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記二章
《以斯帖系列二》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9.07.28
國語堂
引言
八週之前,香港一個很普通、很標準的逃犯修例,引發了一連串示威遊行與衝突的事件。
這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一個修例法案引起嚴重的後果,暴力事件不斷升溫,遊行者衝擊警察,警察打人,穿黑衣服戴頭盔口罩的人向警察擲磚頭,毁壞立法會,衝擊中央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向中國國徽投擲雞蛋及油漆彈,公然挑戰國家的一國兩制,上週開始,有白色衣服的人,在元朗看見穿黑色衣服的人就打,暴力事件越來越嚴重,一觸即發,香港開始生亂失控,反修例的開始,香港大部分教會與教牧都支持遊行,反對修例,但暴力的事情發生之後,這些教牧卻不知何去何從,社會上不同的意見將社會撕裂,怨恨、怒氣變為暴力,產生不能想像的暴行。
美國是一個法治的國家,但暴力的事件卻是層出不窮,人心裏有罪惡的本性,家暴、強暴、兇暴,自從亞當夏娃犯罪之後,人類就不斷地互相攻擊衝突,第一件謀殺案是該穏殺了亞伯,人類的歷史中仇恨、戰爭、暴行從沒有停止。
以斯帖記第二第三章介紹了故事中三個主要的人物,其中一個人物:亞瑪力人亞甲族哈曼要把所有的猶太人都殺了,這些禽獸性的邪惡其實離我們不遠,人的罪惡究竟如何才能解決?神又在哪裏?當你面對邪惡的時候,你會問神:你在哪裏?如何才能扭轉呃運?
一、猶大人末底改,2章1至7節
二章第5節,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
作者強調的是末底改的種族,他是個猶大人,祖籍南國猶大,那時的猶大人與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已經沒有分別,大部分的英文版本與新的中文版本都翻為猶太人末底改,末底改有大衛王族的血統,猶大末後的皇帝約雅斤,從耶路撒冷被擄去巴比倫,末底改是生在巴比倫的王族,被擄七十年之後,約有五萬個猶太人回去耶路撒冷,末底改沒有選擇回去,一個沒落的貴族,選擇在異邦為異客,心情會是如何?經文沒有說他有什麼的專業或特長,只提到末底改收了姪女以斯帖為自己的女兒(2章7節)。
末底改與以斯帖,兩個在異地寄居,微不足道的人物,末落的貴族,面對位高權重、猶大人的仇敵、邪惡的哈曼,如果不是有神,誰會相信他們有任何機會扭轉厄運?
今天你也可能有這種的感覺,生在亂世︳邪惡的事情不斷地發生,你能做什麼?或者你與罪惡爭鬥,感到力不從心,邪惡的力量,令人難以相信你有任何的機會,可以逃脫,就如生活在一個霧霾的城市,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都沒法逃脫,不論你在哪裏,在家中,在工作的地方,都沒法逃避,只有不斷的吸進去污染了的空氣。
又或者你與罪惡色情掙扎,絕對不想去做,卻沒法逃脫,邪惡的力量,根深蒂固,在痛苦中你問,神在哪裏?以斯帖記沒有提到神的名字,卻不等於沒有神,或者神不管,今天我們在新聞中沒有看到神的名字,卻並不等於沒有神,並不等於神出局了,若不是神,我們如何能勝過邪惡的厄運呢?你說是不是?
二、孤女以斯帖,2章7至18節
以斯帖是個孤女,父母死了,由叔叔末底改撫養成人,以斯帖有兩個名字:
作者介紹他,一是她猶太人的名字,哈大沙,原文是一種花,生在荒山草地上,中國、美國南部各地都有,在舊約的預言中,是要在沙漠中長出,代替荊棘疾蒺藜,代表神的饒恕、接納與轉運(以賽亞書41章19節;55章13節),這是非常好的名字,是不是?作者介紹她的第二個名字是:以斯帖,是波斯人的名字。
這兩個名字代表著兩種身分,她是猶太人,也是波斯人,波斯出生,卻在猶大人家中長大,是波斯藉的猶太人,有雙重文化,能說兩種語言,成為兩個世界的橋樑,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女子,卻是神精心的設計與安排,要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你的一生有神的照顧與引導。
神學家稱這為天導(divine providence),意思是宇宙中發生的一切,都是神的主權和引導控制之下,稱為天導,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以慈愛父親的心,引導照顧一切,叫萬事互相效力,向善,providence 是從拉丁文 providentia 而來,有謹慎(prudence)、先見(foresight)的意思,這是神的屬性之一,是神全知全能全善的表現,你相信神在主導控制一切嗎?
