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政治觀
基督徒與政治(二)
太16:1-4;腓2:14-16
林永健牧師
太16:1-4;腓2:14-16
林永健牧師
引言
最近我做了一個惡夢,考試不合格的惡夢。自從神學院畢業之後,已經有40幾年沒有考過試了,現在要考資格考試,面對四位教授、三個小時沒有考題、沒有範圍的資格考試,我感到非常惶恐,晚上做惡夢,夢見自己,口試中啞口無言,結果考官說:你不合資格。
你有沒有做過考試不合格的惡夢呢? 2022年,《新聞周刊》(Newsweek)有一個調查,說,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都有過類似考試不合格的惡夢,我相信中國人的比率會更高,我們都是身經百「考」,要過五關、斬六將,在考試的壓力上長大的人。我們許多人似乎對考試失敗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
今天政治黨派之爭,我們也常遇上政治的考驗,你是否屬於「我們」或屬於「他們」(us versus them)的考驗,你是我們的嗎?你是他們的人嗎?這些測驗的主題不是的資格考試,而是以意識形態、政黨和政策為主題,將人分類。
例子:考驗牧師的政治試題,牧師你對疫苗的看法是什麼?牧師你對以哈戰爭的立場是什麼?牧師你是紅的還是藍的?你是保守的、還是自由派的?
政治使人尋找測驗的結果,要弄清楚:「你和我們站在一起嗎?還是和他們站在一起?」黨派之爭成了人與人際關係的破裂,2020大選有人因為政治的原因離開教會,兩代之間因為政治的爭鬥而使家庭關係破裂,這是一場的惡夢!
我們上週討論跟隨耶穌的人,要拋棄這種「我們與他們」對立的心態,不要將政治道德化,將黨派之爭變為正邪之爭,天國的生活是愛、饒恕、使人和睦、謙卑、敬虔的生活,是顯明在關係中,這關係包括人與神的關係、與人與人的關係。
世界將不可避免地要強迫你政治表態,要你接受政治忠誠的考驗,我們需要耶穌教導我們如何面活出天國的生活?如何面對政治分歧的議題?如何投票?
今天我們會看看耶穌對政治立場的態度,然後分享八個基督政治應有的態度,最後分享教會的行為指南。
一、耶穌的政治態度
耶穌也面臨同樣的政治考驗。馬太福音 16:1 描述了一個例子。「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
法利賽人是反對羅馬的黨派,撒都該人則是支持羅馬的黨派,但儘管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對立的黨派,兩黨互相鬥過你死我活,但他們一起來要試探耶穌。
試探(test),考試的意思,重點是試驗耶穌,考驗他的忠誠,這是一個政治的考驗,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都要查清楚耶穌的政治立場,要耶穌表態,耶穌是支持那一派的人?他是屬於我們或是屬於他們?耶穌是如何投票?
注意當時的情景, 上文,15章1至28節,法利賽人不斷地試探耶穌,要看看耶穌是否支持他們的立場,是否支持法利賽人的政策,潔淨與洗手的禮儀。跟着15章29至39節(the immediate context),耶穌用七個餅與幾條小魚餵飽四千個跟隨他的群眾,注意馬太的用詞,耶穌「給困乏的人」吃飽,這是當時軍事的用語(Oleg Kostyuk, “The Function of Military Language in the Feeding of the Five Thousand Narrative (Mark 6:30-44): A Narrative-Cognitive Study” (Dissertation, ANdrews University, 2020.) 這些困乏的窮人常是革命政治運動的班底,給他們吃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去推動群眾,耶穌甚至組織他們,吩咐他們坐下,將魚和餅分給他們,門徒再分給眾人,用的詞都是當時軍事組織的用語。
當時耶路撒冷平日的人口約二萬五千人,四千人已經是人口的六分之一,若將這四千人武裝起來,鼓動起來,這絕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若用今天的說法,耶穌擁有強大的支持,是政治的風雲人物。法利賽人與奮銳黨的人都希望耶穌站在他們一邊,支持猶太民族的復興,起來推翻羅馬的統治,但耶穌卻將群眾散去,自己去到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15:39)。使法利賽人與奮銳黨的人疑惑與失望,要進一步搞清楚耶穌的政治立場。
而撒都該人與希律黨的人也想知道耶穌是否他們的一黨,表面看來耶穌不像搞革命的人,他將群眾散去,但耶穌是否會支持羅馬的統治,是否會保護他們的利益?
