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0, 2023

把握光陰,《傳道書系列一》傳 11:7-12:7

 把握光陰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十一章七節至十二章七節
《傳道書系列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09.10
粵語堂




引言

請問你上一次參加一個追思禮拜喪禮是什麼時候?上周我收到消息蔚珊師母去世,以前學生團契的好朋友,歐陽萬章牧師,經過癌症多年的折磨,最近已經停止一切治療,進入臨終關懷(Hospice),死亡是那麼真實的事,我的母親去世已經十年,卻仍然歷歷在目,人人都有一死。

中國的秦始皇, 十三歲登記作王,以個人的政治手腕和軍事策略,三十九歲統一天下,自稱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建柯房宮、兵馬俑、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統一貨幣。而他面對最大的敵人,最害怕就是死亡,好不容易把江山拿下,當然不甘心就讓死亡奪去一切,他曾差遣官員到處尋覓不死靈丹,世下那有長生不老的藥,這位在戰場上所向無敵的皇帝,終於敗在死亡的權勢下,死的時候四十九歲,他死後,到了第二代,秦國便被項羽滅亡了。

死亡是所有人的剋星是人生的終結者,Terminator,人的生命像雲霧,無法避免霧氣的短暫性,無論是聰明的或是愚味的,高貴或貧賤的,終歸有一天都要從人間蒸發,無人倖免。

我中學同班畢業的同學,約有 250人,明年是我們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同學會正籌備明年十一月的金禧加冕大型慶典,呼籲所有同班的同學,回母校相聚,但已經有些同學離開世界,過去幾年,幾乎每年都有某某同學去世的消息,年輕的時候,蹦蹦跳跳,活力十足的馬騮頭,現在已經如昨日黃花,一去不回,明年金禧加冕有許多人已經不在了。

對於活着的人,死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黑影,籠罩着人生的每一天,像個不散的陰魂,總是出現在人生各個角落。

我們在死亡的陰影之下的人,該如何去面對?在這有限的人生,死亡還未臨到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活?



今天我們開始讀《傳道書》,一共八個信息,傳道書的作者,自稱為傳道者,Qohelet,(1:1),他是個猶太人的智者(Sage),傳道書是一本智慧書(Wisdom Books),與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並列為五本智慧書,內容是做人的智慧。

傳道書的智慧是日光之下做人的智慧,日光之下(Under the sun)指的是人世上的日子,人在時空歷史中的光陰,從出生那一天到死亡的那一天,這是日光之下的日子,是神所創造命定每一個人有生命氣息的日子,傳道書告訴我們在日光之下如何有智慧地生活。日光之下在傳道書中出現三十次之多,卻完全沒有一次提及日光之上的日子,所以傳道書完完全全是說今生有生命氣息的時候,我們該有的生命智慧,是非常實在,是關於現今的生活。


傳道書形容日光之下的日子,是虛空的,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虛空,一章二節,在書的開始就指出這個主題,到全書總結, 12章第8節亦重複地說:虛空的虛空,日光之下,凡事都是虛空。

虛空的人生好像是很負面,虛空(vapor),傳道書出現38次, 意思是雲霧、蒸氣,是捉不住,是無定、是操縱不了,是短暫的意思。凡事都是虛空,指人生裏所有的內容,一切的經歷和事物,到時虛空的。

傳道書虛空的人生與佛教所說的空是不同的觀念,傳道者說的虛空,並非虛,也非空,只是與雲霧一樣,但卻是實存的,可見的,能感受到的,人生是虛空,不是指人生是虛無的,一生的日子是具體的,卻是將雲霧一樣,不能持久,不固定,短暫的存在,沒有定向,難以觸摸。

佛家的空,基本上是指世界萬物皆是姻緣所致,當這些因果條件消失事物就不存在,這大千的世界其實是空的,是因為你的欲念與執著而產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飛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着。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明鏡亦非台,心如明鏡台,其實根本沒有個台,若有個台則又有所執着,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台呢?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何處惹塵埃。

這花花世界是虛無的假象,放棄執念,看透萬事,四大皆空,就能成佛,脫離輪迴,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傳道書的虛空人生,卻不是來自因緣巧合,而是來自創造者,宇宙萬物,沒有偶然,而是神積極創造管理的結果。

