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5, 2015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使 11:1-18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使徒行傳十一章一至十八節

妙傳道
2015.03.08


引言

今天是个好日子!什么日子?很早以前我学生就提醒我,3月8号那天如果有人祝我节日快乐,一定要装作无辜的样子:今天又是什么节日啊?我只知道昨天我已经过完了女生节。这样就能跟妇女撇得干干净净!但我实在演技不行,想起自己以前死命想跟妇女撇清关系,就觉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撇与被撇之间,十八岁的青春是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不止是青春!过年那会儿,据说很多人回老家都被打回原形。不管平时多么国际化,多么高大上,过年了都要回大巨岛、苍南、水头、驻马店、桂花村、牛家浜、马家庄……回到三姑六婶的怀抱;称呼也从 Miss Angelababy,国际张、张姐,腿哥,欢姐……都变成了大妹、二妞、阿毛,阿宝、妮儿,甚至是狗娃、铁蛋、老闺女……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点感觉到,狗娃、铁蛋、二妞,回家总有很多不适应。离家越久,越是如此。


这可能就是我们常常很矛盾的地方:每次我们在這裡的时候,都想象着回家的日子会有多好,回到小时候快乐无忧的日子,还有各种美食;……但真的回去了,却发现我们其实已经适应不了老家的生活,尤其是没有 wifi 的日子。因为我们在离开的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使得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已经不再一样。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又一年毕业生找工作的日子,作为学生想翘课就翘课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等结婚了,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的日子也再也回不去了;等有了孩子,想晚上睡个整觉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连我们这一次的跨年晚会用了 LED 屏,大家都说,我们再也回不去投影仪的时代了;……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往前走,一天一天在改变,一天一天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们的信仰。

我们信了耶稣,成为一个基督徒,我们还回得到过去吗?按照过去的经验、习惯来做事一定是我们最擅长的,按照我们过去的模式生活似乎最让我们舒服,哪怕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基督徒了。这个问题从初代教会的基督徒就开始了。

经文:使徒行传

11:1 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
11:2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
11:3 “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
11:4 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


11:1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
……
11:17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
11:18 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上周講員就提到过,彼得向哥尼流传福音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估计都成不了基督徒。好在,在神没有“如果”!第十章是当时彼得作为犹太信徒对非犹太人传讲福音的开始,而11章这一段就发生在彼得从凯撒利亚回耶路撒冷后,他因为在哥尼流家里的事情而受到了质疑。我们看到当时“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了外邦人信耶稣之后就很不爽,跟彼得争辩这个问题。“争辩”这个词在 NIV 版本中用的词是 “criticized”,也就是说他们对彼得直接就是批评、挑剔的态度,而不是商讨的。他们从心里就已经否定了彼得的行为。

他们究竟挑剔彼得什么?在第三节“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如果大家对照上下文不觉得奇怪吗?他们一开口反对的居然不是——彼得你吃错药了,你傻呀,你为什么给外邦人传福音?!外邦人怎么也能信耶稣?!而是“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而且这里不是疑问句,甚至不是反问句,而是陈述句,他们已经确定了事实,都不给彼得任何解释的机会。他们最为反对的是彼得去那些没有受割礼的人家里跟他们吃饭。这是犹太人的传统,利未记里就明确禁止犹太人吃不洁净的食物(利11),他们的饮食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但非犹太人,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外邦人,因为什么都吃,犹太人为了避免误食不洁净的东西,就从来不跟外邦人一起吃饭。所以当他们听说彼得去哥尼流家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彼得居然跟他们吃饭了?!

