14

 好與壞的日子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六章十節至七章十四節
《傳道書系列六》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10.22
粵語堂




引言

你好不好?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Good? Bad? 從人的角度去回答,我們認為人生四大壞的事:「四悲: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子無良師。」四悲之中,三悲都與死亡有關,中國人認為死是最不好的事,想盡所種方法不用「死」,「這一次死定了!」去形容我們認為最壞的事,考試不合格死定了!、與配偶衝突死定了!、投資失敗死定了!、失業死定了!、身體出毛病死定了!,這些都是遭患難的日子,我們認為不好的事。

究竟什麼是好的?這個問題卻很難回答,我們認為人生四大好事:「四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否真正好,這真是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況且人世間的好,都很短暫,過一陣子,好的都不再覺得有什麼好,是不是?

就好像他鄉遇故知,遇上第一個故知,是很高興的事,遇上第二個,高興就減少一點,遇上第三個,第四個的時候,你開始覺得厭煩,不覺得這是什麼好事。金榜題名時,當你每次都考第一,你會容易習以為常,沒有什麼高興,但若下一次考第二的時候,你會非常難過,好事立刻變為壞事。而我們卻一生不停去追求我們認為是好的事,有了這個好的事,卻不能滿足,立刻去追求下一件好事,這是傳道書告訴我們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永遠得不到滿足。

今天人都希望好事連連,沒有壞事,遇上遭患難的日子,我們都希望逢凶化吉,壞的日子變好的日子,我們想盡一切辨法求福避禍,是不是?我們都想掌控未來,未來的日子亨通順利。時常都想知道,我今天能做什麼,能使明天活得美好。

香港流行測手機號碼的吉凶,用一個結合八字五行、周易八十一數理、易經卦象、數位能量等進行手機號碼吉兇測試的專業級系統程式去改運,若是凶的手機號碼,4, 7 都是不吉祥的數字,立刻要換個號碼 ,好的號碼,如七個八:6888 888,你猜一猜值多少錢?二千八百八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港元。2018年政府推出「8」為字首的流動電話號碼給公眾使用,將受歡迎的號碼留起,高價拍賣給電訉商,大賺一筆,電訉商再抄一抄,又大賺一筆,原因是因為人都希望好運,為明天求福避禍,能逢凶化吉,使未來壞的日子變好的日子。

今天我們時常求智慧去面對困難的日子,Amazon 上有七萬本以上的「智慧書」,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這個、那個,如何做好。






聖經的《箴言書》也有八百句箴言,教導人如何明天活得美好,過好日子,避開壞的日子。今天我們讀的傳道書 6:10-7:14,就有十句人生智慧的箴言,這些箴言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的,是好的,但你也會發現,這些箴言有時是互相矛盾,也不能保証結果,當你遇上遭患難的日子,照著去做的時候,結果如何,你並不知道,也不能掌控。


(Need)這些可能都是人生的智慧,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使人生的日子都變為美好?《傳道書》是智慧書之一,是日光之下,做人的智慧。究竟有沒有智慧能使人生美好?遇到了壞的日子,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今天我們的經文是傳道書 6:10-7:14。

(HP)傳道者首先提出了「什麼是好的」問題。他堅持認為沒有人能說出「什麼是好」(6:12)。他確定人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事實上,上帝「創造」了「好」,只是人無法知道「好」何時到來。人只有在有好的時候、亨通的日子才能「看見」並「活於好之中」,在好的日子中傳道者教導我們要喜樂,這些好的日子有一天都會成為過去,要及時行樂。在遭患難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卻要思想神的主權,並且「看見」好與壞、光與暗都來自上帝。這是傳道者對生活矛盾現實的結論。

傳道書 6:10-7:14 分為三段:



一、導論 6:10-12
二、有關好與壞的日子十句箴言 7:1-12
三、結論 7:13-14

6:10-12 的引言與 7:13-14 的結論是一頭一尾,用幾乎相同的字,


夾在中間是十句箴言,6:10-7:14 是一段完整的經文,我們必需要全段連貫地去了解。

(Preview)我希望分享三點:



