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8, 2015

人生的季節,傳 3:1-14

人生的季節
傳道書三章一至十四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4.11.23
粵語堂



引言

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一道歌,「Turn, Turn, Turn」?這是一九六五年最流行的歌曲,是搖滾樂隊 The Byrds 成名的作品,當年我九歲,剛從澳門回來,快五十年了,雖然這首歌的歌詞全部都是從聖經而來,卻是當年保守的教會之禁歌之一,因為是搖滾樂,隨著時間的過去,時代改變了,現在這首歌在教會唱是沒有問題,我們的崇拜詩歌比這一首更新潮、節奏更強的多不勝數!這是時代改變的結果。


2. 人生的時代不斷的改變,一代過去,一代又來,我們從人生一毎階段走到下一個階段。



求學階段,考試與畢業;戀愛婚姻的階段,最近是結婚的季節;生兒育女的階段,今天我們有四對的父母,為嬰兒祝福,從孩子到青少年的階段,轉眼就到,孩子畢業升大學,離家而父母進入空巢期,很快就老了,走到人生最後的階段。

像一年的四季,春去秋來、冬裘夏葛,人生經過不同的季節,上週我有幾天在普林斯頓安靜退修,深秋的氣色非常濃厚,樹葉變黃,遍地金黃色,令我思想人生的季節,聖靈引領我研讀傳道書第三章一至十四節的經文,思想人生,有很多的得著,想與大家分享。

3. 傳道書的作者根據第一章第一節是「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自稱「傳道者」 (preacher, ESV; philosopher, GNB; Professor, MSG),一般人因此相信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的作品。

「傳道者」(Qoheleth)的含義很廣,他不像一般的講道者或演講者,從引言開始到結論,尾尾說來,也不像一篇的論文,據理力陳,他更像一個演獨腳戲的人,同時扮演一同的角色,反反複複,從人生的經歷中,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有時他從世人的觀點去觀察人生,有時他從神的角度去看,有時他從懷疑者去觀察世務,用問題的方法引導讀者思考。


傳道者的信息很簡單,如果人生只是日光之下的生活,沒有日光之上的盼望,人生一定是空虛的,沒有意義的;如果世上沒有神,沒有永恆,只有這現實的世界,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凡事與萬務都會失去意義(pointless, valueless, and insignificant)。

4. 傳道書第三章,傳道者觀察人生與歷史時間的關係,指出「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一 1)


「定時」與「定期」兩個詞是指「指定的時間」,凡事與任何時(Everything and anything)都有指定的時間,意思的重點不在時間的長短,也不是指節令週期,有生必有死,有栽種必有拔出,這不是這兩個詞的重點,聖經的時間觀不是萬務萬事循環不息,週而復始,生命輪轉,聖經的時間觀是前進的,萬務萬事有開始也有結束,時間是朝最終的高潮走。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指的是人生各種的經歷,包括各種的改變與憂傷、各種的傳承與喜悅,我們是受造之物,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中生活,與永恆還沒曾接軌。傳道者以朽壞的人生去觀察人生各種的事與務,指出人生的季節,各種的事與務都有指定的時間。


「定」期與「定」時很容易使人誤解,認為萬物已經「決定」,一切已經「命定」了,人只有認命與接受,但宿命論不是聖經的真理,傳道者不是在描寫人生的灰暗,而是指出這就是在時空線上的人生,並沒有説既有定時,人就不用努力,只好認命。

5. 第二節至第八節一共有十四對對立的經歷,共廿八項,是希伯來的詩歌體栽 ,很對稱公正。


每一對對立的經歷有正面合意(desirable)的經歷--黃色,也有負面不合意(undesirable)的經歷--紅色:


詩歌的結構如下:

1)二至四節是詩歌的第一節,以第四節為一小結,第二節 A (DU/DU) 與第三節 B (UD/UD) 為反平行對稱,小結第四節是 B (UD/UD),成為 ABB (三 2-4) 的結構。


2)五至七節是詩歌的第二節,以第七節為一小結,第六節 A (DU/DU) 與第七節 B (UD/UD) 為反平行對稱,第五節是 A (DU/DU),成為 AAB (三 5-7) 的結構。


3)詩歌第一節 (2-4) 與第二節 (5-7) 是 ABBAAB 的結構,相當公正。
4)第八節是總結,DUUD 的內反平行對稱。




一、人生的季節為神所定,人不能參透

1.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三 2),生死有時,是人沒法控制的事,我生在何時、何地,死在何時,人沒法決定,不能參透,神問約伯:「山巖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他們懷胎的月數,你能數算嗎?他們幾時生產,你能曉得嗎?」(伯三十九 1-2);死亡什麼時間來臨,無人知曉,沒有人能增加壽數的一刻。

栽種與拔出,指人生各種開始與結束、建設性(constructive)與拆毀性(destructive)的事與務,「拔出」不是指收成,而是拆毀與結束,是不合意負面的事。