我们今天看这种反应是很奇怪的,我相信因为律法已经深刻在他们的脑子里,所以他们潜意识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捍卫律法,即便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基督徒,跟过去不再一样。

例子:我相信我们也常常这样。我就曾经看到过姐妹,每次她不小心说了什么“死”啊,车祸啊,考试不及格啊……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吐口水:呸,呸,呸!不吉利!滞后几秒后才意识到自己是基督徒,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其实已经不相信这些所谓的不吉利了。我相信她真的是基督徒,但是一不小心就会切换都过去模式。

我们不刻意跟过去过不去,都那么难以摆脱过去的束缚,那些一天到晚缅怀过去的人就更要注意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究竟如何才能不回到过去呢?我们首要要弄清楚——




一、我们的过去是神的心意吗?

V1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



“领受了神的道”,跟第九章“信奉这道的人”类似,当时的人称为“信奉这道的人”的意思是(those belong to the Way),也就是说,信耶稣意味着过着全新的生活方式——那是耶稣的方式,用耶穌的方式去生活。但是当时的犹太基督徒真的是这样吗?不是!他们还活在旧约的传统中。你看他们称呼当时不信的人——“外邦人”!这个问题其实至今还没有消除,我们至今还常常听到这个称呼。我相信在座的朋友,听到基督徒动不动就称别人为“外邦人”,一定不舒服。如果我是非基督徒,我觉得那种排斥已经产生了,那种界限已经划清了!更明显的就是受割礼的问题。



V2 提到“那些奉割礼的门徒”,他们是谁呢?我们知道“割礼”在旧约是神与祂的选民犹太人立约的记号(创17:10),“那些奉割礼的门徒”是耶路撒冷教会中有一帮信徒,他们一面信耶稣,一面也严谨地遵守旧约摩西的律法。所以他们按照过去的想法认为,非犹太信徒必须受割礼才能得救。更本质来讲,他们的观念中,非犹太人作基督徒要先从做犹太人开始。耶稣的教导中从来就没有说,信耶稣要受割礼,是当时的犹太信徒自己根据摩西律法的自然推论。他们还活在以前的想法中。我们呢?

我们也是否常常如此,将以往的想法和观念带入到我们的信仰中,我们的现有生命中?我相信一定会!比如,对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来说,我们信耶稣之前都没有永恒的观念,更没有永恒的计划,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是否仍然是只为这辈子打算呢?我们看得最远的是养老金的问题,所以我们担心养老金在过去廿年贬值了近千亿该肿么办?2014年,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占了 9.4%,人口老龄化没有人养老了,肿么办?似乎我们连今生的问题都担忧不完,更来不及去考虑我们死了之后肿么办?

还有,我们过去习惯了用外在表现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我们信耶稣也就自然而然会用很多表现性指标,不仅用在自己身上,也用在别人身上,甚至是耶稣身上。所以,每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那一套指标体系,给神考核一下,结果是神没有通过考核,祂不是神,祂不爱我!然后,我们心安理得地回到似乎没有神的日子。

即便我们再明白做人应该“迎难而上”,但在信仰上我们却总是最容易知难而退。因为我们骨子里似乎已经认定了做个真正的基督徒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也太麻烦了,麻烦到我根本不想去尝试。

♦ 在座的我们的朋友,可能看到基督徒每个星期天都要来聚会,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圣经、祷告,觉得太麻烦了;
♦ 我们的弟兄姐妹看到杨哥天天早起,组长奔波于学习、工作与事奉之间,所以我们就觉得“做门徒的代价”太大了,我们生命的成长太艰难了,我们也就退回了原地。

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相信了一个内在的谎言——要做个真正的基督徒,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比登天还难。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不做门徒的代价呢?不做门徒的代价我们付得起吗?魏乐德说:“门徒的代价”或许令我们付上一切,但若与那些拒绝接受基督,不愿与“祂的道”为伍的人比较,付上的代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做门徒代价是大,但不做门徒的代价更大;做门徒的代价是我们付得起的,不做门徒的代价是我们根本付不起的!亲爱的朋友,可能这些话让你非常不舒服,其实对基督徒来说也不舒服。可是我们需要知道,光想着让自己回到过去熟悉的模式,似乎可以过得轻松一点,可是这样的轻松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并不是神对我们的心意。那神的心意究竟是什么呢?