一、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好?
二、答案:(嘗試的答案)十句箴言的教導
三、結論:要喜樂、要思想



一、問題:什麼是真正的好?6:10-12



6:10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
神在起初創造天地是為一切受造之物命名,換句話說,現在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神在過去早已預訂會發生了。並知道何為人,神知道人是什麼:是他創造了人類,他稱他為亞當,意思是出於塵土。神知道人是軟弱、有限的,神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三章19節。

人類是如此軟弱,沒有人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他是創造宇宙的大能造物主,人類無法與宇宙的造物主相爭的。

人生好與壞的日子,神早已定下,沒有人能與神講數,沒有人能改變神的計劃好的事,神使為曲的,人不能變直(7:13),這不是宿命論,也不代表人沒有任何的責任,《傳道書》日光之下的人生是一個有神的世界,神是人類的創造者,人是被造的,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神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沒有人能與創造者鬥嘴,沒有人能抗拒祂的旨意(羅 9:19-20)。

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甚麼益處呢?

傳道者用三個反問句來題問,什麼是好?真正的好,第 11、12 節,作者表明人類沒有優勢,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對人們的生活是「好的」。

第11節,與神相爭辯論是徒然的:話語增多,虛空也增多,這對人有什麼益處呢?第一個反問句,我想爭辯毫無益處,話語越多,就越虛空,是浪費氣力,與神爭辯到對人一點益處或收穫都沒有。多說也沒有任何益處,講多都無用!

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甚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甚麼事呢?

在上下文中,我們知道,沒有人,無論是愚蠢的還是智者,可以就什麼是「好」的事情向他人提供建議,沒有人知道這一定是好的,這一定是壞的。

人的生命像影子一樣轉瞬即逝。一個影子只能提供短暫的陰影,很快就會消失。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就站在這個陰影之中。只是一個旁觀者,或者充其量是過程的參與者,但決定會發生什麼的並不是人。人甚至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命運不在於人類的掌握,現在所發生的一切都已經被決定了,所以將來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人類無法知道的。現在和未來都不是人類所能掌控的。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人類在世上的生命不過短短幾年,他們的生命是虛度的,就像在冬天吹出的一口氣一樣短暫,現在你看見他,然後一下子就消失了,如影兒經過,漂移的速度很快,與飛鳥的影兒一樣,下一分鐘就漂移到別處了。我們在世上的生命也是如此:就如影兒經過,在世上留不下一點痕跡。

誰知道什麼與人有益呢?誰知道與人什麼是好的呢?第二個反問句:答案是沒有人知道,只有神知道,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對人是好的,既然人不知道什麼事對他們自己是好的,這表示他們必須順服接受神所賜給他們的。

誰能告訴他未來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這是第三個反問句,答案也同樣是,沒有人可以告訴他們未來(after him)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知道明日會如何,明日會亨通順利嗎?還是遭到患難呢?我們會快樂呢?還是悲傷呢?我們一點也無法得知。未來是無法預測的。

我的外婆六十歲山頭就意外過世,她早上去教會參加早禱會,在路上被一輛自行車撞倒,後腦出血,自行車的人走了,路人送她回家,之後入院不治,廿四小時之後,就離開世界,這意外忽然之間來到,我那時在學校上課,外婆最後的一面都沒有機會。明日會如何,誰人能知道?明日會亨通順利嗎?還是遭到患難呢?我們會快樂呢?還是悲傷呢?我們一點也無法得知。

傳道者並非悲觀主義者,他描寫的是人類的困境,我們這有限的人生,主權並不在我們的手中,一切都只是短暫、如雲霧一樣,過眼雲煙,沒法能預知未來,7:1-12 他嘗試從人累積的做人智慧來回答自己發出的反問句,什麼是才是好?他舉出一連串的箴言,這些的箴言在某些情況之下,是對的,是好的,但你也會發現,這些箴言有時是互相矛盾,也不保証,當你遇上遭患難的日子,照著去做的時候,結果如何,你並不知道,也不能掌控。


