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給他們吃
馬可福音六章三十二節至五十二節
《馬可福音系列五》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5.03.16
引言
有人看過漫畫 Peace on Earth《天下太平》嗎?這是一本1998年出版的超人漫畫,堪稱珍貴的收藏品!故事講述超人試圖解決全球飢餓問題,親自將大量食物送往世界各地。然而,即便是如此強大的他,也無法在一夜之間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最終,超人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努力有限,無法徹底改變現狀,只能接受這場未竟的使命。(My mission ends here, incomplete and in failure)。
當我們面對無力時,該怎麼辦?
有時,我們可能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想行善,卻發現困難重重,無論怎麼努力,仍然無法達成目標。
我們渴望跟隨耶穌,但真正的捨己、背十字架太難了,不論如何奮力嘗試,還是覺得自己做不到。
我們想愛妻子、敬重丈夫,但對方的需求似乎無窮無盡,無論怎麼努力,仍感到力不從心,最後只能選擇放棄。
我們願意服侍,但需求實在太龐大,正如超人試圖解決全球饑荒,發現自己的能力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法真正改變現況。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耶穌呼召我們去服侍人、去愛配偶、去跟隨祂,但當我們覺得做不到時,該如何是好?
今天的經文是馬可福音6:32-52。
馬可福音記載了耶穌的事蹟,描述祂如何帶領門徒走向耶路撒冷,預備他們承擔天國使命。耶穌不僅宣講悔改的福音,也透過各種方式訓練門徒,教導他們如何倚靠神的大能來行事。
在馬可福音6:7-9,耶穌差遣十二個門徒出去傳道,賜給他們權柄,甚至能勝過污鬼,並吩咐他們要單純信靠神的供應。然而,真正做到信靠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可福音6:32-52 藉由兩個故事來說明: 人無法憑自己的能力解決一切,需要學習倚靠神的供應。
• 第一個故事:五餅二魚
耶穌示範給門徒看,當我們倚靠神的大能與供應,即使只有五餅二魚,也能餵飽五千人。這不是人力能達成的事,甚至超人也無法做到。然而,門徒親身參與其中,親眼見證神的供應如何成就不可能的事。
• 第二個故事:加利利海上的風暴
這是耶穌給門徒的一場測驗——經歷過五餅二魚的神蹟後,他們是否學會了真正倚靠神?當狂風巨浪襲來時,他們仍然害怕,忘記了神的大能。然而,耶穌再次向他們顯示,祂能平靜風浪,唯有倚靠祂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
從這兩個故事,我們學到三點:
1. 我們有許多自身無法解決的需求。
2. 我們必須倚靠神所賦予的能力,而非自己的力量。
3. 我們該如何按著神的能力去行事?
當我們感到無力時,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這本來就不是我們憑自己能夠完成的事。唯有倚靠神的大能,才能真正成就祂的旨意。
你願意學習放下自己的掙扎,選擇信靠祂嗎?
一、我們有許多自身無法解決的需求
32 他們就坐船,暗暗地往曠野地方去。33 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34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35 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36 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自己買甚麼吃。」37 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You, yourselves give them to eat!)」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
這些飢餓的群眾,單是男人就有五千人,若再加上婦女和孩童,總人數可能超過一萬。一萬人的晚餐,即使是最簡單的快餐——一份三明治、一份薯條和一杯飲料,費用也可能超過十萬美元。門徒驚訝地說:「就算我們有二十兩銀子(相當於當時十個月的工資),也遠遠不夠餵飽這麼多人!」
門徒所想到的解決方案,是當下看來最實際的——請眾人散開,各自前往鄉村買食物(第36節)。這聽起來是一個合理的建議,對嗎?然而,耶穌卻沒有接受這個看似務實的做法,反而堅定地吩咐門徒:「你們給他們吃吧!」馬可特別強調「你們」,這是一個直接的命令——你們來供應這群人!(You, yourselves, give them to eat!)
你生命中的「飢餓群眾」是誰?
今天,你面對的龐大需求是什麼?有什麼問題是你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滿足的?
上週末,我和師母參加了一場神學生的退修會。在那裡,我們看到許多超出人力所能滿足的需要——婚姻的掙扎、經濟的困難、靈性的挑戰、工作的壓力。對於那些敬虔的單身女神學生,我多麼希望自己有100個兒子,能幫助解決她們婚姻的需要!她們的父母天天催促她們結婚,但我只有一個兒子,而且他已經結婚了。更何況,我也希望自己有1000個全職事奉的崗位,能為所有畢業的神學生提供機會,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但我沒有。
或者,你所事奉的青少年群體,就是一群「飢餓的群眾」。他們渴望陪伴、關心、指導,他們內心的需求深不見底,即使超人也無法填補這樣的空缺。
根據最新統計,全球有超過8億人(約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每天晚上餓著肚子入睡。薩赫勒地區與南蘇丹的情況尤其嚴峻。此外,全球有超過9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根據2017年的數據,他們每天的收入不到 2.15美元。
我們曾經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但當網絡將這些無數的需求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才發現自己的渺小,甚至感到無力。這些需求之龐大,就連超人也無法解決——更何況是我們?
