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6, 2011

主!教導我們禱告,太 6:11-13

主!教導我們禱告(二)
主禱文
馬太福音六章十一至十三節


林永健牧師
2011.4.10
福遍中國教會


Untitled from Fort Bend Community Church on Vimeo.




引言


主禱文是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經文,是從他禱告生活的模範中產生的,上週我們硏究過主禱文的主軸:「我們在天上的父」,禱告是基於我們與神的父子關係,不是誦經,不是在念咒語,不在乎我們的言詞,而在乎我們與天父的關係。

在這種的與神的關係中,耶穌教導我們首先為神的國度禱告:「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主禱文的第二部份是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為我們自己禱告,也分三個請求,稱為「三求」(Three We-Petitions)。
這三個的請求,是按猶太人希伯來文的平行語法寫的(按: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時候,是用亞蘭文--希伯來文相似的語言):


第十一節是相對平行法,第一句與第二句是對比,「明日」(日用)與「今日」對比。
第十二節是綜合平行法,第二句補充第一句。
第十二節是同義平行法,第一句與第二句是相同的意思。


讓我們同心禱告,求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

「主耶穌,求你教導我們禱告,使我們明白如何為每日生活所需禱告,願你禱告生活改變我們,使我們喜歡禱告、享受禱告、不斷禱告,奉主名求,阿們。」


一、為明日的糧祈求,求天父今日賜下,6:11

我們大部份的禱告都是為日常的需要祈求:
  • 為工作禱告,北美的信徒,工作是非常之重要,掉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保障,健康保險沒有了,自我的形象受到嚴重的傷害,工作成為了我們最基本的需要。
  • 我們生活富裕,很少需要為飲食祈求,卻常為身體的健康與疾病禱告。
  • 為父母的健康祈求:媽媽肺部有個黑點、父親中風,需要禱告。
  • 為孩子禱告:學業、靈性、身體、交友。
  • 為丈夫/妻子禱告:求平安、求健康、求進步。
這樣禱告,對不對?成嗎?會有效嗎?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對耶穌時代的聽眾與我們現代的聽眾有什麼意義?

A. 「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是一種對天父充足供應的依賴。

1. 耶穌時代的聽眾

a. 耶穌的聽眾大部份都是窮困的人,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有足夠的食物,為每日所需的食物禱告,是最基本不過的,每日依賴天父的供應,是這節經文最基本的意思。

b. 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道,這第一代的傳道人,身上沒有幾分錢,每天倚靠別人的接濟,依賴天父的供應,生活沒有隔日之糧,這禱告的意義既切身又合宜,把生命的一切交託神。

2. 現代的聽眾

今日我們生活不像當年耶穌時代的人窮困,我們基本生活的需要一般來說並不缺乏,但我們生活卻仍有許多的需要,為你生活所需的禱告,是沒有錯的。不單是「我」的需要,還有「我們」的需要,彼此代求,求天父充足的供應我們。
  •  今天我頭痛,可以禱告,求神醫治。
  •  明天我要考試,可以禱告,求神保守,一切順利。
  •  媽媽肺部有黑點,可以禱告,求神醫治。
這樣禱告,一點問題都沒有,問題出於我們為生活所需禱告的時候,我們是用什麼態度去祈求。

a. 供求的態度

當我們為每日的需要祈求的時候,不能把神當作一提款机,目的達到了,就趕快離開,就如我到証主書室買書一樣,找到了要買的書,就離開,沒有意願,也沒有理由多停留一分鐘,就算店員姊妹客氣地說:「林牧師,多坐一會兒吧!」我也不願意:「不必了!我找到我要的書了,拜拜!」你為每日的需要祈求是否也是這樣?「頭痛」,求神醫治!好了!「拜拜!」沒有了工作,去教會請弟兄姊妹為你禱告,求神供應每日的需要,「工作找到了!」的同時,也是跟神說:「拜拜!」的時候。

上週四到証主書室買書就不同了,在店中遇見一個老朋友,帶著孫女來書室,買了書之後,我不願意那麼快就離開,跟老朋友,談話家常,弄孫為樂,把証主書室當作自己的客廳一樣,依依不捨才離去。這是我們為日用的飲食禱告的祕訣,禱告是對神的倚靠,基於與神的關係,禱告因為神有無盡的吸引,不是因為我有無盡的索求,主禱文的祈求必需與第一句的主軸:「我們在天上的父」連上關係,祈求才有效,禱告的態度才蒙神悅納。

