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人生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一章一節至十一節、十二章八節至十四節
《傳道書系列二》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09.24
粵語堂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09.24
粵語堂
引言
你快樂嗎?
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什麼快樂、幸福?用了七十五年的時間,收集了全球 724 名參與者的健康記錄,並每隔兩年詢問有關他們生活的詳細問題。研究結果在這一本書中發表,《幸福老年的祕密》,2018年翻譯為中文。
研究的結論可能與你想像的相反,快樂是事業成就?金錢財富?運動或健康飲食?都不是,研究一致的發現,什麼讓我們快樂、健康、活得更久:滋養你靈魂的活動和人物是讓你快樂的原因。不論什麼是滋養你靈魂的活動:如多去旅遊、學習新的東西,或多想念一下童年幸福的回憶等,這些活動可以使你快樂。而滋養你靈魂的人物,指與人擁有良好優質的關係,如與配偶、兒女、朋友、親戚,建立良好優質的關係,多些益友、少一些損友,滋養你靈魂的人物,是你快樂的根源。
研究結果沒有把神放在快樂的條件之一,只是把信仰列為產生滋養你靈魂的活動和優質的關係之途徑之一,因為有許多基督徒很快樂,同樣也有很多基督徒並不快樂。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是沒有神、沒有信仰的快樂報告。
什麼是快樂?在無常的人生,究竟快樂是否可能?今天好好地、開開心心、吃得、瞓得,到處跑得,明天忽然間就不舒服,去看醫生,醫生檢查結果,說是癌症,醫生說話的語氣好像報道天氣一樣,他見到的例子太多了,這是人生的常態,醫生說:癌症第四期,只有六個月命。人生反常,難以捉摸,沒法掌握,究竟快樂的人生是否可能?這些滋養靈魂的活動和優質的關係,說消失就消失,如果有真正的快樂人生,我們如何才有人生快樂?信主的人與不信主的人有什麼分別?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是傳道書,傳道書是一本特別難以明白的書,傳道書是講什麼?是樂觀、還是悲觀?有答案還是沒有答案?意見紛紜,傳道書第一章第一節,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1:1)
原文第一個字是「傳道者」的言語(the words of Qohelet),《傳道書》是記載傳道者的話,傳道者,是召集人的意思,可以是召集人、也可以是收集觀察的人,可以了解為聚會中發言人(teacher),也可以了解為收集這些智慧的智者,中文譯為傳道者,
七十二譯本希臘文舊約的聖經,譯為希臘文 Ecclesiastes ,成為書的名稱:《傳道書》,其實傳道書與傳道者都與傳道無關,傳道者是一個人的名字或稱號,可能是猶太人的一位智者,也可能是一個收集智慧文字的總編,第一章第一節說,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王,是大衛的兒子,第12節說「我傳道者曾經在耶路撒冷作過王」,所以這個人可能是所羅門,但更可能不是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王與大衛的兒子的描寫,只是古代猶太人常用的說法,指傳道書是所羅門智慧的傳統,以引用所羅門智慧的權威,這並不是如今天我們所了解,盜用別人的名字去發表文章,是非法不道德的行為,古代卻是非常普遍引用權威的說法,《傳道書》的內証與內証並不支持所羅門是這位傳道者的說法。
第二、傳道者(Qohelet)可能不是《傳道書》的作者,傳道書的作者是一位老師或拉比, 12章12節,他稱他的讀者為「我兒」,這是猶太拉比對學生最普遍一般的稱呼,所以一章一至11節是《傳道書》的作者之序言,介紹傳道者與他的思想總綱,12章八至14節是《傳道書》作者的結語、跋、或後記,寫他對傳道者的推薦與評估,
序言與結語用的都是同一樣的寫法,同一樣的用詞,作者用第三人稱稱呼傳道者,傳道者說:(一章二節),傳道者說:(一章八節、九節)。
而中間文本的主體,一章12至12章七節是作者引述傳道者的話,是傳道者的引句(quotation),以第一人稱來直接引述傳道者自己說的話,「我傳道者」(1:12),「我專心尋求」(1:13),「我見」(1:14),「我心裡議論」(1:16)。
主體傳道者的話共分五大段,而每一段論述虛空的人生,然後都作一個結論,結論重複吩咐人要吃喝享受神賜的禮物,這才是美好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的三段結構
1:1–11 序言
1:12–12:7 傳道者的自傳式演講(我)
1:12 自傳簡介
1:13–6:9 自傳敘事:尋找生命的意義
6:10–12:7 智慧勸告
12:8–14 結語
今天我們讀作者的序言與結語,對傳道者思想的總綱與評估,思想回答一個問題:日光之下無常的人生,應該如何活?如何在虛空的人生中有快樂的人生?