神的創造日光之下是有區分的,有物質秩序,有光也有暗,有福也有禍,有功能秩序,要善用資源,有道德秩序,善惡有報應,這一切都是創造者掌管與分配,劃定界線,每人都有一份,神的創造是一種賜予,人的一生完全是依賴神的賜予才有,不是越多越好,神所賜的你的一份,就是這樣多,從出生與到死亡你的生命,是在日光之下,同時是美好的,是一份禮物,也是虛空的,有限、短暫的、不能控制的。

例如:日光之下的婚姻生活,在日光之上永恆的生活是沒有婚姻的,婚姻是神所設立在日光之下,賜予人的禮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我們享受婚姻的愉悅,如果我們珍惜,加以經營,其樂融融,同時婚姻也是難以捉摸,不能固定,就如新婚不久,妻子就意外過世,丈夫很快就忘記了妻子而另娶。就算白頭偕老的夫妻,也無法永結同心, 現在越來越流行白髮離婚, 70歲或以上才離婚,沒有任何事物是永遠不變的。或者看着身邊的老伴,日漸老去,生病,老態龍鍾帶來無限的痛苦,歲月不留人。

日光之下美好空虛的人生,是死亡籠罩着一切,在整卷傳道書中,死亡提到十四次之多,除了第一章與第10章之外,傳道書每一章都提到死亡這個主題,死亡帶來死期何時臨到的憂患,死亡帶來快樂人生的威脅,快樂死後就會終止,死亡帶來失控的威脅,我們沒法控制死亡,死亡帶來一切成果的威脅,死後人勞碌得來的有什麼益處,死亡好像一把手術刀,把我們勞碌多年屬於自己的豐功偉業硬生生的割除。

我們面對美好虛空日光之下的人生,應如何生活?你或許說答案非常簡單:信耶穌,得永生,勝過死亡,罪得赦免,答案是耶穌基督的福音。傳道書的智慧,是透過人生的體會,啟示出做人的智慧,像箴言一樣,用智者的身份,勸導世人,在日光之下,生活做人的智慧,強調神是造物主,是人類生命的主宰,人在這創造的世界中,該如何生活?如何面對短暫如雲霧的人生有智慧地生活?

傳道書的主題不是救贖,從來沒有提及罪與拯救,亦不是談論永恆的生命,而是日光之下被造的人的生活,死亡是日光之下短暫虛空美好的人生最終的結局,人人都要面對,傳道者在全書的結論高潮, 11章7節至12章8節,勸勉人面對死亡該有的智慧,若明白這一段的中心思想,就能明白整本傳道書,這是為什麼傳道書第一講我們先講傳道書的結論。


分享兩點,也是這段經文傳道書的總結至兩個主要命令吩咐:

一、當紀念做你的主, 12章一至八
二、當快樂把握光陰, 11章七至10節


一、當紀念做你的主


12章1至8節是一首結尾的詩歌體,是非常優美希伯來文的詩歌,開頭是一個命令吩咐,「當紀念你的創造主」,跟著是三個時間的字句,在什麼時候你要紀念做你的主?



紀念做你的主,意思是知道你不是創造者,你是被造之物,你有界線,有區分,有賜給你的一份,你要記得,創造的生命是一份禮物,神看為美好,要珍惜,要把握光陰。當紀念你的造物主,並不是說你當崇拜他、服侍他、順服他等等。當紀念,只是說在這美好虛空的人生中,要知道、要記得神是創造主,我們是被造之物,特別在你年少氣盛的時候,要記住你只是受造之物。這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知道你不是造物主,只是被造的,身為受造者,你有一個根源,也決定了你的存在。你不是一切的源頭,這必須提醒自己,因為年輕人總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從頭開始。但你不是一切的主人,不能隨心所欲對待自己和被造之物,認識自己不是世界的創造主極為重要!世界的存在獨立於你之外,就是說你在其中只是被造的,如同世界、動物和其他的一切,都是被造的,在你年幼的日子,年輕力壯、容光煥發的時候,你要記得,你有一位造物主,你和他有關係,他是你生命的源頭。

紀念主必須在青春期就啟動,這時候歡樂淀放,力量蓬勃,將經歷着閃耀的青春年華,我們必須在擁有快樂、幸福、健康、力量的日子裏紀念造物主,需要看見這一切都是神的禮物,在人生燦爛輝煌之時,把你的臉轉向創造你的神。

因此你需要趁着力量還未衰敗、氣力還未被逆境耗損之前,做好選擇,快樂地生活,因為之後,人生也無喜樂可言! 12章二節至八節形容這種衰敗的日子,毫無喜樂的連日,光明變為黑暗的時候:

