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3, 2022

重覓方向專注使命,《耶利米書系列十二》耶 40-43

 重覓方向專注使命

耶利米書四十章至四十三章
《耶利米書系列十二》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04.03
梨城國語堂




引言

當我十八歲的時候,中學畢業之後,我在香港一間浸信會大學讀書,回想那一段的日子,生活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早上起來去上課,起不來就缺課,大學第一年本應該是交新的朋友,過新的生活,但我每天只是過著日子,生活抽離,曾經是雄心壯志,要走遍世界七大洲、五大洋,但當時每天只是在做白日夢,在漂(drifting),我年輕的時候信主,十歲開始除了參加團契之外,更自組查經禱告小組,每天讀經禱告,每年夏令會不知多少次曾經獻心要為主而活,但青少年的時候,就開始漂,四處流走,沒有目標。

你有沒有這樣漂的經歷?

  1. 工作職業:開始很興奮,有目標與理想,慢慢就就失去了動力,只是上班、下班,過日子,失去目的,在漂。
  2. 夫妻生活,在漂
  3. 信仰生活,在漂

福遍教會

口號:門訓造就門徒,福遍萬民,傳福音外向變為內向內耗、異象導向變為過日子的生活、運動性什麼都願意學、願意嘗試,變為死板制度化組織性的運作,失去原來的使命,迷失了方向,漂流的日子,只求自保,為眼前可見的生活。

在企業領導中,這叫漂流症狀(drift sydrome),形容公司一步一步漂離原有的使命,產品慢慢一步一步的漂離應有的標準,Deadlines 一天比一天拖,效率一點一點的下滑。




漂流的結果是可怕的,漂永遠是向最低點移,可能不是故意的,結果卻是失敗,寶貴的機會就這樣過去了,最後發現走回到原始點,後悔都來不及。

過去兩年,疫情打亂了我們生活的目標,打亂了我們教會的方向,生活還是生活,是一日過一日的生活,今天不知明天的事,失去方向,只求自保,你有沒有這種漂的感覺?你是否在漂?一天比一天遠離你的目標?若果你發現你是在漂,你該如何?

分享兩點:
一、重覓(秘 mì)方向,重新出發
二、專注使命,生根建造

經文:耶 40-43 章



記載猶大滅亡的歷史,是要教訓被擄到巴比倫的餘民,要他們引為警戒,也是要警戒我們不要鬆懈(謝 xiè),要重覓方向,專注使命,跟隨神。

猶大的歷史是漂的歷史:

亞伯拉罕的約,後裔如天上的星那麽多,要成為大國
雅各改名字為以色列,他的十二個兒子成為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神差摩西帶他們出埃及,目的是要去敬拜神,本來三天就到迦南應許之地,以色列因為不信而在曠野漂流四十年,結果那個世代的以色列人都死光了。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神立以色列立國,要成為敬拜神的子民,作外邦人的光,但以色列卻在漂,一步一步的遠離神,過日子的生活,失去了使命,迷失了方向,所羅門之後以色列國一分為二,南國猶大,繼續在漂,愈漂愈遠,終於在公元前586猶大滅亡,今天讓我們來讀一下猶大滅亡(王 wáng)的歷史,耶 40-43 記載猶大人逃到埃及,就在出埃及進入迦南六百年之後,走回到原點,為奴之地,最後都死在埃及,完成了厄運的循環,反向的救贖歷史,劃上了句號。



耶利米在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的時候是被西底家王困在護衛院中(37:18-21; 38:24-28),巴比倫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毁城、焚殿,把精壯的人聚集擄到巴比倫,滅國之後,再沒有猶大國,也沒有猶大人(Judahites),只有種族的稱號:猶太人(Jews),巴比倫王設立猶太人基大利為省長,並釋放善待耶利米,邀請他去巴比倫作客,給他兩個選擇:留或去(40:1-6),留在耶路撒冷或者去巴比倫?

