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掌管明天?
啟示錄廿一章九至廿七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4.11.24
引言
感恩節的時候,我們實在有很多感恩的地方,為神賜下健康感恩,為各樣美好的事物。感恩,但同時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許多困難難以感恩的事,我們為明天有很多憂慮,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都會引發父母的焦慮,根據調查,高學歷父母更容易為孩子的明天焦慮。
婚姻的焦慮:未婚的為明天焦慮,結婚的為夫妻的關係焦慮。
身體健康的焦慮:對自己的健康感到不安、不滿意。為身材體型焦慮,隨着健康的焦慮,衍生的美容、美體、減肥、整容、健身房,層出不窮。
老人為明天的憂慮:上週五,我在長輩中心,看見一幅字畫--山河依舊人漸老,餘生只盼身體好,富貴貧窮都看淡,健康才是無價寶。為明天憂慮,担心連累孩子,担心明天沒有照顧,想起都害怕,如何能感恩!
社交焦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根據時代周刊近期的報道,健康數據管理公司一項新調查顯示,在美國, 18至26歲的年輕人中有61%被診斷,患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症,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
財富憂慮:當收入的數字緩慢爬升,生活支出卻年年增加的時候,財富焦慮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在經濟發展、社會變革、觀念變化過程中產生心理緊張憂慮,不論財富多少,不同群體的財富焦慮都具有共同的特點,為明天的生活缺乏安全感。
我們為明天的焦慮,我們信徒的明天是誰在掌管?誰掌管明天?
今天的經文是啟示錄二十一章九節至廿七節。
啟示錄是使徒約翰年老的時候,被放逐(zhú)愛琴海拔摩島上,在公元九十五年寫給小亞細亞眾教會的信,成為聖經最後的一本書,上兩個禮拜,我們福遍教會的一個38人團,從土耳其的庫沙達瑟(Kusadasi)出發,坐船三個半小時,來到現屬於希臘的拔摩島,參觀當年約翰看見異象的山洞-啟示錄洞(The Cave of the Apocalypse)。
在這聖約翰修道院進入,就是當年約翰見異象的地方。當年在一個主日,約翰被聖靈感動,聽見在他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對他說話。這就是他當年站立的地方,你說:「如何証明就是在這個山洞中?」拔摩島是很小的一個海島,只有十三平方英哩,人口現今只有三千人,當年第一世紀,是沒有幾個人住的地方,所以是用來放逐囚犯的地方,若約翰被放逐在這裡,只有這山洞是他可能居住的地方,兩千年教會的傳統,就只是在這山洞中,約翰看見榮耀的基督與啟示錄的異象。
啟示錄第一章記載這年事,啟 1:12 約翰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榮耀的耶穌基督--人子,17 約翰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傳統說,就是在這山洞這裡仆倒,這是他用手按在山洞「陷」下去的地方,這是約翰把看見的寫下來的地方。
啟示錄二十一章是新舊約聖經,最後一個壓軸的異象,the last scene. 約翰看見的是最終極的圖畫。
9 拿著七個盛滿著末後七災的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走來對我說:「你來!我要把新娘,就是羊羔的妻子,指示你。」10 我在靈裡被那天使帶到一座高大的山上,他把從天上由神那裡降下來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11 這城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好像極貴的寶石,又像晶瑩的碧玉。12 有高大的城牆,有十二個門,門口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13 東邊有三個門,南邊有三個門,西邊有三個門,北邊有三個門。14 城牆有十二座根基,根基上有羊羔的十二使徒的名字。
一、我們的明天在神的手中
二、我們的明天建基於福音
三、我們的明天在明艷照人
