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8, 2019

感謝與祈求--主內情誼,《腓立比書系列一》腓 1:3-11

感謝與祈求--主內情誼
腓立比書一章三至十一節
《腓立比書系列一》


林永健牧師
福遍中國教會
2019.09.08
粤語堂



引言

保羅13封書信佔新約27卷經卷幾乎一半,其中最長的是羅馬書,最短的是腓利門書,只有一章經文,腓立比書共四章經文,卻是保羅13封書信中最親切、最個人、最開心寫的信。全書沒有任何責備,保羅與腓立比教會信徒的關係,好到不得了,有解經家形容為「亦僕亦友亦師」的關係,稱腓立比書為友誼書信。

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在歐洲設立的第一個教會,使徒行傳16章,保羅在特羅亞領受了馬其頓的異像,在夢中有一個馬其頓人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行傳16章9節。


腓立比是保羅去到馬其頓在歐洲建立的第一間教會,這是現今腓立比的遺址。


保羅與這個教會的關係非常密切,每次想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都歡歡喜喜的感謝神,用廣東話說,每次想到教會的會友就「咪咪嘴笑!」保羅在遠方的羅馬,是在監獄中寫這封信,卻是帶著歡樂的心,想到腓立比教會的信徒,就開心,不經意地,從心裏湧出喜樂,腓立比教會是保羅最好的福音夥伴,在經濟上,支持保羅宣教的工作,關心保羅,為保羅禱告,甚至派以巴弗提去照顧在監獄裏的保羅,這封信可以說是宣教士保羅寫給他的支持者的感謝代禱信,非常親切,腓立比這好的教會,保羅有什麼勸勉呢?還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成長的呢?換句話說,腓立比教會這麼好的教會仍有什麼的需要?對我們今日的信徒腓立比書又有何意義?

這封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非常特別,它不像加拉太書,保羅辯證福音的真理,也不像羅馬書,充滿了重要的教義,嚴謹的教導,也不像哥林多前書,回答處理教會的問題,腓立比書看似雜亂無章,且論點不時轉換,看像保羅即興之作,學者對這封書信的中心,向來沒有共識,最好的五本腓立比書註解書,都有不同的中心思想結論,這是令人驚訝的!

過去的學者以「喜樂」或「合一」為腓立比書的中心信息,不錯,這兩個主題比較顯明,近代的學者以「成聖」(Silva)、「福音」(Fee, Carson,于慕潔)為全書的主題,新加波學者黃朱倫,明道出版的腓立比書註解,以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關係為主題,僕人與朋友的生命與事奉為榜樣,這些分析都很好,這些主題都豐富地包含在腓立比書裏面,但若歸納起來,我們可以用一個問題來總結腓立比書的主題:我們信主之後,領受了福音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去活?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有什麼態度?這腓立比書說的「意念」(mindset),用什麼的觀點、價值、心態去看每一件事,去與人相處,與弟兄姊妹相處?用什麼觀點、價值與心態,去判斷分別是非?去選擇輕重優先的次序?

今日的香港,正面對撕裂的社會問題,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去活?在抗爭的日子,如何選擇?如何去判斷?腓立比書教我們如何去活。

9月3日,五天之前,88 名基督教牧聯署,在《星島日報》刊登公開信,題目是:「化解衝突,止息暴力,重建信任,締造復和,全港基督徒有責」,信中倡導聖經四大核心價值:和平、相愛、合一、祈禱。聯署的教牧信徒,包括我們敬重的余達心牧師、陳一華牧師、蘇穎智牧師,還有我的母校培正前校監陳之望,登出之後,卻立刻受到攻擊,批評說為什麼這些教牧只站一邊,沒有提到公義與自由的訴求,為什麼這些教牧隻字不提港人自由的權利,黑警與黑社會的暴力衝擊示威者,為什麼隻字不提?這些爭議性的議題,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選擇?如何去活?用什麼心態、價值觀、取向去面對這些的處境?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去活?


1976年薛華牧師的名著「前車可鑑--西方思想文化的興衰」,(Francis Schaeffer)作者核心前題是我們信徒應如何去活?答案是把社會建立在基督聖經的基礎上,用聖經絕對的真理,去管理我們的生活,去判斷社會的取向,他攻擊以人為標準,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從歷史的角度,神學的角度,去回答我們應該如何去活。

腓立比書卻不從思想形態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用實際實踐性的生活智慧,去教導我們信主之後如何去活。

腓立比書講道系列共九個信息,我們期盼在這系列之中,我們學習基督徒應該如何去活?我們基督徒應有的心態、價值、取向是什麼?我們如何分辨是非?如何榮耀真神?