第二個的故事,是邪惡的怒海。
45 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開。46 他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47 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穌獨自在岸上;48 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
耶穌隨即催促(compelled)門徒上船,正如英語《ESV》譯本所說,"make his disciples get into the boat"——這帶有強迫的意思。耶穌刻意要門徒上船,然後獨自離開,往山上禱告。這不只是一次簡單的航行,而是一場信心的測試,類似於馬可福音6:7-13中,耶穌第一次差派門徒出去傳道時的考驗。現在,祂差派門徒進入海中,並賜下能力,使他們可以勝過狂風巨浪。
第47節 描述當時的情況:到了晚上,門徒在船上,船在海中,而耶穌則獨自在岸上。然而,祂看見門徒因風勢不順,拼命搖櫓,極為痛苦。這裡的「痛苦」(torture, torment)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被邪靈折磨的狀態。這意味著,門徒不僅是在與狂風巨浪奮戰,更是在與某種邪惡的力量爭鬥,而他們靠自己的力量顯然無法勝過這場風暴。
你生命中的「狂風怒海」是什麼?
將要來的 SAT 考試?你時常暴怒、冷虐待的丈夫或妻子?你現在工作?或者是事奉上的困難,使你極為痛苦、用盡一切自己的力量仍然無法勝過?
怎麼辦?
二、我們必須倚靠神所賦予的能力,而非自己的力量
馬可如何揭示耶穌的身份:
五餅二魚的神蹟(馬可福音6:32-44)是四本福音書皆記載的事件(馬太14:13-21,路加9:10-17,約翰6:1-14)。然而,馬可的關注點遠不止於展現耶穌令人驚嘆的供應能力。他透過敘述,將耶穌描繪為「第二個摩西」,帶領祂的子民走向救恩,從而啟示耶穌的真正身份。
在這段敘述中,馬可三次強調這件神蹟發生在「曠野」,這直接聯繫到摩西的神蹟——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神透過摩西賜下嗎哪,使百姓得飽足。同樣,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顯明祂是神的供應者。
• 第34節 提到群眾「如同沒有牧人的羊」,這與民數記27:17 描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的狀態完全一致,進一步強化耶穌作為「新摩西」的形象。
• 第40節 描述群眾「一百人一排,五十人一排」,這種細節只有馬可記載,而這正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的組織方式(參見出埃及記18章)。
• 最後,剩下的餅和魚裝滿了十二個籃子,象徵神供應的豐富與完全。
狂風怒海的神蹟——耶穌超越摩西
馬可福音6:45-52 記載了耶穌行走海面、平靜風浪的神蹟,這與出埃及記14章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的事件遙相呼應。令人驚訝的是,這整個故事中,只有三個希臘文單詞沒有出現在出埃及記14章,顯示馬可有意將這兩件神蹟作對比。
馬可藉此表達一個重要信息:耶穌不只是像摩西一樣的領袖,祂比摩西更偉大! 摩西依靠神的能力分開紅海,但耶穌自己在海面上行走,顯示祂擁有超越自然的神聖權能。
馬可的核心信息:
耶穌是卓越的供應者與救主
馬可透過這些敘述,不只是要告訴我們耶穌行了兩個驚人的神蹟,而是要帶領我們認識——耶穌是神所應許的彌賽亞,祂比摩西更偉大! 祂能供應人的一切需要,勝過任何困難與挑戰。耶穌不僅餵飽五千人,還平靜風浪,顯明祂是超越一切的供應者與拯救者(He is the Provider par excellence)。
門徒的參與——耶穌如何訓練信心
在五餅二魚和狂風怒海的神蹟中,門徒不只是旁觀者,他們是全程參與的角色。耶穌沒有單獨完成這些神蹟,而是透過門徒的手來執行,藉此訓練他們的信心和能力。
五餅二魚——神蹟透過門徒的手發生
馬可福音6:37 記載,當門徒說自己無法解決五千人的晚餐時,耶穌命令他們:「你們給他們吃!」這不是建議,而是命令語態,耶穌堅持門徒必須親自供應群眾的需要。祂不僅相信門徒能做到,甚至期待他們能倚靠祂的能力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門徒仍然困惑。他們用人的方法計算成本、資源,發現根本無法負擔這龐大的需求。然而,耶穌並不要求他們靠自己完成,而是要他們憑信心行動。
馬可福音6:41-43 清楚描寫神蹟如何發生:
1. 耶穌拿起五個餅、兩條魚,望天祝福、擘開(完成時態,表示動作已完成)。
2. 祂不斷地遞給門徒(未完成時態,表示動作持續進行)。
3. 門徒將食物擺在眾人面前(眾數,表示門徒是主動的參與者)。
這段經文顯示,門徒是神蹟的渠道——耶穌的供應透過他們的手傳遞出去。想像一下,要餵飽五千人,耶穌到底遞給門徒多少次?門徒不斷地來到耶穌面前領受,然後分出去。這正是服事的模式——我們來到耶穌面前,領受祂的豐盛,然後將這份祝福傳遞出去。
狂風怒海——門徒的考驗
門徒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見證了耶穌的供應,但他們是否真的相信祂?馬可福音6:45-52 記載另一個測驗——耶穌命令門徒渡海,讓他們面對狂風怒海。這次,耶穌不在船上,而是在山上禱告,讓門徒獨自應對挑戰。
然而,他們失敗了。
馬可福音6:48 說,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原文的「苦」意思是折磨,通常用來形容被邪靈攻擊。這不只是風浪的問題,更是屬靈的爭戰。然而,門徒並沒有運用從耶穌領受的能力,而是完全陷入恐懼。
關鍵在於第52節:「門徒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
他們不明白什麼?
