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3, 2015

福音與職場,創 3:5-7; 17-19; 11:1-9; 傳 2:20-25; 4:4, 6; 羅 8:20-24

福音與職場
創世記三章五至七節、十七節至十九節、十一章一至九節、傳道書二章廿至廿五節、四章四、六節;羅馬書八章廿至廿四節
《信仰與職場》第二講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5.04.19
國語堂、英語堂、學生崇拜
2015.05.03
粵語堂



引言

1. 上週我們講了職場神學的第一講:1)我們的神是一個工作的神,祂創造了萬物,六天就完成了,第七天休息,神作工直到如今,祂供應萬物的需要,為人預備了救贖;2)神創造了人,把工作的使命交給人,吩咐人充滿全地、管理萬物,與神同工,照顧看管祂所創造的天地;3)我們的工作是神的呼召,按我們的才幹與恩賜,使世界繁榮,貢獻社會,建造文明,服務人類。

2. 今天我們繼鑟第二講:人的罪如何改變了工作的性質,帶來工作的困難與問題,而福音卻是神的大能,救贖人類脫離罪的權勢,賜下新的生命、新的生活,帶來工作的盼望。

今天的題目是:「福音與職場」,我想分享兩點;

1)工作可以是毫無結果與毫無意義,但福音給我們一個更美工作的希望;
2)工作可以是自私與拜偶像,但福音是神救贖我們的大能。




一、工作可以是毫無結果與毫無意義,但福音給我們一個更美工作的希望



A 因為罪的緣故,工作可以是毫無結果、毫無意義的,創三 17-19

1. 創世記第一、二章神創造人,交給人工作的指示之後,第三章記載亞當與夏娃犯罪的故事,魔鬼引誘夏娃去吃神吩咐他們不能吃分辦善惡樹上的果子,理由是他們吃了不一定如神說的必定死,甚至讓他們懷疑神的動機,說:「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創三 5)


2. 當亞當夏娃背叛神吃了分辦善惡樹上的果子的時候,他們真的「眼睛就明亮了」,而且立刻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創三 7)。「眼睛明亮」是什麼意思?這裡「眼睛明亮」並不是好事,「眼睛明亮,能知善惡」的意思是從此人以自己的是為是、非為非,自己走自己的路,宣告與神分開,要與神一樣自主自決與自治。廿一世紀的人,若從一個人本主義的思想來看,這正是人存在的意義!「我是我未來的主人!」「我是我唯一的主宰!」「我做自已的決定!」是不是這樣?但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正是人類犯罪的情況,亞當夏娃犯罪的核心意義正是背叛創造他們的神,自以為是,不以神為主宰,被造之物卻拒絶創造者的旨意,離棄神,與神隔絶。

3. 人自以為是,自定是非,第一件自定對錯的事是「知道自已赤身露體」,神並沒有告訴他們不穿衣服赤身露體是羞恥的事,但他們自定善惡之後,第一件自定的惡事,認為自已赤身露體是羞恥的事。

什麽是羞恥(Shame)?「羞恥是內心的一種不安(restlessness),對自己存在的一種深層次的疑惑與迷茫。」這種不安催使你併命去肯定自己,尋求自己人生的價值,一方面不要別人管轄你,你渴望自立自主,別一方面又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讚賞,努力地去取悅別人,這種的矛盾源自內心的不安,是人與神隔絕的結果。

4. 罪的影響是令人不可以想像的,亞當與夏娃沒有立刻的倒地身亡,但死亡與敗壞已經臨到人類的每一個層面:包括靈性、身體、精神、社會、文化、心理、現在的與永恆的死亡,失了樂園,地受咒詛,人進入了死亡與敗壞。

5. 罪直接影響人類最重要的兩大範疇:家庭夫妻的關係與我們的工作。神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三 16)從此夫妻不和,明爭暗鬥。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吃田間的菜蔬。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三 17-19),從此人類工作艱苦,受罪的刑罰。


經文有幾點的觀察我們要特別注意:

1)神並沒有咒詛工作,人犯罪之先,神己經交付人類工作的使命,工作本身不是咒詛,不是刑罰,上班不是罪的結果。

2)受咒詛的是人,從此人要終身勞苦才能得吃,要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工作不是完全沒有結果,我們還能得吃田間所種的菜蔬,但卻要勞苦、汗流滿面,才能糊口,有一點的收成。

