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5, 2022

懷疑與相信,《為何說不系列五》約 20:24-31

懷疑與相信
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三十一節

《為何說不系列五》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2.07.17
粵語堂





引言

今天早上我要向大家承認一件事,這個秘密我已經隠藏了好長的時間,告訴你可能會使你震驚,但我希望不會影響你的信仰,我想告訴你... 希望你聽了不要吃驚,我想告訴你... 這可能是很羞恥的事,我想告訴你... 希望你知道之後不會因此離開教會,我想告訴你... 我對信仰有我的懷疑,有不確定的地方,你可能覺得很驚訝,不錯我是教會的牧師,自小在教會中長大,信耶穌已經超過半個世紀,而且有兩個神學的學位,在最優秀的神學院畢業,我每天讀聖經與禱告,但我仍有懷疑的時候。

我對信仰有懷疑,有不能確定的地方,當我死後,如果天使在歌唱,「在那邊點名的時候,我亦必在其中」(When the roll is called up yonder I’ll be there),不再有死亡,原來天堂是真的,我將是驚訝,嘩!這都是真的,我有我的懷疑。

今天如果我們有問題,甚至考慮反對意見,並大聲的說,我有懷疑,是否可以?

今天我們把每個人都分成兩個陣營:相信不懷疑的和沒有信心有懷疑的人,你相信,在這一邊,你懷疑,在另一邊,當有人懷疑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這是不相信,才懷疑,信的人怎可能有懷疑,慕道友有懷疑,所以我們去說服他們,除去他們的懷疑,讓他們可以相信,從懷疑到與相信(我們有一個課程,給慕道友的,就是稱為懷相:從懷疑到相信),我們都認為是這樣的,今天的講題:懷疑與相信,重點是「與」字,懷疑與相信共存,我們可以同時懷疑與相信嗎?懷疑與相信好像是相反詞,我們可以同時相信神而又問相反的問題嗎?

今天我們讀多馬的故事,多馬是耶穌十二個門徒之一,很可能是一個漁夫,多馬的名字在約翰福音出現共四次,最熟識的一次是耶穌復活之後向多馬顯現,多馬懷疑耶穌的復活,我們因此稱呼他為「懷疑的多馬」(Doubting Thomas),他的懷疑是家喻戶曉的事,多馬代表了所有的懷疑者。

經文是記載在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三十一節。我們要弄清楚以下幾個的觀念:



確定 Certainty
信念 Belief
相信 Trust/believe
委身 Commitment

分享三點:



一、從相信到懷疑,24-25
二、從懷疑到相信,26-28
三、從懷疑到委身,29-31


一、從相信到懷疑,24-25

1. 經文的上文是耶穌受難、被釘十字架、死亡與被埋葬在墳墓裡,這是完全門徒意料不到的事,他們相信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他們意料不到他們相信的耶穌居然這樣就死了,他們簡直是不知所措,躲在室內,極其害怕,担心猶太人對付他們。當婦女們從墳墓回來告訴他們耶穌復活了,他們並不相信,認為婦女們在「胡説八道」。



死人不會復活,這是我們的信念(belief),信念是我們每天生活相信的觀念,如:我們努力工作,就必有結果收成,這是我們相信的信念,做運動注意飲食身體健康,是我們相信的信念,所以我們去做運動、注音飲食。當年沒有一個門徒相信婦女所說的話,說:耶穌復活了,這與他們的信念不符!

信念講究的是確定性我們相信的信念,有不同程度的確定性(degree of certainty),我們相信科學地球是圓的,我們確定是真實,地球真的是圓的,但科學也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疫情當中,我們對病毒的了解,不斷的增加,不斷的更新,甚至不斷的改變,今天這樣確定,明天又有新的發展,將今天的推翻,不確定性就產生懷疑,死人不能復活,確定!確定?相當確定!完全可以肯定?

約翰說:我們傳給你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眾收)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非常確定。 

當天的晚上,耶穌向門徒顯現,剛好多馬並不在場(24)。



2. 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25)

3. 多馬懷疑是什麼原因?表面上看來,是因為耶穌顯現的時候,他並不在場,所以他不相信耶穌的復活,但我們若注意他經文的細節,我們發現並不那麼簡單,與他同 生共死的門徒,每一個都異口同聲地對他説:「我們已經看見主了。」不是一個,不是兩個,而是十個他曽相任的人向他見證主已經復活了,但多馬卻説:「我總不信」(I will not believe--NASB; I will never believe--ESV)。



