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章十六至十八節
將臨期系列(二)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2.12.09 粵語堂
2012.12.09 英語堂
引言
1. 意大利的北部的帕多瓦市(Padua),有一個著名的小教堂,名叫史格羅維尼(Cappella degli Scrovegni),教堂的三幅牆上,有十四世紀的名畫家喬托(Giotto)三十八幅連環的宗教壁畫,其中在右牆與左牆上的廿四幅是關於耶穌生平的畫,是西方藝術的精品。
第一幅稱「耶穌的誕生」
第二幅稱「博士的朝拜」
第三幅稱「聖殿中介紹耶穌」
第四幅稱「逃往埃及」
第五幅稱「屠殺無辜」,是描繪希律的士兵尋找聖嬰基督,屠殺在伯利恆與附近地方兩歲以下的嬰孩,壁畫的下側是那些被殺的嬰孩,非常之恐怖,與聖誕節歡樂的氣氛完全不相符。
一個三歲的孩子指著這些被殺的嬰孩問他的媽媽:「媽,這是什麼?」 他發現了聖誕黑暗悲哀的一面!
2. 馬太第二章記載希律王下令「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太二 16),這個故事我們都熟識,馬太繼續説:「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説: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17-18)
伯利恆的屠殺與失去孩子的傷痛,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這是什麼的意思??
3. 我們喜歡聖誕節歡愉的聲音,天使報佳音讚美神的聲音,牧羊人驚訝而喜出望外的聲音,東方博士朝見新生王神聖歡喜的聲音,今天在各大商場播放聖誕悠揚節日的音樂,但在馬太的聖誕故事中,卻包含了母親為兒女傷心欲絶的哭泣聲,這是聖誕黑暗悲哀的一面!
一、聖誕的憂傷
1. 你記得拉結嗎?她是以色列的先祖雅各的愛妻,是聖經中數一數二的美女,是以色列的先祖母之一,但年輕的時候,在生下便雅憫之後,難產而死,沒有机會看見自己的兒女長大,雅各將她埋葬在伯利恒之外的路旁(參創三十五 16-20),是一件令人傷心難過的事。
2. 約一千年後,先知耶利米目睹拉結的兒女--猶太人,在同一條的路上,被巴比倫人擄到耶路撒冷以北六哩的一個稱拉瑪(Ramah)的地方,在那裡被屠殺,或上了鎖鏈,走上被擄到巴比倫亡國為奴的不歸路,「耶和華如此說:在拉瑪聽見號咷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耶三十一 15),拉結為失喪的兒女而哭泣,代表著當時國破家亡,被擄巴比倫的痛苦!
3. 七百年之後,在耶穌誕生的故事之中,發生了希律王屠殺伯利恆與附近地方嬰孩的悲劇,在同一個地方,拉結為失喪的兒女而哭泣,拉結成為所有失去兒女的母親之代表,她的哭泣顯出了聖誕黑暗的一面。
3. 有人説:「 母親為失去的兒女號咷大哭,是世上是悲慘的聲音,是聖經形容人經歷最高點的痛苦!」(Wendy Zoba, Rachel Weeping, Christianity Today, December 8, 1997)
在過去三十年的牧會的經歷之中,在我腦海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沒有比母親為失去的兒女哭泣更痛苦的經歷:
- 我親眼目睹母親為自殺而死的兒子在醫院的病床前號咷大哭,拒絕接受孩子已經過去!那情景我畢生難忘!
- 我親耳聽見八十多歲的母親站在快要離死的女兒病床前,低聲飲泣,對病危的女兒説:「女兒!女兒!對不起,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了!」天地之大,卻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化解那天中午在那醫院房間的悲傷!
- 一個年輕剛剛生下第一胎的母親,兒子出生之後發現有嚴重先天性的心臟病,一天之後在手術床上過世,母親抱著兒子的屍身,血仍然從鼻孔中流出,媽媽為失去的兒子,號咷大哭,不能自已,當時我站在他們身邊,那一幕刻骨銘心,我不能忘記!
- 還有我在書本上讀過,一個母親買了單程的火車票,去尋找失落的兒子,她走遍市中紅燈區的同性戀酒吧,夜總會,去到沒有人敢去的地方,準備見失落的兒子最後一面之後就自殺,(Angela and Christopher Yuan's story, Out of a Far Country, Moody Press, 2012),做母親的不知道為這兒子掉了多少的眼淚!
- 最近休士頓一托兒所失火,托兒所的人把孩子們留在托兒所,出門購物去,四個嬰孩被活生生的燒死,你可以想像這四位孩子的母親之痛苦!早上把孩子送去托兒所,從未想過這是最後的一面,孩子會被燒死,那真是人間最大的悲劇!
