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0, 2015

婦女的傳承,多 2:3-5

婦女的傳承
提多書二章三至五節
母親節信息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5.05.10
粵語堂




引言

1. 一九七九年,廿六歲的 Patricia Moore 職業工業設師,開始了一個特殊而大胆的社會學實驗,專門研究北美老人生活的情況,她在美國十四個州與加拿大兩個省,共一百一十六個城市中,偽裝為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年女性,為求逼真,她穿上專業的化妝,戴上假髮與令她看不清的眼鏡,戴著扭曲身體的腰套,讓她行路的時候,親身體驗老年人生活的實況,別人如何對待老年人。

一九八五年她研究的報告出版,《化妝:一個真實的故事》(Disguised: A True Story. Word Books, 1985) 。報告指出:


1)老年人對老年人一致上充滿愛護與了解,大家同病相憐,換句話說,你未曾經歷過年老,你未必能了解與同情老老人的心境與日常生活的困難。Moore 發明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特別為幫助老年人:如老年人容易開的冰箱門、老人的手機等。美國現有三千一百萬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佔人口百份之十三,估計二零三十年,上升至百份之廿一。你若不是老人,你或許不明白老人的需要。

2)年輕人對老年人比較苛刻、粗暴,當她偽裝為有錢與健康的老人,別人對她的待遇比較好一些,但偽裝為窮困與不是很健康的老人,年輕人可以很粗暴,有一次她被一群年輕人毆打,使她背部受永久性的傷害,一生沒法生育。

3)老年人最大的傷害是她書中形容的「歧視」,年輕的一代普遍性地歧視老年人,視他們為昨日的黄花,沒什麼用!(Social Dismissal)甚至是年輕人的負累。

在美國的老年人並不好過!

2. 但這並不是聖經的看法,老年人是教會中信仰傳承中最重要的一環,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信仰的傳承者!我們的信仰基本上是一個效法的信仰,下一代效法上一代,年輕的一代效法年長的一代,老年人是教會傳承的中堅份子,沒有老年人的傳承,信仰不成體統!

3. 各行各業中,五、六十歲就被認為老化,追不上年輕一代的體力與技術,六十多歲就要退休,過時了!但做牧師就不同了,五、六十歲才真正的開始,愈老愈有果效,愈老愈可愛,是不是這樣?

基督徒也是一樣,愈老愈可愛,信仰的傳承要靠你們的。

4. 保羅在提多書中,特別提到老年人的傳承的使命:

「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又勸老年婦人,舉止行動要恭敬,不說讒言,不給酒作奴僕,用善道教訓人 」(多二 2-3)



「老年」(aged),沒有明顯的年齡界線,指完成了生兒育女階段的人,我們當中不少是完成了父母的責任的人,兒女都已經離家獨立了,但這不等於你們就被罷免,沒事可做,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交託給你,提多書二章二至五節是寫給你們的!

5. 今天是母親節,讓我們集中注意神交託給「年老婦人」的使命,若「老年的婦人」很難聽的話,可以改為「空巢婦女」的使命。

讓我們先把經文讀一遍。




一、空巢婦女的使命是指教少年婦人、提二 4a

1. 「指教少年的婦人」,這是神交託給婦女們的使命!


 「指教」(sophronizo)是從「正確理解」的字根而來,含有訓練(training)與鼓勵(encouraging)兩種意思,意思是訓練、鼓勵年輕婦女如何正確地理解與活出自約的生活。不單只是嚴格的訓練,也是友善地鼓勵年輕婦女過正確的生活,如何在生活中自律活出美好的生命。


2, 這是信仰傳承的使命,一代傳一代,將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傳下去,年長的婦女傳給年輕的婦女,這是非常重要的使命,教會沒有了這樣的傳承,信仰不能傳下去。

對空巢的媽媽來說,你們已經完成了教養兒女的責任,但這不等於你們的人生到此為止,不是沒有了使命,多年來的經驗與生命的領受,你們要傳承下去,使下一代的母親能自律,活出美好的生命。




二、空巢婦女指教少年婦人七種自律、提二 4b-5

1. 七種的自律、七個形容詞,告訴我們空巢婦女指教少年婦人的內容:


