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8, 2021

禱告的教會,《教會系列二》可 11:15-19

禱告的教會
《教會系列二》
馬可福音十一章十一節至廿五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0.01.12
粵語堂



引言


2020 是新的一個十年開始,今年教會的主題是「世界變動、生命更新」。

這世界在變動2019年牛津字典的年度字是「氣候緊急情況」(Climate Emergency)。


去年美國氣候破了12萬個紀錄,史無前例的氣候改變:阿拉斯加溫度破紀錄90度,夏威夷下雪,美國中西部水災,今年是最冷的冬天,香港卻是最暖的冬天,現在氣溫達80度,氣候極端在變動,世界在改變。


去年偉氏詞典的年度字是「他們」(they),中性的代名詞,取代男性的代名詞(he)與女性的代名詞(she),成為中性的代名詞,這是年度字。2020 年美國第一位同性戀的人參加總統競選,世界在變動,我們的生命如何更新?

2020 年面臨撕裂的社會,兩極化的社會,台灣藍營與綠營的抗爭,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對立,香港是藍絲黃絲的分裂,在網上的新聞是真的還是假,每一個議題都政治化,對立化,社會撕裂,世界變動,基督徒的生命必須不斷的更新,教會的生命必須不斷地更新,這是今年我們的主題,世界變動,我們如何更新?

上主日我們分享的是敬拜的教會更新,今天我們的題目是禱告的教會,教會更新,經文是馬可福音11章15至19節。


這段經文我們要注意兩件事:

1)經文的時間次序,上文 11章1至10節,耶穌在主日的時候,進入耶路撒冷,受民眾的歡迎,我們稱為棕樹節,開始了耶穌受難週,週五耶穌上十字架,為世人的罪死了,三天後復活,在這受難週之中,馬可記載的第一件事,是潔淨聖殿:11章15至19節,為什麼在許多的事情中,馬可選擇潔淨聖殿作為受難週第一件記載的事?我們要注意作者的目的:


11:15-19 是屬於11節至25節單元的一部分,11節至25節是馬可著名的三文治結構,一個故事分開兩次講,一頭一尾,中間夾著另一個故事,像三文治一樣,第一個故事是三文治的兩塊麵包,中間的故事是三文治的餡,馬可的目的是使用這文學結構,說明中間的故事的意義,他用第一個故事在頭、在尾,去解釋第二個中間的故事,中間的故事之神學意義是作者要解釋的重點。


這三文治的技巧,馬可福音共有六段,今天的經文中間的一段是潔淨聖殿11章15至19節,第四段三文治結構,中間的故事,前一段11至14節與後一段20至25節是無花果樹不結果的故事,用意是解釋潔淨聖殿的意義。

耶穌是這兩個故事唯一共有的人物,兩個故事中,耶穌責備不正常運作,沒有滿足他期望的無花果樹,是指當時屬靈的群體以色列人以聖殿為中心生活神的子民沒有活出神新的使命與期望,重點是中間耶穌潔淨聖殿的故事,宣告神的責備與審判,耶穌說這座山是指聖殿山,原文有冠詞,是特別的山,聖殿代表著以色列屬靈的群體,神的子民若失去了功信仰的實際功能,神要移去,神的聖殿被潔淨,耶穌來要產生新的屬於神的子民卻是禱告的群體,新的群體就是教會,今天我們需要思考,我們是否按神的旨意發揮功能,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是否同樣面臨神的審判,被移除,這是這段經文的中心思想。

A1 無花果樹不結果  11至14節


11章11節,耶穌進了耶路撒冷,進入了聖殿周圍看看,晚上回去住在百大尼,這是典型馬可的風格,有清楚時間的指標,週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進入了聖殿周圍看看,天色已晚,他就與門徒往伯大利馬大馬利亞的家住宿,第二天從伯大尼出來,所以12節至 18節,20節26節是兩天發生的事。


12節至 18節發生在受難週週一,20節至26節是發生在受難週二,兩件事是馬可記載受難週發生的第一件事。


11 節耶穌入了聖殿周圍看(looking around),與13節遠遠看見無花果樹,仔細尋找果子,「看」的兩幅圖畫連起來,聖殿也看見了,無花果樹不結果子也看見了,這無花果樹暗示以聖殿為代表神的子民以色列人,也是同樣不結果子,不結果子的聖殿與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舊約的用法,明顯地馬可用無花果樹解釋以色列不結果子的情況。


經文說,耶穌找不到果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很多人認為耶穌很不合理,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卻要果子,找不到果子,就咒詛無花果樹,「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耶穌是無情與不合理嗎?

20世紀初,英國的數學家與哲學家,柏特蘭羅素說,他沒法信耶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段經文的耶穌,既沒有道理也沒有品格!

我們要明白無花果樹的特色,與耶穌同時代的一位羅馬植物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留下的著作《博物志》(Naturalis Historia),特別提到無花果樹的特色,無花果樹是先有果子,才有葉子,先生出六的果牙,再長葉,所以耶穌看見有葉子的無花果樹是期待有果子的無花果樹。

無花果樹在以色列一年可以收二至三次,早收是在春天,第二收在夏天,第三收可以在秋天,主要是在夏天收成,這裏說四月的時候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但卻並不等於早收的無花果樹應該是沒有果子的,所以耶穌並不是不合理與無情的要求,他以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人,樹上長滿了葉子,重複了兩次,外表豐盛,裏面沒有生命,沒有果子。

三文治結構的中心,耶穌潔淨聖殿,聖殿代表猶太人的信仰生活,也是一樣,外表是豐盛的,裏面沒有生命,沒有結果子,讓我們反省自己,我們是否只有外表,葉子多的教會,裏面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果子,今天許多教會是富有,忙碌熱鬧的教會,很多的活動宗教的儀式,裏面沒有生命,沒有果子,福遍教會是否是這樣的教會?

果子是指什麼?耶穌失望的是什麼?

B 萬國禱告的殿,15至19節

中間的故事插在無花果樹的故事中間,無花果樹的故事成為聖殿的預表,借用實際真實的故事,寓意的解釋猶太人生活信仰的中心,已經失去功效,像無花果樹一樣,不結果子。


本來應該是萬國禱告的殿(the House of prayer)卻成為賊窩。


這句說話是從兩段經文,耶利米書七章與以賽亞書56章組合而成,更與所羅門獻殿的禱告,列王記上11章,一樣,耶利米書7章說,以色列人可以來到「稱為我名下的殿禱告,神必垂聽!」以賽亞書56章說,猶太人成為外邦人的光,使外邦人(foreigners)來到這殿,天下萬民在這稱為我名下的殿禱告,神必垂聽。與所羅門獻殿的禱告一樣天下萬民,神的子民猶太人,可以來到這殿,向神祈求,神必要悅納人的禱告,也是外邦人萬國來到這殿,在我名的殿中向神禱告,必蒙垂聽望神。


這是神的子民存在的目的與使命,我們是被召為神的子民,來到神的殿,向神祈求,蒙悅納,這種神子民的生活,成為外邦人的光,傳揚神的公理,是萬國可以親近神,蒙神憐憫,這是耶穌對無花果樹期盼的果子。

當年的聖殿,金碧輝煌,人來人往,宗教活動繁忙,獻祭、奉獻、宗教儀式,這是外表的虔誠,只有葉子,但沒有果子,沒有使人與神產生美好的關係,沒有引導人來到神的面前,向神祈求,蒙神悅納,是神與人和好的使命,萬民禱告的殿變為賊窩,強盜聚集的地方,做買賣,聖殿生意,買賣牛羊,祭物,兌換聖殿的銀錢,使人可以奉獻,聖殿成為賺錢取利的地方,猶太人與外邦人來到神的殿,花錢買賣,失去應有的功能,禱告的殿,祈求神,蒙神悅納,美好神與人的關係。

我們去過耶路撒冷的人參觀過昔日外邦人的院,就在聖殿圍牆之下,有許多的商店,買賣牛羊,兌換金錢的地方,以色列失去他的蒙召存在的目的,不結果子的百性,是因為他們本末倒置,是禱告的殿成為賊窩。


我們注意禱告的重要,是因為禱告,顯示我們與神的關係,萬國禱告的殿是表明萬國可以與神來往,與神親近,禱告神悅納的美好關係。

當年,門徒求耶穌教他們禱告,四本福音書中,這是門徒唯一要求耶穌教導他們的事,為什麼沒有求耶穌教他們其他的事呢?沒有求耶穌教他們行神蹟,將水變為酒,使死人復活,這豈不是更有力量,可以吸引萬國歸向神的嗎?也沒有要求耶穌教他們講道,有能力的講到像耶穌一樣,將神的真理宣告天下,這豈不是使萬國都親近神的方法嗎?但門徒求耶穌教他們禱告,是因為我相信他們看見耶穌與神美好的關係,是禱告中可以見到,他們羨慕耶穌與神的關係,耶穌說,我與父原為一,我所做的正是天父差我來所做的,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天父要我做的,這種美好的關係是從耶穌禱告的生活顯明出來,是耶穌生命能力的來源,神與人美好的關係之表現。

今天讓我們反省我們禱告的生活,我們教會的禱告,我們來到教會有許多的事情,查經小組,服侍宣教,但我們的禱告生活是如何?禱告的生活顯出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是否親近神,蒙神悅納?禱告神與神美好的關係是教會存在最重要的生命表現,這也是你使萬人來到神的面前祈求,作外邦人的光,傳揚神的公理的最好的方法。


今天神的子民,教會越來越世俗化,年輕人不願意來教會,因為教會裏面討論的課題與生活脫節,不能解決世界變動帶來的衝擊,對教會以外的人毫無意義,並不吸引人跟隨神,原因並不是我們的節目不夠吸引人,是因為我們的生命缺乏能力,沒有展示神與人的關係,在禱告生活中彰顯神與人同在,禱告蒙應允與神美好的關係,只有葉子外表的敬虔,沒有令人羨慕的生命,禱告生活並與神美好的關係。

2020 年生命的更新是指與神關係的更新,是從你禱告的生活顯明的,你是否喜歡禱告,願意禱告,看重禱告,享受禱告,不單只是自己禱告,更是教會屬靈群體一起的禱告,教會成為禱告的殿,今天我們不喜歡禱告,不願意來教會禱告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是做的文化,喜歡做事,用嘴巴說說,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禱告的時候,覺得神很遙遠,沒有親密感,教會的禱告會,枯燥無味,神不在我們當中的感覺,或覺得禱告沒有什麼果效,禱告不蒙神的應為,沒有禱告蒙應允的經歷,可能不知道如何禱告,也不明白禱告的重要,無花果樹不結果,不果子代表神的子民禱告生活的貧瘠,與神的關係遙遠,生命沒法更新的現象,沒有吸引萬人歸向神,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萬國禱告的殿成為買賣的地方,結局是可怕耶穌的責備:


無花果樹桔枯亁,11章20至25節,不禱告的教會就如不結果的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不禱告的教會是無根的教會,枯乾的教會,無用白佔地土,失去功能的教會,被趕出去。

11章15節,要潔淨教會,聖殿要毁,取替神的群體產生,取而代之,這是對教會的警告,啟示錄第三章,耶穌對教會說話,說有耳的就應當聽,不悔改的話,神就把燈台移去,這是神對福遍教會的警告,若我們不悔改,我們必被取替,神興起新的教會,取而代之,新的群體取代舊約的聖殿群體,是以信為本的群體。


23節至25節,指出這新的群體兩個特色,使他們的禱告蒙應允成為禱告的殿:

A2 信心祈求的群體 23至25節

這兩段經文重複兩次平衡23節,「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24節,「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只要信,就必得著」,重複兩次,信心祈求的群體,第一個特色是憑信心祈求,今天我們為許多事情祈求,很容易就放棄,缺乏信心,當我們真的很信心祈求,才能改變世界,神必應允;第二個特色是25節,新的群體是被饒恕與饒恕別人的群體,這兩個特色或條件是蒙神應允,成為禱告的群體的條件,是我們屬靈生命的表現,有信心,願意饒恕,經歷饒恕,我們的禱告,就有果效,什麼是屬靈的教會?什麼不是屬靈的教會?屬靈的教會是生命更新的教會,是禱告蒙應允,蒙神悅納的教會,是有信心祈求,經歷饒恕與願意饒恕人的教會,今天我們為香港禱告,這是教會在這變動的世界中,生命更新的表現,經歷禱告的能力,用信心祈求,願意饒恕,經歷饒恕,祈求就必蒙應允。


結論


福遍教會新的一年,讓我們起來,同心合意禱告,使福遍教會成為禱告的殿,顯示神與人美好的關係,吸引萬國歸向神,我們每個月,第四個週三,有教會的祈禱會,邀請你們參加,同心合意,一同禱告,團契小組讓我們更多時間一同禱告,用信心饒恕人向神祈求,在新的一,年成為禱告的群體,將福遍成為禱告的殿,阿門!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July 25, 2021

堅忍奔跑,《希伯來書系列七》希 12:1-13

 堅忍奔跑

希伯來書十二章一至十三節
《希伯來書系列七》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7.25
國語堂



引言

1954 年 8 月 7 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大英帝國運動會,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英里長的賽跑比賽,歷史上被稱為「奇蹟的英里」(the Miracle Mile),英國選手 Roger Bannister 和澳大利選手 John Landy 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在四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的賽跑健將。Roger 在五月的時候,首次打破了 4 分鐘的紀錄,一個月後,Landy 打破了 Bannister 的世界紀錄,兩個世上跑得最快的人,進入了世紀之戰,二人面對面比賽,當時兩位選手都處於巔峰狀態。

Landy 從一開始就領先,並在比賽進行到一半時領先 Bannister 超過 15 碼。Bannister 覺得如果 Landy 不慢下來,自己就一定要輸了。然後著名的一刻發生了,這一刻發生的事之録像,在電視上重播了不知多少千次。比賽到最後一段到終點只有六百多呎,觀眾在吶喊,Landy 聽不見 Roger 的腳步聲,他轉頭往後看,因此失了注意力,Landy 沒有看到 Bannister。而 Bannister 從外面超過了他。Sir Roger Bannister 最後以五呎的距離贏得了這一天「奇蹟一里」的比賽。

Landy 的失誤是希伯來書第十二章警告我們的圖畫,面對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路程,我們要專心堅忍地奔跑,當我們的眼目從神的身上移開,看見眼前的困難而害怕後退,我們必然失敗灰心。

我們或許會問,為什麼信耶穌之後還是那麼難?為什麼跑得那麼辛苦?剛信耶穌的時候,主好像就在身邊,從這一邊的地平線到那一邊的地平線,主都在,早上到晚上都想讀聖經,神的話像吃得飽的食物,基督徒的生命充滿了喜樂,但是,最初的喜悅開始受到困難的衝擊,一些終生友誼捨你而去,不和你玩,教會的生活出現人際關係的衝突,矛盾,有些人失去了工作,有些人家庭生活出了問題,受逼迫,甚至夫妻關係也因基督的縁固而變得緊張,我們感到信仰並沒有幫助我們,保護我們免受遭害,我們與其他人一樣遭受了逆轉、事故、疾病和死亡。為什麼信耶穌之後還是那麼難?為什麼要跑得那麼辛苦?相信神與不相信神好像沒有什麼分別?簡直就是沒有分別,甚至有時會更糟糕,是不是?

我們讀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心的英雄,他們死的時候,還沒有得到神的應許,上週有人問我,什麼是神的應許?若不是榮華富貴,順風順水,健康長壽,那又是什麼?

神的應許是神答應的話(promise),神說給我們的承諾,神承諾亞伯拉罕,他的子孫要如同天上的星、地上的沙那麽多,他要得地為業,要成為多國之父,地上萬國要因他得福,這是神的承諾,神說的話,亞伯拉罕死的時候,一樣沒有成就,他卻相信神答應的必定成就,而且一生以這種信心生活,做選擇,付出行動,出吾珥,進迦南為客旅,生以撒、獻以撒,這是信心的生活,相信神的應許而生活,雖然死的時候還沒有得到這些應許,卻是蒙神的喜悅。

今天神對我們的承諾是在基督裡的應許,美好的生命,與神來往的生命,有神的同在,有喜樂平安、神的國、神管治的地方降臨,神的家教會在地上見証神的大能,這些都是神的應許,神對我們的承諾。

但現實的生活,讓我們感到這些應許很遙遠,沒有一樣是可以捉得住,反而是痛苦、眼淚、憂傷、沒有實現的夢,相信神有什麼用?這些信心的英雄事實上,活著的時候都是悲劇,只是從遠處看見,卻得不到神答應過的東西,是不是很可憐?

為什麼我們要堅忍走下去?忍受痛苦?我跑得已經很累了。或者你說,我信主不長,很多東西我不懂!我甚至並不是什麼好的基督徒?為什麼我要吃苦再往前走?若好的結果,像希 11:32-35a 的人與不好的結果,像 11:35-38的人,沒有一個得好死,是世界不配有的人,若好與不好都是出於神,信心有什麼作用?今天我們如何在苦難中勇敢地以信心活下去?

今天分享三點:
一、苦難是神的調教讓我們過聖潔的生活 4-11
二、以堅忍的心以信心奔跑擺在前面的路 1-3
三、與屬靈群體一同堅忍勇敢地活出信仰 12-13



一、苦難是神的調教讓我們過信心聖潔的生活,4-11

4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希伯來書的作者以溫和的勸勉開始回答我們的問題,為什麼那麽辛苦?為什麼跑得那麽累還要繼續堅忍?

首先,他提醒我們,還沒有到最糟糕的地步。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4)。還沒有到耶穌流血的地步,耶穌奔跑擺在前面的路,一直到十字架,捨身流血,在第十一章的信心英雄也付出了最終的代價,現在我們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在忍受異教的衝擊、撕裂社會的逼迫之中,我們沒有人抗拒到流血的地步。

聽起來,這是一個責備,好像沒什麼意思,像對一個跌倒、膝蓋很痛的孩子,說:忍一下吧!你還沒有到腿斷的地步!聽起來很冷酷,對跌倒的孩子,一點好處,一點幫助也沒有。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不是這樣的,神是鼓勵我們,現在受的苦,要堅忍下去,「甚至」到流血的地步,注目耶穌,學習祂的榜樣,學習這些信心的英雄的榜樣,他們都堅忍到死的地步,你們現在還沒有,所以要堅持,直到流血的地步,也不後退,也不回頭。「孩子,膝蓋的痛堅忍下去,甚至到腿斷的地步,也要堅忍下去,看看那些斷了腿的人,他們都堅持下去,你也要這樣堅持!」

基督徒的痛苦是真實的,聖經不是把我們的痛苦描寫為無關重要,輕描淡寫,輕輕帶過,我們經歷痛苦的人,都知道痛苦是很真實的,使我們想盡各種方法去逃避,不用到流血的地步,已經受不了,是不是?神卻是要鼓勵我們,堅忍下去,甚至到流血的地步,也不後退,這些信心的英雄不就是這樣嗎?

很多年前,我到醫院去看一對夫婦,太太剛生下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叫米高,我歡喜快樂地到達病房,為新生的嬰孩祝賀他們,醫生剛剛離開,醫生告訴他們一個很壞的消息,孩子生下來就有先天性的心臟問題,而且很嚴重,要馬上動手術,做父母的很憂心,我說的話,媽媽一句都沒有聽見,她在想,我要如何救這個孩子,最後孩子沒法救回來,母親把孩子抱在懷中,孩子七孔流著血,父母二人痛哭,痛得不得了。

上週這位父親與我再談起這件事,他說,當時的感受,真的是痛得不得了,很痛很痛,但卻同時很平安,很平安,他們相信神,相信神所說的,相信更美的復活,相信神並不會錯,相信神的愛,相信神在大患難中的安慰,他們堅忍下去。

5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6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7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

第二、苦難是神的管教,主所愛的,他必管教,苦難對我們是一種訓練,是為了我們的好處,是我們是神心愛的兒女的標誌,所有的兒子都必須受到管教,甚至基督,也因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活出了順從的美德意思。

管教(παιδεία, discipline), 在短短七節經文中,出現六次,3x 名詞,3x 動詞,是培育、調教、用在摩西在埃及學習、保羅在苦難中受教、甚至耶穌被責打的意思。

原來苦難是神管教我們,要使我們得益處,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神的管教是以他的智慧,用最合適的方法管教我們,10-11 節告訴我們,他管教我們的動機和目的:

神的管教是要我們得益處,第一、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聖潔是神的屬性之一,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意思是使我們有神的樣式,在生活上成為聖潔。

第二個管教的目的:
 
11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果樹經過修剪會結果子更多,管教也為那些經歷過的人結出義的平安果實,是我們在地上奔跑的時候,可以享受的平安,「很痛,卻很平安」。