「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來對我說」,這個在異象中出現的天使,經文用三個七去形容他: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七位天使中的一位天使,七在聖經中是代表完整或者全部,神在七日中創造天地,七是一個工作完成的數目,啟示錄七個教會,代表代表着基督身體的完整,七個金碗,上面盛滿了上帝對罪惡的世界的懲罰的完整災難,這位天使,是要執行上帝的審判,但天父派遣祂的使者到約翰的身邊,對他說什麼? 「你到這裡來」 約翰在啟示錄記載他最後所見的異象,新的耶路撒冷並不是他死了之後要去的天堂。
約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上,自生自滅,他是在世上最後一位使徒,年紀老邁,請問他每天心中記掛的是什麼?並不是三餐的飲食,他記掛的是教會,教會面對鋪天蓋地的逼迫,新約教會有明天嗎?明天將會如何?能夠撐得住嗎? 所以上帝很明白祂的老僕人的心事,上帝最後讓他看見的是教會。
天使說得很清楚的:「你到這裡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讀完新約聖經,沒有人會不明白天使所指的「羔羊的妻、新婦」是誰 :是教會。約翰所看見的,沒錯,是從天而降,從神那裏來的聖城耶路撒冷,明明是一座城,天使的解釋:我要將基督的新婦,羔羊的妻,指給你看。若非這個天使說清楚,我們都會誤會,明明是說「黃金街,碧玉城」,將來要去的天堂是多麼榮華富貴,金碧輝煌。
我們要聽清楚天使開首的這句話 「新婦、羔羊的妻」,約翰立刻明白,這是指神的子民,教會,是關乎你和我的異象。所以他說:「城中有神的榮耀」,城內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神住在祂的子民之中,永遠作我們的神。
約翰很興奮,因為他明白,他看見的是教會的真相,面對逼迫苦難,我們看見的是艱難,明天會如何?約翰在異象中看見的教會是怎樣的?
明天最終極的教會是從天上神那裡降下,我們的明天是由神掌管,在神的手中,從祂而來教會終極的圖畫。
約翰被帶到一座高大的山上,從上看下去,今天我們面對明天,我們在下面看,在人來看,明天的困難如一座大山,過一關又有一關,我們掛心的是今天如何活得長命一點,如何活得好一點,為明天憂慮,為今天之後廿四小時的明天而憂心,神要我們從上看,看從神而來的明天我們的未來,明天的盼望將會帶來今天的力量。
約翰從上看見的教會的未來是怎樣的?11-27 描寫教會未來的圖畫,他用 AB、AB、ABA、ABA 的文學手法,描寫城與城牆:城、城牆;城、城牆;城、城牆、城;城、城牆、城。注意這是天啟文學,都是寓意的描寫。
例如:
21:16 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
17 又量了城牆,按著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18 牆是碧玉造的;
按字面的意思,這個城是個正方體,我們是個正方體,周長四千里(和合本用的是中國人的里),長、寬、高都是一樣。以現代單位換算,這座城的高度將近 560 公里。如果這座城在地球上,就會伸展到外太空。因此,新耶路撒冷不可能是一個地上的城市。
其實這是不明白天啟文學極度寓意的寫法,中文聖經的四千里,原文是「一萬二千斯塔迪安」(12,000 stadia)。是十二個一千,七是一個時間裡的完全數目,十二是永遠裡的完全,一千表徵完整單位最完滿的度量。十二個一千寓意是指教會永遠裡的完全,就算用最完滿的單位一千去度量都是完整的完整。
現在我們來觀看一下我們的未來。
一、我們的明天在神的手中
城牆有十二道城門,城門有十二支派的名稱,東南西北各有三道城門,這肯定不是歷史中耶路撒冷的情況,不是約翰見過當時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座山城,建築在錫安山,在山上造城就只能依山勢、地理來建造城牆,所以耶路撒冷城,如果你有興趣翻開尼希米記,你便會發覺:尼希米建的耶路撒冷城牆,只有九道城門,是呈一個三角形,不是正方形。所以這裏所引用的典故:
羅馬人是讀不明白的,只有猶太人能明白,啟示錄借用了這個猶太人很熟悉的典故來講教會。
民數記第2章,出埃及,數點百姓之後,就按支派的人數,安排他們在曠野行軍安營,東南西北每個方向有三個支派,所以十三個支派,中間會幕是利未支派。
這裏所說的是用舊約神的子民來描寫教會,神的子民的圖畫。約翰,你不需要擔心神的子民是否有明天,從出埃及記,法老勞役、滅絕希伯來男嬰,到巴比倫的軍隊兵臨城下,俘虜猶大的貴族、君王,來到巴比倫,坐在巴比倫的河邊,神仍然保守,到了新約教會,請問經歷了多少個帝國?