我想分享兩點
一、虛空的人生,1:1-11
二、美好的人生,12:8-14
這是全本《傳道書》的主題信息,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一、虛空的人生,1:1-11
第一章第二節,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最後結語中, 12章八節,重複這一句說話,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是作者對傳道者的話之的主題曲,像一個標版的標語,總結傳道者的思想,原文四個希伯來字,hebel hebelim tov hebel
虛空的虛空,第一個虛空是單數,第二個虛空是眾數,單數加眾數, superlative,強調語氣的強度,最、最、最虛空的意思。第二、「凡事」都是虛空,凡事指一切,所有、全部,強調廣度,包括日光之下一切的事物。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是傳道者的主題曲,重複又重複地說:「虛空的虛空」,虛空是什麼意思?這全書的主題曲是什麼意思?
虛空從語意的意思是雲霧、蒸氣或氣息。若從語意的層面上去了解,意思是沒有價值、枉然、短暫或荒謬,甚至是海市蜃樓、幻覺等不同的含意。
虛空以象徵圖像來表達,雲霧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色:
不透明、模糊不清,雲霧會形成一片白茫茫的迷霧,使背後的事情變得模糊不清,所以用來描寫日光之下,無從解釋的複雜現象。
無常、不斷的變化。雲霧也當多變無常,沒有固定的形狀,應變自如,描寫變化無常的現象。所以虛空是一個複雜、又多功能的象徵圖像。
傳道者以虛空為觀察日光之下種種現象的鏡片,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一切都是虛空出現在傳道書的開頭與結束,成了全書的神學框架,塑造全書的神學觀點,也是傳道者的修辭策略。
四點虛空的含義:
第一、世間的一切都如雲霧,或無常,或模糊不清,無法給予人一個固定的意見,雲霧般的模糊不清沒有答案、難以觸摸。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失去方向的迷茫。「捕風」則是企圖用手抓住風,是一幅別有寓意的畫面(一14、17,二11、17、26,四4,六9)。這隱喻都指白費力氣,而世上處處可見徒勞無功的事。
例子:昨天參加婚禮,宣誓的時候,二人情意綿綿,一匹布長,說不完的情話,每人都講了三、四分鐘,我看看我身邊結婚四十二年的妻子,「我們結婚時,沒有這樣多話說!」,現代人結婚又離婚、離婚又再婚,無常萬變,一切都是捕風。
第二、虛空含虛無的概念:虛空這個詞幾乎總是和偶像、偶像敬拜、有關虛無的事物一起出現。甚至可以說虛空的複數就代表偶像。虛空的人生就如虛無的偶像一樣,從實體的角度看虛空與偶像缺乏實質,從真理的角度去看,虛空與偶像是謊言,從後來結果的角度看,虛空與偶像是徒勞無功,沒有造成任何結果,從安全保障的角度看,虛空與偶像是欺騙,是我們製造出來的錯覺。
拜神:將關公的偶像隨己意擺放,出門、開工、甚至去做壞事之前,拜一拜關公,求它保護,獻一隻雞給神,然後又拿回來自己吃,這都是騙局,是我們製造出來的錯覺假像。關公是死去一千多年的人,不能保護你。
