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5, 2025

愛的美麗,《雅歌系列一》歌 1:2-2:17; 3:6-5:1

 愛的美麗

雅歌一章二節至二章至十七節;三章六節至五章一節
《雅歌系列一》

福遍中國教會
林永健牧師
2025.10.26

粵語堂


引言


弟兄姊妹,愛,是人心中最深的渴望。從創世以來,亞當在伊甸園裡,面對萬物卻仍感到孤單。神為他造了一位幫助者,亞當一見她,心中滿溢而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那一刻,人第一次經驗愛——那是創造中的回音,也是靈魂最初的呼吸。

幾千年後,主耶穌講述浪子的比喻。那個離家的孩子,以為自由能滿足渴望,卻在飢餓中醒悟:他真正想念的,不是宴樂的桌,而是父親的懷抱。愛,是我們離家後仍在尋找的歸宿。

電影《鐵達尼號》中,Jack 為了讓 Rose 生存,甘願沉入冰冷的海底。那一幕讓全世界流淚,因為我們在那犧牲的愛中,看見靈魂的盼望——愛的極致,是為對方而死。

另一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一生遭人嘲笑,被貼上「笨」的標籤,被社會邊緣化;但在他的單純世界裡,他只堅持:就是單純地愛珍妮。珍妮(Jenny)是阿甘小時候在校車上認識她,她的童年充滿創傷(父親酗酒並虐待),成年後離家尋找自由,投入嬉皮文化、毒品與放縱的生活,她多次離開又多次出現在阿甘生命裡,生命最後重病回到阿甘身邊,與他結婚後不久過世。Jenny 在故事中代表一種「破碎的人性」——充滿傷痕、拼命逃離、渴望被愛卻又不敢停留;而阿甘對她的愛像一面鏡子,顯出什麼叫不是因為對方值得才愛,而是選擇愛到底的那種恆久忍耐。儘管他被誤解、被輕視,他仍然愛到最後。

那份真誠的單純,提醒我們:愛的力量,不在於聰明,而在於真心。

而《雅歌》告訴我們,這份渴望不是偶然,而是神放在我們裡面的印記。《雅歌》開始第一句:當女子呼喊:「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1:2),那不是浪漫的詩,而是人心深處對真愛的呼求。酒能暫時使人歡愉,但愛能使人重生。

從亞當的驚嘆「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浪子的歸家、到雅歌女子的呼喊,都是同一個信息:人最深的渴望,不是擁有,而是被愛;不是逃離孤單,而是找到歸屬。

而真正的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火花,而是神在我們靈魂中點燃的光。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雅1:2) 這句話,開啟了聖經中最柔美、最動人的一卷詩歌——《雅歌》。它是一首關於愛的詩,是靈魂對愛的呼喊。有人說,《雅歌》是「聖經的心臟」,因為若沒有愛,律法會變成冷冰冰的命令;若沒有愛,信仰會失去溫度。

「愛」是神創造的最高表達。從創世以來,神說「那人獨居不好」,祂為亞當造了一個「幫助者」,這不只是解決孤單的安排,而是神以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人,使人能夠在愛中活出祂的樣式。「愛」是神性在人身上的映照。

然而,愛也因罪而扭曲。人不再以「給予」為愛,而以「佔有」為愛;不再以盟約為基礎,而以感覺為中心。《雅歌》提醒我們:愛原本是聖潔的、美麗的,是神所賜的禮物。

學者對《雅歌》有不同的解釋方式:

  1. 有人認為它是「寓意式(Allegorical)」的,描寫神與祂子民(或基督與教會)的愛;
  2. 也有人主張「字義式(Literal)」,視為一首歌頌男女婚姻之愛的詩歌;
  3. 而現代較平衡的看法是「整合式(Integrative)」──既肯定人間愛的美善,也看見它象徵神的愛。

《雅歌》是詩歌體(love poetry),是一本情詩選集(collection),不少學者試從雅歌中找到一個敍述的故事,究竟主角是一男一女、一男兩女、或兩男一女都很難弄清楚,《雅歌》並非愛情的故事,而是一連串的情詩,充滿意象,其中許多極為感官。詩行短促而有節奏,比起理性陳述的客觀真理,更著力於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一同來讀前面的九首情詩。

雅歌肯定了人類的愛、親密關係、感性和性的慾望。教會有一種傾向,就是認為聖經不應該是談情說愛,甚至把性的話題當為禁忌,很少談及或討論這些話題。然而,雅歌肯定了愛情和性的重要性,並為神的子民提供了坦率談論愛情這個話題的平台。

今天的信息題目是《愛的美麗》,經文是雅歌的前半部:1:2-5:1,經文有點多,我要帶領大家重看神創造的愛,並欣賞希伯來情詩之美,我分享三點:愛的渴慕與嚮往、愛的邀請與回應、愛的慶賀與成全。

一、在渴慕與嚮往中,愛被喚醒,展現人心對真情的追求  (1:2–2:7)
二、在邀請與回應中,愛被呼召,展現生命對同心的渴望  (2:8–17)
三、在慶賀與成全中,愛被確立,展現盟約對永恆的承諾  (3:6–5:1)


一、渴慕與嚮往——愛被喚醒(1:2–2:7)



第一首詩:女子的渴慕(1:2–4)

1:2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3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4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


