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3, 2013

福遍教會與種族歧視,加三 26-29

福遍教會與種族歧視
加拉太書三章廿六至廿九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07.07
粵語堂
2013.07.14
國語堂


引言

1. 當記者訪問葛培理問:「你曾到超過一百個國家佈道,在你的觀察之中,現今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葛培理毫不猶疑地回答説:「最大的問題是種族歧視的問題!」

2. 種族歧視是什麼?

第一、種族歧視是指對某一個種族的歧見。

例如:「黑人都不是好人!」或「墨西哥人都是非法的人!」明顯地這都不是正確的想法,今天美國的總統也是黑人,德州的參議員是一位西班牙血統的人,但這些種族的歧見卻是根深蒂固,這是種族的歧視。

第二、種族歧視包括因為一個人的種族而在態度上、言語上或行為上產生對他的敵視甚至傷害。

例如:
1. 香港人稱呼印度人為 Accha (pronounced ah-cha), 這個對印度人的稱呼,是源於印度話 (Hindi) 中的 "accha". 意思是表示明白或同意對方的說話,即是「好」、「yes , OK,」「 我明白,」「 是嗎?」的意思,因此字用意甚廣, 而香港人聽見印度人談話時常說 accha , 所以便用其稱呼印度人, 但也實在有帶著種族歧視的成份,在言語上表達不敬的態度。

2. 中國人傲慢的態度在很小的事情可以感受得到:自我為中心。
中國人可以說具有自我中心的國民性格,而將其擴大到國家規模時則成為自國中心主義。自稱為「中國」是其最有力的證據。

客觀的來看,這圓形的地球應該沒有成為中心的地點。意味著天下(世界)中心的「中國」,並非地理上的中心點而是精神上的中心點。簡單的說,即自己是世界的 中心,文化的中心的強烈的想法。從這個精神上的中心意識產生的即是中國文明至上主義。也就是說中國文化是最優秀的,傳到其他周圍的國家施予恩惠的一種同心圓的觀念就是中華思想的精神構造,並鞏固了無法動搖的優越意識。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蔑視近鄰諸國。這種蔑視觀念強烈到視不同文化的人們不是人。其優越意識超過南非的種族隔離主義。其最好的證據是華人以外都是禽獸,將其民 族的名稱使用獸邊或虫邊的漢字描寫。盛唐時代的代表性的知識分子韓愈在其著作『原人』一書中,評定夷狄為「半人半獸」,是由禽獸進化而來的。作家的魯迅則 批判中國人的國民性格說「中國人不把人看做人」。



一八九八年的戊戌政變時,日本人伊藤博文曾經接受維新派的康有為等人聘請為政治顧問 到過北京。因為清國維新評價明治維新的成果,期盼請益維新的秘訣。那個時候伊藤忠告維新派說「最先不要把外國人叫做夷狄」。

西歐諸國對清國要求通商時,最不能忍耐的是會被要求屈辱性的「三跪九叩」之禮。鴉片戰爭終結後的一八四二年,對把外國人待為夷狄的清國,英國在南京條約第 17條特別規定不得稱英國為「英夷」。因為中國仍然不遵守規定,終於在一八五八年的阿羅號事件後,締結天津條約時,將不得稱為「夷狄」再度明文化。

3. 或許你否認説:「我沒有任何意圖歧視別的種族,或許是他們太敏感了。」在福遍教會中,其實種族歧視的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人,他們或許沒有太多的裝飾,將他們由父母而來根深蒂固的偏見表露無遺,對教會中的非中國人表現很不客氣。

最近這一、二十年,中國掘起,成為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中文書攤上充滿大堆「大國興起」、「中國人的世紀」等書籍,中國人一洗過去一百五十年「東亞病夫」的自卑感,為身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這是一件好事,中國富強起來,可以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但這種高漲的民族意識,若不注意,也很容易做成教會中的問題。

4.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討論,福遍中國教會的種族問題,我們有種族的問題嗎?請相信我,我們有個問題,需要在聖經的教導下改變。


一、福遍教會是神的家


1.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相信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 16)這是聖經的中心,神愛世上所有的人,教會是神的家,是神在地上的代表,神的家歡迎所有的人,福遍中國教會是神的家,我們歡迎窮人、富人;知識份子、非知識份子;男的歡迎、女的也歡迎;打工的、老板做生意的;美國人、中國人;白人、黑人都歡迎。