第三、虛空的人生是幻象,如同一個人追逐海市瓊樓,在幻想中勞碌,太把自己當回事,把現實籠罩於幻想中,女人的化妝、男人尊嚴的面具,被自己的面具愚弄,幻覺包括傳道者說的成功、宴樂、金錢、地位,這不是不好的東西,卻是不能滿足你的,若這是你追求的滿足,你只會發現這只是幻覺。如沙漠的海市蜃樓,追到之後,發現不是真的。
傳道者扯下面具、暴露幻象,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看清真實的人生,而我們就覺得《傳道書》太負面,太消極了,總是希望加些盼望,要將新約讀進去,其實《傳道書》的真義正是要我們面對人生虛空性、短暫性、承認人生的無常、沒法掌握,讓我們明白如何在虛空的人生中活得美好。
第四、虛空也表達命運,凡事都邁向死亡,一切都是受限於微不足道而且相同的命運。死亡是傳道書的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們上次已經講過,今天就不講了。
但我可以多講一個例子,說明虛空的命運,「虛空」我們也必須考慮到亞伯,創世記第四章,亞當夏娃的第二個兒子,「亞伯」的希伯來字,就是 hebel 「虛空」,傳道者顯然明白這字的所有含意,亞伯就是雲霧、氣息、亞伯的名字預言了他悲慘的餘生,亞伯的受造,不是為了生存、征服、命運不是留下後代,他無辜且公義,卻死了,亞伯遭受到兄弟該隠的處決,這件事隱藏在亞伯的名字裏,這個例子,幫助我們了解傳道書的信息。凡事都是虛空,凡事都是亞伯,也就是說,是先做注定,像亞伯一樣,凡事都背負着亞伯的名字,所有我們視為權力、偉大、成功等等的一切,事先就定好,隸屬於虛空的範疇,一切注定要消失、消散、沒有任何後代。
注意亞伯是公義敬虔之人,這個義人死了,他的蹤跡無處可尋,人類的虛空,亞伯是一個典範,在一個有神的世界中的注定,虛空鎖定了人類全面的領域。人從一開始就被賦與一種角色,亞伯生下來就是一個弟弟,從一出生開始,就是氣息和雲霧,他的命運注定要消失,雲霧升起,像他獻的祭,然後消失,亞伯徹底地消失:死後無兒女,亞伯什麼都沒有,也不再成為任何事。但是神聽見亞伯的血,神必審問。
我們都是亞伯的孩子,一切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所有人都是亞伯的同伴,傳道者在亞伯身上看見全人類的命運。
這並不是宿命論,這是創造中神定的界限,神賜給人的禮物,每一個人的一份,並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創造也有功能的秩序,人受托管理萬物,有我們的責任,但我們努力盡責之後,結果如何,卻不是我們能掌握的,創造也有道德的秩序,善惡因果,是我們要負責的。但神所賜的那一份,既是禮物也是人無法觸摸、無法知道、無法預測。
就如今天我們努力的鍛鍊身體,每天做運動、不醉酒、不抽煙、吃健康的食品,這是我們的責任,但卻不能保證健康,健康是神賜的禮物,鍛鍊身體是我們的責任,當沒有了健康,這是我們的一份。人的命運如雲霧,難以捉摸,不受人的控制,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總結:虛空的意思是無常、虛無、是幻覺、是人限定的命運。
第三節,作者問,「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這是一個人生的大問題,虛空模糊不清,變化無常的人生,勞勞碌碌,有什麼益處?努力讀書有什麼益處?金榜提名時有什麼益處?努力工作有什麼益處?除了賺幾個錢,養妻活兒之外,有什麼益處?養妻活兒又有什麼益處?甚至行公義、憐憫有什麼益處?在日光之下的努力有什麼益處?