《雅歌》一開始,就是女主角直接的呼喊:「願他用口與我親嘴!」(1:2)這樣的開場,令人意外。古代的詩歌多半以謙卑、敬語開篇,但這裡卻以渴望與熱情為開場。這不是輕佻的情話,而是愛的正直表達。愛從來不是罪,歪曲的愛才是罪。這句話如同創世記中的一句回聲:「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神所設計的情感與親密。

《雅歌》的人物並沒有具體的人物,也就是說,這個女子不是一個特定的女子,而是代表所有的女子。對男子來說也是如此。這些詩,邀請後來的讀者,把自己放在女子和男子的位置上設身處地。

她說:「你的愛情比酒更美。」「愛情」(希伯來文 dodim)是一名詞,眾數,它是《雅歌》中的標誌性名詞之一,在整本舊約 61 次用法中,《雅歌》佔了 31 次。

在《雅歌》中的用法包括:

  1. 作為對男的情人的呼喚或稱呼:「我的良人(beloved)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5:10)。
  2. 複數形式指「愛/愛的表現」:「你的愛情比酒更美」(1:2)。

這裡所指的不僅是抽象的情感,也包含具體的愛——包括身體的接觸、動作、撫觸、親吻、性的關係。

舊約一般性的「愛」是用別一個字 (’ahavah)(אהבה),「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申 6:5),「要愛人如己」(利未記 19:18),都是用 ’ahavah,雅歌用的「愛情」dodim,是戀人之間具體、親密、愉悅的愛的表達,是指一種被婚姻關係所揀選的、具體呈現的、帶著喜悅的愛。דּוֹד dodim 沒有將婚姻中的性愛消毒、抹平,而是給予它尊嚴與正名。立約的愛並非冰冷的忠誠,而是帶著喜悅的忠誠。

請注意這愛情的描寫:


2b 美好,你的愛情,比酒
2b Better (ṭôbîm), your love, than wine

3a 香氣,你的膏油,美好
3a To fragrance, your oil, Better (ṭôbîm)

在古代,酒是喜樂的象徵,是慶典、婚禮、豐盛與歡樂的標誌。她說愛比酒更美,表示愛是人間最深的滿足。酒能暫時使人心快樂,但愛能使人靈魂甦醒。真正的愛,不是外在刺激,而是內在的充盈。「你的愛,比世上最美的享受更令人陶醉;你的情,比任何歡樂更能滿足我心。」在詩的語氣中,這不只是情感的讚美,更是對真愛的極致頌讚。


4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
王帶我進了內室,我們必因你歡喜快樂。
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
他們愛你是理所當然的。

這是愛的語言。她稱他為王,但這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在她眼裡,他是一個王,意思是她生命中最好、最強大的男性,值得給予最高的榮譽。在其它地方,她稱他為牧羊人(1:7),但這也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這些都是表達愛意的詞彙。

女子邀請男子和她一起離開(願你吸引我跟隨你)。她想要他,帶她去他的內室(bedroom,ḥeder)。內室(bedroom)顯然是戀人可以獨處的私人場所。她催促他,把她帶到他的內室。因此,她渴望與這個男子親密的結合。

「我們要稱讚你的愛情,勝似稱讚美酒。」在他們進入內室洞房的時候,眾女子的歌隊(chorus)在門口,對這一結合表示滿意並贊同,暗示了婚姻的關係。


第二首詩:黑,卻是秀美( 1:5-6)

5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 6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7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


第二首情詩是這個女子對耶路撒冷眾女子所講的話語,具有防禦性,而非友好。

她描述自己:「我雖黑卻是秀美。」(1:5)她抱怨她的兄弟們強迫她在他們的葡萄園裡勞作,在那裡,她在烈日下暴曬。她命令其他女子不要看她,強調了她感到不安。曬黑的痕跡表明她是一個在鄉下勞動的婦女,與比較蒼白的城市女孩對立。

現代人以膚白為美,為了追求白皙肌膚,用盡各種方法——美白保養、保養品,如維他命C、傳明酸、熊果素等,透過日常塗抹讓膚色看起來更白更均勻,美國人每年化在美白保養的錢過十億美元,還有醫美雷射、去淡化色斑、改善暗沉與膚色不均,每年是數十億的醫療費用。防曬護膚(sun screen)賣了十多億美元、還有濾鏡拍攝,像iphone 17的Photographic 濾鏡,只為讓皮膚看起來更白、更亮、更無瑕。

難怪這女子,因為曬黑而在愛情上感到吃虧,她命令其他女子不要看她。

第三首詩:幽會的邀約(1:7-8)

女子
7我心所愛的啊,求你告訴我,
你在何處牧羊?晌午在何處使羊歇臥?
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好像蒙著臉的人呢?

男子
8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
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蹤去,
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
 

女子以挑逗的方式開啟了第三首的情詩。她想與她所愛之人在餉午見面、幽會。

第8節是男子第一次說話。他回答了女子的問題。她主動提出問題,而他則做出了回應。這首詩讀起來像是一個頑皮的、感性的捉迷藏遊戲。

這種含蓄的回應可能是為了喚起更深的慾望。他並未告訴她具體的地點,而只告訴她了怎樣可以找到他,讓她沿著他羊群留下的足跡去找尋,並要帶著她的山羊羔,偷偷出來和她所愛之人單獨相處。

他稱呼女子為最美麗的女子(the most beautiful),在《雅歌》中主要從身體上來闡釋她的美。同樣地,綿羊、山羊和牧羊人的田園詩意象是構成浪漫情調的一部分。它們勾畫出了一幅遠離城市公眾視線的愉悅場景。