3)第二、受咒詛的是地,地因為亞當夏娃的罪受咒詛,從此人終身勞苦經營,地卻長出荊棘與蒺藜,人的工作變得非常的困難辛苦。羅馬書八章廿至廿二節說,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卻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將來)自由的榮耀,現今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

「虛空」(futility)的意思是「沒有用」(uselessness)、「沒有目的」(purposelessness)、「沒能力產生結果」(incapable of producing results)。這個字是舊約的字,在舊約出現一百四十五次,最常出現在傳道書(三十六次)。

6. 傳道者(Qoheleth)這樣的形容工作:毫無結果、毫沒意義,「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傳二 20)「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傳二 22-23)勞碌工作,日日憂慮,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豈不是許多人今天工作的經歷嗎?傳道者結論說,「這也是虛空!」沒有用、沒有目的、沒有結果!


他舉了一種工作上常見的虛空:「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分。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傳三 21)努力工作的成果留不下去,下一個接不上手,沒有長久的影響(no lasting impact),這是虛空的、是醜惡(evil)的事。

人渴望工作有果效,有長久的影響。管理學家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他二零零一年著名的大作《從 A 到 A+》中研究什麽是卓越(Great)的公司,卓越他認為是長期的優秀(Good),不是幾十年優秀,不是一代的領袖優秀而要,五十年、一百年繼續不斷的優秀才是卓越!卓越的公司並不多,他選了一千四百三十五間優秀的公司,研究他們過去四十年的歷史,只找到十一間他認為是卓越的公司,但今天這十一間卓越的公司,被柯林斯認為是「長期業績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數倍以上」的公司,只有四間仍然是繼續優異,其他有已經倒閉的(Circuit City Stores),賣掉了(Gillette Company),發生醜聞的(Fannie Mae),要政府營救的(Wells Fargo),股票價值掉了一半的(Nucor),前途可悲的(Pitney Bowes),身負無數訴訟的(Phillip Morris),可見長期的優秀並不是常見的,有長久影響力的工作結果是少之又少的。



7. 另一個例子是通用電器(General Electric),前總裁 Jack Welch 領導公司二十年(1981-2001),公司成長四十倍,退休花紅是驚人的四億一千七百萬美元,被人推崇為最成功職場的領導者之一,他的接班人 Jeff R. Immelt 上任四天就經歷了美國九一一事件,公司受到嚴重的損失,無論新的總裁如何努力,公司雖然仍然是很成功,2011 是全美第廿六間最大的公司,是全世界第四大公司,但它的股票已經比 Jack 退休時最高峰的時候掉了一半,是不是新的總裁比前總裁差?不一定,生不逢時,遭遇各有不同,成功與業績常常不是一個人努力就得到結果,你同意嗎?


有時候真的有與一切受造之物在打架一般的感覺,人的努力不能保証結果,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意義,這正是我們很多人的經歷。最近一位姊妹告訴我,她又被解聘了,這是她研究所畢業後幾年內不知道是第幾次被解聘了,她是一位很優秀的化學工程師,出身名校,勤奮努力,這一次是因為石油價格下滑,公司大批的解聘員工,這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地給她長出荊棘和蒺藜」,現在她正面對失業與身份的問題,很可能要回國。

我們這些美國移民在工作上受到的壓力與困難,比一般人更多,在異鄉為異客,語言文化上的適應,工作真的百上加斤,雪上加霜,困難重重。



B 若工作有成果,我們要學習感恩,傳二 24-26

1. 工作受罪的影響,成功與滿足是可遇不可求。我最喜歡的運動員之一:姚明,身高七呎六吋,二零零二年成為火箭隊狀元選秀,球藝人品一流,深受球迷愛戴,但在火箭隊效忠八個賽季之中,只有三季他是健康的,其他五季因受傷而报銷,腳踝三次骨折而被迫退役,始終沒法替火箭隊拿得冠軍。