日光之下,全書出現不下二十九處,不談上帝,只從塵世的角度去評價事物的表相,就是用「日光之下」這四個字來代表,陰間沒有日光,天堂不需要日光,我們現今是生活在日光之下,有時、空的限制,是我們被造生活的空間。
益處
傳道書出現九次:1:3; 2:11, 13; 3:9; 5:9, 16; 7:12; 10:10, 11,是一商業用語:賺的意思、若收入減去了開支,還有沒有得賺?還是什麼都沒有?沒有留下什麼?這個字也有「價值」(value)的意思,我們以後會多說一點,人勞碌的生活,有沒有價值?價值是什麼?
作者的回答日光之下勞碌有什麼益處,答案是沒有得賺的,沒有意思的,沒有貢獻的(nothing remains),四至八節,這是一首極美的希伯來詩歌,非常圖像花、充滿豐富寓意的表達,平衡用語,是猶太文學的精品。這是虛空人生的總圖。
1: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5日頭出來,日頭落下,
急歸所出之地。
6風往南颳,又向北轉,
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7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
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8萬事令人厭煩,
人不能說盡。
眼看,看不飽;
耳聽,聽不足。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1:4)
我祖父母的那一代,我只見過我的外婆,沒有見過親生的外公、祖父、祖母,外婆她在我十四歲那一年就過世了;我的父母十多年前都過去了,他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們曾孫那一代,人生幾十年,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我們以為我們會不一樣(We make a difference.)我們並沒有改變什麼,地仍在那裡,地卻永遠長存,是一強烈的對比。
5-7 節作者用三幅自然界的圖像去隠喻人生只是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循環。日頭、風、江河。
將人生等同於大自然的現象,日頭出來,日頭落下,再次上升。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南方。雨水往海裡流,海卻不滿,雨水返回大海,又回到天上。
傳道者指出這恆久的運動缺乏意義,重新開始一件無用的事,有何意義呢。大自然的特徵是永不改變,大自然和人一樣受到限制,是短暫的,傳道者將自然循環來影射人類,第八節,又是三幅圖畫,人的話不能說盡,不是指多嘴多話的意思,而是說完又要再說,「吃飯了嗎?」「吃過了」,說完又明天要再說,話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看劇集,看完又要再看,每一套都差不多;耳聽聽不足,形容人生的活動,消費,港幣二十元、四粒燒賣,賣點不是燒賣,而是食燒賣的辣油,買完又要再買,食完又要再食,永不滿足。
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循環,沒有進步,結論,萬事令人厭煩。你說:煩不煩?
例子:一天做的事,週而復此
早上四、五點起床,回到教會,沖一杯咖啡,沖一壺茶,洗洗手、擦擦臉,讀教會每日一章的聖經,做毎禱告,打開電腦,看看郵件,回信,看看今天發生什麼事,要做什麼事,約了什麼人,,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下班做一點運動,回家,問小狗:今天有沒有做壞事,然後吃飯,看看新聞與香港新聞,看半小時的電視,晚上十點睡覺,一個禮拜七天都是這樣,一個月每天都是這樣,重重複複,你說:是否很煩?我以為很有意義,可以一天又過一天,一年又過一年,過去工作四十年都是這樣過去了,我以為我是很外向、坐不定的人,一生幾乎過了之後,才知道自己是過著 same old, same old 的日子。
教會的事工,一年複一年,年年如是,聖誕節有聖誕崇拜,復活節有復活崇拜,每主日有敬拜,主日學,每週有小組,一年複一年,沒有新事,same old, same old.
