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精髓:行動的愛
以弗所書五章廿一節至三十三節
《婚姻系列三》
福遍中國教會
林永健牧師
2025.10.12
粵語堂
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與凱西‧凱勒(Kathy Keller)。〈第三章:婚姻的本質〉。在《婚姻的意義》,楊基譯,21–57。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5。
引言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我們婚姻系列的第三講,也是提摩太‧凱勒《婚姻解密》這本書的第三章〈婚姻的精髓〉。
「婚姻的精髓」,你會想到是什麼呢?婚姻的精華、最重要的部分究竟是什麼?如果你將幾十年的婚姻提煉為最精華的部分,像將礦石煉成金,將婚姻真正有價值的部分沉澱下來,婚姻的精髓究竟是什麼?它關鍵特徵是什麼?
社交媒體和電影告訴我們,婚姻的關鍵是找到對的人,找到「靈魂伴侶」(Soulmates),大多數是以外貌吸引和性衝動為標準,只要找到「對的人」,婚姻就會幸福圓滿,我一切的需要都會得到滿足。我知道我喜歡的電影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美女俊男,若顏值差一點都不好看,這樣佳偶才是天成,我問我自己,為什麼我喜歡這種的電影?我發現這是我心中最深層對婚姻的投射,反影我內心對婚姻的渴想。
可能有人認為婚姻的精髓只有一個字:「忍」-- 恒久去忍!我的妻子,時常對我說:「我忍了你很久了!」
不能忍的時候,就吵架衝突,忍無可忍就宣告離場,不「玩」了(廣東話)。
所以在美國,估計大約有 41% 初婚的夫婦,以離婚收場,二婚 67%,三婚 74%。
近年來,50 歲以上的成年人離婚率自 1990 年代以來大約翻了一倍;65 歲以上的離婚率甚至增加了三倍,這種「灰色離婚」(Gray Divorce),雖然結婚數十年後,因為長期不滿、溝通不良、情感需求未被滿足、長年累積的衝突爆發,忍無可忍!孩子長大離家後,再無後顧之憂,經濟又獨立,特別是女性,不用靠男人,何必受氣,乾脆離婚,基督徒也不例外,而且影響深遠,不單只是離婚的人,更影響他們成年的孩子,及晚年生活的的問題,成為社會上的一大難題。
最近我們教會做了一項夫妻關係滿意度的調查。在 315 位受訪者中,有 23.5% 的分數落在危險線以下,代表他們的婚姻正面臨嚴重的危機,。換句話說,每四個結婚的人當中,就有一個對正在結婚痛苦中掙扎,而女性佔大多數,是男性的三倍,每四個對婚姻嚴重不滿當中,有三個是女的。這些夫妻並不快樂,婚姻關係非常惡劣。有些分數甚至低到令人震驚:168 分滿分,卻在自我評估中,只給自己 18 分、19 分、21 分的滿意度,使我心裡非常憂慮。中文的會眾中,女性對婚姻滿意度比男性低 14.8 分,只有男性滿意度的百分之八十七,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子,在美國,百分之六十九的離婚都是由妻子提出來的(https://divorce.com/blog/divorce-statistics)。
婚姻的精髓究竟是什麼?關鍵在那裡?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個短片《鄰居的窗》嗎?這部短片只有二十二分鐘,曾在 2020 年得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
它講的是一對住在紐約的中年夫妻的故事。他們每天的生活非常忙碌,忙孩子、忙家務、忙工作。忙到最後,兩個人都累得疲憊不堪。日子一久,彼此之間就多了抱怨和指責。婚姻最初的那份激情,漸漸被柴米油鹽磨淡了。留下的,往往是冷淡、抱怨,甚至是爭吵。
有一天,他們透過窗戶,看到對面一對年輕的鄰居,在窗邊親密互動。那一幕,正是他們早已失去的、充滿活力的激情生活。他們心裡泛起羡慕,想起自己年輕時的甜蜜歲月,也讓他們感慨,如今的日子只是平淡與無奈。
這部短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因為,這不正是我們許多人婚姻生活的寫照嗎?