所以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聯手想試驗耶穌:你是屬於我們?還是屬於他們?這是一個政治的試驗。
考的題目:是要耶穌在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其實耶穌已經行了許多神蹟, 15章30至31節,耶穌行神蹟,使啞巴說話、殘疾痊愈、瘸腿行走、瞎子看見,他們都親眼看見這些神蹟,眾人都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15:31),還有耶穌用七個餅與幾條小魚餵飽四千人的神蹟,這些都是一等一的神蹟,在舊約從來沒有人使瞎眼看見,這些神蹟就是記號(sign),指向耶穌是基督,但他們卻要求耶穌在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聖經沒有說他們要看見什麼的神蹟,但這試驗不是要試驗耶穌的能力(power),而是要試驗耶穌的政治意圖,要求耶穌政治表態,給個記號,祂是屬於何方。或者他們要求耶穌在天空(sky)上讓風起雲動,打雷閃電,從天上降火表明祂是屬於那一邊的,像當年以利亞一樣,在正邪之爭中表態,支持以利亞,打敗邪惡的巴力先知。
今天我們很容易按我們測試的結果把人按政治立場而分類分黨。黨派之爭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分歧,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豎起耳朵,試探別人的政治顏色,產生類群偏見,你們還是我們?把政治道德化,使政治對立成為正邪之爭。
耶穌如何回答?耶穌拒絕接受他們的考驗。他拒絕讓他的政治觀點被強行歸納為非此即彼的黨派之爭。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sign),這個時候的記號」(16:2-3)。
耶穌正在重塑政治的意義,將重點從政治考驗轉移到天國的記號(from test to sign)。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正在尋找神蹟記號來考驗他(test)。耶穌相反地,說:我會給你一個天國的記號,我會給你一個標誌來了解未來,讓未來的願景成為今天政治生活的指引。
耶穌說:我們仰望紅色的天空並不是為了證明我們對紅色的忠誠,而是因為它預示著暴風雨的日子即將到來。人注重的是紅的、藍的政治顏色。耶穌指出了那些政治色彩從天空消失後會發生什麼事。
Jesus offered them “the sign of Jonah” (16:4). 耶穌給他們「約拿的神蹟」,神蹟原文是記號的意思,神蹟是神介入人間的記號,兩個意思是相通的,英上翻為 the sign of Jonah.
約拿的神蹟指向了神未來的國度。約拿書第三章,尼尼微城的亞述王回應約拿五字真言的福音,說:「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拿3:8)尼尼微從上到下悔改,離棄惡行,歸向神,這是約拿神蹟的記號。
耶穌在馬太福音 12 章中解釋了約拿的神蹟。說:「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12:41)在耶穌裡,神現在將這個呼召延伸到每個人。
約拿的神蹟是耶穌的預表。耶穌來到世上,應驗了這個預表。祂是約拿的最終標誌,傳達了上帝對最終持久和平的邀請。
神將如何實現這最終的平安呢?是十字架。耶穌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12:40)
十字架成就了新的人類,新的國度,這新人與新的國度「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 3:11)
十字架不單關乎個人的救贖,也關乎「一個關注社會生活形態的國度」,耶穌的國度是以約拿的神蹟--十字架為記號,天國是建立在耶穌的死與復活上的。今天我們活在兩個國度之中(between two kingdoms):地上的國度、耶穌的國度。
上帝創造了美麗的世界,將世界交給了人去管理與繁榮,人類的任務是使世界昌盛,生養眾多,human flourishing,使社會繁榮,這稱為人類的文化使命。
人類的政府、地上的國度並不是神賦予的結構。塑造我們生活的政府和政治機構是人管理萬物的發明之一,並不是從上帝傳承下來的、並不是神聖的(divine)。人類的任務是按照上帝的設計來安排他們的社會建設。當罪敗壞了人類,它的敗壞也滲透到了人類發明的社會結構中。因此,這些人類結構包括政治需要轉變(transform),使地上的國度能成為有效管理世界的工具。政府是基督徒必須利用的眾多組織之一來改造社會。