第四首詩:駿馬(1:9-11)

詩集的第四首詩歌(9-11)是一首讚美之詩。男子述說了女子的身體之美。這首詩始於女子和駿馬的對比,隨後描述女子的裝飾。

9我的佳偶,我將你比法老車上套的駿馬。10你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你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11我們要為你編上金辮,鑲上銀釘。

9-11節充滿讚美與詩意的愛語。愛讓人看見對方的美,不是因為外貌的驚艷,而是因愛的眼光。真正的愛不是「因你完美所以我愛你」,而是「因我愛你,所以你在我眼中完美」。

例子:「魔鏡啊魔鏡,誰是這世上最美麗的人?」(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who is the fairest of them all?)《白雪公主》,你的答案是什麼?「因為我愛你,所以你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

男子現在以一個「明喻」(simile)開始,來描述女子的美貌。男子將他的佳偶比作法老馬車上套的一匹雌性駿馬,一位釋經的學者波普(Pope)對這節經文的含義提出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假設。他首先提醒我們,拉戰車的馬通常是成年雄馬,而不是雌馬。然後,他描述了一種經過驗證的、對抗戰車攻擊的防禦策略。當一群雄馬沖向他們的目標時,放出一匹發情的雌馬,會使雄馬分心,從而無法繼續進攻。他特別提到了埃及人攻擊卡德什(Qadesh)時,使用了這種戰術。但是,當埃及士兵殺死雌馬後,這個方法就失敗了。換句話來轉述男子的想法,他是在說,她的吸引力讓所有男子都為之瘋狂,女子的珠寶(耳環和項鍊)被視為加增了女子的美麗。

第五首詩:親密的芬芳(12-14)

12王正坐席的時候,我的哪噠香膏發出香味。13我以我的良人為一袋沒藥,常在我懷中。14我以我的良人為一棵鳳仙花,在隱基底葡萄園中。


是一首對男子的讚美詩。她的話語是由三節組成,似乎圍繞着甜蜜的香味這一主題。這對戀人對彼此的吸引,觸及到了所有的感官。

「坐席」(couch)原文的意思是「躺椅」,表示一種在宴席上人們可以躺著在上面吃飯的家具。然而,這首詩的場景中肯定沒有暗示一群人。席(Couch)表示了一個更有情慾色彩的場景,而她離他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他能聞到她的香味。這裡的香味來自哪噠香膏,源於印度。做愛涉及所有的感官,這裡強調的是氣味。香水的甜味會激發其它感官知覺和情緒。女子打算激起王的性趣。這節經文中的期待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相擁的前奏。

第十三節以一種強有力的暗示性的比喻:我的良人(Beloved)dodim,常在我懷中,他的氣味也是香甜的,好像一袋沒藥,她想象他靠近她最私密的地方之一,她的懷中。

第十四節第三個女子用的比喻來描述她的愛人像一棵鳳仙花,揭示了她對他的渴望。鳳仙花是一種灌木,在埃及和巴勒斯坦非常有名,它的花被作為染紅髮之用。這個隱喻可能是為了強調他那令人愉悅的氣味。而且,這些不是普通的鳳仙花,它們來自隱基底(En-gedi)周圍的地區,那是整個以色列最令人愉悅的地方之一。隱基底位於死海的西岸,就在馬薩達〔Masada〕(當然,馬薩達在許多世紀後才作為一個要塞存在)的北面。雖然它的周圍地勢荒涼,但隱基底是一個令人愉快的綠洲,有瀑布和溪流。這無疑是一個隱蔽而私密的浪漫之處,這樣一個地點促成了在雅歌中鄉野愛情之地和城市異化之地之間對比的形成。


第六首詩:戶外之愛(15-17)

15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
你的眼好像鴿子眼。
16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
我們以青草為床榻,
17以香柏樹為房屋的棟梁,
以松樹為椽子。

 

女子在詩中提到了他們的「床榻」和「房屋」,將詩推向了高潮。如下所述,其措辭表明了這些並不是字面意思。這首詩的場景顯然是在鄉野。他們在戶外親密地擁抱在一起。這段描述喚起了一個愉快的場景,其芳香也讓人感到愉悅。

第十五節有兩個「啊!」(hinneh),中文沒有翻出來:「啊!」你甚美麗!(You are beautiful),我的佳偶(my love)。重複:「啊!」你甚美麗!你的眼好像鴿子眼。鴿子眼到底有何美好之處,以致成為了眼睛的隱喻?廣東話俚語「白鴿眼」,形容勢利、涼薄、現實、見風轉舵、對人翻臉很快 的人。這個說法是從「白鴿轉眼很快」方向一變就飛走,借喻人情冷暖、來得快也走得快,對人沒有長情義氣。

但這裡形容情人女子的眼好像鴿子眼,卻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從上下文來看,我們可以肯定這個隱喻是一種讚美,讚美了女子身體之美。

女子回應說:「我的良人哪,你甚美麗可愛!我們以青草為床榻,以香柏為房屋的棟梁。」女子回應良人的讚美,描繪自然中的愛巢。他們躺在草地上,環顧四周和上方時,他們被樹木包圍,也就是被保護起來。這些樹木給他們提供了隱私,而且:香柏樹和松樹產生的香味令人愉快,使這個地方成為一個親密接觸的愉快場所。


第七首情詩:花草樹木(2:1-7)