今天是第一個信息,腓立比書第一章一至十一節。

共分三段,第一段:1-2 節是問安。這是典型書信的格式。第二段:3-8 節是感恩。第三段:9-11 節是祈求。



一、感恩主內的情誼,3-8 節


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活?基督徒的生活是以感恩主內情誼,親密的屬靈關係去活。

保羅與腓立比教會的信徒,亦僕亦友亦師的屬靈關係,你有沒有這種的關係?信主之後,甚至是信主多年之後,你有沒有這種屬靈的關係?我們應該如何去活?這屬靈夥伴,亦僕亦友亦師的屬靈關係帶給我們喜樂與幫助我活出基督的生命。

3-5 節唯一的主動詞是「感謝」神(Thank God)。


3至4節是平行結構:abcb'a' 的結樣,有四對平衡互動的字:

1)感謝--祈求(A-A');感謝與祈求彼此交融,感恩夾在禱告之中,每次禱告的時候,都歡歡喜喜地為他們感謝神,這是發自心底,湧出來的喜樂,「歡歡喜喜」(joy),在腓立比書出現十六次,這是第一次,每次保羅想到腓立比的信徒,就歡歡喜喜,充滿喜樂,這喜樂是由這些親密主內的情誼而來,第一對的字:感謝--祈求,互動,心靈與行動上的互動,想起就高興,感恩,想起就快樂。

2)想念--祈求(B-B');想念他們就為他們祈求,當我們想起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作什麼?我們會打電話給他,或送他一個短訊,但保羅卻是想念他們的時候,就為他們祈求天父,這是一種屬靈的關係,我與你們中間還有神,三角的關係,我與你們非常親密,但我想到你們,就禱告祈求天上的父,每逢、每次(every time, every occasion),形容這種密切親近的屬靈關係。

3)我--你們(A-B)、你們--我(B-A),美好互動的關係不是單向的,是雙向的。

4)總是(always)指次數的頻繁,是常常的意思。第五節上半節,「從頭一天到如今」指時間的長度,保羅想念他們,為他們祈求,是時常的事,是從第一天到如今的事。

這四對字把這親切深厚的屬靈關係描寫出來,不是因為同聲同氣,也不是因為大家合得來而已,這種歡歡喜喜感恩的關係,原因是因為一直以來,腓立比的信徒都與保羅「在福音的事工上有份」(新譯本),或「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和合本),後者翻譯並不完整,新譯本比較準確,福音的事工上有份,「有份」是團契(koinonia)的意思。


神拯救我們,不是單打獨鬥,只拯救一個人,而是把我們信主的人,放在教會屬靈的群體中,有基督徒的團契(fellowship),這個字我們非常熟悉,團契生活是以福音的事工設立的,有共同的目標,是得人為主作門徒的事工為導向的,邀請人、留住人、委身人,在這福音大業之下,建立的情誼,這情誼不是聯誼會、同學會、大食會、遊樂會,是有分於福音大業建立的夥伴關係。

上兩個星期,我到德國短宣,短宣隊共十人,為福音的緣故,齊心努力,彼此幫助,加上德國我們的宣教士,共12人,這美好的關係,建立在福音事工上面,當我想到他們的時候,就為他們感恩,喜樂發自心底。


保羅更說,這福音事工,神必成全。第六節,這共同的目標,神必定成就。這種夥伴的關係是神的工作,美好的善工。

今天我們許多人的信仰只是為自己,只想得信仰的好處,不想付出太多,甚至不願意與其他信徒建立深入的關係,夥伴的關係,參與福音的事工,建立屬靈的關係,共建福音大業,這樣我們做錯了,這不是神要我們過的生活,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去活?投身參與福音大業,成為夥伴,建立深入互信,共甘苦、共患難的屬靈關係。


7-8 節,這樣的「意念」是應該的,意念英文是 mindset,是腓立比書一個重要的字,意念指人生的態度、想法、取向,這種意念是我們生活的方向,這種意念保羅說,使你們常在我心裏,我也常在你們心裏,一同得恩,這種生活的態度是基督徒生活必須有的關係。



二、不斷成長的期待,9-11 節


好像腓立比這樣的教會,他們還有什麼需要呢?保羅還能為他們求什麼呢?9-11節,保羅為他們祈求的,是要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這句經文,是說愛心多而又多?還是說知識和各樣的見識多而又多?