2. 打球打得好的球員不少,但成功長久卓越的球員只有極少數,像前職業籃球員米高喬治(Michael Jordan)一樣,在十五年長時間卓越,得六次總冠軍、五次最有價值球員、六次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人只有他一個,而米高喬治只是一次嚴重受傷之差就失去這一切的成果,傳道者說:勞碌得來的成果「也是出於神的手!」(傳二 24),他奉勸世人在勞碌工作中享受工作的成果,成果不是理所當然的,不是人努力就一定有成果,這是出於神的手,是神的主權,「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傳二 26),工作受罪的影響艱難非常,工作沒有成果、失去意義是人犯罪之後的寫照,若得享工作的成果,要感恩、要謙卑,因為這是出於神的恩典。



C 若工作沒有結果,我們要接受人生的有限性,傳四 4, 6

1. 因為罪的緣故,工作可以是毫無結果、毫無意義的,當工作沒有結果的時候,我們應如何面對?

2. 《阿瑪迪斯》(Amadeus)是美國導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所執導的電影,描述音樂神童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傳奇的一生,於1984年上映,並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重複看過五、六遍,每次都流眼流,深深的認同主角痛苦的感受。


故事發生在1823年,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Antonio Salieri)呼求已死的莫扎特寬恕他,因他是殺死莫扎特的兇手,又企圖割頸自盡。他的行徑使他被送到瘋人院。一名年輕的神父來探訪,要接受他告解。他起初無精打采,不感興趣。神父向他提到有流言說他是害死莫扎特的兇手,如果屬實,他就要釋放這「死罪」的重擔,他反應仍然冷淡,直到神父說:「在上帝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他忽然被吸引住了,反問:「都是嗎?」,就開始向神父作起長篇的「懺悔」,敘述他和莫札特的恩怨。

他回想起他年輕時光,特別是他對音樂的愛。但他的音樂學習,卻被無文化又無愛心的父親幾乎終斷。父親用餐時鯁死,他視為一個「奇跡」,令他可以到「音樂家的城市」維也納,加入18世紀文化精英行伍,追尋自己的理想。他認為他的才華和成功是他的虔誠獲上帝獎勵,於是懷著敬畏上帝的心來開始事業。他滿足於當上約瑟夫二世的宮廷作曲家,直到他遇上了受聘於薩爾茲堡大主教的莫札特。

倨慢無禮、放蕩貪色、卻有無比才華的莫札特,心態舉止幼稚,竟蒙上帝選中,薩列里為之震驚不忿。他的信仰因而動搖,他相信上帝以莫扎特的天才嘲笑他的平庸,他一生努力工作,希望寫出流芳百世的音樂,莫扎特的音樂正是他朝思暮想努力追求卻達不到的完美境界,電影中有這樣的一段:

薩列里拿到莫札特的手寫樂譜,細看之下,他發現沒有任何的更改過,落筆成文,猶如寫作之前,已經在腦海中完成了的曲子,多一個音符太多,少一個音符結構就亂了,音樂之完美,好像是「神的聲音」(the voice of God)一般,令他失魂落魄,羡慕妒嫉不已!


一方面他深愛著莫札特的音樂,每一次莫札特的演奏,他都出席,樂此不疲,別一方面,他卻痛恨莫札特,想盡方法害死他,不能接受自己一生努力卻沒法與莫札特相比,最後莫札特三十五歲年輕的時候,在貧窮與痛苦中逝世,薩列里沒有因此而快樂,總結「上帝」寧可殺死莫札特,也不肯將自己的榮耀分給他一分,電影結束的時候,薩列里在瘋人院彈著茵札特的音樂,自言自語,自貶謫為「庸才的守護聖人」(I am the champion of mediocrity!)。

3. 傳道者說:「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四 4),這是莫札特的虛空,毫無意義。而傳道者對薩列里的忠告:「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四 6)這就是我們引以為鑑的警告,勞碌得來的成果,容易被人妒嫉;另一方面,卻要學習知足,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不能強求,要盡得天下,勞碌捕風。


D 小結:人犯罪後的工作觀

1. 這是我們犯罪之後的工作觀,因為工作是神交託的使命與呼召,我們需要工作才能有滿足與快樂,另一方面工作因為受罪進入了世界而變為艱難煩惱,很容易沒有結果,甚至失敗,而福音卻是神的大能,告訴我們道成了肉身,把神豐豐富富的真理與恩典顯明,帶給這罪惡敗壞了的失樂園救贖與更新的盼望,這盼望是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一切相信的人,有一天,在新天新地的時候,我們的工作會有完美的結果,充滿意義,與神同工,受造之物得脫離敗壞的轄制,與我們一同得享自由(參羅八 21),不再長荊棘和蒺藜,現今我們與萬物一樣,「心裡歎息... 等待身體得贖,我們的得救是在乎盼望」(羅八23-24)。