這部短片也讓我們去反思:難道愛,只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的感覺嗎?當激情退去之後,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持守那份愛?而愛,真正更深、更長久的根基,又是什麼呢?
愛的感覺與愛的行動:在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愛」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
當它是名詞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一種感覺;當它是動詞的時候,我們說的是一種行動。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一談到「愛」,我們常常想到的是「感覺」。但可惜的是,許多在婚姻裡走得久的人,人們常常覺得:「我很久沒有那種感覺了。」
有一個笑話說:一群男人喝酒的時候,有人突發奇想,提議說:「我們每個人都發個短信給老婆——就一句話:『我愛妳。』」然後看看,老婆們會怎麼回覆。
結果是,
20 歲的老婆回:「我也愛你!」
30 歲的老婆回:「你喝多了吧?」
40 歲的老婆回:「你沒病吧?」
50 歲的老婆回:「你發什麼神經?」
60 歲的老婆回:「你是吃飽太閒嗎?」
70 歲的老婆什麼都沒回,直接打電話給孩子說:「你爸可能快不行了!就死了!」
年輕的時候,浪漫的愛可能還是存在;
結婚多年的人,好像已經不太習慣那種浪漫的話語了。不再說那句「我愛你」了,浪漫的愛已經昇華為深沉的愛。
我們的婚姻,到底發生了什麼?在缺乏浪漫的日子裡,婚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常常有人會這樣說:「如果我沒有感受到愛,就沒有辦法付出愛。我也裝不出來。」
這正是人自然本能的反應。特別是在婚姻走過多年之後,我們多少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究竟婚姻的精髓是什麼?婚姻的關係的祕訣是什麼?今天,我們要從婚姻的酸甜苦辣裡,一起來體會,什麼是婚姻的精髓?婚姻之所以能成就神的設計,關鍵是什麼?What makes marriage work as God’s design?
(HP)婚姻的精髓是「愛的行動」(Love in action) ,婚姻不是感覺的延續,而是愛的行動,是意志的選擇,浪漫的激情,隨著歲月的流逝,總會漸漸變得平淡。但在那平凡又忙碌的日子裡,唯有透過愛的行動,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婚姻的精髓。
經文是以弗所書 5:21-33。
今天,我們要從兩個角度,一起來看婚姻的精髓是行動的愛:
一、什麼是行動的愛?What
二、如何讓愛成行動?How
一、什麼是行動的愛?What
弗 5:25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26 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27 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28 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29 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30 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
31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32 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33 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
在這一段關於婚姻的經文中,「愛」出現六次,都是用同一個字:Agapao (ἀγαπάω)。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只用一個字來表達「愛」。相比之下,古希臘語最少有五個不同的詞彙來描述愛,分別表達了:
- 親情的愛 στοργή (storgē) 、家人的愛、天倫之情、聖經沒有直接用過這個字。
- 友情的愛 φιλία (philía) 、友誼的愛、相知的情誼,聖經用作為兄弟之愛(非拉鐵非)
- 激情的愛 ἔρως (érōs) 、 情慾的愛、浪漫的吸引。此字未直接出現於新約。
- 瘋狂的愛 μανία (manía) 、 狂熱的愛、迷戀或失控的愛,可能引人向善或墮落。
這裡用在夫妻之間的愛,不是用 érōs 情慾、浪漫的愛,也不是友誼的愛 philía,或瘋狂的愛 manía,而是用ἀγάπη (agápē) 無條件、捨己的愛,意志的愛 ,是新約最重要的愛之詞,用法是神對人的愛、以及人對神的愛、人與人的愛,保羅吩咐丈夫要愛妻子的愛。強調夫妻之間的愛不是一種被動的情感反應,而是一種需要主動付諸行動捨己的愛!它是一種基於意志選擇、無私奉獻的愛,這份愛永不改變。
丈夫如何用愛加倍去愛妻子?