二、答案:十句箴言的教導,7:1-12



十句箴言的結構很特別,五句加五句,中間是傳道者對這些箴言的評價:這也是虛空,6b-7。



7:1-6a 五句格言(maxims)
6b-7 這也是虛空。
7:8-12 五句格言


十句箴言是辯證對比法(Dialectical Pairs),一共十四對的對比,比較兩樣事情那一件事是好,或者比較好,用「強如」、「強過」、「勝過」(Better than)的方式來比較十四對的事情,這些的箴言是做人的智慧,今天如果你這樣去做,你明天就會比較好,


「好」在這裡出現了十次,什麼是好?傳道者的答案只能是相對性的好,是在比較之下的好,沒法保證絕對的好。

讓我舉一個例子:每天做運動,比不做運動的人更好!這句話絕對是對的,或者說這是醫生、專家、智者的結論,對不對?當然是有理由,有數據去証明,你的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指數都會比不做運動的人好,這是相對的好,不是絕對的好,天天做運動不保証會活長一點,也不保証不會生病,人生的未來,不在你的掌握之中,但不等於說,我們不需要盡我們的責任,我們仍然需要做運動,這是我們應該的,但健康是神給的,是神決定我們一生的年日有多少。

同樣,這些箴言是好的,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我們要去聽,要去做,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掌握未來。每句話可能都包含著真理的成分,但這麼多話的總和卻是「虛空」,只不過是空話(第6b節),因為人仍沒法決定未來,明天是否好不是人可以掌控的。

第一句箴言,7: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美好的膏油代表財富與享受,名譽比物質財富甚至生命本身更長久,要盡量保護,擁有良好的聲譽是獲得不朽的一種方式,甚至是比擁有後代更好的方法。這句箴言對不對?在享通的日子,要留名,影響下一代,比物質財富更有影響力,在遭患難的日子,要留個好的名聲,按真理而行,流芳百世,所以我們有宋代的文天祥的詩:「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傳道者立刻就指出這句箴言只是相對性的好,並不是絕對的好,若將這句話絕對化,就會產生了下一句最荒謬的結論: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如果一個人的名聲是絕對好,那麼死了豈不是更好?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是一句反語。

這種用一種說法來削弱另一種說法是古代近東悲觀主義文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表明生活中的矛盾沒有真正絕對的解決方案。

第二句 ṭôb-say 好的箴言:

2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

去參加葬禮,比去參加生日會好!一般人都比較喜歡參加婚禮、生日會等高興宴樂的聚會,有得飲、有得食!沒有人喜歡去殯儀館,我中學的校友與大學的室友,本來都有很好的專業,但都去開殯儀館,我們都會覺得很奇怪,死人不是什麼好事。傳道者再次顛覆一般人的喜好,去參加葬禮,比去參加生日會好!原因是第二句: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我們都知道,總有一天死亡,但我們企圖迴避這個令人反感的議題,但當我們去參加葬禮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再躲避死亡這個事實了,所以面對死亡的現實,比沉浸在婚禮慶典的喜悅中要好。可以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而人們可能會被婚禮的歡樂所欺騙,認為當下的歡樂將永遠持續下去。

李牧師的死訊令我非常震撼,他比我小三歲,同工十年,人長得高大威猛,活力十足,他的死訉令我感到人生的飄逸,不可預料,我在網上參加了他的追思禮拜,被他影響的人都起來做見証,這位牧師如何幫助他們,他的言行如何影響他們跟隨神,我深受感動,為李牧師感謝神,也鼓勵我在餘下的人生,好好服事神,去遭喪之家成了學習生命本質的學堂,智慧的心存着對死亡的認知過活,愚昧人則是逃避,不願去想他們會死亡。

但究竟有多少參加追思禮拜的人,受了感動的人,會真正的實行,存著對死亡的認知而過活?坦白說:很少。我們去完喪禮,吃過解諱酒之後,就忘了追思禮拜的功課。


3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4 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在聖經的其他地方,憂愁(sorrow)kaʿas 這個字用來形容一個女人對自己不孕的煩惱(撒母耳記上1:6, 16)、父母對不聽話的孩子的痛苦(箴言17:25),或一個整天與配偶爭吵的的痛苦(《撒母耳記上》1:6, 16。箴 21:19)。
 
