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9, 2022

主必再來的盼望 ,《帖撒羅尼迦系列五》帖前 4:13-18; 5:1-11

主必再來的盼望

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三節至五章十一節

《帖撒羅尼迦系列五》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12.18
國語堂
2022.12.23
美中冬令會開幕式培靈信息






引言



法國有一種常見買房子的方式:買主與年老戶主簽約,規定買主每月付款若干,直至房東去世,合約即時生效,買主即可搬進新居。這種買賣方式很受歡迎,因為年老房東每月有穩定收入,買主也常存希望,期望房東早死!

拉傅雷在46歲時與一位 99 歲老婦人簽定合約,每月供款 500 美元,直至對方逝世,而房屋則屬他所有。31年後,拉傅雷逝世,享年77歲,生前己白付對方 184,000 美元,但房子一天也沒有住過。和他簽約的老夫人卡爾萬德仍在生,現年 131 歲,是世上列為最長壽的人。

有時生命真會開玩笑,生死之間超乎人的控制,你不想死的時候,死亡就臨到,你想死的時候,卻不能死。生死兩茫茫,人生經歷死亡比我們想要的要多:

我們的洪鼎光弟兄上週三過世,福遍教會開始的時候,弟兄就與我們一起,我還記得他負責探訪新來賓的工作,每天主日下午,我們都出去探訪新來的人,弟兄現在已經回到天家,與主同在。

今年是我中學畢業第48年,同班的同學已經有人開始離開世界,上一個月,我班上的一位女同學,在加州過世,非常突然,不知道什麼原因死去,當年她是坐在我後面第三排的座位上。

我的父母,都是80歲的時候離開世界,我若活到80歲,我離世就不到14年了。


今天是紀念救主誕生將臨期的第四個主日,下週日就是聖誕了,我們在將臨期等候,耐心盼望主降臨,根據教會的傳統,基督誕生之後的12日(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教会慶祝,高興快樂;但現代人,聖誕的12日,是成為聖誕之前12個購物,聖誕狂歡的日子,公司每天推出不同的產品,聖誕節成為消費購物旅行狂歡的日子。

耶穌基督誕生聖誕是救恩的開始,聖誕的目的是指向十字架與復活節,耶穌基督第一次降臨,道成肉身,降世為人,以至於死,且死於十字架上,是要解決人類死亡的問題,第一個將臨期,在耶穌第一次降臨已經降臨在馬槽中。第二個將臨期,是等待耶穌第二次降臨,


第二次的降臨是王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King)的日子,耶穌必以王者的身份回到世上,基督第一次降臨,我們並不在場,但基督第二次降臨,我們必在其中。

耶穌第二次光臨在新約聖經出現三百多處,每30節經文就會提到耶穌第二次光臨,比耶穌第一次降臨的經文多八倍。在新約27卷經卷中,有23卷提到主耶穌必會再來。


耶穌第二次降臨,聖經說是主的日子,是神的審判臨到,賜福給義人,消滅邪惡,復興萬物的日子。新約用 parousia 這一個希臘文的字來說耶穌第二次的降臨,意思是主的降臨、顯現,在新約出現24次,其中17次是說主必再來,復興萬物,戰勝死亡,信徒身體得贖的日子。是保羅書信中包括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三件最重要信徒生活的教導之一,第一、新生命改變的生活,第二、信徒用愛心顯明的信心,彼此相愛,第三,就是生活等待主必再來,在保羅所有教導中,主必再來是信徒生活必須明白之道,因為主必再來,生活必定改變。我們今天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與生活的習慣,因為耶穌要回來,使我們現今的生活有不同的選擇。


關於主必再來,保羅說,我們必須搞清楚兩件事,第一、論到睡了的人,那些死去的信徒,我們不要憂傷像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前四章 13至18節,第二、論到主再來的時間日期,要警醒謹守彼此勸慰,帖前五章1至11節。



一、論到睡了的人,不要沒有指望地憂傷,


四章13節,論到睡了的人,指已經死去的信徒,我們不願意你們為他們憂心,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這裏保羅用了兩個「不」的否定,「不」願意加上「沒有」指望地憂傷,兩個「不」,加上來,負負得正,意思是我願意你們有指望地為死去的信徒憂傷。

我們一般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以為保羅是說我們不願意你們憂傷,為了死去的信徒不要憂傷, 經文卻沒有停在這裏,下面其實還有一句「不要」,不要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全句一起讀,意思是不要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憂傷,親人過世,面對死亡,我們信徒不是不可以憂傷,我們憂傷,因為死亡不是自然的事,不是神原本的設計,死亡是因為罪進入了世界,信徒死去,並不只是像《獅子王》電影中,所說的 The circle of Life 生命之環,人死了,變成肥田料,草因此生長,牛吃草,人食牛,人死後歸回塵土,回去生命之環,週而復此,正常不過,不是的,這不是聖經的教導,死亡臨到世界,是不自然的,人的靈魂,永不消滅。

約翰福音11章,記載耶穌來到拉撒路的墳墓,拉撒路他所愛的人已經死了四天,耶穌看見馬利亞、馬大憂傷流淚,耶穌哭了,他看見馬大、馬利亞,在死亡的恐嚇之下憂傷,被死亡的霸氣壓制,耶穌哭了,心裏悲嘆,憂心、憂愁,當他來到拉撒路的墳墓前,約翰用了一個字形容耶穌的心情,耶穌心裏「悲嘆」,原文是憤怒,不高興的意思,他吩咐人把當作墳墓的石頭挪開,然後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