2. 福音是犯罪的人之盼望,它要更新我們的工作,顯明福音的大能。這是基督徒的工作的盼望,神呼召我們在各行各業中活出福音轉化的大能,更新我們的職場,改變社會,向世人見証福音的好處,一切的基督徒職場倫理以此為基礎。

3. 今天很多的基督徒職場講座都是邀請成功的商人、成功的專業人士為講員,分享與教導基督徒如何用聖經的方法在職場上做得更好,為主作見証與傳福音,這不是不好,可是只是一半的故事,另一半是在失敗、毫無結果之中活出神創造的工作意義,例如:生意失敗的時候如何作破產的決定,基督徒的破產法!又如基督徒如何面對工作上的苦惱,在工作沒有意義之下如何因福音的盼望而敬業與樂業!人犯罪之後的工作觀在各行各業中如何活出福音的大能?這是我們需要思想的問題!

何建宇弟兄的見証:何建宇弟兄是香港播道神學院客座教授及院董、公義樹董事。具學術、工程研究、企業管理及環球營商經驗,先後獲工程學士及工程管理博士,特許工程師及多國工程學會院士資格。早年執教於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移民加拿大後,曾創立數碼無線電上市公司,員工超過五千多人,在大陸與加拿大資產數千萬。他曾獲加拿大卑斯省一百名最具影響力華人的榮譽,安永會計師選為2006年加拿大太平洋區創業家候選人。公司上市之後,被銀行指派的董事控制公司,最後把公司拆件賣掉,結果他的工作從零開始也從零結束。但他並沒有埋怨上帝,也沒有因此而絶望,反而去安慰那些有相似經歷的人,這是福音的能力。

4. 每年聖誕節,我們都唱《普世歡騰》這一首歌,我們有沒有注意第三節的歌詞?

世上一切罪惡憂傷,
從此不再生長;
普世咒詛變為恩典,
主愛澤及四方,
主愛澤及四方,
主愛,主愛澤及四方!
No more let sins and sorrows grow,
Nor thorns infest the ground;
He comes to make His blessings flow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Far as, far as, the curse is found.

這是主降臨的盼望,這是受造萬物的盼望,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上的盼望!





二、工作可以是自私與偶像化,但福音給我們工作的更新與救贖



A 偶像的工作觀,創十一 1-9

1. 在罪的咒詛之中,工作很容易變得很自私。

2. 薩列里在年幼的時候,他一直這樣的禱告神:「神啊!求你使我成為一個偉大的作曲家!讓世人透過我的音樂去慶祝你,也慶祝我!親愛的主,讓我名聞於世,使我永垂不朽(immortal),讓我死了之後,世人都因為我的音樂永遠記念我的名字!」他對工作的意願是非常自以為中心的,工作成為他求名與追求永恆不朽的救恩,這就是他的偶像!


3. 創世記第十一章「巴別塔」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工作自我為中心的例子。創世記第三章告訴我們當時的人發現一種新的做磚技術--把磚燒透,可以當石頭,建更高的房子,這是好事,所以他們決定起來,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這也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工作的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原因是:要「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創十一 4)


4. 「傳揚我們的名」(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的意思即「為我們自己建立身份」,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依靠我們的表現去肯定我們的身份地位,尋求自我的價值。傳揚我們的名成為許多工作、計劃、與努力的動機,工作賺錢是為了自己,傳揚自己的名;工作的表現與成就成為我們主要的價值,取代了從神而來的價值,與福音本於恩憑著信而蒙神的救贖的基本價值相反,我們的價值是從神而來,工作很容易成為偶像,取代神的位置,馬丁路德認為我們若想從其他受造之物中尋求只有神才能給的東西,這就是拜偶像的行為,工作在犯罪之後,可以很容易成為我們的偶像,以工作的成果來肯定自己的價值,這是很可怕的事。

5. 工作可以成為我們的偶像,代替神,以工作的成就為自我的價值的人,並不需要神,猶其是工作順利成功的時候,自已感覺很好!為什麽需要福音?