1)愛丈夫

愛丈夫與愛兒女兩個形容詞放在第一、第二優先,代表敬虔婦女首要的任務,愛丈夫原文只是一個字(husband lovers),上一代的婦女要訓練鼓勵下一代的婦女約束自己愛丈夫,甚至比愛兒女更優先,這是主要的傳承,不愛丈夫就很難真正愛兒女,這是對那些愛兒女而不愛丈夫的婦人之警告。

或許有人說:「我的丈夫很難愛,你不知道而已,這是世上最難的事!」但保羅說愛丈夫,意思是對丈夫的忠誠(devoted),對丈夫全心全意不是一種感覺,而是愛的行為,年輕的婦人需要上一代的婦人訓練她們如何對丈夫全心全意,為丈夫做一切的好事、恩慈的事、與大方的事,這種犧牲的愛,使丈夫升值,身價十倍。

我們當中有不少做得很好的婦女,立下美好的榜樣,有些丈年雖然其貌不揚,卻因為妻子堅定的愛與服侍而增值,身價十倍,這種愛是「雖然」(in spite of)的愛,不是「因為」(because of)的愛,這是神的愛。我們上一代的婦女要將這種愛傳承下去給下一代。


2)愛兒女

愛兒女就不用多說了,母親都愛兒女,為兒女賣命,無微不至,空巢的媽媽可以傳授給年輕的媽媽如何真正的去愛兒女,根據聖經的教導:

  • 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不是我們的,我們只是管家,兒女不屬於我們,真正愛兒女的媽媽是尊重兒女,讓他們跟隨神,不是我們擁有他們,他們的主宰是神。
  • 愛兒女卻不能讓兒女成為媽媽的偶像,我們的神是耶穌,愛兒女不能記神,養兒育女不要忘記親近神,每主日去敬拜神的必需的,人生的優先次序是要弄清楚,愛兒女不能沒有了神。
  • 教養兒女,警戒他們,年長的母親可以示範如何管教兒女,管教他們是因為愛兒女。

這些都需要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

3)謹守

原文在聖經中出現四次,意思是自制的能力,自約的能力,這是教會領袖的條件之一(長老:多一 8;老年男人:多二 2;老年婦人:多二 3),自約是成熟的表現之一,與下一個形容詞連在一起,就更清楚保羅要年老婦女教導年輕婦女謹守的意思是什麼。

4)貞潔

指感情與性關係上的忠貞,這是年老的婦女要教導年輕的婦女道德上要謹守,自約,不放縱自己。可能你會認為男人不忠貞是常有的情形,但女人卻不多!但事實卻並不如此,女性的忠貞也是需要訓練與鼓勵的。

例子:有牧師遇上前女友,兩個人都已婚,也有孩子,兩個人都是基督徒,但外遇卻發生了,牧師不要做牧師,拋妻棄子,女的也是一樣,拋夫棄子,我真的很希望有老年的婦人對這年輕的婦人說,不要做這樣的事情!這是不對的,是神所不喜悅的,訓練她專一,自約。這是年老的婦女最重要的使命。

5)料理家務

在家好好經營的意思,這不是說婦女不可以出外工作,而是說年輕的婦女要好好料理家中的事,好好經營,讓家温馨美好,年長的婦女可以訓練年輕的婦女如何經營,如何安排與佈置,如何做飯,如何管理,讓家美好。

6)待人有恩

中文翻得很好,使人好、對人有益處、對人有貢獻,原文是「美好」(Good)的意思,「良善忠心」(good and faithful)、「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All things work for good),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字。

我想到我外婆,想到我媽媽,她們都是待人有恩的人,對人好、對人有益、對人有貢獻,大家都喜歡她們,她們是美好的代表。

這是第五個形容詞「料理家務」的結果。年老的母親可以指教年輕的母親,如何待人有恩。

7)順服自己的丈夫

七個形容詞以「愛丈夫」開始,最後以「順服丈夫」結束,可以母親與丈夫的關係是何等重要,夫妻的關係是美滿家庭的基礎,是年輕的婦女必需注重的關係。

「順服」是現在時態,是不斷的態度,是自願的,心甘情願的,與以弗所書第五章廿二節的教導相同,「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五 22)

