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0, 2015

阿爸父的禱告,《深化禱告生活三》,路 15:11-32; 羅 8:14-16

阿爸父的禱告
《深化禱告生活三》
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羅馬書八章十四至十六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5.08.16
英語堂
2015.08.23
國語堂
2015.08.30
粵語堂




引言

1. 人說世界上寫得最好的短篇故事是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記載「浪子歸家」的故事,這故事中文和合本包括標點符號共六百六十二個字,原文希臘文只有三百九十二個字,可是每次我再讀這故事,都深受故事的感動,把我再次帶回天父的家,這一次是我從浪子比喻中寫的第八篇講章,每次都有新的感動,希望這篇信息也能感動你。

2.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個人有兩個兒子...」(路十五 11),兩個都是兒子,不是奴僕,父親還在,兩個都不是孤兒!


3. 小兒子要父親把家產分給他,往遠方去了,離開父親,離開家,在那裡任意放蕩,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家產,又遇上了大饑荒,就窮苦起來,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之下,被迫去放豬。


對一個猶太人來說,放豬是最羞辱的工作,可是他實在沒辦法,連吃的都沒有,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可以說是「豬」都不如。


可憐人、窮苦人、什麼都沒有的人,包括他的尊嚴也沒有了,離家好遠好遠,這小兒子沒姓沒名,他可能就是你?是不是就是你?

4. 這是十七世紀林布蘭的名畫,《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浪子回頭」,八呎七吋長、六呎八吋高,在林布蘭筆下的浪子:


1)秃頭,十七世紀是最低下奴隸的髮型;
2)衣衫襤褸,百孔千瘡,飽歷創傷,不堪回首;
3)破爛的鞋,表示他的貧窮,什麼都沒有;
4)可是林布蘭給這小兒子留下一把十七世紀王子的刀(royal knife),表明他雖然什麼都沒有,可是他還是兒子。

5. 如果你是這位小兒子,在這種情況之下,你會怎麼去想?他想回家,他想起了父親,「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認錯,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路十五 17-19)

我罪孽深重,我太差勁了,我不配作父親的兒子,我只能作雇工!


這是兒子變雇工的想法,他是父親的兒子,百分之一百的兒子,千真萬確的兒子,卻懷著奴僕的人,擁抱著孤兒的想法,不配作父親的兒子!


6. 今天我們也一樣,是天父的兒子,卻活得像個孤兒,好像沒有了天父一樣,禱告很枯燥,沒有親密感,要與神相遇,卻怎樣遇也遇不上,像個孤兒,沒有了父親的孤兒,是不是這樣?

原因何在?小兒子的想法是第一種雇工的心態,讓我們害怕到神的面前來!

我的罪孽深重,我不配作兒子;
我任意放蕩,我不配作兒子;
我的心充滿了七情六慾,酒色財氣,我不配作兒子;
我腦海中充滿了淫念,整天為錢煩惱,我不配作兒子;
我曾是放豬的人,羞辱家門,我不配作兒子;
我一無所有,我不配作兒子,只配作奴僕...

想法是孤兒,行動是孤兒,一心一意甘心只作個奴僕雇工。

7. 這就是我的經歷,我做過一些可怕的事,作為一個牧師是難以想像的,我恨惡自己,感覺就像小兒子一樣,「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天父,我不配作神的兒子,我不配作牧師!」

可能你也有這種的想法,使你禱告沒法親近,只是我們成年人很會隠藏心中的感覺,很少分享你內心的枯燥遙遠的感覺,外表照常去教會,若無其事!

年輕人卻不是這樣,很多年輕人不去教會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好,做錯了事,達不到標準,而心中有愧,我不配作兒子,教會是給好人的,給功課好的人,給幸福家庭的人,我不好,所以我不配,甚至故意去做一些壞事,去証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我是壞的,我女兒青少年的時候,正是這種的想法,她做不到人人眼中牧師的女兒,所以她故意去做一些壞事去証明她就是壞的,多年之後,她才告訴我,這是我們沒法親近神的原因之一。

我們成年人或者表面沒事,外表照樣上教會,照樣禱告,內心卻沒法親近神,不敢進前,只想當個雇工,這是不是你的情況?