1. 他們不明白耶穌是誰。 他們已經見證了耶穌的神蹟,但仍然用人的眼光來看祂。
2. 他們不明白耶穌賦予的能力。 耶穌曾給他們權柄去傳道、醫病、趕鬼(馬可福音6:7-9),甚至曾示範過平靜風浪的能力(馬可福音4:35-41)。但當真正的考驗來臨,他們還是選擇靠自己,最終失敗。
這不只是門徒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問題。今天我們是否真的認識耶穌?當面對挑戰時,我們是選擇倚靠祂的能力,還是依賴自己?
為何我們無法經歷耶穌的能力?
1. 我們不真正認識耶穌
我們可能讀了很多聖經,參加很多聚會,但當考驗來時,才發現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只是頭腦上的,沒有進入我們的生命。
個人見證:
例如,有人從小在教會長大,參加各樣活動,甚至每天都去教會,但當他離開熟悉的基督徒圈子,獨自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沒了信仰群體的支持,他才開始思考:「我真的認識耶穌嗎?」
2. 我們過度依靠自己的能力
門徒面對風浪時,第一個反應是靠自己努力搖櫓,但靠自己根本無法勝過風浪。我們也常常如此,認為禱告不夠實際,還是靠自己比較可靠。
例子:事奉與禱告
很多時候,我們忙於服事,但卻不禱告,因為我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的能力比神更可靠。然而,耶穌的神蹟從來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是透過信靠與順服。
3. 我們失去初心(Compassion Fatigue)
長期的壓力、需求過大,會讓我們的心變硬,對他人的需要無動於衷,甚至變得冷漠。
例子:婚姻、佈道、服事
o 婚姻遇到困難,第一個念頭是**「算了,離婚吧!」**
o 邀請朋友來聽福音,他們拒絕,我們就放棄,不再嘗試。
o 事奉久了,看到太多人的問題,最後心變硬:「這些人改不了的,算了吧。」
例子:Dr. Looney 在南京火車站的故事
三、如何活出神所賦予的能力?
馬可福音的讀者當時正面臨嚴重的逼迫,許多人被關進監牢,甚至為信仰而死。但他們並沒有放棄,反而憑著神所賦予的能力,勇敢面對挑戰,最終將福音傳遍世界。
今天的我們也一樣,神已經賦予我們能力,讓我們可以勝過試探、戰勝惡劣環境、改變生命,並傳揚福音。問題不在於神是否給我們能力,而是我們是否願意信靠祂、憑信心行動。
你是否願意相信,並憑著這份能力行事呢?
結論
何等禮物耶穌是我救贖主 What gift of grace is Jesus my redeemer
何等豐富,神已無別恩賜 There is no more for heaven now to give
祂是我的喜樂、公義和自由 He is my joy, my righteousness, and freedom
不變的愛、無限深廣平安 My steadfast love, my deep and boundless peace
我心堅信,唯耶穌是我盼望 To this I hold, my hope is only Jesus
我生命與祂緊緊相連 For my life is wholly bound to His
何稀奇,這恩典 Oh, How strange and divine!
都歸我! I can sing: All is mine!
不是我,乃是基督在裡面活 Yet not I, but through Christ in me
討論問題
1. 在你跟隨主的路上,什麼是你「饑餓之民」?什麼是你「邪惡的怒海」?你感覺力不能勝人生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2. 如何倚靠神賦予我們的能力去滿足人力無法解決的挑戰?
輔助材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