2:1 女子(先): 「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女子是在用無數花中的一朵普通的花來指代自己。她只是沙崙的一朵玫瑰花花、谷中一朵百合花(不定冠詞的強調:a rose, a lily),而不是一朵獨特的花。應該被理解為是她的一種謙遜表達。但男子則說:

2:2 男子(後):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一朵普通的百合花,但他把它放在一個荊棘的背景之中,來放大女子在他眼中的美麗。她不是普通的百合花,而是在荊棘中的百合花。荊棘很難看、顏色很單調,與花形成鮮明的對比。事實上,荊棘帶來的不會是親密的關係。這個類比很清楚。她是在眾女子中最漂亮的,是唯一值得注目觀看的。他稱她為「最美麗的女子」。

2:3-6 女子回應說:「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3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4他帶我入筵宴所,以愛為旗在我以上。5求你們給我葡萄乾增補我力,給我蘋果暢快我心,因我思愛成病。6他的左手在我頭下;他的右手將我抱住。

女子驚呼說,男子把她帶到了酒室(wine house)。在雅歌中,酒已經與愛聯繫在一起。「以愛為旗在我以上。」男子已經將她視為自己的人,並以公開表示給她蓋上了自己愛的印記。這個隱喻表達了歸屬、接納和委身。

女子繼續在述說,並感嘆她強烈的愛,使她身體虛弱,她已經筋疲力盡了。上下文表明,她在向「你們」--「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大聲求助。她需要食物以補充體力,她想要葡萄乾餅和蘋果。愛的情感可以在心理上使人不知所措,體力消耗可以使人疲憊不堪。

他們躺下了,男子把他的左手伸到她的頭下,當他把她的頭摟在手臂上,這是一個親密的擁抱,有強烈性的意味。


第七節是全段的高潮,是女子對她聽眾,即愛情關係的見證人(耶路撒冷的眾女子)發誓呼籲。

2:7 女子對耶路撒冷的女子說:「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囑咐你們,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結尾副歌,以智慧與節制作結。

「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這句話重複出現在雅歌三次(2:7;3:5;8:4),成為全書的節奏。愛需要等候,需要成熟。太早喚醒愛,就像過早摘下的果子,雖甜卻未熟。現代的文化推崇即時的感覺與刺激,卻忘記了真愛是需要時間、犧牲與堅持的。

在婚姻中亦然。許多夫妻在婚後失去了浪漫,因為愛的情感沒有被持續滋養。愛若不經營,就會枯萎。愛的渴慕,不應只停留在戀愛初期,而是婚姻中一生的追求。當我們願意在婚姻裡再次渴慕對方,愛便重新發芽。

屬靈的層面也是如此。神的愛不只是情感的比喻,而是靈魂的真實經驗。當我們對神失去渴慕,信仰就成為儀式;當我們重新渴慕祂,信仰就成為生命。詩篇42篇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愛的渴慕,是屬靈復興的起點。

C.S. Lewis 說過:「人心中所有真實的渴望,若不是用來指向神,就會變成偶像。」《雅歌》的渴慕提醒我們:人間的愛雖美,但最終要指向神的愛。


二、邀請與回應——愛被呼召(2:8–17)


第八首情詩:春之詩(2:8-17)

這首詩是以女子興奮地宣布她愛人的到來作為開始。她把他比作一隻羚羊或一隻年輕的雄鹿,在山上飛奔,最後到達她家。他 從牆的另一邊透過窗戶試圖窺探她(第8–9節)。從這個有利的位置,他呼喚她,邀她去幽會。儘管是他在發出邀請,但這段話的內容仍然是女子的陳述,因為她是在引用他的邀請。第10和13節是引用他邀請的一部分,可以作為本首詩中的一個子單元,是由首尾呼應的請求,「起來,我的佳偶,我的美人,來吧⋯⋯」所隔開。我們以這首詩中這一部分所嵌入的意象來命名這首詩,因為它充滿了對春天的影射。然而,在第14節,繼續引用他的邀請,因為他在此處請求聽到她的聲音,看到她的樣子。

第15節是本單元中最難理解的一節,這是擒拿狐狸的呼喊,是女子對男子請求看到和聽到她的回應。當然,這是一個奇怪的回應,但這可能表明他們意識到了他們親密關係的障礙。最後,在第16和17節中,女子明確表示她希望與男子結合。這首詩的整體性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它的首尾呼應(inclusio),由一個交錯排列(chiasm,或譯:交叉結構,交叉平行)的結構所組成。

女子:

2:8 啊!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9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他站在我們牆壁後,從窗戶往裡觀看,從窗櫺往裡窺探。 

男子:

10我良人對我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11因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12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13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 

14我的鴿子啊,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得聽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15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女子:

16良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17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你要轉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

當女子還在思念時,她聽見聲音:啊!是我良人的聲音;看哪!他躥山越嶺而來。(2:8)「我的良人哪!你聽,他來了!」那是一種雀躍的驚喜。短促的希伯來文子句表達了她的激情。良人在群山和山丘上的跳躍和飛躍而來與她與會,傳達出了他的興奮,渴望來到他佳偶那裡,克服了重重障礙,這表明他愛的委身,趕赴幽會的決心。

9 我的良人好像羚羊,或像小鹿。他站在我們牆壁後,從窗戶往裡觀看,從窗櫺往裡窺探。男子來到田原女子的家,站在牆外,凝視(來自詞根šgḥ)並透過她的窗戶窺探,他不是個偷窺狂,招呼他的佳偶出來與他見面:

10我良人對我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11因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12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13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

 

A 10b起來!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與我同去
Arise! My darling, my beautiful one! And come along.