2. 保羅寫信給加拉太教會的人,説:


3. 加拉太是羅馬的一個城市,是外邦人為主的地方,猶太人為小數民族,與我們中國人在休士頓的情形一樣,而教會中可能以猶太人為主,保羅去每一個城市,先向猶太人的會堂傳福音,保羅卻教導加拉太教會的信徒,「你們(不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是(All)神的兒女,不分種族的界線,都在基督裡成為一家人了,同屬基督,同受產業。

4. 福遍中國教會的核心價值之一是我們委身教會的多元化(Committed to Diversity),我們不是同鄉會,我們教會中文的名字「福遍中國教會」是沿自我們的母會「休士頓中國教會」,雖然我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中國人,但我們卻不是一間只歡迎中國人參加的教會,我們歡迎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言語的人、不同文化的人與我們一同的成為神家裡的人,因為福遍中國教會是神的家!

我們不應該認為這是中國人才可以來的教會,這是種族歧視,不應該認為這是只有會講中文的人才可以來的教會,因為這是神的家,不吃中國飯的人,不是黑頭髮、黑眼睛的人也歡迎,因為我們在基督裡都是一家人。

5. 我們中國人在美國也許有不少被歧視的經歷,我們知道什麼是種族歧視,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也是一個背負沉重種族歧視歷史包袱的國家,美國是歐洲的白人入侵北美,趕走了印第安人,帶入了非洲的黑奴,買下路易士安那,從墨西哥人手中搶下德州,開國一百五十年種族歧視的政策,五十年前仍是白人與黑人分開,白人坐公車的前頭,黑人只可以坐在後頭,有只有白人可以去的餐館,白人的洗手間,過去幾十年才有改變,現今黑人當上了美國的總統!社會在進步的當中。

中國人生活在美國要打進白人的社會極不容易,「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仍然是一個問題,我曾幫助一會友,在做生意的時候,要在白人當中推銷自己,實不容易,沒有人會理會,吃飯的時候,孤獨地一個人,種族仍是一個大問題。

6. 我三十八年前來美國的時候,一個人下了飛機,坐一位同機的香港人的便車去學校,她巴基斯坦的男朋友與一位金頭髮的女孩來接機,我在美國的第一個晚上被送去了一位白人的畢業派對,第一個晚上的在一位馬來西亞的同學家人過夜,經歷文化上、種族上的衝擊,我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一位非中國人的朋友,適應實在不容易。

7. 我真正與非中國人交往是在讀神學的時候,在神學院只有幾位中國同學,與美國人的同學有很多的機會接觸,他們邀請我去他們的家人作客,在宿舍同台吃飯,一同晚禱,交通,一同上課,週日的時候,甚至教我看美式足球,我失戀的時候,陪伴我,開解我,建立了不少異族深的友誼,為什麼我們可以打破種族的界線,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是一家人。

8. 我們要學習對不同種族的主內弟兄姊妹要像一家人一樣,首先要學習友善的微笑,語言或許不通,但笑容是最好的身體語言,普世都通行,人人都明白,是友善的表達,把最基本的愛傳出去。

中國人的個性比較嚴肅,不笑的樣子非常可怕,中國上一代的長輩,像我的老父親一樣,早上起來的時候,兒孫應該去問安,但老人家卻不回謝,只點點頭,西方人並不了解中國人的文化,説:「早晨!」而沒有回應的時候,會感到受傷,以為我們不喜歡他們,這是文化差異的結果。

因為福遍教會中有各種不同的文化與種族,學習用笑容去面對每一個人,笑容是最基本愛的語言,是表達友善都好的方法。

福遍中國教會雖因從母會而來的名字,但福遍中國教會是神的家,是聖徒的家,各方、各族、各民屬靈的家,不應該有種族的歧視。

9. 美國有三十萬個教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同種族的教會,只有百分之五的教會任何一個種族是超過百分之八十,多元種族的教會是非常困難的,因文化、語言的差異做成溝通上的困難,最近我在加州遇上一個開拓三年多的教會,是以多元種族為主要的異象,從母會差了一百多人在一個繁華的社區開荒,三年間花了幾十萬,最後還是做不起來,只好關門,多元種族的教會是非常不容易的,聖經也沒有吩咐我們一定要辦多元種族一同敬拜的教會,但聖經卻吩咐我們,我們在基督裡是一家人,不應有歧視的態度。

