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9, 2011

你要痊癒嗎?約 5:1-18

你要痊癒嗎?
約翰福音五章一至十八節


林永健牧師
2011.07.03
福遍中國教會


福遍中國教會- 2011年07月03日【林永健牧師- 你要痊癒嗎?】 from Fort Bend Community Church on Vimeo.



引言

1. 上週五去探望一個長輩,他住在一所療養院,裡面住了不少的病人,有坐輪椅的、有卧床的、有需要廿四小時看顧,家人沒法照顧的,我不知道這些病人在那裡已經住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們的生命還有多長,長久生病而且是嚴重的病,真是非常之困難,非常之可怕!令我想起今天我們要讀的經文,約翰福音五章五節,在畢士大池旁,「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可憐的光景,有四點有關這個人的,我們要注意(5:1-5, 7):



2. 第一、他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廢人」,5:5

我們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年紀,只知道他病了三十八年,顯然在耶穌還沒降生之前,他已經得病了。三十八年是一段悠長的歲月,長年的生病很容易令人清貧如洗,眾叛親離。我們不知道他生什麼的病,第五節用一個字來形容他:「病」(ἀσθένεια, invalid),原文是一名詞,在福音書出現只七次,在馬太福音八 17 與「疾病」(νόσος, diseases)一起出現的時候:「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翻作「軟弱」,意思不是指疾病本身,而是指疾病所帶來的結果,「軟弱」(weakness)、「失去功能」(invalid),廢人一個,引用的是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第四節,耶穌担當了我們因罪而來的「憂患與軟弱」。約翰沒有告訴我們這個人患了什麼的病,他的重點是病帶來的「軟弱」,也沒有告訴我們他犯了什麼罪,重點是疾病所帶來的「軟弱」。

我們與這一個因疾病而在軟弱痛苦中三十八年的人一樣,長期生活在軟弱中,這個人的軟弱可能比我們的軟弱嚴重一些,但我們同樣生活在因罪惡疾病所帶來的憂患當中。

例子:我想到
  • 我自己的母親,身體一天不比一天,抑鬱的情緒;
  • 常常不開心的人,天天一張臭臉,不是自己想的,而是心中的愁苦,不能自已;
  • 在中國參加新造營、父母營、夫妻營的人,都已經是傳道人了,但心靈帶著各種的傷害、重担。
正如這一個病人,我們是「軟弱、不正常的廢人」,而且問題已經拖了很久了。


3. 第二、他是一個「躺在畢士大池邊無望的人」,5:1-5



這個「軟弱、無能的廢人」,天天躺在耶路撒冷在羊門附近畢士大池的旁邊,等待神蹟的出現,畢士大池根據考古的發現,是一個很大的池子:


a. 是一個供人洗澡、游泳的地方,旁邊有五個走廊,像一個「日」字,把水池分為兩部分,走廊上都是有病的人。
b. 因為傳說「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什麼病就痊愈了。」這傳說是真是假,無從考究,但你可以想像當時混亂的情況,有人在洗澡,有人在游泳,誰分得清楚什麼時候是天使攪動池水,當有人以為天使在攪動池水的時候,眾人就爭先恐後地跳進水池,那麼多年來,有誰真的因先跳下池水而得醫治?沒有人知道!這只是個傳說。最可怕的是:這一個軟弱、無能的廢人,他唯一的盼望是寄望在一個不一定真實的傳說,實在可悲。


今天,我們許多人的盼望也只是一個不一定真實的傳說:
  • 傳說,只要離開破碎的家庭,我們破碎的心就得治醫,真的嗎?
  • 傳說,只要有人愛我,願意跟我結婚,我一切的痛苦,就得痊癒,真的嗎?
  • 傳說,只要把書讀得好,找到高薪的工作,我就會安枕無憂,生活快樂,真的嗎?
  • 傳說,只要我賺到很多錢,破碎的人際關係,就會解決,真的嗎?
許多結了婚,離開家的人,有錢的人,成功的人,生命的疾病,人生的憂患,仍沒法得到痊癒。因為我童年受的傷害而有的害怕,怕被遺棄,怕受拒絕,多年來仍影響著我,不單只三十八年,而是四十多年了,若不去面對,接受醫治,仍生活在軟弱與失敗當中。