在文法上明顯地保羅祈求的是腓立比信徒的愛心多而又多,這愛心(agape)是神的愛,卻沒有說愛的對象是誰,保羅沒有明說,首先,這愛心是愛弟兄的心,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愛心的生活,彼此相愛的生活,群體相愛的生活,加拉太書說,是用愛心顯明的信心,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為門徒禱告,求的也是彼此相愛的生活。

就如我們當中有焦慮症的姊妹,有姊妹關心他,愛他,帶食物給他,為他禱告,照顧他按時食藥,每天打電話給他,這是愛心的生活。保羅祈求神,使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愛弟兄的心多而又多。

第二、愛心是指愛神的心,愛神的心多而又多,你愛神嗎?愛神的人緊張神所緊張的,關心神所關心的,耶穌說,「愛我的人,遵守我的命令。」愛神的人若選擇撒謊的生活,這是不相符的,愛神的人若是分爭、分裂教會,這也是不相合的。愛神的就遵守神的命令,是全面性的屬靈生活提升,保羅沒有說清楚是愛神或是愛弟兄的心,可能他是故意的,因為二者互相為因果,愛神就愛弟兄,愛弟兄就是愛神,二者互為因果,美好的腓立比教會,保羅為他們祈求,愛心多而又多,是不斷成長的模式,在愛人的事上、在愛神的心上,多而又多,不斷成長,這種成長的思維,是我們信徒生活的要訣,並不是腓立比教會的人沒有愛心,而是他們需要不斷地成長,在愛心多而又多。

愛心多而又多,不單只是一種激情或感覺而已,保羅說,是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讓愛心不斷地成長,愛心實在的問題是在知識和見識上出現問題,愛心沒有知識變成災難,父母愛子女沒有知識與見識,就是溺愛,為兒女作每一個決定,不是真愛他們,反而是害了他們,讓他們沒法成長或者父母愛子女,追著他餵食,一、兩個小時,這是的愛他,希望他食得飽,但這種愛是沒有知識,會是災難性的結果,父母一切為兒女而活,是愛還是災難?blessing or curse?沒有智慧的愛是災難性的結果。丈夫愛妻子沒有見識,就變成怕老婆,這種愛妻子並不滿足。朋友的愛沒有知識,很容易被利用。


知識(knowledge, understanding)新約出20次,不是指資訊或學識,指的是對神的認識,「這知識不是頭腦的知識,而是包括生活上的應用和良心上順服,這種知識以敬表神為開端、以榮耀神的生活為目的和結果。」(馮蔭坤)


我與妻子結婚38年多,認識近44年,一同生活,互相順服,在關係上的知識、理解,日積月累,這是我對太太的知識。

見識(disarmament, judgement, insight),中文翻為「見識」;見到之後所產生的認識,是經驗的知識,韓寒說:「見過世界,才有世界觀。」原文卻不是這「見識」的意思,是指分辬是的智慧,原文只在這裏出現一次,指道德及倫理方面的判斷力,同字根的另一個字是「心竅」通達能分辨是非(希伯來書五章14節),在愛心多而又多要在認識神與分辨的能力上增加愛心。

愛心在知識與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結果是三方面的結果:


第一、能分辨是非。對世界,能夠分辨不同的地方,能分辨什麼是優越的,好的,壞的,知道真正重要的,是知道什麼是最適合的,這是因為認識神與道德上的判斷能力產生的愛心不斷的成長之結果。


香港現在的情況是需要用有知識有見識的愛心去判斷,能分別是非,能認識什麼是真正重要的,在追求自由或順服掌權者中選擇優先的次序,是基於認識神的智慧去愛人如己,不是以政治立場去判斷議事,是以愛心有知識有見地的作出選擇,社會的取向,保羅求的正是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去活,是要愛心在知識遇見識上多而又多。


第二、結果是對自已,對自己是誠實無過的人。


結果三:對神,榮耀神,結滿仁義的果子,讓別人看到,而歸榮耀給神。

這禱告令我非常感動,我願意為我的同工作同樣的禱告,為我的弟兄姊妹作同有的禱告,求的是不斷成長的愛心(growth mindset)成長的思維,態度、取向,產生的堅忍,是不斷增加的愛心,今天我們信主或者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很容易以為我們什麼都知道,愛心就是這樣,保羅卻求神,使我們的愛心在見識與知識上多而又多,不斷成長的愛心是今天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態度。




討論問題
1.


寫這篇講章的過程與一些的考量:
林永健

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