10. 神愛世人,我們在主內是一家人。


二、福遍中國教會是神的管子,要福遍萬民

1. 在我們的使命宣言中,福遍萬民是我們教會存在的目的與意義,我們是一條流通的管子,把神的福音傳遍萬民,這是神的心意。

 
2. 沒有跨文化的宣教,沒有福遍萬民的異象,初期教會的猶太人,若只是向猶太人傳福音,今天我們中國人就沒有機會聽福音,沒有機會信耶穌,你想對嗎!

3. 你若注意耶穌的生平,他的誕生與死亡,一頭一尾的始與終,都俱有多元種族的元素與氣息:

耶穌出生的時候,是羅馬王帝該撒亞古士督統治的時候,管理巴勒斯坦的是半猶太人血統與半外邦人血統的大希律王,出生的時候,有窮困卑下的牧羊人來尋找聖婴,更有東方人的博士獻上禮物與敬拜,父母是虔誠的猶太人,生下第八日去聖殿為他獻上祭物,遇上老人西面,宣告耶穌是外邦人的光,又是以色列的榮耀,耶穌最初的幾年是在埃及渡過,之後在加利利的拿撒勒長大,加利利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地方,住有各色各樣的人種,有亞述人、巴比倫人、埃及人、馬其頓人、波斯人、羅馬人、敍利亞人、迦南人,總稱外邦人,之外是猶太人。


耶穌死的時候,是猶太人要治死他,羅馬人彼拉多手下受難,非洲古利夸内人西門替他背十字架,羅馬士兵在十架下承認:「這真是神的兒子!」(可十五 39;太廿七 54;路廿三 47),路加更明説,「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路廿四 47),而耶穌親自交付門徒的大使命,是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廿八 19;可十六 15;使一 8)。

4. 跟隨耶穌的人,他的會眾中有婦女、撒瑪利亞人、外邦人、羅馬人、税吏、妓女、漁夫、各色各樣的人,他要建立的是「萬人禱告的殿」,為此緣故,猶太人要殺他,有一天,在天上,萬國萬族的人都要向他下拜!

5. 初期教會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多元種族的教會,五旬節的時候,聖靈降臨,使徒用方言向來自各地不同語言的人講教會的第一篇道,當天就要三千人悔改歸向神,教會的第一個問題是因為多元種族所產生的衝突引起,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寡婦受到照顧,而希臘長大的猶太人寡婦卻沒有得到同樣的照顧,所以教會選立七位有美好靈性的執事去解決問題,初期教會成立不久,就開始跨


文化宣教,腓力向非洲的太監傳福音(使八 6-25),初期教會把種族的圍牆拆開,安提阿的教會更差保羅出去宣教,把福音傳遍外邦。

神的心意要我們做一流通的管子,把神的福音傳遍天下,跨文化、跨種族是必要的態度。



結論

我們今天要有什麼的行動,去愛教會中各種不同種族的人?

1. 要把神的家是福遍萬民的地方之觀念,教導家人。

教會不只是中國人的教會;
教會要活出聖經的文化,要高舉基督的文化,過於中國的文化;
多去欣賞其他種族的優點,中南美人樂觀快樂、日本人乾淨守規則、德國人自律等,讓我們彼此欣賞,不是彼此排斥。


2. 管教自己的孩子。

我們有些青少年人在教會中欺負人,歧視其他種族的人,這些都是不合聖徒體統的行為,家長必需要配合,在家中管教自己的孩子,在家中言教與身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3. 禮貌是最基本的愛心。

人與人的相處以彼此尊敬為基本的條件,禮貌是最基本的愛心,在教會要彼此謙讓,對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更要如此,中午吃飯的時候,不要插隊,説話不要太大聲音,別人聽不明白的話最好不要説,或請人翻譯,大家相敬如賓,種族的問題就必減輕。




討論問題

1. 過去的五十年,大部份的戰爭都是與種族有關,請分享你對這些戰爭的了解與看法:

波士尼亞的戰爭:




北愛問題(THE TROUBLE)



中東戰爭



南非種族分離政策(APARTHEID);



2. 細讀創世記十一章巴別塔的故事,現代人語言不通的問題是從何而來?