8. 奴僕的人仍舊害怕,害怕被神拒絕,害怕夠不上,害怕失望,害怕父親不要我們這樣不配的兒子,害怕與神親近。


我觀察我們五百多位會眾之中,呼召的時候,走前來禱告的人都是同一批人,大約 30-40人左右,不到十分之一,我知道原因很多,不習慣、尷尬、或者沒有什麼大事需要禱告,自己禱告就成了,不用走前來,很多很多不同的理由,我明白。

我以前也有同樣的顧忌,我是從一個非常保守的教會環境中長大的,完全不會在眾人走前來禱告,不習慣。

加上我們地上的父親有時也過份嚴厲,怕我們學壞,或不懂得表達愛,使我們產生對父親無法親近的害怕,不懂得與父親親近。

可是當我的心改變了,不再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而害怕,不再因為自己犯罪而躲起來,我經歷聖靈的工作,祂與我的心一同印証我是神的兒子(羅八 16),我不再害怕,我聽見父親的呼喊,我想回家,我願意走向父親,像孩子走向父親一樣,現在我很願意走前來向神禱告,我很願意親近神。

9. 父親的擁抱

小兒子回家,相離還遠,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moved with compassion),父親靈魂的深處被觸動,直譯的意思是父親裡頭的腸子在動,表示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感情。

父親跑去抱著他的頸項,原文的意思是整個人掛在兒子的頸項,是全身的擁抱,毫無保留的擁抱。


父親的擁抱代表著完全的接納,完全的愛,親密無間的關係,你是我的兒子,你不是奴僕!你有父親,父親愛你,你不是孤兒,你有一個家,這是你的家。


我們都需要父親的擁抱,需要父親完全的接納,與父親和好,坦然無懼地與父親親近,這是我們最深層次的需要。

10. 父親的擁抱包括父親的肯定。


父親吩咐僕人:
1)把上好的袍子穿上;掩盖他的破碎與羞辱,恢復他兒子的尊嚴,肯定他兒子尊貴的地位。
2)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這戒指是可以蓋章用的,恢復兒子的權柄,肯定他是兒子,不是奴僕。
3)把鞋穿在他腳上;鞋是代表財富,第一世紀只有自由人才有鞋穿,肯定他是兒子,不是奴僕,奴隸是沒有鞋的。

把肥牛犢宰了,一同吃喝快樂,大事慶祝,你看見父親因為仔的歸回,他是多麽高興快樂嗎?因為你能親近天父,而使神心滿意足?因為神看你為尊為貴,你是屬神的,你是神的兒女,祂用重價把你買贖回來,你比一切都寶貴!

當你勇敢無懼地回到父親的懷抱之中,神心滿意足,心花怒放,高興快槳!

當我明白的時候,我所有的害怕、自卑、焦慮,一掃而空,我呼叫「阿爸天父!」歡然來到主前經歷呼叫阿爸天父的自由!

11. 今天我們禱告枯燥,沒有親密感的原因,除了犯罪,自覺不配作兒子害怕像小兒子之外,可能還有第二個原因,雇工的心態,奴僕的人還有第二種的表現:大兒子的人心態!

12. 大兒子從田中回來,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知道父親把肥犢宰了,慶祝弟弟無災無病回來,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氣憤(angry)。


他父親出來勸他,大兒子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好兒子是不是?

可是大兒子卻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兒子,他把自己當雇工,看重的是酬勞與回報,他說:「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我做了多少多少,應該得什麼什麼... 完全是雇工的心態,奴僕的心,雇工就是為了工價。當服事、順命是以得工價為目的的時候,你就把自己當作雇工,不是兒子了。


13. 當我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曾經這樣的禱告神:「我服事你這多年,大學畢業就奉獻去讀神學,忠心事奉你三十多年,現在我父親病重,難道你不聽我的禱告,醫治我的父親?」回頭想,我的禱告就是大兒子的心態,把自己當雇工。


14. 父親對他說:「兒啊!」提醒他你是我的兒子,「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你是兒子,兒子承受父親的產業,這是兒子的特權,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麽,而是因為他是兒子。


雇工是根據表現的(performance based),禱告的時候,講求的是表現;兒子是根據關係的(relationship based),禱告的時候是親近的關係。

15. 我沒有太多的機會和我父親親近,我們父子的關係不算深,我從小努力表現希望能得父親的稱讚,讀書好,目的是要使我的父親引我為榮,做家務服事,希望父親說一句:「好孩子!」我希望証明給父親知道,我是他的好兒子!

我心中很多焦慮,我做得好不好?好還是不好?我的禱告也是一樣,主要是表現性的,求神幫助我做好一點,希望得神的稱許。

讀經、禱告、不住的禱告、愛妻子、認罪、謝恩、奉獻、傳福音、領人歸主、事奉... 表現!「神阿!與我同在︳幫助我,使我都做得好,得你的喜悅!」,而且一樣都不能掉,掉了就慘了!



當我做得好的時候,我問神:「我已經努力跟隨你了,比別人都好,我能得到什麽?」我發現這種雇工的禱告,不會有什麼親密感,神只是一個老闆,發工資的神,根據我的表現來賜福,這種的禱告,很快就計算結束了,雇工除了工作與回報,和家主還有什麼可以談?