或者你會問:是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神的管教?經文沒有告訴我們有不同種類的苦難,對神的兒女,我相信不論受苦的原因是否因為我們犯罪,或者與我們無關,是因為信仰受苦,或者是神的責(則 Zé)罰(乏 fá),對神的兒女,神的管教都是為了要我們的好處,要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要我們結平安的果子。

我的兒子小的時候,一年級還是幼稚園的時候,在一間教會辦的學校讀書,受管教的故事。

很痛,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哭啊!感到羞恥,是自己犯的錯,受責打,卻是與我們有益處,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我的兒子經過這一次的管教,從此以後,直到今天,都沒有跟別人再打過架。

C.S. Lewis 魯益師,英國有名的神學家、天才作家、26 成為牛津大學教授,基督教護教家,58 歲與 41歳美國婦人 Helen Joy Davidman 結婚,魯益師說,Joy 是一生的致愛(the love of his life),可是結婚一年不到,妻子 患上末期癌症,癌細胞遍滿全身,三年後過世,死後魯益師寫下他個人的經歷,A Grief Observed 《卿卿如晤》,反思人生苦難的意義,魯益師問了很多問題:上帝真的好嗎? 在痛苦中,神好像並不存在(Does God exist at all?),也好像神與我作對(Is God a good God?)一樣,他提到了他和 JOY 許多的祈禱,以及所帶來的希望,但每個禱告都被扼殺,每一希望都成為痛苦的回憶。 

妻子的癌症得到神奇的醫治,曾經有一段美好的時光,兩人形影不離,短暫的時間很快過去,病發三年之後,妻子去世。

魯益師形容他的經歷,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希望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希望,看來是很好的診斷、X 光照片、醫生的報告,甚至被稱為奇蹟的暫時康復,我們一步一步地被帶上花園小徑,一次又一次,在他看起來是最親切的時候,真的是在準備下一次的折磨,愛人的死亡他形容是截肢z,她的缺席就像天空,鋪滿一切。悲傷與恐懼很相似,胃裡同樣的顫抖,心中同樣的煩躁,有不能滿足的空虛。

人生的痛苦是真實的,相信神的人,與不相信神最大的分別是,這些痛苦指向神,痛苦是有意義的,是神的調教,魯益師在他另一本書中《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 London, 1940, p. 81),說,「神在我們的歡愉中對我們低語,通過我們的良心向我們說話,但卻在我們的痛苦中大聲疾呼;痛苦原來是上帝的揚聲器,為要喚醒充耳不聞的眾生。」,他又說:「淚水洗過的眼睛,比從前更能看清,痛苦原來是召喚我們回家的信號。」

痛苦消除了我們錯誤的幸福感,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神,告訴我們真的需要神。在安逸的生活中,我們認為我們很善良、很正派,而且,就像一位慈愛的父親一樣,上帝願意管教祂愛的兒女,將我們從自給自足的幻想中救出來,從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中改變成取悅上帝,這最終會產生我們最大的幸福。 在上帝里面找到真正的滿足。這是管教的目的。

信心的偉人,我們在這裡,差很遠,神愛我們,祂要要管教我們,要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平安。

我一生經歷不多的痛苦,甚至可以說是一路平順,但我人生最大的轉向,最大的成長,都是經歷困難,神管教我,事奉出問題,孩子有問題,父母過世,精神憂鬱,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經練過痛苦之後,結出平安的果子。

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hope),這是我在這次世紀瘟疫中,最喜歡的經文,患難真的可以生忍耐,忍耐生出盼望,盼望使我活得平安,很痛卻很平安。

一般正在經歷艱難的人,面臨著對神的管教的人,很容易有兩個相反的反應,兩個危險的陷阱:第一、蔑視輕看神的管教;第二、沮喪灰心。

第一,蔑視的危險,「我兒,不要輕看主的管教」(第 5 節),許多經歷過管教,不愉快的人選擇對管教的重要性漠不關心。他們直覺知道正在經歷管教,但卻拒絕思考管教的意義對他們的意義。他們輕視管教!覺得自己成,沒問題,拒絕改變,苦難之後,什麼都沒有學得到,白白受苦,卻仍生活在幼稚無知之中,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這樣的例子我看過很多,受苦,被神管教,卻不以為然,仍然認為自己很偉大,死不認錯,為自己解說,輕看主的管教,痛苦不以為然,結果受苦是受了苦,卻是白白受苦,得不到益處,你說是不是很可憐?

第二、管教中,沮喪的危機,第五節「他責備你的時候,不要灰心」( 5 ),輕看管教,另一相反的極端是灰心沮喪,因為苦難而灰心,被痛苦所淹沒,癱瘓了,變得疲倦灰心,倒在跑道上,不能起來。灰心是心死了,沮喪是自動放棄,這種放棄的心態是可以理解,但不是可以原諒的,因為神不會給我們過於我們承担的,你是可以承担的,不要放棄,神的管教是為我們的好處,不是要我們放棄。

一位母親失去兒子之後,極度悲傷,而失去了信仰,認為神是不可信的,祂不是一位好的神,相信祂一無好處,我心很痛。

信二代的危機,傳道人的危機

你信仰的品質是什麼? 神沒有(沒有)承諾過我們沒有痛苦的生活,甚至告訴我們受苦是必然的,是神計劃的一部分,要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結出平安義的果子。

心很痛,卻很平安

如何迎接苦難,在神的聖潔上有份?如何在管教結出平安的果子?
一、堅忍、注目耶穌,1-3
二、群體的鼓勵,12-13




二、以堅忍的心勇敢地以信心活下去,1-3

1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2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奔跑:主動詞,勸誡的語氣;第一節,所以《新譯本》把這重要的連接詞翻譯出來,是總結第十一章信心偉人的見證,對我們的勸勉

奔跑(run),重點不是與別人競爭比賽,重點是你是否完成,是否成功,是否達到目標
奔跑(神)擺在(set out for us)我們前頭的路程,whatever it comes our way. 神的大能彰顯,好的結果,或是痛苦的結果,死的時候還沒得著神承諾的,奔、奔、奔!勇敢的走,勇敢的活。

如何奔?以堅忍的心(ὑπομονή endurance)奔跑,堅忍:名詞(1x),動詞是「忍受」(3x)
:-- 態度及情感上忍耐,忍受,容忍,在困難環境下繼續堅持下去的能力,承担壓力。

用法: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使你完備(雅 1:3-4);患難生忍耐,忍耐生盼望(羅 5:4);連我們的主耶穌也忍受苦難,所以你們要忍受管教,7。

堅忍去奔  Run with endurance.

三個分詞去描寫這「堅忍去奔」:
  1. Surrounded 我們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着我們
  2. Throw off everything that hinder「卸下」各樣重擔和緊緊纏累的罪
  3. Fixing our attention「專一注視」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耶穌(originator)and (perfecter)



三、與屬靈群體一同堅忍勇敢地活出信仰,12-13

艱難的奔跑

沒有力量走下去,能力衰退的明顯跡像是下垂的手臂、下垂的手和顫抖發酸的膝蓋,這是讀者熟識舊約的用語,「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神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他必來拯救你們。」(賽 35:3, 4)。

希伯來書的作者,就像一個細心的教練,使用了他們熟識的話去勸勉他們,「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第 12 節)。「挺起來」的命令來自於我們的英語單詞 orthopedic 這個詞。意思是,直立或直立。

你是否在跟隨主的路上,跑得很辛苦?很艱難?手是否垂下、腿發酸,走不動?

我們必須願意靠著上帝的恩典來堅持下去,信徒的生活充滿了反复的磨難,這些磨難是神的管教。是我們是真正神的兒女的標誌,要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就像堅定的馬拉松運動員一樣,向前跑!

不是一個人跑,我們一起努力奔跑

在苦難中堅忍並不是一個人的努力,13 節,「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這樣瘸子就不會殘疾,不會脫臼的意思,但而是痊癒了」,是呼籲神的子民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彼此行善:希伯來書充滿了互相幫助的教導。

堅強的人必須以他們的生活榜樣為弱者開闢直路。強者的生命必須讓弱者走上正確的道路。他們的生活決不能使弱者跌倒。我們必須努力奔跑,我們必須一起奔跑!

慶生的生日會:celebrate how to live. 不是要我們準備死後去天堂,如何堅忍奔跑前面的路?
神的管教不單只是告訴我們將來的永恒,更是要調教我們如何今天如何活,在世上以客旅的心,勇敢地活出信仰的生活,管教是要我們活,在永恒的光中活今天的生活,不是要我們去死。



結論

非比的見證: stop all the treatment. 但求能堅持下去,finish well 的禱求。

今天無論你在任何情景痛苦中,神愛你,相信祂的愛,相信祂的承諾,相信永生,相信復活,結出平安的果子。





討論問題

1. 為什麼基督徒遇見各種的難處?苦難並不好受,有何意義?你能分享苦難對你的好處嗎?
2. 若苦難是神對所愛的管教,是不是所有的苦難都是神的管教?
3. 神對我們的應許是什麼?相信神的應許必成就對你有什麼意義?
4. 如何在苦難中堅忍勇敢地活?你能舉一些實際的行動建議嗎?個人性的行動?群體性的行動?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Sunday, July 18, 2021

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系列六》希 11:32-40

世界不配有的人

希伯來書十一章三十二至四十節
《希伯來書系列六》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7.18
國語堂





引言

有一個地方我是很喜歡去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歡去墓地默想,休士頓的墓地,各地的墓地,有機會我都喜歡去走走,我的外婆與我的父母都葬香港基督教墳場,每次我回香港,都必到香港基督教墳場走走,在香港基督教墳場內,我們仍可以見到一些百多年前,到中國或香港傳教的宣教士的墳墓,有些墓碑詳細記述了他們生前的事蹟,最令我深刻印象的是在香港墳場的一個墳墓,埋葬了一位宣教士 Dyer Ball 的夫人 Lucy 及其五歲的兒子 Frederick 及兩歲的兒子 Mills,這是他們合葬的墓碑,他們一家,於一八四三年來到香港,1845年兩年之後,卻只有他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幼女離開,我想他們照從美國到中國,從來沒有想過會有這個結局。

又有一位倫敦傳道會的醫療傳教士,他是一位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英國著名牛津大學畢業,1921年6月來到香港,19天後即患上重病,7月13日離世,埋於香港。我想他躺在病床垂危的時候,內心會否追問,上帝,你將我呼召到香港,我奉獻自己所有,為何還沒有開始,生命就要結束?

