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9, 2023

不守規矩的人,《帖撒羅尼迦系列七》帖後 3:6-16

 不守規矩的人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六節至十六節

《帖撒羅尼迦系列七》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3.1.08
粵語堂







引言


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我們做小組作業,一個作業幾個人做,作業的成績每一個組員共享,結果:有組員少做些、有組員多做些,但成績各人都一樣,若有人搭便車,想縮數,沒有盡上他應有的本分,其他的組員就要多做些,但成績結果都一樣的時候,你會覺得不公平,甚至因為這些搭便車的人,結果作業做不好成績變得不如理想。

公司的團隊,隊員沒有盡力, Does not pull his weight,享有團隊的成果。



搭便車的人是指一些不用出力,不用支付應該承擔的責任,或少付上所得益處的代價,卻共享資源的人,搭便車的問題造成群體的負擔,這是在經濟學,社會學常時常討論的問題,卻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的問題,搭便車是自由市場普遍的群體現象。 

搭便車問題可能發生在任何社區或群體,無論大小。

社區中若有 Neighborhood watch,只有小數的人參與,付上代價,帶來小區的治安良好,大部分的人是搭便車的人。

KHCB 基督教電台,每天上班、下班都收聽,成為主要的的益者,卻少有人願意奉獻,支持自己受益的資源,電台不是不需要成本的,每年經費超過300萬,超過92個%收入是靠個人的捐獻,你若收聽電台的廣播,卻從來沒有支持電台的開支,你是一個搭便車的人。 

像空氣一樣。 如果一個社區製定自願性污染標準,鼓勵所有居民減少碳基燃料的使用,許多人會積極響應。 但有些人會拒絕改變他們的習慣。 如果足夠多的人遵守標準,空氣質量就會得到改善,所有居民都將平等受益,即使是搭便車者也是如此。

環保回收(Recycle),你有沒有參與,因為不是法例的要求,不參與就要罰款,而是個人自由的參與,你有沒有參與環保?或許你覺得這不是重要的事,所以你沒有參與,或者你覺得你沒有責任,或者因為方便,沒有參與,但你卻享受參與的人付出的時間精力保護了環境的益處,若大部分的人不參與,回收就不成功,結果環境受到污染,人人都受害。

對於搭便車的人來說,幾乎沒有動力為集體資源做出貢獻,因為即使他們不這樣做,他們也可以享受它的好處。 資源不是一個天然湖泊,而是一個游泳池,必須有人承擔它的建設和維護。因此,若資源無法得到足夠的補償,最終群體受害。

囚徒困境:個人最佳選擇與團體最佳選擇衝突

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5年。用表格概述如下:



最好雙嬴(WIN-WIN)的情況是二人都作出對自己不是最受益的選擇,指控對方而使自己釋放,而是為二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保持沉默,使群體得最大的好處,結果自己也成為最大的收益者。

教會有沒有搭便車的問題?
  • 最簡單聚餐是否每一個人都願意帶上最好的菜式 ?
  • 使用教會的設施
  • 享受教會提供的節目
  • 團契生活的付出 
  • 教會20%服侍其他80%的人
  • 奉獻:20%的人支持教會80%的開支
如何解決搭便車的問題?

面臨搭便車問題的社區可以嘗試多種解決方案中:

稅收(每個人的費用):政府通過徵收和分配稅收來補貼公共服務來解決這個問題。 從理論上講,稅收與收入成正比,因此可以實現公平的成本分攤。
將其設為私有:社區可以將他們的公共資源變成私人或俱樂部資源,教會成為私人會所。

教會應如何解決搭便車的問題?

今天的經文,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六至十六節,保羅教導教會如何對待帖撒羅尼迦教會搭便車的人,搭便車的問題,在帖撒羅尼迦前後書重覆了好幾次,保羅在結束的時候,在最後一段的經文,再次強調如何解決搭便車的問題,而且使用極度權威性的命令,要教會正面處理搭便車的人,因為這是信徒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帖後 3:6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要遠離 1)不按規矩和 2)不遵守傳統教訓行事的弟兄。

「不按規矩行事的人」,這些是什麼人?



