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6, 2018

愛的回應,《耶穌的故事七》路 7:36-50

愛的回應
路加福音七章三十六至五十節
《耶穌的故事七》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8.02.25
國語堂


引言

1. 你愛耶穌嗎?為什麼愛耶穌?這是我們今天要問的問題。

上週,我們問:耶穌為什麼愛我們?神為什麼向我們施恩憐憫?是因為我們好?不!是因為我們的善行?不!是因為我們的決心?不!是因為我們的努力?不!這些本來是應該的,是我們的本份,但放在天平上卻不夠價,不配換取神的赦免與恩寵。

神愛我們、施恩憐憫我們是因為我們的可憐、我們的卑微與困苦,我們需要神,若沒有神,我們是沒有指望的,我們靠的是神的憐憫與恩典,謙卑是福音的第一步,更是成聖生命改變的每一步。

2. 今天我們要問第二個活在恩典中的問題是:為什麽我們愛神?什麼使我們愛神服事神、順從神的吩咐?什麼使我們愛神行為改變?什麼力量使我們活出神兒子的生活?什麼使我們愛神準時來崇拜神?什麼使我們把神放在家庭的第一位?什麼使我們甘心樂意奉獻?


我們既然「已經」成為神的兒女,天上有名,是什麼使我們願意在恩典中成長而不後退?這個問題重要嗎?很重要!問題的答案是我們第二種內在生命的改變,使我們從內到外的改變,這也是聖靈的工作!

3. 今天我們讀的經文是路加福音七章三十六至五十節,是一個婦人蒙赦免的故事,路加福音第七章是一個單元:

7:1-10 是羅馬百夫長謙卑相信的故事
7:36-50 是猶太女子愛與相信的故事
中間 7:11-35 是路加說明耶穌的身分,祂是人子,來世是拯救尋找失喪的人,前後百夫長與婦人的故事是說明人對耶穌應有的回應與相心的行動。


7:36-50 是一個大的對比(constrast),兩種人的對比,兩種反應的對比,兩種心態的對比,說明基督徒生活的動力是什麼。




第一幕:人物,36-37a

1.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 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席。 」(36)第四十節告訴我們這法利賽人名叫「西門」,他請耶穌去他的家中吃飯,氣氛是很客氣的,法利賽人西門稱耶穌為「夫子」(teacher)。


2. 耶穌出席了,到了西門家裡去「坐席」,其實不是「坐」,原文是躺著(reclined),腳伸在外,卧著用手拿食物吃,耶穌是「貴賓」。


3.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 是個罪人。」(37a)這女子路加沒有告訴我們她的名字,,故事中這女子沒說過一句話,她的故事只有路加記載引述,「是個罪人」,我們不知道她犯了什麼罪,「罪人」路加用了一個很普通的字:「犯了罪」的人,很多人推測她是一個妓女或不道德的婦人,但我們並不能確定,只知道她的聲名狼藉,大家都知道她是個罪人。


她的出現使西門緊張起來,原文有「看哪!」在句首,中文沒有把這字翻出來。

這故事就是「法利賽人西門」與「罪人的女子」之對比。

1. 西門有名有姓,有頭有臉,大戶人家,在地位。而這女子卻沒名沒姓,沒說過話。
2. 西門受人尊重,是守律法的人;這女子聲名狼藉,是大家都知道的罪人,罪孽深重,別人並不願意與她來往。



第二幕:反應,37b-39

1. 女子的反應是八個驚人的動作。

1)「知道」耶穌在西門家;
2)「拿」著香膏來到西門的家;
3)「站」在耶穌後面腳伸出去的位置;
4)「哭」;


為什麼哭?而且哭的很利害?

5)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原文的意思是如同下雨濕了耶穌的腳,不是一般的流淚,是嚴重的哭,眼淚如同下雨之多,濕了耶穌的腳,這是什麼的眼淚?傷心的眼淚?開心的眼淚?根據下文,這是蒙赦免感動愛的眼淚,代表著路加說的信心的行動!是被耶穌的愛與接納饒恕所觸動的愛與相信的反應。

2. 你有沒有流過這種眼淚?有沒有因蒙赦免而感動得淚流滿面?有沒有這樣以愛和相信回應過神的愛?