例子:美國的公民運動(civil right movement)是基於福音、教會驅動、以鄰居為中心的政治見証。
政府的角色是有限的。人類的繁榮和改變必須在各種人際關係和結構中發生。聖經原則和政黨政治議程之間不存在簡單化的直線連結。
另一方面,我們是天國的子民,作為教會,我們不能忽視周遭的文化鬥爭。性別、墮胎、宗教自由和 LGBTQ+ 是我們關注的議題。Edwin Lutzer, No Reason to Hide: Standing for Christ in a Collapsing Culture 的作者,當他大聲疾呼,呼籲信徒為公義發聲,在文化淪陷的時候,站起來,勇敢地為公義發聲,但同時,他說:「我們必須保持在政治顏色之上,向雙方傳福音,因為當我們向上帝交賬時,他不會問我們的政治立場,而是問我們對他兒子耶穌做了什麼。我們必須對每個人說,無論他們的政治觀點如何,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會發現自己處於上帝永恆的審判之下,除非他們在十字架的保護下尋求庇護,因為只有耶穌才能將我們從即將到來的憤怒中拯救出來。」
「我們必須反對並超越流行文化,因為我們代表基督、祂的福音和祂的十字架。在我們真誠地希望看到美國變得更加基督教的同時,我們必須記住,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明確的基督教國家,儘管它是受基督教理想建立和影響的。」
我同意盧澤 Lutzer 的觀點,他說,無論我們投票給誰,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讓美國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信仰不可能自上而下發生,更不可能是從立法、給基督教特權之下發生,事實上,教會歷史告訴我們,基督徒若是有政治特權(如基督教成為國教),結果都是壞事。最終目標不是使美國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a Christian nation),而是成為一個基督徒國家(a nation with Christians),而這願景只能透過一個忠心而勇敢的教會分享福音來實現。
基督教不是政治宗教,儘管它具有政治影響力。基督教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接受上帝白白賜給悔改的罪人的恩典,同時行使良心自由,去活出天國的生活。右派翼和左派都不是真正的基督教,他們只是人發明出來管理社會的工具。我們的忠誠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
神對邪惡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這是他的兒子耶穌基督登基為王。
我們,神的兒女,是地上和天上兩個王國的公民。我們被要求對兩者都忠誠,但我們對天國的忠誠必須始終放在第一位。有一天,只剩下一個國度:「世上的國已經成為我們主和祂基督的國,祂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二、八個基督徒對政治應有的態度
1. 感謝上帝賜予投票自由。
我們對誰領導我們以及製定什麼政策有一定的發言權。上帝在 2024 年將美國基督徒安置在美國,並伴隨著隨之而來的所有政治和社會衝突,這絕非偶然。這是我們的宣教工場。我們要尋求我們城市的福祉(耶利米書 29:7)。
如何投票?投票給那一個政黨?這是有討論的空間的,沒有一黨是百分之百屬神的,都有對的與錯的,我們按聖經的真理選擇我們認為比較合乎聖經的黨派去投票。
2. 參與政治但不偏袒政黨
福音本身本質上是政治性的。當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每週聚集並宣布基督而不是凱撒為主的時候,他們是在發表政治聲明。當他們拒絕參加需要崇拜假神的儀式活動時,他們就與當時的文化和政治發生了直接衝突。
今天,相信基督並遵守聖經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們在某些時候與周圍的人發生衝突。我們無法避免政治化。教會應該有意識地討論聖經對重要議題的看法,而不是公開支持政客或參與黨派誹謗。上帝既不是共和黨人,也不是民主黨人。
3. 不是為了黨派贏得勝利
耶穌說,我們是世界的光,不是政黨是世界的光。我們是一座山上的城,而不是美利堅合眾國。我們是世上的鹽,是耶穌的手和腳。耶穌拒絕被某個政黨佔用,這樣他就可以向兩黨人民說話。耶穌停下來聆聽,停下來醫治,並將自己的生命賜給每一個接受生命的人,包括兩黨的人。