首先他們是弟兄,是教會中的信徒,不是外人,不是慕道的朋友,不是教會之外的人,「不按規矩行事」,英文有好幾個不同的翻譯:

  1. walking in a disorderly way, and not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which you received from us. (LITV)
  2. who leads an unruly life and no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 which you received from us. (NASV)
  3. idle and disruptive and does not liv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tradition) you received from us. (NIV)
  4. walking (the present participle) in idleness (ESV)



「不按規矩」原文是一個字,(Idle ἀτάκτως, 2x, 副詞,6, 11;  ἀτακτέω, 1x, 動詞,7; ἄτακτος, 1x, 形容詞,帖前 5:14),字根的意思包括不安於本分、不守法、不遵守紀律;形容詞是形容不聽命令。總意是「不遵守義務、違反常規、不守紀律」。


「不按規矩」行事與正確信徒行事的方式剛剛相反,「行」是信徒的生活,保羅吩咐信徒「行事要對得起神」(live worthy of God),帖前 2:12;「行事要得外人的尊重」(live responsibly),帖前 4:12;「行事遵守傳統保羅的教訓」(Liv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 received from us),帖後 3:6。意思是「不按規矩行事」並不對得起神與得不到外人的尊重,不是信徒應有的生活方式。

「不按規矩行事」在帖前後書總共出現四次,指的是「搭便車的人」: 



「不按規矩行事的人」(副詞)6,把自己放在規矩之外,不安於本分,不遵守紀紀律的人;下一句:「他們不按從我們所領受的傳統行事」) and not in accord with the tradition that you received from us. 解釋不守規矩而行,所以不按規矩而行是指他們不遵守教會的規矩,「傳統」一詞表明有關的教導不是保羅個人的,他只是將教會的教導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因為我們聽說(現在時態目前的問題),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副詞)11,
1)什麼建設性的工都不做,
2)反倒專管閒事(邊緣的瑣事)。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帖前 5:14,指那些懶惰、遊手好閑的人,他們不負責任,不親手作工,反而用弟兄相愛的藉口,以靠別人的供應來度日,這些人成為教會經濟上的負擔,使教會的名譽受損,保羅要教會整體的信徒警戒他們,要他們「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帖前 4:11。



「不按規矩而行」(動詞) 7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我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
1)沒有將自己放在規矩之外,8我們也
2)沒有不付錢在任何人處吃過餅,
倒是
1)辛苦勞碌,
2)晝夜做工,
免得成為你們任何一個的經濟負累。



「不守規矩的人」指那些懶惰、游手好閒的人,不負責任,不親手作工,用弟兄相愛的藉口,靠別人的供應來度日,這些人成為教會經濟上的負擔,使教會的名譽受損。

初期教會與現今的教會情況不同,教會開始的時候,在耶路撒冷,基本上是凡物公用,使徒行傳4章32節,說,許多信徒都一心一意,沒有一人說,他的任何東西都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共用,使教會當中沒有一個缺乏的,教會將弟兄姊妹的奉獻,照每人所需的,分給各人,大家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天天聚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經歷新的群體生活。

耶路撒冷的信徒受逼迫的時候四散,從耶路撒冷去到各地,建立教會,教會群體親密,一起生活,共享資源,教會的生活非常重要,保羅上文中,特別吩咐應如何在群體中生活,一起的時候,敬重領袖,照顧有需要的人,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對眾人要忍耐,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在一起的時候,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要凡事察驗(5:12-22),最後,他特別提到教會中不按規矩的人,搭便車的人,教會應如何處理搭便車的問題。

這是當時教會,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教會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教會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一群「遊手好閑流蕩的弟兄」(《呂振中譯本》),什麼有建設的工都不做,倚靠教會的供應,沒事做,卻專管閑事,做無謂的事,發表意見,卻從不動手,指手畫腳,在教會中出出入入,吃飯必到,卻沒有貢獻,不去做工,使生活有餘,供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對初期教會這是嚴重的問題,帖前後書多次提及這個搭便車的問題。

現代的教會教會角色,已有改變,教會不再負責會友的生活需要,每個人經濟獨立,除了初期教會短短的時候,教會歷史上鮮有凡物公用的例子,現今教會的人絕大部分工作,負責自己的需要,甚少遊手好閑,需要教會去接濟,但這並不是等於沒有搭便車的人,不是說教會就沒有不守規矩的人。 

對教會沒有貢獻, 沒有建設性的工作, 教會中搭便車的人, 靠別人來支持教會的需要, 不做事, 卻專管閒事,不奉獻, 成為教會的負擔, 不參與, 不長進的人,不守規矩的人。