4. 第三、他是一個「自憐、自怨、認命的人」,5:7



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說:「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水裡。」他說的話可能是準確的,但你可以感覺到他心態,他得不到醫治,是因為別人沒有幫助他,其實,他若看一看周圍卧在池邊的人,大部分比他情況更差,第三節經文說:「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 他能與主耶穌對話,所以他不是一個聾啞的人;
  • 他可以看見池水攪動,所以他也不是瞎子;
  • 他行動雖然慢,不比人快,但他仍可以動,不是瘸腿的、血氣枯乾的人;
而他卻埋怨別人沒有把他放在池子裡,長年受困的人,很容易有這一種自憐的心態,覺得是別人的縁故,自己才落在現今可憐的光景。

你是否一個自憐認命的人?


5. 第四、他生活在一個沒有憐憫、競爭性强的群體中,5:3

那時是過節的時候,眾人來到耶路撒冷慶祝高興,在羊門附近的畢士大池,卻有一群無奈,絶望,陷於痛苦的人,被社會遺棄,好像沒有人看見一樣。

在池邊的人,應該是同病相憐的人,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說:「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可見這是一個你爭我奪的群體、彼此競爭的群體,池水動的時候,只有一個最先跳下去的人才得醫治,你必須爭取第一,把別人比下去,才能得憐憫得醫治,本來應該是同病相憐,結果成了一個你爭我奪的群體;「畢士大」原文是「憐憫之家」的意思,可惜實際上,卻是一個缺乏憐憫的群體(Merciless community),這正是人類的光景。

我們其實都很可憐,不是瞎眼的,就是瘸腿的,但大家都是你爭我奪,要踏在別人的身上,才能生存,每天上班的時候,都要穿上全副盔甲 ,與人爭得死去活來,畢士大池邊的人,既軟弱又孤單(Weak and lonely),正是人類的寫照。

6. 最後我們可以用一件實物來總結這個人的光景:他的「褥子」(Pallet, bedroll)或「担架」,他躺在這褥子的上面,這褥子代表他軟弱的光景,他卧在上面,這就是他的世界,他的界線就是那麼大,更可能這是他唯一的財產,相依為命,這褥子也成為他的包袱與捆綁,困在上面,睡在上面,天天背著重担,這就是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之光景!



一、耶穌的邀請:「你要痊癒嗎?」,5:6

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嗎?」 耶穌這一句說話,請注意三點:



1. 耶穌主動的問他,「你要痊癒嗎?」他不是明知故問,而是一個誠懇的邀請,這是約翰福音的主題之一,耶穌是神的兒子,他是使人痊癒的主,向人提供健康美好的生命,正如:
  • 他主動地對拿但業說:「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一48)
  • 他主動地邀請尼哥底母:「你必需要重生。」(三7)
  • 他主動邀請撒瑪亞婦人:「我有活水,你喝了之後,永遠不渴!」(四14)
  • 他主動向大臣說:「回去吧!你的兒子活了!」(四50)
在那麼多的病人中,他主動邀請這位「軟弱、無能的廢人」,不是因為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特別可憐,不是因為他有信心或盼望,值得被醫治拯救,有解經家甚至覺得這個人品格有問題,完全沒有屬靈的眼光,醫治他的人是誰也不知道,是一個無色彩的活死人(a colorless living dead)!這個「軟弱、無能的廢人」代表所有需要醫治的人,
  • 有信心的,沒有信心的;
  • 有屬靈眼光的,沒有屬靈眼光的;
  • 有盼望的,沒有盼望的;
耶穌邀請一切活在罪的果效之中、長年在憂患痛苦的人來得痊癒,「你要痊癒嗎?」他邀請是那麼主動,那麼真誠,那麼親切!