耶穌失去了政治的權力,最後死於政權之下,但耶穌為神贏得了世界。政治並沒有的完美解決方案,雖然各方都參與問題和解決方案。讓我們愛我們的敵人,讓我們竭盡全力服務那些得出不同結論並接受不同解決方案的人,讓我們既友善又願意承認我們所選擇的政黨中不良的行為。
別再試圖贏了,拋棄我們對失敗的恐懼。讓我們把我們的眼睛和我們的生命集中在耶穌身上。
以保羅為例。他並不是為了贏得勝利(哥林多前書 9),若他贏得勝利,他失去了贏得人歸向基督的能力。 「當一個地方教會專注於拯救美國而犧牲拯救美國人的代價時,它就放棄了自己的使命」(Andy Stanley, Not in It to Win it, 2022, 13)。
「拯救美國不是教會的使命」(Stanley 2022, 15)。就算我們贏得選舉,我們也已經輸了,失去對美國另一半的人口傳福音的機會(Stanley 2022, 340)。
4. 區分重大問題和信徒之間存在合理分歧的問題
神透過祂的話語來談論一些問題。在某些問題上,聖經提供了具有多種應用的廣泛思想,而善良、忠實的基督徒可能會不同意你的看法。
一個具體問題的例子:聖經清楚地顯示人類生命的神聖性。我們不應該迴避說人類有尊嚴,從受孕到自然死亡都應該受到保護。信徒應該勇敢地宣告這一點。
一個不太具體的問題的例子是:雖然《聖經》清楚地表明國家有必要照顧而不是剝削窮人,但《聖經》並沒有明確說明政府減輕貧困或適當稅收水平的確切方法。因此,信徒不應該說聖經看起來,引用一節經文就說聖經明確地偏愛一種方法而不是另一種方法。好的基督徒可能會不同意。
5. 記得我們是誰,我們的身分是基督的跟隨者,是天國的子民
雖然參與政治過程是基督徒管家的問題,但我們行事為人與福音相稱也是基督徒門徒的責任(弗 4:1)。基督徒與世人的差異不僅在於我們所宣揚的真理,也在於我們宣揚真理的方式。政治並沒有給我們藉口放棄我們的基督徒使命。
彼前書 3:15-16 敦促我們做到這兩點: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我們不能因為今年是選舉年,就可以免除遵守聖經關於良好言論和行為的命令。即使我們進入政治舞台,我們也不會停止成為上帝的子民。在你的行動、網路和對話中樹立基督徒的行為榜樣
保羅告訴提摩太,作為牧師,他應該「在言語、行為、愛、信心和純潔上為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 4:12b-13,CSB)。在這個選舉季,你要教導你的人民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參與。
這並不意味著您應該對重要問題感到害羞,而是您應該明智地對待自己的發言方式和使用的措辭。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你所領導的人都在看著你。你正在為他們建立一種說話、行動和參與的方式。基督徒的行為不應是:謊言、陰謀、暴力、辱罵、恐懼。而是以愛、饒恕、使人和平、敬虔的生活行為。
6. 尊重公職人員,即使我們意見不同
彼得敦促教會要敬畏神、尊榮君王(彼得前書 2:17)。羅馬的君王最終因傳播福音的罪名而將彼得處死。如果有機會,彼得當然不會投票給尼祿,但他在這裡敦促基督徒尊重上帝允許掌權的君王。
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反對邪惡的統治者,並行使我們投票選出最好領導人的權利。然而,我們不得不尊重那些當權者,即使是那些我們不同意的人。做到這一點的能力將使我們與世界不同,這在選舉季節尤其重要。
7. 避免恐懼作為動機因素
加劇緊張和分裂的是恐懼(19)。恐懼吸引追隨者。政客們利用了我們最深的恐懼。政客將保護你、你的家人和我們偉大的國家。
在 2020 年的選舉中,許多宗教領袖將信徒變成了文化鬥士。耶穌並沒有在他那個時代的文化戰爭中選邊站。我們常會高估自己可能有缺陷的觀點。當教會選擇任何政黨的時候,我們就站在另一方的人另一邊(Stanley 2022, 26)。我們不能讓那些被你公開妖魔化為信仰敵人的人成為門徒。
黏結的信仰
不要嚇到孩子。年輕一輩離開了教堂。 16% 在教會長大並成年後離開教會的人表示,他們離開是因為他們的教會過於關注政治。
記得跟隨基督的重要性
我們很容易陷入選舉季的戲劇性事件而忘記關心我們的靈魂。雅各書 1:27 告訴我們,真正的靈性既包括照顧弱勢群體(寡婦和孤兒),也包括個人的虔誠(保持自己不受世界的玷污)。
有一種不健康的參政方式,忽略了對我們靈魂的關懷。我們很容易沉迷於消費內容、觀看民調、參與爭論,而把讀經、祈禱和默想放在一邊。只有當我們透過聖靈的力量與基督連結在一起時,我們對世界的參與才會有效。牧師不僅要敦促他們的會眾做正確的事,還要追求成為符合基督形象的人。
8. 努力保持合一
