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聽阿爺支笛
(不聽爺爺吹的笛子)
馬太福音廿二章一至十四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2.09.16
引言
1. 香港人有一句俗語:「不聽爺爺所吹的笛子」(唔聽阿爺支笛),「爺爺」代表大陸中央政府,意思是「不願意聽從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指示!」就如最近香港人認為中央要推行的國民教育是洗腦一樣,因為是中央的指示,所以不願意接受,上萬的人上街遊行,學生罷課,「不聽爺爺所吹的笛子」。
2. 你聽不聽「阿爺」吹的笛子?你既然稱他為「阿爺」,「阿爺」生你,「阿爺」養你,為什麽不聽「阿爺」的話?可能你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喜歡怎樣去做,就去做!或者你不喜歡「阿爺」的霸氣,認為這是極權的統治,打死也不願意聽「阿爺」所吹的笛子。
不過今天我不是要談政治的問題,我們要談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將神當作「阿爺」一樣看待,我們是「阿爺」生的,「阿爺」養的,「阿爺」的能力很大,説的必定成就,永不落空,無人能反對,可是我們卻有一個傾向:我們不喜歡聽「阿爺」吹的笛子,不願意聽他的指示,在他的國度之下,卻不願意服在他的權柄之下。
3.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廿二章一至十四節,正是耶穌對我們這些不喜歡聽神的話的人説的一個比喻。
4. 第一節的「他們」是指廿一章四十六節的「眾人」,所以比喻的對象是當年耶穌所面對的猶太人群眾,他們以為耶穌是先知(廿一 46),不少的人相信耶穌就是應許的「彌賽亞」,是他們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高聲呼喊:「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稱頌的話)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廿一 9)「大衛的子孫」是彌賽亞的稱號,這些人以王者的歡迎,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
他們以神的子民自居,盼望著神的國降臨,耶穌一連用三個比喻向他們説,廿二章一至十四節是第三個比喻,三個比喻的主題主息都一致,對象是那些自認是神國的子民,卻是不聽「阿爺」所吹的笛子,不願意服在神的權柄下的人。若果你是信徒,卻又不聽神吹的笛子,這比喻是寫給你的。
一、我們是否不肯回應神邀請的人? 2-3
1. 「天國」(廿二 2)是神的國,神掌權的地方,天國就在我們當中,神正掌權,天國也指末日將要降臨基督掌權的國度,所以天國同時指現今與將來神的國度。
這裡説:「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邀請人赴喜筵。福音是一個神的邀請(召:a call, an invitation),邀請人去赴羔羊的婚筵,被邀請的人卻不肯赴宴。
這是這比喻第一個難明白的地方:不赴宴有什麼大不了?今天時常有人請喜筵,去不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件事?難道不去就要殺頭?
2. 第一點我們要注意的,不是他們沒辦法赴宴,而是他們「不肯」(They would not come),不想去,不願意去,是他們故意的選擇。
3. 第二,「被邀請的人」是指那些自以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神國的子民的人,他們在神的家中被邀請去赴神兒子的婚宴,當然是極重要的事,「阿爺」生,「阿爺」養,是「阿爺」的人,當然是要聽「阿爺」的話。
猶太人自以為義,卻不肯接受神的邀請,出席他兒子的婚宴,對神是一極大的反叛,這不是一般的邀請而已。
約翰福音一章十一至十二節説:「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這一群是「自己的人」,他們卻不接待耶穌。
在耶穌講的比喻之一,常常針對這一群人:
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的比喻」之中的大兒子,正是指這一群的人,他們常在父親的家,卻不明白父親的心。
在馬太福音,這群人是那些不肯接受耶穌王權的人。他們也是廿章一至十六節葡萄園比喻中最早進入神的園子工作的人,他們最早蒙神的恩典,卻成為埋怨家主對別人慷慨的人,因此而落後。廿一章廿八至三十二節「兩個兒子」的小兒子,也指這一群的人,他們是最先答應聽話的兒子,卻最終因為沒有遵行父命而沒法進入天國。
這一群眾最後把神的兒子也殺了!
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他們不是不認識神,不是沒有蒙神恩典的人,卻是不服神的權柄,不肯赴王為兒子準備的婚宴!
4. 這一群人是不是我們的代表?我們蒙神的恩典最多,在神的家中最久,真的是「阿爺」生,「阿爺」養,蒙「阿爺」最愛的一群,我們是否不肯聽「阿爺」吹的笛子?(我再説:「阿爺」不是指大陸中央的政府,我是指愛我們、創造我們的神!)