你猜世上有多少不同的言語?


六千九百種語言之中,百分之九十四是世人百分之六的人口説的語言,最流行的語言是普通話、西班牙話、英文。


3. 文化是什麼?包括什麼?為什麼種族的問題常是文化上的問題?試述中國人與美國人在價值觀上、傳統上、喜好上、個性上最大的差別?


4. 有人説美國人是罪感的文化、日本人是恥感的文化、中國人是面子的文化,你同意嗎?試舉例説明之。


5. 什麼是面子的文化?



6. 為什麼面子的文化不喜歡接受批評?



7. 你同意以下所描寫的中國人的性格嗎?為什麼?




8. 近代的中國女性的現象,你同意嗎?


了解中國的面子文化與中國人的性格,對與不同種族相處有何啟迪?

9. 中國人的屬靈觀是什麼?你同意以下的觀察問?


10. Tom Lin's Losing Face and Finding Grace 一書中提幾個重要的課題:


你對這幾個課題有何意見?

11. 美國的種族歧視相當嚴重,你有被歧視的經驗嗎?請分享。以下是一電影《Falling Down》的一小段,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12. 教會中如何防止種族的歧視?你有何高見?在家中如何教導家人教會是神的家?我們要歡迎各種不同的人?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是一篇對三個會眾都需要宣講的道,因為在北美的華人教會,包括我們的教會,都必需要面對種族的問題,種族的歧視在教會中是存在的,而且是相當嚴重的。

2. 講道之後,還安排了專題主日學的時間,專門討論這個題目,反應不錯。這樣的題目要常常講。






Tuesday, July 2, 2013

我可以相信聖經嗎?提後三 16-17

我可以相信聖經嗎?
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至十七節
《聖經系列第二講》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3.06.30
粵語堂



引言

1. 聖經是歷史上最受歡迎、最暢銷、最多人讀的一本書,它是世上翻譯為最多文字的書(五百一十八種語言),基督徒相信聖經是神的話,我們如何知道這是神的話?聖經真是可信的嗎?我可以相信聖經嗎?

2. 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説:「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神所默示的」原文是一個形容詞(Predicate adjective),聖經是「神呼出來的」(breathed out of God),指神説出的話。

正如你現在聽到的是我呼出來的氣,經過聲帶發出的聲音,我所講的話。提後三章説:聖經是神呼出的氣發出的聲音,是神講的説話。

原文更有一個字,「所有」(all)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中文翻為「都是」,所有的聖經,不只是一部分而已,都是神呼出的氣,是神的話。聖經不只是一些好的想法與思想,而是神的話。

2. 我如可知道聖經是神的話?除了聖經説之外,有什麼証據聖經是神的話?而不是一些「神話」故事,不是人編織的故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學習如何讀聖經之前,必需要回答的問題,《時代雜誌》曾兩次以此題目為封面,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三十日與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聖經有多真實?」(How True is the Bible?)與「聖經是事實還是小説?」(Is the Bible Fact or Fiction?)


聖經是否可信?認為聖經是不可信的,對聖經有以下的批評:

第一、他們認為聖經充滿了錯誤自相矛盾。





例子一:最後晚餐是在那一天?

馬可十四 12 説是在逾越節的第一天,「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門徒對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往那裡去預備呢?」」(參太廿六 17;路廿二 7), 而約十九 14則好像説是在逾越節的前一天:「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有午正。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看哪,這是你們的王!」」,兩段經文好像是自相矛盾!

例子二:聖餐的次序

可十四 22-25説是先餅後杯,「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參太廿六 26-29),而路廿二 17-20 好像是先杯後餅,「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兩段經文好像是自相矛盾!

例子三:耶穌説彼得三次不認主是在什麼時候?

可十四 30 説是在雞叫兩次之前,「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而太廿六 34 卻説是在雞叫之前,「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參路廿二 34;約十三 38),究竟是一次還是兩次?

例子四:先有光,還是應先有光體?