原文 οὐ μή 是雙重的否定(Double negative),加上虛擬語態(Subjunctive mood)的動詞,是新約聖經最強烈的否定語氣,意思是這是不可能的事,現在不可能、將來也不可能發生,和合本(我總不相信)與 ESV (I will never believe.)稍為把這意思譒了出來。


希臘文的字典告訴我們 οὐ 是客觀性的否定,事實上不可能的; μή 則是主觀性的否定,是指意志上、情感上、意願上否定事實的可能性;

今天晚上請你吃飯,你說:不!這個不究竟是:οὐ 或是 μή,οὐ:不去!理性的根據,這不的決定是因為疫情現在嚴重,出去吃飯不安全,容易感染,或是 μή:不!感性的選擇,我根不不喜歡你,我沒有理由,只是一個感性的選擇,若是又 οὐ 又 μή,我總不跟你吃飯,就是客觀與主觀都不要跟你吃飯的意思。
    
多馬不單只認為耶穌復活是不可能的事,他根本不相信也不願意相信耶穌復活的可能性。

耶穌的復活是不可能的,從客觀的分析,死人不可能復活!六日創造怎樣可能?與地質化石的記錄不相符!九十歲的老太婆怎可能生子?從理性客觀的條件來否定這事情永不能發生,這是 οὐ。

而 多馬更從個人的經驗與感受否定耶穌復活的可能性,他放下一切跟隨耶穌三年,真心相信耶穌就是要來的彌賽亞,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但他也親眼看見耶穌被 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死去,被埋在墳墓裡,他完全的失望,從他心底的深處不願意再相信,他立下心志永不重度覆轍,這是 μή。

這是一個失望的懷疑者、受傷的懷疑者,他的視野被挑戰,願景迷糊了,從基本的信念上產生害怕,結果是 οὐ μή 雙重的否定(Double negative),加上虛擬的語態(Subjunctive mood),「我總不信!」

4. 今天人對信仰、對神的懷疑有許多不同的原因:
1)對聖經有很多令人不解與矛盾的地方產生懷疑,聖經真的是神的話?

例子:Dr. Yao 信主,解開理性上的問題,確實在歷史上有耶穌這一個人物,考慮耶穌的言行,決定相信。

這是 οὐ, 不是 μή!是理性上的不,而不是心態上的不。當解釋後,很快就變成了「相信」!

2)有些人是因為在道德或人生哲學上做了一些前設的選擇,所以懷疑神。

例子:



英國著名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以研究宇宙的起源名聞於世,不相信有神,沒有任何的理由,只認為不需要有神才能解釋宇宙的啟源,我讀過他大部 分的書,從來沒有讀過他提供任何神不存在合理的理由,他只是不相信需要位神來解釋一切,他這個的信念沒有任何的憑証,可是他卻相信,「宇宙無邊論」(No Boundary Proposal),相信大爆炸之前、時間與空間開始之前,宇宙仍用另一形式在想像的時間中存在。沒有任何的証據,但他卻深信不移,認為這樣可以不需要有 神,因為他的宇宙是自有永有,他選擇相信沒有任何証據的理論,卻從不願意考慮任何神存在的可信理由!

我父親的故事

這主要因為 μή,而產生了 οὐ !  

3)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遇上了生存危機(Existential crisis),致愛忽然去世、陷入經濟的困境、疾病痛苦、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教會的衝突、人際的問題、婚姻破裂等,使原本相信神的人產生懷疑,甚至懷疑神的存在、神的愛、或神的全能。

例子:

喪子的母親
德蘭修女的靈魂幽谷(Dark valleys of the soul)
從相信到懷疑,感性上的懷疑,感覺不到神,不願意,與實際主觀的經驗相反,是 μή。

我相信這是馬太懷疑的原因,他是一個失望、受傷、害怕的懷疑者。μή,之後加上 οὐ !

你呢?你是否有疑惑?你懷疑的原因是什麼?

5. 你若是一個懷疑者,你正在懷疑之中,你要很小心,不錯,我們是有限的人,對將來發生的事情沒有完全的把握,對看不見的東西,感到困惑,懷疑是不能避免的, 懷疑與相信在我們的經歷上很多時候是並存的,但懷疑是會變壞的(When doubt goes bad),甚至產生致命的惡果,讓我慢慢細説。



6. 懷疑變為「心懷二意」(Double-mindedness)

約 翰兩次提起多馬的另一名字;「低土馬」(Didymus),雙重的意思(Twin, double),在原文中,「兩個」(Two)是與「懷疑」(Doubt)相關連,英文也有這個關連:Double 與 Doubt 兩個子極為相似,懷疑是心懷二意的意思,一腳踏兩船,雅各書一章五至八節,説,心懷二意的人如同海中的波浪,在一切的事上沒有定見,這些人不要想從主那裡 得什麼。