B 11因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
For behold, the winter past, the rain is over, gone.

C 12a地上,百花開放的時候、鳴叫已經來到
The flowers have appeared in the land; The time for pruning has arrived.

C’ 12b聲音、斑鳩也聽見了、在我們境內
And the voice of the turtledove has been heard in my pond.

B’ 13a無花果樹的果子漸漸成熟、葡萄樹開花放香
The fig tree has ripened its figs. And the vines in blossom have given forth fragrance.

A’ 13b起來!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與我同去
Arise! My Darling, my beautiful one. And come along.


「我的良人對我說: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來,與我同去!」(2:10)這一句話,是整段的靈魂,重複兩次,一頭(10b)一尾(13b),起來!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與我同去。My darling, my beautiful one. Arise! And come with me. 良人邀請她走出陰影,進入春天。春天的景象鋪陳開來——「冬天已往,雨水止住,百花開放,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地上響起。」(2:11–12)這是愛的季節,是生命甦醒的季節。

這裡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的變化,更象徵愛的更新。冬天代表距離、冷漠、關係的凋零;春天代表恢復、盼望與新的開始。每一段愛情、每一段婚姻、甚至每一段與神的關係,都可能經歷冬天的時刻——誤會、傷害、沉默。但神在這裡邀請我們:「起來,與我同去!」祂呼喚我們走出封閉、走向更新。

愛的邀請總是主動的,是呼喚、是奔跑、是邀請走出自我防線。

這是愛的特質:愛不是停留在原地的感覺,而是邀請我們行動。愛總是要「同去」。

求婚的情景:紐約中央公園,景色如畫,陽光把湖面照得微微發亮。兒子帶著女朋友回到他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他忽然單膝跪下,拿出那枚預備多日、藏在口袋裡的戒指。他說了很長一段話,不清內容,但看得見他那份誠意與顫抖。最後,女孩含著淚點頭,把戒指戴上,兩人相擁。原本躲在暗處他的姐姐與一位他的致友衝出來,高聲歡呼。

「起來!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與我同去!」——那不是情緒的衝動,而是盟約的召喚,是一個男人願意用一生去完成一句話的開始。此情此景,是愛走向立約的神聖時刻。


14我的鴿子啊,你在磐石穴中,在陡巖的隱密處。求你容我得見你的面貌,得聽你的聲音;因為你的聲音柔和,你的面貌秀美。15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

良人說:「我的鴿子啊,你在磐石穴中…讓我得見你的面,聽你的聲音。」(2:14)愛渴望真實與相遇。當我們願意向對方、向神敞開,關係才能深化。許多婚姻失去親密,正是因為心門關上了;許多信徒的靈性停滯,因為對神的呼喚沒有回應。

愛的邀請同時也伴隨警告:「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2:15)愛的葡萄園是需要保護的。狐狸不論在東方與西方中,都是狡猾的、詭計多端的動物,狐狸代表那些微小但破壞性的因素:怨言、冷漠、懷疑、自私、甚至是小三、狐狸精。這些小狐狸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啃蝕婚姻的根。當夫妻忽略感謝、缺乏對話、彼此指責時,小狐狸就在動工。

屬靈的生命也是如此。小狐狸是罪的隱形破口,是心靈的裂縫。雅歌提醒我們:要積極守護愛,不讓任何狐狸進入園中。


這段詩歌以女子美麗回應作結:「良人屬我,我也屬他。」(2:16)這是關係的核心,她肯定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她使用了表示擁有的用語:她屬他,而他也屬她。是愛的歸屬。這不只是浪漫的語言,而是一種盟約的宣告。愛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彼此的歸屬與承諾。

在信仰層面上,這句話也成為信徒對基督的宣告。保羅說:「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羅14:8)基督的愛讓我們可以說:「我屬於祂,祂屬於我。」


三、慶賀與成全——愛被確立(3:6–5:1)


第十首詩:王室婚宴的隊伍(3:6-11 )

《雅歌》的第十首情詩是三章六節至十一節:王室婚宴的隊伍。以一個獨立的詩歌單元出現。以一個問題開始,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曠野,最後以所羅門的婚宴冠冕作為焦點結束整首詩。

3:6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並商人各樣香粉薰的是誰呢?7看哪,是所羅門的轎;四圍有六十個勇士,都是以色列中的勇士;8手都持刀,善於爭戰,腰間佩刀,防備夜間有驚慌。

9所羅門王用利巴嫩木為自己製造一乘華轎。10轎柱是用銀做的,轎底是用金做的;坐墊是紫色的,其中所鋪的乃耶路撒冷眾女子的愛情。

11錫安的眾女子啊,你們出去觀看所羅門王!頭戴冠冕,就是在他婚筵的日子、心中喜樂的時候,他母親給他戴上的。

當愛成熟之後,進入下一個階段:盟約與成全。3:6–11描寫一場盛大的婚禮。眾人問:「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的是誰呢?」那是王的轎子,是婚禮的榮耀行列。香料的香氣象徵愛的馨香,轎子象徵盟約的堅固。這不是私密的私奔,而是公開的立約。

在這裡,愛不再只是情感的表達,而成為神面前的見證。婚禮是神設立的盟約儀式,代表雙方在神面前立誓:無論順境逆境,都彼此相愛。現代社會輕看婚姻,將愛簡化為感覺的維持,但《雅歌》提醒我們:愛的美麗在於慶賀與成全——愛被確立。