聖經有很多不合科學的事,如創世記説,神先造光,把光暗分開,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一 4-5),第四日,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創一 14-19),不是應先有光體才有光嗎?(參以下參考資料一)

例子四:聖經有道德的問題。

約書亞記中,神命令約書亞殺盡迦南各族,成人、婦女、孩子、甚至生畜都要滅絕(genocide),這是不道德的事,是現代人不可接受的事。(參以下參考資料二)

例子五:聖經有不同的版本,版本之間有許多不相同的地方,聖經的內容我們都不能肯定,還説是可信的?

我們的手上沒有聖經的原本,只有抄本,現存超過五千六百本,在幾百萬頁的抄本之間有二十萬至三十萬個差異的地方(variants),今天的聖經版本,根據這些的抄本翻譯為聖經,而其中有許多不同之處。

以下是其中兩個的例子:


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聖經的內容,又如何能相信聖經是神的話?

第二個普遍對聖經的批評是在大學的宗教科中廣泛地教導,四福音是人編成的故事,改了又改,因為四福音的記載充滿了不同的細節,極不相同,不可能是真實的事,如耶穌在水面上行走,用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是人想像編排的故事,正如中國的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一樣,是傳説,不是事實!

例如耶穌復活的早上,有多少個婦女到達墓地,是誰先到?天使是在墓中出現,還是在墳墓之外?一個天使還是兩個天使?四本福音書都有不同的説法,根本是傳流的神話,被人改了又改,不可能相信!

第四個問題是聖經正典的形成。


在第一、二世紀,有許多有關耶穌的書,甚至有些是使徒所寫的,如多馬的福音與猶大的福音,為什麼只有這廿七本成為正典?是誰人決定的?他們如何決定這才是神的話?更有人提出正典陰謀論,認為是君士坦丁為了自己的利益,焚書坑懦,摌除異己,只留下這廿七本對自己有利的書,定為正典。


第五個對聖經的批評是聖經是過時的書,對現代人的需要不適用了。


現代美國同性戀愈來愈普遍地被人接受,聖經反同性戀已經是過時的想法,今天的社會追求男女平等,聖經重男輕女的態度,並不適合潮流,現代社會貧富差異極大,聖經無能為力,沒有解決的辦法;今日我們每日的生活,好像並不需要聖經,我每日做的事,百分之九十九,聖經從未提及,聖經是否可信?聖經真的是那麼重要嗎?


以下是我相信聖經的幾個原因:

一、我可以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的歷史準確

1. 我們的信仰是一歷史的信仰,聖經記載的是真人、真事,在人類歷史的時空中發生,耶穌是歷史的人物,他的死與復活是歷史上的事,若不是真實的事,我們的信是枉然的。

2. 歷史不是科學實驗,可以重演,而是依靠目擊者的報導與留下歷史的証據,例如:六四有沒有殺人?有沒有開鎗?死了多少人?我們當中有當年現場的目擊者,他們親眼看見的與官方的報導是否相同?這是歷史研究的方法。

3. 聖經絕大部份的作品都是目擊者的留言,摩西目擊紅海分開、西乃山賜下律法,寫下摩西五經;約書亞目擊征服迦南,寫下約書亞記;馬太與約翰是十二門徒之一,路加訪問許多的目擊者,馬可從彼得而來的資料,寫下四福音。

反對的人稱不是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親自寫下,是人傳人,改上改的結果,這些的説法是沒有根據的,沒有証明可以証實,今天我們有早在公元一百三十年四福音一部份的抄本,距離使徒的時代只有五十年,冒名是不可能的事,在這短短的時間,有些認識使徒第一代的人還在,做不了假。

4. 四福音有許多出入的地方,正因為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作者選材有不同的目的而造成的結果,是完全可以了解,出入的地方都有很合理可能的解釋。

例子一:聖餐的次序
請注意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先拿起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廿二 17-19),還有下文:「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20),與馬太、馬可的記載並不矛盾。

例子二: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時間
馬可説是在雞叫兩次前,馬太、路加與約翰説在雞叫前並不矛盾,前者是仔細的説明,後者的重點是雞叫,不在多少次,二者相輔相成。

例子三:最後晚餐的日期
猶太人的一日是從晚上天黑開始計算廿四小時,所以最後的晚餐是在逾越的第一天開始的星期四晚上,而星期五耶穌受難,還是在逾越節的第一天,約翰福音的記載與馬太、路加與馬可並不矛盾。