耶穌面對死亡的威嚇,他憂傷憂愁,他憤怒,死亡不是生命的循環,死亡不是正常的,死亡是不對的,我們為死去的人憂傷,憤怒。

約伯記記載,當約伯失去所有, 10個兒女都死去的時候,他撕裂衣服,將地上的塵土飛揚落在自己身上,剃了頭,伏在地上,他抗議,憂傷,不悅,憤怒,哭號,但在這些一切事上(伯一章22),約伯並不犯罪。

今天教會若有人因為親屬過世而傷心難過,我們常以為他是沒有信心的人,但耶穌也因為死亡而哭泣,悲痛,在喪事禮拜中悲傷。我記得參加一個姊妹的追思禮拜,他的丈夫分享,他相信復活,他相信永生,但他心裏很痛,是的,我們基督徒因為過世的信徒而憂傷,但我們是有指望的憂傷。

所以我們將憂傷,把盼望加進去,就好像我們將鹽擦在一塊牛肉上,讓鹽進入牛肉中改變了牛肉的味道,然後放入焗爐中,做成美味的牛肉,我們若把盼望加入我們的憂傷,可以使我們的憂傷變得謙卑,柔軟,有憐憫,帶着盼望的憂傷,不要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信徒與非信徒相比,我們的憂傷是有盼望的。

保羅舉出三個理由,為什麼我們信徒為死去的人要帶着盼望的憂傷?四章14節、15節、16節、都有一個「因為」開始每一節,第14節與15節中文聖經沒有將「因為」的連接詞翻譯出來。



第一個要帶着指望憂傷的原因,第14節,因為耶穌死了,真實的死了,而且復活了,所以我們為死去的信徒憂傷是有指望的,神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在基督裏,死去的信徒,在耶穌再來的時候,必與耶穌一同出現。所以我們是有指望地憂傷,我死去的父親、母親、外婆,必與主一同出現,福遍教會死去的信徒,我想到這一位、那一位、還有那一位,必在在主再來的時候與主一同出現。你可以想像主再來的圖畫嗎?死去的信徒必與主一同再來。



第二個我們為死去的信徒帶着指望地憂傷的原因,因為我們這些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保羅甚至將自己包括在內,因為保羅寫信的時候他還活着,若主可以隨時回來,若主耶穌下1分鐘就會來,我們就是保羅所說的那一群活着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我們斷不能在那已經死去的信徒之先與主相會,斷不能是兩個合併的否定詞,意思是在理性上不可能,在感性上也不可能發生的事,主再來的時候,在主內死去的信徒,必首先復活,強調的是先後次序,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別和他們復活的信徒必一同被提(Rapture)到空中,在雲中,與主相遇。

這是第三個我們為死去的信徒帶着指望憂傷的原因,第16節,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信徒被提,與主相遇



被提是被動語態,林前12章二節、四節,啟示錄12章五節。這個詞的主動語態,含有使用猛力或暴力的意思,可以翻為掠取、搶奪、強迫、提取,英文可以翻為 snatched away,兩個人在車上,開車的人是信徒,坐在車上的是非信徒,被提的時候,信徒被奪去,突然失蹤,被取去在空中與主相遇,留下來的車子必然失控,出現車禍,若開飛機的人,是信徒,突然被取去,飛機就會出事。若在講道中,牧師在講道的中間,被突然取去,(希望是如此,連牧師被提的時候都沒有被取去,那真是令人悲哀,)被提引起大亂,你可以想像若世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取去,世界真的會大亂,怪不得保羅用這一個字,含有暴力的含意,死人復活,信徒被提,耶穌再來。


我們有指望地為死去的信徒憂傷,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信徒被提的時候有呼叫的聲音,這是號令的聲音、命令的聲音、宣告主的日子,主再來的開始,這是下一個在末世要發生的事,這呼叫的聲音包括兩個聲音:首先是天使長的聲音,宣告主的再來,第二是神的號筒吹響,呼喚死人從墳墓裏出來,宣告死人復活,這兩個聲音是什麼的聲音?我並不知道,但當神的號筒吹響,天使長呼叫的聲音,我與你必定在其中,必在其中,這是我們的指望。



首先是死去的信徒首先復活,之後活着的信徒與他們一同被提,保羅用了三個短語形容這歷史性被提偉大的一刻,第一,在雲中,雲在舊約經常代表神的同在,主耶穌第二次降臨是駕著雲彩降臨,馬太福音24章30節,我們是乘著雲彩被提,進入神的同在中。

第二個短句,是與主相遇,相遇是一個專業用詞,指顯要的人物以官式訪問一個城市所獲得的歡迎,這些領導人、有地位的市民會到城外歡迎這位重要的人物來到,然後護送他進入城中,就如美國總統來到休斯頓,休士頓的市長、議員,重要的代表,來到機場,歡迎他來來臨,然後護送他進入城中。與主相遇,有迎接的意思。

第三個短句,在空中,直譯為到空中,形容信徒被提到空中迎接主,然後一同降臨地上,這才是主第二次的降臨世上(The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不再分開,常常在一起的意思,我們這活着還存留的人與他們死去卻首先復活的信徒,指的是所有的信徒,所有的信徒,包括你和我也必在其中,親自到空中迎接主與主相遇,然後一同回到地上,無論你在哪裏,無論死了多久、再無人紀念的人,無論你是否預備好或者還未預備好的信徒,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無論你是有5000兩銀子的信徒,還是有1000兩銀子的信徒,我們都會在其中,不會漏掉一個,這是將是我們親身的經歷。