來辦公室找我的人有兩種:1)要解決問題,有事情要跟我談,這些人不會坐得太久,問題解決了之後,多一秒鐘也不願意留下來。2)不是有事情來找我的,而是想見見我,像我的太太一樣,她進到了我的辦公室,看看牆壁上掛的照片,談談這個,說說那個,喝一杯茶,翻翻書、問問怎麼啦!祈求的禱告需要像第二種人,在關係上向神祈求,這才是耶穌要我們的禱告。

這也是耶穌禱告生活的表現,他常常整夜禱告,若只是祈求,那來那麼多的需要向神稟報?耶穌的禱告,包括他為日用的飲食祈求,是在親近神之中,與阿爸父談話中的一種倚靠,不是來提款,完了就走,沒有這種親密的關係,禱告就成為了無盡的索求,失去了意義。


禱告的工具箱

如何為每日三餐謝飯禱告?

 
今天我們生活富裕,但這不是不須為生活禱告的藉口;以為一日三餐是理所當然的,正是我們今日信徒最大的危機,打開冰箱,有吃不完的食物,想買什麼就可以有,「什麼會是天父的供應?這是我努力工作的成果!」三餐的謝飯變得有口無心。

若要操練禱告,沒有比每日三餐操練謝飯禱告來得實際,真心的謝飯,感謝天父的恩典,就能在平凡中重獲意義,在俗世找出清流,把短暫接上永恆。


b. 倚靠的態度

什麼是倚靠天父的供應?

我們自小就開始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像習慣了走路用拐杖,禱告的時候,放下枴杖,交託神,禱告完畢,起來又再拿著拐杖走路,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工作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多讀一點書,多用功一點,倚靠天父的供應,做不出來!

主禱文是耶穌教導我們禱告要改變的態度,若態度不改變,禱告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學習一切美好的事都是從眾光之父而來,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若神不賜福,也是徒勞無功,真正的倚靠是認識天父的美好,從心底裡相信神充足的供應。

這是耶穌禱告生活的表現,在他最受人歡迎的時候,人群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到處找他,但他卻退到曠野禱告,他並不担心失去了成功的機會,他知道天父的安排與供應。

例子:幾年前,我經歷過一次近乎精神崩潰,教會的工作太繁重,人際的關係太複雜,一直以來習慣了靠自己,我開始學習每日倚靠禱告神,「這是你的教會,這是你的工作,我們倚靠你每日的供應。」結果神賜下同心、合一,睗下生命的改變,我現在事奉感到輕鬆,工作有力,教會比以前更興旺。


禱告的工具箱


如何為生病的父母禱告?


父母養育之恩,做兒女的沒齒難忘,當父母生病的時候,我們心中如焚,在這時候應如何為他們禱告?當一切該做的已經做了,就應交託,只有倚靠神的恩典,把父母交在神的手中,神一定能保守與看護,我們是天父的兒女,求神是最自然又直接的事。




B. 「明日之糧,今日賜給我們」是一種不用為明天憂慮的表現。


1. 只要為「明日」之糧祈求

a, 「日用」(ἐπιούσιον)這個形容詞聖經只在主禱文中出現過。中英文聖經都翻為「日用」(Daily),日的意思,有舊約以色列人在曠野每日得嗎哪的背景,但這解法不為慣用的希臘文所容許。「日用」(ἐπιούσιον) 最可能是從字根「將要來」( ἐπιέναι, "to come")而來,若加上「日」字,意即 「明日」(for the following day),「即時」的意思,若第十一節是希伯來文的對立平行(Antithetic Parallelism),這字翻譯為「明日」的飲食,與「今日」賜給我們相對,是最合宜的解釋,況且「今日」是在句尾,是作者故意強調的字。

b. 在登山宝訓的下文,耶穌吩咐我們「不要為明天(αὔριον, "tomorrow")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主禱文卻教導我們為「明日的飲食」祈求,求天父今日賜下,意思明顯是不要憂慮,只要信靠神,把明日最基本的需要交託神。

c. 只為明日的需要祈求, 求主今日賜下,這種依賴天父「即時」的供應,正是孩子向父親祈求的樣式,沒有孩子要求父親十年後發生的事,沒有孩担心以後退休的日子,孩子只為今日或明日的事情祈求父親:「我下課之後,可以到外面玩嗎?」「你明日可以陪我上學嗎?」這些都是即時、明日的需要,表示一種無憂無慮孩子的心;我們向天父祈求也是一樣,只需要將眼前的需要告訴神,其他都不用掛心。