你的出生、遭遇,有神天導的安排與引領,世界發生的事,有天導神的安排,或者你會問:世界上的罪惡與邪惡,是否也是天導的安排?天導與罪惡痛苦是否互相矛盾?以斯帖記的故事正是說明,天導的安排在一個罪惡邪惡的世界中,神仍然掌權,叫萬事互相效力向善,神的旨意必定成就。
作者說,以斯帖「容貌俊美」,原文是由兩個短句組成,1)美好的身材,更有健康的意思(beautiful in figure);2)很好看,很美麗的容貌(lovely in appearance good to look at)。
以斯帖美到什麼的程度,只有留待給你去想像了。聖經中只有四個人被形容為容貌俊美,美好的身材與美麗的容貌,只有四個,他們是誰?
1)拉結;2)亞比該;3)以斯帖;4)約瑟,是個「容貌俊美」的美男子。
猶太人拉比塔木德(Talmud)公認舊約的四大美人:1)撒拉;2)喇合;3)亞比該;4)以斯帖。由此可見,兩個名單之中,以斯帖的美麗是無與倫比的。
孤女以斯帖在沒有選擇之下被召進宮選后。
第八節有三個被動語態的動詞,描述以斯帖入宮被動的過程:
1)王的御旨被傳出;
2)許多女子被招聚到書珊城宮中;猶太人史學家 Josephus 說,當年有四百個女子入宮。
3)以斯帖也被送入宮中,「送入」(taken into forcefully),有強迫的意味。
但她在發生的事件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他贏得後宮總管希該的喜悅與恩待,主動的語態,說明她主動贏得總管的喜悅與恩待,另一個可能的翻譯,以斯帖是他的優雅、恩惠(grace)贏得主管與一切看見以斯帖的人之喜悅,說明她他不但以美麗容貌得蒙恩寵,更是她的素質,因為恩慈(graceful)而贏得所有人的喜愛。
這是極不容易的事,四百個後宮佳麗,用一年的時間預備自己,潔淨身體,用盡各樣香料,打扮自己,爭妍鬥麗,你可以想像,這一年的生活是如何過的!可能是充滿了嫉妒、紛爭、結黨、陰謀,可以說是現代電視真人秀「單身漢」(The Bachelor)的一年版,每個佳麗只有一次機會,進去和王過一個晚上,佳麗可以用盡各種方法,要什麼給什麼,進去見王,次日回來︳除非王喜愛他,再提名召他,就沒有希望,一生到此為止,經文中「進去」出現四次,表達了皇帝荒唐淫穢的生活,以斯帖沒有選擇地進入了一個肉慾橫流的皇宮,但她積極的態度,贏得所有人的喜悅,這是極難能可貴的表現。
第17節,亞哈隨魯王愛以斯帖過於眾女,他在王眼前蒙寵愛比眾處女更甚。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他頭上, 立他為王后,代替瓦實提。
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一個微不足道、猶大的少女,年紀可能是20歲不到,卻成為波斯帝國的皇后,母儀天下,亞比孩的女兒,猶大人末底改收養的女兒哈大沙,成為皇后以斯帖,這件事發生是否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在引導照管?叫萬事互相效力,為要拯救天下所有神的子民猶太人?天導的安排之下,神正在扭轉乾坤,改變人的厄運。
今天神的天導,仍然掌管著人類的命運,你和我在慈愛的天父手中,必蒙拯救看顧。
香港最近發生的事,令人懷疑神在哪裏,甚至基督徒也不知何去何從,在這時候神在哪裏,神是否仍然掌管照管一切?是否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大陸家庭教會與傳道人正面臨極大的壓力,發生的事情越來越嚴峻,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少,神在哪裏?神是否仍然掌管照顧一切?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今天你或許遭遇邪惡的困擾,面對厄運,你是否相信神是慈愛的神,全知全能全善的神,仍然引導看顧照管一切,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以斯帖不是完美的人,在異邦中生活他沒有遵守舊約飲食的律法,像但以理與他三個朋友一樣。
也有沒有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很可能當時社會流行反猶太人主義,反移民,歧視異族者,他入宮之後,末底改天天在門口守著,擔心以斯帖的安全。
以斯帖與外族人通婚,成為外邦人的皇后,以斯帖有很多值得我們敬佩的地方,但他並非完美的人,神卻使用不完美的人去完成神的計劃,天導隨著他的旨意透過不完美的人在這罪惡的世界中,彰顯神的大愛,你相信嗎?