我一生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情,犯了很多罪,得罪人得罪神,流過不少的眼淚:後悔的眼淚、羞恥的眼淚、害怕別人知道的眼淚,也有因為蒙饒恕而感激愛的眼淚!

3. 法利賽人西門的反應,卻沒有流過這種的眼睙,沒有受過感動、不能自已、心被恩感的眼淚。你呢?你有沒有流過這女子的眼淚?

6)用自己的頭髮「擦」乾耶穌的腳;
7)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這是驚心的舉動;你親過別人的腳嗎?
8)把香膏「抺」上。

「擦」、「親」、「抺」是三個未完全時態的動詞,形容婦人不斷未完成的動作,表示謙卑、不配的心情,這是驚人的動作,帶著深厚的感情,是被愛所推動,充滿了激情,被耶穌對罪人的饒恕與接納所感動,不能自已!

4. 反觀法利賽人西門的態度,「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誰, 是個怎樣的女人, 乃是個罪人。」(39),他認為聖潔的人就要與罪人分開,不能在一起、不能摸、不能接觸,而且看不見自己也是個罪人!


這是一段非使令我感動的經文,不單是因為這婦人愛的回應,更是因為相對之下,西門沒有去做和該做的回應。

兩種人,兩種回應,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兩種人也是今天我們兩種的基督徒,你是那種基督徒?那種反應?兩種人的分別正是我們能否活出基督徒生活的原因所在!




第三幕:比喻、40-47節

1. 耶穌知道西門心中的想法,為了幫助他要點醒他,語重心長地說:「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就說了一個比喻:


「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 一個欠五十兩銀子, 一個欠五兩銀子; 42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 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 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

2. 兩種欠債的人:1)欠五十兩銀子的人;一兩銀子相等於十個羅馬的銀幣,一個羅馬的銀幣相等於一天的工資,五十兩銀子等於兩年不到的工資。2)欠五兩銀子的人;等於欠兩個月的工資。

債主無緣無故的在沒有任何條件之下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免」是一個常用商業來往的字,免去債務!新約也常用來描寫神饒恕罪人--免去了我們的罪。

耶穌問:這兩個人那一個更愛他呢?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耶穌說:「你斷 的不錯。」(43)

免多的、愛也多;免少的、愛也少!

比喻是最清楚不過的,不知道西門有沒有聽明白!神是我們的債主,欠的債代表我們的罪,免債之後兩種的反應,代表西門與婦人的不同反應:一個愛得深,愛得不顧一切,愛得透,愛得激動,這種愛比一切力量都大。另一個反應是愛得少,愛得表面,愛得斤斤計較。

愛得深、愛得不顧一切的是這婦人,愛得少、愛得弱的是法利賽人西門。


3. 耶穌轉過來向著那女人,便對西門說:

「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 你沒有給我水洗腳;」洗腳是僕人做的事,與我無關,愛得少。「 但這女人用眼淚溼了我的腳,用頭髮擦乾。」婦人卻愛得多,愛得激動。

「你沒有與我親嘴; 」西門愛得表面。「但這女人從我進來的時候就不住的用嘴親我的腳。」婦人卻愛得謙卑,愛得不顧一切,愛得真,愛得深。

「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愛得廉價。「 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愛得不惜一切代價。


你對神饒恕的恩典、接納的恩典、赦罪的恩典,你的回應是屬於那一種?你愛耶穌有多少?愛得多?還是愛得少?愛得表面?還是愛得真心?

4. 對耶穌的愛就是我們服事神的最大動力,是使我們活出神兒子身分最大的動機,我本該下地獄,罪不可赦,沒有指望,如今蒙神的憐憫,罪得赦免,得稱為義,領受神兒子的名分,我感謝耶穌,充滿了激情,使我努力,不顧一切,活出神兒子的名分!