2. 耶穌禱告的生活

耶穌的禱告顯示一種無憂的倚賴,既即時又直接,彰顯著一顆孩子般無憂無慮的心,揀選門徒之前的一夜,他整夜禱告,在上十字架前的一個晚上,他在客西馬尼园禱告,臨離去的時候,為門徒禱告;在他有關禱告的教導,比喻中的鄰居為過路的朋友求餅、稅吏為自己的罪禱告,我們向天父求餅、求魚,一切都顯示著一種無憂的倚賴,不為明天憂慮,只為明天所需的禱告,這是耶穌的禱告生活。


禱告的工具箱

1. 如何為明日之糧祈求?

我有個小小的建議,是我每日禱告的習慣:每天晚上,你可以為當日發生的事情、遇見的人、講過的話向神禱告,又將明天計劃的事、要做的事、會遇見的人向神細談,把你的想法、需要與祈求告訴神,聆聽神對你的吩咐與帶領。在我的經驗之中,神多次向我顯示我應該做的事或不應該做的事,把他的心意告訴我,你可以試一試。

2. 如何為身體的病痛禱告?

我們可以為眼前的需要祈求,求天父今日賜下,而不用為明天憂慮。例如:為腰痛禱告,求神讓我下午回家開車的時候,不會痛得不能開車,不用担心下個月出差時怎麼辦!





二、為我們的過犯求神赦免,如同我們赦免人的過犯,六12

A.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1. 如果 「明日的糧,今日賜給我們」是為現在的需要祈求,「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則是為過去的過犯祈求。

2. 每一日我們做錯的事情實在太多:

a. 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撒謊、憂慮、怨恨、分爭、爭議、愛宴樂、嫉妒…等。
b. 沒有做應該做的事:愛神、孝敬父母、愛妻子、順服丈夫、饒恕人…等。

罪使我們與天父的關係疏遠,必需要處理。這裡用「債」非常實際的觀念去描寫我們對神的虧欠,需要求神赦免(Cancel my debts)。

3. 跟著的第二句:「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是希伯來文的綜合平行(Synthetic Parallelism),為了解釋或註解第一句。第一句是現在語態,天父的饒恕還未發生,是一種祈求;第二句是過去語態,我們饒恕別人是已經發生的事。兩句的連接詞是用「如同」(ὥς καί, "just as"),相同、正如之意,我們赦免別人是天父赦免我們的模式之意思:「天父,求你赦免我們,正如我們已經赦免別人。」二者不是因果的關係,而是並存的關係;馬太在主禱文之後,立刻加上兩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六14-15),表明二者緊密的關係,有一就有二,有二也有一,兩件事同時存在,或同時不存在。

4. 求天父的饒恕與饒恕別人得罪我們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禱告,主禱文向神求赦罪的恩典及饒恕人的恩典,學習做個輕鬆、自由、清潔的人。

例子:我從外婆的身上見到饒恕的高貴與力量。


B. 耶穌禱告生活的榜樣

1.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禱告:「饒恕他們因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簡單又真誠,卻是我們的典範。

2. 耶穌教導有關禱告的比喻:一千二百萬的債被赦免的人,卻不肯赦免一個欠他十六塊的朋友,他的結局是悲慘的。


禱告的工具箱

如何為傷害過你的人禱告?




