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華人基督教教育研討會
當代基督教教育趨勢
休士頓中國教會
2016.02.24-26
專題研討三
林永健牧師
引言
1. 最近有一個年輕人來見我,他有一個特殊的性傾向。他認為他人生的幸福唯一的途徑就是活出他這個性傾向,這性傾向就是他的身份,是他的故事。性愛是一種自我表達,如果他活出自己,他別無選擇,只能活出這性慾、滿足這性慾。他說他一點也不在意別人的想法,如果整個世界都反對,那又如何!他希望活得真實,活出自己。但是,我對他說這就是他的「真我」嗎?我們的故事是不是只有我們的性慾?很明顯這年輕人面對當代一個很嚴峻的議題:性與性別的問題,而受社會潮流思想所深深的影響。
這年輕人在教會中長大,從小我就認識他,他每週參加教會各項的活動,每年參加教會的青少年營會,參加不止一次的短宣,我們每年舉行青少年人的「性與性別」月,討論涵蓋廣泛這一方面的議題,包括婚前性行為、色情、自慰、同性戀和性別等等,每年整整一個月,四週的主日講道、主日學、青年團契不斷地、重複地講解聖經對性與性別的真理,但他為什麽還不會?面對當代的議題,他的想法竟然與一般非基督徒的青少年人想法沒有兩樣!
這種情形並不單單是年輕一代的現象,而是在我們的教會中相當的普遍!
2. 又有一位弟兄來見我,信主多年,教會事奉多年,熱心愛主,他說聖經的真理都知道,但並不滿足,覺得屬靈生命好像缺少了些什麽東西,他去聽 Lakewood、Joseph Prince,江秀琴,也去透過先知尋求從神來對自己的預言,面對當代各種不同的教導,為什麽他好像仍然搖動?飄來飄去?難道教會多年的栽培、多年的教育、門訓一點分別都沒有?我的心很納悶!
我們如何培育能面對當代議題的基督門徒?能啟發信徒去思考,以正確的思想與價值觀去面對當代各樣的挑戰,可以安身立命、分辨是非對錯?
這豈不就是基督教教育的目的?豈不就是造就門徒的意義?
3. 在我牧會的經驗中,當代基督的門徒面對的議題很多,包括:
1)社會的問題:貧富差距、環境污染、都市化的問題、弱勢群體、社會公義與抗爭的問題;
2)性與性別的問題:同性戀、變性、性道德、同性婚姻等的問題;
3)神學的問題:成功神學的挑戰、靈性的問題、靈恩的問題
4)教會的問題:婦女在教會的角色、教會管理的問題、職場與工作、教會衝突等;
5)聖經的問題:舊約毁滅淨盡(herem)的問題、新約文獻的可靠性、創造與進化,為什麽有地獄?
這些都是熱門的議題,猶其是下一代年輕的信徒,這些都是他們經常問我的議題,我們主要的責任不只是告訴他們我們標準的答案,更是需要幫助他們去思考,以正確聖經的教導去面對這些的議題,能分辨是非對錯,能活出基督的生命,是不是這樣?
造就門徒,教導他們去用正確的方法去思考、去生活,是耶穌的專長,我發現主耶穌真是厲害,在短短三年多,祂培育了一批從不懂到能獨立思考,而成為面對當代各樣的議題、能分辨是非對錯、活出天國子民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風雲人物,耶穌是如何做得到的?
今天我想從三方面向耶穌學習:1)喻理;2)喻情;3)喻德。
4. 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他的《雄辯的藝術》(The Art of Rhetoric)這本書裡就曾經論述過,成功的溝通必須包含了三方面,才会有效果和說服力,這三方面都可以應用在講道與教導上,也可以應用在造就門徒上,耶穌也示範了這三方面造就門徒溝通的密訣。
1)喻理(Logos)
2)喻情(Pathos)
3)喻德(Ethos)
三者被稱為說服力的三角形,如果我們希望培育能面對當代議題的基督門徒,我們必須向耶穌學習從這三方面入手。
1)喻理(Logos)是指信息的內容,課程的內容,門訓的內容,培育能面對當代議題的基督門徒,真理的傳遞當然很重要。
2)喻情(Pathos)是指了解聽眾的情況,動之以情,說到心裡。例如你看了這幅圖畫,是不是很想領養牠呢?喻之以情!