若耶利米選擇去巴比倫,那裏有第一次和第二次被擄的猶大精英份子,這些被擄的子民實在太需要耶利米,耶路撒冷已成廢墟,這些被擄的猶太人絕大部分今生也不能再回去了,耶利米可以教導他們耶和華的訓詞,幫助他們從新站起來,建立一個新的屬靈群體,他們就是一個新群體的優秀班底,70年之後他們就要歸回,重建聖殿,就像出埃及一樣,回到應許之地,希望之書(30-33)與耶利米寫給被擄巴比倫的信,都充滿了出埃及的語氣,歸回就像新的出埃及記,有神同在的應許,充滿了希望。

耶利米應該是去巴比倫的,而從個人的觀點來看,耶利米颠簸(bǒ)一生,現在是一把年紀,年約五十八歲的他,現今得到巴比倫王的信任與禮遇,去巴比倫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有有意義的選擇。

若耶利米選擇留在耶路撒冷,經過戰火洗禮的耶路撒冷已是滿目瘡痍,昔日堅固的城牆已被拆毁,沒有了保障,耶路撒冷受各種異族人任意攻擊,不是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叫猶太人引以為榮的聖殿慘受蹂躪(吝 lìn),不單裏面的聖器被搶劫一空,聖殿的建築物也被焚毁,城內貴冑的華美住宅亦變成一堆頽垣敗瓦,耶路撒冷城成為一個叫人想起便流淚的地方。



留下的猶大人,大約八萬到十萬人,散居巴勒斯旦各地,生活非常艱難,重建耶路撒冷,對一群極窮困的遺民,一群只能看守葡萄園更作田地的農夫,是沒有可能艱巨的工作,昔日可以領導建造的領袖,可以執行建築的鐵匠、木匠和工匠,請給擄到巴比倫去了。

耶路撒冷剩下來的人,生活可能比被擄去巴比倫的猶太人更加困難,當耶利米選擇去留的時候,耶路撒冷是一廢墟,面臨的是饑荒,你會如何選擇,去或留?移民離開家園,不是自己選擇願意的,是不得已的,留下來更是艱難,你會如何選擇?

基大利把省政府總部設在米斯巴,因為耶路撒冷已經成為廢墟,在耶路撒冷被攻陷的時候,城外有好些地方均為猶大對抗巴比倫的游擊隊佔據着,巴比倫無法一一剷平,到了基大利作耶路撒冷的首長,他們分別帶著自己的部屬來見基大利,此外分散在鄰國如摩押、以東、亞捫等地的猶太人,也紛紛來到米斯巴向基大利表示他們的支持(40:12)。

基大利信任他們的態度,和一派謙謙君子的風度,贏得這些人的信任,基大利勸他們,「只管住在這地,服侍巴比倫王,就可以得福」(40:9)。這與耶利米一向的教導是相配合的,很有可能基大利也是受了耶利米的影響。

當時耶路撒冷雖是糧絕人飢,但神施恩憐憫,城外之地經歷豐收之年,基大利勸各游擊隊的首領「積蓄酒、油,和夏天的果子,收在器皿裡,住在你們所佔的城邑中。」(40:10),我們可以想像他們收割時的歡喜快樂,神是審判他們了,但仍要施恩給留下的人,平安與豐收仍要臨到這個地方。

對基大利和耶利米來說,國破家亡(王 wáng)的悲痛背後卻是孕育着希望的種子,昔日包藏了多少罪惡的社會和政治組織,現今瓦解了,聖殿不錯是毁為了,但聖殿被利用來逃避神也因此而拆去!城內精英不錯盡都被擄佬,但昔人目中無神的假先知和祭司,首領和貴冑也同樣不在了!堅固的城牆不錯是拆毁了,他們成了鄰國譏笑的對象,但從此他們只能以耶和華為他們的保障,不再能依靠物質和人際關係的保護,不錯猶大國不再存在,但他們卻可以重新思想和界定神子民的觀念,好預備組成一個新的,也是屬靈的群體,彌賽亞子民的群體,亡國的審判不是為毁滅,乃是為要重建:「你們若仍在這地,我就建立你們必不拆毁,栽種你們並不拔出,因我為降與你們的災禍後悔了」(42:10),在遺民中,這願景與希望帶來了新生的盼望。