拜訪新約的教會,保羅的行蹤,在一個當年教會的古城挖下去,一層之下又有層,愈下面愈古老,主前幾千年的城在最底下,你可以看到巴比倫帝國的時候城市,波斯帝國,希臘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羅馬的帝國,新約的教會,中古時代的教會,回教奧斯曼的帝國,現代的政權,一代又一代,這就是歷史,歷史告訴事實上,沒有不倒的政權,容不着你說「萬壽shòu無疆」﹐千秋萬世、「萬年基業」 沒有的,但神的教會,神的子民卻屹立不倒,教會的問題很多,從來沒有一個完美的教會,都是困難重重,千瘡百孔,但神卻保守教會,祂的子民,到永遠。
今年六月是福遍教會的廿七年周年感恩崇拜,想像一下,八十週年的感恩崇拜上,站在這裏講道的,不會是我,我不會在這裏了,我們當中,20歲以上的,就算來到,都是坐輪椅來的,是吧?
聖經沒有用神秘、深奧的教義理論,來對我們說我們有沒有明天,啟示錄很簡單地說:你看歷史 從出埃及,看到亡國,到了羅馬 你數算一下,有多少個帝國興亡、如今安在?但神的子民,十二支派,上帝保守。約翰明白,他明白天使的解釋,所以他存着一個感恩的心,面對明天。
應用:誰掌管明天?你是否知道誰掌管明天?你的「明天观」是今天快乐生活的秘诀,主掌握明天,所以不为明天忧虑。忧虑像一把摇椅,抵在原地摇摆,不能前进一步。忧虑毫无助益,徒增困扰,显示对主的不信而已!
主掌握明天,所以不为明天夸口。
主掌握明天,所以忘记背后。过去的创伤,主已医治;一切过犯,主已赦免。勿听信魔鬼之控吿,勇奔前程。
主掌握明天,所以忠于今天。顺服主的旨意,任何临到的一切,都是祂最美的安排。我心喜乐,因为充满盼望──「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这首老少都喜欢的「我知谁掌管明天」之诗,令我最感动的是youtube 上,听到非洲利比里亚(Republic of Liberia),六个痲疯患者唱这首歌,无视他们的病况,在心中,他们却充满盼望。
我不知明日将如何,每时刻安然度过;我不求明天的阳光,因明天或转阴暗;
我不为将来而忧虑,因我知主所应许;今天我必与主同行,祂深知前途光景。
我不知明日将如何,或遭遇贫苦饥饿,那看顾麻雀的恩主,必随我时刻看顾;
我前程虽经历水火,或快乐或有灾祸;但我主引导我路途,祂宝血将我涂抹。
许多事明天将临到,许多事难以明了;但我知主掌握明天,祂必要领我向前。
二、我們的明天建基於福音的使命上
就繼續看下去 除了城門十二支派,還有城牆十二根基,你說:教會只有一個根基,怎會有12個?
那個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所以這是耶穌的12個名字: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還有什麼?「以馬內利」,你繼續編下去,沒有的。
聖經清楚說:城牆根基,是十二使徒的名字,這是聖經記載的,不單在啟示錄,在以弗所書,保羅對外邦基督徒說:你們本來是外人,現在成為神家裏的人,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使徒作為教會的根基。
一個我們解決不到的難題,十二使徒的名字,請問第12個城牆根基上第十二位使徒的名字是誰?
贊成是馬提亞的請舉手,有人舉手嗎?你知道我是明知故問吧,我沒有答案,保羅呢?我想很多人會舉手,還是加略人猶大? 他賣主︰但三卷福音書記載十二使徒的名單,從來沒有將猶大的名字拿走。贊成是猶大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
我們沒有時間討論這件事 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裏無需糾纏是哪12個名字。事實上,初期教會的認信(confession):我信獨一神聖大公使徒的教會;公元第四世紀30年代的尼西亞信經(Nicene Creed),教會是「使徒的」教會。
即整個教會都是使徒,我們便要問,這在說什麼?