5. 十六世紀的海德堡教理問答中,

問:既然我們只靠神的恩典得救,為什麼我們仍然必需行善呢?

答:我們行善是因為我們要在所有的生活中,表現我們對上帝為我們所做一切的感謝,使祂得著稱讚!

愛的力量是大的,以愛還愛,使生命改變。

這經文不單只告訴我們以愛還愛,愛耶穌是服事最大的動力,還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愛耶穌?」

6. 可能你說,我不怎樣愛耶穌,我愛我的父母,我愛我的家人,我愛我的小孩,我最愛我自己,卻對耶穌沒有太深的感情!我和耶穌的關係就如長距離從未見過的未婚夫一樣,名義上很親,實際上佷陌生,距離很遠,談不上愛,談不上激情!所以我們行善與事奉往往不是因為愛耶穌,而是因為別的動機與原因:

1)可能是因為愛自己,求福的原因。

聖經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弗 6:2)若孝敬父母是因為要長壽,是為了自己得福,不是因為愛耶穌,聽祂的吩咐,孝敬父母就是有條件的,是為了自己的好處的,這並不是以弗所書六章二節的意思,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得福是神的鼓勵,不是原因。如果你對父母說:我孝敬你是因為我可以長一點命,活久一點,你想你父母會如何反應?

我們靠神的恩典與神來往,活在恩典中的生活,善行去得神的賜福是錯誤的動機,走得不遠,當你沒有需要的時候,你就不會去做了。

如果在情人節的早上,你去買花送給妻子,是為了自己有好日子過,不是因為愛的原因,她不會欣賞的,甚至會退貨。

世上其它的宗教,都是用好處與祝福來推動人行善,好人就有好報,修行積公德,來生生在富貴人家;現在中國佛教流行避靜,穿麻衣、守齋、靜坐、回歸大自然,求的是心靈的安寧,為求福而行。只有基督教不是用福來推動人行善,而是用愛作為動力。

神應許我們的福份,並不是我們服事神最主要的動力,我們的善行在天平上,微不足道,並不能換取神的喜悅與恩典,神應許的福只是如機器的機油,不是引擎去發動生命的改變,最大的誡命是愛神,愛是最大的動力。

2)我們行善也不可能是因為罪疚的原因。

如我們孝敬父母不能因為是罪疚的原因,罪疚使順服神很沉重,做父母的要注意,不要對兒女說,我為你做了那麽多,你為我做了些什麼?你的學費是我辛苦地借來的,你房子的首付是我的養老金的全部,你若有良心的話,你該如何的對我?

罪疚感只會帶來怨氣、 爭吵,我給了多少?你給了多少?

有時候,我們來到神的面前,也是用這種罪疚感來推動我們去愛神與事奉神。神這樣賜福給你,難道你這也不願意去做?你這樣如何是一個好的基督徒?

例子:在一個婚禮中,當新娘的父親帶著女兒進入禮堂,把女兒交給未來的女婿的時候,拉著他們兩個人的手不肯放,哭著說:「女兒,我對不起你,我不是個好父親,我很後悔,我只有祝福你,希望女婿好好對你,補償我的過失。」女兒哇一聲,哭起來!我真的很想走下去,對父親說:「耶穌可以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如同潔白的羊毛,來!接受神白白的恩典,起來,擦乾你的眼淚,把憂傷變為喜樂,經歷罪得赦免的喜樂,以感謝耶穌的心去祝福你的女兒,神並沒有以我們的罪過報應我們,你看你的女婿,愛神又愛你的女兒,年輕有為,前途無可限量,不是你三世修行的結果,這是神的恩典。

聖經從來沒有用罪疚來推動我們行善,卻是用愛去浸透人的心,耶穌對三次出賣祂的彼得說:你愛我,你牧養我們羊!祂不是說:你三次不認我,你去牧養我的羊去補償!保羅說:是基督的愛激勵了我。

還有什麽比愛的動力更大的呢?