3)喻德(Ethos)是指教導者或溝通者的品格和信任度,老師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教導者首先將聖經的真理應用在自己的身上,才能有效地培育基督的門徒,甘地說:「如果你想改變你周圍的人,你必須首先改變自己!」( Start changing yourself 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life around you.)
如果我們希望培育能面對當代議題的基督門徒,我們必須從這三方面一同入手。
一、喻理(Logos)
1. 喻理(logos)的理是聖經不變的真理,耶穌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可 13:31),時代會改變,當代的議題會改變,人的心會改變,思維的方法會改變,但耶穌的話卻不改變,人要明白聖經才能面對當代的議題,教的老師與門徒造就者如是,受教的學生與被造就的門徒也如是。
2. 喻之以聖經的道理,啟發思考,以下是幾個實際行動建議:
1)我們必需精準地掌握聖經的真理,不能含糊,不能老生常談,針對時代的議題,對症下藥。
精準很重要,對聖經的真理要掌握精準!我們解經的能力要精闢準確,聖經對同性戀的行為有什麽教導?對同性戀傾向有沒有教導?聖經對性別如何定義?性別的身份從何而來?變性是否犯罪?喻之以精準的真理。
我們常常批判後現代的人沒有絕對的真理(absolute truth),並不接受聖經絕對的真理,這並不是事實!後現代的人需要明白、需要接受聖經不變的真理,他們可能接受的方法不同、決擇的途徑不同、溝通的方式不同、思維的方法不同,但他們卻同樣需要精準聖經的教導,我們必須喻之以理。
3. 我曾經拜訪 Tim Keller's 救贖主長老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它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心(Manhattan, New York),教會中大部份都是曼哈頓上班三十、四十歲年輕的精英份子,後現代至不能再後現代的群體,但這教會卻從來沒有停止教導聖經不變永恒的道理,它的口號是:「耶穌基督既是理性思想上可信的,又能滿足人存在上的需要(Jesus Christ is both intellectually credible and existentially satisfying),Tim Keller 講解聖經非常精準,例如:當他討論同性戀當代的議題的時候,他很少把同性戀單獨抽離,總是與其它性方面的罪如淫亂、同居、色情等一視同仁,因為這正是聖經的處理方法。又說,為什麽婚外的性行為是神所不喜悅的?因為性是神聖的,是神的榮耀,是夫妻立約的記號,當他解釋聖經不變的真理,他能夠與當代的文化對話,啟發現代人的思想,產生能夠面對當代議題的信徒,吸引許多「沒有」(None)的一代。
精準地教導聖經不變的真理是對教會流失新一代的良藥!更多精準的教導,不是老生常談的八股文!
4. 喻之以理,不單只是精準的內容,還有表達的方法(presentation)與技巧(skills)。
2)針對聽者的需要說話,聖經的活出來的真理,是解決我們的需要,解決我們問題的答案,喻之以活的道,用得著的道!
3)表達的方式要有創意的,真理不變,表達的方法要創新,對新的世代,用新的表達方式,「創意需要冒險,」Howard Hendricks 說:「 那些在安穏在基督裡的人不應害怕冒險的新嘗試!」(Creativity takes risks. The people who are most secure in Christ shouldn't be scared to try new things.)
4)有趣的風格,避免沉悶,是比較有果效的,Howard Hendricks 說: 「教導神的話使人覺得沉悶是犯罪」(Boring people with the Word of God is a sin.)
傳道人要有教導聖經的能力,關懷、推動、領導、異象等的能力都很重要,但教導聖經的能力卻是首要,你是教會最主要的教師,牧師與教師是分不開的,言教、身教,喻之以理。
二、喻情(Pathos)
1. 喻情不是指教師聲淚俱下,七情上臉,而是指了解聽眾的感情與需要,用聽眾能聽得懂的方法去溝通,用現代的詞語是與聽眾連結(connection),這是很有學問的題目,如何與聽眾連結?成功地將真理傳承下去?如何培育他們面對當代的議題、啟發他們的思想?