耶利米在猶大國滅亡(王 wáng)之前,他已經預言滅國後盼望的信息( 32:9-15),耶利米買哈拿篾的田地,在契上畫押,存留,以說明猶大地不會永遠落在巴比倫的手中,巴比倫的國不會長久,猶大人就會返回,以一個新的身分再在猶大地建立新的群體,承受神的應許, 42:11,「不要怕你們可怕的巴比倫王,耶和華說,不要怕他,因為我與你們同在,要拯救你們脫離他的手。」

這是耶利米看見猶大在亡(王 wáng)國之後的希望,這是耶利米選擇留在猶大地與遺民同住(40:6),這是他選擇留下來的目的,耶利米背向巴比倫,面對耶路撒冷,他看見的是希望的曙光,在殘酷的戰爭中,在一個已經亡很可惜,耶利米連這個最後的滿足都不能嘗到,之後發生的悲劇是誰都想不到的。的國家和一個如日中天的異國的強烈對比,耶利米擇以一個信仰塑造的尊貴心靈選擇廣大又無告的遺民,而不肯去到巴比倫,他願意以信仰引導生命,使生命邁向更高的層次。

他在米斯巴與基大利合作,正是要遺民建造房屋,努力耕作,生兒育女,盼望著重建屬靈的群體,很可惜,耶利米連這個最後的滿足都不能嘗到,猶太人沒有學到亡(王 wáng)國的教訓,他們繼續在漂,越走越遠,遠離神,遠離他們的使命。

在這個的時候,來到基大利那邊投誠和表示效忠的人當中,有一個叫做以實瑪利的猶太人,他在亞捫王的手下服侍,他要搞亂猶大,亞捫人設計謀殺基大利。在歸城的人中,有一個猶太人名叫約哈難的游擊隊領袖聽到風聲,知道亞捫人的陰謀,就去告訴基大利,以實瑪利要來害你的命(40:14),基大利沒有在意,在基大利設宴款待以實瑪利和他的同黨的晚上,他們把基大利謀殺了,連同當時在附近的猶大人和巴比倫駐守的兵丁都殺了(41:1-3)。

約哈難立刻召集軍隊出去追捕以實瑪利, 以實瑪利逃回亞捫(41:11-15)。

約哈難一群人回到米斯巴之後,知道事態嚴重,立刻徵詢耶利米的意見( 42:1-6),耶利米也不知怎麼辦,他花了十天的時間,尋求神的旨意,we pick up in 42:9:

9「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就是你們請我在他面前為你們祈求的主,如此說:
10『你們若仍住在這地,我就建立你們,必不拆毀,栽植你們,並不拔出,因我為降與你們的災禍後悔了。 
11不要怕你們所怕的巴比倫王。』」

耶利米告訴他們不要驚慌,仍然安居原地,若他們繼續漂,只關注眼前的生活,害怕巴比倫,不聽從神的吩咐,去投靠埃及,神的警告:

42:15你們所剩下的猶大人哪,現在要聽耶和華的話。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若定意要進入埃及,在那裡寄居, 
16你們所懼怕的刀劍在埃及地必追上你們!你們所懼怕的饑荒在埃及要緊緊地跟隨你們!你們必死在那裡! 
17凡定意要進入埃及在那裡寄居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無一人存留,逃脫我所降與他們的災禍。』

你們必死在那裡!無一人存留,無人逃脫!可怕的結果!你會如何選擇?

18「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怎樣將我的怒氣和忿怒傾在耶路撒冷的居民身上,你們進入埃及的時候,我也必照樣將我的忿怒傾在你們身上,以致你們令人辱罵、驚駭、咒詛、羞辱,你們不得再見這地方。』  



西底家作猶大王十一年,他一直在漂,選擇抵抗巴比倫,投靠埃及,不聽神的話,結果國破家亡(王),現在猶大的遺(移 yí)民,面樣兩個選擇,相信神,不怕巴比倫,留下來生根建造,還是去投靠埃及,繼續漂,神說:我必照樣對你們發怒,你們永遠不能回來,必死在埃及,無一人存留。