「你要痊癒嗎?」(停頓一下,讓聽眾有机會反醒與回答這個問題。)

2. 「痊癒」(ὑγιής, Well)原文是個形容詞,描寫「健康(healthy)、健全(sound)、良好(well)」的意思,在新約出現十一次,其中五次在這一段經文(5:1-18):一次耶穌問「你要成為健康嗎?」(5:6),兩次用來形容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現已痊癒了(5:9, 14),兩次形容耶穌是痊癒的源頭(5:11, 15),「痊癒」明顯是這一段經文的主題之一;在舊約七十士譯本中,「痊癒」(ὑγιής)出現四十一次,與新約的意思差不多,指健全良好(wellness),是神所賜的禮物。耶穌問:「你要痊癒嗎?」為這一段經文揭開了序幕,焦點從得痊癒的這個病人,轉移在痊癒的源頭--神的兒子耶穌身上,耶穌才是這一段經文真正的主角。


 以賽亞書 35:5-8a 用許多美麗的圖畫描寫耶穌在這裡要賜下的健康豐盛美好的生命:


三十五章第八節的這條大道是通往神及與神同行的聖潔之路(the highway of holiness),是一條通天之路,是健康、美好、豐盛生命之路,你要嗎?

3. 在這短短的經文中,約翰一如他慣常喜歡對比的風格,將「軟弱」與「健康」作一強烈的對比:


「軟弱」是健康的相反,是疾病與罪惡帶來的結果;「健康」是豐盛生命的表現,是神賜人的禮物,神的兒子來世邀請凡勞苦担重擔的人進入他的安息,你願意得痊癒嗎?你願意得健康美好的生命嗎?你願意得醫治嗎?


二、經歷耶穌的痊癒,5:8-9a

1. 「你要痊癒嗎?」答案當然是「要得痊癒!」但這並不是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直接的答案,他的答覆充滿了不可能,耶穌卻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三個的命令:
  1. 起來
  2. 拿起

含堅決的語氣,代表義無反悔的行動,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面對一個選擇:「要」?還是「不要」?
  • 要不要疾病得痊癒?
  • 要不要從軟弱無助中站起來?
  • 要不要從挫折失敗中走出來?
  • 要不要從罪惡捆綁得釋放?
  • 要不要從關係破裂中解脫出來?
「我要!」代表你的選擇,與約翰福音的主題「接受」(約一 12)同義。
  • 「我要!」就得痊癒;
  • 「我要!」就能走上通天之路(聖路);
  • 「我要!」就能在沙漠開江河。
簡單嗎?容易嗎?絶不簡單!在這種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中,相信神能在沙漠開江河,並不容易!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習慣了靠人照顧,躺在褥子上那麼久了,要選擇起來行走,過健康的生活,真的是可能的嗎?接受神的兒子之邀請,讓他醫治你的疾病,担當你的憂患,這是在乎你的選擇!

2.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5:9a)我們可以想像,他起來拿起褥子走的樣子,收縮了的腿立刻強健起來,愁容滿面枯黃的臉立刻陽光起來,能跑能跳,有氣有力,一副健康美好的圖畫!

健康生命的見證:
  1. 六月份福遍教會在中國舉辦的五個營會:兩個父母營、兩個新造營,一個夫妻恩愛營,若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痊癒」,得醫治,父母與兒女的醫治,弟兄之間得醫治,夫婦之間得醫治,同工之間得醫治!
  2. 父母營的一個見證:父母親得醫治,與兒子和好;
  3. 陳祖幸牧師的見證:與父親、弟弟的關係得醫治。


三、耶穌是生命痊癒的源頭,5:9a-18

A. 是他使我痊癒的



「痊癒」第二、第三次在這段經文出現是用來形容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他現已痊癒了(5:9, 14);第四、第五次的出現是形容耶穌,他是痊癒的源頭(5:11, 15),經文的高潮是讓人注目這位救世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神的羔羊,他是痊癒的源頭,是賜人健康生命的主。

B. 他與天父同源,賜人健康的生命直到如今


約翰借用耶穌醫好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之事件,帶出猶太人在約翰福音第一次反對耶穌的聲音,猶太人因為耶穌在安息日醫病,又吩咐病人拿起褥子走,這都是違反猶太人安息日的規條,耶穌因此宣告他與天父的關係,他與天父同源,與天父平等,賜人健康與生命直到如今,何況是在安息日!這是約翰作為「耶穌是神是基督」的一個記號(sign)。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他担當我們因罪而來憂患,背負我們的重担,他睗人平安與健康美好的生命,直到今日。