John Stott 說:「兩性是平等的,但神創造夫妻的角色卻是不同,男人是頭,是主動的,負責的,優先的;女人是順服的角色,是自動的,如同順服主。」

空巢的母親可以教導年輕的母親如何順服丈夫,這是信仰傳承中最有效的方法。

2. 這七個形容詞把空巢婦女指教年輕婦女的東西告訴我們,這七個形容詞所描寫的是我們信仰與生活最重要的操守與自律,而最適合傳承給年輕婦女的人,就是那些年長空巢的母親。

如何傳承呢?用什麼的方法呢?第三節有很好的指引。





三、空巢婦女指教少年婦人的方法、提二 3

1.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則,身教比言教更重要,保羅列了四個空巢婦女傳承的條件與方法。

兩個正面的方法,兩個反面的方法,正、反、反、正,平衡反對偶的結構:


1)正:舉止行動要恭敬

舉止行動要像敬畏神旳人(參提前二 10),在生活行動上看重神的事,像在聖殿裡供奉的人一樣,以行動來教育下一代年輕的婦人。

2)反:不說讒言

「說讒言」一字在聖經中出現共三十七次,其中三十四次是指魔鬼,魔鬼的名字就是「說讒言」(slanderer),控告人的魔鬼,老年的婦女,在言語上要控制自己的舌頭,不講閒話,不在別人的背後中傷人,散播謠言、將主觀的感覺說成事實,一成的真實,九成是編織的故事,加鹽加醋,說讒言的人的替魔鬼做事。

根據 Sybella Artz 的研究結果,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表達能力強,男人傾向暴力表達,女孩子卻喜歡用攻擊性的言語,老年的婦女必需要控制自己的舌頭,才可以指教年輕的婦女,得他們的信任,以身作則,訓練舌頭上的自約。

3)反:不給酒作奴僕

不給酒或任何事物作奴僕,酒、宴樂、賺物、電視、娛樂都可以成為人的主人,不要作它們的奴僕,才能給年輕的一代作好的榜樣。

4)正:用善道教訓人

最後的正面條件是形容以好事物教導別人的美德,導人向善是一種生活的見証。

2. 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年老的婦人若以此四種的美德為示範,必能影響年輕的一代,把美好的信仰傳承下去。



結論

建議的行動計劃:

1. 教導自己的女兒、孫女或外侄女這七種的自律,以自己四種的美德為示範。再進一步教導教會中其他年輕的婦女,把信仰傳承下去。

2. 年輕的婦女主動尋找年長的婦女接受他們的指導,定期與她們見面,從他們的身上學習敬虔,這是人生最大的祝福,生命的傳承,虛心的受教。




討論問題

1. 什麼是信仰的傳承?為什麼傳承是這樣重要?
2. 「老年」在這段經文中是指什麽年齡的人?
3. 神交託空巢的婦女指教少年的婦女,你猜原因是什麼?
4. 少年的婦女要學習七種的自律是什麼?那一種對你是最需要學習的?
5. 為什麼七種的自律以愛丈夫為開始,又以順服丈夫為結束?其意義何在?
6. 老年婦女如何教導少年的婦女?用的是什麼方法最有效?
7. 四種的品德之中,那一樣對你是大的挑戰?為什麼?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我將第三節放在講章的第三點,在第一點:第四節上;與第二點;第四節下與第五節之後,目的是希望將講章的行動放在最後為重點強調。

2. 講章的結構是順應經文的邏輯文理,1. 吩咐;2. 內容;3. 做法。

3. 粵語的會眾,年齡較長,大部份的婦女都進入了空巢期,母親節的時候,鼓勵空巢期的母親去教導年輕的母親們,領受信仰傳承的使命。





Wednesday, May 6, 2015

知天命的人生,保羅生平(十五),弗 3:1-13

知天命的人生
保羅生平(十五)
以弗所書三章一至十三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5.02.08
國語堂


引言



1. 根據市面流行的一本書《死前要做的 99 件事》,你猜第一件死前要做的事是什麼?我不清楚作者是否按優先次序排列,第一件死前要做的事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寫日記,記錄用眼睛看到、用心體會的點點滴滴,証明自己活過,在生活中寫下一句:「林永健到此一遊!」曾子説:「吾日三省吾身!」時常反醒人生發生的事。

第二件死前要做的事是訂立人生計劃,你可能說:人生都快結束了,還要計劃做什麼事?正是人生是短暫的,有限的,才需要計劃!要把時間與精力放在你死前必要做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不做,才能做你要做的事,對嗎?