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不守規矩的人」?正反兩面的吩咐,重複兩次,第二次更以命令語態(imperative)吩咐:

  1. 當遠離他,不和他來往,強烈的「吩咐」 6 A
  2. 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勸戒」比較軟性的「吩咐」 12 B
要記下他(imperative),特別留意,標示出,公開確認,不和他來往(present infinitive of purpose) 14 A
要勸戒他(imperative),如弟兄,不要以(imperative)他為仇人, 15 B


 


一、當遠離他  6, 14


6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
當遠離
1)不按規矩和
2)不遵守傳統教訓行事的弟兄


14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
要記下他,
不和他交往,
叫他自覺羞愧。

保羅提醒弟兄姊妹,不要因教會有一些遊手好閑的人而洩氣,仍要忠於自己的事奉,不要因少數閒懶者,濫用弟兄姊妹相愛之情,而放棄對真正有需要的人援手,行善不要喪志。但要留意那些不知悔改的閒懶者,不要和他交往。信徒要明確地不再認同他的行為,不要視而不見,把他們當為正常的人,目的是要使他們能有所反思,自覺慚愧,從而改變。

不灰心喪志,堅持行善,也是信徒對這些閒懶者的善意取向。

今天教會與當日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情況有很大分別,經文所提到懲治方式或許不能直接應用在今天的教會,不過懲治的方式並不是經文的重要目的,而是實踐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同弟兄的原則,教會的懲治,不是為了報復,也不是為了顯示權威,而是為了讓犯罪者,知道自己的行為與神的聖潔不符號,叫他們能夠回轉,教會的紀律是出自真正的愛心,而真正的愛心絕不是包容罪惡,如果教會平日是一處充滿愛和關懷的地方,則紀律較易為人接受,如果教會平日已經充滿仇恨鬥爭,即使是公正的執行紀律處分,也會被視為排擠、鬥爭的工具。


二、當勸戒他  12, 15 


12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
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15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這些過着遊手好閑生活的信徒,不按規矩而行,不但無所事事,什麼工都不做,更因時間太多好管閑事。他們為了支持自己的做法,可能試圖游說其他信徒照樣不工作,又或批評別人愛心不足,以致不正當地干預別人的隱私,成為討厭的人。那些人選擇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好管閑事,保羅以主的吩咐勸戒他們,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安靜作工是指安分守己地工作,不要因時間太多而好管閑事,如此既能自食其力,也不會引致其他人厭惡。

請留意保羅並不否定教會的慈惠工作,教會應照顧那些不能、不會和無機會工作的貧困者。但這裏指到部份人是因某些原因:誤解教義、宿世價值觀、濫用愛心、性格缺陷等等原因而不肯做工,搭便車,是一種對金錢、對工作、對供養的錯誤態度,而造成遊手好閑的生活方式。他們因缺乏工作的意志,在某程度上已將基督視為商品,將愛心變成籌碼,誤用信徒憐憫之情,成為別人的負累了。

要警戒他,但不是敵意的,乃是與弟兄的心態來勸戒他,期望使他悔改,得以挽回。



目的(ἵνα)叫他「自覺羞愧」(動詞:向後轉、掉頭走,不被尊重接納;to be characterized by shame, dishonor, and a lack of respect)

最強的權柄(maximum authority),四重的權威:



  1. 保羅使徒的權柄(9)
  2. 保羅以身作則的榜樣(7-9)
  3. 教會的傳統(6)
  4. 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6, 12)

簡而言之,保羅提升信徒,面對閒懶信徒,要留意他的影響,不和他交往,不被人濫用愛心,和避免他繼續犯錯,而且警戒他,與弟兄之愛,加以規勸,目的是使對方知錯,加以挽回。

當教會面對有些信徒不守規矩,在紀律搭便車上出現問題,有時不去主動關心,或下意識採取不留意、不支援、不警戒的態度,以致問題坐大,才執行懲治,或當事人早已離開教會,音訊全無了。相反教会應主動地正視問題,在初發階段以愛心、介入、關懷、輔導、勸戒,與其待對方回轉,而不應使問題惡化後採取鄙視、懲罰、開除會藉等行動,又或僅以視而不見的方式,來等待問題自動消失,我們可能不會違反教會紀律,但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是否積極而負責任呢?最好的預防方法,乃是培養信徒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信仰改變自己的生命價值取向。