加繆(Albert Carmus)面對人類的處境,確實悲觀,他引用希臘神的一個神話去說明人生的虛空,西西弗斯被懲罰將一塊巨石推上山,而石頭到山頂後會翻滾回原處,他將永遠重複著推石頭的行為。煩不煩?這就是虛空的人生。
我們當中的女生,可能會更認同,達那伊得斯(Danaides)四十九位美麗的女兒,她們被懲罰每天去打水,匆匆忙忙走向低凹的水池邊,排成長隊,用她們的瓦罐盛滿水,又痛苦地順著陡峭的、滑溜溜的石階向上攀爬,將瓦罐裡的水倒進無底桶。 直到精疲力竭,勞累得快要暈倒的時候,她們剛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可是復仇女神的鞭子又向她們劈頭蓋臉的打下來,棍棒又戳著她們,一次又一次的逼迫她們去完成那毫無希望完成 的工作。
每天要做飯,洗碗,清理衛生,接孩子下課,晚上還有陪先生,現代的女性,還要上班,你說:煩不煩?有沒有得賺?萬事令人厭煩!沒有得賺的。
還有,作者說:日光之下無新事,也沒人記念。
1: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今天人類的發明,說過去沒有的新事,正如電力的發明和原子能的發明,電腦科技等,智能手機是過去十五年發生的事,以前是沒有的,現在人人手上都有一部。
傳道者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並非上述所說的科學、科技、精巧的發明,傳道者談論的是人性,想找到一件新事,是不可能的,我們四處旅行,欣賞眼睛所見:千變萬化的風景、世界奇觀、各種生活習俗,在旅行家的眼中處處都是新奇,但在看得深入一點,無論何處,男人是殘酷無情的征服者,女人是卑躬屈膝的奴隸。我們到處看見的是那種永恆罪孽令人生厭的場景,這是全世界,一成不變的事實,根據傳道書,人類是不會進步的,我們可以發展更完美的樂器,但僅此而已,我們的生命沒有改變,仍然含在人類的困境、時間、空間裏,現代人並未沒有比五千年前的人聰明,也沒有比較正直,在任何地方沒有更加優越,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每一個進步的代價是什麼?每次我們認為有所得着的時候,究竟失去了什麼?
各種科技中產生怎樣的新危機?最終是什麼益處? 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不過就是跟過去的世代一樣,走了之後,不會留下痕跡,以後的世代不會記得我們,身為基督徒,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進步地邁進神的國。人類的歷史不會產生神的國,神的國度來到,不是這個世界的自然結果。以往的事後必再有,是指人類的行動作風,沒有新的事,正如成吉思汗殺人的方法,用軍刀,到了我們的時候使用核子彈,有巨大的不同與改變,但行為模式是一樣的,謀殺、嫉妒、野心侵略,這些從未改變,真正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1:10)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虛空的虛空,第一、一切都被遺忘,真的,已有的時候不在尤,但是,已有的是,無論是知為人或愚昧人的生命,不管是好榜樣或壞榜樣,都已湮沒無聞,我們可以肯定新的一代不會因我們的經驗而受益,因為經驗會被遺忘,因此未來不可知、過去被遺忘。
第二個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虛空的含義,我們不能指望從歷史得到教訓,歷史的意義不存在,從來沒有一個情況真的和另外一個情況相檔,我們永遠無法依賴昨天的事情,估算今天該做的事。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明天的事不是新的,昨天已經過去,一切都在變,就像風一般瞬息萬變、不住旋轉。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就是這樣,江河持續奔流,然後歸回原處,重新再來,每一個瞬間都向一切開放,從來沒有一個時刻像另外一個時刻,時間也無法重新開始。
例子:教養孩子
面對虛空的人生,一般有四種的反應:
一、躺平、攞爛
沉悶,墮性大發,植物化,沒有反應。不去找工作,就沒不是失業的人
任憑爛掉,不工作,長久之後,就沒有工作的能力
每天過日子,很忙,做一件事,又去做下一件事,直到有一天,人生遇到挫折,才想到一生白白過了。
二、起來反抗
搞事,抗議,無事生非,西西弗斯深知推石頭的無意義,起來反抗,是絕望的,卻是反抗有的幸福。
Rice 的高材生作弊,每日的事,沒有意義,找些事來玩,尋找意義。
三、享樂主義
追求物質與感官的刺激,財色酒氣,打牌,旅行,賽車,追求滿足。上引:事業引、家庭引、不斷追求,上到山頂之後,山頂什麼都沒有,沒有想像中的滿足,只有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四、做好事,立志貢獻社會,流芳百世
不肯放棄,追求安身立命的偉大功績,這種人不多,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兒女都是這樣的人,然而,人生追求功績也是捕風,走到盡頭的時候,發現也是沒有意義。
怎麼辦?