2. 了解你的學生,了解你的門徒,喻之以情。
我們的對象是誰?教會流失的一代是誰?他們的需要是什麽?
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改變的世代,一年一個樣子(如上海)、兩年一個週期(如蘋果的手機)、五年一個新的世界(如八五後與九零後兩個不同的世界),世界越來越小,改變的速度越來越快,不變的就被淘汰,不斷創新的企業才能迄立不倒。
社會更多元化,人要求自主,後現代主義注重個人經歷,求真、求實踐自我。
八五後與九零後的一代全面進入網絡的時代,新的資訊獲取、傳播和互動交流的方式,不再依循舊模式,他們想改變世界,不願意遵從故有的體制和現狀,追求自主多元的社會,個人要擁有主導權,擺脫傳統單獨的思維,認為如果只相信一個思想系統是愚昧的。
3. 新的一代
- 香港「佔中」運動年輕的一代,渴求理想與自主,與傳統一代想法完全不同,社會與家庭按年齡層而分道揚標,造成嚴重社會撕裂的現象。
- 台灣年輕一代的選民,擺脫傳統藍綠糾葛,改變台灣政治版圖,走上獨立自主的新領域。
- 大陸新的一代,2008 年是分水嶺,中國登上了世界大國的舞台,背後卻是社會劇變,年輕一代的思想產生了驚天動地改變。
- 北美七零年代由查經班建立的華人教會開始老化,下一代離開自小長大的教會,大批從中國來八五後、九零後年輕的一代擁進北美,去年(2015)下半年從中國來的留學生激增百分之 19.4%,主力是本科生與高中生,這些都是九零後全新的一代。
這是我們要得到與培育的一代,你了解他們嗎?
培育這一代需要有跨文化的視角 ,85/90/95 後,不論是香港、台灣、大陸或北美,三十歲以下的與我們五十歲以上的想法是跨文化的差異,五十歲以上的一代培育三十多歲以下的一代,是需要有跨文化的精神!
4. 例子:最近我用故事的方法講了一篇道,我寫了一個故事,三十分鐘長,整篇講章就是這個故事,之後,我做了一個調查,訪問了十七位的聽眾,我發現三十歲以下的反應與五十歲以上的反應完全不同,有一位五十歲以上的聽眾說:「我喜歡新的方法,但我一直在等林牧師的聲音!」而三十歲以下的,普遍接受這故事間接溝通的方法,讓他們有思想的空間,他們得到的東西可能不一定是你刻意想溝通的重點,他們是在故事中尋找自己的聲音。
後現代的一代,千萬不要認為那是流失的一代,他們只是思維不同,認知的方法不同,我們若希望影響他們,培育他們成為天國的精兵,我們必須要喻之以情,了解他們,用他們的方法與他們溝通。
5. 這是心好累的一代。
世界與社會持續快速變遷,這一代認為輕信一個資訊來源是危險的,跟隨一套思想體系等於不再創新,心好累啊!創新的壓力是沉重的,必須要找到自己的路的擔子讓人透不過氣來,
他們認為若對全世界開放,冒一點道德風險是必須的,什麼都敢來,什麼都要試一下。
例子:我認識一位萊斯大學從中國來的高材生,成績優異,卻去作弊,被學校發現了,要把他開除,他作弊不是為了成績不好,考試的答案他都知道,那為什麼作弊?就是想試一下,開放新的領域,冒一點道德風險沒有什麼關係!