總論



教會群體的生活,若眾聖徒當能夠彼此相愛,積極參與,互相勉勵,警戒不按規矩而行的人,使搭便車的人都成為參與者,成長,過著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這樣教會就會有平安,不單只是沒有衝突,更是和諧平安,有神的同在的美好生活。 

3:16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結論




討論問題

1. 今天的信息提醒你什麼?為什麼教會也要講和守規矩?
2. 按照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教導如何對待教會內不行規矩的人與彼此相愛,接納包
容的教導有衝突嗎?為什麼?
3. 我們教會或你所在的小組有哪些規矩需要澄明和遵守?
4. 請分享“行善卻不喪志”的具體實例或個人見證。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應用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六至十六節是一段不容易應用的經文,首先,不按規矩而行的人是誰?中文的翻譯不按規矩是什麼意思?「不按規矩」原文是一個字,(ἀτάκτως, 2x, 副詞,6, 11;  ἀτακτέω, 1x, 動詞,7; ἄτακτος, 1x, 形容詞,帖前 5:14),字根的意思包括不安於本分、不守法、不遵守紀律;形容詞是形容不聽命令,總意是「不遵守義務、違反常規、不守紀律」。《呂振中譯本》翻為「遊手好閑流蕩的弟兄」是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翻譯,指那些懶惰、遊手好閑的人,他們不負責任,不親手作工,反而用弟兄相愛的藉口,以靠別人的供應來度日,這些人成為教會經濟上的負擔,使教會的名譽受損,保羅要教會整體的信徒警戒他們,要他們「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帖前 4:11。

經文現代的應用,困難在於經文的情景(A)與今天教會的情況極不相同。

初期教會開始的時候,在耶路撒冷,基本上是凡物公用,使徒行傳4章32節,說,許多信徒都一心一意,沒有一人說,他的任何東西都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共用,使教會當中沒有一個缺乏的,教會將弟兄姊妹的奉獻,照每人所需的,分給各人,大家一起吃飯,一起生活,天天聚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經歷新的群體生活。

「不按規矩而行的人」是當時教會,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教會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一群「遊手好閑流蕩的弟兄」,什麼有建設的工都不做,倚靠教會的供應,沒事做,卻專管閑事,做無謂的事,發表意見,卻從不動手,指手畫腳,在教會中出出入入,吃飯必到,卻沒有貢獻,不去做工,成為教會的負担,對初期教會這是嚴重的問題,帖前後書多次提及這個問題。

第一類的應用:現代絕大部分的解經家,在應用上都以工作為主題,主要的方向是:

  1. 工作是神聖的,有意義的
  2. 因為亞當犯罪,工作變成辛勞,所以我們工作的辛勞是正常的
  3. 信徒要安份工作,供應自己所需,並且有餘,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
  4. 若不工作(有能力工作的人),就不可以吃飯
  5. 若不工作,時間多了,就會生事,專管閒事,成為教會的問題

現代教會的角色,已有很大的改變,教會不再負責會友的生活需要,每個人經濟獨立,除了初期教會短短的時候,教會歷史上鮮有凡物公用的例子,現今教會的人絕大部分工作,負責自己的需要,甚少遊手好閑,需要教會去接濟,現代社會上若有不工作的人,是靠家人或社會福利去支持生活所需,經文的應用就引發了社會福利制度是否合乎聖經的爭議,與教會是否應使用慈惠基金去支持生活有需要的人。

第二類的應用:教會中不工作的人甚少,所以把應用的原則更拉上一層,教會群體的生活要守規矩,如準時聚會、出席崇拜等。

第三類的應用:將原則屬靈化,不按規矩的人是那些不願意在屬靈的事上長進的人,他們成為教會的負累,我們要遠離這些人,並勸戒他們。

我決定選擇現今的情景(A' )為現今教會搭便車的問題,即是說,不守規矩的人,就是現今搭便車的弟兄姊妹,直接應用作者經文的目的,成為講章的目的,要遠離並勸戒搭便車的人。

教會不是沒有不守規矩的人,他們是對教會沒有貢獻, 沒有建設性的工作, 教會中搭便車的人, 靠別人來支持教會的需要, 不做事, 卻專管閒事,不奉獻, 成為教會的負擔, 不參與, 不長進的人,不守規矩的人,我們要遠離這些人,不把他們當作正常的信徒,不容忍他們,勸他們如同弟兄。


補充經文分析

講章沒有用上的經文內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