所羅門在《雅歌》出現七次,第一次在一章一節,詩題中:所羅門的歌。所以《雅歌》又稱為《所羅門的歌》(The Song of Solomon),所羅門三次在這一段中出現,一般的解釋是將這一段詩作為歷史的事實,描寫所羅門婚禮的隊伍,所羅門在車上,要去他佳偶的家,接新娘。但更可能的解釋不是對歷史的描述,而是一種詩意的描述。這首詩,使用了所羅門的生活和他的國家富足的傳統來歌頌愛情和婚姻。換句話說,這首詩表達了女子的詩意想象,當她思想愛情,在這首詩中也包含了婚姻,令人驚嘆的地方。

3:6那從曠野上來、形狀如煙柱、以沒藥和乳香並商人各樣香粉薰的是誰呢?7看哪,是所羅門的轎;是這女子的良人的轎來到,轎子是焦點,為了突出所羅門的財富和他婚宴的盛大。轎(miṭṭâ)這詞的字面意思是「床」或「榻」。這種轎子不僅是財富和奢華的象徵,更是權力的象徵,因為它有一支六十人的隊伍護衛,並且這隊伍不是由普通人,乃是由勇猛的士兵組成。這支六十人的隨行隊伍,一般被認為是在撒母耳記下23:18-19,23中大衛的隨行隊伍的兩倍。為這裡指出所羅門的財富和偉大,以強調婚宴的莊嚴,並由此聯想到婚姻關係本身。這首詩是用來讚美愛情,同時也是用來警告不不符合社會規範的愛情會帶來的危險,強調婚姻的神聖與價值。

雅歌一方面讚美真愛,一方面警告偏離神設計的愛會帶來破壞,提醒我們在愛尚未開始時就設下界線,分辨這段關係是否走向盟約、是否使人更聖潔。在婚姻中,我們要用言語與行動尊榮彼此,主動處理那些會侵蝕婚姻的「小狐狸」──冷漠、怨言、誘惑、秘密──讓婚姻活在光中。面對文化把愛降為感覺,把自由高於盟約,我們要用神的定義抵抗世界的敘事。讓我們選擇那種可以在光中被歌頌的愛,而不是只能藏在黑暗裡的愛;因為在神看來,真正美麗的愛,不是激情,而是聖潔的盟約與忠誠的見證

跟著 4:1–5:1,可以分成三首獨立的詩歌,這三首也可以合在一起來閱讀。


第十一首詩:從頭到胸,男子對女子的感性描述(4:1-7)
第十二首詩:邀約(4:8-9)
第十三首詩:在愛的園中進食(4:10-5:1)

前七節 4:1-7 是對女子從頭到胸、身體之美的描述。第 8-9 節是男子對女子的邀請,4:10-5:1 是用花園對女子身體的隱喻性描述,接着是女子的邀請,男子的回應,最後是歌隊(chorus)一起慶祝他們結合。

第十一首詩:從頭到胸,男子對女子的感性描述(4:1-7)

4:1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

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 2你的牙齒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洗淨上來,個個都有雙生,沒有一隻喪掉子的。 3你的唇好像一條朱紅線;你的嘴也秀美。你的兩太陽在帕子內,如同一塊石榴。 4你的頸項好像大衛建造收藏軍器的高臺,其上懸掛一千盾牌,都是勇士的籐牌。 5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就是母鹿雙生的。6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直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

7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

4:1-7 是一特別的文體,是雅歌中四個「描述性歌曲」(waṣfs)中的第一個,是新郎和新娘的歌唱,他們彼此描述身體之美作為做愛的前奏,以喚起讀者自己的情感。

4:1我的佳偶,你甚美麗!你甚美麗!最後結尾時重複:4:7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

你有沒有這樣稱讚過配偶,說:你甚美麗!你全然(所有)美麗!My darling!毫無瑕疵!You are perfect.

1b-6 中間的經文,是描寫佳偶從頭到腳的全然美麗:

1b 你的眼在帕子內好像鴿子眼。帕子增加了這女子的神秘感

1c 你的頭髮如同山羊群臥在基列山旁。詩人用了一個視覺意象(visual image),即山羊從基列山的山坡上蜂擁跳躍而下來。基列山指的是橫跨約旦中部環繞雅博河(Jabbok)的區域。那是一個遙遠的、令人震撼的地方。黑色的山羊蜂擁而下,這極可能給人感覺是濃密飄逸的頭髮,吸引了男子的注意力。

2 你的牙齒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洗淨上來,個個都有雙生,沒有一隻喪掉子的。同樣地,這也是視覺意象。你的牙齒很白,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洗淨上來,而且你有整副的牙齒!個個都有雙生,長得一模一樣, 排布均勻,之間沒有間隙。

3a 你的唇好像一條朱紅線;詩讚美了她嘴唇的顏色。它們是深紅色的,唇紅齒白!