這一首歌說:點名的時候,主耶穌回來的時候,必有高聲吹起的號筒,那時候何等光明美麗莊重,凡世上得救的人,一同與主相會在明宮,在那邊點名的時候,我必在其中。這是信徒的盼望。

與主同在。



哥林多前書13章形容與主同在的情況,我們喜歡只讀林前十三章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賜,愛是永不止息。但跟着的經文第九節至13節,卻是新約最寶貴的經文之一,我們常常忽略了,其實卻是全章的高潮,第九節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在這世上,我們都是有限的,等那完全的來到,就是主再來的日子,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現在我們彷彿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主再來的日子,就要面對面了。我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主再來的日子就全知道了。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主再來的日子我們並不需要信心了,因為所信的事已經發生成為實體,不再需要信心,也不需要盼望,因為所盼的已經來到,但最大的是愛,意思是愛是永不止息的,在主再來的時候,我們與主在一起,那是愛的生活,在主的愛中,我們永遠與主同在,我盼望主再來的日子來臨,我希望主再來的日子臨到。我是想又想,當主再來的時候,我會與主耶穌說什麼話,我會說你好嗎?還是說,主你都知道。主耶穌會對我說什麼?當我的手握着上帝的手,那是什麼的感覺?這是信徒的盼望,在神的愛中,變得完全。

今天我們因為死亡而憂傷,但我們是有指望的人。我們可以向死亡宣告,死亡你別狂傲!死亡你的權勢在哪裏?人要復活,會朽壞的必變成不朽壞的,會死的要變成不死的,死亡當主再來的時候要被勝利吞滅了。林前15章53-54節。死亡,我不怕你,死亡,你別狂傲。


第18節,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你勸慰我,我勸慰你,我們可以憂傷,死亡是不是正常的,親人過世可以哭號,可以說我心很痛,我可以舉哀,但我們彼此勸慰,我們是有指望的憂傷,耶穌會再來,我們在耐心的等候,正如耶穌第一次降臨,我們在等待救主的降臨,加拉太書第四章說,等到時候滿足(the fullest of time)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子女所生。救主已經來到人間,為我們死而復活,他必再來,消滅死亡,同樣我們等候主的再來,我們耐心等候,等待主臨。


二、論到時候日期,要警醒謹守彼此勸慰

或者我們說,耶穌再來,是什麼時候日期?已經兩千年了了,耶穌怎麼還沒有再來?就像我們的孩子在長途的車上,總是問:Are we there yet? 我們總是回答:Five more minutes. 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答案就沒有用了,耶穌再來的時候日期,到了沒有?已經兩千多年了,還沒有來。保羅要我們搞清楚的第二件事,就是關於耶穌再來的時候日期,他說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



耶穌再來的時候日期,重要的不是主再來準確的時間,保羅強調的是主隨時會回來,主的日子,萬物復興的日子,主降臨的日子,好像夜間來的賊一樣,賊不會通知你,在什麼時候出現,在毫無準備之下,他忽然來到,沒有人能預測,



第三節,當人在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難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當人不說不會發生,平安穩妥的時候,就如懷孕生產之前的陣痛,忽然來到,這生產分娩的痛苦,是舊約常用的廣泛,比如驚惶、苦痛的經歷,災難會突然臨到,將陣痛突然出現到快生產的女人一樣,雖然對產婦來說,生產是意料中的事,十月懷胎,孩子必會生下來,但陣痛的開始,仍是突然和不能預測的。

耶穌什麼時候回來,時候日期是沒有人知道的,若有人對你說,在某年某月某日,耶穌必要回來,你千萬不要相信,因為那時候那日期是沒有人知道的,但耶穌隨時都會回來,就像夜間的賊一樣,忽然臨到,就如懷胎的婦人,陣痛忽然臨到,是沒法預料的



所以,第六節,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不要迷迷糊糊,不要在靈性和德性上沉睡,不要對屬靈的事麻木,對神的呼召和旨意沒有知覺,沒有警醒,將沒有信主的人一樣,相反地,總要警醒謹守,在心思上警醒,思想清晰,不要迷糊,在德性上謹守,活在光明之中。對善惡有敏銳的觸覺,能夠自我控制,在道德操守、屬靈景況上作好準備,以迎接主耶穌突然其來的臨到。

你現在的靈性與德性如何?是否清楚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是神喜悅的事?你如何使用你的時間與金錢?你人生的優先次序是否與正確?你為什麼而活?你休閒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主還沒有回來,是給人悔改的機會,他不願意有一人沉淪,那願人人都悔改,他還沒有來,是給人傳福音,信耶穌的機會,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在傳福音的事上,盡上本分。


結論



主必再來,死人必先復活,之後我們與他們一同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迎接他第二次降臨地上,普世歡騰,萬物復興,我們要永遠與主同在,這是主再來彼此勸慰的信息。






討論問題

1. 你相信基督再來嗎?為什麼?當你見到耶穌的時候,你準備如何回應?你會說什麼話?你會問什麼的問題?
2. 死去了的信徒現在在那裡?他們在耶穌再來的時候,會有什麼的事發生?
3. 請解釋信徒被提的事?什麼時候發生?如何發生?
4. 如何以基督再來彼此勸慰?特別在憂傷的時候?遭患難的時候?生病的時候?親人過世的時候?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關於睡了的人,四章13至18 關於時候日期,五章一至11 問題,四章13 ,五章一 答案,四章14至17 ,五章二至10 勸勉,四章18 ,五章11 A 引言:你們不要憂愁, 13節 B 福音的宣告及其意義, 14節     B1 宣告:耶穌死而復活, 14節A     B2 意義:已死信徒與耶穌同來, 14B B’ 主的話及其意義,15至17     B’1 主的話:再來、復活、被提, 15至17節A     B’2 意義:所有信徒與基督同在, 17節B A’ 結語:你們要彼此安慰, 18節 三個「論到」(de):帖前 4:13、5:1、帖後 2:1 三個「勸慰」(parakaleo):帖前 4:18、5:11、帖後 2:17 耶穌第一次與第二次降臨的相比