傳道書偉大的結論,是一首詩,歷代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寓意的解釋、寓表的解釋與字面的解釋都有,但中心思想確是一致認同,是講到老年的光景,以及生命的盡頭,邁向死亡之際。

這一首詩不僅僅是一個人臨近死亡的衰敗,更是人類的命運,一切的終結。工作會終結,不再進行,因為無人繼續而負責人就走了:村莊或社區沒落,因為居民離開了、死亡結束沒完成的計劃,了結愛情,粉碎人手所作的藝術品,成為只存留在博物館的藝術品,最終文明的終結,這是一首死亡之歌,也是終結之歌。



1至7節是扇形結構。

第一節與第七節,當紀念做你的主,面對美好虛空的人生,這是非常有智慧的吩咐,一至第七節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當紀念做你的主之命令吩咐,跟着三個時間的子句,第一個 before 的子句是第一節下半節,趁着年幼,指死亡還沒有來臨的時候,第七節,死亡的時候,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人為塵土所做,最終歸於塵土,人的靈是從神而來,最後仍歸於上帝,歸零的時候到了,人生在日光之下來到終結的時候到了,你要趁這個時候來臨之前,紀念做你的主。

第二節與第六節,是第二個時間的子句,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衰老之所以令人難堪,也因為衰老是終極災難前的可怕的前奏景象,就如沒有了光體的宇宙,或黑暗彌漫的天空,充滿壓迫感,衰老的顏色就陰間的顏色、昏暗,甚至黑漆漆的。光明與黑暗在舊約一般是只好與壞、生命與死亡。

雨後雲彩返回,「雲彩」,是不準確的翻譯,原文的意思是指「烏雲、雲,」並沒有光彩明艷的意思。雨後雲彩返回的意思是雨後烏雲再現,揮之不去。

老年的光景、充滿陰暗、受苦,晚年生活可能要面對的恐懼和悲哀。餐館要關門了,要走人了,在這個時候來臨之前,當紀念你的造物主。字面的意思完全是可以解得通的。


第三至第四節,與第五節相對,可能用寓意的解釋比較好,這裡指人衰老的光景,三至四節共有七句,第五節也有七句,這首詩對衰老過程的描寫非常灰暗,稱之為衰敗的日子,意思是不可忍受的日子,因為那些日子已經對任何事都無法再有歡喜的感覺,是毫無喜樂的日子臨到,傳道者對衰老的描寫是可圏可點,刻劃一個難過和恐懼的畫面。將身體外觀和功能的退化,描寫成一個衰敗中的家庭,家中成員和他們的活動,不是軟弱就是稀少,毫無活力。

首先,看守房屋的發顫,形容老人的肌肉無力,站不穩的樣子, 有力的屈身,腰也挺不值,推磨的稀少就止息,推磨形容牙齒,牙齒稀少,無法咀嚼美食,想吃也沒有牙,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可能是指眼睛,眼睛是靈魂之窗,因年事高而看不清楚,關燈了。

衰老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周邊同年的人漸漸稀少,所以減少了社交的機會,傳道者以街門關閉來描寫,表示因同年紀的朋友已經稀少,老人家就很少出外,門關了。

不但在戶外的活動減少,家裏的活動也減少了,古代婦女主要的活動之一,就是磨麵粉做餅。年輕時,家中磨粉的人不但多,也忙得起勁,聲音響亮,充滿活力。可是衰老來到,磨粉的人不但減少,磨起來也無活力,推磨的響聲微小。家中人的減少,帶來沉靜,使得外面的聲音顯得比過去響亮,雀鳥一叫,人就起來。這些鳥的歌聲並非快樂的歌聲,而是低沉淒涼的歌聲。傳道者把這歌聲喻為哀傷女子的歌聲,女子們的歌聲變低沉,這些了發出低沉歌聲。

第五節。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這是老年人每日的體驗,怕高會跌下來,走平路也心驚肉跳,害怕跌倒,時常聽到老年人跌倒的事。

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我們說不能說,所有髮白的人都是衰老者,但衰老的人頭髮的確會變白,顏色與杏樹開花發白一樣。蚱蜢這樣輕的東西,都成為重担,身體內部的變化,你有沒有發現平時做的家務,掃地、洗衣服、換個燈泡愈來愈覺得艱難,人所願的也都廢掉;這句話有很多的含意,表示失去活力,顯示衰老對人的影響。