結論

1. 猶太人親眼看見耶穌醫治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但他們的反應令人失望,他們沒有認識自己也與這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一樣,需要痊癒,他們也一樣背負著罪惡與疾病所帶來的軟弱與憂患,需要回應神兒子的邀請,說:「我要得醫治!」
2. 我們最大的困難,不是我們的軟弱,而是不肯承認我們的軟弱,接受從神而來的醫治,所以你今日若有傷害,若有需要修補的關係,若有罪惡的捆綁,若需要醫治,願你能對耶穌說:「耶穌我來!耶穌我來就你!」
3. 你要得痊癒嗎?讓我們拿實際的行動來回應耶穌的邀請:
  • 向神禱告,說:「我要得痊癒!」
  • 請別人為你禱告,你可以走到前面來,我們有代禱者為你禱告。
  • 你可以主動的與你的家人、朋友和好,讓神醫治你受傷的地方。
  • 你可以讀聖經,求神用他的話語醫治你,用一段安靜的時間去默想神的話。
  • 你可以用行動表示你的悔改,還清你欠的債,向你得罪的人道歉,今天就是要罪得赦免的時候。
  • 你可以…
「你要痊癒嗎?」


後記

畢士大池今日的樣子:



回應詩歌






討論問題


1. 試從經文中描寫你對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的了解,有什麼地方你與他是相同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 請比較「軟弱」(5:5)與「痊癒」(5:6)兩個字所描寫的光景,在你的生命當中有什麼仍是「軟弱」的?在那一方面你是「健康」的?請分享。
3. 這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有關耶穌的神性?使命?與做事的方法?如何成為約翰福音的一個記號指向耶穌是神的兒子?相信他的人必得永生?
4. 試反醒自己的生命,有那一些地方你需要耶穌的醫治?你如何才能「健康起來」?
5. 請列舉一切實際的行動,讓我們用行動回應耶穌的邀請:「你要痊癒嗎?」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講章的一些靈感是取材自陳世欽牧師最近在使者的一篇文章(講章):「生命痊癒的源頭」,作者成功地捕捉了經文的中心思想,耶穌是「生命痊癒的源頭」!挑戰讀者「要明白耶穌是生命痊癒的源頭,他要改變你的生命,使你痊癒,你願意嗎?重要的是你需要作出回應,才能從生命的傷痛、挫折、陰影和黑暗中解脫出來,過著與主同行、蒙恩的生活。」(使者 05.06.11, 第十四頁)可惜的是,在這挑戰之後,作者用了一個實例去說明屬靈的痊癒比身體的醫治來得重要作為結束。或許不需要是這樣將身體的痊癒與屬靈的痊癒分開,這也不是經文的重點。

2. 在預備講章的時候,同道好友,倫思學牧師寄來一份同一段經文他的講章,我得益良多,以賽亞書三十五章的經文是從他而來,他分析畢士大池旁的這一位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有很詳盡的介紹,1)身體上的問題;2)品格上的問題;3)真正的問題--罪的問題;講章的方向,是從一個人痛苦的肉身經歷,進入屬靈的問題,人若承認自己真正的問題,就能回應神的呼召,得痊癒,最後,他以 C. S. Lewis 的話來結束:「痛苦是神大聲的呼喝:它是神的擴音筒,用來喚醒這聾了的世界。」拜讀他的講章之後,回去再思想經文的重點,我決定從另一個角度來發展這一篇的講章。

3. 我認為約翰的重點不在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他只是一個佈局,作者的目的是要証明耶穌與天父平等的身分,介紹耶穌的使命,他邀請人接受他所賜健康的生命,他是生命痊癒的源頭,他的邀請今天仍有效,因他作事直到今日。所以這得醫治的病人不是一個反例,而是得痊癒者的代表,不論他是有信心或沒有信心,有屬靈的眼光或沒有屬靈的眼光,是因為罪而有的疾病或不是,是肉身的醫治重要還是屬靈的醫治重要,這些都不是作者關心的問題,重點不是在這病人的身上,而是在耶穌的邀請與他的身分上。在應用方面,陳牧師、倫牧師、與這一篇的講章都差不多:挑戰聽眾承認自己需要痊癒,向耶穌基督的邀請作出回應。