Sunday, December 11, 2022

討神喜悅的生活,《帖撒羅尼迦系列四》帖前 4:1-18

 討神喜悅的生活

重建信仰生活三

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一至十八節
《帖撒羅尼迦系列四》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12.11
粵語堂
2022.12.26
美中冬令會閉幕式培靈信息




引言

上週五我去探訪一個小組,有一位弟兄提問,說:教會外邊非常混亂,社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世俗化,做基督徒越來越困難,社會的價值觀越來越與聖經背道而馳,就如現在最熱門的話題,變性,流行的文化接受個人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的選擇,你若說性別是天生的,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人會認為你是異類,甚至排擠你,基督徒如何活在這種異文化的社會?堅守聖經的真理,活出神喜悅的生活?

當我探訪另一個小組的時候,有組員問:兩年前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有一些會友,因為教會對社會公義、種族歧視的教導與他們政治的立場不同,認為教會牧師為民主黨站岡而很氣憤,離開教會,請問:教會如何把這些人找回來? 2024年大選即將開始,我們如何在這個政治對立、撕裂的社會中,堅守聖經的真理,活出神喜悅的生命?

我剛來美國的時候,覺得美國非常保守,禮拜日所有的地方都不開門的,人人都上教會,基督教的文化與道德標準是當時美國的主流文化,短短幾十年後的今天,美國變成這樣,基督徒現在是逆流而上,我們如何活在這種異文化的社會?活出神喜悅的生活?



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開始了一個新的部分,基督徒的倫理生活。

保羅在第 1-2 節說:



我們靠著主耶穌

求你們,
勸你們,

該「怎樣行」可以「討神的喜悅」(to please God :-- infinitive)

你怎樣生活、該怎樣行,與你是否討神的喜悅息息相關,神喜悅祂的兒女做什麼?神喜悅我們活出神的生命,與我們蒙召的恩相稱,活出道德的生活,與我們異教的社會區分開來。


在第 3-18 節的經文中,保羅特別提出在三件事,我們該如何行,才可以討神的喜悅,在性方面(3-8)、工作和賺錢方面(9-12)、以及第三方面對死亡和臨終的態度方面(13-18),很實際的生活指引,該如何行,活出與眾不同的生活。

保羅之所以強調這三件事,性道德、工作金錢、死亡是人生三個最重要的層面,也是因為早期的基督徒在這三個方面與他們周圍的人截然不同。他們的生活方式、態度和行為都是革命性的。當時的人都有目共睹,早期基督徒在這三個方面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死亡: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基督徒對待死亡的態度感到驚訝。 基督徒在執行死刑時會唱讚美詩,這讓異教徒大吃一驚,務著死亡的危險,不顧死亡的威脅,去照顧痲瘋病人、在疫情中,照顧感染的人,與當時社會的異教的文化完全不同。基督徒對性和賺錢的態度不僅有一點不同,而且與當時異教文化截然相反。



《丟格那妥書》(Epistle to Diognetus)是一份早期基督教護教士所留下的文獻,原文應該是於第二世紀以希臘文寫成,共12章。這份書信是一位信徒回復一位尋道者丟格那妥的信件,作者姓名不詳。信件內容主要說明:基督教與異教、猶太教之間的不同,表明基督教是神獨一的啟示,顯明神用愛拯救世人的救恩。

《丟格那妥書》的信中,有一個非常有趣和著名的一句話:丟格那妥基本上是這樣評價基督徒的,說基督徒與所有人共享餐桌,但不與任何人分享我們的床。而我們(異教徒)與不與人共享餐桌,而與所有人共享一張床。

你看,異教徒不分享他們的錢財,他們沒有分享他們擁有的,他們緊緊抓住自己的錢,他們的錢是神聖的,性是平凡的。他們到處都可以隨便與人上床。基督徒則相反,對於基督徒來說,金錢不是神聖的,而是性是神聖的。

丟格那妥基本上說:我們與基督徒生活的態度不只是略有不同,我們對性和金錢的態度與你們完全不同。今天我們的不同生活道德與世人不同是必然的,必需的,是神喜悅的。

早期基督徒在金錢與性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是快樂的,是明智的,儘管起初異教徒嘲笑基督徒對性、金錢和死亡的態度,但最終,基督徒席捲了羅馬帝國。

為什麼?因為異教徒對金錢和性的態度摧毀了那個社會。最終,人們看到了基督教方法的智慧、喜樂和健康。基督教的生活方式,基督教的倫理,席捲了羅馬帝國。

這就是保羅如此謹慎請求與勸戒信徒的原因,他說他知道這個社會會嘲笑基督徒對待性的方式以及基督教對待工作和賺錢的方式,所以他非常小心地說:「記住我告訴你的話,你必須這樣生活,否則你將失去你的革命性的影響力。」

你呢? 今天的西方文化自認為非常現代和開放,但坦率地說,西方文化只是在回到羅馬帝國在性和金錢上的方式。所有統計數據都表明,現代人捐錢比過去少得多,而且人的性生活也比過去開放得多。你認為,如果這些對性和金錢的態度侵蝕並最終導致那個社會的崩潰,難道同樣它們不會導致我們的崩潰嗎? 當然會!