二、为什么我们回不去了?

(神的心意是什么?)


V17a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V18b“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这句话意味着,神对每一个基督徒的心意都是一样的,不管是犹太基督徒还是,非犹太人;不管是当初的门徒,还是现在的我们。神对我们的心意是我们跟“悔改得生命了”。悔改这个词可能又会让我们的朋友不舒服,感觉自己犯了多大的错一样,要不要说得这么严重?!我们的过去真的有那么不好吗?这可能也是在座的朋友的问题。你们基督徒太狭隘。大家都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只有你们基督徒最麻烦,最极端,最无聊,一定要那么彻底。

而在要不要这么彻底这件事情上,很多情况下,可能我们的朋友比弟兄姐妹还要认真。因为有时候我们基督徒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成为基督徒真的要这样告别过去。我们以为上帝在天上,生活在地下;天高上帝远,靠祂太艰难!我们还是在踏踏实实活着!“踏踏实实活着”的言下之意是——我要靠自己。总结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前的生活,就是——靠自己!自己最可靠,自己最爱自己!我们总是怀疑神不会像我们自己一样爱我们,甚至还觉得祂很恐怖。

所以你看罗素在他的演讲《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里面,批判耶稣的道德不够高尚,他说耶稣对那些不听他教诲的人讲:“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而且他说诸如此类关于地狱的描写也比比皆是。他说:我坚信,生性还有一点仁慈的人,就决不会把世界置于这种畏惧和恐怖的笼罩之下。也就是说,他认为信仰或者宗教的基础是恐惧。上帝到底是不是在恐吓我们?!标准只有一个——结果怎么样。如果是恐吓,那上帝看到我们被定罪,受惩罚,应该是满意的;祂满意了吗?没有!祂不但不满意,还非常心疼,所以才会有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信仰的基础不是恐惧,是爱和恩典!

而我们也不需要靠自己,因为还有一个比我们自己更爱我们的神!更何况,我们靠自己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我们靠自己的日子,活不出一个高过我们自己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靠自己,哪怕做得再好,那都不是得救的途径。我们无法自救!所以,基督徒才愿意“悔改得生命”!


1、你悔改了吗?

什么是悔改?悔改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行为表示悲哀,还意味着向神道歉,也就是认罪,并有新的开始。



♦ 我们对我们的过去真的觉得悲哀吗?我们常常缅怀不信主那会儿可以胡作非为的日子?动不动就跟威胁神——你要是不答应我,我就去乱来!你出去乱来,对我们真的有好处吗?没有!我们无非是仗着神在乎我们而已!这跟女生闹自杀是一模一样的!

♦ 我们的生命中真心向神道歉过吗?还是,既然神说要认罪,那就认一下人的罪性的问题,亚当夏娃犯了错,我都替他们在认罪。我们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喜欢自己的。即便不喜欢自己,也是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更好,最好是又可以拼脸,有可以拼才艺的!

♦ 我们真的有新的开始了吗?我们的生命是抓住过去,看着未来,还是抓住未来,告别过去?我们一直说,信了耶稣,有新生命,那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2、你得生命了吗?

在圣经希腊文原文中,这里的生命是ζωη,不是精神层面的生命(Psuche),也不是物质身体的生命(Bios),而是Zoe:永恒的(eternal),非受造,不可毁坏的属灵生命(弗4:18;约3:16;约一1:2;来7:16);



这意味着我们多了一条命吗?基督徒因此有了三条命吗?这就是耶稣的救恩的意义吗?我想,对于这一点的理解,是我们是否觉得认为自己可以活在过去的关键!

基督徒对基督的救恩的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我们认为救恩,就是救我们将来免下地狱,得到永生。所以年前最后一个周日我分享的时候说过,我们认为的“信耶稣得永生”跟“结婚生子”是一样的,都是目的导向,不在乎过程的。

事实上,我们把救恩看做是一张船票,有了救恩,就可以登上去天堂的船,一劳永逸!甚至还不是你“劳”的,“劳”的是耶稣!