保羅要我們用基督愛教會的愛去愛我們的妻子,「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基督如何愛教會?
保羅在羅馬書中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 5:8)
這句經文是 Agape最完美的闡明。它告訴我們,神對我們的愛,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是一種犧牲的愛,以為我們死的行動來顯明。
保羅稱這為婚姻極大的奧祕,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是大極大的奧祕。「奧祕」(mystērion)、mystery, secret, 祕密,並不是指一個難以理解的謎,而是指神過去隱藏的真理、如今藉著基督啟示出來。這是「極大」的奧祕(mystērion mega),原來「丈夫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一樣」,是過去是隱藏、現在顯明了的真理,這是極大的奧秘,丈夫應當為妻子做的,就是耶穌為了我們進到與他聯合而做的,捨了自己,為了更深的聯合。
上帝設立婚姻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耶穌拯救的福音,婚姻若要成功,就要去效法神在基督裏捨己的愛,祂沒有仗勢欺人,沒有以「頭」自居,同樣,在婚姻中,你為你的配偶做神在耶穌裏為你做的,這就是婚姻的祕密。
一般婚姻的看法是要成全自己,聖經的模式:是透過彼此犧牲、行動的愛而互相成全,耶穌捨了自己,他向自己死,為的是拯救我們,使我們與他聯合,屬於他。現在我們也捨棄自己,向自己死,為愛投降,使婚姻連合成為一體。
你需要什麼才能讓婚姻成功?婚姻的精髓就是愛的行動,如基督愛教會一樣,為教會捨了自己,使彼此越來越深入的聯合。
愛是感覺?還是種行動?
在婚姻裡,究竟是「感覺」激發了「行動」,還是「行動」產生了「感覺」呢?你認為呢?
是不是兩個都對?是不是兩個都有道理?那麼,到底哪一個先來?是先有行動呢,還是先有感覺呢?
這問題聽起來,有一點像那個經典的悖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裡的「愛」(愛加倍),是指感覺,還是指行動?
在婚姻裡,愛不只是短暫的心動,它是一生的委身與承諾。流行文化常常強調「感覺至上」。
記得前些年有一首很紅的歌,叫《跟著感覺走》(1988)。歌詞不斷重複着,「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好像人生的方向,就靠一時的情緒,靠那一刻的感覺來決定。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
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
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留我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
藍天越來越近越來越溫柔
心情就像風一樣自由
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跟著感覺走 讓它帶著我,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喔~
跟著感覺走 讓它帶著我,夢想的事那裡都會有
我們常認為沒有愛的感覺,就沒法有愛的行動,若沒有感覺去愛是困難與做不到的,有感覺就容易了。
例子:有 feel 的時候,什麼都可以!陪你食飯、行街、煮飯、洗碗、全部身家都給你,甚至陪你睡覺都可以,有 feel 嗎!但若沒有感覺,和你說一句話都困難!是不是這樣?所以在談戀愛彼此追求的時候,什麼愛的行動都可以!我記得我追求Lily的時候,送她到上課的班房門口,自己才去上課,下課提早五分鐘蹓出去,在她的班房門口等她,好似見少一分鐘都活不下去一樣!有 feel!
但請你注意,保羅在這裡使用的正是 Agape (聖愛) 的動詞形式,這是一個帶有行動的命令,而且這命令重複兩次,一頭一尾,強調婚姻的精髓,「要愛你們的妻子」。
我們知道,人感覺是無法被命令的,在悲傷中,命令你「要感覺快樂」;在冷氣開到六十度,你只穿一件單薄的T-Shirt,命令你「要感覺好熱」是不可能的!只有行動才能被命令!換句話說,保羅並不在乎丈夫在某一刻的情感波動如何。他強調的是,丈夫必須採取行動,以基督捨己犧牲的愛來愛自己的妻子。
當我們願意這樣一點一滴地選擇去愛,愛的感覺,也會一點一滴地回到我們的關係裡。
在婚姻裡,兩個不完全的人,難免在很多事情上都有過失。弟兄姊妹,愛不只是感覺,愛更是每天生活裡一點一滴的選擇。
當對方默默為家付出的時候,我們說一句「謝謝」,這就是愛!