我問你的問題是,你是被擠進主流文化的模式裡,還是你的生活擁有革命性的影響? 今天我們要看到的是,保羅列出基督徒對性、對工作、對死亡的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分享三點:



討神的喜悅的生活,1-2

一、活出神的旨意聖潔守著身體--道德,3-8
二、以積極工作來表達弟兄相愛--工作,9-12
三、定睛基督再來而走人生的路--死亡,13-18

一、活出神的旨意聖潔守著身體--道德,3-8


3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4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5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7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1. 要你們「成為聖潔」(3、7)一頭一尾,重複兩次,正中間又再重申一次,共三次,「聖潔」:-- 你們叫自己成為聖潔,倫理道德生活,重點是信徒本身的責任,要主動在性的道德上去使自己成為聖潔,特別指「淫行」(3)、「私慾的邪情」(5)與「污穢」(7)。

2. 四組不定式說明「成為聖潔」的命令:



a. 正:遠避(不定詞)淫行;
b. 正:曉得(不定詞)守著(不定詞)自己的身體。
i. 在聖潔、尊貴裡
ii. 不在私慾的邪情裡
c. 負:不要在這事上越分(不定詞)
d. 負:不要欺負(不定詞)弟兄

3. 四個字,說明不認識神的外邦人的道德行為:


1) 淫行(πορνεία, 25x :-- 淫亂、苟合、姦淫、邪淫)
2) 私欲(ἐπιθυμία, 38x :-- 情慾、惡慾、情願、貪心)
3) 邪情(πάθος, 3x :-- 邪情、情慾)、
4) 污穢(ἀκαθαρσία, 10x :-- 污穢、不潔)

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heathen,異教徒(pagans),像外面不信主的異教徒,特別指俱體的兩方面:

a. 婚外性行為
b. 不自然的性行為

4. 守著自己的身體,控制自己的性慾的意思


5. 不要在這事上越分(ὑπερβαίνω, 1x :-- 通過超越行為的適當限制來越界),在婚姻的界限當中,不要超越。性不是壞事,是神在婚姻裡設立的美事,在婚姻外,就是越分,變成壞事。

例子:信主多年,在教會中服侍,外表敬虔的弟兄,有婚外情,約會的時候,結婚之前就與這第三者發生關係,結婚之後仍然保持「良好」的關係,自己欺騙自己,欺騙妻子,為了不讓她難過,而隠瞞關係,越分。

6. 不要欺負人,佔便宜,為了要滿足自己而欺騙別人,闖進別人的領域,婚姻是神聖的,不婚姻關係之外的性行為是神不喜悅的事。

選擇走向聖潔之路的例子:

對同性有性吸引的人(same-sex attraction):Revoice, Oct 2022 in Dallas: 「我們相信上帝呼召他的子民過聖潔的生活,每個基督徒都有責任遠離所有不正當的性慾,並順服基督來管理他們的性行為。」他們的使命宣言正是從這段經文而來。

守約者(Promise Keepers),第三個承諾是男人忠誠的承諾(a man and his integrity),神呼召我們過聖潔的生活,個人方面堅守自己,群體方面,彼此守望,過潔的生活。

8. 以致你們可以討神的喜悅(in order to please God),與神來往(communion with God),強調基督徒信仰群體的獨特性:

a. 只有一位神,與外邦人多神不同
b. 道德對神是重要的,與與外邦人淫亂的神明不同
應用:

在道德上過聖潔的生活:或許你說,你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真的嗎?人前可以是道貌岸然,單獨的時候,你又如何呢?上網你去什麼地方?沒有人知道,你的腦海中充塞著什麼的圖像?你的眼睛往那裡看?這方面與年齡沒有太大關係,同樣需要遠避淫行,守著自己的身體。

遠避(flee from)淫行,有這麽遠避那麽遠,消極的一面:避開,逃走,不要去不應該去的地方,不要與不道德的人來往,積極的一面:守著自己的身體,在網絡設立軟件,Router上禁止進入一些不道德的網站,不要單獨與異性在一個房間,教會的同工,有彼此守望的責任,避開、逃走、守護自己的聖潔生活。身體是聖靈的殿,身體污穢了,可以洗淨,基督的寶血,洗淨一切的不潔,不難免留下傷痕,罪的影響深遠,守護自己的身體,控制自己的身體,過聖潔的生活。

Take this seriously.「我有什麼辦法?」為自己製造藉口,一個沒有能力的信徒,今天仍沒法站立起來,問題多多。


二、以積極工作來表達弟兄相愛—工作,4:9-12


9 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
10 你們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但我勸弟兄們要更加勉勵。

1. 論到「 愛弟兄」(philadelphia, 6x :-- 指對主內的弟兄之愛,羅12:10;希 13:1),與上一段淫亂自私的行為相反。句子的結尾:彼此相愛,agape love, 又是一句信封的句子,一頭一尾,強調的是主內愛的生活。

2. How do you love one another? 又是四個不定式的命令:11 又要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正如我們從前所吩咐你們的,12 叫你們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沒有什麼缺乏了。


立志(竭力務求,雄心大志) to aspire
作安靜人(安分守己,與專管閒事相反)to live quietly
辦自己的事(專務己業,自己的事與自己無權干涉的事成對比)to mind your own affairs
親手作工(用你們自己的手勞動,與閒懶不肯作工(帖後 3:10)成對比)to work with your hands

3. 如何彼此相愛?自己沒有什麼缺乏,在經濟上獨立,不仰仗他人,成為他人的負累,失去外人的尊敬

4. 不要誤解彼此相愛的道理而濫用別人的愛心,與上兩週我們講的慷慨助人,樂意供給人,成為真理的平衝點。

不要成為搭便車的人,只希望別人替你用愛心付出,(Cannot be free riders. Under-contribute members. Live on other people’s sacrificial love.)
聚餐不帶食物,或帶一瓶水、一包薯條,吃最多、又食又帶走。
不要只靠別人服侍你,小組只有幾個人做所有的事。under-contribute.