三、為我們屬靈的生命祈求,求神保守拯救脫離兇惡,六13

A. 求神保守脫離兇惡

1.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兩句是希伯來語系的同義平行,意思一樣;主禱文有深厚的猶太人傳統,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應該是用亞蘭語;換句話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是與「救我們脫離兇惡」同義。這裡名詞「試探」是從「試探\試煉」(πειράζω)的動詞而來,考驗(testing)的意思,神不試探人(雅一12-14),魔鬼試探人要使人犯罪,同一個的考驗,如失業, 可以是使人跌倒犯罪,也可以使人更堅強、更倚靠神,目的是好的,是出於神;目的是壞的,是出於撒旦。「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可以解為「在考驗當中,求神使我們不要跌倒犯錯」,救我們脫離罪惡。

2. 約伯一天之內失去一切,撒旦利用這機會,試探約伯,目的是使他跌倒咒詛神;神容許約伯受苦,目的是要考驗他,使他成長,更倚靠神。耶穌被聖靈帶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目的是要使耶穌準備妥當,開始他傳道的生涯;撒旦試探耶穌,目的是使他跌倒。同一個考驗,可以是試探,也可以是試煉。神永不試探人,要人跌倒失敗;但他卻試煉人,要使人更成熟。

3. 主禱文教導我們求神不要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不致犯罪遠離神,在試探中,神的拯救是即時的,有效的,只要你向神呼求,神必作我們隨時的幫助。

4. 例子:一位姊妹的見証


B. 耶穌禱告生活的榜樣

耶穌也是這樣為門徒向神禱告,「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約十七15)神的保守是我們得勝必需的保護。



禱告的工具箱


如何為自己、為孩子的聖潔禱告?

「求神救我脫離女色的引誘,脫離貧財的兇惡,脫離作弊的誘惑,脫離苦毒的困擾,脫離嫉妒的心,保守我不中那惡者的詭計,阿門!」




結論

讓我們為現在生活的需要祈求,為過去的錯誤求神赦免,為未來的日子求神保守,免受兇惡。




討論問題


1.         你的禱告曾否就像是把神當提款機,得到就走嗎?你覺得當你在為某個需要禱告時,你心中想要的,和神想要的相符合嗎? 你禱告時,神最想要的是甚麼呢?
2.         耶穌教導我們要為每日所需禱告;但也教禱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這兩者有矛盾嗎?關鍵在哪裡呢?  
3.         同一個考驗,可以讓你犯罪, 也可讓你更成熟(如夫妻吵架)。造成此差異的關鍵在哪?
4.        分享你禁食禱告的心得,並彼此為把禱告活出來的心志禱告。



回應詩歌




這是在 youtube 下載的一個很可愛的視頻: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首先要解決的是幾個解經辣手的問題:

a. 「日用」(ἐπιούσιον)的飲食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形容詞聖經只在主禱文中出現過。

1)ἐπιούσιον = ἐπὶ τὴν οὖσαν [from ἐπεῖναι] ἡμέραν 「日用」的飲食 = 「今日」(for the present day)的飲食;但這解釋使句子重複:今日賜給我們今日的飲食。
2) ἐπιούσιον = ἐπί plus οὐσία (生存 existence),今日賜給我們生活所必需的飲食(Give us today food that is necessary for our existence.)
3) ἐπιούσιον 是從 ἐπιέναι (將來 to come)而來: 「明日」(for the following day)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參 Hagner, D. A. (2002). Vol. 33A: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 Matthew 1-13.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Word, Incorporated.)
4) ἐπιούσιον = ἐπί plus οὐσία (「是」的女性分詞,引申加上女性的名詞「日」(ἡμέρα)),和合本中文聖經與一般英文聖經的譯本翻作「日用」(daily),每日的意思,有舊約以色列人在曠野每日得嗎哪的背景,但這解法不為慣用的希臘文所容許。

很快的查一查幾本的解經書(楊牧谷,《步他的後塵(三)》,六十三頁;Nolland, J. (2005). The Gospel of Matthew : A commentary on the Greek text;Keener, Craig S. 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 Eerdmans, 1999)第三個解釋似乎是最可能的。


b.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加上馬太在主禱文之後立刻加上:「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若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六14-15),好像天父的饒恕是有條件的,是乎我們是否饒恕別人。既是有條件的,神的赦免就不能算是白白的恩典了?