以工作為偶像的基因自從人犯罪之後都在我們血液裡,我們看不見,摸不到神,而工作的成就卻是很實在的感覺,但任何的計劃、工作、社會、機構、教會、與國家的終極存在的價值只是從看得見、摸得到的實質世界而來,結果都會失去意義,不能持久,不能滿足,這些都不是偶像能給我們的,人離開了神,是沒有真正的平安與價值的。

6. 五十歲以前我是工作狂的人,工作是為了滿足我內心的不安,追求工作的成果為人生的價值,事工有結果,我覺得有意義,繼續努力工作,追求更多的滿足感,若工作沒有結果,這是常常發生的情況,「地長出荊棘和蒺藜來」,我就不安,失去存在的價值,迫自已再多做,多努力,正如傳道者說:「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最後我倒下,耗盡,非常的痛苦。福音說:神愛我,以我為寶為尊,我是祂眼中的瞳人,神用自已的兒子之重價把我買贖回來,我是屬祂的,不是因為我工作有成,而是因為我是祂的兒子!當我放下工作的偶像,福音改變了我,我感覺一塊大石頭從我的身上脫落,我不再是工作狂,可是我做的事比以前更多,我工作不是要証明我自已,而是為神而做,我變得喜歡工作,享受工作,在荊棘和蒺藜困難重重的事奉中,我感到神的呼召,我與神同工,工作有果效或沒有果效並不決定我的價值,祂是我的神,我的好處不在祂以外。

7. 工作在這受罪捆挷的世界有很多致命的吸引(Fatal Attractions),金錢、地位、權力、讚賞、成就、性的滿足、財富帶來的安逸、與舒適的生活,這些本身並非一定是壞事,但當它們變為偶像的時候,結局就如巴別塔一樣,神親自「下來」變亂人的口音,使人的言語彼此不通(創十一 7),今天我們仍深受巴別塔的危害,神是「忌邪」獨一的神,意思是神與偶像勢不兩立,不能共存,這是十誡的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廿 3),也是最重要的一誡。


B 自私的工作觀

1. 工作常常成為我們出人頭地的途徑,失去了原來神交託人工作是為了充滿全地、服務別人的目的,工作成為自私,求自己求名求利的途徑!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2. Nortel 的例子:

北電曾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司之一,全盛時期佔多倫多股票事場總值的三分之一,全世界有九萬六千個員工,是企業通訉平台領域的世界主要供應商,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一九九五年公司的總裁羅世傑(John Roth)與高層的領導,在幾年中對公司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造和一系列大手筆的併購,成功地将北電網络转变成业界独一无二的可以提供跨越数据和电话的集成網络解决方案全新公司,使北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制造商,从而造就了一個時代的神话,羅世傑因此声名大噪,他的「光纖革命」使北電的收入達到303億美元,控制了全球光纖設備制造的43%的市場份额,20世纪末,因为在光通讯方面拥有的绝對優势,由互联網热潮導致的互联網建设狂潮使得很多公司纷纷到北電下訂單。2000年,其網络設備銷售額由90年代中期的100億美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300億美元,這樣的訂單数量使得北電在短期内積累了大量财富,并促使北電四處收購其他公司,羅世傑更在2000年,從賣掉公司的股票而個人盈利一億三千五百萬加幣。2001年,互联網的泡沫化,數萬家互联網公司一夜之間倒閉,他們不肯履约的订单导致了北電總價值超过40亿美元的產品積壓,而電信運營商不再像以前那樣大举購買設備,這些事件使得北電遭受了極大損失,北電股价直线下跌,羅世傑辭職,新的總裁鄭富康(Frank A. Dunn)接任,大幅度裁員,卻沒法力挽狂瀾,公司繼續虧損累累,2004年3月,北電的財務造假醜聞暴露,加劇了北電的衰落:北電三名高管被解雇;影響加拿大的經濟與股票市場,2006年12月,北電公司和股東達成24.5億美元和解協議。這项和解是美国证券欺诈集体诉讼历史上最大的和解案之一,兩年後,2009年1月,北電網路以及旗下子公司同時在美國和加拿大申请破產保護,現今北電的股票從高峰一百廿美元變為 $0.003美元。