2.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提出君子要「知天命」,「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知天命是儒家思想特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天命就是自覺有一種使命感,「知天命」,即領悟自己負有使命,必須設法去完成,生活有方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


孔子五十知天命,五十一至六十八歲的十八年間,孔子週遊列國,歷盡艱辛,堅持不放棄任可一個可以善化他人的機會,教導門下弟子,六十八歲回鲁國,致於整理詩書禮樂和教育,教導人「知天命」而「順天命」,一生以傳播道義作為永恆的志向與追求,要完成上天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我也是大概五十歲的時候知天命。你知天命嗎?你知道你永恆的志向與追求是什麼嗎?你知道上天所賦予給你的使命和責任是什麼嗎?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知天命」只是小部分的人需要的,那些目標導向、胸懷大志、領袖型的人才需要知天命,這種個性的人少於人口百分之二,我不需要知天命,這是不是你的想法?

3. 今天我們一同查考保羅的生平,他是一位知天命的人,基督徒是否也需要知道天命?保羅的天命是什麼?如何才能知道我們的天命?

4. 保羅的天命是從神而來的,他永恆的志向與神賦予的使命和責任是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

保羅信主之後很快就知道,神對亞拿尼亞說:「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使九 15)保羅自己說:「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外邦人)的職分託付我。」(弗三 2),「職分」(responsibility)責任的意思,使命是一種從神而來的責任,是為「天命」,從神而來的,這是神的恩典(grace),出於神,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


保羅一生為這天命而努力,因為這託付而被囚(弗三 1),受苦、被捉、被打、被下監,人生最後的十年,從公元五十八年開始,直到離世為止,下半生在監獄中度過,六十多歲的人生,三十多年的事奉,完成使命。

神交給保羅的使命也交託了給我們,他的使命也是我們的使命,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廿八 19-20),正是保羅的使命,他永恆的志向與追求也應是我們永恆的志向與追求。

5. 以弗所書三章二至十三節是解釋保羅為什麼為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人,可以分為兩段平行的句子:1)二至七節;2)八至十二節;第十三節小結。保羅被囚原因是因為這從天上來的使命。




一、知天命:擁抱福音的啟示,弗三 2-7


1. 保羅的使命是與神的啟示有關的,「啟示」更用了兩次:三、五節,可以是名詞(三 3),也可以是動詞(三 5),意思是:


1)以前隠藏起來的(知識),現在被揭開了。
2)動詞「啟示」的主詞在聖經的用法,都是神或聖靈。
3)啟示的內容保羅稱為奧秘,現在被揭開了,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裡,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2. 這就是福音!這啟示對我們來說,不再是奧秘,是人所共知的,記載在聖經上,這聖經就是神的啟示。

3. 保羅說作這福音的執事之召命是神的恩典(三 2, 7),這何嘗不也是神交託給我們的使命與恩典?!不同的是:保羅是第一批得到這啟示的使徒,他被稱為外邦人的使徒,成為寫下這啟示聖經的作者;而我們從聖經也同得這奧秘,保羅的召命也同樣成了我們的召命,大使命就是我們永恆的志向,要得門徒,一生的追求,造就門徒。

4. 今天認真想服侍神的弟兄姊妹問我:「神對我的召命是什麽?」我認為不論你在什麼的工作、什麼的事奉、什麽的職責,你與我核心的使命是這福音的託付,不論你是組長、教導、做飯的、在家作父母的、在上班的,你的召命是福音的召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5. 保羅對奉派作這福音的執事非常重視,以身相許、而我們卻不看為重,使命雖已經賜下,但我們卻很容易認為這不是我們的使命,基督徒與其他人一樣,一生追求其他的東西,金錢、地位、權力等。

我們需要知天命,神在基督裡的啟示,福音是神無價的珍珠,我們要重視福音,比一些人生的事物都重要,這福音是生與死的福音,各方各族同蒙應許,今生與來生,生命改變,這是保羅的一切,這也是我們的一切,作一個以福音為大使命的教會,作一個以福音為大使命的信徒。