我站在他們的墳墓前默想,他們的名字已經被人淡忘,甚至無人記念,他們並不如戴德生或馬禮遜被人記念,也不如我們過去兩週讀舊約信心的偉人,像摩西,藉著信的選擇,因著信的忍耐,成為我們羡慕信心的英雄,這些人卻是憑信心生活,生命是閃亮的,留下生命的見證,死的時候,從遠處望見,卻還未得著所應許的,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今天我們來到希伯來書十一章信心英雄的最後一段,11:32-40,最後兩批信心的見證人,是無名無姓的人物,他們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因信有十分的把握,勇敢地活著,不退後,活的時候,還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作者稱這些人為世界不配有的人。

今天我們信耶穌的人,在這撕裂的社會,對信仰很容易後退的生活人,我們如何活得精彩?我們該有什麼的心態?

分享三點:
一、藉著信軟弱變為剛強  32-35a
二、藉著信忍受各樣苦害  35b-38
三、活著的勇氣  39-40


一、藉著信軟弱變為剛強  32-35a

11:32-38,可以分為兩組信心的見証人:32-35a 是第一組,35b-38a 是第二組。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組的人。32-35a 提到的是偉大的信仰榜樣,見證神的大能,「藉著信他們的軟弱變為剛強」,他們看起來像是要被打敗了,卻最終得勝了,他們面對死亡,卻因信而蒙了拯救,他們面臨著壓倒性的困難,但最終因信經歷了軍事上勝利和政治上勝利,他們征服了敵國,擊敗了軍隊,他們伸張正義,逃出了刀鋒。

33節的第一個例子:因信堵了獅子的口,這是誰?當然是但以理。但以理被扔進獅子坑。看起來他已經死了,但最後必死的情況中,被救了出來。奇蹟,神親自出手干涉,神的大能使他逃避必然的死亡困局。

然後,下一個。 因信滅了烈火的猛勢。這是誰?是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但以理書 3 中,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他們被扔進火爐。看起來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滅了烈火的猛勢。為什麼?因著信,神的大能彰顯,他們呼求上帝,然後神奇蹟般的干預,然後他們逃脫了。

第一組人,第 35 節上半,達到了高潮,「婦女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你知道這些婦人指的是誰嗎?

在舊約中,有兩個婦人的兒子死了,靠著神的能力,她們死去的孩子復活了。有撒勒法的寡婦,通過以利亞神的能力,她死去的兒子復活了。你有書念婦人,遇到了以利沙,通過神的大能,她的兒子從死裡復活了。

今天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熱愛這些信心的故事,引起了共鳴。

在福遍教會開始不久,有一位姊妹,醫生對他說,檢查的結果,你的癌症已經擴散,沒有任何治療的方法,只能活六到十二個月,姊妹很難過,卻沒有放棄希望,在回家的路上,通知我們,當天晚上在教會為她祈禱,我們一大群人,同聲向神呼求,神啊,求你醫治,求你施神蹟,我們要看到你的大能。

神真的聽禱告,在沒有治療之下,姊妹好起來,現在廿年之後,仍然健康,事奉神。醫生說這是一個奇蹟,我們喜歡這樣的故事,這是神的大能,信心的見證。

或者有人說:「我的生意即將倒閉,我正面臨經濟災難,但我祈禱,我有信心,我真的很努力工作,神扭轉了局面,現在我的事業成功了,我學會了在我的事業中事奉神。」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故事,我們很高興它們存在,我們也經歷過。

但如果你對信心的理解在第 35 上半節結束,你對信心的了解仍然是一知半解,注定要失望。

若果沒有醫治,若信心的禱告沒有成功,若信心的選擇事業沒有翻盤,是否就是信心失敗了。

Joni Eareckson,17歲那年,在游泳時撞到了頭,脖子以下癱瘓了;她變成了四肢癱瘓者。她坐在輪椅上。她的朋友來找她,他們都是好心的朋友,說:如果你真的有信心,神會醫治你。如果你沒有痊癒,那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信心。這樣的想法,非常普遍。

前幾年前,我們有一位弟兄因為癌症過世,有一位有「禱告醫病」恩賜的人來為他禱告,然後對她的妻子說,你先生的病是因為他沒有信心,所以不得醫治,這位太太大受打擊,怎何能?又是我們的錯,信心不足,丈夫死了,今天這位姊妹已經離開了教會。

這些對信心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他們讀完了 35 上半節就停了。他們對信心的理解是,如果你有足夠的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總能擺脫痛苦;你將永遠逃脫死亡。感謝神,35 上半節不是全部信心的表現,因為如果我們只有 35 上半節對信心的理解,我們的生活將是一場災難,我們將永遠不會擁有真正更美的生活,希伯來書並沒有在第 35 上半節結束。 



二、藉著信忍受各樣苦害  35b-38

第 35 上半節與下半節,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又有人」(others),還有……第二組信的見證人,他們藉著信,但他們的人生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樣是相信神的,順服神的,「又有人」他們的人生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例如,彼得的經歷應該屬於第一組,對嗎?因為彼得被關進監獄,他所有的門徒都禱告,神差遣天使,解救了他,這就是我們想听到的,我們認為就應該是這樣。但... 但還有其他人,比如施洗約翰下獄,他的門徒為他祈禱,他卻被斬首。

大衛是另一個屬於第一組的人,他只是一個牧羊人,他是邊緣人,軟弱、可憐的孩子,被強大的掃羅王追殺,但他取得了勝利,他從軟弱變成了堅強,登上王位,征服了世界,他贏了,對嗎?,因為他相信神。

但「又有人」就像大衛的好友約拿單,他雖是皇帝的兒子,未來一國之君,他有能力,有貴族的氣質,是一個了不起的年輕人,他相信上帝,對上帝忠心,因為他忠於他的朋友大衛,他沒有做錯任何事,但他失去了一切,最終,他在遠離家鄉的一場絕望的戰鬥中英年早逝。

大衛信靠上帝,一切順利,逃離死亡;逃離刀劍,但還有其他人,相信之後,一切都出錯了。他們信靠神,但神沒有干預,他們沒有逃脫,也沒有奇蹟,他們被刀殺了。

35a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35b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幾乎所有的評論家都認為這位希伯來書作者在下半節,「又有人」是指又有其他的婦人,是當時的人極為熟識兩約中間的一個婦人(女性、單數)的故事,是著名的馬加比的殉道者。在舊約和新約之間大約有 400 年,以色列歷史上發生了許多的事。

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提亞古四世(Antiochus Epiphanes),公元前第二世紀,对犹太人推行希腊化政策,佔領猶太地,他很殘忍。他是一個暴君,在耶路撒冷的聖殿獻上一頭豬,將猶太人的名門望族帶到廣場上,號召他們不順服神,吃不潔淨的肉,拒絕神的律法,他們祖先的禮儀律法,對他效忠。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經常會當著所有人的面折磨和殺死他們。

在馬加比後書第七章,記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位婦人,他有七個兒子,他們帶到安提亞古面前,一個一個被問:「你會違背上帝的律法嗎?你會效忠於安提亞古嗎?」如果他不願意,那麼安提亞古就會割掉他的舌頭,砍掉他的四肢,剝掉他的頭皮,然後,在他所有的兄弟和母親面前,活活地燒死。然後安提亞古會轉向下一個兒子說:你呢?

馬加比後書第七章告訴我們,這婦人做母親的,站在那裡,鼓勵她的兒子們勇敢地死去。對他們說:不是我給了你們生命和氣息;是世界的創造者,設計了萬物的起源,他必以他的慈愛,將生命和氣息重新的給你,因為你現在為了神,而忘記了自己。

所以他的兒子一個一個都勇敢地死去,其中一個兒子,當他被召喚到安提亞古面前的時候,伸出舌頭,伸出雙手,說:割吧!砍吧!拿走他們。我必在天堂重新得到它們,看在神的份上,我放棄了它們,但我會從神那裡取回它們。

7:14,另一個兒子,「他的血液正在噴湧而出,他用雙手抓住自己的內臟扔出去,用他垂死的氣息呼喚生命之主將它們還給他。」

這聽來是非常血腥的事,今天我們過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安逸生活,我們擔心是怎樣可以活在這安逸的生活中更久一點,但世界上大部分的信徒、歷代大部分的信徒都離這樣逼迫的事情只有一步之遙,他們是怎麼面對的?這就是這位母親如何面。「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婦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沒有奇蹟,沒有干預,沒有逃脫,但她向世人都作了那「更美的復活」的見証。

這就是你需要的信心。這就是你所需要的,相信有更美的複活。你為什麼稱它為更美的複活?什麼是更美的複活?上半節婦人得自己死去的兒子復活,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是多麼美,但他還是要死,今天復活後的拉撒路也死了。換句話說,可怕的一天剛剛被推遲了,死亡卻沒有離開,擺脫死亡只是暫時的;逃避的痛苦只是暫時的。這位母親並不只是相信復活的可能性,而是相信未來復活的絕對確定性,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

她知道死亡將會逆轉。她知道死亡會被打敗。她知道有一天會復活,新天新地,她對兒子們說:我們要把那些眼睛找回來,我們要把這些手拿回來,我們要讓我們的家人回來,我們要找回自己的生活,我們要找回愛。我們將更新世界萬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得多,所以不要退縮,不要後退。她相信復活,那是更美的復活。

相信未來更美的復活使我們能面對任何事情,我們不是說第一組的人之信心比較低級,絕對沒有這個意思。如果你去見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那些熄滅了烈火之怒的人。

王對他們說:向偶像下拜,否則我一定會把你們扔進火爐裡。他們說:王啊,我們的上帝可以救我們脫離這些火。但即或不是這樣,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會向你的偶像低頭。

他們在說什麼?他們說,我們相信我們的上帝會救我們脫離死亡和苦難。但如果他不這樣做,也沒關係!為什麼沒有關係?因為他們的生命沒有紮根在他們要的事情上,他們的信心是在神所說的話上。

It is not about us. About what we want. It is about God. About what he wants 與祂所說的話。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們盼望的是神所應許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更美的事(希伯來書十一章三個的「更美」)。 

希伯來書最大的挑戰是與神建立如此深厚而令人滿意的關係,無論是生是死,無論舒適還是痛苦,我們都在他裡面安息,培養不可動搖的信心,相信神,勝過生命能給我們的任何東西,勝過死亡可以帶走我們的一切。

今天你可以因信而看得更遠,更清楚你人生的優先次序,相信與看見在新約是相關語的觀念,你相信神,你看見什麼?在困難之中,你能看見神嗎?困難的情況無論如何,你相信神的話必定成就嗎?