在《箴言》中,憂愁與愚人連結在一起(《箴言》12:16),憂愁強如喜笑,這句箴言與傳道者自己在書中其他地方的教導相矛盾(1:18;7:9;11:10)。下面第九節,他就說:不要急躁惱怒,因為惱怒憂愁是愚蠢的事。傳道書主要的應用是要我們及時行樂,要喜樂,與憂愁強如喜笑的說法,互相矛盾。這些智慧的言語是好、比較好,卻不是絕對的好,絕對的好,人無法知道,無法掌握。

「面帶憂愁,心裡卻喜樂」「喜樂中,心也受苦」(箴 14:13)。生活充滿矛盾。這是一個「魚龍混雜」的現象:人生不可能全是好,也不可能全然是壞。即使在幸福的時候,人要認識到快樂的局限性,在悲傷的時候,要知道最終會快樂。而傻瓜則只認識到歡笑。傳道者挑戰了任何人告訴別人甚麼是好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可以活得更好。沒有人能夠將生與死、快樂與悲傷的現實簡化為一組命題。生活的現實實在太矛盾了,無法用公理來指導。這就是我們最終如何理解 ṭôb 「何為好」的箴言:ṭôb 「好」仍然是短暫且不可靠的。

但這並不代表智慧人的話是沒有用的,做運動仍然是有智慧識做的人,只要不以為健康是必然的結果。


5 聽智慧人的責備是好的,為了說明愚昧人的話語的空洞,傳道者使用了鍋底下的荊棘在火中劈啪作響的比喻,愚昧人的歌唱和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荊棘在古代被用作燃料,因為它們乾燥且易於燃燒。但它們會產生許多令人不安的噪音,這些噪音很多、很响,對其功能完全無關緊要,很快就燒完。愚人的歡笑就像荊棘之火:令人惱火且無關緊要;實質內容比看起來少很多。

因此,即使從智者那裡聽到的話雖然是相對性的,智者比愚者更值得信任(5節)。

8-12節下半部五句箴言,互相矛盾的現象更清楚。


8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第 8 節中的另外兩句 ṭôb 好的箴言。第一句表明事情的結束比開始更好。第二個說忍耐勝於傲慢。希伯來文表示「結束」和「開始」的字在聖經中多次同時出現,每次都對之前的情況和最終情況進行對比(申命記11:12;賽46:10;約伯記8: 7;42:12)。

這箴言的意思是結果比開始更重要。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耐心和謙虛,等待「結局」來判斷。任何事情的最終結果都比它的結果更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行動的結果。

例子:Finish well. 最不好的是臨尾香!Bill Hybels, Hill Song’s Brian Houston, 以醜聞為結束一生的成果,令人唏噓!


第八節的結束比開始好,卻不是絕對的,有一種的結束是比開始更不好的,「9 不要心裏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憤怒的「結束」是不好,憤怒的「結束」是愚蠢的人擁有的。

10 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在第 10 節中,智者警告不要將過去理想化(第 10 節)。不要以為你現在知道的比以前多,你就必然會活得比過去的昨日好,這是我們時常犯的毛病,以前的菠蘿飽比現在的好吃得多!以前的團契比現在好得多!以前的車比現在的好很多!這是愚蠢的想法,為什麼?