當你有懷疑的時候,你要很小心,不要變為心懷二意的人,讓懷疑滋長,不去解決你的疑問,最後你必三心兩意,沒法真心的相信。

例子:Yidan 以理性為表面原因,真實是心意搖擺不定,感覺好的時候,理性不是問題,感覺不好的時候,理性成為表證,心懷二意,沒法真正的相信。 

7. 懷疑變為「冷漠」(Cynicism)
懷疑很容易變成冷漠,對問題的答案不再感興趣,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對答案產生厭煩,態度變為消極,成為冷嘲熱諷、憤世嫉俗的人。

世界是不公平的
人是不可靠的
環境只會愈來愈壞
一代不如一代
好事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信仰只是心理的寄託

當你擁抱一個懷疑的人,他會懷疑你是否真心的關懷他;但當你擁抱一個消極冷漠的人,他會用手按著他的錢包,因為他認為你會偷他的錢包!

懷疑的人仍未投票,把棋不定,猶豫不決;憤世嫉俗的人不但不投票,更主動批評所有的參選者。 

你若深入的了解一個憤世嫉俗者的心態,你會發現一顆受傷的心,而極度的失望,對人生下了消極的定論,對人生的答案不再感興趣。

彼 拉多就是這樣的一個聖經裡的人物,他在官場幾十年,成了猶大最高的官,不單只要對付羅馬官場的爭鬥,更要對付一群令人非常頭痛的猶太人,他對什麼是真理非 常冷漠,知道耶穌沒有犯什麼的罪,卻沒有猶太人的辦法,對耶穌説:「什麼是真理?」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種人生觀,他生存的目的,不是要答案,只是希望 能逃避責任,對耶穌的死在眾人面前洗手,拒絕負起尋找答案的責任。

面對人生的痛苦與懷疑,漠不關心,神是否存在?神是否愛我?金盤洗手,不聞不問。若你的懷疑已經發展到這一個地步,你距離死亡不遠,心已死,對真理的渴想已死,活下去只是為了保持現況,我行我素。 

今天教會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對一切的事物的態度是「做過了,去過了,沒有什麼大不了!」(Been there. Done that. So what! Whatever.)

這 種消極的懷疑者需要勇氣去面對從前的失望,重新負起尋道的責任,尋找答案,首先要回去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若創造與進化是從前的問題,去讀幾本書,虛心下 問,找出答案;若同性戀的問題令你憤恨教會的不公平,不要壓下去;受傷的地方要醫治,苦毒要學習饒恕,不要作一個冷漠消極的懷疑者。 

8. 懷疑變為「不信反叛」(Unbelief)

不 去好好的處理你的懷疑,懷疑會變成了不信(unbelief),不是理性上的不確定,而是意志上根深蒂固的不信,這不信不是不相信那麼簡單,而是基本不希 望相信(Does not want to believe.),這不信的心結左右著他一切的想思,「不信!不信!」就算有証據,也不願意考慮,每一個証明神的論點不用看都否決了。

可能相信神的後果對他們來説是極其可怕的事,不能忍受的事。

例子:魯益師在信主之前,是一個公開的無神論者,這不單只是他的理念,更是他最大的渴想,他痛恨被神干預,討厭神強迫他做決定,不想受約束,他分享説,這是他信主之前的心態,根本不希望有神,他深盼無神論是真的。


Bart Ehrman

向錢看,追求成功的文化,做成女的可以信耶穌,男的就不可以,信耶穌就等於放棄向上爬的机會,時間不容許,社會文化不容許,生意文化不容許。

如果你真心的尋道,不難找到相信耶穌合理的理由:
萬物的存在與精密的設計;
禱告蒙應允的見証;
耶穌復活的明証;
信耶穌生命改變的見証;
耶穌的言行中包含了無限的智慧;
人心渴想永恆、真愛與意義。

合理,不是完全沒有懷疑,不是百分之一百確認,合理是有限的人做選擇的根據,沒法要求全知,我們不是神,在合理的根據上,必需相信。客觀,加上選擇。

這就是「相信」(believe, trust),例子:結婚!

但如果你只想不信,你無論如何都會找到理由不信。若你的懷疑轉變為不信,那就是悲劇!

9. 多馬説:「我永不相信!」 οὐ μή 都有,他的懷疑會否變壞?如何從懷疑到相信?