Camp Challenge 我們都很緊張,聽見新聞,有些青少年營有感染爆發,我們向神禱告祈求神的保守,賜下平安,神若保守,一切平安,感謝神的能力與保守,祂是聽人禱告的神;但即或不然,若有感染,我們又會如何呢?我們是否仍然相信,看得更遠,看見神必得榮耀,神的國降臨,我們因信得了不移動的證據。

或者你會問,既然相信神不一定軟弱的變為剛強,有信心的人,都得不到所求的好結果,那相信有什麼用?

若有信心的人,都會「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那麼苦的人生,那信神有什麼用?是不是?

請你注意36至38節,在第二組人的中間,38節的句首,作者給這些人一個很特別的評估:這些人「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和合本、新譯本)、世界配不上他們(呂振中、和修本)、這世界不值得他們居留(現代中文譯本)、the world was not worthy of them (NIV),很特別的評估。

形容這些在人生路上飽受磨練的人,突顯出基督徒與世界間的張力,因信仰緣故而受逼迫與試探,這裡所列舉的,都不是我們所願意面對及能夠承受的:嚴刑、戲弄、鞭打、捆鎖、監禁、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被刀殺、在各處奔跑、飄無定所、受虐待,但他們是「配」的人。

「配得」(worthy. ἄξιος áxios)41x,是比較性的形容詞(Comparative adjective),具有相對較高程度的可比價值,與其他事物相關的事物是值得的,放在天秤上下墜(zhuì 缀),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榮耀、頌讚(啟 5:12)

「不配」(Not worthy)是新約最常用的用法:「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太 10:37-38);浪子對父親說:「我不配作你的兒子」(路 15:21);不配赴喜筵的客人(太 22:8),在天秤上浮起來的人,不值得的人! 

這些因信忍受各樣的苦害的人,世人看不起這些人,認為他們是失敗者,可憐人,不值、不夠看、不藉得人羡慕,是不是?

我們很多時候,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寂寂无闻,不被人知的基督徒,我跟隨主,遵守神的吩咐,仰望神而生活,忍受這短暫生命的一切痛苦,卻還沒得到神所應許令世人羡慕的好處,在世人的眼中是可憐人,不夠看,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但這些信心無名無姓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的信心,使他們得神的喜悅,在神的眼中,他們是比全世界加起來都貴重,放在天秤上是下墜(zhuì 缀)的,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世界配不上的人。

教會的歷史是由這些人的血所寫成的。初期教會不少信徒,為忠於神而受盡諸般凌辱,甚至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初期教會有一位叫坡旅甲的殉道者,在被捕之後,只要說一句,「凱撒是主」,就可以無罪釋放,但他回答說:「我服侍我的主耶穌八十六年,祂從未虧待過我,現今我怎能褻瀆那拯救我的主呢?」

這些又豈只是遙遠的歷史呢?前個禮拜,我收到從中國西邊寄來的報告,他們差了一個家庭去中國西邊宣教,福音移民,同時拜訪了該地的一個宣教士的團隊,他分享說:

「他的團隊讓我看到了什麼是為神而活的熱情,縱然在高壓之下,信心百倍。繼續堅守,甚至不只是堅守,而是開拓,竭力作工,是因為他們信神的應許。如果不是有神給的異象和應許,他們絕對沒有喜樂,沒有盼望,沒有力量,是神的話語給了人信心堅固的力量。雖然這位宣教士被多次請去喝茶,折磨到精神緊張身心疲憊,他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且「打虎還需親兄弟。」

幾年前,當他來到這裡的一塊荒地,他在那裡呼喊:主啊,天地之大,竟然沒有我容身之地。我要怎麼辦?卻聽到神對他說:孩子,你對我忠心,我要造一個大學城給你。 4年之後,荒地上基建聳立,當地最好的三所大學都把新校舍建到那裡,這是什麼?這是神的手,這是神的工作,是神真實的應許。

政府的高壓,學校封校,管控嚴格,但是外面的城牆建立,但是裡面的城牆卻倒塌。以為這樣的壓制可以限制人們,使人們降服,卻只是表面的順服,人們的內心破碎吶喊,越來越乾渴,需要越來越大,正是向當地人打開的好機會,聽了振奮人心。我看到他們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生命裡充滿了信心,盼望。

這些人在世人的眼中是不值得的人,但在神的眼中,全世界加起來都配不上他們。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39)。

弟兄姊妹,我不是鼓勵大家去殉道,當我們細看這些信心偉人,神不是召喚他們去死,而是召喚他們如何活,「活」比「死」更不容易,希伯來書的作者要我們勇敢的活,活出信仰精彩的生命。

三、活著的勇氣,39-40

39這些過去的人物,前後三、四十位有名有姓舊約的人物,或者是無名無姓忍受痛苦堅忍的偉人,都是(全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只是從遠處看見。

40 節是全章的結論,要我們現在仍活著的人,勇敢的因信活下去,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這些信心的偉人與我們要同得同一個在基督裡的應許,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更美的事。

我們要與這些信心的偉人一樣,勇敢地活,因著信,不後退,堅守信仰,Step up not step back.得進入完全,至死不渝(Finish well),忍耐到底。

今天我們生命的素質如何?使我們活在當下時仍然可以堅守我們的信仰?




討論問題

1. 「世界不配得的人」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之。
2. 藉著信,軟弱變為剛強,反敗得以為勝,為什麼不是我們經常經歷信心的結果?這些得勝的人,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這是什麼意思?
3. 什麼是「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更美的事」?如何才能藉著相信更美好的復活,活出今天勇敢堅持到底的生命?今天你有什麼行動,去活出信心的生活?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Thursday, July 15, 2021

信心的選擇,《希伯來書系列五》希 11:24-29

 信心的選擇

希伯來書十一章廿四至廿九節
《希伯來書系列五》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7.11
國語堂




引言

信心是什麼?什麼是信心?有信的人生活與不信的人有何分別?猶其是面對危機的時候,憑信心生活的人如何作選擇,與一般人有何不同?



面對前面的兩條路,一條是窄的路,荊棘滿途,很少人走的路,另一條是寛的路,容易走的路,多人走的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信心的人會如何選擇?信心的人會走那一條路?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心的英雄榜,是寫給在受逼迫的信徒,他們面對著外憂內患,當時羅馬皇帝尼祿野蠻地迫害基督徒,教會內,受猶太人的逼迫,假師傅教導,要他們回去守律法,走回頭路,寛的路,面對壓力重重,背道是容易走的路,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他們以信心作出向前行的選擇,走窄路,這條路是要付代價的,卻是邁向成熟的路,因著信,選擇堅守信仰,活出生命的見證。

這是極不容易的選擇,今天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生死的選擇,去留的選擇,工作的危機,事奉的困難,家庭的困惑,我們的決擇是什麼?信心的決擇是什麼? 

希伯來書的作者用古代近東最有力的辯證方法,用舉例、傳召見証人的方法,用親身的經歷去勸勉當時的讀者,面對危機,憑信心選擇窄路。



作者舉了許多見證人為例,11:3-31:因著信的見証人(πίστει),包括九個有名有姓舊約聖經的人物,「因著信」出現十八次之多,其中一個的人物摩西,我們今天要讀的見證,若你要寫摩西信心的偉大,你會寫什麼?火焰的荊棘?十災?上山領受神的律法?看見神?面部發光?在曠野行的神蹟?

作者沒有引述摩西最偉大的事蹟,卻說出摩西在四個危機中的選擇,作者說了摩西「因著信」四次之多,在人生四個危機中,作出四個選擇與行動,都是「因著信」選擇「窄路」,見証現實不是眼見的,明白信心要看遠一點,要離開自己,看見神,相信神的話比眼前的一切更超越,更美好。



24 因著信, 摩西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
25 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
享受罪中之樂。

26 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
埃及的財物更寶貴,
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

27 因著信, 他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
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28 因著信, 他就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
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

29 因著信, 他們過紅海如行乾地;
埃及試著要過去,就被吞滅了

四個「因著信」的選擇,四個「因著信」的行動:不肯、離開、遵守、走過。



我想和大家分享四點:信心的選擇
一、面對眼前的美好:因著信「不肯」,選擇受苦凌辱,想望將來的賞賜,24-26
二、面對失去一切:因著信「離開」,選擇忍耐,看見主,27
三、面對將臨的審判:因著信「遵守」,選擇遵守,相信救贖,28
四、面對進退兩難的絕境:因著信「走過」,選擇帶領走過紅海,經歷拯救,29

時間的關係,可能只能講完一、或兩二點。



一、在眼前的美麗,面對身分的危機,24-26
因著信「不肯」,選擇受苦凌辱,想望將來的賞賜

24因著信摩西,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25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26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

摩西在埃及第十九個王朝,法老的皇宮長大,接受最高等的教育與訓練,擁有世上最強大國家的財富與地位,享受法老女兒之子的榮華富貴,法老女兒之「子」,子字沒有冠詞,指法老女兒之子的身份與地位,面對榮華富貴,摩西選擇「不肯」不肯(refuse),有討厭(disdain)、蔑視(despise)的意思,是負面的行動,say no to 埃及,say no to 榮華富貴,say no to 安逸的生活,say no to 崇高皇族的身分地位,這是不得了的選擇,是不可思議的選擇,你說是嗎?

這些正是今天我們許多人追求,夢寐以求,窮追不捨,人上人的生活,是不是?財富、健康、成就都是好東西,沒有什麼不好,為什麼要選擇放棄不要?這是什麼歪理的選擇?

現代的摩西:大約十年前,我被一個會友邀請去參觀他剛上任的公司,GOOGLE 在北加州的總部,裡面什麼都有,好幾個餐廳,供應一日三餐的美食,完全不用做飯,上班可以養狗,有人替你洗衣服,理頭髮,入職的時候,GOOGLE 的股價是二百多美元,現在是十倍,二千五百多美元,賣掉一些STOCK option 就可以買一座大房子,工作是人人羡慕的天之驕子,擁有世上最頂尖的科技,現代的摩西,有什麼不好?為什麼摩西不肯?