3)我們愛神並不是因為懼怕。

準時出席敬拜並不單不可以是為了求福,也不能是因為是罪疚感,更不能是因為懼怕,怕別人說,怕神會降禍!懼怕的力量是大的,人可以因為懼怕而做出驚人的行為,懼怕是傷害性的情緒,不能維持太久。若因為怕別人說而準時出席崇拜,只會是從外而內的力量,並不長久。

只有愛能改變人心,這段經文更進一步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愛耶穌?

7. 耶穌說:「這婦人許多的罪都赦免了, 因為他的愛多; 但那赦免少的, 他的愛就少。」愛的動力、服事的動大是因為知道我們許多的罪都赦免了,認識自己赦免多,愛就多。


為什麼這婦人愛耶穌?因為她的罪得蒙赦免!赦免多,愛就多。這婦人可能如欠五十兩銀子的人,被眾人厭棄。西門也有罪,可能他是欠五兩銀子的人,這婦人自知罪孽深重,經歷了神赦免,所以她愛得多。而西門卻不承認自己是個罪人,自我的感覺非常好,根本不覺得被赦免有什麼了不起,所以他愛得很少,愛得很表面!


關鍵是你赦免多嗎?你知道你的罪在神的面如如朱紅嗎?你知道你的善行在神的面前如同破的衣服嗎?今天你愛耶穌少是因為你對自己的感覺很好,我不壞,我是個好人的罪人,只欠五兩銀子!神的赦免輕輕帶過。

8. 例子:上週很多小組在教會舉行新年聚餐,有同工投訴,有孩子到處走,有一位大概是四、五年級的孩子不聽勸,又對同工說出不禮貌的話,問他的名字,他也不肯回答,我說應該把他的照片拍下來,又說我們應該以愛心對這個孩子,不要兇,更不要傷害他,如果他有一天知道自己罪惡深重,得神的赦免與饒恕,他愛耶穌會更深,我要把他的照片給大家看,他可能就是日後的主任牧師。我小的時候也是教會裡頭痛的人,是有名的四大天王之一,四大天王並不是好的事,潘牧師是我小的時候之導師,他可以作證,我是怎樣的一個孩子,所以我從小就知道我是罪惡深重的人,改也改不了,是神的恩典把我救回來,我為此感恩不已,赦免多,愛也多,這是我的經歷。

如果謙卑是得救的第一步,是成聖的每一步,那愛的回應是罪蒙赦免最自然的結果,也是服事最原始的動力。




第四幕:結局,49-50

1. 耶穌於是對那女人說:「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裡說:「這是什麼人, 竟赦免人的罪呢?」耶穌對那女人說: 「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


2. 「你的罪赦免了」與「你的信救了你」都是完成的時態,是已經發生的事,愛的回應是信心的表現,是赦罪最自然的結果,也是服事最原始的動力。


你愛耶穌嗎?為什麼你愛耶穌?




結論

讓我們在神面前有些安靜的時間,去回應神的愛:

1. 思考自己是個什麼的人,我的罪不配得神的恩典,我是罪惡深重的人,西門並不是如他所想像好人一個,他也是個罪人,需要神的救贖之恩典。

2. 現在轉目在耶穌的身上,祂的愛深而又廣,感受一下祂赦罪的恩典,體會一下婦人的感受,被赦免,蒙接納的感激。

3. 思考你的反應是什麼?愛的回應是有何行動?






討論問題

1. 從一至十(十最高分),你愛神有多少?為什麽你愛神?
2. 試比較故事中的西門與婦人,他們二人有何不同之處?你認為自己像西門多還是婦人多?為什麼?
3. 請分享你對神饒恕了你之了解與反應。神饒恕你多嗎?為什麼?
4. 為什麼愛是從「成為」(Being)到「行為」(Doing)最大的動力?愛如何有效地推動服事神與善行?
5. 請分享愛神的心如何改變了你。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這經文是一對比:西門與婦人的對比,兩種人、兩種反應、兩種態度、兩種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