16. 父親說:「兒啊!」你是我的兒子,提醒他父子的關係,你常與我同在!我們的關係深切,關係比工價更寶貴,因為你是我的兒子,我一切都是你的,不用你去賺回來的,你如果是雇工,你如何努力,永遠也賺不到父親的家產的,只有兒子的關係,才能承受父親一切所有的。

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的禱告生活改變了,我來到父的面前,我是兒子,不是雇工,我開始有了親密感,禱告不再是重担,我開始享受,有了回家的感覺。

17. 我的至聖所,我與神獨處的地方,開始有了家的感覺。


舊約的至聖所是可怕的地方,大祭司一年有進去一次,手拿著一盆血,把它灑在施恩座的四個角,為百姓贖罪,為自己贖罪,聖潔的神是輕蔑不得的。

大祭司的衣服都掛上叮噹,你知道是什麼原因?

當外面的人若聽不到叮噹的聲音的時候,他們知道大祭司已經死了,被神撀打死去,叮噹不再响了,他們就用鈎子把他的屍體拖出至聖所。

新約的時候,因為耶穌的死,至聖所的幔子從上到下撕開,我們因為耶穌的血,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神的面前,成為兒女,進入至聖所,與神來往,和神對話,至聖所不再可怕,而是我與神來往的地方,神不再是家主,而是父親,禱告是回家了,輕輕鬆鬆,舒服,好像我回到媽媽的家一樣,我渴望回家,回家真好。

18. 至聖所是我與神單獨對話,交談,與神相遇的地方,來到至聖所真好,感謝耶穌。


今天很多人來教會缺乏歸屬感,可能因為認識的人不多,很陌生客,或者因為你來了一年了,牧師還把你當作新來賓,這是我們的虧久。但可能更深層的陌生感是因為你沒有把神的家當作是你的家,教會是神的家,不是牧師的家,我們上教會是回家。


詩人說:「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神啊,在你祭壇那裡,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燕子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詩八四 2-4);「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因為耶和華  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詩八四 10-11)

我們上廟裡求福避禍,廟不是家,是求神保佑算工價的地方,我們上教會卻是神的家,是與神相遇的地方,是回家,我屬於這家。

羅馬書第八章十四至十六節說的就是這種關係:親密、不害怕、自由、輕鬆、呼叫「阿爸父」的禱告,不是奴僕,不是雇工,仍舊害怕,不是講求表現,不是論工價的關係,這是聖靈的工作。

聖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呼叫(cry out)是發自心底,帶動感情的呼求,「我回到家了!父親!」

19. 如何經歷這種「阿爸父」的禱告?第十六節告訴我們兩件事情:

1)「你的心」証明你是神的兒女,「心」(spirit),你的靈必需相信、確信你是神的兒女,當你聽見聖經的話,神對你說:你是屬我的,我愛你,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你必需信相,憑信心接受,你是神的兒女,不要讓任何人、任何事對你說你不是神的兒女,不論你做了什麼事情,不論別人如何的控告你,不論環境有多惡劣,不論事情多麽難,你要相信你是神的兒女。

2)「聖靈與你的人同証你是神的兒女」,呼叫「阿爸父」的禱告是聖靈的工作,祂與你的心同証你是神的兒女,聖靈的工作是真實的,絶對不虛無縹緲,我親自經歷迌,聖靈在我的心靈說話,告訴我,証明給我知道,我是神的兒子,讓我能呼叫「阿爸父」。

聖靈像風一樣,你不知道祂從那裡來,往那裡去,但你卻可以感覺祂的工作,讓聖靈在你的心同証你是神的兒女,讓你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與父親親近。


結論

我渴慕天父的同在,我渴慕回家,我不是奴僕,我是神的兒子,我渴慕禱告,我渴慕與神親近,阿們!





討論問題

1. 請分享你與你父親的關係,你和父親親近嗎?你害怕父親嗎?你生父親的氣嗎?
2. 「浪子的比喻」中有兩個兒子,兩個都有雇工的心態,請分享他們兩種不同雇工的心態。你比較認同是那一種的心態?為什麼?
3. 為什麽我們禱告缺乏親密感?不渴慕禱告?不享受禱告?這與雇工的心態有何關係?
4. 若我有罪惡感,自覺自己不配作兒子,我應如何改變我的想法?
5. 若我禱告是求福避禍的心態,我應如何改變我的想法?
6. 請解釋「聖靈與我的心同証我是神的兒女」是什麽意思?對你有何意義?
7. 請分享你對「阿爸父」的禱告的經歷。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是我禱告親身的經歷,我經歷了聖靈的工作,祂與我的心同証我是神的兒女,讓我從焦慮與罪惡中得到確據,讓我相信與經歷我是神的兒女,這經歷以前我也要分享過,最近操練禱告的時候,更體會這節經文的寶貴。

2. 主題:「我們是神的兒女,不是奴僕,不是雇工」。

3. 我相信這主題也是「浪子比喻」的主題,兩個兒子代表兩種人:罪人來到神的面前,與在神的家(猶太人)的人卻是雇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