當對方心裡難過的時候,我們給他一句安慰的話,這就是愛!
當對方失誤的時候,我們選擇饒恕、給他鼓勵,這就是愛!
當對方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是反唇相譏,而是嘗試去理解他的感受,這就是愛!
當對方傷冒犯我們的時候,我們選擇忍耐,這就是愛!
當我們看到對方並不完美的時候,我們仍然願意欣賞、接納他,這就是愛!
在婚姻裡面,在親密的關係中,特別需要「愛的行動」,在兩個親密的人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在那樣的情況下,彼此的感覺往往都不會太好。
而兩個人最自然的反應是什麼呢?
我們本能地,常常只會體貼自己的感受,卻忽略對方的感受;
常常只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卻否定對方的想法。
這樣的本能反應,很容易引發爭執,甚至演變成爭吵。
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在婚姻裡特別需要「愛的行動」。
當我們感覺良好的時候,照著本性,很容易就能做出愛的回應。
當我們感覺不好的時候,就必須刻意逆着自己的本性,
選擇去做正確的事。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若仍然願意採取愛的行動,那才是真正的愛。
這不正是保羅所強調的 agape 之愛嗎?
C.S.路易士在《返璞歸真》裡說過:不要浪費時間去煩惱你是否「愛」你的鄰舍;要採取愛的行動。只要我們這麼做,就會發現一個極大的奧秘:一旦你的行為如同真愛一個人時,你就會真的愛上他。
在婚姻關係裡,我們最主要的鄰舍,就是我們的配偶。
你怎麼看待這句話:「如同真愛一個人」?你是不是覺得,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虛偽呢?
其實,這裡說的是:儘管我們的感受不好,也不要跟著感覺走,而是要選擇去採取愛的行動。
那麼,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提摩太·凱勒在書中說,如果你不放棄,持續地去愛對方,最終對方會變得可愛起來。當你採取愛的行動時,你就是在實踐真正的愛,因為你是在順服神的命令去行動。
而當你這樣做時,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真的開始愛上對方——這是因為神在愛中建造了對方,使他變得可愛。
結果是什麼呢?在你們的關係中,你就找回了愛的感受。
當衝突發生的時候,兩個人的情緒都不會太好,但那正是我們最需要學習說一句對的話的時候。這,就是愛的行動。儘管心裡不太舒服,願意講一句對的話,就能改變整個氣氛。
二、愛的行動:從自己改變開始
在婚姻裡,如何讓愛成行動?就是從改變自己開始。
第一點,我們要謙卑在神面前,願意順服祂的旨意。當我們願意謙卑順服,神就會把改變的意願放在我們的心裡。
現代研究印證了聖經幾千年以來所教導的真理。
約翰‧高特曼博士(Dr. John Gottman)研究上千對夫妻長達數十年後發現,婚姻的興衰並不取決於浪漫或吸引力,而在於每天持續不斷的行動——是愛的正向行動,還是傷害的負向行動。
他指出兩個主要的離婚預測因素:
第一,是正面與負面行動的比例。穩固的婚姻維持「五比一」的平衡——每一次負面行動,至少要有五次正面行動來抵消。
例如:
為日常小事說一句「謝謝」。
真誠地讚美對方的外表、努力或品格。
在衝突時用幽默化解緊張並重新連結。
給予溫柔的觸摸或牽手。
相視一笑。
主動關心配偶的一天並用心傾聽。
在爭執中做出修復的嘗試(如「對不起」、「我們能重新開始嗎?」)。
經常表達欣賞與敬佩。
主動做一件貼心的小事,不必對方開口。
真誠且常常地說「我愛你」。
轉向配偶的連結邀請(例如對方開口時用心回應,即使是小事)。
支持配偶的夢想與目標。
在衝突中用柔和的開場(說「我覺得……」而非「你總是……」)。