親手作工的重要,工作的道德觀,是信徒屬靈生活的表現,與世界不同:有著數,能做最少、賺錢最多的工作。金錢觀。

「你們蒙神的教導」,實踐這教訓的能力是神賜的聖靈(4:8),新生命,帶來新生活,逃避私慾,親手作工。

應用:

今天慕道的朋友在我們當中,不單是要聽我們的道理,更是要看我們如何生活,如何活得與不信主的異教徒不同,真實地體驗神改變人生命的力量。


三、定睛基督再來而走的人生路—死亡,4:13-18



13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14 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1. 對死亡的態度:與世人最大的不同,在主裡死了的人,保羅說:是睡了的人,there is life after this life. There is eternity await for us. 睡了的人必定會醒過來,信耶穌死了的人必復活,神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

2. 沒有人死了回來告訴我們另一邊是什麼樣的。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有我的疑問。 但這全都與信仰有關。 如果我們相信基督如聖經所說的出生、死亡和復活,我們也認為我們有復活,就像保羅所說的那樣。

3. 不要憂傷,信耶穌死了的人必復活,可以改變我們現在生活的遊戲規則(This is the game changer).  



4. 基督徒的倫理與主再來的盼望息息相關,「今生若比永恆長,讓我們吃喝快樂吧!管那生命盡頭有沒有方向、答案!今生若比永恆長,讓我們賺取金銀吧!還有哪種投資,利潤比這更大!今生若比永恆長,讓我們求取功名吧!叫那世上的人,從心裡發出讚歎!今生若比永恆長,讓我們隨心所欲吧!只這曇花一現,就讓它瀟瀟灑灑!可是誰不曉得,今生不比永恆長,不比永恆長!永恆要去何方,今生就要思想,人若賺得了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能用什麼來換!能用什麼來換!」

定睛基督再來而走上聖潔彼此相愛的人生路,例子:

1. 一位信主姊妹腎衰竭的見證
2. 一位臨終的弟兄之慶生會
3. 一位未信主得病的恐慌

因為有永生,我們今天可以活與世人不同的生活,在性道德上、在工作金錢上、在死亡的態度上,與世人不同。




結論

面對世風日下的社會,面對對立撕裂的世界,我們如何生活才能討神的喜悅?在性道德上、工作金錢上、與面對死亡的態度上,活出不同的生活,討神的喜悅,見証神的大能。




討論問題

1.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Monday, December 5, 2022

活出富足,《慷慨樂捐系列二》提前 6:17-19

活出富足

《慷慨樂捐系列二》

提摩太前書六章十七節至十九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12.04
國語堂





引言



這是俄亥俄州的行善餐廳的(Do Good Restaurant),將部分收入作慈善捐獻,提供「榮譽餐(Honor Meals),基督覆蓋的毯子(Christ-covered blankets),他們相信有神蹟奇事發生。



這是堪薩斯城的行善店(Do Good Co.),是由四位女士開的了一家舊衣店,轉售捐贈的衣物,並將所得款項用於慈善事業。



這是在費城行善雞(Do Good Chicken),雞是在保護環境之下養的,目前只有雞出售,將來還有更多環保食材出售,但行善雞賣得很貴。



這是行善T-卹(Do Good T-Shirts),是由印度窮人製作的T卹,用好方法造就好產,在AMAZON 賣35 美元。



這是行善商迨(Do Good Store),賣各種東西,不只是賺錢,而是幫助人們做好事。



這是行善爆米花(Do Good Popcorn),是為籌款活動做的爆米花,賣他們的爆米花,他們會把50% 還給你,用於你想做的任何公益項目。例如,如果您想籌集資金給貧困兒童一些聖誕禮物,您可以出售 $1,000 美元的爆米花,你就有 5$00 美元用於你的項目。



這是行善蠟燭,是一位心理輔導員向人出售自製蠟燭,以幫助他們思考良好、感覺良好並行善(Think good, feel good, and do good),但這個是謀利的。



行善、行善、行善,這是保羅教導今世富足的人要去做的:行善,教導今世富有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行善是保羅對今世富足人的核心命令,是倒影結構五個不定式的命令中的中心,吩咐他們要行善。



A 不要自高,
B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C 要行善,
B’ 在好事上富足,
A’ 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

行善是什麼意思?如何行善?今天很多人都知道要行善,為什麼很多人卻沒有行善?為什麼行善那麼困難?

上週我們讀過第一與第五點的吩咐,不要自高,要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今天我們來讀中間三個的吩咐,第二與第四個吩咐是平行相對的:

B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B’ 在好事上富足,

正反兩面的吩咐,第五個是中間核心的教訓:

C 要行善。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行善」是什麼意思?

要行善!