c.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是神領我們進入試探的嗎?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與「救我們脫離兇惡」是希伯來語系的平行句法,主禱文有深厚的猶太人傳統,耶穌教導門徒的主禱文應該是用亞蘭語;換句話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是與「救我們脫離兇惡」同義。這裡名詞「試探」是從「試探\試煉」(πειράζω)的動詞而來,考驗(testing)的意思,神不試探人(雅一12-14),魔鬼試探人要使人犯罪,同一個的考驗,如失業,可以是使人跌倒犯罪,也可以使人更堅強、更倚靠神,結果是好的,是出於神;結果是壞的,是出於撒旦。「不叫我們遇見試探」可以解為「在考驗當中,求神使我們不要跌倒犯錯」,救我們脫離罪惡。


d. 如何處理第十三節的榮耀頌?不單只路加福音主禱文的版本是沒有的,連馬太福音最早期的抄本也是沒有的,講道的人如何處理抄本批判的問題(Textual Criticism)?

抄本批判不是一般會眾關心的問題,但不等於不是問題,一部分的人會問:為什麼這個譯本多了一句?另一個版本卻少這一句?在適當的時候,需要解釋一下。第十三節的榮耀頌,楊牧谷有很好的解釋:

「耶利米亞(Jeremias, NT Thoughts, p. 203)說得好,他說,就算路加版本的主禱文沒有以讚美詩結束,我們也不能以為耶穌教導人的禱告就是以「不叫我們遇見試探來結束;猶太人根本不這樣禱告的。猶太人禱告的結束都有兩種,一種是既定的,已存在的,已編好的結束語,譬如說,馬太版本的讚美語;另一是沒編訂好的,可隨禱告者自由加上去,叫作「封緘」(hatima),主禱文最早的版本很可能就是一個只有緘,也即是禱告者可自由地加上自己的結語的;但後來這禱文在教會廣泛接納,且用在許多場合上,不定規的結變成有定規的結語,而當猶太人最流行的做法就是以讚美詩作結語,這做法為基督教採用過來了。」


2. 解經之後,第二個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應用在現今福遍的會眾,當年耶穌的聽眾,大部分都是窮人,今日並不知道明日的生活從何而來,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富裕的社會,不愁衣食,「明日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對我們有何意義?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若不處理不當,講章就失去了現代實用性(relevancy)。講道者要把握作者的原意與對第一聽眾的意義,然後將作者的原意應用在現代的讀者身上,我認為「明白的糧今日賜給我們」作者的意思有三方面:1)依賴(dependence)神的供應;2)神充足(sufficiency)的供應:在人生基本的需要上,一無所缺;3)無憂(worry free)的仰望:為明日的需要祈求就足夠了。


如何把作者的原意應用在與當年不同情況下今日的會眾?這是這篇章最重要的地方。


3. 第三個困難是如何與主禱文的第一段連上關係?這個禮拜天所講的與上一個主日的信息有何連繫?

我沒有太大的把握能將兩篇的講章連貫起來,第一篇是有關禱告者的態度與國度性禱告的優先,第二篇是為我們的生活需要(Daily)、人際關係(Debts)、與屬靈的保守(Deliverance)禱告。有解經家把這個主禱文的重點與十誡比較,十誡首四誡是與神的關係,第二部分的六誡是與人的關係。也有解經家將主禱文全文以末世的角度去解釋:神的名、神的國、神的旨意在末世主再來的時候被高舉,而明日的需要、神的饒恕與保守也是指末世在審判時的需要、饒恕與保守,連貫是非常之連貫,但是失了登山宝訓應有今日的意義。

4. 講道之後的一些感受:

a. 如何改變或影響態度?這兩篇有關主禱文的講章,主旨是要改變我們禱告的態度。我用耶穌禱告生活作為例子,希望作為會眾的榜樣;我用禱告的工具箱的方法,希望示範一些實際的方法,可以讓會眾操練。講道之後,我在問自己:會眾禱告的態度有改變嗎?如何才能有效地改變聽眾的態度?例如,如何才能用一個孩子的心向神禱告?如何才能產生倚靠天父的態度?經文教導是非常之清楚的,明白真理之後,又怎樣去實行?特別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態度?

b. 如何才是最有效的禱告教導?只教導禱告沒有操練禱告是沒有功效的!我發現在教導禱告之後舉行禱告會,把講過的道理在禱告會中操練,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c. 材料太多,經文太豐富,一堂實在說不完,第二、第三個祈求根本沒有機會解釋與應用,下次最好是分三堂去分享那麼重要的信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