第十八節,王因為以斯帖的緣故,設擺宴席,這是以斯帖記第四個筵席。
三、邪惡的哈曼,3章1節至15節
這事以後,以斯帖成為皇后之後,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超過一切臣宰,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的哈曼,他一定有他過人之處,但作者強調的,是他的背景身份,哈曼是亞甲的後代 ,亞瑪力人亞甲是亞瑪力人的王,他被掃羅打敗,被撒母耳所殺(撒母耳記上15章),亞瑪力人與猶太人世代為仇,出埃及的時候,亞瑪力人在路上,趁著以色列人疲乏困倦,擊殺後邊軟弱走得慢的人。
摩西在曠野在山上舉手,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在山下與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17章八至16節。
亞瑪力人不敬畏神,藐視神,舉起拳頭反對神的寶座,否定神的存在,認為一切都是偶然之下發生,所以耶和華世世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17章16節)。
一千年之後波斯的哈曼,代表這邪惡的勢力,敵對神,敵對神的子民邪惡的勢力。
請注意,以斯帖記哈曼的稱呼,交叉平行的排列,一頭一尾,3章、9章: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8章1節與9章10節:猶大人仇敵哈曼;8章3節與8章5節,亞甲族哈曼。不斷地指出哈曼是敵對神,敵對猶太人邪惡的哈曼。
這是林布蘭(Rembrandt)十七世紀的名畫:「亞哈隨魯、哈曼與以斯帖」,哈曼是在黑暗之中,皇后以斯帖卻是最亮晶晶的描寫,亞哈隨魯王位置最高,畫中沒有沒有任何信仰的記號,但神仍然掌管一切,天導使萬事互相效力。
3:2,在朝門一切臣僕都跪拜邪惡的哈曼。這是現今發現亞哈隨魯王宮的遺址,臣僕都在朝門聚集。
所有的人都要向哈曼跪拜,這是王的命令,是不能修改的。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為什麼不跪不拜?別人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為什麼?
作者沒有說,唯一說法是:末底改告訴人,他是有大人。
為什麼猶太人末底改不跪不拜?很可能並不是信仰的原因,十誡中第二誡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 不可跪拜那些像。」(出埃及記20章4至5節),但猶太人卻經常對位高權重的人下跪,不是把他們當作神或偶像去拜,只是以示尊敬,亞伯拉罕向當地的赫人下拜(創世記23章7節),雅各向以掃跪拜七次(創世記33章3節),大衛向約拿單跪拜(撒母耳記上20章41節),末底改不跪拜哈曼很可能不是因為信仰,不是因為十誡。
拉比認為是因為哈曼將自己神化,把自己當神,要人向他跪拜,所以末底改不肯跪。更有人說,是末底改因為驕傲,不肯跪拜,召來滅族之禍,這些解釋都沒有很多經文的支持。
作者只強調哈曼與末底改的種族身分,家族的淵源,當時的讀者可能很容易明白,是因為他們種族之間的仇恨,這是作者唯一的原因,而邪惡的哈曼要滅絕所有的猶大人,這是滅族的邪惡。
注意經文的描寫,哈曼是個冷酷、兇殘、惡毒的誹謗者。
1)他首先選好日子,掣籤,定下12月13日動手殺人。
2)他對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各地,卻不明說要滅的是猶太人。
3)這些人微不足道,與萬民格格不入,非我族類,留著他們在世上,並無益處。
4)說他們不守王的律例,這是誹謗的話。
5)他用賄賂的方法,誘惑王的貪心,他要捐一萬他連得銀子,若王願意聽他的話。這是巨大的數字,一萬他連得銀子相等於三百四十噸的銀子,超過波斯帝國一年從各地收來的進貢。第十一節,王說,「這銀子仍賜給你!」這只是王在討價還價,因為4章7 節說這捐獻最後還是接受了。