分享屬於兩人的內在笑話或故事,增強「我們」的感覺。
給予肯定的肢體表達,如擁抱、親吻、拍拍肩膀。
這些日常的愛之行動能累積出堅實的婚姻。當負面行動占上風時,婚姻就開始衰弱。
接著是那些破壞連結、摧毀信任、導致婚姻破裂的行動——高特曼稱之為「婚姻的四個末日騎士」(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1. 批評(Criticism)——攻擊人格而非行為
用尖銳的語氣開啟衝突
例:「你從不在乎我!你太自私了!」
叫對方難聽的名字或侮辱
例:「你懶又沒用,什麼都靠不住!」
在新的爭執中重提舊傷
例:「你又遲到了,就像去年聖誕節一樣毀了全家聚餐。」
計算彼此付出
例:「這週我打掃三次,你一次都沒動手。」
2. 防衛(Defensiveness)——拒絕承擔責任、反過來指責對方
這種態度會阻礙理解,使心更加剛硬。
拒絕道歉或負責
例:「你不高興又不是我的錯,是你太敏感了。」
打斷或搶話
例:配偶說:「你沒打電話讓我很難過。」
回應:「不是這樣的,聽我說!」
3. 輕蔑(Contempt)——嘲諷、白眼、戲謔、不敬
這是最毒的。輕蔑的語氣表示:「你不如我,不值得尊重。」
高特曼發現,輕蔑是最強的離婚預測指標。
貶低配偶的感受
例:「你太誇張了,別像小孩一樣。」
忽視或無視配偶的話
例:邊滑手機邊點頭,完全不回應。
對他人比對配偶更親熱
例:在聚會上對朋友笑著擁抱,對配偶卻冷淡無比。
對配偶的需要表現冷漠
例:「我不管你累不累,我就要出去,這是定了。」
4. 冷戰(Stonewalling)——退縮、封閉、拒絕溝通
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撤離與沉默。當牆築起,另一方被孤立。時間久了,沉默比言語更傷人,傳達的訊息是:「我不想再和你有關係。」
以懲罰的方式拒絕親密或交流
例:「等你學會教訓,我才會碰你或跟你說話。」
批評滋生憤怒;防衛滋生挫折;輕蔑滋生羞恥;冷戰滋生絕望。
若不加以處理,這些行為會成為習慣,而習慣最終導向離婚。
正面行動帶來正面情感,保護婚姻;負面行動產生負面情感,預示婚姻的瓦解。
愛必須以行動實踐,若停留在無所作為或負面反應中,愛就會逐漸消逝。
高特曼發現的第二個關鍵:衝突的開頭決定結尾。
若以責備、輕蔑、控訴開場,結果幾乎必然是傷痛;
但若以溫柔、謙卑、尊重開場,就有修復的盼望。
這同樣是愛的行動。
弟兄姊妹,愛不是感覺,愛是行動。
負面行動帶來負面情感並摧毀婚姻;正面行動帶來正面情感並建立婚姻。
這在研究中是真實的,在神的話語中更是確定的真理。
所以,讓我們選擇行動——每日、有意識、效法基督的行動:
一句善意的話、一個溫柔的開場、一個願意饒恕的心、一顆尊榮的心。
如此,我們不僅能保護婚姻,更能向世界見證基督的愛——那位為祂的新婦、教會捨己的主。
- John M. Gottman, “The Roles of Conflict Engagement, Escalation, and Avoidance in Marital Interaction: A Longitudinal View of Five Types of Couple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1, no. 1 (1993): 6–15, https://doi.org/10.1037/0022-006X.61.1.6.
- John M. Gottman and Robert W. Levenson, “A Two-Factor Model for Predicting When a Couple Will Divorce: Exploratory Analyses Using 14-Year Longitudinal Data,” Family Process 41, no. 1 (2002): 83–96, https://doi.org/10.1111/j.1545-5300.2002.40102000083.x.