你聽見了她的哭聲嗎?
以下是耶蘇聯更正教的一位主教,Hilarion Alfeyev 寫的一首聖誕清唱劇,描寫拉結的哭泣,用一支小號的悲嗚配上一女高音,把這段慘絕人寰的經文聲音化,請留心的收聽,體會一下拉結的哭泣!
一位媽媽三歲的兒子忽然間在遊樂場倒斃,在她傷心欲絕的時候,寫下了一首詩質問神為什麼沒有出現!
By Vickilynn Haycraft
How can I say
all that's in my heart?
Did you turn away?
You let my boy die,
You could have healed.
I never said good-bye.
我如何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道出?
你是否轉身而去?
你本來可以醫治他的,
但你卻讓我的兒子死去。
我連説再見的机會也沒有!
這首詩道盡了世上的拉結,為失去了的兒女而發出的悲傷,府首問蒼天的哀號。
我也嘗過幾乎失去了兒子的經歷,那種驚慌與痛苦,真是難以形容。
聖誕的憂傷的真實的,在普天同慶的日子中,人間的悲哀比歡樂更多,世上的憂愁比喜悅更多,人類的眼淚比笑聲更多,社會的不安比和諧更多!拉結的哭泣代表聖誕的憂傷,代表著我們許多人心中隱蔽的感受!
二、神進入我們的悲傷
1. 耶利米用拉結的哭泣來形容猶大被擄的痛苦之後七百年,希律王的命令帶來同一樣的痛苦,這位殘暴的君王,疑心極重,動不動就殺人,甚至把自己最愛的妻子與本來要繼承王位的兩個親生兒子都殺掉,當東方的博士説伯利恆有新生的王誕生,他算一算日子,下令把伯利恆與附近地區兩歲以下的孩子殺死。
2. 歷史上沒有記載希律屠殺伯利恆的嬰孩,不是説這是沒有發生的事,因為伯利恆真的是一「小小的伯利恆」(Little town of Bethlehem),當時的人口可能只有三百至一千人,根據名解經家 D. A. Carson 的估計,受殺害的嬰孩可能不出十二個。
3. 但馬太卻利用這事故,説應了耶利米的話!馬太的意思非常深遠,道出了耶穌誕生的的真義。
第一、耶穌的誕生說明神走進了人間的痛苦,馬太二章十八節伯利恆的哭聲,是耶利米家破人亡的哭聲之迴響,這就應了耶利米的話的意思的第一點。
人因為離棄神而失落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救,世世代代如是,耶穌的誕生是神進入了這充滿了痛苦與哭號的世界,他親身體驗你與我的憂傷,救主在襁褓的時候,就開始逃難。
4. 或者你會問,為什麼神不差遣天使去通知伯利恆的母親?趕快逃難?正如神差遣天使去通知約瑟與馬利亞離開伯利恆逃往埃及去一樣,拉結的哭聲本可以避免的,為什麼神不干預?不出手?不拯救?只拯救了耶穌一人?
為什麼神不阻止自殺的孩子?為什麼神容許醫生誤診而讓毒瘤一發不可收拾?讓女兒因些離世?為什麼神讓我的兒子生下來,卻只給他一天的壽命?為什麼神要這樣折磨我?
耶穌的誕生不錯是神走進了人間的痛苦,但神究竟對人間的痛苦有何解救之道?
三、耶穌是我們的安慰
1. 我們必需再回到耶利米的預言,耶利米三十一章十五節,拉結為失去的兒女的哭聲雖然是痛苦,但上下文卻是充滿了希望,耶利米書三十至三十一章是稱為「安慰之書」(The Book of Consolation),拉瑪雖然是代表了人類憂傷的最高點,但卻不是人類的終點,將要來的彌賽亞帶給人類盼望與安慰,耶利米書三十一章三十一至三十四節是神與他的子民立「新約」的經文,神要將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並要作他們的神,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神。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三十一 31-34)
2. 兩章聖經充滿了彌賽亞降臨的新氣象,充滿了喜樂與盼望,流淚的先知在淚水中憑信心看見了救主降臨的應許,馬太與其他猶太人非常熟識耶利米的預言,馬太引用耶利米有第二重的心意是要指出哭泣中的盼望。伯利恆的屠殺,拉結的哭泣聲之中,彌賽亞降臨了,他不單只進入人類的憂患與痛苦,他更帶來了哭泣中的盼望!