簡單來說,沒錯,福音書記載耶穌揀選12個門徒,不過直到耶穌復活,福音書仍是稱他們為「門徒」,並沒有強調他們是「使徒」, 你讀聖經時有沒有留意這個事實?
從哪裏開始劃分他們為使徒?使徒行傳第七章,司提反被害,逼迫臨到,門徒四散,使徒行傳第8章4節,那些分散到各處的門徒,去做什麼?避難?逃走?移民? 不是,是去傳道,但從這時候開始,耶穌的十二門徒,才開始被稱使徒,使徒留在耶路撒冷﹐使徒沒有離開,使徒的稱號是與福音傳到地極的使命有關。
門徒在耶穌升天之前,領受主最後的吩咐,聖靈降臨,你們得着能力 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可以按這四個地區來劃分,開首八章:耶路撒冷 接着是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腓利下撒瑪利亞傳道,接着是保羅四次宣教旅程。
保羅去過的城市,最後第28章 保羅到了哪裏?
羅馬,到了地極沒有? 你搖頭了,因為我們今天對地極的理解是南極、北極,北極熊和南極企鵝,地極不是指地理上的南北極,也不是指四大文明古國,要傳到了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保羅沒有去過中國傳福音。
以賽亞書49章第6節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地極是指什麽?神的救恩就是光要去到地極,指的是外邦,所以「地極」是一個比喻,不是地理的說法,外邦羅馬是當時地中海外邦的首都,所以福音傳到外邦,福音傳到地極。這是使徒的使命,這是使徒的身份,這是主耶穌不單給十二使徒,也是給教會的使命。
所以城牆根基,十二使徒重點並不是誰的名字,正如十二道城門,十二個支派,說的是歷史,使徒作為教會的根基,是說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是使徒福音傳到地極的使命。
你說:羅馬逼迫教會,是的,但教會從來不需要視帝國為仇敵,因為羅馬只不過是地極,上帝,迫逼教會的,消滅他!邪惡的帝國。主耶穌說:我來是要召罪人,不是召義人,這是福音。
使徒明白福音,所以教會無論在任何處境,只要他們向未認識神的外邦作見證,這是使徒使命為根基的大公教會。
福音就是這樣改變了歐洲的文化,羅馬帝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
福音同樣改變美洲 -- 北美、中美、南美。你熟悉近代的宣教歷史嗎? 福音改變了澳洲,你看見教會處處。福音改變非洲 是的,二十世紀非洲基督徒的人數,追過了歐洲基督徒的人數,請問福音會不會改變亞洲?穆斯林、回教的地方?
就正如上帝在中國近代,充滿戰爭、充滿政治運動的歷史當中, 建立了祂的教會。
你知道嗎,1928年全中國基督徒的人數有30多萬,福音傳入中國已經120年,30多萬人信耶穌,還要多久才會中華歸主?他問得好,上帝聽見。所以,一百年之後的今天,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基督徒嗎? 2008年,北京國務院委派一個民間機構,做了實地考察,並且公開發表,還印了單行本
作者李凡先生,是真名,不是筆名,他的報告說,樂觀估計,全國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人數
或者是人口的十分之一,一億三千萬,保守估計:六千至八千萬。一百年內 200倍增長 。
其中經歷災難,十年文革,沒有一間教會開門,還有拆毁十字架,上帝的保守,在患難當中建立弟兄姊妹的信心。殉道的血,宣教士一家大小,在中國基督徒眼前被義和團殺戮的故事。
我們的明天是建立在使徒福音的使命上,福音傳到外邦,萬國要得福,我們不是旁觀者,get involved 美好的明天,得贖的子民,與神同住的美好。
見証:中國家庭教會走出中國,差宣教士到各地傳福音,跨文化的宣教(外邦--地極的使徒使命)。
啟示錄還有下面的經文,讀下去。
三、我們的明天是美麗明艷照人