你會如何選擇?若是我,我會選擇去埃及,1. 埃及安全,文明古國,屹立不倒;2. 埃及肥沃之地,可以從新再來;3. 我害怕巴比倫,巴比倫剛剛才來過,屠殺與毁壞一切,歷歷在目,猶有餘驚,很難安捺得住害怕,我相信巴比倫必會揮軍再來,不逃是自殺的選擇。

是不是這樣?你會如何選擇?選擇不聽神的話,繼續漂離,倚靠自已生活,只求自保,已經是習慣,離開神越來越遠,不是一天的事情,已經是習以為常,漂得很遠。

43:1耶利米向眾百姓說完了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話,就是耶和華他們神差遣他去所說的一切話。2何沙雅的兒子亞撒利雅和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並一切狂傲的人,就對耶利米說:「你說謊言!
耶和華我們的神並沒有差遣你來說:『你們不可進入埃及,在那裡寄居。』3這是尼利亞的兒子巴錄挑唆你害我們,要將我們交在迦勒底人的手中,使我們有被殺的,有被擄到巴比倫去的。」
 
這次毀滅性的、死亡般的回歸埃及,將耶和華與以色列人的故事,從出埃及帶回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因此這個愚蠢的選擇被現為對構成以色列的整個救贖故事的否定與作廢。

耶利米無疑認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得自由 600 多年之後 ,以色列人又回到埃及去,他們選擇回到了他們被解救出來在埃及為奴的狀態。

當時留在猶大地的猶太人約有十萬人,經文告訴我們他們不聽從神的話,重複兩次,公元前 583年,猶大國滅亡(王)之後,只有三年,大部分猶大人遺民都逃到埃及去,剩下的歷史學家說大約只有三萬人,逃到埃及的七、八萬猶太人,最後都死在埃及,沒有機會再回去,沒有第二次的出埃及記,猶大漂離,在歷史上消失,回到原點,流亡埃及,死在埃及,無一人存留,正如耶利米說的,結局是可悲的,你說值得嗎?

猶大悲慘的結局,是給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的教訓,要教導他們不要再漂,他們是復興的希望。

第一、要尋求神,重覓方向,重新出發

耶利米吩咐他們:

29:12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13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14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

要尋求神,我們可能覺得尋求神,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但對當時的以色列民來說,他們從前怎樣尋求神?在聖殿,唯一尋求神的方法,就是聖殿,通過方式,就是獻祭和禮儀,現在聖殿都沒有了,禮儀都沒有了,祭司都不見了,如果想尋求神,可以在哪裏尋求?

當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信仰中最重要的事物,上帝告訴他們,最重要的不是這樣,就算在異邦,在巴比倫他們都可以尋求,只要專心尋求,便能尋找神,神不是一個地域的神,只在那裏出現,只在耶路撒冷出現,在外邦他們同樣可以看見神,這對以色列民的信仰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發現,如果你看日後他們回歸時期的書卷,書卷上常提到天地的主,God of Heaven and Earth,他就是天上的主,他們發現神不僅僅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出現,原來遍地都是屬於神的地方。

要學習禱告的功課、自省的功夫(12-13) ,他們就必尋見神,神也必向他們顯現。這是不容易的,因為像他們所處的境地,說不去尋找具社會適切性的方案來自救呢?但也正是這樣的時刻,假先知特別流行,猶大人就更要當心。恒切禱告,更是指一個永遠向上敞開的心,不再漂,而是根據神的話去活。

尋覓新的方向,重建屬靈的群體:

就算在異教之地,原來神是可以尋求的,艱難的日子,神是可以尋求的,神是活的,聖殿、建築物和禮儀制度可以是死的,可以成為過去,但神是活的,這對於猶大人來說,他們被擄之後,他們做了什麼?