況月有人說,成功才能為神做見証,當我成為馬雲、成為袁征,我可以為神作見證,我說一句話比你一生講那麼多的更能影響人,更能領人歸主,好像有道理啊!如果摩西留在宮中,做他的達官貴人,說不定,能改變以色列人的命運,若摩西成為法老,豈不是問題就解決了嗎?為什麼摩西選擇放棄,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



安逸的生活原來很容易產生身分的危機,財富本身可以創造一種品格的幻覺,和獨創性的幻覺。Wealth could itself create an illusion of genuine character and originality. 使我認為我是我的主宰,眼前就是一切,我可以安穏,正如耶穌說那無知的財主一樣,他對自己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



你是不是面臨這人生的危機?靈魂哪,你有許多股票、幾棟房子,用不完的退休金,蒸蒸日上的業務,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很多時候,安逸的生活更容易使我們忘了我們在地上只是客旅,在世寄居,什麼都不能帶走,我們真正的家鄉不在這裡。

注意經文的兩個對比,比較摩西的兩個選擇:



選擇屬神的身分,與神的子民認同,一同受苦害(虐待)vs 暫時享受罪中之樂(Pleasure of sin),樂是樂,不過只是暫時的,你的選擇是什麼?
選擇與基督一樣受的凌辱、羞辱(humiliation)與得將來的賞賜 vs 埃及的財物(wealth)

你說真的要選嗎?兩樣都要可以嗎?選擇屬神的身分,也選擇暫時埃及的財富,可以嗎?摩西很明白這是不可能的事,他要么是以色列的王子,要么是法老女兒之子,要么是埃及人,要么是以色列人,但他不能兩者兼得,沒有雙重國籍,沒有兩重的身分之可能,他知道必需選擇。

今天你也必需選擇,你選的是什麼?

「因著信」,摩西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這是信心的選擇!因著信的選擇。

25-26 三個動詞,描寫他選擇不肯的詳細原因,因著信是什麼意思?這三個動詞說出因著信的內容:

第一、第25節,摩西寧可選擇(he chose)受苦,因為他選擇與以色列人神的百姓認同,信心是一個選擇,選擇受苦,現況的美麗是很難抗拒的,他卻在兩者中間,選擇了受苦,他選擇了被虐待,他不是虐狂,自尋痛苦,苦害並不美麗,但他決定服從,即使服從會帶來痛苦。

他可以埋怨,這選擇浪費我的天賦,失去大好的前途,希伯來人需要我去拯救,我是唯一個有全世界的聯繫網與關係、我有知識、有訓練、有能力、我是最有智慧的希伯來人。

他可以完全說服自己留下來,保持法老女兒之子的身分地位,這是最能幫助以色列人的方法,但他「寧可」選擇與神的百姓一同受苦,表明他真正的身分,他不屬於法老,他不屬於埃及,他是屬神的,信心就是一個選擇,身分的選擇!願意為這身分付上受苦的代價。

你呢?有信心的人與沒有信心的人分別就在你在危機中你選擇什麽的身分?你與什麼人認同?

我們是神的子女,敬拜神是我們的信徒的本份,不可離棄聚在一起(敬拜的)群體,去年3月15日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停止了實體敬拜,改為線上敬拜,是沒有辦法聚會之下,我們仍然敬拜神,經過一年三個多月,今年6月開始,我們可以恢復實體敬拜,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習慣,或者可以說太習慣了線上敬拜,過去五個主日,國語崇拜有40人左右回來,大約只有百分之五至八,不回來敬拜神的原因很多,若是因為身體的原故,或者安全的問題,可以理解,沒法選擇,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日常生活大部分都回復正常,我們大部分人都回去上班,教會的同工,自從三月中都回去了教會上班,不少人開始出外旅行,困在家中一年多,等不及要出去走走,我們到餐館吃飯,餐館都有人滿之患,我們的小孩,不論打了疫苖或沒有打疫苖,都開始回學校上課,因為在線上學習實在大打折扣,學生的成績普遍下降百分之廿,我們的夏期的KIDSZHINE人數也恢復正常,與疫情之前沒有分別,唯獨回教會敬拜神卻只有很少很少部分的人,教會的崇拜已經是很安全很安全的安排,我們都很保守,限制人數,坐位保持最少三呎距離,測體溫,大家都戴口罩,感謝神,五週都沒有人感染生病。當然我們是否回到教會實體崇拜是你的選擇,若是因為身體緣故沒法選擇,但是若是選擇是因為方便,在家敬拜方便,我們便面臨一個身份的危機,現代的信徒的確有很嚴重的身分危機,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信的是什麼?界線非常模糊,自定標準,選擇很多時候只是利益的選擇,對我有多少好處,我只想付最少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利益,我是誰?我是基督徒,我不屬於這世界,我有永恒的生命,我是神的兒女,這是需要信心去活出神的兒女的生活,與我的身分相稱,不是選擇方便,就算要付上代價,寧可選擇與神的子民一同受苦,也不肯回去享受方便之樂。

我誠懇地邀請你們回來實體敬拜神,這不是為了要滿足牧師對人數的要求,人數不是最重要,而是你聖徒的身分,與神的國認同,認同你不屬這個世界,你是為敬拜神而造的,這是你信心的表現。

第二個動詞看,也是一個分詞,有評估、認為、當作的意思,看是因著信的第二個內容表現,看什麼?看什麼更寶貴,評估什麼是更寶貴,認為什麼是更寶貴:是像基督一樣受凌辱(humiliation),忍受十字架的痛苦,為更寶貴?還是認為埃及的財富為更寶貴?因著信,摩西認為與基督認同更為寶貴,更值得。

寶貴這個字在新約很有意思,名詞,也可以翻為「財富」,真正的財富,在新約這個字出現廿二次,若是指地上 Literally 的財富,都是負面的意思,若是指抽象的財富,都是正面的意思,這裡是正面的意思,更寶貴的是與基督認同一同受苦。

這樣的評估是需要信心的,受苦是現實眼見的,賞賜卻是在前面看不見的,只是因為神說了,你就相信,作出選擇,看與基督認同為更寶貴。

摩西看,分詞是用現在時態,作者有要我們今天去效法的意思。

教會兩千來的歷史,是由這些像摩西一樣作出這樣評估與選擇的人寫成的:

十二使徒、保羅、初期的教父、近代宣教運動的戴德生、馬禮遜等,他們都是我們熟悉的人物故事,他們選擇與基督認同,忍受痛苦,輕看世上的財物,甚至自己的生命,我們都說這些都是信心偉大的人物,但其實他們在世的日子,從世人的眼光,都是悲劇人物,他們受苦,付上一切的代價,卻還未得到他們所盼望的,死的時候只是從遠處看見,並未得著所應許的,但他們因為信心被翻轉,得神的喜悅,憑信心得著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 ,是認同在基督裏的人,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GOD is proud of them. 神以他們為榮。

你呢?你看什麼為寶貴?與基督認同,作神的兒女為寶貴,為更有價值?還是地上的財富?

曾述敏的見証:

第三個動詞,也都是摩西因著信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的原因:26b 因摩西想望所以要得的賞賜,要得即是還未得的意思,賞賜是在前面的,將來的,神應許給他的。 

想望(fixed his eyes),定睛注目的意思,以將來的賞賜為選擇的原因,這當然是需要信心,是信心表現,未曾發生,只是從遠處望見,這是信心,想望:中文翻得很傳神。

這是我們信徒的盼望,我們想望,定睛的不應該是今生的財富,保羅說:如果我們在基督裡的盼望只在於今生,我們就比所有的人更可憐。林前 15:19,信耶穌就沒有意義了,是不是這樣?

我們需要自我評估一下:在安逸的生活中作出選擇。 


二、面對失去一切,人生召命的危機,因著信「離開」 27
選擇失去一切時忍耐,如同看見主

27因著信,他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因著信,摩西選擇離開埃及。 

第二個選擇是一個更難的選擇。 首先,他因為埃及人欺負以色列人,他殺了一個埃及人,第二天,他發現兩個以色列人在打架,去勸架,他們反而說:誰讓你審判和統治我們?你會像昨天殺死埃及人一樣殺死我嗎?

法老很快就會知道他殺了埃及人這件事,而他自己與認同的以色列人卻拒絕了他。兩天之內,摩西從有兩個國的人民變成了一個也沒有,失去了一切,面對埃及的榮華富貴,他選擇了與希伯來人認同,現在希伯來人也不要他。

當看起來跟隨神會導致災難的時候,面對可能失去一切,摩西可以選擇離開,離開災難,摩西知道他是可以回去的,出埃及記說,這件事發生的時候,他即時的反應是懼怕,因為害怕,他可以回去法老女兒那裡求庇護,求法老的饒恕,甚至否認他是希伯來人,再次立誓效忠埃及,不去做他的希伯來人,繼續做他埃及的王子,殺一個埃及人,對一個法老女兒之子來說,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摩西卻因著信選擇離開埃及,信心克服了他的懼怕,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摩西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懼怕是人自然的反應,面對世上最有權勢的人--法老的憤怒,誰不害怕,但他因著信,離開埃及,不怕王怒。

他知道他以後是一個棄兒,一個逃犯,他將永遠遭受法老的憤怒,他可以違背他的原則,他可以回去,然後安然無恙,也可以做對的事,守原則,而面臨絕對的職業生涯自殺。

當年希伯來書的讀者也面對同一樣的選擇,他們信了耶穌,面對逼害,他們可以走回頭路,回去舊日安全的生活,就可以安然無恙,若選擇信心前行,堅守信仰,面臨的是殺身之禍,親友的拒絕。

因著信,摩西選擇了離開,逃進米甸的曠野,面對被野獸或盜賊殺死,與無休止逃亡的生活,事業自殺,被遺忘,結束了美好的日子,因為他因著信,看見了那不能看見的主,看見與信心在新約是相關字,相信就是看見,相信就能看見。

這太瘋狂了。這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一個具有非凡領導才能的人,他的人民需要他,現在他卻選擇離開,過著多年來一直在曠野中牧羊的生活,成為邊緣人,他的人生可以說走到了盡頭,直到他死去。

摩西在曠野,過了四十歲的歲月,他過了五十、六十、七十歲,他到了80歲,四十年之後。

有一天,神在荊棘的火中對他說話,摩西,我有一個使命給你。我要你把我的子民從埃及帶出來。

我們可以憑信心勇敢地生活。

雖然世界是黑暗的,但因著信,我們神是真實的,他在我們當中,他掌管萬有,他並不是退了場,對我們不聞不問,將他的存在和祝福的證據在每個角落可見,令人欣慰,是對無意義、敵對和恐懼的寒冷夜晚的溫暖,如果我們不相信,沒有看見看不見的神,世界將會多麼冰冷,因著信的人,卻可以憑信心勇敢地生活。