3. 請注意馬太表面上好像是神只保守了耶穌,神差遣天使告訴約瑟與馬利亞帶著新生的嬰孩,逃往埃及,而不顧其他伯利恆與附近地方的嬰孩的性命,但其實那逃離希律屠殺唯一的男孩卻是唯一能帶來哭泣中安慰的人!逃離伯利恆的嬰孩最終走上了各各他的十字架,拯救世人脱離罪惡的憂患,解決了痛苦真正的根由,「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五十三 5)帶來我們哭泣中的安慰,這是聖誕的真義!
4. 耶利米在拉結的哭泣之後的經文,第十六節預言彌賽亞降臨時,説:「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淚,」這是耶和華說的。(耶三十一 16)「他們雖然哭泣而來。我要照他們懇求的引導他們,使他們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在其上不至絆跌;因為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蓮是我的長子。」(耶三十一 9)。
5. 「安慰」(παρακαλέω )(comfort)(太二 18),在希臘文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
1)同步、同行(παρα);
2)呼叫(καλέω)(to call)。
加起來意思有二:
1)求助、請求與我同步(appeal, implore, plead, invite);
2)安慰、鼓勵、勸慰(comfort, encourage, exhort),因為有人同行與幫助(come alongside to aid)。
在新約的用法包括:保羅因為提多的來臨把哥林多教會悔改的消息帶來而得「安慰」(林後七 6);保羅差推基古去歌羅西教會,好叫歌羅西的教會得安慰(歌四 7);另外,「安慰」常與「盼望」一起(參帖前二 16;林前一 7)。
這正是耶穌誕生的目的與意義,神降臨人間,行走在我們的當中,經歷我們的憂患,担當我們的痛苦,帶來了安慰與盼望,給我們開了一條通天之路,成就了救恩,有一天,生在馬糟的聖嬰,要擦乾一切的眼淚,死人要復活,不再有痛苦,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神要永遠與人同住,不再有黑暗,神要作人永遠的光!(參啟廿一 4;廿二 5)這是拉結哭泣中的盼望與安慰!
那逃離希律屠殺唯一的男孩是唯一能帶來拉結哭泣安慰的人!
6. 我們的憂傷正如拉結的哭泣是真實的,是撕裂人心的,但不是終極的,拉結必因新生的聖嬰而得安慰;我們的損失是刻骨銘心,無法補償的,但卻不是我們的結局,我們的哭泣必要轉為歡笑,悲哀必變為喜樂,馬太誠實地報導了聖誕黑暗的一面,但黑暗的一面卻不是全部的故事,也不是故事最重要的一部分,耶穌的誕生紐轉了我們的世界,帶來哭泣中的安慰與盼望。
7. 例子:「拉結之家」 Pamela Hoch 的故事,發生在 Texas Hill Country,德州聖安東尼以北的地方,Pamela 一直在爭扎,希望能與他的兒女重聚,事情在法庭已經拖了很久,花了不少的錢,但結果卻不樂觀,分離的痛苦,令他沒有辦法忍受,使他非常沮喪,終日以淚洗臉。
一天 Pamela 心理醫生告訴他,沒有希望了,勸他放棄他的孩子,重覓新生。Pamela 傷心欲絕,覺得神離棄了他,在痛苦中他打開聖經,希望聽聽神是否有最後一次的説話,他打開聖經,剛好翻開耶利米書三十一章十五節:「在拉瑪聽見號咷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Pamela 痛苦地把聖經擲在地上,然後抱頭大哭。忽然有一個微小的聲音對他説:「繼續念下去!」他回答説:「不!我已經受夠了!」但那個聲音繼續說:「繼續念下去!」
「不可能!就算我要繼續念下去,聖經已經合起來了,我根本不知道那一節經文在那裡!」但他下意式地把聖經拾起來,奇妙地,當他翻開聖經的時候,同一章的聖經出現在他的眼前,耶利米書三十一章,他從十五節繼續念下去:「耶和華如此說:你禁止聲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淚,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賞賜;他們必從敵國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16-17)
就在那時,他的心受了安慰,盼望像一線曙光照在他黑暗的心田,他起來向神禱告,領受神的應許,立志永不放棄!
從那一天開始,他勇往直前,最後與他的兒女重聚,打勝了不可能勝的官司,他開始了一個新的事工,叫「拉結之家」,去幫助那些與父母分離的小孩,並因此認識他現在丈夫,重組家庭,並且回到校園,供讀心理學博士,幫助那些與父母分離的孩子,重覓新生。
結論
1. 或者我們當中,有人需要聽一聽耶利米書三十一章的應許,或許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在天堂的這一邊,聖誕仍有那黑暗的一面,聖誕的憂傷是真實的,但聖誕出生的那一位彌賽亞救主,帶來了哭泣中的盼望。
那逃離希律屠殺唯一的男孩是唯一能帶來哭泣中安慰的人!