Ἀγαθοεργέω Do good, 2x,行善給我們有中國人所說的做善事,做好事的想法,所有中文譯本的聖經都是這樣翻譯的,「要行善」,只有標準譯本,翻譯為「常行美善」,比較符合原文的意思。

行善,這裏是一個動詞,字根是從「良善」(ἀγαθός)而來,指美善、良善、善心、慈惠,指好人,對人有益處、有用的人。



良善首先是一種品格,神是良善的(太 19:17; 約三 11),神在基督裏豐豐富富地供給我們,(The Goodness of God.)神的良善,是人的福音。

律法是良善的(羅 7:12),行良善的人是屬乎神的人,而天堂最高的榮譽稱讚是:「你是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太 25:21),良善也是一種德行,要是鄰舍得益處,行善不是出於勉強,多施賙濟;這是神在你們心裡動的善工,祂必成全這工。

相反地,保羅說,我們的舊人是沒有良善的(羅 7:18),只想到自己,不會去想別人的好處。人的本性不是良善的,都是自私自利,自我為中心。



「行善」這個字的名詞,可以翻為慷慨,是對他人福祉產生興趣的人,是聖靈結的果子,良善。願意供給人,聖靈的果子是在基督裏的新生命表現,是順著聖靈而行產生的美德。

要行善,最好的翻譯是「要常行良善」(Do good. Benevolence and generosity toward someone else.),所以也可以翻譯為「慷慨施捨,樂意供給人」。

常行良善的例子:

神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是神良善留下的明証。使 14:17。
好撒瑪利亞人供給不認識受傷的猶太人(路10:25-37)。
昨天,東福遍事工舉行了一個冬季的園遊會,一群服事的弟兄姊妹付上時間、才幹、財富和友誼的禮物,從30個小組中收集了41個禮物籃子送給40個我們鄰居有需要的家庭。

我們或許都知道要常行善,甚至都有行善的心,幫助人,有聖靈的果子,但為什麼行善是那麼困難,我們應如何行善?

我想分享兩點:



一、不要倚靠錢財
二、只要常行良善


一、不要倚靠錢財(Hope not on riches.)

第二與第四的不定式動詞命令是倒影結構的第二層,正反兩面告訴我們如何我們才能行善?反面:不要依靠無定的錢財,正面:在好事上富足,這才是真正的富足。

常行良善能夠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就必需要有正確金錢的觀念,不能倚靠那無定的錢財,倚靠,也可以翻譯為將希望放在錢財上(fix our hope on riches)。

把我們希望放在不定的財富上,依靠財富來提供意義、安全和生活,金錢能帶給我們的希望是善變的,錢財是會過去的,不定的。

要把我們的希望寄在神的身上,就是知道上帝是生命、意義和保障的源泉。要將你的盼望放在神,從神希望,得倚靠,你的需要,你的意義不是從金錢而來,而是從神而來,保羅補充一句,說這位我們寄以希望是是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他不是一位吝嗇的神,他是慷慨豐富供給人的神。

當錢財成為我們的依靠,錢成為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很困難行善,幫助有需要的人。

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感恩節後的週末,今年雖然是經濟不景,但美國人,一個週末就花了91億美元($9.12 Billion),從物質尋求快樂與滿足,2020年,美國人花在化妝品上,一年是492億美元($49.2 Billion),平均每個月花費 $300美元,花在狗糧上,是53億美元($5.3 Billion),花在寵物上是1030億美元($103 Billion),花在運動、健身、運動器材上,美國人就花了560億美元($56 Billion),今年暑假2022年,花在渡假上是2,000億美元($200 Billion)。

相比之下2020年,美國人捐獻,只有4,710億美元($471 Billion),而美國教會的總收入奉獻,一年是1,310億美元($131 Billion),是我們一個暑假花在旅遊上60%,比美國人花在寵物上相差不遠。

慈善捐獻平均的人,年齡是65歲,捐獻的人平均每人慈善捐獻全年$830。

X 世代(2022 年42-57 歲的人)2020 有慈善捐獻的只有六成,捐獻的人平均捐獻 $732,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用在自己的身上。

https://nonprofitssource.com/online-giving-statistics/#:~:text=84%25%20of%20Millennials%20give%20to,of%20%24481%20across%203.3%20organizations.

全美國消費的債務,包括買房、買車、信用卡,2020 年 是14.5 萬億美元($14.5 Trillion),美國人入不敷出,教會入不敷出,我認識一間一千人的教會欠債二千三百萬,($23 million),錢花在追求物質享上上。

靠錢給你身份,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es,靠金錢給你面子、給你幸福、給你滿足,盡情購物。

保羅說:神豐富地賜下百物給我們享受,享受金錢所能買到的東西是神樂意給的恩典。基督教信仰並不頌揚社會主義,不支持禁慾主義,不美化貧窮,不譴責物質享受。

神向人展示的奢侈的慷慨,他擁有宇宙並慷慨地給予人(使 14:17),神賜下百物給我們享受,但與此同時,神吩咐我們慷慨的奉獻,樂意供給人,不是倚靠金錢,死捉住金錢不放。

我享受一頓美食,我最喜歡的是蔬菜、魚和各形各色的湯,我喜歡很享受這些的食物,,但我不會因為要吃與喝而不能去行良善,幫助人,我倚靠神,祂供給我一切去享受,祂又要我常行良善,這是可以並存的事。

如果物質的享受使我們不能常行良善,那物質就成為了我們的主,成為了我們的倚靠,金錢成為了毒品,而不是只是工具而己。

我們生活在有史以來最富裕的社會,我們擁有的越多,我們就越想要更多,我們對物質的執著就越緊,就越要求金錢給我們意義和安全感。

我們的生活比歷史上那些國王豐富得多,故宮清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他們真的沒有我們舒服,比我們富足。