時間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眼角的魚尾紋漸漸浮現,額上的皺紋也出來了,頭髮愈來愈少,皮膚也漸漸鬆弛,身體也漸漸中厚,肚子愈來愈大,過去的魅力已經消逝。衰老的現象會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是一個不速之客,我們並不歡迎,但是有人會提醒我們,在教會中有人開始叫你「大叔」或「大嬸」,叫「爺爺」,「奶奶」,廣告商也會提醒你,向你展示青春光滑的臉,細嫩又有彈性的皮膚,一頭烏黑的頭髮,苗條的身材,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看了這些圖像,再看看自己,沒有一樣像廣告中的俊男美女,原來,這些廣告不斷的提醒我們說:你衰老了。

衰老打破了不朽的神話,我們的文化鼓勵我們抗老,竭力保持青春,各種抗老產品,宣揚抗老的福音,要創造出不朽的神話, 這神話叫我們花錢買保養品、推銷凍齢的護膚品,要我們每日去 GYM,上減肥課、甚至整容,拉臉皮,我的母親七十多歲去開刀做雙眼皮,等等。這不老的盼望只是一個神話,因為:衰老是一個擋不住的過程。青春既像雲霧,人生是虛空,終歸會蒸發,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結果,衰老的結束不是好的結束,而是傳道者經年累月所擔心的死亡,衰老只是死亡臨到前的序曲,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過程,死亡更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這一首描述衰老的詩歌,以描述死亡為結束。



第五節最後兩句,描寫是一個喪禮: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吊喪的在街上往來。

第六節是死亡的圖畫:破損的器皿,汲水的工具破爛,比如身體功能停止,生命結束: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生命是貴重而且有價值的,就像貴族的銀器、金器,有着維持生命的水和裝水的瓶子和井,這些都是生命寶貴的東西,不過死亡來臨時,生命,就像那些破損的器皿一樣,不再有價值了。


總結:第八節,「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死亡使日光之下的人生變得短暫,所以傳道者勸世人要趁著年幼,記念造你的主。

記念造你的主,並不是說要趕快去事奉神,多遵行神的命令,這裡是指做人的智慧,在有限虛空的人生之中,要記得你的被創造之物,你並不掌管人生,並不控制你的前途,人生如雲霧,這是造你的主為你設定的界線,賜給你的一分,你要珍惜,在衰敗的日子來臨之前,做個聰明人,當快樂享受神賜給你的一分。


二、當快樂把握光陰  11:7-10



12:1-8 「當記念造你的主」,主要是支持 11:7-10 的吩咐,在你年幼的日子,當快樂把握光陰,向死亡學習智慧,把握光陰!



11:7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8a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 

光和日光比如生命,生命是佳美的,是甜的意思,人活着的日子是可以悅的,是「好的」,正如神創造萬物的時候,說:是好的,是同一個字,人有生命氣息是好的,就當快樂,生命是美好的,人要把握光陰,享受人生。今生是美好的與人必有一死,是永遠存在的張力,面對美好虛空的人生,就當快樂。

9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

當快樂、心歡暢,歡暢原文字是「好」的意思,與第七節的可悅是同一個字,無論在幼年,或者是在年青的日子,人都應該享受人生。



把握光陰,Seize the day, 拉丁文是我們今日常用的講法:Carpe Diem (car pay de-em),抓住今天,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時間,把握光陰,當快樂,心歡暢,在虛空的人生,活出美好的生命。傳道書有七段「及時行樂」(Carpe Diem)的經文,探討生命形態在介於享樂和虛空的張力中,人活著有什麼「持久的」、「好的」、「美善的」事值得付出心力去追尋;在勞碌的處境下,如何實現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世人的壽命與生命品質的終極目標為何。

如何享受人生,在有限的原因,活得快樂歡暢?