3b 你的嘴也秀美。

3c 你的兩太陽在帕子內,如同一塊石榴。兩個太陽指兩個面頰(temple),如同一塊石榴,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極可能是對她膚色的讚美。石榴的顏色是一種紅橙色。

4 你的頸項好像大衛建造收藏軍器的高臺,其上懸掛一千盾牌,都是勇士的籐牌。她的脖子就像大衛的高台。這對現代讀者來說並不是一種讚美,因為它所讓人聯想到的畫面是又長又粗的脖子,或許就像足球隊三百幾磅的線員(lineman)。我們在這裡看到應該「不是視覺上的對應,而是價值的傳遞」。因此,這裡不是在說女子的脖子長、粗、厚實之類的,而是在說它莊嚴、有力、端莊或優雅,意味著女子牢不可破。

5 你的兩乳好像百合花中吃草的一對小鹿,就是母鹿雙生的。無需更多的解釋。這種身體的描述表明了親密的關係。《雅歌》對乳房的描寫一點也不過分拘謹!

6 我要往沒藥山和乳香岡去,直等到天起涼風、日影飛去的時候回來。「天起涼風、日影飛去」指是整個白天,男子渴望與她在一起,她是「沒藥山和乳香岡」The mountain of myrrh and the hill of frankincense. 巧妙且有品味地描述了他想與她親密的願望。

第十二首詩:邀約(4:8-9)

4:8我的新婦,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與黑門頂,從有獅子的洞,從有豹子的山往下觀看。

9我妹子,我新婦,你奪了我的心。你用眼一看,用你項上的一條金鍊,奪了我的心! 「你使我發狂!」

第8節顯然是一個邀約。男子希望女子到他那裡去。二人分隔二地,良人要女子不再分離,使得他們可以在親密的幸福中結合在一起。他稱她為他的新婦,有婚姻意義,稱她為妹子,親密的戀人,你奪了我的心!(2x) 「你使我發狂!」

第十三首詩:在愛的園中進食(4:10-5:1)

4:10我妹子,我新婦,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香品!11我新婦,你的嘴唇滴蜜,好像蜂房滴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你衣服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氣。12我妹子,我新婦,乃是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13你園內所種的結了石榴,有佳美的果子,並鳳仙花與哪噠樹。14有哪噠和番紅花,菖蒲和桂樹,並各樣乳香木、沒藥、沉香,與一切上等的果品。15你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從利巴嫩流下來的溪水。

這裡用到了園子的隱喻,它不僅是做愛的地方,也是對女子最私密和親密部位的隱喻。他進入園子,享受其中的樂趣,而最後是歌隊(chorus)則一起慶祝他們的結合。

10 我妹子,我新婦,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他再一次展開對她的美貌,以及他與她之間關係的讚美。她的美貌是無可比擬的,她的愛是無人能及的。

11a 你的嘴唇滴蜜,好像蜂房滴蜜;你的舌下有蜜,有奶。他用味道的隱喻來描述她的嘴唇和嘴巴。其味道是甜美、感性的。有蜜,有奶,「流奶乳蜜」。表示奢華、財富和豐盛。

11c 你衣服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氣。她的衣服聞起來很誘人,就像黎巴嫩的香氣。

12我妹子,我新婦,乃是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13你園內所種的結了石榴,有佳美的果子,並鳳仙花與哪噠樹。14有哪噠和番紅花,菖蒲和桂樹,並各樣乳香木、沒藥、沉香,與一切上等的果品。15你是園中的泉,活水的井,從利巴嫩流下來的溪水。

四節經文將女子描述成一個園子和一口泉源。在遠古近東和聖經其它地方(箴5:15-20),這些都是極具情慾色彩的意象。「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有童貞的概念,她不是一個向每人都開放的園子或泉源,她是一個關鎖的園子,一口封閉的泉源。

良人用詩歌讚美新婦的美麗(4:1–15)。「我的佳偶,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4:7)這是完全的接納。愛使人看見對方整體的美,而非挑剔缺陷的眼光。這也是基督看待教會的方式——祂以寶血遮蓋教會的污點,使她成為榮耀的新婦。


4:16–5:1是整卷雅歌的高潮:女子:「北風啊,興起!南風啊,吹來!使我的園中香氣發出。」這是愛的成熟與結合的圖像。風象徵神的靈,園象徵愛的領域。當風吹起,愛的香氣散發。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奉獻;不是藏起香氣,而是讓香氣祝福他人。

「我親愛的,我的良人,請進入自己的園裡,吃他佳美的果子。」(4:16)這是盟約的成全。愛的結合在神的眼中是聖潔的。神看夫妻的親密為美好,因為那是盟約之愛的象徵。

男子

5:1我妹子,我新婦,我進了我的園中,採了我的沒藥和香料,吃了我的蜜房和蜂蜜,喝了我的酒和奶。

他在園中採摘、吃、喝。這些動詞都是在述說,他如何在女子的園子裡享受好東西。這歡樂是透過:沒藥、香料、蜜房、蜂蜜、酒和奶體現出來。最後三行詩中,每行成雙出現的物品,表現了他全部的體驗。他不僅喝過她的酒,也喝過她的奶,不僅喝過她的蜂蜜,也吃過她的蜂房。他已經完全擁有了她,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我的朋友們,請吃!我所親愛的,請喝,且多多的喝!