6. 這一代的英雄是誰?就是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
7. 這是心好累的一代,這也是自我選擇的一代。
有機會做出選擇,對後現代的一代是很重要的,甚至比一切都重要,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有時候比選擇本身的結果還重要,從他們消費的想法就可以看到這一點,例子:選手機--安卓(Android)或蘋果(iOS),那一款的手機,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選擇,他們花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去想,這個決定不單只是在乎手機的功能與好壞,更是他們滿意的選擇。你喜歡安卓,是你的選擇,我也有我的選擇,我對我的選擇可以很瘋狂,廣州有女孩子因為要買一個蘋果的手機而賣掉一個腎臟!我們說這一代的年青人喜歡花費,追求物資的享受,但其實最重的是一個選擇的機會,自我的認定。
不是客觀的真理不存在,而是認識尋找真理更主觀性,這一代都有個性,個性是必須的,但他們也很迷失,需要引導與陪伴。
8. 喻之以情,以下是幾個培育下一代面對當代議題的實際行動建議:
1)從行動倫理出發
幫助他們實際去體驗真理,我們現代的人是明白接受了真理,然後去實踐真理,我們的問題是知易行難,常常犯假冒為善的錯,但後現代的人是體驗真理之後,才接受它為真理,所以我們要喻之以情,可以幫助他們實際地去體驗真理,例如:我們有很多的年青人參加短宣隊,參加扶貧的工作,參加門訓,讓他們體驗真理,選擇真理,接受真理。
2)自在地討論爭議
學習放手,讓學生負起更多深思熟慮的責任,在沒有壓迫之下,自在地討論表達他們的想法,尤其是面對當代爭議性的議題,啓發他們思考的能力比參加坐著聽的聚會更重要;建立個人的彼此信任的關係比建立組織的關係更重要;思想的過程有時候比結果重要。
我家有一個油壺,設計很特別,每論你如何嘗試,它只是流出定量的油,使你不會用油過多,身體健康。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過量,只把大量的資訉塞給學生或聽眾,以為這就是優質的基督教教育,其實培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去思考,放手讓學生負起更多思考的責任是很重要的。喻之以理、喻之以情、喻之以德都要平衡,我們普遍的毛病是「太多油」,過量的內容、過量的道理,忽略學生思考的空間。
這不等於不需要或沒有權威,他們需要是另一種的權威:
3)俱啟發式的權威
新的一代需要權威,但不是以往壓迫性的權威,而是讓他們思考選擇啟發性的權威,他們要學習順服聖經的權威,不是強迫性的順服,而是經過思考之後,選擇去順服,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分別。
從我個人的經驗中,我有幾個的建議,實踐多使用這「啟發式的權威」:
(1)多分享接地氣的人生經驗,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知道真理對你的意義,他們喜歡聽你的生命見証,孩子需要聽父母的屬靈經歷,會眾需要聽講章對牧者的意義,學生需要知道老師如何去應用老師所教導的真理,分享你生命成長的經歷遠比分享你的成就更重要,換句話說,他們需要實踐過的真理權威,然後在你的生命故事之中,啟發他們尋找自己的故事。
(2)學習講故事的能力,你的故事、別人的故事、聖經的故事,透過故事間接的方法去教導後現代的一代,故事比較間接性,留給聽眾空間去思考,屬靈的真理是有不同的形式與表達方法,在故事中,他們尋找自己的故事,耶穌喜歡用故事,「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 」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穌說的浪子故事,是歷史上最好的短篇故事(short story),啟發人去深思,浪子的比喻最後以父親的表白去結束,卻沒有說大兒子的反應,留下空間讓聽眾去思考,尋找自己的故事。讓我們要多向耶穌學習講故事!
(3)從爭議性的問題,談出有深度的神學。神學是倫理、基督徒生活的基礎,面對當代的議題,要從問題進入神學,從神學的角度去反思所面對的議題,牧者以啟發式的引導尤其重要,我們的下一代,並不怕有深度的神學討論,害怕的是背書式的神學教條,他們需要神學、有深度的神學。
4)陪伴你找到真我
他們認為若對全世界開放,冒一點道德風險是必須的,什麼都敢來,什麼都要試一下。
例子:我認識一位萊斯大學從中國來的高材生,成績優異,卻去作弊,被學校發現了,要把他開除,他作弊不是為了成績不好,考試的答案他都知道,那為什麼作弊?就是想試一下,開放新的領域,冒一點道德風險沒有什麼關係!