因為雖然現在進步了很好,雖然人的經驗豐富了很多,但未來的日子如何,沒有保証,生活的矛盾使人們無法掌控生活,不能和以前的日子比較。 


11 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請你特別注意,傳道者並沒有說智慧「比」物質財富「更好」。一改他在第 1-10 節中的「強過」「比較好」的說法,他說智慧「與產業一樣好」。我們還記得傳道者並不認為物質財富可靠(5:13-17),當他說的智慧和財富一樣好,二者雖然是好,財富本身並非不好,智慧本身並非不好,但兩者最終都是不可靠,是短暫的,會令人以為可以使人滿足的。智慧的「好」ṭôb 仍然是短暫且不可靠的,並非是絕對的。

12 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護庇」是影兒的意思,是影兒的同一個字。

任何人對智慧的過度自信肯定,必需要知道「智慧如影兒護庇人,好像金錢如影兒護庇人一樣」。的確智慧和財富的力量,同樣不可靠。智慧和財富只能提供一個影子一樣。它們不是持久的庇護所。它們不提供永久保護。

1–12節中的十句箴言。清楚地揭示了不同且相互矛盾的生活態度:1-6a建議,鑑於死亡,難以確定明日「更好」生活,第8-12 節建議人們不要煩惱,並建議就像所有的財產一樣,智慧只是一個影子。它只能提供暫時的緩解。

所以,傳道者對智者的箴言最終的評估是:


6b 這也是虛空。7 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傳道者推翻了智慧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真正的好的說法:這也是虛空!「這」的先行詞不僅僅是愚昧人的雜音,也是包括智者的箴言,在現實中很快就會消失,同樣是捕風,沒法保証明日的美好。更有一個原因﹐就是智者也容易腐敗,他們可能成為愚人:「因為壓迫使智者變成愚人,賄賂使智者的心思乖僻」(7節)。

第七節,勒索與賄賂,這也是虛空也是暴風。欺壓或勒索是為人類的巨大試探,連智慧人也可能會陷入這種邪惡的行為,受到財富的試探,為了更多的財產,可能會勒索和賄賂。連智慧人都可能陷入誤入歧途的危險。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將 7 章 1-12 節視為對那些樂於提供有關什麼是好的建議並告訴別人在每種情況下應該做什麼的人之警告,所有智者對什麼是好的答案都只是相對的好,暫時的好,並非絕對的好,所有這些「話」都將像生命本身一樣短暫。

傳道者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切都很灰,很負面,什麼都不對,沒法知道,沒法掌握,包括我們喜歡的箴言,智者的教導,都是虛空的,傳道者的結論,給我們一條出路。




三、結論:要喜樂、要思想,13-14



13 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者的出路是什麼?

第一、他用絕大部分的章節,來說明日光之下有限的人生是虛空如雲霧,非常短暫,沒有絕對的保証,沒有辦法掌控,包括前文所論的財富、不可靠!物質享受不長久!地位成就最終與你無益,根本沒得賺的。甚至智慧,做人的智慧,雖然是有幫助,我們都應該照著去行,也是不是絕對的,互相矛盾,明日如何仍然是不知道的。

運動應該一週最少三次,應該注意飲食,甜的與鹹都要吃少些,肥的更不能吃,這些都是智者的智慧,我們要盡我們的責任去遵守,但在這一切之上,健康是神賜人一生的年日,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需要敬畏神,尊重神的主權。

在第13節勸勉我們: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彎曲的,誰能變直呢?世界並不完美,神造光、也造暗,我們不能矯正上帝所創造的「彎曲」。神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他創造萬物,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彎曲的,這裏所指的是死亡、哀哭、憂心,就我們的經歷而言,這些事是彎曲的,但也是神的作為,神使為曲的,沒有人能變為直,沒有人能改變神的作為,傳道者要我們(命令語態)察看,看見(see, consider, inspect)的意思,這種上帝的作為。


在這段經文的結論(7:13-14)中,三次提到了上帝,用的名是 Ehohim,創造者的稱呼,不是用耶威(Yahweh),救贖立約的神的稱呼,經文談到的是一位積極主動的上帝。 在這位創造者上帝的面前,人類是無能為力的,祂的作為人沒法測透。人類無法與上帝抗衡(所以6:10),無法矯正上帝所造成的彎曲。

傳道書承認智慧相對於愚昧的優點。以創造神學為基礎,對上帝的敬畏智慧的本質。傳道書以此結束(12:13)。 

敬畏神的行動建議:創造中,神給人的禮物,包括一生的年日,豐富的資財,讓我們去享受,也賜給我們工作的使命,要去管理治理萬物,賜人工作的意義,也給人道德的標準,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你都可以吃,這是好的,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這是不對的,敬畏神的意思,就是按神所定的日子生活,在祂設定的範圍中,享受工作的果效,按神所設的道德秩序去生活得美好,這是實際敬畏神的行動建議!