- John M. Gottman and Robert W. Levenson, “Marital Processes Predictive of Later Dissolution: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Healt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no. 2 (1992): 221–33,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63.2.221.
第二點,我們需要一個屬靈的群體,需要一個彼此相愛、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屬靈環境。
因為,我們常常會軟弱,我所願意的,我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我反而去做(adapted from 羅7:19)。
有些事情,看起來像天大的難題,夫妻兩個人單獨面對可能很難;但是,在一個充滿愛的肢體裡,就會發現,其實很容易過得去。
我們教會裡有很多成熟的資源和計畫,幫助我們生命成長。大家是不是覺得,我們真的很蒙福,能在這樣的教會環境裡?
特別是「恩愛夫妻營」三天兩夜的營會,我們都見證了聖靈的奇妙作為。很多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在營會中發生了奇妙的改變。神在那裡做拆毀、拔除、栽植、重建的工作。
我想大家可能聽過很多關於「恩愛夫妻營」的故事,如果你還沒有參加過,我鼓勵你一定要去參加,要去親身的經歷神在你生命中的作為。
就像保羅說的:「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腓4:9)
第三點,我們改變的能力,來自於我們與神的關係。
因為,靠自己的意志力,我們無法克服內心陳年的習慣,也無法活出彼此順服、無私相愛的生命。
耶穌說:「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的,這人就結出許多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約翰15:5)
那麼,怎樣才能夠常常在祂的裡面呢?
第一點,要有規律的教會生活,積極參與小組和肢體生活。
第二點,要有規律的靈修生活,包括讀經和禱告。
當我們將神的話藏在我們的心裡,當軟弱的時候,
這些話語就會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
還記得,愛是什麼嗎?
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出於無私的行動。
在婚姻裡,為什麼需要愛的行動?
因為日子久了,激情會慢慢淡去,唯有愛的行動,才能把那份溫馨、那份親密,重新帶回我們的關係中。
那麼,在每天的生活裡,我們要如何開始愛的行動呢?就是從願意改變自己開始。
而這種改變的意願、改變的能力,
都不是靠自己努力出來的,
而是源於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
勉勵愛的行動1:一個愛心的詢問
今天,我也想向在座的每一位弟兄發出一個挑戰:
當你回到家時,找一個安靜的時刻,查理那樣,真誠地問你的太太:
「告訴我,作為丈夫,我可以怎樣更好地照顧你?」
有時候,一句溫柔的詢問,就能打開一扇愛的門。
勉勵愛的行動2:一封感恩的信
找一個心情好的一天,夫妻兩個人,各自給對方寫一封信。
寫什麼呢?告訴對方,在這段婚姻裡,你最感謝對方的一件事。
寫完以後,把它收好,不要給對方看。
然後,等到下次吵架的時候,先停下來,別急著吵架,把這封信拿出來,念給對方聽。記得,是「念給對方聽」。然後,看看在你們中間會發生什麼事。
你可能會說,這聽起來像是年輕人才會做的事情。但在婚姻裡,我們要願意嘗試做一些以往不一樣的事。
當我們願意嘗試改變自己,就在那個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到那份因改變所帶來的美好與感動。
而那份感動,就會成為我們——願意改變、能夠改變、並且持續改變的力量。
勉勵愛的行動3:投入一個有支持的屬靈群體。
結論
讓我們回到《鄰居的窗》這個故事。
其實,對面的那對年輕夫婦,也常常透過窗戶,關注著這一邊。他們在猜想:孩子哭了,誰會去給孩子餵奶?誰會去哄孩子睡覺?