6. 這一代的英雄是誰?就是那些有不同想法的人:
-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 約翰連儂(John Lennon)
-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 愛恩斯坦(Albert Einstein)
7. 這是心好累的一代,這也是自我選擇的一代。
有機會做出選擇,對後現代的一代是很重要的,甚至比一切都重要,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有時候比選擇本身的結果還重要,從他們消費的想法就可以看到這一點,例子:選手機--安卓(Android)或蘋果(iOS),那一款的手機,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選擇,他們花很長的時間與精力去想,這個決定不單只是在乎手機的功能與好壞,更是他們滿意的選擇。你喜歡安卓,是你的選擇,我也有我的選擇,我對我的選擇可以很瘋狂,廣州有女孩子因為要買一個蘋果的手機而賣掉一個腎臟!我們說這一代的年青人喜歡花費,追求物資的享受,但其實最重的是一個選擇的機會,自我的認定。
不是客觀的真理不存在,而是認識尋找真理更主觀性,這一代都有個性,個性是必須的,但他們也很迷失,需要引導與陪伴。
8. 喻之以情,以下是幾個培育下一代面對當代議題的實際行動建議:
1)從行動倫理出發
幫助他們實際去體驗真理,我們現代的人是明白接受了真理,然後去實踐真理,我們的問題是知易行難,常常犯假冒為善的錯,但後現代的人是體驗真理之後,才接受它為真理,所以我們要喻之以情,可以幫助他們實際地去體驗真理,例如:我們有很多的年青人參加短宣隊,參加扶貧的工作,參加門訓,讓他們體驗真理,選擇真理,接受真理。
2)自在地討論爭議
學習放手,讓學生負起更多深思熟慮的責任,在沒有壓迫之下,自在地討論表達他們的想法,尤其是面對當代爭議性的議題,啓發他們思考的能力比參加坐著聽的聚會更重要;建立個人的彼此信任的關係比建立組織的關係更重要;思想的過程有時候比結果重要。
我家有一個油壺,設計很特別,每論你如何嘗試,它只是流出定量的油,使你不會用油過多,身體健康。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過量,只把大量的資訉塞給學生或聽眾,以為這就是優質的基督教教育,其實培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是教導他們去思考,放手讓學生負起更多思考的責任是很重要的。喻之以理、喻之以情、喻之以德都要平衡,我們普遍的毛病是「太多油」,過量的內容、過量的道理,忽略學生思考的空間。
這不等於不需要或沒有權威,他們需要是另一種的權威:
3)俱啟發式的權威
新的一代需要權威,但不是以往壓迫性的權威,而是讓他們思考選擇啟發性的權威,他們要學習順服聖經的權威,不是強迫性的順服,而是經過思考之後,選擇去順服,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分別。
從我個人的經驗中,我有幾個的建議,實踐多使用這「啟發式的權威」:
(1)多分享接地氣的人生經驗,我們的下一代需要知道真理對你的意義,他們喜歡聽你的生命見証,孩子需要聽父母的屬靈經歷,會眾需要聽講章對牧者的意義,學生需要知道老師如何去應用老師所教導的真理,分享你生命成長的經歷遠比分享你的成就更重要,換句話說,他們需要實踐過的真理權威,然後在你的生命故事之中,啟發他們尋找自己的故事。
(2)學習講故事的能力,你的故事、別人的故事、聖經的故事,透過故事間接的方法去教導後現代的一代,故事比較間接性,留給聽眾空間去思考,屬靈的真理是有不同的形式與表達方法,在故事中,他們尋找自己的故事,耶穌喜歡用故事,「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 」路加福音十五章耶穌說的浪子故事,是歷史上最好的短篇故事(short story),啟發人去深思,浪子的比喻最後以父親的表白去結束,卻沒有說大兒子的反應,留下空間讓聽眾去思考,尋找自己的故事。讓我們要多向耶穌學習講故事!