耶穌説比喻中的人是我們嗎?我們是信而不服的人?是信徒卻不服權的人?
5. 信而不服的人其實是反覆無常的人,這群猶太人剛剛才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為王,高聲的喊:「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廿一 9)以彌賽亞的稱號來迎接耶穌,但隔了一天,就懷疑他的權柄(參廿一 23-27);同一群的人剛剛才喊著「和散那」,五天之後,就喊:「釘死他!釘死他!」,親手殺死耶穌!
他們是上一個比喻中的園戶,霸佔家主的葡萄園,卻不聽家主的話,按時交果子,並殺害家主的僕人與兒子(參廿一 33-44)。
他們是「只有葉子,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空有外表,卻沒有果子!結局是枯乾,受咒詛(參廿一 18-22)。
他們是沒有果子的聖殿,外表宏偉,裡面卻是賊窩,空有敬虔的外貌,沒有生命的内容,結局是「一塊石頭也不在另一塊石頭之上」(參廿一 12-17)。
6. 耶穌説的是不是我們?我們是否只有宗教活動,卻沒有順服神的權柄之教會?我們是否只有信徒的稱呼,卻沒有聽神話的實在?我們是不是只想要神的賜福,卻沒有順從神的信徒?我們是否只要有神的保守,卻不願意聽神吹的笛子的人?
二、我們是否殺害神僕人的人? 4-10
1. 王沒有立刻放棄,他再一次忍耐地又打發別的僕人去邀請他們來赴宴,一切都準備好了,他的心意是讓人享受他兒子的婚宴。
2. 但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拿住僕人,把他們殺了。
這是比喻難解的第二點,不理就算了,為什麼要殺害「阿爺」的僕人?今天我請人去邀請你去赴我兒子的婚宴,不去就算了,為什麼要殺害那傳信息的人?太不可思議了!太恨?!太兇了吧?!
但這豈不是猶太人歷史的寫照?他們不單只不肯聽,更殺害先知、神的僕人、傳信息的人!最後把神的兒子也殺害了!
請注意:王的邀請不是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邀請!同樣,今天我們聽道不是第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我們或許不是殺害先知、傳道人,但我們卻不聽他們傳的信息,好像他們不存在一樣。我們覺得這個講員講得不好,那個又講得不好;講太深,聽不明白;講太淺,不願意聽下去;太沉悶,請一個會演戲的來講;聽來聽去都是自己的牧者,去請外來的講員,所有有名的講員都聽過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今天我們沒有殺害傳道人,可是我們卻不願意聽,他們講了等於沒有講,不願意聽「阿爺」支笛的人實在太多,要進入神的國度,卻不願意接受神的邀請的人也實在是太多了!
3. 不聽話,不回應邀請的借口有很多!好忙啊!一個到自己的田裡,要做的事情很多!一個做買賣去,我最近認識一些做生意的人,他們好認真專注,什麼事情都放下,生意上每一個小節都要做好,隨時應命,這樣才能把生意做成功,那裡有時間去關心別的事情,更沒有心去注意屬靈的事情。
今天年青人,或者不止是年青人,有很多借口,有很多活動,忙著追求人生各種的經歷,跳降落傘、滑浪、練身體、跑馬拉松、做鉄人(Iron Man)、遊世界七大奇景,走遍五湖四海七大洲,要玩的事情實在太多,要聽「阿爺」支笛,太難了!是嗎?
4. 神的要求是什麼?很簡單,他邀請你去享受神為你預備豐盛的生命,接受耶穌的權柄,順服他做主做王,讓耶穌掌管你的生命,按他的旨意而行,聽他支笛!
5. 有一位美國的牧師説,有兩種人因著不同的原因來教會,1)來教會希望得到一些東西;例如:得好的教導,聽好的道,或得一些屬靈的感覺,家庭的支持,兒女的好處等等。像去菜市場買菜一樣,那裡有好處就去那裡聚會,因為目的是要得一些東西。2)來教會是要將自己服在神的權柄之下,問神:「你要我做些什麼?」,「神在我的生命中有何吩咐?」你是那一種的人?