2.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三 3),第一句與第二句平行同義,「殺戮」與「拆毀」指人生的失敗、結業、與終結,「醫治」與「建造」指人生的機遇、創業、與開始,這些經歷都有定時,為神所定,人不能參透。

我見人成家立室,開枝散葉,成功地創業,卻也有結業,失敗,上上落落,有人做生意,白手興家,從零開始,飛黃騰達,也有一夜之間,失去一切,失敗破產,人生許多的計劃,有開始也有結束的時候,在不同人生的季節之中,成為我們一生的一部分。

3. 經文第四節是詩歌的第一節的小結,在各種建設性與拆毀性的經歷之中,我們有「哭泣」與「哀慟」的時候,也有「歡笑」與「跳舞」的時候,當我們經歷拆毀與失去的季節,如失去所懷的胎、失去所愛的人、失去健康、失去財產,失去的東西可能永不再有,但哀傷卻不是永遠的,也只是人生的一個季節,不同人有不同哀傷的方法,有人大哭,也有人沉默不語,有些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有些人卻很快就經過哀傷的時刻;歡樂的時間也是一樣,結婚的日子我們跳舞高興,畢業的時候我們慶祝,這些都有時間性,不是永恆不變的季節,什麼時候來臨,什麼時候改變,人不能參透。

4. 傳道者觀察人生的季節,用一個問題來引導讀者去思考:「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三 9)


人的「勞碌」(toil),不是指心的努力,這是一個形容詞,形容做事的人在勞碌之後疲累困乏的狀態,形容經歷人生各種不同季節下的重壓之憂傷,傳道者問:「這有什麼的益處(profit)呢?」「有什麽結果呢?」這是人要思考的問題。

5. 傳道者希望讀者的結論不是宿命論,使人否定人的責任與努力,而是希望讀者了解人生的有限性,特別在時間而言,人生的時期為神所定,都有定時,人不能明白,不能參透,就算人焦慮或拼命去改變這些時期季節,也沒有結果,沒有益處,人生高峯的時期,不會長久,低迷的時期,也不會永遠是這樣,我們是時空線上的被造之物,在日光之下沒有意義與益處,這就引入第二點,在日光之上去了解人生的時節。


二、神叫人生的季節各有美好

1. 第十節,傳道者扮演一個旁觀者的角色,「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世人「勞苦」,被各樣的事務所勞動,是日光之上的神所命定安排,各按其時成為美好(He has made everything beautiful in its time/season.)(三 11),神造「萬物」(everything)與萬務,包括第二至第八節廿八種的經歷,人生的季節,各按其時期成為美好,這是日光之上的觀點,不論合宜的或不合宜的,正面的或負面的季節,都有它從神而來的美好,所以我們要知道:

1)我現在是什麼的季節?
2)求問神祂在這季節之中教導我什麼?(有什麼益處?)
3)我如何才可以完完全全的投入我現在的季節之中?不急不懆?享受神賜下的恩典?

2. 詩歌的第二節説:「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三 5),古代的時候,石頭是用來計算,數羊,可能「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是指做生意買賣,也可能是農民在種田之前,要清理石頭,而敵人則把石頭堆在田裡,我們工作有時,投資成功與失敗有時,我們要問,「我現在是什麼的季節?」「神在這季節中教導我什麼?」「我如何才能擁抱這個季節?」

3. 「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親密的關係有時,沒有親密的關係有時,當我單身的時候,獨來獨往,我還記得我單身的日子,一個人過節的滋味,神教導我一個人不懷抱時的功課,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我不需要急於結婚,結婚之後就不再單身,我需要學習神在我單身的時候賜下的恩典,擁抱這個單身的季節。

4.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三 6),有人喜歡存東西,有人喜歡捨東西,你可能是在積聚的季節,我初來美國的時候,只有一個皮箱的東西衣服,最近搬家的時候,變了三輛卡車的東西,過去四十年積聚了多少的東西;人生另一階段可能是要減少東西,換一個小的房子,把許多沒有用的東西掉了;有人在尋找人生的方向、事業、與伴偶,有人感到失落、焦慮、失意,在這些不用的階段中,神的旨意如何?有些的關係需要結束,有些的東西需要捨棄,有些需要向前,有些需要後退,神要我學習什麼?我如何才能擁抱現在的季節?


5.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三 7)是詩歌第二節的小結,猶太人悲傷或忿怒的時候,把衣服撕裂,這可能是「撕裂有時」的意思;講話有時,安靜有時,我們這個世代非常需要安靜,聽聽神對你説什麼話?在不同的季節之中,你有何感想與得著?