這些瑣碎的小事,竟成了那位年輕的丈夫,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裏唯一的樂趣。
直到那位年輕丈夫離開人世,那對中年夫婦才忽然明白:原來,在他們眼中那些每天讓人煩惱的瑣事,卻是別人生命裡,不敢奢求的夢。
我們往往對自己所擁有的,不懂得去珍惜。總是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卻不知道,自己也正被別人羨慕著。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我們或許永遠不會明白它的價值,直到有一天,它成了回憶。
人生不是電影,沒有機會重新來過,感恩的是我們還有今天,我們還能夠從今天開始。
讓我們把目光,從外部世界,轉向我們內心的世界。如果在我們的婚姻中,還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還有一些揮之不去的煩惱,那麼,就從今天開始行動吧!
不要等到「感覺好了」再去做,要想一想,「我,可以有哪些改變?」
也許你會說:「我的痛苦你不知道。若是你在我的環境裡,你也做不到。」
你要相信,你不是孤單的一個人,我們有一位最親密的朋友,祂知道我們一切的痛苦,祂擔當了我們所有的重擔,也擔當了我們一切的罪孽。
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祂為我們捨命,祂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我們之所以能愛,是因為祂先愛了我們。
祂邀請我們來到祂的面前,在祂那裡得醫治、得安慰、得力量。祂要帶領我們進入祂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豐盛裡。
靠著祂,今天,我們就可以不一樣。
講道主題 (HP)
愛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行動。愛的行動會帶來愛的感覺;婚姻真正的改變,始於我們自己願意先改變。
講道目的
鼓勵夫妻從改變自己開始,用行動去實踐愛,在基督裡經歷更深、更成熟的愛,建立健康的婚姻關係。
引言
故事:《鄰居的窗》(奧斯卡 2020 最佳真人短片)──一對中年夫妻,激情消退,生活只剩下日常瑣事,心裡充滿失落與比較。
過渡:愛只是隨著時間消失的感覺嗎?還是有更深、更長久的根基?
需要:許多婚姻都有同樣的掙扎──當激情淡去,我們如何保持愛?
大綱
一、愛是什麼? (WHAT)
《以弗所書》第五章顯示,愛是命令,不只是感覺。
原文 ἀγαπάω → 表達的是意志與行動的愛,而不是情緒的好惡。
應用:愛是一種委身與承諾,而不只是短暫的心動。
例子:丈夫即使疲憊仍選擇服事妻子;妻子即使失望仍選擇尊重丈夫。
經文:丈夫要「愛」、妻子要「順服」──命令語氣,重點在行動。
原則:感覺往往跟隨順服而來。當我們採取愛的行動時,神使情感被重燃。
Gottman’s research
應用:
在感覺還沒到來時,先選擇饒恕。
在不想服事時,仍選擇服事。
例子:有的夫妻開始每週寫一張感恩小紙條給對方,結果情感重新被點燃。
二、如何開始改變? (HOW)
關鍵經文:以弗所書 5:21──「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真正的改變要從自己開始,不要等對方先改變。
改變的意願:謙卑和順服
改變的環境:屬靈的群體
改變的能力:與神的關係
實際行動:
每天先做一件具體的愛的行動(一個愛心的詢問、說一句鼓勵的話、做一件貼心的事、為配偶禱告)。
一封感恩的信,為下一次衝突所預備
投入一個有支持的屬靈群體(如婚姻營會、跟進小組)。
例子:在夫妻恩愛營裡,不少見證表明,婚姻的突破往往從一方先願意踏出第一步開始。
結論
回到《鄰居的窗》:不要總是望向外面,而要先回到內心,從自己改變開始。
福音提醒我們:基督在我們還不可愛時就愛了我們,這是我們愛的動力。
呼召:你今天願意踏出第一步嗎?願意選擇行動,而不是等待感覺嗎?
討論問題
1. 在婚姻裡,愛的行動和愛的感覺有什麼關係?你以前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2. 舉例說明,在你的婚姻中,有過愛的行動?
3. 為什麼婚姻裡特別需要愛的行動?請列出三個理由。
4. 舉例說明,在你的婚姻中,什麼是敬畏的心?
5. 舉例說明你在婚姻中,有哪些經歷或故事,與「改變的意願」「改變的環境」「改變的能力」相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