二、從懷疑到相信,26-28

1. 從懷疑到相信,多馬需要求証,對任何一個懷疑者,真心的尋道是走出懷疑的第一步,不要做一個心懷二意的人,不要做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不要做一個敵意的反叛者,這些人懷疑已經成為一個防衛網(Shield),使他們無法走出去,重新的相信。

注意多馬要求的證據,他要「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25) 之後才相信。

釘十字架是羅馬人的最殘酷的刑罸,耶穌被掛在木頭上,鉄釘把他的手分別穿過,雙腳疊起被一口長釘穿過,死去之後,被兵丁用鎗從肋旁刺破心房,耶穌的傷痕是獨 一無二的,多馬要親手探入耶穌的釘痕與肋旁,証明復活的耶穌與死去的耶穌是同一個人,有同一個標誌,整個故事是連貫的,沒有作假的可能,多馬才相信。 

十字架是羞恥的記號,赤裸裸的被掛在木頭上,完全失去了人的尊嚴,要多馬相信這位被掛在木頭上的耶穌就是彌賽亞救主基督,重新讓他相信,他要求的證據是可以了解的。

2. 你要求的証明是什麼?懷疑者需要答案,你需要的答案是什麼?不要怕你尋找的答案並不存在,只要你去尋求,神必定帶領你尋道的旅程,這旅程可能是漫長而又九曲十三彎,但尋找的必尋見,叩門必開門,這是神答應你必為你成就的事。

3. 相信是一種的福分,能相信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信心若經過理性的考驗,能成為在理性失去功能時的力量,帶來生命承載的盼望,沒有信心的視野是非常狹窄,只限 於手能摸、眼能見的範圍,馬克思説:「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鴉片,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同樣我們可以説:「人真正的精神鴉片是相信人死後一了百了,使我們不 需要為我們的行為與選擇負責,可以無憂無慮地過我們的如夢一般的日子!」


4. 「過了八日」(26),主復活後的第二個主日,耶穌又向門徒顯現,情景與第一次一樣,在一間關了門的屋裡,耶穌來,站在門徒當中,對他們説:「願你們平安!」(Shalom),在十字架與空墳墓的這一邊,人從此可以享受真正的平安。

耶穌跟著對多馬説:「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27)



多馬説:「我的主!我的神!」(28)這令人驚嘆的結論,竟然是出自一個懷疑者之口,作者約翰更用多馬這一句話來總結全書,成為約翰福音的高潮,與約翰福音 第一章一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遙遙相對,一頭一尾的書夾句子,又是全本聖經中最強勁的認信(Confession),承認耶穌是主是 神,這句話最少有三點我們要注意的:

第一、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耶和華見証人的解釋説,多馬是太過驚訝,説: 「我的天呀!」(My God! My Lord!對一個第一世紀虔誠的猶太人,多馬絕不會隨便用神的名作為感嘆語,「主」(κύριος)加上冠詞,在約翰福音用了五次(20:18, 25, 28; 21:7),用法不是一般的尊敬之稱呼,五次都是出現於耶穌復活後,他的門徒對他的稱呼,是舊約耶和華神的代號,加上下一句:「我的神!」中間用一個連接 詞「與」(καί)連起來,意思再清楚不過,多馬承認耶穌就是神。

第二、驟眼看起來,多馬的反應是激烈的,他不是説:「主,你真的活了!」而已,也不是説:「我錯了!對不起」而已,他的認信是綜合他三年多的經歷,是一個懷疑者尋道的旅程中的結論,代表著多馬相信的心聲,從懷疑到相信的一個偉大的見証。

第三,多馬的結論是帶有強烈個人氣息(Intensely personal),「我」的主與「我」的神!不是替別人下的結論,「我們的主與我們的神!」而是多馬發自心底個人真誠對主的敬拜與委身,每一個懷疑者都 必需親自作下自己的結論,因為這結論不單只是頭腦的知識,像承認地球是圓的一樣,對我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改變,「我的主與我的神」將完全改變多馬的一生。

教會的傳統説,多馬將福音傳至印度,最後在印度殉道,傳說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會用一支矛與一柄木匠曲尺為標誌,來象徵多馬的忠心與犧牲。

5. 懷疑的多馬遇見了神,你呢?!

你若有懷疑,不要逃避你的疑惑,去尋求答案:你是憤世嫉俗的人,趕緊找出原因,醫治你彼拉多的病,將包著你心的一層脂油溶化,讓你重新起來尋找真理;你若是對信仰有敵意,立志不相信,趕快悔改,從懷疑至相信,今天就可以出發。



三、從懷疑到委身,29-31

1. 為什麼沒有更明確的證據? 為什麼不給我更多的證據? 上帝為何沉默? 如果我看到多馬看到了什麼,我也會相信。



2. 耶穌對多馬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29)這節經文好像耶穌在説:「嗯,好吧,多馬,既然你看到了我,你就相信了。 很公平所以現在你有信心了。 但是你必須明白,那些相信我的人,即使他們曾經享受過給你的歌聲,他們也有更高的信仰; 他們真的很幸運。 多馬,你錯過了這一點,因為你堅持在相信之前看到。 你的信仰充其量只是二流的信仰。」

好像耶穌在鼓勵我們不用看見就信,不用証據就信,這樣 baseless 相信的人有福了!