6. 第八節是詩歌的結論或副歌:「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喜愛與恨惡是一般的感覺,在不同的季節之中,產生戰爭與和平、成功與失敗、建造或拆毀。問題是我們是否在不同的季節之中,明白神的作為,活在季節之中,享受神的美好,存敬畏的心度日。

7. 美國最偉大的帆船競賽選手 Dennis Conner 曾是美國盃(America Cup)帆船賽四屆冠軍,二十八次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高手,一九八三年以很小的距離把美國盃輸了給澳洲隊,成為一百三十二年以來第一次由非美國人拿了美國盃的冠軍,在失敗的季節之中,他有很多的自我懷疑,承受從外界來的壓力,曾多次想放棄,三年後他捲土重來,把美國盃拿回來,並作見証在失敗的季節之中,他學到很多寶貴的功課,並為失敗的季節感恩,感動許多人。

神按其時成為美好,無論你今天在什麽節季節,要問神到底祂要你學習什麽?我如何才能擁抱這季節?在這人生的階段中經練,這也就是人生。

8. 神定下時期,人不能參透,神按其時成為美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好好地為永恒的季節做準備。



三、為永恒的季節準備

1. 第十一節下半節:「神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2. 人最後的季節是進入永恒,神將永生的觀念安置在世人心裡,人對永恒的觀念,對永恒的渴想,發自內心,C. S. Lewis 形容這是人心對更美的家鄉之渴慕,是神造人的時候,人就有的內在渴想,是從神而來的,每當我們在這有限的人生人有任何美好的經練,都是將來永恒美好的影兒,為著永恒的季節作準備。


C. S. Lewis 更進一步說:若今生美好的事物,取代了永恒,這些美好的事物就成為我們的偶像,最終會使我們的心破碎,它們不是永恒的,只是永恒的影兒,它們只是那一朵我們從沒見過美麗的花之香味、一首我們從沒聽過優美的歌曲之回音、一個我們從來沒有探訪過的國家之消息(the scent of a flower we have not found, the echo of a tune we have not heard, and the news from a country we have never yet visited)。

3. 我們是為那美好的家鄉而創造的,這世界非我家,我們現在是活在永恒的影兒之中,當永恒來臨的時候,我們必明亮如太陽,享受那極重無比的榮耀。

傳道者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今生在一切榮碌中享福,這是神的恩典,但人要記念永恒、為永恒作好準備,存敬畏的心渡日。



結論

當我默想這幾節的經文的時候,我問自己,我為下一個季節準備好了沒有?我是做好了準備可以從我們時間表中知道,我們的時間表不是為了安排做多一點事情而已,而是反映了我想要如何為將來作準備。我決定在我的時間表上,分別時間去禱告讀經,為永恒作準備;我決定在我的時間表上,分別時間去愛我的家人;我決定在我的時間表上,分別時間去做神所交託我的事,每週寫一點東西,每天反醒!

你呢?你下一個人生的季節是什麼?你如何準備下一個人生的季節?年老並不是壞事,我們比作日又與永恒近了一天,你願意為永恒作好準備嗎?



討論問題

1. 你在人生的那一個季節?請分享你現在的感受。
2. 你下一個人生的季節是什麼?你對下一個季節有何感受?有何想法?
3. 神定下每一個人的季節,人不能參透,你同意嗎?在人生中不同的遭之中,我們應採取什麼的態度?人是否能改變神的安排?若不能,人努力又有何用?
4. 你如何準備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5. 永恒是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我們又應如何準備永恒?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這是二零一四年十一月我在普林斯頓退修時默想的經文,二天半的時間,在美麗的普林斯頓神學院中安靜。

從紐約市開車過去,只有五十二哩:




神學院美麗的圖書館:


我在裡面安靜與默想:


住在神學院的客房,Erdman Center.


週一早上七點到達,週三下午一時離開:


二天半的時間,安靜與獨處,禁言、禁食、默想、讀經、禱告、敬拜、讀書、寫扎記。


看了三本書:

1)C. S. Lewis "The Weight of Glory" 這是 Lewis 的一些講章,第一篇稱為「榮耀的負重」,曾有人稱這是自保羅在雅典講道之後,最偉大的講章,我看了十多篇,深深被講章的意境與文字所吸引,可惜沒有任何中文的譯本,讓廣泛中國的信徒能得鼓勵,以下是其中一段,在我的講章中也有引用:



2)第二本書是 Bill Hybels 最新的書,Simplify: Ten practices to Unclutter Your Soul.


讀完之後,我立志重新整理我的優先次序:


3)第三本書是屬靈大師 Dallas Willard 與他的弟子 John Ortberg 合作最新的書,也是 Willard 最後的一本書,兩人都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Living in Christ's Presence, 書中是二人的對話,把 Willard 一生中的屬靈生命的信念總結,是一本很好的書。


中午與早上,我長時間獨自的散步,時令深秋,七色的樹林,美麗的大自然,正如人生的季節,秋去冬來,傳道書三章的經文,更深入我的心中。






這篇的講章是從普林斯頓回來後寫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