例子:我在中國認識一位女孩子,廿十五、六歲,父親每天逼婚,說他沒有用,嫁不出去,是家中的羞恥,但他堅持要嫁給一位愛主的基督徒,他的親戚笑他,説他自毁終生,他終日以淚洗臉,但堅持服在神的權柄之下。父親不許他奉獻,弟弟不準他去參加教會,但他仍服在神的權柄之下,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自己吃也捨不得吃,拿去供養他的父親,然後把十分之一拿到教會去奉獻,奉獻的時候,帶著眼淚,覺得有能力奉獻是一個極大的恩典,他認為神沒有苦待他,他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姊妹,一個聽神的笛的人,今年他要結婚了,未婚夫是一位非常愛主的弟兄,當我收到這美好的消息的時候,我很高興,神真是一位真實的神。
6. 「阿爺」對那些不聽話的人,有何反應?廿二 7-10 説明他的兩個反應:1)王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2)王認為那些不肯赴宴的人,因為不服權而不配來參加宴會,他吩咐僕人,邀請那些在十字路口的閒雜人,不論善惡,都請來,這些人是無家可歸的人,不是社會上重要的人,不是聰明的人,不是最有能力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被遺忘的人,低下的人,但是卻是願意赴會的人,願意服在神的權柄之下的人。
7. 王的旨意是要人赴他兒子的婚宴,他的旨意終必成就,最後筵席都坐滿了客人。
今天不難發現同樣的現象,那些最缺乏條件、最沒有机會的人,卻因為願意而蒙神的恩典,我就是其中之一位,我是最不應該蒙恩的人,最沒有條件的一位,卻蒙了恩,被邀請去赴宴。
三、我們是否不服神權柄的人? 11-13
1. 這比喻還沒有完結,還有三節的經文,還有一點而且是非重要的一點,有一個沒有穿禮服來參加婚宴的人,王問他為什麼不穿禮服,那人無言可答。
2. 這是這比喻難明白的第三點:這個人已經來到婚宴了,為什麼還會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哀哭切齒?這是否與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教義有所衝突?這種的解釋是不必要的,比喻主要的目的只有一個,比喻的重點是這個人沒有穿禮服來參加王的婚宴,沒有做好適當的準備去回應神邀請。
許多的解經家試圖解釋這禮服代表什麼?這禮服從何而來?是王為他預備的禮服?還是他應自己帶備禮服?這都是無關重要的問題,重點是這個人沒有穿禮服,當被王問及為什麼的時候,這人無言以答,所以不是沒有禮服,而是沒有任何合理的原因不穿禮服,唯一的理由,是心不在意,隨便就算,不服權,不願意聽話,我行我素,這個人與第一批不肯赴宴的人一樣,被拒絕在外,哀哭切齒。
3. 信息是很明顯的,今天無論你是在教會長大的,在教會多年的人,或者你是剛剛進入教會的人,無論你是富貴人,重要的人,有能力的人,或你是窮困的人,沒有能力的人,我們都要聽「阿爺」吹的笛子,我們要做好準備,服在神的權柄之下,接受神的邀請,享受他為我們預備豐富的筵席,神豐厚的恩典是你可以得到的,只要你接受,服在他權柄之下。
你對神的態度是否認真?你有沒有穿好禮服來赴宴?你去教會的態度如何?是否心不在意?隨便就算?不服權?不願意聽話?我行我素?你對神的邀請是否認真?
結論 14
1. 比喻的結論:「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神的邀請是給所有的人,但選擇回應的人,選上上好福份的人卻是少的。你的選擇如何?人生是非常短暫的,為自己生活的人,為錢財而活的人,轉眼即逝,唯有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必永遠長存。
2. 我邀請你認清楚你的主人是誰?你聽誰人吹的笛子?是你自己?還是耶穌?是金錢?還是耶穌?
3. 你也可以重新檢查一下你穿什麼來赴神的宴會?你來教會的態度如何?你回應神的邀請之態度又是如何?你是否尊重神?聽神所吹的笛子?
回應詩歌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要明白這個比喻,上下文與了解比喻的對象是非常重要,以下的文章認為對象是信徒:
Gregory P. Sapaugh. "A Call To The Wedding Celebration: An Exposition of Matthew 22:1-14." Journal of the 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 Volume 5. 1992 (1) (10). Irving, TX: The 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
但根據上下文,這些的猶太群眾,不是信耶穌的人,他們自認是神國的子民,蒙神豐厚恩典的人,但他們卻不接受耶穌的權柄,所以這比喻是針對猶太人説的(廿一 46;廿二 1)。
若解釋這比喻的時候,太過注重比喻的細節,會出現問題,王為兒子設的婚宴就是羔羊的婚宴,「被丟在外面的黑暗」就是地獄,「禮服」是神所賜的義袍等等,都是不必要的,這比喻與前面兩個的比喻相似,是指那些拒絕接受耶穌權柄的人,他們的結果是可悲的。
2. 「 唔聽阿爺支笛」是一句流行的廣東話,作為標題並把全篇的講章串起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