2. 今天我們點燃「將臨期的第二根蠟燭」,代表著聖誕帶來的盼望,當你看見這小小的燭火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救主降臨,希望重現人間,不論你身處任何的環境,經歷了任何的憂傷,救主已經誕生在伯利恆,你必不至遭害,他必擦乾你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不再有痛苦。
3. 最後,我想與大家一同分享這一首聖誕的音樂,"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一般時候,聖誕的鐘聲帶來的是歡笑,天使報的佳音是:「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二 14),但在一八六三年,對美國詩人 Henry Longfellow 卻不是這樣,聖誕的聲音是「拉結哭泣」的聲音,他的兒子戰死沙塲,而他旳妻子在一場意外的大火中喪生,他寫下這一首的詩,聖誕的憂傷好像在譏諷天使的佳音,但他仍然相信救主降臨,帶來了哭泣中的盼望。
Casting Crown 將這首詩配上了音樂,我們聽的時候,讓我們的心得安慰,散會之後,你若有任何的憂傷,需要代禱的,你可以找任何一位牧師或長老,我們願意為你代禱。
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Their old, familiar carols play,
- and wild and sweet
- The words repeat
And thought how, as the day had come,
The belfries of all Christendom
- Had rolled along
- The unbroken song
Till ringing, singing on its way,
The world revolved from night to day,
- A voice, a chime,
- A chant sublime
Then from each black, accursed mouth
The cannon thundered in the South,
- And with the sound
- The carols drowned
It was as if an earthquake rent
The hearth-stones of a continent,
- And made forlorn
- The households born
And in despair I bowed my head;
"There is no peace on earth," I said;
- "For hate is strong,
- And mocks the song
Then pealed the bells more loud and deep:
"God is not dead, nor doth He sleep;
- The Wrong shall fail,
- The Right prevail,
5. "I Hea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 Sang by Casting Crown
討論問題
1. 聖誕的聲音是什麼?請形容你對聖誕各種聲音的印象,這些的聲音是否包括哭泣的聲音?
2. 聖誕憂傷是真實的,你同意嗎?請分享你在聖誕憂傷的經歷。
3. 母親為失去的兒女而哭泣,有人説這是人間最悲傷的代表,你同意嗎?你有見過或聽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分享。
4. 耶利米三十一章的預言是安慰的信息,請細讀十五至三十四節,分享你對這預言的了解。
5. 為什麼馬太引用耶利米去解釋希律屠殺伯利恆的男孩?而且説「這應了耶利米的話」?
6. 將臨節的第二根蠟燭是「盼望的蠟燭」,它的燭光提醒我們聖誕帶來的希望,請分享這盼望對你的意義,耶穌的誕生帶給你什麼的安慰?
7. 憂傷的人如何得安慰?安慰在聖經中是什麼意思?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講章的中心,是聖誕降臨的救主耶穌,他是唯一逃離希律屠殺的男孩,但他卻是唯一能帶來哭泣中的盼望的人,耶利米書「安慰之歌」的預言,馬太説:在耶穌降世的故事中應驗了!聖誕的憂傷在主耶穌的降臨中得了安慰,馬太第二章的經文,從經文的背景與舊約的預言中,成為講章的氣勢。
2. 參考的資料之一是今日基督教雜誌,一九九七年的一篇文章: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1997/december8/7te024.html
3. 這一篇的講章是先寫英文的講稿,再寫中文的講稿,再回去修改英文的講稿,用的字彙稍有不同,例子除了一、兩個之外大致一樣,應用也稍有不同的重點,因為英語的會眾比較年輕,文化較接近後現代的思想,講章也較中文為短。
4. 音樂家好友鄭牧師介紹俄國的一段清唱逾劇,把「拉結的哭泣」變為聲音,會眾可以從聽覺中去體會拉結的哭泣,不知會眾的感覺如何?點上將臨期希望之燈,希望讓會眾能在視覺中提醒自己耶穌是我們聖誕的盼望。
5. 同工李牧師在每週講道會議上,建議的聖誕詩歌,"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詩歌的背景與歌詞很適合作為講道的結束。
6. 講道之後,會眾的反應反映聖誕的憂傷、母親為失落的兒女之悲情,1)有一位弟兄回想他年輕的時候忽然去世的弟弟,他的母親之難過是一輩子的;2)另一位母親來信分享她的感受,為女兒的憂心,但願聖誕的盼望成為我們的安慰,我們何等需要從神的話語中得著力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