他們開始整理他們的經卷,從前先知所講的話,他們開始蒐集、整理,然後開始編寫歷史,歷代誌、撒母耳上下的歷史,他們重新以被擄的角度去看歷史,寫成歷代誌,重新反省神在歷史中,逐步逐步在做什麼,雖然被擄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對神的子民來說,他們好像失去了一切,但他們找到神,他們失去一切,但他們走到神,他們認識神是一個活的神,他不是只在建築物裏,也不是在活動當中,神本身就是他們要尋求的。

托拉(Torah)成為猶太人生活的中心,根據許多歷史批判學者的說法,托拉在這段時間開始成為猶太人生活的權威。耶和華的話是耶利米書的主題,現在耶和華的話真的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中心,他們轉變為一個可以在沒有聖殿的情況下榮耀神的民族宗教團體(an ethnoreligious group)。以色列哲學家和聖經學者葉赫茲克爾考夫曼(Yehezkel Kaufmann)說:「被擄巴比倫是猶太歷史的分水嶺。隨著流放巴比倫,以色列的宗教結束,猶太教(Judaism) 開始。」

第二、專注使命,生根建造

在異教的地方,作外邦人的光,生根建造,為巴比倫城尋求平安,這是第二個尋求,

4信上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對一切被擄去的(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如此說:
5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 
6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 
7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為這城尋求平安,為這城尋求平安,如果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這個城市敵擋他們的,使他們美夢幻滅,城裏的人都不信神,但他卻說,你們要為他們尋求平安,為他們祈求,神要他們來到那城,目的何在?像祭司的工作一樣,為他們代求,他們不認識神,神要在一個黑暗,沒有神的地方,建立光明的國度,他將它們安置在一群不信的人之中,就是要在哪裏,彰顯神的工作,為這個城尋求平安。

為巴比倫求平安向神禱告是「不可思議」的事。

被擄的人慣於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而對敵國則痛恨呼求報應
轉而為巴比倫的福祉禱告,不為報復,需要一種新的屬靈眼界,有別於一種狹窄的國家宗教觀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平安這個字,就會聯想到無災無禍,無病無痛,沒有戰爭,這就是平安,是的,平安的確包括這個意思,但希伯來文的Shalom,他的意思是遠遠超過無災無疼,平平安安,她更代表了合宜、正確的關係,什麼事合宜正確的關係,比如說兩夫婦在家中,雙方從不爭吵,但也從不聊天,雙方永遠保持冷靜,沒有爭執,沒有戰爭,但他們並不交談,這是不是平安呢?這並不是平安,這是冷戰。

希伯來文中的平安是,大家作一個適當的關係,夫妻之間應該彼此相愛,互相支持和明白,在這樣的關係中有沒有災禍,大家不是互相爭鬥或起衝突,這才是真正的平安,在一個社會裏什麼事平安?是不是沒有人示威,沒有人寫投訴信,這就叫平安?不是,如果公義不能彰顯,如果窮人永遠受欺壓而不許作聲,如果社會的一切都處於混亂,沒有人執行法紀,這也不是平安,因此,這裏所講的平安是社會在一個適當的秩序內,各人在一個適當的位置裡,大家都在神設計的美好中,這才是平安。

這裏所講的是,你要為這城祈求這樣的狀況,這城本來的面貌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認識神,並且敵擋神,他們來到這裏,是為這城尋求這樣的社會,這樣的關係,我們想想,當時的人被擄之後,聽到要留在那裏70年,時間很長,70年,你猜他們會想什麼,他們會想:70年這麼久,我們倒不如享樂一下,反正都不能回去,在這裏嬉笑怒罵,就過了一生。

他們來到這裏是有目的,神要他們在這世界的生活,只有他的心意,他們要為自己個城,尋求平安,尋求正確的秩序,合乎神心意的秩序,為他們向神代求,被擄的人另一種反應是,如果在哪裏生活那麼難受,不如順應潮流,逢迎他們,就能減少衝突,快快樂樂地生活,但先知的訊息也不是這樣,被擄的人要和那城的人有所分別。

神旨:要積極地生活,要建造房屋、種田園、娶妻嫁人、生養眾多,為這城求平安。

要生根建造,專注使命,不要自我中心。

結論

福遍教會廿週年,重新出發,Launch 2.0,重新願意學習,願意改變,嘗試,重新專注使命,為!我們來這裡聚會?傳福音,造就門徒,重新委身,肩負使命。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