要么,我们把救恩看做入会籍,一旦入了会,就拥有了某些特别的权利,比如跟上帝的关系不同一般了,虽然不是开天眼,至少也会诸事顺利。我们常常羡慕圣经里的先知、属灵的伟人,似乎神很“听”他们,所以我们很不爽的就是,同样是基督徒,同样入了会,怎么到我这里就不灵光了?!我说得难听一点,那你倒是也交点会费啊?!我不是说信耶稣要交钱,我只想问,我们希望上帝“听”我们,我们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来跟上帝建立那个亲密的关系。你想要的所谓的服务比人家运通黑卡要高级得多、复杂得多,人家每年18,000元年费,你常年欠费的,还要优质服务,这怎么办呢?更何况,我们的信仰根本不是入会!

我们信仰的本质是生命,救恩的核心是生命的完全更新!是更新,不是多给你一条命!我们有意无意地把信仰当做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附件,是原有生命的一种叠加,既然是叠加,就可以保留原有的一切。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信仰也就变成了“以今生为目的,以上帝为手段”,利用上帝让我们今生过得更好而已。

(可以加一个应用性的例子)

可是,信耶稣不是这样的!有了新的生命,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我们只能往前走!不要拦阻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





三、順服神,放下自己的成見

V17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

彼得这话的语气是非常强烈的,意思是他若拒绝接纳这些外邦人信徒,不同意给他们施浸的话,那他就是抗拒神、与神敌对了。

我们看到当时神对犹太基督徒的心意是,神用异象改变彼得,再让彼得去改变当时初代教会的基督徒,让他们明白,神的心意是被他们称为“外邦人”的人,可以跟犹太人一样得到基督的生命,称为基督徒。其实,神的心意应该很早就告诉门徒了。但是他们活在过去的想法中,完全没有理解耶稣的大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是什么意思;也忽略了耶稣在升天前吩咐——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不管是万民的群体范围,还是直到地极的地域范围,耶稣说得再清楚,经过这些犹太基督徒的观念一过滤,都只有一个标准——只针对直到地极范围内的犹太人!

哪怕是彼得,他最初的时候也是固守神的道,以至于在第十章里他第一次看到异象的时候,他的反应是——主啊,这是不可的!(10:13)。这个语气是非常强烈的,其实翻译成“绝对不可以”更贴近一些。即便他已经到哥尼流家里了,开口就跟人家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10:28)。

如果没有那么清晰的异象,而且是三次,我相信他可能还不会改变。就算去,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彼得说他带了六位弟兄同去。连他在内,一起有七个人在场。按照当时罗马的法律,要证明一件重要文件的真实性,必须有七个印章。彼得知道这件事情的困难,所以他用七个见证人来证明这是千真万确的。这足以说明,当时要说服犹太人有多难!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路加要把这个异象那么详细得写两遍。说服彼得很难,说服那么多的犹太人更难!但是彼得放下了自己成见,放下了自己坚持的传统。这才成就了福音的广传。

生命的改变就是这么难!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生命的改变有多重要,我们总认为还可以活在过去。就像魏乐德说的:大多数基督徒对于明白什么是活像基督,和怎样实践活出基督,似乎并不重要,也不紧急。所以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改成大抗命(Omission)。

例証。

我们常常找理由来合理化我们的行为,让自己感觉自己不是在“违抗”神的心意。

合理化有两种形式:“酸葡萄”和“甜柠檬”。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酸葡萄:

酸葡萄的案例:

♦ 运动能力不强的讽刺运动健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减不了肥,就说人家廋得孩子都生不出来!
♦ 看人家长得美,就说人生——红颜薄命!
♦ 孩子太调皮,管不好,就说这样比那些乖乖孩老实木纳强多了!……

什么是甜柠檬心理呢?