6)距離動手的日期還有11個月,拉長了猶太人的痛苦,並留給出足夠的時間準備,把詔文翻成各省的言語,公佈天下,進行滅族計劃,殺人,擄掠他們的財產,把猶太人的子女賣為奴隸。
這是難以想像的邪惡,人類的邪惡還是植根於人心的罪性。這罪性裏有揮之不去的仇恨,邪惡的念頭被怒火不斷地催生,產生不能想像極惡毒的行為。
例如:
家暴。原來是你情我願,相親相愛,結為夫婦,是親生的孩子,人心中的惡念作出不能想像惡毒的行為。
強暴。今年初一個21歲的美國人(Jake Patterson),某一天起來,決定綁架一位13歲的女孩(Jayme Closs),無緣無故,將她綁架,收藏在他床底下88天。
這罪性的邪惡同樣存在每個人一個人的心中,在你我的身上。或者你說,我不會是另外一個邪惡的哈曼,真的嗎?如果不是耶穌基督的救贖,若不是耶穌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 若不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化解了冤仇,我們內心的罪惡會消滅了我們,我們與哈曼基本上沒有兩樣。
今天邪惡的勢力仍然不斷地敵對神,撒旦通過人的罪惡,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但神卻沒有讓罪惡、邪惡得勝,反倒透過哪些不公不義邪惡的行為,完成了救贖的計劃。神的天導是神全知全能全善的彰顯,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在罪惡的世界中,神仍掌管一切,引導著你我,你知道嗎?
結論
滅族的詔旨傳遍天下,作者用兩幅相反的圖像,描寫邪惡的兩個面貌:
1)王同哈曼坐下飲酒,這是邪惡的假象,飲酒作樂,好像得勝,邪惡的事沒法制止。
2)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邪惡的恐怖,全城慌亂、動盪不安、憂愁。
但第一幅的圖畫最終必改變,哈曼在十一個月之後,被掛在木頭上,亞哈隨魯王不到十年,公元前465年,就被殺,當時只有57歲。邪惡必不能勝過神,現在看來是假象,飲酒作樂,最終神必得勝。
第二幅圖畫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但災難必將成為過去,神必扭轉乾坤,最後拯救了猶大人。
神的天導,引導照管屬祂的人,世上沒有件事不在他的引導、掌握之下,在邪惡的世界中,神仍主導,照管屬神的人,萬事互相效力。你相信嗎?
討論問題
1. 你有沒有生在亂世的感覺?因為媒體發達,每天的新聞都是殺人、暴力、恐怖的事,人類暴力兇殘的根源從何而來?
2. 孤女以斯帖是什麼樣的人?試從經文的人物描寫中,重溯以斯帖這人物,作者希望透過以斯帖表達什麼的教導?以斯帖從一個平凡的女子成為一國之后,一個微不足道的猶太女子卻為神手中拯救猶太人的英雄,這對你有何啟迪?
3. 邪惡的哈曼代表敵對神的惡邪力,這邪惡敵對神的基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你同意嗎?為什麼?我們如何才能勝過這邪惡的力量?
4. 撒旦通過人的邪惡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但神卻透過那些不公正、邪惡的行為完成了救贖的計劃,這說明神的救贖計劃的什麼?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林永健
1. Divine Providence 並不是很容易明白與應用的觀念,中文的翻譯也很不容易,不是「供應」(provide)的意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神引導主管一切的屬性,與罪惡的存在有矛盾,而以斯帖記是這觀念最好的表達。我將 Providence 解釋為「天導」,希望詞能達意。
2. 這是以基督為導向的講章,在應用上是最好的安排。
2. 這是以基督為導向的講章,在應用上是最好的安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