傳道者給我們四個提示,四個一連串的命令,告訴我們如何在年青的日子快乐歡暢。

1. 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


意思即是按着個人的意願,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表面來看,與基督徒甚至是律法書在民數記的吩咐違背的,但這裏純粹是勸人把握機會,享受人生,並及不涉及倫理道德的課題,跟着第九節下半節的命令,並且加上吩咐享受人生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

2. 神是審判人的神,這裏的審判並不是只最終極道德的審判,而是主創造之中的道德秩序,善惡的報應,你要按着神所設定的界線,道德的秩序去快樂歡暢。這是我們隨心所欲,享受人生,好好地活下去唯一的界線。在神設定的界線中,隨心所欲,享受有限的人生,把握光陰。

3. 與 4. 第10節第三與第四個命令是平衡的命令,第三個吩咐:所以你當從心中除掉愁煩,第四個吩咐:從肉體去邪惡。克去與除掉意思相近,愁煩與邪惡的痛苦意義相近,傳道者是勸導人,不要讓任何煩惱,使你痛苦。

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指年輕的日子轉瞬即逝、非常短暫。要把握享受人生的機會,總有一天,煩惱、痛苦的日子要來到,就沒有機會享受了。所以在年幼的時候,要快樂,要紀念你是被造的物,在美好又虛空的人生中,把握光陰,享受美好的生活。

今日的應用:

1. 我們不能活在恐懼或退縮之中,相反地,要盡可能地享受、尋找喜樂。年輕是美好的。儘管去你心所願之處,追隨你眼前的異象。不要受協阻,活在禁欲主義的道德框架之中。不要壓抑你心中的渴望,相反地,要是渴望超越並昇華,在你人生中採取行動。傳道者不是隨意說。年輕人儘管為所欲為吧,他是說年輕人抓着機會,不要陷入癱瘓或受到約束。傳道者的享樂,是根據神所賜的反應,享樂不僅不是犯罪,而且是神的恩賜,這是來自造你的主。神所賜的享樂是一種對人們努力的報酬,提供奮鬥的意義,提供精神的治療,神關心人的身心健康,在短暫虛空的人生,仍然要我們保持健康的心態,過快樂的生活。

該吃的就去吃,該做的就去做,但要知道神必審問,珍惜你的配偶,多笑一下,能浪漫就多泿漫一點,不要小氣,老夫老妻仍然是一生的致愛;珍惜你的家人,與孩子多玩一下,多做一些孩子喜歡的時候,我很想念我和兒子打球的時間,什麼球都去打,想念送女兒回去大學三個小時的車程,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享受請弟兄姊妹,靈修連續四十天之後,來我家大事慶祝的時間。

有健康的時候,出去走一走,多做點事。

六十七歲仍去打籃球﹐去年六十六歲,開始讀博士,為什麼不?

我們想到耶穌十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的比喻,十個人都是一錠銀子,表代神賜每人都有他的一分,最後一個僕人,收到一錠銀子,大感挫折、近乎癱瘓。因為他懼怕主人,他選擇沒有任何風險安全的人生,把銀子包在手巾裡存著,他沒有去做、去做發展任何事,然後小心翼翼地歸還他所得的銀子。他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個嚴厲的人,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路加福音19:12-27。聽起來這位主人是非常嚴厲的老闆,這正是傳道者所說:要知道神的審判的意思,這位什麼都不做的僕人,他受責備,因為什麼也不去做,那些敢於冒險,運用這給他們的財富,神賜的那一份人生,照他們心所願的去行,那些人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他們失去銀子呢?我肯定主人不會因此責備他們。神是給予的神,賜予你青春和力量,甚至你一切的享受,這是你不可或忘的。唯一的惡,就是忘記這一切都是神所賜的,不肯使用(享受)神給的你的一份,為此之故,我們必遭受審判。

2. 這段經文雖然是寫約年輕人,要趁著年幼的日子,當快樂,當記念。但全段經文沒有提及「老人」的一個字。只是說:趁你衰敗的日子還未來到的時候,面對美好虛空的人生,要把握光陰,換句話說,這段經文適用於我們當中的所有人,你在這裡,就表示你衰敗的日子還未來到,神給你的那一份仍然有,要把握光陰,珍惜每一個機會,享受神給你的,記念造你的主,當快樂,不要未老先衰,未死就已經好像死人一樣,什麼都不敢去做,活在虛空的憂患之下,整天怕死、怕危險,怕生病。

Go and enjoy life. 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

傳道書的享樂之道,不是為了享樂而享樂,而是面對美好虛空人生產生的憂患必要方案,這關於享樂之道與人生虛空的嘆息分不開。每一次傳道者提到人生空虛。嘆息的時候,便把話題轉向享樂,強調享樂勝過他所嘆息的問題。

結論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虛空人生使人百思不解而憂心的時候,強調享樂比這些煩惱更好,這是虛空人生憂患的對策,傳道者主張人生同時是美好與虛空的,人生是虛空與享樂交織在一起的。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