1990 年 5 月,當黃昏開始降臨蘇聯的時候,首都莫斯科 Red Square 舉行了五一慶祝活動。共產黨領導人在一個看似難以接近的平台上觀看閱兵慶祝的活動,普通人被路障擋住了。

突然,八個人開始衝過路障,警察和軍隊跑過去阻止他們,當場捉了兩個人,但其他六人逃跑了,在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低著頭的時候,這六個人在坦克車之間衝到平台前。其中一個喊道:「基督復活了!」並把一個 8 英尺高的十字架舉高,人群大聲回應:「基督真的複活了!」

一年七個月之後,1991年12月25日,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

這幾個人之後遭遇什麼的處分,我不清楚,但他們這大膽的舉動,根據看不見但活著的神而採取的行動,世界上最堅固的勢力已經在神的朝聖者面前讓位。

我不是要鼓吹以宗教革命,改變政權,我們卻要以信心生活,作出選擇,榮耀上帝,顯出勇氣。信心的生活,憑信心勇敢地生活,不僅僅是那些被壓迫而被迫在充滿敵意的世界面前站立的呼召,更是要我們這些活在安逸當中,勇敢地活,見証那看不見的神的美德。

結論

為青少年營禱告。





討論問題

1. 什麼是基督徒的信心?請下一個定義。
2. 在危機中,有信心的人與沒有信心的人有何分別?
1)在安逸的日子中,有信心的人有何不同的選擇?
2)面對人生的損失,有信心的人該如何選擇?
3)面對未來的審判,有信心的人該如何行動?
4)面對進退兩難的絕境,有信心的人有何分別?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因著信  3-31  18x 

1. 上古歷史  1-11          3-7

因著信(πίστει     1.   我們知道世界是藉神的話造成            3

因著信(πίστει     2.   亞伯                                                           4

因著信(πίστει     3.   以諾                                                           5

因著信(πίστει     4.   挪亞                                                           7

2. 先祖歷史  12-50        8-22

因著信(πίστει     5.   亞伯拉罕遵命出去                                 8

因著信(πίστει     6.   亞伯拉罕在所應許之地作客                9-10

因著信(πίστει     7.   亞伯拉罕生出子孫                                 11-12

因著信(πίστει     8.   亞伯拉罕獻以撒                                      17-18

因著信(πίστει     9.   以撒                                                           20

因著信(πίστει     10. 雅各                                                           21

因著信(πίστει     11. 約瑟                                                           22

3. 摩西至迦南  -     23-31

因著信(πίστει     12. 摩西的父母                                              23

因著信(πίστει     13. 摩西                                                           24

因著信(πίστει     14. 摩西                                                           27

因著信(πίστει     15. 摩西                                                           28

因著信(πίστει     16.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                    29

因著信(πίστει     17. 耶利哥                                                       30

因著信(πίστει     18. 妓女喇合                                                   31

 





Sunday, July 4, 2021

更美的家鄉,《希伯來書系列四》希 11:8-22

 更美的家鄉

希伯來書十一章八至廿二節
《希伯來書系列四》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21.04.04
粤語堂



引言

信心是什麼?對我們信耶穌的人,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信耶穌,究竟信些什麼?有信心的人信什麼?有信心是什麼意思?憑信心生活的人,與一般人有何分別?猶其是面對困難的時候:

  • 面對生死,親人過世,有信心的人與沒有信心的心,有何不同?我母親生病,六個月之後過世,她非常辛苦,什麼也不能吃,我也很痛苦,愛莫能助,很難過。我對媽媽說:我們信主幾十年,信仰的力量就是在這個時候顯明。 
  • 面對生活的挑戰,如何才是憑著信生活?失業、生病、憂鬱?信的人如何去面對?
  • 面對人生的選擇,應該去或留?應該上街遊行還是安靜等候?應該退或是進?如何因著信去生活?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心的英雄榜,是寫給在受逼迫的信徒,他們面對著外憂內患,當時羅馬皇帝尼祿野蠻地迫害基督徒,教會內的信徒,受猶太人的逼迫,假師傅教導,要他們回去守律法,走回頭路,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他們以信心前行,邁向成熟,因著信,堅守信仰,活出生命的見證。

上一講:
  1. 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11:1
  2. 是得神喜悅(歡心)與賞賜的條件,11:6

我們如何活出來?如何表明你是有信心的人?作者用舉例的方法,傳召見証人的方法,用親身的經歷去說明信心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作者舉了許多人為例,一致可以分為兩組的人,說明什麼是信心的生活:



  1. 3-31:因著信的見証人(πίστει,與格名詞,dative of means,18x),包括九個有名有姓舊約聖經的人物,加上「我們(當年的信徒)」3;「他們(當年過紅海、打下耶利哥城的以色列人)2x」29-30
  2. 32-38:存著信心的見証人(διὰ πίστεως,介詞片語,1x),包括沒有細說六位舊約聖經的人物和眾先知之故事,並一群無名無姓「世界不配有的人」


13-16 節是全章的中心,說明這些人物見證人說明的信心是什麼,什麼是信心?有信心而活著是什麼具體的表現?

我今天分享三點:


  1. 信心生活是什麼?
  2. 我們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
  3. 信心生活有什麼具體的例子?

一、信心生活是什麼?11:13-16



13,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這些人」(οὗτοι πάντες),這些人是指什麼人?指作者在這裡例舉「所有(all)」的以信心生活的見証人,所有這些見証人都死了,主動詞「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但他們與世人的死不同,他們是存著信心死的,「存著信心」強調在句首的位置,死的時候仍有信心(still living by faith when they died. NIV),這些人是憑信心生活的人,作者用四個分詞去形容他們存著信心死去的意思,他們信心的生活是什麼?



1)死的時候,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他們相信的還沒有成就,神應許的在現實中還沒實現,神說的話還沒有實現,耶穌還沒有回來,得贖的日子還未來到,神與人永遠同在還沒有發生,得勝死亡還未成就 。

2)卻從遠處望見,ὁράω,和合本翻得很傳神,從遠處望見,望見什麼?望見神所說、所應許那更美的願景,更美的將來,換句話說,望見耶穌,信心與看見在聖經中是相關字,信心的看見未發生的事,就如我太太的汽車,Eye-sight 的設備一樣,將要過線,車看見,發聲告訴你,後面有車上來,會亮紅燈警告你,信心看見超越眼前的現實,看見將來,看見神所應許的成就。

3)且歡喜迎接,welcome,接受的意思,和合本翻譯得很好,「歡喜迎接」從遠處望見神所應許的將來,讀聖經,接受神所說的話,改變你的想法,價值觀、改變你的生活,歡喜迎接。

4)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alien),是寄居(exiles)的。宣告表明用生命去見證,這世界非我家我只是客旅是寄居的 

2.「這些人」包括作者提名十五位有名有姓的人物,他們的生平大家都知道,可以去查考,與更多無名無姓信心的見證人,這些舊約的人物可以說都是悲劇,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就死去,我們常說他們是信心的偉人,信心的英雄(the heroes of faith),但他們在生的時候,一點也不偉大,沒有過著令人羡慕的生活,他們死的時候沒有得著所應許的,有的死的時候仍然是各處流浪,死的時候在世人的眼中都是「世界不配得的人」,他們死的時候,相信的還沒有成就,你說是否悲劇?卻他們卻因信心而被翻轉,強調的是他們的信心,「存著信心死的」,成為信心的見証人,得神的喜悅。

今天信心生活的例子:
信耶穌被人笑,不切實際,浪費時間精力在教會,人生苦短,好好享受人生為妙,憑信心從遠處望見,今生為永恒而活的人,時常是被人看不起,被嘲笑,憑信心生活望得更遠,相信神說的是真的,因而今天活出與人不同的生活,選擇不是眼前的,而是憑信心看見更遠更美的去選擇。

香港基督教墳場:「世界不配得的人」

可能你並不知道我喜歡去墳場默想,我的外婆葬香港薄扶林基督教墳場,在香港基督教墳場內,我們仍可以見到一些百多年前,到中國或香港傳教的宣教士的墳墓,有些墓碑詳細記述了他們生前的事蹟,最令我深刻印象的是在香港基督教墳場埋葬了一位宣教士的夫人 及其五歲及兩歲的兒子,這位宣教士一家四口,於一八四三年來到香港,1845年時,卻只有他獨自一人離開,我想他們照從美國到中國,有沒有想過會有這個結局,又有一位倫敦傳道會的醫療傳教士他擁有羅德學人(Rhodes scholar)的榮譽,英國著名牛津大學畢業,1921年6月來到香港,19天後即患上重病,7月13日離世,我想他躺在病床垂危的時候,內心會否追問,上帝,你將我呼召到香港,我奉獻自己所有,為何還沒有開始,生命就要結束,他們的生命是閃亮的,留下生命的見證,世界不配得的人,死的時候,從遠處望見,還未得著所應許的。

新疆的宣教士

這次拜訪了烏市的xq團隊,他的團隊讓我看到了什麼是為神而活的熱情,縱然在高壓之下,信心百倍。繼續堅守,甚至不只是堅守,而是開拓,竭力作工,是因為他們信神的應許。如果不是有神給的異象和應許,他們沒有喜樂沒有盼望和力量,是你的話語給了人信心堅固的力量。雖然xq被多次請去喝茶,折磨到精神緊張身心疲憊,他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打虎還需親兄弟。當他來到荒地,呼喊:主啊,天地之大,竟然沒有我容身之地。我要怎麼辦?聽到神對他說:孩子,你對我忠心,我要造一個大學城給你。 4年之後,荒地上基建聳立,xJ的最好的三所大學都建到那裡。這是什麼?這是神的手,這是神的工作,是神真實的應許。政府的高壓,學校封校,管控嚴格,但是“外面的城牆建立,但是裡面的城牆卻倒塌。”以為這樣的壓制可以限制人們,使人們降服,卻只是表面的順服,人們的內心破碎吶喊,越來越乾渴,需要越來越大,正是向FY打開的好機會,沒錯!聽了振奮人心。我看到他們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生命裡充滿了信心,盼望。

你說信耶穌不用去得那麼盡吧!為永恒而活,也需要為現今而活的,吃什麼?喝什麼?兒女將來做什麼職業?退休金有多少?能否活到一百歲?信心生活,永恒重要,現今也很重要。

希伯來書寫信的目的,正是這樣!