♦ 处处控制配偶、孩子,就说是因为爱他们!
♦ 没空陪孩子的父母,说这样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 婚前同居,就说这样可以节约生活成本;
♦ 甚至当了单亲妈妈,都觉得这样好,结婚生孩子是给男人传宗接代,未婚生子是为自己传宗接代;
♦ 只要是真爱,性别不是问题,人数不是问题,才有了三个同性恋举行婚礼的事情;
♦ ……

信了耶稣,我们也是这样合理化自己在神面前的种种。

♦ 像我以前那样,自己不传福音,就说别人传福音是有问题的,自己都不懂,就没有资格;
♦ 不够爱配偶,是因为TA自己有问题,我已经对TA仁至义尽了……
♦ 不读圣经,不祷告,是因为没有来自神的感动;
♦ 不去聚会,就认为聚会是形式,只要心里信就好了;
♦ ……

这样的生活过久了,我们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合理的,我们的生命就更会停滞不前,我们与上帝越来越疏远,我们对罪越来越不敏感。如果这一切发生,我们自己依然能开心快乐也就算了,但作为一个按照上帝形象所照的人,我们是不可能欢喜快乐的。你喜不喜乐,你自己的心会知道!



与此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尝试迈出一步,看看神的心意究竟如何呢?看看生命的更新会带来什么惊喜呢?其实,我相信很少有基督徒尝试了会后悔的,事实往往是我们根本不愿意迈出步子去尝试。


总结

亲爱的弟兄姐妹,亲爱的朋友,信了耶稣,说彻底,其实也不彻底,因为我们似乎还在延续着每一天的生活;说不彻底,却又绝对是彻底的,因为信耶稣,意味着接受耶稣做我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这就意味着我们生命的重心从而优先顺序都发生了改变。过去我们所有的重心都在我们自己这里。可是,我们以自己为中心就活不出一个比自己更大的意义。一旦出发了,就不断往前,我们终极一生,要让我们的生命不断活得更像耶稣。S.D.G







自我评估

1、中心思想是“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究竟如何才能不回到过去呢?”,三个补语:(1)过去符合神的心意吗?(2)明白神的心意究竟是什么?(3)放下成见顺服神的心意。但在A’上后来自己看看并不是十分明显,我感觉自己准备的时候,并没有一直围绕着这个A’,听录音应该就更加如此了。

2、我不知道三个补语的逻辑线是否够通顺,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否存在着界定不清,似有重叠的地方。感觉自己在分析经文发展思路以及讲章思路的一致性上还非常欠缺。

3、分享的时候,我感觉教导性的内容较多,可能互动性的部分少了一些,使得会众忙着“接收”,而非一边思考一边接受。我依然有这个感觉:自己只会写,不会表达,我的讲台 “演绎”(可能这个词不是那么准确)水平有待提升。

4、在三点的应用上都是比较弱的,尤其是第一、二点,既要围绕中心思想,又要有应用性的内容,不至于过于分散,原来真的蛮难的。




老師評估
林永健

我覺得「我們再也回不去」是一篇很好、很棒的講章,若我是聽眾的話,我會覺得很清楚,邏輯性很強,因為是從聽眾的心態入手:為什麼不要回去過去的生活,因為1)過去不是神的心意(我喜歡你用問的方法),2)因為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活新的生命;如何才能不回去?順服神的旨意。對聽眾來說,這正是思路的自然發展。

第二、這三點都是從經文而來,而且是經文的中心思想,有聖經的權威,必能改變生命。

你自我評估,覺得有點教導性強,應用不夠,或許是真的,但也可能是你不太習慣這新的講道方法,使你感覺生硬,但從結構與解經來說,一顆子彈,都是很優秀的講章,比一般的講章好了很多!

應用是這篇講章的強項,但需要與中心連上,「順服神」去活上新的生命,其實是可以很實際的,多舉例就成了,用在自己身上的應用猶其重要。

講道是困難的事,這是真的,要養成好的習慣,基本功穏,多禱告,加上講員不斷成長的生命,才有好的講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