5. 不單只這次的不同都有合理的解釋,聖經的歷史性可以從考古學上得以証明,考古學是最近一百年來最新的發展,一百五十年前,當《英皇欽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翻譯的時候,只有六本新約古代的抄本,現今我們手頭上已經有五千六百本,考古學的發現完全証明聖經的準確性,現今考古學沒有發現任何一件事實與聖經相違背,反而事事與聖經相同。(參考資料三)

例子一
使徒行傳記載了五十四個城市,三十九個國家,與九個不同的海島,考古學全都找到準確存在,你今天可以到這些地方去走走。

例子二
聖經記載所羅門的馬車,歷史學家一直以來都不相信,因為沒有其他地方記載當時當地的人養馬,直到考古學家在以色列找到了所羅門的馬車城,其中有上千個馬房,他們才相信。

例子三
聖經記載赫人與猶太人的歷史,但歷史從沒有記載赫人的存在,不相信聖經的真實性,一九九零年,考古學家發現了赫人的首都與上萬個泥板,才發現他們豐富的歷史。

我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的準確的歷史性。



二、我可以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超奇地流傳下來

1. 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的流傳,神奇令人難以相像,世上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相比。

2. 先從舊約的抄寫説起:

猶太人將先知的書卷留存下來,因為他們相信這是耶和華神的話,所以他們抄寫聖經非常小心謹慎,抄寫的人稱為文士,是專業抄聖經的人,每一巻都有規定的行數,每一行有規定的字母的數目,他們不是逐字抄,而是逐字母去抄,抄完一行核對字母的數目,抄完一章核對字母的數目,抄完一本書,再從頭數有多少個 a, 多少個 b... 若有任何數目不對,都會把抄本毁滅,他們更知道書最中間的字母應是什麼,抄完之後,他們數一數抄本最中間的字母是什麼,都與原本不同,抄本都不能存留下去。

3. 近代發現的死海古卷是主前一百年的抄本,除了以斯帖記之外,整本舊約都包括在死海古卷之中,之前我們手上最古舊的抄本是主後九百年的抄本,與死海古卷相差一千年,但二者比較之下,極為相同,相差只有百分之五,而且絕大部分的差異是人名與地名的寫法,可見舊約聖經流傳神奇的精準。

4. 新約是在極短的時間寫成,前後只有三、四十年,新約的抄本之多,與世無雙。

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的著作,現存只有七本抄本。
公元前四世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只有四十九本。
公元前九世紀荷馬的著作,只有六百四十三本抄本。

而聖經卻有超過五千六百本抄本,還有教父的註解與許多翻譯本。在幾百萬頁的眾抄本之中,相異(variants)之處約有三十至四十萬,但百分之八十的差異是明顯地知道那一個是正確的,例如:「耶穌坐船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另一抄本卻説「耶穌坐樹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而「船」與「樹」只是一個字母之差,明顯地「坐樹」是抄錯的版本。另如下圖,比較多數的抄本,可以知道錯在那裡:


三十萬個差異百分之八十是屬於這一種的不同,其他百分之二十並不影響主要的教義與內容,例如:耶穌差七十個門徒還是七十二個門徒,雖然有差別,但並不影響經文的意思與事實。

5. 新約正典的形成並不是如反對者所説是由一個人所決定,從第一世紀至第二世紀末,在廣大的地區中,四福音、使徒行傳、十本保羅書信、啟示錄、約翰一書、彼得前後書已經廣泛地被接受為權威,是神的話,相等於舊約的地位,其餘六本未列入正典是因為在教義上存有討論,初期教會廣泛地討論這六本書的價值,而不是由君士坦丁一個人決定,在眾多的大公會議中決定,最後在尼西亞大會定為新約廿七卷書的正典,而且是一致通過,在六百多從各地來的主教中,只有五至六張反對票。