4. 在預備的過程中,我曾考慮只用 5:1-9b 把焦點放在 「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得痊癒的神蹟」,直接應用在需要痊癒的會眾,1)你要痊癒嗎?2)耶穌使人痊癒;3)接受從神而來的醫治。但當我再仔細把經文讀一讀,明顯地,5:1-18 是作者整全的一段,5:1-9b 只是開始,目的是要引進耶穌與文士和法利賽人因為安息日的衝突,帶入耶穌宣告,他與天父同源同宗,與天父作工,直到現今,所以整段經文是一個整體,若要宣講經文的原意與中文思想,最好是包括 5:1-18 整段經文。

5. 在預備的過程中,經文中兩個字的字義硏究,對我的幫助很大:

a. 「病」了三十八年,中文翻作動詞,原文是一名詞,用法不單只是指疾病,更是指疾病所帶來「軟弱、無能」的結果,作者的重點不是他生的病,而是他因病而過著軟弱的生活,其他經文的用法,更包括因罪而過著痛苦憂患的生活。作者沒有說明,他的情況是因為罪或身體的疾病的緣故,兩者都可以,作者關心的是他軟弱、憂患的景況,需要耶穌的醫治。

b. 「痊癒」(ὑγιής),形容詞,「健康(healthy)、健全(sound)、良好(well)」的意思,在新約出現十一次,其中五次在這一段經文(5:1-18):一次耶穌問「你要成為健康嗎?」(5:6),兩次用來形容那病了三十八年的人現已痊癒了(5:9, 14),兩次形容耶穌是痊癒的源頭(5:11, 15),「痊癒」明顯是這一段經文的主題之一;在舊約七十士譯本中,「痊癒」(ὑγιής)出現四十一次,與新約的意思差不多,指健全良好(human well-being),是神所賜的禮物。耶穌問:「你要痊癒嗎?」為這一段經文揭開了序幕,焦點從得痊癒的這個病人,轉移在痊癒的源頭--神的兒子耶穌身上,他與天父同源,賜人健康與生命到如今,何況是在安息日!這是約翰作為「耶穌是神是基督」的一個記號(sign)。

這兩個字提供一個強烈的對比,讓讀者作一個選擇。

6. 去年美國國慶的主日,我講了一篇與美國歷史有關的講章,今年則選擇這一篇一般性的講章,美國國慶是美國的一個大日子,很多美國人的教會都有愛國的一些表 示,例如:為美國禱告的信息、升國旗的儀式、唱國歌等;我們雖然是一個移民的教會,但仍有公民的責任,要為這個國家求平安,雖然講道與國慶無關,但崇拜的時候,特別用一些時間為美國禱告是重要的。

7. 回應耶穌的邀請,要得痊癒,最好有實際的行動作為回應,講章以一連串的行動建議為結束,我也安排了代禱者在前面為有需要的人代禱,有十多位的會眾走出來要求代禱,最令人感動的是一位坐著輪椅來聚會的弟兄,他曾中風,在康復當中,他拿著柺杖一步一步慢慢從最後走上來,舉起手,向神呼求,求痊癒,他的回應感動了許多的人,也成為眾人的榜樣。

8. 在好友倫思學牧師的幫助下,我嘗試寫一寫有關講章的中心思想、發展問題與目的,很久沒有這樣的操練,有點陌生。

中心思想(Big idea):耶穌,神的兒子,邀請並使軟弱有需要的人得痊癒。
  • 主詞(Subject):耶穌,神的兒子(誰是耶穌?)
  • 補語(Complement):(他是那一位)邀請並使軟弱有需要的人得痊癒。


發展問題(Developmental question):向會眾解釋(What)耶穌的邀請並回應(How)耶穌的邀請。


目的(Purpose):
  1. 會眾當中那些認為自己沒有問題的人,聽完這一篇講道之後,能承認自己需要痊癒,願意回應耶穌的邀請,接受神的醫治。
  2. 那些願意回應耶穌邀請的人,聽完這一篇講道之後,能夠以行動回應耶穌的邀請,實際地經歷健康美好的生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