政治和選舉很重要。糟糕的公共政策可能會損害我們社區的繁榮。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幫助弱勢群體並加強我們的社區。然而,我們不應該讓我們的參與以犧牲基督徒的團結為代價。保羅敦促基督徒「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 4:3,CSB)。這意味著刻意的努力。
在這個選舉季,基督徒在政策、政治人物和文化參與方式上都會有所差異。基督徒提出有力的論點、大聲疾呼、投票、動員他人、競選公職並參與我們的民主,這是極好的和正確的。然而,我們不應該讓一個政治人物或政治時刻破壞我們的友誼,阻止我們愛基督裡的弟兄姊妹。我們作為被血贖回的罪人所分享的關係比我們在激烈的政治季節中的分歧更有價值。
差異是不可避免的 ,分裂卻是一種選擇(Stanley 2022, 3)。問題是:我們能否在政治上存在分歧而不破壞我們的團結?團結與愛是耶穌為我們的祈求(約翰福音 17 章)。
我們的目標是合一,當這成為我們的目標時,來到餐桌前專注於使我們合一起來的原因:耶穌。這是上帝的旨意,因為合一可以驗證我們的信息。合一並不是自然而然的。分裂是自然而然的。每個人都會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出去玩。無論差異如何,更加合一就是最偉大的愛的證明。
如果我們的救世主拒絕與惡人開戰,我們也就失去了這樣做的權利。「暴力和暴力威脅與耶穌所建立的國度和聖約不相容、不相容,而且會適得其反。」(Stanley 2022,157)
- 勇於改正-當兄弟姊妹陷入文化戰爭時,勇於改正
- 保持沉默的勇氣-我們是否有勇氣保持沉默,面對虛假證詞/指控(Mt.27)。
- 失敗的勇氣-保羅在羅馬去世;史提反被石頭砸死;彼得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們都輸給了世界標準。為什麼我們害怕失去?
福遍中國教會政治的行為指南:
1.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投票的自由。我們對誰領導我們以及製定什麼政策有一定的發言權。我們要尋求我們國家的福祉。
2. 尋求政治性但不偏袒黨派。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討論聖經對重要議題的看法,而不是公開支持政治人物或參與黨派之爭。上帝既不是共和黨人,也不是民主黨人。
3. 記住我們是誰。暴力、分裂和恐懼不是耶穌的道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榮耀神。在你的行動、網路和對話中樹立基督徒的行為典範。
4. 尊重那些擔任公職的人,即使我們不同意。
5. 努力維護合一。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分裂是一種選擇。尊重他人的政治觀點。
結論
我希望做的不是惡夢,弟兄姊妹因為政治立場不同,而互相排斥、彼此為仇,而是一個好夢:神的子民相親相愛、同心合意、堅守聖經的教導,為公義發聲,傳揚耶穌的福音,活出天國的生活。
討論問題
1. 你對八個基督徒的政治態度有何意見?請分享。如何執行?
2. 根據福遍教會行為指南,我們應如何在小組中討論政治的議題?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參考書籍
Carter, Stephen L. Civility: Manners, Morals, and the Etiquette of Democracy. Harper Perennial, 1999.
Chang, Curtis, and Nancy French. The After Party: Toward Better Christian Politics. Zondervan, 2024.
Lutzer, Erwin, and H. B. Charles Jr. No Reason to Hide: Standing for Christ in a Collapsing Culture.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2022.
Smith, James KA. Awaiting the King (Cultural Liturgies Book# 3): Reforming Public Theology. Vol. 3. Baker Academic, 2017.
Stanley, Andy. Not in It to Win It: Why Choosing Sides Sidelines the Church. Zondervan,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