Y 世代(26 歲至 41 歲)到 2025 年將獲得美國總收入的 46%。 到 2030 年,他們將從 X 世代和嬰兒潮一代手中繼承超過 68 萬億美元($68 Trillion)的財富。X 世代將佔美國勞動力的 75%,使他們成為美國歷史和人類歷史上最富有的一代,然而,只有 60% 的 Y 世代願意捐獻慈善,而捐獻的Y世代,平均每年捐贈只有限公司$481,而 2020 年在美國僅佔所有捐贈的 11%。

富而不給,為什麼?不捐獻的第二個原因是資源限制,富有但不是沒錢行善,錢都花在別的事情上,花在自己的身上。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國家,2020 年 只有0.0285% 的 GDP 用於慈善事業以幫助他人,42億美元($4.2 Billion),美國也只有捐獻2.6%的GDP,卻是中國的80 倍的百分比。

美國的基督徒一年總共賺 5.2萬憶美元($5.2 Tillion),如果每個人都奉獻10%,就有5,200億美元($520 Billion),五千兩百億美元,除掉26個國家之,這數目比其他200多個國家一年的總收入都要高。

然而我們不給。因為 1)我們不認為自己富有。富人是別人。 2)我們把錢花在別處和自己身上,使我們沒有錢可以捐。

我的目標不是讓你感到羞恥或讓你感到內疚,我的目的是讓我們自我反省我們的消費習慣,我們是否把希望寄託在金錢上而不是上帝身上?我們是否常行良善?

慷慨的審計(a generosity audit),我們是否在好事上富足?


二、只要在好事上富足(Be rich in good works)

保羅用了一個「富足」的文字遊戲(Wordplay),富足(πλουτώ)是大量、豐富、富足、富有、豐盛的意思。



17今世富足(形容詞,28x)的人
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名詞,22x);
只要倚靠那富足(副詞,4x)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動詞不定式,12x)

高潮是十八節動詞的富足:在好事上富足。

我們得救,「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以弗所書 2:10,我們是為善行而造的。行善離不開施舍,是真正的富足,是不一樣的財富,真正的富足是在好事上富足

要行善,常行良善,慷慨地給予他人,慷慨是倚靠財富的解毒劑。

今天我們的需要(needs)很簡單,食物、衣服、住的地方、住在休斯敦需要一輛車。我們想要(wants)的東西很多,我想要雷克薩斯,長途氣坐商務艙,去南極度假。

今年十月休斯敦太空人棒球隊進入了世界棒球大賽(World Series),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經世界棒球大賽,門票最低價是$1,000 美元,$1,000 美元我想我可以用來幫助別人。

常行良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如何使用金錢使我可以幫助別人。

我們當中有很多有需要的人,就在這幾週內,我遇上了好多的需要。

第一、FBCC 的巨額赤字,欠411,000 美元,我們在 12 月需要 $800,000 美元,才能收支平衡,這是用在聖工上的錢,有很好的回報。

今年,我們帶領超過 100人信主歸向基督,我們也要很多的新人進來,我們有兩位國語部的牧師傳道,5名英語和青年工作的同工,87% 的人回來教會或在直播上參加主日的敬拜,超過 60% 的 SG 回到教會聚會,我們栽培下一代:兒童、青年、大學生,傳承信仰,2012-2016 我們當中在教會長大的年青人,83%在大學畢業後保持了信仰。2022 完成兒童的遊樂場,和改建了崇拜用的體育館。梨城分堂進入第 6 年,現在有超過 100 人聚會,瑞城 2022 年開始了 4 個小組。

這些的結果就是信仰的群體、見證神的福音、改變生命,領人歸主。

我們並不想吹捧這些的結果,但是你的慷慨支持了這些的事工,有美好的結果。

第二、一位本地牧師掉了工作,經濟上出現問題。第三、一位阿富汗學生,因為信了耶穌而家人不支持他的學業,面臨經濟的困窘。第四、一個西班牙裔教會需要 $15,000 美元來納稅,卻沒有能力支付。這些的需要,我能做什麼?我可以捐獻,供給有需要的人。


結論



讓我們進行慷慨審計:

1. 您今年捐贈的慈善機構有那些?
2. 您所做了什麼義工幫助人?
3. 你今年奉獻了多少?
4. 你有什麼計劃奉獻?



我們也預算了家庭捐贈計劃的討論問題,你可以與家人、小孩一同商量如何捐贈,我可以做什麼?我給誰?我給多少?我如何奉獻?



樂捐是基督徒的品格,可以使我們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持定那真正的生命。你願意嗎?





討論問題

1. 我是否慷慨樂捐?請自我的檢視。
2. 請與家人決定一個捐獻的計劃。
3. 請與別人分享你樂捐的故事,樂捐生樂捐。
4. 與家人一起討論家庭樂捐活動。


Discussion Questions with Youth

Parents:
  1. List out the top 3 organizations you give to (or choose 3 you think are important to you)
    1. How did you choose these to give money?
    2. List specific reasons why you like this organization
    3. Explain how giving money will benefit their cause
  2. Financial Planning
    1. How did you come to the decision of how much to give overall?
    2. What is your overall breakdown in finances? (doesn't need to be specific, can be overall percentages)
  3. Family Activity
    1. What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we can start giving to this year?
    2. What are the "qualifications" we can consider when giving?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