第二、傳道者的結論,給在日光之下的人的出路:第十四節,兩個命令吩咐:


14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

人們順著神的給與,在亨通的日子時接受它,當喜樂;在面對逆境時,也要接受它,當思想。我們無法得知,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根本不可能掌控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全盤接受神所賜下的亨通和患難,信託掌管明天的神。

掌管明天的神是一位滿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祂賜下恩典,是充足我們一生的年日,我們在祂的安排與帶領之下,活出美好。

行動建議:

第一、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思想什麼?14b (因為)原文沒有因為這兩個字,NASV 用一個引號來作標點,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什麼?要思想好的壞的都是出於神,上帝使這兩樣並列,創造的第一日,神造光,也造暗,這兩樣並存,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身後」不是單指死後的事,而是包括所有之後的事,明日的事會如何,在神的手中,我們要思想,要明白,要接受好與壞並列,不要只在好的時候,敬畏神,在壞的日子,我們認為壞的日子裡,也要敬畏神。

生有時、死有時,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3:11),在遭患難的日子,要思想。

例子:徐玉仙牧師,我大學時的同班同學,電腦系畢業,幾年前得了胰臟癌,七個月之後就去世,另一位姊妹,也得了同樣胰臟癌,發現的時候,已經是第四期末期癌症,今天已經過了三年,她仍然活著,精神還算不錯,還要照顧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丈夫,她心很平靜安穏,自己去接受治療,帶丈夫接受治療,從沒有怨天尤人,從沒有投訴,她是一塊寶,成為許多人的祝福,我有幸認識她,在遭患難的日子,思想神造光,也造暗,神沒有偏待人,祂是慈愛的上帝,在上帝的主權下,我們珍惜每一日,活出美好。

第二、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

今天我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都在亨通的日子,有房子、有田、有地,有健康,但懂得喜樂的人卻不多。整天認為日子還不夠好,每件事情都不滿意,很容易不開心,埋怨。

喜歡跟別人比,別人有的,我也想要,別人沒有的,我也要,人比人,比死人,有錢的人有比你更有錢的人,不懂得為你有的感恩,好好的喜樂,享受神賜給你的。

小孩子很容易就笑,每一天醒來,看到爸媽,就笑,有得吃,就開心,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

今天是我亨通的日子,無限的感恩,看見你,我會笑,回家看見妻子,我會笑,今天有你在我的生命中,多麽的美好。

把神給你亨通的事,寫下來,為每一件事感謝神,然後為這些事歡喜快樂。

結論


猶太人守節的時候,都會選一本聖經的經卷來公開的誦讀,在住棚節的時候是誦讀《傳道書》。住棚節是歡樂的日子,在一年之初,戈贖罪日之後,立刻開始,一連七天,住在棚裡,第八天卻是舉行嚴肅會,在神面前立志守約、認罪悔改、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在如此歡樂的節日中閱讀如此陰鬱的一本書也許是自相矛盾的,但這表明《傳道書》對於以色列的宗教生活的作用。它透過將曠野的教訓注入慶祝豐收的過程中,讓歡樂紮根於現實。因為在曠野中,以色列人認識到了人性的弱點:他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敬畏上帝並遵守祂的誡命,構成了他們存在的全部意義。這是他們在慶祝豐收的背景下需要再次聽到的一課,以免能夠吃喝並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被誤認為是的成就而不是禮物,並導致他們遠離上帝而不是給他。《妥拉》本身警告他們要提防這種危險(申 6:10-12;8:10-20)。人要享受勞碌得來的果效,在亨通的日子,要喜樂,然而,提醒人們注意虛空(heḇel),這是真正敬拜的重要組成部分。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