十二道城門,十二個根基,還有十二種寶石,十二顆珍珠,都是十二,是永遠完全的代表,怎麼會用寶石、珍珠來建造耶路撒冷?建築上,沒有可能吧!或者,很庸俗吧,很物質主義。我們又要回到舊約聖經,以賽亞書第54章,是整本聖經唯一告訴我們:上帝要用珍珠寶石來重建耶路撒冷的經文典故。
以賽亞書第54章,亡國被虜,耶路撒冷好像被丈夫拋棄的妻子,又醜又dirty,現在上帝回來對他說...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離棄你是片時,我要以永遠的愛愛你,好像一個丈夫,回來跟太太道歉,送禮物,哄她:笑一下吧,不要再哭了。猶大罪有應得,他是自討苦吃,上帝審判他天公地道,神子民受苦的過程中,上帝竟然說:再不會了。上帝親自用最珍貴的寶石、珍珠,來重建耶路撒冷,是一個比喻。
很難想像,我留意到,司提反殉道的一刻,他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父神寶座的右邊。有沒有留意到,在全本新約聖經中,都是說主耶穌坐在天父右邊,為什麼會站了起來?是新約聖經中唯一這樣記載的。司提反殉道,主耶穌站起來迎接他。
約翰最後所見的異象:十二道城門,十二個根基,十二種寶石和十二顆珍珠,形容的是神的愛,祂愛我們,珍惜我們,不以我們的污穢為可厭的,我們在神的眼中,明天是明艷照人,美得無與倫比,被羔羊的血洗淨,我們從此可以與神同住。
所以啟示錄可以結束了。
不再問將來會如何?我們明天要去哪裏,我們今天是掌管在神信實、慈愛的手中,感謝主,歷史在上帝的手中,我們要感謝神,我們今天要作什麼?使徒的使命,我們安身立命的基礎。
結論
在半世紀前,一位十九歲的少女──何義思教士,從美國蒙召前來中國傳道,她在廣東省南海縣一個小鎮建立了希伯崙教會,又在附近十多處鄉鎮建立福音堂、孤兒院、婦女織造廠。她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以百折不撓之精神推展傳道聖工,至八十歲始回國退休。《誰掌管明天》她的自傳,記述了她在工場上的見證,為我們留下了佳美的楷模。
何義思 (Ruth Hitchcock, 1892-1984)他的父母在加州聖巴巴拉市經營一個果園和一所店舖,家裡經常招待傳教士; 他曾聽了一位來華傳教士講述一個村莊,遇上極渴求聽閒福音的事積, 孕育了何義思從小立定心志來華傳教。在他大學二年級時,母親突然地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她往後便在中國走了一趟」她隨後跟了一位女傳教士來到廣東南海西樵的官山探訪,這位十九歲少女的信念就堅定起來,這就是神要我服侍祂的地方! 當時她母親的回覆是的好 阿!讚美主!在你年幼的時候,我已經把你獻上給神,願主使用。
他初到官山,經歷了三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於是何二姑(中國信徒對她的暱 稱) 她們就開始救災工作,福音也同時傳開。往後,何二姑在官山建立了教會,又 在附近十多處鄉鎮建立福音堂,並因應當地的需要, 開設學校、輔德女學堂、西樵聖經學校、婦女織造廠、難民救濟工作、孤兒院等社會慈惠事業。直至一九 四九年後, 因時局不佳,迫於全面停止國內的事工,她也因母親病危,返美陪伴 母親至逝世。之後她接受香港建道神學院院長劉福群牧師的邀請,於一九五五年來到長洲建道任教,同時積極鼓勵在港的前希伯崙堂會的會友重建教會。開始時借用別的教會來聚會, 到一九六二年購堂,同年加入宣道會堂聯會成為會員堂, 首任堂主任便是何教士當年在國內官山提攜的李非吾牧師(李思敬的父親)。 隨著何教士家人逐一離世, 他在香港的希伯崙堂卻接續事奉, 他非常注重大使 命在教會的宣教事工, 日後成為被神大大使用的希伯崙差會,後來與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匯合而成,即今日的香港宣道差會。何教士在一九七一年退休返 美,一九八四年於美逝世,在世寄居九十二載。
討論問題
1. 今年的感恩節,你有什麼的感恩?有什麼憂慮是你有困難感恩的?
2. 如何在今天的憂患之中,產生對明天的盼望?這盼望從何而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