6. 歷年來聖經廣泛的流存,而且有許多有權勢的人或政府,用盡各種的方法要把聖經毁去,但聖經仍趷立不倒,而且成為世上最有影響力的書,最受人歡迎的書,最流行的書。

我信聖經因為聖經神奇地流傳下來,有超自然的能力在背後保護與引領,因為這是神的話。



三、我可以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經得起科學的考驗

1. 聖經不是一本科學的書,不是用科學的言語寫成的,但聖經卻從沒有説與科學違背的事,經得起科學的考驗。

2. 你可能説:「不是啊!聖經説,神造男造女,但科學家卻説,人是從進化而來!聖經不是與科學衝突嗎?」

3. 一八六一年出版了一本流行的書,《五十一個科學的事實証明聖經的錯誤》,一百五十年之後的今天,這五十一個科學的事實已經沒有科學家相信是正確的,因為科學是不斷改變,天天有新的發現,過去以為是鉄一般的事實,現今有了新的發現,推翻了過去科學的了解。科學在改變,聖經卻不變,今天以為是科學與聖衝突了,明天科學又有新的發現,衝突沒有了,歷年來聖經經過了科學的考驗。

進化論不斷在改變,有很多新的發現,漸漸地走向聖經,而推翻了以前進化論許多的説法,進化論仍有很多只是理論,需要証實的地方很多,不能説推翻了聖經。

4. 以前的人相信地是平的,直到加利畧証明地是圓的,聖經雖是古代的書,但卻從未説地是平的,反而説地是圓的,「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賽四十 22)。

5. 幾千年來世上所有的人都相信地是被某東西支撐著,希臘人相信是有一巨人名叫「亞力」(Altas)支撐著,新約雖然是用希臘文寫的,但從沒有把這理論寫進去,為什麼?因為這不是事實!

印度人相信地是由一巨象背著,當大象動的時候,地就發生地震,大象站在一海龜的背上,海龜則在一水蛇的背上,而水蛇卻在宇宙的大海中遊行,幾千年來,人信以為真,但卻沒有在聖經中,因為這不是事實。

摩西在埃及長大,接受埃及最高等的教育,俱當時最頂尖的科學知識,埃及人相信大地是由五根柱子支撐著,摩西一定學過,卻沒有寫進摩西五經,因為這不是事實。

6. 聖經説了很多東西,人在一百年、二百年、甚至一千年之後才發現科學的証據,如果聖經是神的話,它一定經得起科學的考驗。

我相信聖經因為聖經經得起科學的考驗。


四、我可以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預言的應驗

1. 聖經記載有幾千個預言,有關耶穌的預言有三千個,其中有二千個已經在耶穌第一次誕生已經應驗,他在什麼地方誕生,如何死,埋葬等,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幾百年就預言了,一個預言的應驗可能是偶然的事,兩個應驗已經極不簡單,二千個預言一同應驗,若不是神的啟示,絕不可能。

2. 我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預言的應驗。


五、我可以相信聖經是因為聖經有改變人心的力量

1. 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像聖經一樣能改變人的心,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至十七節説: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 下主日我們會較深入的討論聖經如何改變人,若我相信法律能改變人的心,我會去參政,設立最好的法律,但法律不能改變人的心。若我相信科學能改變人的人,我會去做個科學家,發明最好的新科技產品,但新科技不能改變人的人,只有神的話--聖經才能改變人的人。

聖經有改變人心的力量之見証,多而又多,這本書不撒謊、不騙人,使人自由。

我相信聖經因為聖經有改變人心的力量。

結論

1. 人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我以什麼為我的權威?」

2. 你若以自己為權威,就像亞當、夏娃一樣,「眼睛明亮,能分別是非」,意思是以自己的是為是,以自己的非為非,自作主張,以自己為最高的權威,當你説我不可以信這本聖經,不是你不可以,而是你不願意接受聖經的權威,因為你想作自己的主。

3. 我相信聖經,因為聖經是神的話,我接受聖經為我的權威,作為我一生的標準與指引,神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你呢?




討論問題

1. 你相信聖經是神的話嗎?為什麼?
2. 請分享一些反對聖經的理由?你如何回答這問題?
3. 新約的正典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嗎?
4. 請分享聖經如何改變你的生命?


參考資料

一、創造

參 Dr. Donald DeYoung 的解釋:



二、神下令滅族的解釋

Dr. William Craig



三、考古學証明聖經的可靠性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篇講章是 Rick Warren 2012 「四十日與聖經」系列,超過一千個教會用這套材料去教導會眾如何讀經,這是第二講。福遍教會也買下這套材料,在暑期中推出。

2. 開始用的時候,我感覺有點像主日學課程,資料性的東西比較多,不太適合講道用,但用下去也覺不錯,只是有些不習慣,習慣後便好了。

3. 因資料太多,有些問題的答案只好寫在微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