Step it up. Continue into maturity of faith. Don’t go back. Don’t 一腳踏兩船,It won’t work this way. 

面對逼迫苦難,不要後退,面對死亡,不要害怕,繼續向前行,邁向成熟,過信心的生活。不要一腳踏兩船,要今生為永生而活,why? 因為永恒的生活才是真正有意義、令人滿足的生活,只為眼前生活的人,一定會發現眼前的轉眼就過去,最終是毫無意義,沒有真正的滿足,人需要的是永恒的意義。

3. 這些人見証信心的生活不是只看眼見現實的處境,而是看得更遠,「這些人」這樣生活,是表明他們要找一個家鄉(homeland),一個更美的家鄉(a better )。



他們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a place where you belong, where you came from, your home. 「羡慕」(desire)渴想,响往。

CS Lewis 內在最深層的需要,神造人的時候,好像把一個指向天家的磁石放在我們裡面,我們真正的渴想,叫我們响往天家,我們沒有真正的滿足,直到我們能回家。

這些人他們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13,我們知道這裡不是我們的家鄉,we don’t really belong here. 我們真正渴望的家不是地上離開的家鄉,我們真正渴想的家,是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家鄉,與神同在的家,這是人被造最深層的歸屬。

第十四節,「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我們飄洋過海,離鄉別井,離開自己的家,還可以回去,那更美好的家是在基督裏,與主同在就是我的歸屬,我真正的家在基督裡,這就是信的人真正的家,真正的歸宿。

我出生香港,在香港長大,香港是我離開的家鄉,「你從那裡來?」我是香港來的,我十九歲離家,轉眼46年,休士頓現在是我的家,以前每次回去香港,都很興奮,飛機到達香港上空的時候,那種歸家的感覺非常美好,非常令人興奮,美味的魚蛋粉,新鮮的石斑,comfort food,令人响往,帶來家的感覺,每次離開的時候,都有些傷感,捨不得,離家的感覺非常難受,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大約是我母親過世之後,有一次我從香港回來,飛機降落在休士頓,我開始感覺有歸家的感覺,感覺這是我的家。

經文比較「離開」的家鄉與「更美」的家鄉,離開的家鄉,還有回去的機會,而我們羡慕的、真正需要的是那「更美」的家鄉。

我信主之後,教會是我屬靈的家,弟兄姊妹是我屬靈的肢體,對福遍教會,我有一個強烈的家的歸屬感,我是神的家的一份子。

聖經基本上是一個歸家的故事:人類開始就有的「那更美家鄉」的渴求,神造亞當夏娃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伊甸園是他們的家,因為伊甸園有神與他們一起的地方,創世記第三章,亞當夏娃犯罪,離開了伊甸園,離開了神的同在,整本聖經的故事,是神等待罪人歸家的故事。

舊約,神的同在是在應許之地,耶路撒冷,聖殿,至聖所,約櫃施恩寶座上,是神的居所,神的榮耀在約櫃上面,兩個基路伯中間,這成為以色列人的一切生活敬拜的中心,這是舊有的故事,以色列人歸家的路程。

新約耶穌來了,開始了通天之路, 信的人的家在那裡?約 1:38,有一次,門徒問耶穌,「你的家在那裡?」耶穌說:「你們來看。」1:39;「你們將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1:51,雅各天梯的圖畫,耶穌說,我就是通天的梯,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更美的家鄉」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空間,而是一個團契,在舊約,歸家之路是約櫃、會幕與聖殿(平面),在新約十字架上的耶穌,成為通天的梯(立體的),我們因信得與神和好,羅5:1-2,回到與神同在的家,將來我們回到天上的家,與神面對面,神住在人間,我們成為神的子民,永遠與神在一起,這是我們真正的歸宿,在基督裡。

希伯來書的「這些人」見証,要見証的信心生活,他們死的時候,還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憑著信心,從遠處望見,歡喜迎接,他們心中羡慕那更美的家鄉,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這段經文有兩個「更美」,更美的家鄉,16,更美的復活,35;



「更美」是希伯來書的關健字,:-- Better, superior to other, higher in rank,更美好、更崇高、更加優越、 好得多、更有益處。全書一共說了十個的「更美」:



  1. 更美的盼望 7:19
  2. 更美的約 7:11
  3. 更美的應許 8:6
  4. 更美的中保 8:6
  5. 更美的祭物 9:23
  6. 更美的產業 10:34
  7. 更美的家鄉 11:16
  8. 更美的復活 11:35
  9. 更美的事 11:40
  10. 更美的信息 12:24

基本上「更美」都指耶穌的「更美」,在基督裏,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與世人不同,更美好,更超越,更優勝,在基督裏的美好。

這些如同雲彩一般的見証人,憑信心生活的人,見証的就是基督裡的美好,都是存著信心死的,死的時候,1)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2)卻從遠處望見更美的家鄉、更美的復活,在地上活著客旅的生活,眼前的只是暫時的,金錢是暫時的,健康是暫時的,苦難是暫時的,疾病是暫時的,就好像旅館房間裡的裝飾一樣,是暫時的,帶不走,不論在旅館住多久,這世界不是我們真正的家與歸屬,他們表明我們要找一個家鄉是那更美好的家鄉,與神一起的歸屬。

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信心是向前看(Forward looking),等待將來那完全的來到,現今有限的必歸於無有,我們要到那「更美的家鄉」:就是「面對面」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的「家」(團契),林前 13:12,那時,我們都要改變,像基督。far better. 



CS Lewis 說我們對天家的响往,就像那「極重無比的榮耀」,响往無法令人想像的美好,世上美好的東西,僅僅是我們還未見過的花的香氣,從未聽過的樂章的迴響,是我們從未造訪過的國度所傳來的消息,若我們將世上美好的事,認為就是好得無比終極的追求,這些美好的事就會變成又聾又啞的偶像,令崇拜它們的人心碎 。

最後第十六節,說,神為我們相信的人,已經預備了一座城(city),所以神並不以我們稱祂為神為恥。這座城,也可以翻為「文明」(civilization)、「社群」(society),City of the King. 大君王的城(詩 48),耶穌坐在寶座上作王的地方,信徒與主在一起的家鄉。你有沒有想過要去神已經為我們預備的這個地方?信心的生活,從遠處望見這座城,而活今天。

二、我們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

信心的功效,特別是在患難中產生的能力,現在:三個現在時態的動詞,13-16,讓我們現在可以活得不一樣:



1. 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13b
從遠處望見(眼不能見,信心依然)神應許他們天上更美的家鄉

承認:宣告、說明自己在地方是客旅,宣告首要是對自己宣告,不斷地提醒自己,然後向世人宣告,我在地上只是客旅,我屬於天上的社群,天上才是我的家鄉,在這裡,「地上」與「天上」是對比,旅館與家鄉是對比,而「承認」是一個選擇,你如何選擇決定你今天如何生活。

例子:Do not hold on to things too dearly. 要勇敢地獻上所有活得精彩,無謂保留,走出去,活出生命,劉桐牧師:看見天國的異象,就要行動,不怕失敗,失敗是必然有的事,但這卻不是我們不行動的原因,生命很有限,地上寄居客,不會久留,好好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2. 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14
因信在患難中,生忍耐(endurance),生盼望(hope),羅 5:1-5

「羡慕」是一種心態,real desire,不要受騙,要在地上建立天堂,real desire,情人响往婚姻,將軍响往勝利,我們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能使在患難中,生忍耐,忍耐生盼望,例子:暗室之后,蔡蘇娟,羡慕... 忍耐... 盼望。

信心的能力,Ed and Estella’s passing. 家人在患難中的盼望,難過而不失去盼望,信心的能力。為信仰而受苦。

2. 神不以他們為恥,16,得神的喜悅,proud of 以信心生活的人,我們也不以神為恥,歡喜迎接(joyful welcome)天上的家

Joy is a powerful strength. 在困難人,喜樂是信心生活的能力。

在疫情不怕死,喜樂!


三、信心生活有什麼具體的例子?

羡慕更美的家鄉實例,11:8-10,20-22;更美的復活的實例,11-12,17-19

交叉平行結構(chiastic structure)



F 亞伯拉罕的信心  11:8–10
G 亞伯拉罕因信生以撒 11:11–12
H 更美的家鄉  11:13–16
G′ 亞伯拉罕因信獻以撒  11:17–19
F′ 以撒、雅各和約瑟的信心  11:20–22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的實例,11:8-10,20-22 四位以色列人的先祖



a. 更美的家鄉,因著信,亞伯拉罕遵命離開本地、本旅、父家,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創 12;8-10



  1. 信心的不知數: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往那裡去,u-hual,去那裡?不知道!
  2. 信心的內容:蒙召的時候,神的吩咐與應許,信心是需要有對象,有內容,神說的話。
  3. 信心的生活:以行動表現出來,作客,看更遠,等候神經營建造(應許)的城(更美的家鄉)

b. 更美的復活,因著信,以撒、雅各、約瑟死後還活著,20-22



  1. 信心的不知數:死後無法控制的事
  2. 信心的內容:亞伯拉罕的應許,神的話
  3. 信心的生活:傳承信仰

亞伯拉罕實例,11:11-12,17-19



a. 更美的復活,因著信,亞伯拉罕生以撒,撒拉如同死裡復活,懷孕生子,11-12
  1. 信心的挑戰,Impossible,一百歲做父親,九十歲生小孩?不可能吧!
  2. 信心的內容:神說的應許
  3. 信心的能力,身體如死裡復活一樣,一百歲的父親,九十歲生孩子的母親,信心產生驚人的能力,神能!

b. 更美的復活,因著信,亞伯拉罕獻以撒,相信叫人從死裡復活的神,17-19



  1. 信心的挑戰:亞基德,亞伯拉罕捆綁以撒,將他的兒子、獨生的兒子、至愛的兒子以撒,獻神
  2. 信心的考驗:test,成為敬畏神的人。
  3. 信心的行動:12個行動


結論

見証人



1, 信心看得更遠、不被現實的環境所控制,不可能的情況之下,因著信,而產生盼望與行動,action,今天的生活的行動。
挑戰你去行動
2. 信心不是自信心(confidence),相信神的話:更美的家鄉、有更美的復活等著我們,因為神說了,我相信。信心必需要有對象
挑戰你去相信生活
3. 信心蒙神的賞賜,蒙神喜悅
挑戰你去領受神的喜悅

行動:歡歡喜喜迎接



討論問題

1.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