擁抱這福音的使命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傳這福音是我們的責任,要仔細的研究福音、將這福立傳出去,傳給下一代,保護這福音,不讓它變質。

6. 保羅對這福音的使命篤信不移,一生以此為追求,成為他永恆的志向。

我們在西安幫助一小小的教會,已經有四、五年的日子,這教會只有二百五十人,但從教會成立的第一天,他們就有福音西傳的使命,這使命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中,他們雖然年輕,三十來歲,缺乏經驗,但使命感很強,不單只是全時間的傳道人而已,更是每一位教會會友的使命。

7. 教會的氣氛很重要,教會是否以福音為中心?為志向?為追求?教會是否知天命?擁抱福音的啟示,教會的成員是否知天命?以福音為人生的志向?

例子:鄭彼的見證。




二、知天命:憑恩典活出使命,弗三 8-13


1. 這天命是一份恩典,而恩典是給力的,能產生動力,使人勇往直前,恩典是白白的,神的使命交給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好,或因為我們有什麼功勞,保羅說:「我本來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然而他還賜我這恩典,叫我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盛傳給外邦人。」(弗三 8)任命是神的恩典,不是因為考試第一、或高富帥、才華滿溢選秀的結果,神的呼召是一份恩典,恩典推動我們去追求永恒的志向,恩典也帶來了行動的責任,選擇回應是對恩典最自然的回饋,神恩推動我、發動我、成為我事奉的緣由,我們的事奉不是我們給神的恩典,而是神給我的機會,不是重担,而是神給的禮物,我是為此而生的。


2. 我們很容易誤解,以為恩典是白白免費的,所以恩典是廉價的,我們不用做什麽,其實剛剛相反,這份恩典激勵我,推動我,使我勇往直前。

3. 我的見証:今年是我事奉主三十六年,做牧師已經三十年,這完全是神的恩典。

4. 第二點,憑恩典活出這使命是藉著教會完成的,目的是「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三 10)。

教會是神永恆計劃中的中心,教會彰顯神百般的智慧,合一的教會反映神的智慧與三一的神,萬民同為神的後嗣,同蒙應許合而為一,教會要活出這福音的使命,這是極不容易的事,責任在教會的領袖身上。



結論

1. 孔子說:知天命就可以擇善固執,因這天命而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我們知道神的使命,擁抱神的使命,我們便可以知道人生的選擇。

2. 保羅更說:我們可以放胆無懼,篤信不疑,面對患難而不喪膽(三 12-13)。


人生充滿了困難與苦難,很容易令人喪膽或甘於安逸而退縮,什麼東西可以使我們在困難中勇往直前?在安逸中仍然努力向前?保羅的信心是從他知天命而來,並且以身作則示範知天命的人生,活出永恆的志向與追求,這是保羅生平中最寶貴的精神之一。

3. 實際的行動建議:若你還在尋找人生的使命,你可以向神禱求,求神賜下使命,引導你人生的志向,不要只甘心於物質的目標,要有永恆價值的意義。若你從神領受了這福音的使命,你要計劃活出這使命,在你的小組與生活中,傳福音造就門徒,求神引導我們。







討論問題

1. 保羅的人生使命是什麼?他如何得到這使命?
2. 你的人生使命是什麼?你如何得到你的使命?
3. 是否每一個基督徒都有人生的使命?為什麼?
4. 若你有人生的使命,你如何活出這使命?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段經文最困難的地方是在應用,保羅對傳福音給外邦人的使命,如何才能應用在會眾的身上?這是保羅個人的呼召,外邦人歸主不是今天教會的問題,而且會眾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七的人像保羅一樣是很異象導向、很有使命感的人,其他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每天生活,沒有什麽大的目標的人,我們關心的是生活所需,活得好不好的事情,對保羅這樣有使命感的人,好像有很大的落差,如何使信息更實際?

2. 可能很多人問的題是「如何?」如何才能有保羅一樣的使命?可是經文的重點是在「什麼?」保羅的使命是什麼?這是我預備的時候遇見的困難。

3. 以下是尋找人生召命的一些實際建議,講章沒有機會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