(3)從爭議性的問題,談出有深度的神學。神學是倫理、基督徒生活的基礎,面對當代的議題,要從問題進入神學,從神學的角度去反思所面對的議題,牧者以啟發式的引導尤其重要,我們的下一代,並不怕有深度的神學討論,害怕的是背書式的神學教條,他們需要神學、有深度的神學。
4)陪伴你找到真我
新的一代有個性,也很迷失,他們不喜歡你替他們做決定,但他們卻很喜歡也很需要你的陪伴去做他們的決定,這種陪伴是跨代的,從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教會需要建立跨代的群體,把真理透過生命傳承下去。例如:在美南華人差傳大會中,一位年輕牧者的見証,一對七十歲的老師、師母陪伴他三十歲年輕的牧者,他們不講道、不主導、不替他們做決定,以愛與生命的故事傳承生命的樂章,四年的陪伴改變了他們的生命,很美的跨代傳承的故事。
我們要鼓勵新的一代,成為關鍵性的少數,勇敢地扮演革命者的角色,活出另類的價值觀,培育勇氣。
告訴他們夢想不如理想,理想不如信仰,植根永恒,跟隨基督。
三、喻德(Ethos)
1. 第三方面是喻之以德,德是傳道人、老師、門訓者的德,生命的見証,喻之以德,我們的信仰是效法的信仰,不是課室的信仰,你來效法我,好像我效法基督一樣,這是我們信仰傳承的方法。
2. 以下是一些實際喻之以德的建議:
(1)傳道人要不斷的學習,一生的學習,謙卑的學習,這樣你的學生就能效法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學習新的東西,學習新的方法,學習新的議題。
(2)不斷創新,這是一個不斷改變的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的變。當代的議題也不斷在變,我們需要不斷的創新去解決新的議題,千萬不能八股。
學習用新秀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的講道與教導,就算已經教過了很多次,下一次卻願意重新再準備,重新去思考,勇於嘗試新的方法,不怕犯錯,全心全力去做,這是新丁的心態,做了三十年牧師卻願意像剛開始傳道的心態,恐懼戰驚,謙卑學習,願意創新,不走舊路(有時候經驗反成了重担!)充滿驚喜與激情,Rookie Smarts.
(3)打開生命,以愛心去愛你培育的人,他們能感受你的愛,喻之以德。
「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 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林前 2:7-8)這是保羅的榜樣,存心溫柔,以愛心培育,甚至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出去,這些的教導是能改變生命的教導。
(4)好好利用科技,它是你的盟友,不是敵人,對下一代來說,科技是不可分的生活實體,我們若不好好去使用它,只會被淘汰,與社會脫節。
結論
最後,我們若真的希望培育下一代面對當代的議題,成為基督的門徒,我們若真的希望把箭射出去,我希望向教會與基督教的出版社發出從心底的呼求,請張開耳朵去留心聽一下我們下一代的呼喊,「我們不是失落的一代,我們需要你們的陪伴,需要你們的傳承!」「不要害怕教導我們深而精湛的道理,不要只出版一些軟性容易賣的書,不要講一些八股的道,不要只是勸人為善,每天告訴我們耶穌的福音,我們需要神的話!」「了解我們的想法,明白我們受的痛苦,體會我們面對的壓力,聆聽我們心底的需要!」「告訴我們你們的屬靈故事,給我們機會去實際體驗,以為父的心把生命的道傳承給我們。」「我們不是失落的一代!不要放棄我們!」
討論題目
1. 能面對當代議題的門徒要有什麽的素質?
2. 華人教會面對老化的現象,下一代容易流失,你認為主要的原因在那裡?如何解決?
3. 「喻之以理、喻之以情、喻之以德」是什麽?耶穌如何以喻理、喻情、喻德去造就門徒?
4. 請用你自己的話去描寫你對新的一代的了解。
5. 如何陪伴下一代?將生命之道傳承下去?
1. 能面對當代議題的門徒要有什麽的素質?
2. 華人教會面對老化的現象,下一代容易流失,你認為主要的原因在那裡?如何解決?
3. 「喻之以理、喻之以情、喻之以德」是什麽?耶穌如何以喻理、喻情、喻德去造就門徒?
4. 請用你自己的話去描寫你對新的一代的了解。
5. 如何陪伴下一代?將生命之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