詩歌的結尾是歌隊(chorus)為他們的結合所唱出的頌歌。他們鼓勵這對戀人的結合。他們囑咐這對戀人吃、喝,這對戀人確實喝了很多,甚至完全陶醉於自己的結合中。

應用:夫妻的愛情上

《雅歌》的詩提醒我們:婚內的親密不是等感覺回來,而是透過「說出來、經營它、用恩典看待彼此」把愛重新喚醒。第一,像良人那樣,用可聽得見的讚美尊榮配偶,不是講抽象的「我愛你」,而是具體肯定,例如外貌、氣味、動作、存在感——用言語滋養關係。第二,不把親密交給偶然或情緒,而是刻意安排時間與空間,使親密成為婚姻秩序的一部分;詩歌表明做愛是被培養的,不是自然剩下來的。第三,用接納取代批評,良人看見的是「全然美麗、毫無瑕疵」,婚姻的親密會在「被看見仍被愛」的氛圍中甦醒。總之,愛是被尊榮的言語、刻意的經營、恩典的眼光養成的,而不是自然存續。

屬靈層面上,這段經文也預表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啟示錄19章稱教會為「羔羊的妻」,婚宴的圖像呼應《雅歌》。愛的成全在末世被完全彰顯——基督迎娶祂的教會,那是永恆的婚禮。

在這段信息中,我們看到愛的三個進程:渴慕、邀請、成全。這不僅是人間的愛情故事,也是神與祂子民的救贖故事。愛的美麗最終指向基督的十字架——那是神愛的極致表達。


結論

《雅歌》的愛,是神創造的禮物;它不是罪惡的情慾,而是聖潔的情感。當人學會以神的眼光去愛,愛就不再是奪取,而是給予;不再是感覺,而是盟約;不再是短暫,而是永恆。

愛的美麗,不在於它沒有傷痕,而在於它能被醫治;不在於它永遠激情,而在於它持久真實。神的愛如此——祂的愛不因我們配得而來,卻因祂自己不變的性情而給出。

讓我們在婚姻中學習神的愛,在信仰中經歷神的邀請,在生命中守護那份純潔的渴慕。

「願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雅6:3)

願這句話成為我們一生的宣告。願愛的美麗,在我們的家庭、婚姻與教會中被再次看見。


路易斯在《榮耀之重》中說,我們的渴望指向超越此世之物。「我們渴望的不只是看見美——雖然神知道光是如此,已經十分豐富,但我們心裡還渴求另一件難以言喻的事:就是要與所見的美合而為一、進入那美,使那美進入我們裡面,讓我們浸泡其中,並成為那美的一部分。」
“We do not want merely to see beauty, though, God knows, even that is bounty enough. We want something else which can hardly be put into words — to be united with the beauty we see, to pass into it, to receive it into ourselves, to bathe in it, to become part of it.”

他發現,所有人間的愛情、親情、友情,最終都在提醒我們——有一位永恆的愛,才是渴慕的源頭。



小組討論

  1. 捉狐狸行動:在我的關係/婚姻中,現在最可能啃蝕親密的「小狐狸」(習慣、態度、媒介、第三方、時間管理)是什麼?這週要採取哪一個可量化的行動把它捉住?(雅 2:15)
  2. 更新盟約語言:我上一次用具體、正面、具體化的讚美(而非泛泛而談)肯定配偶/家人是何時?本週我要說出哪三句可驗證的讚美(對方可「聽得見、記得住」)?(雅 4:1–7)
  3. 回應邀請:神在什麼領域對我說「起來,與我同去」(走出冷漠、修復關係、恢復屬靈操練)?我將如何在七天內用一個行動回應?(雅 2:10–13)
  4. 從婚愛到福音:我們如何讓家庭與小組成為公開見證愛的場域(誓約更新禮、彼此守望、年長夫婦導伴年輕夫婦、健康談論性)?(雅 3:6–11;5:1)




神學焦點

愛、親密與性是神創造中的良善禮物;婚姻是以盟約為核心、帶著喜悅與排他性的委身,而非僅僅轉瞬即逝的感覺。真愛需要被培養並守護,必須「捉拿小狐狸」,免得微小卻破壞性的因素侵蝕親密。人間之愛的渴慕、邀請與成全(1:2–2:7;2:8–17;3:6–5:1)不只成全婚愛之美,更指向神對祂子民、基督對教會那不離不棄、終必宴席的永恆之愛。

講道目的

這篇信息旨在恢復信徒對愛與婚姻的神學視角,呼召夫妻在言語與行動中重新體驗愛的美麗、滋養親密、守護關係,免於慢性侵蝕,並鼓勵信徒將人間之愛的渴慕與回應轉化為對神的回應,使家庭與教會重新成為福音之愛可見的見證場域。

講道概念

真愛是被喚醒、被呼召、被成全的盟約之愛——既成全人間婚愛之美,也預表基督不離不棄的永恆之愛。


輔助資料

在《悲慘世界》裡,冉阿讓因偷一塊麵包坐牢十九年,出獄後被社會丟棄、被尊嚴踐踏,心裡充滿仇恨與黑暗。只有一位主教收留他,給他飯吃、讓他睡覺,把他當人看待。然而那一夜,冉阿讓仍然偷走了主教的銀器逃走。

隔天警察抓住他押回主教面前,等著主教指認他再回監牢。但出人意料的是,主教沒有揭發他,反而對警察說:「這些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還忘了帶上燭台。」警察離開後,主教把沉甸甸的燭台放進他手裡,對他說:「冉阿讓,我的弟兄,你不再屬於邪惡,而是屬於良善。我拿這銀子為你贖回的,是你的靈魂;我要把它從黑暗與沉淪的權勢奪回,並把它歸還給上帝。」那不是一句道德說教,而是一個沉重的恩典,那一刻,他體會到什麼是「被愛」。從那一天起,他的一生被翻轉:從一個被苦毒扭曲的前科犯,成為一個行仁施愛、為他人生命負代價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