二、美好的人生,12:8-14
12:9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10 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11 還有,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
《傳道書》作者對傳道者的總結:三個命令吩咐
當受勸戒,接受傳道者的教訓
敬畏神
謹守他的誡命
12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13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14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傳道者的神學理論裏,敬畏神的人。可以放心經歷享樂,就像他們經歷智慧、財富、人際關係、愛情以及青春活力一樣。這些經歷都有益處卻又脫離不了虛空雲霧的現象。
神的創造,設立界限,分:神造光,也造暗,神將光、暗分開,將水與陸地分開,神的設計,有福也有禍,禍是神將福拿走的意思,創造是神賜的禮物,每人都有一份,有死也有生,死亡是合法的存在,日光之下,是暫時的、短暫的、人不能掌控的、是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日光之下不是天堂,新天新地,就沒有黑暗了,我們在日光之下,要敬畏神,意思是要尊重神,懼怕神,在祂的法則之下生活。
虛空的人生,並不是悲觀的人生,你要接受神給你那一份,傳道者多次鼓勵人享樂,是描寫在虛空世界中所有經歷的無常與短暫,不是單單宣講好享樂的好處。對於他來說主宰無常有難以捉摸的虛空現象中,並無金科玉律可言。最後,聽了這一切,要敬畏神,並守他的誡命,因為這是人所當有的義務。12章13節,在飄浮不定,又模糊不清的虛空世界裏,這個希伯來智者的概念就是唯一的金科玉律了。
快樂是人順服神的一個選擇,享福神給的份是敬虔人的決定。
猶太人在人民經歷過的一些最嚴重的苦難中找到了幸福。 我腦海中浮現出三個時刻。第一個是巴比倫流放。 詩篇 137 篇彷彿凍住了流亡者的毀滅之情:
137:1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4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然而,眾所周知,先知耶利米寫了一封信給流亡者:
29:5 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
6 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
7 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實際上,他告訴他們不要哀悼。 沒有盡量減少流亡的創傷、失去家園的影響,以及聖殿的毀滅,他指示他們即使在那裡也能找到盡可能多的幸福。
第二次是在一個多世紀之後,以斯拉和尼希米召喚上帝時發生的。
七月初一,人們來到重建的耶路撒冷的水門,猶太新年,作為全國更新與上帝的古老聖約的前奏。 以斯拉向人們宣讀《妥拉》,當他們聽著的時候,人們哭了,意識到他們已經偏離了多麼遠的地方,後悔悲傷。 然而,尼希米讓他們安靜下來,說:
8:10 「你們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不能預備的就分給他,因為今日是我們主的聖日。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Kierkegaard wrote in his journal, "It takes moral courage to grieve; it takes religious courage to rejoice." 齊克果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悲傷需要道德勇氣;喜樂則需要宗教的勇氣。」我想,這就是耶利米和尼希米所例證的,有神的人在虛空人生中美好的人生。
只有神的人,才能在過美好虛空的人生,虛空是人的界限,美好是人的選擇。
例子:妻子在丈夫過世之後,選擇活下去,繼續事奉神的生活
例子:成功的人生卻不被成功所騙,虛空沒有意義的人生,選擇幫助人,使用神賜給他的一份,選擇美好的人生。
享樂主義,不能追求滿足,神將永恒放在我們心裡,沒有日光之下的事,能滿足人的人,我們卻可以享受神賜的日子,神賜的禮物,不是滿足,卻可以享福,知道神必審問。
結論
日光之下美好虛空的人生。
,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