大部分的公司的底線是賺錢,領導的人也是為了自已多賺一些利益,甚至無所不用其極,工作是為了自私的目標,這造成了社會上各種的問題,這並不是神對工作的設計。


3. 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或譯安然),曾是一家位於美國的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市的能源類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產之前,安隆擁有約 21,000名雇員,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天然氣以及電訊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營業額達 1,010億美元之巨。公司連續六年被《財星》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隆公司在全世界聲名大噪的,卻是這個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公司2002年在幾周內破產,持續多年精心策劃、乃至制度化、系統化的財務造假醜聞。安隆公司於2001年12月1日申請破產,許多股票持有人與雇員受極大的虧損,從那時起,「安隆」已經成為公司欺詐以及墮落的象徵。

我們在休士頓居住,或許我們當中有人仍深受安隆的事影响,體會公司的自私自利的痛苦。




結論


1. 福音是神的大能,拯救一切相信的人,是墮落世界的好消息,工作受罪的影响,地受咒詛,工作艱苦,工作的結果不能持久,失去意義,自私自利,工作成為人的偶像,取代神賜人的價值,引發個人與社會各樣的問題,福音在基督耶穌裡是人類的好消息,神的救贖帶來更新的生命,帶來盼望,更新工作,從新讓工作再次達到神吩咐人工作的目的:充滿全地,治理神創造的萬物,與神同工,繼續創造的奇功,服務神創造的世界。

2. 基督徒的工作觀是救贖性的(redemptive )、創意無限的(creative)、賦予人性的(humanize)、有尊嚴的(dignified)與神聖的(holy)。福音的大能將這工作觀重新的賜予我們,所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我們要活出這福音的大能,拒絶世俗的工作觀的想法,做一個以福音為本的律師、以福音為本的員工、以福音為本的經理、以福音為本的家庭主婦、以福音為本的牧者,在各行各業中活出神對工作的完美設計,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呢!




討論問題

1. 亞當夏娃犯罪之後,「眼睛明亮,能知善惡」是什麽意思?你能用自已的話解釋一次嗎?
2. 工作為什麽那麽困難?工作因為人犯罪有什麽的影响?請分享你在工作上的困難。
3. 工作真的可以是毫無結果(fruitless)?毫無意義(pointless)嗎?很難有持久的影响(no lasting impact)嗎?請分享你的意見與經歷。
4. 當工作有成的時候,我們得享勞苦工作的成果,傳道書要我們注意什麽?
5. 我們如何平衡工作兩個相對的觀念?第一、工作是神的創造,能給人滿足與快樂,第二、工作在罪的影响之下可以是沒有結果,沒有意義。換句話說,我們如何平衡努力工作卻能接受工作的無奈與煩惱?
6. 請解釋自私的工作觀,我們如何才能減少工作自我為中心的通病?
7. 工作成為偶像是什麽意思?我們從工作得到肯定與自我的價價有何不對?這不正是我們長大自小被灌輸的觀念嗎?為什麽?
8. 工作上對你最致命的試探是什麽?什麽是你的「致命吸引」?
9. 福音對工作有何意義?請再將福音的精義重述一次,對你的工作有何意義?
10. 如何在你的工作中活上福音的真義?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篇講道長達一個小時,超時很多,或許可以減少一兩個例子。

我還是覺得行動性不夠,沒有挑戰會眾實際的去行動,講道實在不容易,這兩週的信息用了35.5 和 37.5 個小時,寫的時候是用英文,沒有時間再用中文去寫,講的時候,看著英文稿臨時翻譯,時覺詞不達意,國語更要再想一想,深受巴別塔之遺害,滿頭大汗,先天不足,真的是靠著神的恩典才能完成!

2. 這篇講章講過三次後,還是覺得有很多需要改進的,我把它重寫了一遍,希望更聚焦,更清晣,更實用。

3. 同工評估的時候,當我自我評估說我認為這兩篇講章的應用行動性不夠仔細,負責年輕一代的同工說了一個很有趣的評語:他認為年輕的一代喜歡這兩篇的講道正是因為它有佷強的觀念性而沒有太多的行動指示,讓他們有空間去思想,決定如何實踐,這是後現代的想法,喜歡神學觀念卻不喜歡別人告訴他們如何去行,我無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