這是我們對信心最大的誤解,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信仰,沒有關係,相信就成了,是不是事實不是最重要,是不需要証據的,沒有証據的信心,我們認為是更超越的信心,是不是?証據多,不需要信心!証據少,信心就更大!

在大學的宗教系裡,他們教授一種沒有事實的信仰。 他們質疑一切,相信沒有什麼是真的。 一切都是神話。 沒有歷史上的亞當,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所有虛構的故事。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 蘇菲與湯姆漢克在電影中扮演的她的英雄蘭登教授交談,“你告訴我新約是基於虛構的。” Langhon 回答說:“Sophie,世界上的每一種信仰都是建立在虛構的基礎上的。這就是信仰的定義——接受我們想像為真實的東西,我們無法證明的東西。”

這不是聖經所説的信心,我再調這不是耶穌所 説的信心,我們的信仰是根據歷史上發生的事,有人証也有物証,我們相信耶穌的存在正如我們相信孔子的存在,是有歷史的証據的,我們相信耶穌的生平事蹟絕不 比我們相信秦始皇的生平事蹟的証據少,假若沒有耶穌這一個人的存在,假若耶穌沒有從死裡復活,假若聖經只是一些傳説與一些虛構的故事,那我們的信心是枉然 (Useless),正如我相信我的太太愛我,但其實沒有這一回事,她並不愛我,甚至她根不不存在,她只是我想像中的一個人物,我相信她愛我又有什麼意 義?

3. 第廿九節是一段常常解錯的經文,要明白耶穌的意思,我們要讀上下文,30-31節。

多馬,你已經看到了,你也相信了。 因為神愛世人,祂賜下祂獨一的兒子,叫凡信祂的,都得永生。 (約翰 3:16)。 很高興看到托馬斯真的相信。 但耶穌知道,許多從未像多馬那樣見過復活的耶穌的人會來信靠耶穌。 耶穌將升天,直到他回來時才可以實際使用。 然而,數以百萬計的人會相信他從死裡復活。 他們從來沒有像多馬那樣被邀請去觸摸傷口,他們每個人都看到復活的耶穌在加利利海岸吃魚,就像約翰福音 21 章中的門徒一樣。那麼,他們會根據什麼相信呢? 耶穌說那些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有福了。 為什麼? 因為他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相信了? 不,當然不是。

30-31節說耶穌行了許多神蹟,當然不可能都為我們寫下來。 但是這些寫在約翰福音中,包括向多馬顯現,是為了讓後世永遠看不到徵兆,今生看不到基督復活的身體的人,可以相信耶穌是彌賽亞, 上帝的兒子,並且相信他們可以通過他的名字獲得生命。 我們的證據是複活的耶穌的第一代歷史見證人。 



多馬是那些重要的證人之一。 他看到並相信,並通過他的見證,通過他的認罪,記錄在這本書中,他仍然在無數代因他對真理的見證而前來分享他的信仰的人中說話並產生信仰。 像多馬一樣,因為多馬,他們相信,他們有永生,他們是有福的。

4. 懷疑是人之常情,從懷疑到相信,由尋找合理的答案開始,不要讓懷疑變為心懷二意,憤世嫉俗或不信,信心是需要合理的根基,第一代的見証人留下他們第一手的 証據,今天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身上尋找信心的明証,當你尋見的時候,當你從懷疑到相信之後,你也成為這福音的見証人,他們如同雲彩般環繞著我們,因他們的見 証而相信的人有福了,相信的人得著永生,而相信往往是從懷疑開始的。

結論

見証




參考書籍

Anderson, Lynn. If I Really Believe, Why Do I Have These Doubts? Rev. e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0.

Fischer, Austin. Faith in the Shadows: Finding Christ in the Midst of Doubt. Downers Grove: IVP Books. 2018.

Strobel, Lee. “Objection #8: I Still Have Doubts, So I Can’t Be a Christian.” In The Case for Faith: A Journalist Investigates the Toughest Objections to Christianity by Lee Strobel. Revised ed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4.
史特博。〈質疑八:我仍然懷疑,所以我不能成為基督徒〉《為何說不:基督信仰再思》史特博著,李伯明譯,海天書樓,2002。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